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教育信息化2.0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育信息化2.0的几点思考作者:李娇艳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0年第16期当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网络直播、慕课、共享课堂、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产物层出不穷。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从此,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过程不再是某节课、某个教学环节的问题,而是整个框架和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一、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最小单位是学校硬件投入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硬件建设工作中,有的学校建立了先进的专用教室,平板、触摸式电子显示屏等设施设备应有尽有,但设备的实际应用却少之又少,形同虚设。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初期,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先做好整体发展的顶层设计,找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以此为着力点改进升级基础硬件设施,从而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
在学校,课程永远是核心,利用信息化平台中“校本资源”的建设能力,可以让人人都参与课程建设。
信息化课堂的实践是课程资源的创生地和辐射中心,信息化教育模式为师生提供了立体化、无界限的教学大空间,学校的育人空间不再受限于“校园内的教室”,学校的课程资源成果也能走出校园,在不同校区、不同学校间实现共享。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关键要素是教师教育信息化一定是好的技术与好的教育相结合,在学校层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师是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两类教师的成长最为迅速:一是青年教师中的積极者,他们掌握技术的速度比较快,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二是有丰富教育经验和内涵的老教师,他们一旦掌握了技术,将其与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相结合,就会迸发出新的能量,能更好地适应并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教师是课堂学习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管理者、点化学生智慧和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导师,因此,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还考验着教师的领导力。
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文件的通知,依据本溪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自身发展水平和学校自身特点,围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将加强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笔者现将几年来的实践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思考一、硬件投入实际化学校要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硬件设施的投入,严格要求设备、设施的利用率,遵循实用性、时效性、先进性、针对性的原则,并在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加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技术的学习,使广大教师普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同时增加从事信息化专职教师人数,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综合能力。
二、项目建设理性化(一)学校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抓好课程的整合应用研究。
整合课的应用研究不仅要整合课程类别的形式,而是要更多地追求内容上的整合,追求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怎样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立足主渠道,探究整合点。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工作的最主要途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这一主渠道。
学校要对整合的环节、手段进行理性化的思考,同时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点落实到情景创设、教学过程重难点突破以及学生的个性学习(个性教学或兴趣培养)上,前两个整合点主要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载体,而后一种则是要探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坚持多元化,普及整合面。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应用整合除了课堂这一主渠道以外,还要将整合面拓展到信息技术与活动课程、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整合上来。
建构新模式,辐射整合链。
积极建构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模式,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资源库建设、学科整合和课程的整合走向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整合链。
完成专业课改课程资源的建设。
关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校园信息化建设对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关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以更好地推动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注重整体规划和统筹。
一个成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和统筹,不能只是片面地进行某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整体规划和统筹可以更好地利用各个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这其中需要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更需要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团队进行规划和统筹工作。
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更是一种文化和理念的碰撞和融合。
需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让大家都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
这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让师生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大家的热情和创造力,使信息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重视安全和监管。
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数据的安全和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需要加强对各类信息的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篡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对于信息化设备和网络的监管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确保设备和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四,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与教育教学结合紧密。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
校园信息化建设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比如可以开展在线教学、远程教育等新形式的教学活动。
信息化建设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与教育教学结合紧密,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注重对成果的评估和总结。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校需要注重对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评估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
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在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智能化学校的管理、教学、综合服务等全方位的场景,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
此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思考一: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它是实现智慧校园的前提和基础。
在信息化建设中,能力培养、教育科研、资源管理、学生管理等各个领域都需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的互联、资源的共享、业务的整合,让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更加高效、便捷。
同时,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应坚持信息化对人的便利性和服务性质的提高,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实现优质的智慧服务。
思考二: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服务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还应该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服务。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都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要想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学校应该积极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智慧校园相关系统,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和课堂表现的分析与掌握,打造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学生学习服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思考三:重视教学资源共享和整合智慧校园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和整合。
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有各自的知识储备和资源库,如果学校能够构建起一个开放性、互联网化的学习平台,即将这些学科领域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兴趣进行自由选择和使用,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学习体验,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知识素养,促进校内的教学信息化,使得学校更高效、便捷地进行教学管理,最终提高教育质量。
思考四:加强校园安全和信息保护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安全和信息保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想更好地保障校园的安全,学校应该做好完善的安全防范和安全措施,以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问题。
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 中国教 育信息化》发行部 : l o .d . c @m ee u c y n
对敦青信息化发展坝状的思考及建议
雷 彬
( 州师 范 大 学 信 息传 播 学 院 , 苏 徐 州 2 10 ) 徐 江 2 0 9
摘
建议 。
要 : 着 网络 时代 的 来 临 , 育部 门也 加 快 了教 育信 息 化 建设 的 步 伐 。经 过 了十 几年 的 发 展 , 育 随 教 教
可能。
仅 用 计算 机 系统 仿 真原 手 工 管 理 系统 和业 务 流程 ,而 不
采 用 先进 的管 理方 法 ,充 其 量 只是减 轻 了管 理人 员 及 业 务 人 员 的劳 动 , 作 用 的发 挥 十分 有 限 。 其 2资金 问题 , . 影响 信 息化 的 普及
再 次 , 人 才 培养 方 面 , 在 开设 了信 息 技 术 相关 专 业 和
境 都 离 不 开 大 量 的 资 金 投 入 。 资 金 来 源 以 政 府 投 入 和 自筹 资 金 为 主 , 引 资 金 的 范 围 比较 窄 , 加 上 地 区 经 吸 再 济 状 况 差 异 使 得 有 些 区 域 投 资 捉 襟 见 肘 。 再 就 是 一 些 教 育 部 门 的决 策 者 、主 要 管 理 人 员 对 教 育 信 息 化 建 设 缺 乏 足 够 的重 视 , 息 意 识 淡 薄 , 想 保 守 , 用 传 统 信 思 沿 的计 划 经 济 模 式 ,依 靠 国家 和 赞 助 来 解 决 教 育 信 息 化
信 息 化 的 发 展 初 具 规 模 。教 育 信 息 化 发 展 现 状 如 何 , 到 了 哪 些 误 区 , 文 对 教 育 信 息 化 的 发 展 提 出 了几 点 遇 本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 要 :为了更好 的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 , 本 文采用了实地研 究的方法 ,来参与 、体验 、记 录、思考我校信 息化 的建设过程。具体 总 结了我校信 息化 建设的一些成效 ,同时指 出了在 建设过程 中出现 的一些 问题。得 出了 “ 信 息技 术服务” 才是信息化 建设 最重要的。所 以我 们 只有 潜心建设有 效的信 息资源服务 ,而非重硬件 、轻信 息资源服务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把信 息化 建设推 向前进 。本 文针 对我校信 息化
33做好巡查工作及时收集问题并加以改进我校开展信息化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并且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的更新各种新业务的拓展各种人为原因的存在在实际工作中我校信息系统存在着各种已知的或隐藏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看似性质较小但能导致重错误后果针对这些情况我科室制定了定期巡查制度
我 校 信 息 化 建 设 的几 点 思 考
存 在 的 一 些 问题 .提 出 了一 些 切 实的 建 议 关键 词 :校 园 网 ;信 息化 ; 网络 ;建 设
引 言
卫生信息化是现代 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 深化医药卫生 体 制 改革 的迫切需要 ,2 0 1 1 年7 月 8日,全市召开了医疗 卫生系统信息 化 建设推进大会 ] 。我校在市卫 生局 的支持下 ,成立 了 《 信息化建设领 导 小组》 ,信息化建设取得 了实质性的成果。 1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 .1校 园 网的 建 设 已有 成 效 我校 园网始建于 2 0 0 0年 ,两 期建设共 计投 资约 1 8 0万元 ,采用 千 兆 主于 、百兆桌 面的标准三二一网络拓扑结构 ,利用中国联通高速 出 口 实现互联 网接入 。校 园网现有多功能教学网络及课 件平台 、综合教务 系 统 、WE B平台 、数字图书馆等各类 应用 系统 ,网络覆 盖办公 区 、生 活 区千余接人点 、计算机终端 ,为推动学校数字化 校园建设 、实现办公 自 动化和教育信息化提供 了强大 的网络平台。 2 0 1 1年学校又投入 1 7万元升级改 造了学校 网络。本次校 园 网实施 项 目主要涵盖两 大部分 :一为核心交换机切换 ,在不改 变原有 网络拓 扑 的基础上 ,将老 的核心交换机 h 3 e¥ 7 5 0 2切换 为 DC RS一 6 8 0 8 E产品 ,并 保证校 园网核 心 的 正常 使 用 ;二 为 新 楼 实训 楼 的 实 施 和安 装 ,采用 DC R S一5 9 5 0—2 8 T交换机作为整栋楼 的汇 聚交 换机 ,4台 D C S一3 9 5 0— 2 8 C作为接人交 换机 。校园 网整体 改造 实施完 毕后 ,能 够保 证核 心稳 定 、可靠 的运行 ,另 外核 心交换 机 DC RS一6 8 0 8 E提供 8个 业务 槽 位 , 可 以最大化 的满足用户 的扩展需求 。实训楼采用 千兆接人 、万兆上联 的 高性能 I P V 6交换机 ,也能够保 证实训楼 区域 的可 靠安全接入 ;另外启 用 了监控 系统 、网络 防雷系统 、防火墙安全系统 ,稳 固建立 ;了有效 的 应急系统 和制度保障安全体系 。 1 . 2信 息 资 源库 的建 设 为 了促进资源共享 ,为教育 、教学 、科研提供方便 ,在学校建成校 园网的同时,在 网上建成庞大 的信息资源库 ,将 办公 、教学 、科研 、人 事 、财务 、设备 、后勤 、图书 、宣传 、娱乐等信 息资源整合起来 ,为全 校提供一个统一 的、可 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信 息服务 门户 ,促进全 校信息化程度 的提高 。2 0 1 1 年5 月学校投入 5万元资金完善了校教师排 课 系统 ;为 了让社会 进一步 了解郑 州市 卫生 学校 的发展 状况 、专业优 势 、办学理念 ,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创造一个 富有 特色的校 园文 化 。我 中心今年又对我校 门户 网站进行了改版 ,增 加了校庆专栏 、网上 报名 、录取查询 、校 园平 台、数字图书馆、首页视频播放等功能 。 2 . 信 息 化 网络 存 在 的 问题 我校信息化建设虽然 已经取得上述 一些成绩 ,但 是还有很 多不 足。 存在主要 问题有 :一是校园网建设布置网点不全 ,有些部 门根本没有连 接到 ,成 了盲 区 ( 比如 ,学生几 栋宿舍 楼 、学校 一卡 通没 有照顾 到水 房 、校 医院的就诊 ,收费 ;电子阅览室 的上机 、上 网管理等 ) ;另外终 端设备也不足 ,缺少相应的管理软件 ;二是信息资源库建设 需要进一步 完善 ] 。例如我校网站 中栏 目不 丰富 、功能不健 全 ,内容更新 不到位 ; 三是教学资源开发 、资源共享 、网络运用 没有充分运用 等 ,这些问题还 需要在今后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加以改进 和提高 ,并逐步达到完善 。 信息化建设 的核 心是 什么 ?不是 建网 ,而是提供 信 息资源 和服 务 。网络不应当成为学校炫耀的资本。而提供什么资源 和服务 ,以及如 何提供.才是建设有特色的高校应该 深入挖掘和研究的重点。 3 . 建 议 与 思 考 3 . 1针 对 我 校 特 点进 行 信 息化 各个职业学校都有 自己 的特点 ,而 我校 是卫 生系统 下属 的一个 单 位 ,所以想要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就应该根据我校本身 的特点对症 下药。 3 .1 .1搞好校园 网的建设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反思
基 于 以 上 反 思 . 得 出
关 于 科 学 发 展 观 指 导 下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的 几 点 思
考 :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我 们 要 使 1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在 没 有 特 殊 的 政 的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资 源 共 享 和 远 程
级 校 舍 系 统 。 中 央 级 、 级 、 市 级 系 省 地
统 主要 完 成 查 询 、 析功 能 , 分 区县 级 、
9月 3 0日进行 系统 开 发 与实 现 :
1 0月 1 日至 1 1月 3 日进 行 系 0
学校 级 系统 主要 完 成 数据 采 集 功 能 .
其 中重 点是 区县 级 系统 系 统 首 期 定 位 和 目标 :重 点 为 “ 安 工 程 ” 务 . 时 具 备 数 据 采 校 服 同 集 汇 总 、1 管 理 、 息 查 询 、 全 3常 信 安
段 工作 : . 1队伍 组 建 。 . 统调 研 。 . 2系 3系 统需 求 分 析 “ 舍 系 统 ” 系 结 构 总体 上 可 校 体 概括 为“ 四级 校 舍 数 据 中心 . 级 应 五 用 系统 ” “ 四级 校舍 数 据 中心 ” 国 即
家 宝 总理 主持 国务 院 常 务会 议 . 定 决 正 式 启 动 全 国 中 小 学 校 舍 安 全 工 程 ( 以下简 称 “ 安 工 程 ” 。为配 合 实施 校 ) 校 安 工 程 .及 时 掌 握 工 程 的 进 展 情
策 和 资 金 支 持 的情 况 下 .也 能够 不 断地 繁殖 和增 长 2 .为 了谁 和依 靠
谁 3 .倡 导 生 态 文 明 ( 样 化 和 个 多个 教育 源自元 的实 际 效果 3建立 面 .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教育要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能够逐步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本文在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地的教育现状,探讨了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字: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建设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就是在偏远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息息相关,因而学校教育的信息化也是势在必行的。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实现自动化,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整合。
然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实施。
如何进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观念教育观念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和首要任务。
全球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学习和创新发展提供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因此,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和完善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激励评价机制,使教职工都认识到信息素养是当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不具备高水平信息素养的教职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将寸步难行,会被社会所有淘汰,加强信息素养,树立信息化观念,让每个人投身于教育信息化工作中。
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分析与思考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的 均 衡 发 展 。下 面 我 们 从 技 术 和 教 育 两 个 层 面 对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区 域 推进 加 以考 察 。
探索 ・ 嘲 究 淹 :
型学 习 与 教学 模 式 、 新 一 代 的 教 师 和 教 育 管 理 群 体 如
目前 ,教 师 培 训工 作无 论 是 从 内容 还 是形 式上 ,都 需
雨 后春 笋般 不 断 涌 现 。 但 我 们 也 应 该 清 楚 地 认 识 到 , 在取 得 上述 成 绩 的 同 时 ,也 存 在 一 些 不 足 之 处 ,笔 者 通 过 实地 调 查 和 与 教 师访 谈 发 现 , 当前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要 进 一 步 完 善 :培 训 内容 陈 旧 ,培 训 方法 相 对 单 一 ,
通 信 等 技 术 ) ,促 进 教 育 改 革 和 教 育 发 展 ,加 速 本 地
区 教 育 现 代 化 的进 程 。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区域 推 进 的 目 的 是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创 新 性 地 应 用 信 息 技 术 ,发 现 和 培 育 一 批 有 效 应 用 的 典 型 , 充 分 发 挥 其 辐 射 和 示 范 作
上 海 一 般 使 用 DD N数 字 专 线 ,在 广 西 等 欠 发 达 地 区 ,
是 , 现 实 也 使 我 们 越 来 越 清 楚 地 认 识 到 : 以学 校 为 单 位 建设 校 园 网 ,既缺 乏 网络 管理 人 才和 资 金 ,又难 以 建 立 丰 富 的 网 络 教 学 资 源 ,无 法 实 现 资 源 共 享 。 因此 , 打破 以往 封 闭 的 教 育 管 理 系统 ,开 展 跨 学
用 , “ 点 带 面 , 以面 促 点 ” ,最 终 达 到 整 个 地 区基 以
落实基础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的几点意见
学 信息技 术教学 应用成果 巡展 活动 ” , 将首届 展演 活动 中的优秀 成果和 典型案 例汇集 为教学应 用 、 专题 片 、 专 题 培训 、 现场体验 和新技 术讲 座五个专 题 , 通过赴各 地
巡 回展 示 的 方 式 送 到 中西 部 地 区 、农 村 地 区 和 民 族 地
好使 用其 他 教材版 本 教学 点 的数 字 资源 配送 工 作 , 确
保 每 个 教 学 点 至 少 能 够 利 用 数 字 资 源 开 好 1门此 前 无 法 开 好 的 国 家 规 定 课 程 这 一 目标 的 实 现 ,使 农 村 教 学 点 的教 育 质 量 逐 步 达 到 基 本 要 求 。
一
优质资 源 , 为农 村 义 务 教 育 学 校 提 供 适 用 、 实 用 的 优 质 教育资 源 , 开展 基 于宽带 网络的数 字化课 堂 、 网 络 教 研 等, 将学 科 资源 、 网 络教研 、 学 习研究 、 集 体备 课 、 教 学 源全覆盖 ” 项目
小 学 校 长 和 企 业 管 理 层 交 换 了意 见 ,整 体 方 案 拟 于 近 期 报 部 领 导 审 定 。在 巡 展 过 程 中 ,各 地 要 积 极 予 以 配 合, 在观展 人员组 织 、 场 地 安 排 布 置 等 方 面 帮 助 我 们 做
宽 带 网 络 环境 是 实 现 基 础 教 育信 息化 的基 本 条 件。 各地 在实施 “ 宽带 网络校 校通 ” 建设 时 , 要 统筹考虑 “ 农 村义务 教育薄 弱学校 改造计 划” 等项 目已经配 备 的 信 息化 教学设 备 , 使其尽 早发挥应 有 的作 用 。 与此相协
施“ 教学 点数字 教育 资源全 覆盖 ” 项 目 。为 能 按 时 将 数
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自己 所 学 的 知 识 , 以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发 学 可 激
生的满足感 , 学生对信息技术 的学 习更为积极主动 , 使 最终
促 进 信 息 技 术 的教 学 。
学化的过程 。 同时,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 内容 , 是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 步骤 。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 化建设 的重要性和急迫 性。当前 ,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教 育改革与发展 的重 中之重的工作 。
一
信息化建设与学 习教育教学相 关知识结合起来 , 高 自身文 提
教育信息化 内化为思想 上的需要 , 外化 为行动 。3 培养一 并 () 批思想观念新 、 业务 能力 强 、 能发 挥辐射带头作用 的骨 干教 师, 为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提供保证 。4 使全体 教师 () 熟练掌握现代 信息技术 的应用。( ) 5 积极开发并利用校 内外 各种资源 , 进行教育信息化 资源建设 的研究。 6通过教 育信 () 息化建设的实施 , 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 高。
化素养 , 不断更新 认知结构 , 以丰厚 的知识 功底 和终身学 习
的态度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四是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
科 基础知识 、 基本技 能的学 习结合起来 , 深入把握教材 , 教学
有深度 。 三 、 设 功 能 齐全 、 便 实 用 、 放 的信 息平 台是 实 现 教 建 方 开
要 步 骤 , 挥 出 学 习 的 主 动性 。 发
品, 最终使全体 同学共 同进步。
三、 注重 与 其 他 学 科 的 整 合
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山西 高等 学校社 会科 学学报
S I C EN ESJ URNA OL E S OF S OC AL S I C O L OF C L GE HAN XI
VO . 0 N o 1 I2 . 2
( c 08 De.2 0 )
管理信息化 , 忽视 了教学信息化这~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有 些高校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 但没有制订具体的教育 信息化总体规划 , 也没 有成立相应 的领导 决策机构 , 育信 教 息化只是停 留在表层上。这些 问题 , 在很大程度上制 约着教 育信息化 的发展水平 。 其次是师资队伍 建设不 能适应信 息化 建设 的要 求 。教
念和教育理念 的深 刻变革 。高 校信息化 要 以高性 能校 园 网 为发展平 台, 实现 教育 教学 全过 程的信息 化 , 实现教务管理 、 教学资源管理 、 研管理 、 科 后勤与服务管理 的全面整合 , 实现
二、 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 问题
目前 , 国高等教育信息化 正处在 高速发 展 的时 期 , 我 但
建数字化校园 ,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 强化教学质量 、 进科研 促
率接入 , 初步形成 了立体式的具有 交互 功能的现代远程教 育 和信息化的网络平 台。
教研 、 提升服务水平 。高校信 息化建设 不仅 是实现 教学 、 科
研 、 理 及 服 务 手 段 的 现 代 化 , 重 要 的是 促 进 人 才 培 养 观 管 更
输 系统 。C R E E N T已建成 20 0公里 的 D M/ D 00 WD S H高速传
输 网, 盖 我 国近 3 覆 0个 主 要 城 市 , 干 网 总 容 量 可 达 主 4G p , 0 b s主干网传输 速率 达到 2 5G p。中高速 15 . b s 5 M地 区 网已连接到 3 5个重点城市 ; 国已经有 10 全 00多所高校接入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
23 ・
陈 涛 吴青青 :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家庭接入互联 网, 家庭 的信息设备要远远优于学校 的 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的整合 , I 以 信息设备 , 与此形成对 比的则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 此更新教学观念, I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 设备建设上的保障不足 ; 主要是缺乏政策上 的支持 和 方式, l 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工作重心。在大力提倡 资金上的保障 。近些年 , 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 内的投 有效 教学的过程 中 , 优化 教育手段 , 将信 息技术 在教
加强农 村教育工作 的决定》 中提 出t 实施农村 中小学 : 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教师不多 , 时 学 平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 04 20 年教育部颁布 了《 中小学教 l 上课教室里缺乏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设备 , 多学科的主 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 0 年启动了《 》2 5 0 全国 I 题研究整合模式没有涉及 。 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 中小学教 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0 0年 , 。2 1 国家 l 评价方面 , 主要停 留在理论层面对基于研究 性学 习 也 发布 了 《 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 l 国 的评价 、 向学 习过程 的档 案袋评 价上 等 。信息 化 面 (002 2 年),这些政策与指导性文件都为我国 l 21—00 》 环境 下 的课 堂教学 组织 与实施 , 总体上 处于 一个 较
《 教学与管理 》
21年 1 2 02 月 O日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应 该 从 “ 科 到 底 需 要 培 养 学 生 什 么 能 力 ” 的 角 度 来 学 逆 推 学 生 应 掌握 哪 些 知 识 。 按 照 这 样 的 思 路 来 构 建 学 科本 体, 从而创 新 教学方 法 。
展 。然 而 , 隐 藏在 成 就 背 后 的是 教 学 实 践 中的 各 种 问 题和 困惑, 主要表 现在 以下方 面 。 第 一 , 从 教 师 层 面 来 看 , 有 的 教 师 将 应 用 信 息 技
程 中将 方 法 本 体 所 描 述 的 过 程 性 知 识 转 化 成 处 理 具 体
目性 。我们认 为,要使信息技术 应用能够真正提 高各
学 科 的 教 学 效 益 , 应 从 以下 关 键 点 寻 求 突 破 。
一
、
系 统研 究学科 本 体 ,创 新教 学方 法
问题 的能力。 由于 应用本体能够培养学 生规划 、选择
术 当成 了 负担 , 往 往 为 了评 奖 、 应 付 上 级 检 查 而 使 用
1 学 科本 体 的 分类 知 识 可 分 为 陈述 性 知 识 、过 程性 知 识 和 控 制性 知
识 三 类 。 与 之 对 应 ,学 科 本 体 可 分 为 概 念 本 体 、方 法 本 体 、应 用 本 体 三 个 层 次 。 概 念 本 体 是 指 构 成 学 科 的
2 依 据 学科 本 体研 究教 学方 法 . 由于 不 同学 科 本 体 具 有 不 同 的 性 质 和 作 用 , 在 具 体 的 教学 过 程 中就 不 可 能 采 用 同一 种 教 学 方 法 , 而 应 需 要 信 息 技 术 进 行 哪 些 支 持 等 , 从 而 进 一 步研 究 各 自 适 用 的教学 软件 和应 用策 略 。 为便 于 学 生 理 解 三 种 学 科 本 体 , 我 们 需 要 将 概 念 本 体 包 含 的 内容 转 化 为 形 象 直 观 的 形 态 , 将 方 法 本 体 包 含 的 内容 转 换 为 具 体 的 处理 过 程 形 态 , 将 应 用 本 体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近 年 来 ,凉 山州 教 育 虽 然 取 得 了历 史性 的发 展 ,
随 着 西 部 地 区 “ 基 ”攻 坚 计 划 工 程 和 《四川 省 但在学校总量 、 两 } 教育结构 、 教师队伍 、 学校装备等方面
后 于 其 他 东 部 城 市 。 目前 州 内 1 个 国 家 级 贫 困 县 中小学 生反 映 , 1 l 他们学校没有开设 信息技术课 。
9 %的村 小教育情况都非 常简陋 ,0 0 2 %的乡小教 育设 I
施 也 不 完 善 。全 州 处 于较 差 办 学 条 件 的 村 小 学 生 计 l
中职 中 1 3所 ) 九 年 一 贯 制 学 校 3 , 6所 , 办 幼 儿 园 4 :以上 的 占 7%,有 1%的乡镇 中小学 还没有计 公 】0 1 0 8
4 9所 , 教师进修学校 1 所 , 5 寄宿制学校 7 2 ( 1 所 含职 算机 ,有 3%的信息技术教师 办公室没有配备 计算 i 0 l 5 %的学校没有 自己的微机房 ,只有 4 %的学校 0 中 l 所 ) 乡镇农 民文化技术学校 4 6所 , 3 , 1 村级农 民 机 ,0 文化技术学校 2 6 8 5所。 00年 , 21 凉山州基本 实现 “ : 普 建有多媒体教室。联 网学 校的比例更低 , 没有一所乡 九 ”。 民族 地 区 工 作 重 心 正 在 由过 去 以 “ 量 ” 主 镇学校建成校园网。 数 为 l
质、 培养创新 型人才提供 了可能 ,
一
、
少 数 民 族地 区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面 临 的 问 题 f 县为国家级贫 困县 。仅凉 山州就辖 1 个 国家级贫 困 1
本文 以四川省凉山彝族 自治州 为个案研究 。 凉山 县 , I 财政状况十分拮据。 近年来 , 各县教育经费虽逐年 : 但 许多 彝 族 自治 州 位 于 四 川 西 南 部 , 自治 州 辖 1 7个 市 县 增 加 , 增长速度赶不 上教育事业发 展的速度 ,
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问题的思考
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问题的思考【摘要】基础教育信息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各地区却存在着明显的失衡问题。
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数字鸿沟的加剧、政策和投入不足、教师和家长素质的差异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增加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失衡、教育资源、数字鸿沟、政策投入、教师素质、家长素质、政府引导、教育投入、均衡发展。
1. 引言1.1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信息化可以拓展教育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均衡的分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基础教育信息化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推动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区域性失衡问题的存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在信息化进程中,一些地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失衡现象,这种区域性失衡问题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导致区域性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资源,而一些贫困地区却面临着资源匮乏的状况,导致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也是造成区域性失衡的关键问题。
观看教育信息化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近期,我有幸观看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讲座,深受启发。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对教育信息化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等手段,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接触到一流的教育资源。
3. 优化教育管理。
教育信息化可以帮助学校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4. 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信息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列举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各地加大了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学校信息化设施不断完善,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
2. 资源建设。
国家及地方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 教育教学应用。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在线互动等。
4. 教育管理信息化。
学校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如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
三、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以下挑战:1. 信息化素养不足。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难以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
2. 资源共享不充分。
教育信息化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难以共享,影响了教育公平。
3. 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不足。
关于学校信息技术建设的思考
2 造成现代教育设施效益低下的直接原因 . () 1 教育信息建设游离于教学工作之外
如 :把 教 育 网络 的建 设 认 为只 是添 置 相 关 网络 设
、
现 状
i 学校教育信息部门,是教育教学现代化工作的直 .
接 组成 部 分 .
之 ,教育网络若不能在教学与管理中得到有效的运用,
则它 的建设 也 就 失 去意 义 。 4 加 强 推广 运用 骨 干 队伍建 设 . 目前 , 学校 教 育信 息部 门人 员 配 置 没有 指 导性 标 准 。一些 学校把 教育 信息 部 门看 成是 技术 性的 、后勤 服 务性 的机 构 ,人 员 安排一 般兼职 或不 懂教 学 ,不 能有 效 指 导教师 在教 学 中合 理运 用 网络 资源 ,进 行课程 整合 。
备,使其能运行即可;把教育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 ( 电 化教育) 分隔开来 ,认为二者没有什么关系:脱离教育 教学实际需求,把教育网络建设当作政绩工程来完成;
不断扩 大 、更 新高 标准 机房 ,认 为 教育 网络仅 是为 学 生 学 习计 算机 知 识 。 凡此 种 种 ,不一 而 足 。 ( ) 硬件 建 设 ,轻 软 件 、潜 件建 设 2重
所 以, 虽有部分教学资源, 但可较好地发挥效益的不多。
( ) 息 网络 的 管理 缺 失 4信
J 稿 日期 :2 0 — 9 2 0 8 0 — 0 5
缺乏真正的信息网络管理人员, 厂家给装成什么样就
什 么样 , 网络 管理 仅仅 保证 定 时开机 关机 , 网络 维护 和管 理 的不 到位 , 校 园网完 全暴 露于 公众 网, 使 病毒 、不 良信
问题 ,就如何 提 高校 级现代 教 育技 术 的 实施 ,提 出看 法与解 决途 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建设方式、成效标准、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面临困难。
文章对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基础教育;建设方式;成效标准
【Abstract】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 of ICT in basic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However many difficulties exist in the construction way, Result stand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s in-depth analysis questions and causes in several areas, and made a number of own view.
【Key words】Basic Education;Construction way;Result standard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充分肯定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建设中的地位[1],同时,也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当我们看到教育信息化的可喜成果时,也要对如何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冷静的思考。
本文针对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建设方式、成效标准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问题提出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实现自动化,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整合[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与目共睹的,在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人才培训、关键技术及标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基础教育方面,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基础教育改革,也不断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发展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方式、信息化建设成效标准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不适应基础教育的实际。
本文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2.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振奋的,从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建设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以及实施的“农远工程”、“校校通”工程,都极大推动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也已经完成了基础条件建设,人才和制度建设也逐渐完善,接下来要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及其标准化建设。
2.1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式的思考。
人们谈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式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培训等,黄荣怀教授将这种建设方式称之为“粗放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式。
那何为“集约型”的信息化建设方式呢?黄教授认为是“共享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和提升信息素养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建设方式[3]。
笔者对此深有感触,近几年经过国家、区域以及学校三级部门的不断努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技术环境也逐渐形成,虽然先进的技术装备不断涌现,但基础教育阶段配备的信息技术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跟得上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过分强调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就变成了一个资源的浪费。
基于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笔者认为,在未来的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信息技术应用上,在现有的教育信息化条件装备下,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深度挖掘技术潜力,使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式面临转型,从原来强调教育资源库建设转移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从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转移到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自我提升。
在资源建设方面,着重加强区域教育资源建设,提升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质量,建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形成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有效互补。
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面,转变传统培训内容和方法,积极构建信息技术环境,培养教师自我接受、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2.2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标准的思考。
经过2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成效显著,但也普遍存在着在认识和评价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上,缺少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在衡量教育信息化成果方面,很难通过一定的硬性指标来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如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标准,就会过分强调“升学率”,导致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如果以学生素质提高为标准,但又缺乏相应的定量评价指标。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标准应该从影响教育主体应用的因素和教育信息化的方向与任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以及软硬件应用成效等方面进行规划。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标准还应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保证信息技术教育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同时,单一的评价
标准也不利于信息化的建设,细化评价指标层次、规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也是信息化建设成效标准的必备条件。
2.3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
信息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分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两个方面。
目前,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在开设信息技术课,而不同的学段之间至今还没有一个系列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设置也没有统一的依照,各学段的教学起点定位不明确,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教学内容重复。
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在目前我国这种大班制的教育条件下,教师也很难因材施教。
针对此问题,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参照标准应该统一,学段之间的教学内容要做好有机的衔接和过度。
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比如: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应该倾向于具体的有形象化结果的操作,高年级的学生逐渐发展到抽象思维,应该多以公式、文字描述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同时,还应该设置一些选修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双向含义:一个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达到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目标;另一个是“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
从另一个角度讲,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既是一种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是另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有效运用。
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合理运用,不但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注意“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对于其他学科教师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效,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教师可以一方面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主动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这也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根本解决之道。
3.结束语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化建设与教育实际不相符的因素,转变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式、制定信息化建设成效标准、完善信息技术教育、进一步转变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路,将有助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进宝.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思考[J].现代教育技
术,2008,3:8-13
[2]黄桂晶,黄荣怀,张进宝,江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A:13-17
[3]黄荣怀.北京.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思考——兼谈转型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M].2008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博览会回
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