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副本

合集下载

市场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市场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市场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市场环境是指国际贸易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的条件。

这些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运行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市场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

一、经济因素1.经济增长:市场环境中的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较高的经济增长率通常伴随着消费能力和购买力的提升,这将促进对外贸易的增加。

2.汇率波动:市场环境中的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

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导致进口和出口产品的价格变动,降低贸易活动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3.关税与贸易壁垒:市场环境中的关税和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较高的关税和贸易壁垒将影响进口和出口的数量和价格,从而对国际贸易造成限制。

二、政治因素1.政策稳定性:市场环境中的政策稳定性对国际贸易至关重要。

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可能导致政策的频繁变动和不确定性,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2.贸易协定和组织:市场环境中的贸易协定和组织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协定和组织通过降低贸易壁垒、规范贸易行为和促进经济合作,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

三、社会因素1.消费者需求:市场环境中的消费者需求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这将影响到国际贸易中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扩展。

2.人口规模与结构:市场环境中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较大的人口规模和适宜的人口结构将为国际贸易提供潜在市场和劳动力资源。

四、法律因素1.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环境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权益,提高国际贸易中产品的附加值。

2.合同执行力:市场环境中的合同执行力对国际贸易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合同的有效执行能够提高交易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增加国际贸易的信任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市场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经济、政治、社会和法律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环境。

经济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经济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经济师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主要原因是()。

A. 价格效应B. 收入效应C. 替代效应D. 互补效应答案:A2.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在长期均衡状态下的经济利润为()。

A. 零B. 正C. 负D. 不确定答案:A3. 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是指()。

A. 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B. 为了投机而持有货币C. 为了交易而持有货币D. 为了贮藏财富而持有货币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A. 充分就业B. 价格稳定C. 经济增长D. 收入再分配答案:D5. 根据IS-LM模型,当货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 利率下降,收入增加B. 利率上升,收入减少C. 利率下降,收入减少D.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答案:A6.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供给的因素()。

A. 生产成本B. 技术水平C. 消费者偏好D. 预期价格答案:C7.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公共物品的特征()。

A. 非排他性B. 非竞争性C. 可分割性D. 非营利性答案:C9.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

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无关D. 正相关但有滞后答案:B10.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汇率的因素()。

A. 贸易余额B. 利率差异C. 政治稳定性D. 人口增长率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需求曲线的位置()。

A. 消费者偏好B. 消费者收入C. 相关商品的价格D. 商品自身的价格答案:ABC12. 以下哪些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A. 产品同质化B. 买卖双方众多C. 完全信息D. 价格接受者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A. 利率水平B. 收入水平C. 价格水平D. 货币流通速度答案:ABC14. 以下哪些是财政政策的工具()。

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物价水平的变动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市场的日益开放,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物价水平的波动直接关系到商品的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的格局。

本文将就从物价上涨和物价下降两个方面讨论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物价上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国内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时,国家出口的产品价格也会相应提高。

这将导致该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进而影响到贸易顺差的大小。

例如,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享有较大出口量的资源型国家的贸易顺差可能因为商品价格提高而减少。

同时,物价上涨也将给国内市场带来通胀压力,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进而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导致国际贸易的不平衡。

然而,物价上涨对于某些发展中国家来说也可能带来机遇。

在一些低成本生产国家,物价上涨将部分抵消劳动成本上升的压力,提高了该国的出口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稳定,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没有明显下降。

同时,物价上涨还可能刺激某些国家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为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占有率。

相对于物价上涨,物价下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则有别于前者。

当物价持续下跌时,国家的出口价格也将受到影响,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增强。

这将促使该国的出口量增加,进而改善贸易顺差。

同时,物价下跌还将刺激国内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这将进一步推动进口商品的增长,促进国际贸易平衡的实现。

然而,物价下降也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在一些经济体中,物价下跌可能通过导致通货紧缩的方式,进而抑制国内消费和投资,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这将使得进口需求减少,国际贸易受到压缩。

同时,物价下落还可能诱发该国货币贬值,影响到汇率的稳定性,增加国家的贸易风险。

综上所述,物价水平的变动对国际贸易具有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副本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副本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科目:微观经济学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1.看不见的手一般指()A、机会成本B、政府C、利润D、价格2.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3。

如果x与y商品是互补品,x价格下降,将使y()A、需求量增加B、需求增加C、需求量减少D、需求减少4。

冰棒的需求价格弹性()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或等于5。

下列命题中哪个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 )A。

征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B. 1982年8月政府把贴现率降到10%C. 1981年失业率超过9%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6。

如果消费者的预算收入为50美元,商品X和Y的价格均为5美元,消费者打算购买6单位X和4单位Y,商品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5和20,那么,要达到效用最大化,他应该()A、按原计划购买B、减少X和Y的购买量C、增加X、Y的购买量D、增加X的同时减少Y的量7.消费者预算线发生平移时,连接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需求曲线;B、价格-消费曲线;C、收入-消费曲线;D、恩格尔曲线。

8.当某人面对一张彩票时,如果是,则意味着这个人是属于下列哪一类人( )A.风险回避者 B.风险喜爱者C.风险中立者 D.都不是9.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 LK为:()A 1/3B 3C —3D 610. MC曲线达到最低时()A MP最大B AVC最小C TC最大D AC最小11。

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

A、显成本;B、隐成本;C、会计成本D、经济利润。

12。

LAC曲线( )。

A当LMC<LAC时下降,而当LMC>LAC时上升 B随LMC曲线下降而下降C.随LMC曲线上升而上升 D.通过LMC曲线的最低点13.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习俗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国际贸易在文化层面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障碍。

本文将从跨文化沟通、商务礼仪和市场需求等方面探讨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非语言和沟通方式。

语言障碍是跨国贸易的一大挑战,因为不同的语言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非语言沟通方式,如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会引起误解和误读。

为了处理好文化差异,企业必须积极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产生重要影响。

商务礼仪是一种反映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和习俗的行为礼仪规范。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礼仪有很大的差异。

在一些亚洲国家,礼貌和尊重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商务价值观念,商务活动通常会包括繁琐的社交程序和仪式。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商务活动可能更加直接和简洁。

企业必须了解和尊重目标市场的商务礼仪规范,以确保在商务交往中不会引起冲突或误解。

文化差异还会对市场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喜好和需求。

中国消费者普遍更喜欢定制化和个性化产品,而美国消费者更注重品牌和品质。

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必须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以便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和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

企业必须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商务交往等方面考虑和充分利用文化差异,以实现在国际市场的成功。

为了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企业需要加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尊重和遵守目标市场的商务礼仪规范,以及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环境,获得商务成功。

术语解释3 - 副本

术语解释3 - 副本

硬通货 (Hard currency)硬通货是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

由于各国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外汇管制宽严程度不同,当一国通货膨胀较低,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货币币值相对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习惯称其为硬通货。

硬通货通常是由高度工业化国家发行,被全球广泛接受用于贸易支付的货币,其币值在中短期内保持稳定,并且在外汇市场有极高的流动性。

与硬通货相对的是软通货。

它是指币值不稳,汇价呈疲软状态的货币。

由于货币发行过度,纸币含金量或购买力不断下降,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也会不断下降。

此外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逆差,也会使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不断下降。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常把这种币值不断下降、汇价呈疲软状态的货币称为软通货。

硬通货与软通货只是相对而言,它会随着该国经济状况和金融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美元,在50年代是硬通货,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由于美国的高速通货膨胀率,以及大量的国际收支逆差,使得美元汇价呈下降趋势,美元由硬通货变为软通货。

80年代初期以来,美国实施高利率政策和紧缩银根政策,美元汇率不断上浮,又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硬通货。

硬通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国货币是否会成为硬通货除上述特性外,还主要受该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影响。

如由于美国长期处于外贸逆差,以及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美元便失去了硬通货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欧元。

长期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在全球市场贸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在人民币实现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后,也有望成为硬通货。

此外,硬通货和软通货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市场上某些不实施外汇管制,可以自由和无限地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称作为硬通货,软通货则是指实施外汇管制,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

软通货(soft currency )软通货它是指币值不稳,汇价呈疲软状态的货币。

国际贸易试卷及答案5套34国际贸易试题

国际贸易试卷及答案5套34国际贸易试题

国际贸易试卷及答案5套34 国际贸易试题话题:国际贸易试题原产地贸易国际贸易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1.间接贸易对第三国(或地区)来说,称作。

2.对外贸易政策措施包括_、_、_等三种手段。

3. 按照统计边界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和。

4. 一定时期内出口值与进口值之间的差额叫做,若出口值大于进口值称为贸易顺差或超,进口值大于出口值叫做贸易逆差或超。

5.里昂惕夫之谜表明,美国出口的是密集型产品。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影响国际分工的首要因素是A. 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情况 B. 自然因素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国家政策2.当前国际分工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型分工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分工C.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分工D.企业组织内部分工3.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食品与衣服的价格分别为:PC?aLCWC,PF?aLFWF。

在自由贸易中,本国出口食品,则食品的相对价格pF/pC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率aLF/aLC。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1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设衣服与小麦分别是劳动与土地密集型的4.在2?2?产品。

已知,aLC?2,aLW?5,aTC?4,aTW?B,则B的值必定是。

A. B>10 B. B<10 C. B<5 D. B<205.依照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如果衣服的相对价格(pC/pF)因贸易而增加,必定会使劳动的相对工资(W/R)。

A.增加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6.按照雷布任斯基命题,商品与要素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增加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向外扩展。

A.平行 B.偏向性 C.扭曲D.平行与扭曲性7.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的措施是____。

A关税B配额C进口许可证D产品技术标准8.伯兰特-斯本塞模型中,在对方企业不发生相应变化的情况下,一国政府对其企业的生产补贴会导致____A.被补贴企业利润提高B.未实行补贴国家福利改善C.未实行补贴国企业产出减少D.未实行补贴国利润上升9.进口关税的纳税主体是。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效果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流的重要方式。

它不仅对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还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效果,并分析其对各国经济的推动力。

一、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国家经济实力、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一国经济实力强大,拥有丰富资源和先进技术,将会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和竞争优势。

此外,产业结构的差异也会导致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发达国家更容易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2.政治因素政治环境对国际贸易有着直接影响。

政治稳定、开放的国家更容易吸引外商投资和开展贸易活动,并能够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广泛的贸易伙伴关系。

与此相反,政治动荡和相互之间的政治冲突则会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3.法律法规各国制定的贸易政策和法律法规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关税壁垒以及其他贸易限制措施都会阻碍贸易自由化进程。

而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可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拓展市场开放度。

4.技术进步技术的快速进步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对贸易方式和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

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跨境贸易更加便捷高效,拓展了国际市场的边界,促进了贸易的增长。

二、效果分析1.经济效果国际贸易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贸易,各国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拓展市场空间,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贸易还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

2.社会效果国际贸易对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贸易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合作,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增进了国际友谊和互信。

另一方面,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剧,加重落后国家的负担。

3.环境效果国际贸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贸易活动会导致跨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环境问题,同时也为环境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因此,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二讲: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孟萍莉


国际经济学
1.3 商品市场均衡
• 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 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
–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由于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所以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价格在这里指的是商品的相对价格。 –边际成本用机会成本来衡量 边际成本用机会成本来衡量。 边际成本用机会成本来衡量 –所以上述条件就变成了——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 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就可以确定了. •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MRT= PX/PY
第二讲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 • • • • •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对象与目的 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贸易利益的衡量 国际贸易的起因
国际经济学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孟萍莉
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对象与目的
• 国际贸易理论的概念: 国际贸易理论的概念
– 国际贸易理论是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产品 的跨国流动和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理论。 产品(实际资源)的跨国流动 — 国际贸易
UA
P
E
Y0
•图中生产点与消费点 图中生产点与消费点 重合, 重合,两种商品生产等 于消费, 市场出清。 于消费,即市场出清。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推导
Ly K Y2 Y0 Kx Y1 X1 Lx E X0 w/r L Ky Oy
Ox
国际经济学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孟萍莉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图示
A国 国
Y
Y
Y1 Y0
0
X2 X1
X0
X3
X
0
X
国际经济学

人口结构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人口结构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人口结构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变化,人口结构也逐渐发生着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结构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趋势。

一、人口老龄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全球各地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老年人口对消费需求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结构和模式。

由于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增加,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贸易也随之增长。

其次,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偏好与年轻消费者不同,这也将推动国际贸易的调整和转型。

例如,老年人口关注健康、便利和舒适,这将促进健康食品和养生产品等相关贸易的发展。

二、人口迁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移民政策的变化,人口迁移现象不断增加。

人口迁移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移民人口对就业创造和劳动力市场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

移民劳工通常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次,移民人口还会对消费需求和市场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移民人口的增加将改变消费模式,推动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贸易增长。

三、人口规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人口规模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规模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人口规模的增加将扩大市场需求,推动贸易的增长。

例如,人口巨大的中国市场成为了全球贸易的重要引擎之一。

此外,人口规模的减少也将对国际贸易造成影响。

人口减少将导致市场规模缩小,从而影响到产品和服务的贸易。

总结: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和人口规模的变化都对国际贸易的结构、模式和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多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充分认识到人口变化对贸易的重要影响,积极适应变化,拓展贸易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铁矿的供应与需求匹配与市场调节机制考核试卷

铁矿的供应与需求匹配与市场调节机制考核试卷
E.加强市场监管
7.铁矿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可能由以下哪些因素引起()
A.矿产资源发现
B.工业生产结构变化
C.技术创新
D.政策调整
E.消费者需求变化
8.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铁矿的生产成本()
A.矿山开采成本
B.运输成本
C.技术研发投入
D.环保成本
E.政府税收政策
9.铁矿市场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能包括()
12.铁矿市场的______是指市场参与者对市场信息的反应和决策。
13.铁矿市场的______是指市场参与者根据价格信号进行的生产和销售决策。
14.铁矿市场的______是指市场参与者根据市场信息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15.铁矿市场的______是指市场参与者根据价格变动调整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16.铁矿市场的______是指市场参与者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
A.价格上涨可能减少出口
B.价格下跌可能增加出口
C.价格波动可能影响贸易结构
D.价格波动对国际贸易没有影响
16.下列哪项不是铁矿市场调节机制中的价格机制()
A.价格发现
B.价格形成
C.价格传导
D.价格稳定
17.铁矿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以下哪项不是导致价格波动的原因()
A.生产成本变化
B.技术进步
C.政策调整
D.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消费者信心
10.下列哪项不是导致铁矿价格波动的周期性因素()
A.经济周期
B.政治事件
C.天气变化
D.技术革新
11.铁矿市场价格形成的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价格发现的过程()
A.供需双方谈判
B.交易所公开竞价
C.政府定价
D.市场参与者预测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运行,也直接影响着每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各种因素都会对贸易的发展和走向产生影响。

下面从多个方面探讨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发达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则经常受到制约。

尽管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

因此,中国在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时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在国际贸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各国制定的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具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征收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随着政策的调整而有所变化,这直接影响着各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

此外,有些国家还采取不正当的贸易手段,在国际贸易中形成独占市场的局面,导致其他国家的产品无法打入该市场,损害了其他国家的贸易利益。

三、国际竞争环境国际竞争环境也是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也在日益激烈。

各国必须不断发展新产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争取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大的比例。

对于中国来说,在国际贸易中,必须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和维护良好的贸易环境,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在国际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例如,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科技手段,已经成为各国贸易中普遍使用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提出自己的技术标准和创新方案,为自身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五、汇率变化汇率变化是国际贸易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汇率波动对于企业和国家的贸易收益以及海外市场的销售能力会产生直接影响。

国际贸易三大主要形式比较及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分析

国际贸易三大主要形式比较及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分析

国际贸易三大主要形式比较及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也随之逐步发展起来。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国不同形式的贸易模式: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

这三种贸易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本文将通过对这三种贸易方式的比较分析来反映当今中国贸易发展情况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发展建议关键词: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产品内贸易比较分析一、三种贸易方式的比较产业间贸易是在国际贸易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种贸易模式,它主要是指不同国家之间不同产业间的相互贸易;而产业内贸易主要是针对同一产业之间不同产品的贸易;产品内贸易是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贸易模式,它主要是指同一产品的中间产品之间的一种贸易。

作为三种不同的贸易模式,他们之间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1.各自产生的基础是不同的产业间贸易的产生主要是基于各国的各个产业发展水平不一而产生的比较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各国在各产业生产效率的不同和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导致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产业内贸易的产生主要是给予规模经济和产品的差异性。

因为消费者的偏好是不同的,而在需求决定供给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国内的企业更倾向于受大多数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而不愿意生产只受少部分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即使是进行生产,由于需求有限,也很难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所以这种情况下会更多的选择从国外进口,这是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产品内贸易是国际化分工日趋细化的产物,他是产业间贸易的一种细化,主要表现为加工贸易。

2.在三种贸易模式中,参与国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对于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而言,各参与国的地位是趋于平等的。

对于这两种贸易模式而言,其产生的基础是比较优势或者产品差异化,各国在比较优势理论和差异化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贸易,各国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进出口产品的差异,而在整个贸易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然而在产品内贸易主要是由于国际化分工的细化而产生的,对于一个产品而言,不同生产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这也是产品内贸易在发达国家之间更加发达的原因。

国际贸易中的消费升级与消费需求变化

国际贸易中的消费升级与消费需求变化

国际贸易中的消费升级与消费需求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国际贸易中,消费升级与消费需求的变化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分析国际贸易中消费升级的意义,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 消费升级的意义消费升级指的是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即从低价位、低质量的商品向中高价位、高品质的商品转变。

消费升级的意义在于满足了个人和社会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首先,消费升级带来了更高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收入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财力去购买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

这不仅满足了个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也刺激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其次,消费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低附加值的产业逐渐被高附加值的产业所取代,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这对于国际贸易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2. 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消费需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格局和模式。

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消费需求的变化带来了贸易商品结构的调整。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增加,进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受到冲击,而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口增加。

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会面临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加快本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消费需求变化引发了贸易模式的调整。

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和消费者购物方式的变化,传统贸易渠道受到了冲击。

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购买国外商品,这改变了传统的进出口贸易模式。

这对于一些传统贸易中心国家来说,也需要调整其贸易政策和布局。

3. 适应消费升级与需求变化的策略在面对消费升级与需求变化的挑战时,国际贸易参与方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

首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增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深入,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然而,文化差异却成为国际贸易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交流方式、商业行为以及商业价值观的看法有所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结果。

首先,文化差异对于商业行为和交流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不同国家的商业环境中,人们习惯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和商业礼仪。

例如,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面子和关系网,商务谈判时强调个人关系,强调建立信任。

而在西方国家,商务活动更注重效率和时间管理。

这种差异导致在双方交流和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理解上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其次,文化差异对商业价值观的差异产生了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了人们对于商业价值观的理解和追求。

例如,在西方国家,商业要素更加强调利润、效率和竞争力,而在东方国家,商业更注重和谐、合作和长期利益。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跨文化的商业合作,可能导致双方价值观的冲突和矛盾。

此外,文化差异对营销和产品定位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文化的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偏好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某些国家,消费者对于品牌和质量的重视程度更高,而在另一些国家,价格和实用性更受到关注。

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来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和产品定位,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文化差异还对商业法律和规章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往往反映了当地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

例如,在一些国家,商业谈判时的合同约定方式更加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在另一些国家,合同约定更加注重法律的规定和保障。

这种差异需要企业在跨国贸易时遵守当地法律和规定,并且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背景,以确保顺利开展商业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

商业行为和交流方式、商业价值观、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商业法律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在国际贸易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学会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际贸易的利益与不利因素

国际贸易的利益与不利因素

国际贸易的利益与不利因素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国的发展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国际贸易也存在一些利益与不利因素。

本文将探讨这些因素,并分析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利益因素1. 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经济的增长。

通过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劳动力和技术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生产力的提升,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2. 扩大市场:国际贸易扩大了市场规模,增加了产品的需求和销售机会。

通过出口,企业可以拓展海外市场,提高销售额;同时,进口也为国内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提高了消费者福利。

3. 专业化和分工:国际贸易可以促使各国在生产中形成专业化和分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各国可以专注于自身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通过合作和互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4. 技术创新: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和创新。

各国通过贸易来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并有助于推动全球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二、不利因素1. 贸易逆差: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贸易逆差,即进口金额大于出口金额。

贸易逆差会导致外汇储备的减少,可能对国家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各国需要采取措施来平衡贸易。

2. 资源流失: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资源流失。

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可能一味依赖资源出口,而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这样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对环境造成损害。

3. 工作岗位流失:国际贸易可能导致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机会流失。

一些发达国家可能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导致本国一些工人失去工作机会。

4. 贸易壁垒:国际贸易可能受到一些贸易壁垒的限制,如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这些壁垒限制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对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国际贸易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其利益远大于不利因素。

各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通过合作与竞争,实现互利共赢,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同时,各国应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落实,打破贸易壁垒,推动开放和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国际贸易的政策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的政策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的政策影响因素导言:国际贸易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外贸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措施,其影响因素涉及经济、政治、环境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贸易壁垒、关税政策、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探讨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因素。

一、贸易壁垒的影响贸易壁垒是指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而设置的限制性措施。

这些壁垒往往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贸易限制措施等。

国际贸易政策中的贸易壁垒会直接影响到贸易活动的进行。

举个例子,一个国家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就会使得这些商品在国内市场上价格上升,从而降低了消费者对这些商品的需求。

同时,贸易壁垒也会引起其他国家做出类似的反应,导致贸易冲突升级。

二、关税政策的影响关税作为国际贸易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贸易活动具有显著影响。

不同国家对于关税政策的制定会考虑到自身产业结构、人民收入、国内市场需求等因素。

高关税可以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保护本国产业;而低关税则有利于扩大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关税政策的影响还体现在国际市场的定价策略上,进口商品受到高关税的限制,会提高其价格,进而推高本国同类产品的价位。

三、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产业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也受到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

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受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关税政策、贸易协定等因素的制约。

举例来说,如果两个国家之间存在贸易协定,其中一国对另一国相关产业降低了关税,则该产业相比其他国家更有竞争力。

此外,政府的产业政策也会影响到产业竞争力的发展,例如通过提供优惠政策、研发资金等来支持关键领域的产业。

结论:国际贸易政策是国家为推动对外贸易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性措施,其影响因素十分广泛。

贸易壁垒、关税政策和产业竞争力等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合理与适度的国际贸易政策能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并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数字化转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数字化转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数字化转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推动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一股强大力量,深刻地改变着贸易的方式、结构和格局。

数字化转型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

传统的贸易流程往往繁琐复杂,涉及大量的文件处理、信息传递和沟通协调。

然而,通过数字化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商务平台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能够实现贸易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

以跨境电商为例,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直接进行交易,无需经过多层中间商,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同时,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货物的运输状态和库存水平,帮助企业更精准地进行生产和配送计划,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进一步优化了资源利用。

在贸易方式方面,数字化转型催生了新的贸易模式和业态。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消费者可以轻松地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商品,企业也能够突破地理限制,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数字服务贸易也日益兴起,包括软件服务、云计算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

这些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交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而且,数字化转型还促进了贸易的个性化和定制化。

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对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

在传统贸易模式下,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资源有限和信息不对称,难以在国际市场上与大型企业竞争。

但数字化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平等的展示和交易机会,使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拓展海外市场。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

那些能够迅速适应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更容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那些滞后的企业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消费力对国内外贸易的作用

消费力对国内外贸易的作用

消费力对国内外贸易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解释:1. 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力的提升能够刺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从而促进国内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扩大。

当消费者有更多的购买力时,他们会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推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2. 增加进口需求:消费力的增强也直接影响着国内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随着消费力的提升,消费者可能寻求更多来自国外的高品质、独特或特色商品,从而增加了对进口产品的需求。

这对于国际贸易有利,有助于推动国内与外国之间的商品流通和交换。

3. 扩大出口市场:消费力的提升不仅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展,还为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创造了机会。

随着消费力的增强,国内企业可以生产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出口拓展海外市场,实现更大规模的国际贸易。

4. 促进跨境电商:消费力的提升也推动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国外商品需求的增加,跨境电商平台成为了方便快捷的购物渠道。

消费者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直接购买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5. 影响汇率和国际竞争力:消费力的变化也会对国内货币的汇率和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

当国内消费力增强时,人民币的需求可能增加,从而对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因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可能会更具有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消费力的提升对国内外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既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推动了出口市场的扩大和跨境电商的发展。

消费力的变化还可能对汇率和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

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消费力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以促进国内外贸易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和作业学年、学期: 2011-2012学年秋冬学期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姓名:童童学号:3100103866班级社会科学试验班1004消费者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童童 3100103866社科1004摘要:国际贸易理论是通过考查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动交换,来研究各国以赢利为目的的国与国之间的资源配置过程及这一过程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运行的机制,它主要解决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结果三个基本问题,并为国家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各种贸易理论从效率不同、技术差异、禀赋差异、规模报酬、市场结构、产品差异、交易效率等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的产生机制及贸易结构给出了解释。

但对消费者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消费者偏好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却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本论文首先根据不同国家对不同产品具有偏好的差异这一现实存在,提出了偏好相对差异的概念,将各国由于历史或发展所产生的偏好上的差异给予了合理而简要的描述。

然后,从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李嘉图比较技术优势论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比较禀赋差异论入手,沿用2将不同国家针对不同商品的相对偏好差异引入到此类国际贸易理论中,采用新古典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探讨了偏好这个因素对一国贸易的影响,并希望对国家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国家贸易消费者偏好一般均衡分析边际分析一,引言由于世界各国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特别是人们消费理念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人们需求结构的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层次更加不同。

在如今新的国际贸易条件下,各国人民的消费偏好差异将对国际贸易以及政策的制定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但是纵观整个贸易理论发展史,对消费者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做出阐释的理论研究少之又少。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认为一国对另一国只要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更高的产率,那么两国就可以经过分工合作以提高各自的收益。

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

随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李嘉图形态的比较成本理论把复杂的经济情况高度简化。

他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以许多重要假定作为前提条件的,其中包括九大假设:①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只使用一种投入要素②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和非熟练的区别③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其规模收益不变④不存在交易费用,且各国对不同产品的偏好同位相同⑤劳动力充分就业,并且在国内完全流动,而在国际间则完全不流动⑥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⑦国际贸易不影响一国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⑧贸易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⑨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从上述假设中可以看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完全将消费者偏好放在了研究之外。

新古典的H.O 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结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方面来寻找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克服了李嘉图模型中关于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假定的局限,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新古典的H.O定理仍然建立在一系列的假定条件之上,这些假设条件包括:①没有交易费用。

②规模报酬不变,不同国家同种上平生产技术完全相同③两个国家间的需求结构相同④两国生产均为不完全分工⑤在两国中,两种产品两种要素都是完全竞争⑥要素在一国之中可以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⑦两种产品一种是劳动密集性一种是资本密集型⑧无要素密集度互反从上述理论假设中,可以看出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同样是建立在没有先对偏好差异的基础之上。

也就是说,加上相对偏好差异,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未必成立。

新贸易理论在战后国际贸易分工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

新贸易理论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将假设条件由完全竞争、常数规模报酬和产品类同扩展到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及同类产品被区别对待从而打破了传统和经典的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减”这两个关键的假设。

他们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新现象,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产品差异化等概念和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模型和分析产业内贸易,得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结论并极好地解释了行业内贸易现象。

但遗憾的是,新贸易理论同样没能对消费者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出合理的分析。

下面,本论文将在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来进一步讨论消费者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模型的建立2.1 偏好相对偏好偏好受国别、民族、时代、政治、文化、经济、个人情况等影响。

偏好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偏好是个人源于对自身幸福和满足的追求而表现出来的对不同商品的不同需求程度。

在经济学中,假定人的行为理性化,则个人偏好遵循在收入约束的条件下,达到效用最大化或支出最小化的要求。

在确定的约束条件和一组观测的价格以及确定的商品条件下,满足效用最大化的消费需求对总效用贡献的程度即显示消费者行为合理化条件下对商品的偏好程度。

一个消费者集合,其消费者的总和需求对总效用的贡献指数即显示该集合的总和偏好。

假设有X,Y两种商品,设效用函数为u=,则对该国居民而言,对X,Y两种商品的偏好指数分别为a和b其中a,b ,如果a=b则表明该国对两种商品偏好相同;若a>b则表明该国对X商品偏好较强;若a<b则表明该国对商品Y偏好较强。

假设另外一个国家的对商品X,Y的效用函数U=,则该国对x,y两种商品的偏好分别为c,d。

若表明前一国对商品x的相对偏好比后一国强。

由此,我们可以建立起关于两国偏好的函数方程。

2.2模型的设计2.2.1模型假设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只使用两种投入要素2,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和非熟练的区别3,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其规模收益不变4,没有贸易壁垒,不存在交易费用5,不同国家同种上平生产技术完全相同6,两种产品一种是劳动密集性一种是资本密集型7,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8,要素在一国之中可以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9,两个国家对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出来10,两个国家的资源总量都相等2.2.2 构建模型两个国家1,2,生产两种产品X,Y,分别投入两种资源K,L。

(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力)对于国家1,有初始资源K0和L0,生产函数为;X= Y=假定资源充分利用 lx+ly= L0 kx+ky= K0max u=,其中C1和D1均代表消费偏好且大于零小于一且C1+D1=1 并记=Q1,Q表示对X ,Y 的相对偏好假定没有贸易自给自足的条件下:pX+Y=w L0 +r K0,p代表以商品Y表示的X的价格在既有的条件下,国家1中生产X,Y的两个代表性企业家爱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对 X 部门max;对Y部门maxπ=Y-wly-rky联立以上方程,可得到以下方程组X= Y=lx+ly= L0 kx+ky= K0max u=pX+Y=w L0 +r K0maxmaxπ=Y-wly-rky2.2.3 模型求解对于以上方程组,求解的:xY=Lx=Ly=Kx=Ky=W=r=其中kx ky lx ly见上max=0maxπ=Y-wly-rky=0P1==u=(同理,对于国家2,又假设可以看出,出了先飞偏好不同外,其余均相同故,计国家2对商品X Y 的偏好分别为C2 D2P2=由比较优势理论得知,只要P1P2,两国就可以发生贸易则=由此可见,只要,即Q1两国就能发生贸易,这拓宽了贸易发生的基础。

也就是说,尽管在其他各个各方面(包括要素禀赋,生产函数,劳动效率,生产技术)都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国家同样能发生贸易。

三,模型拓展通过以上模型分析可以得出,在两国各个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两国如果消费者偏好不同,仍能发生国际贸易。

下面,将尝试着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假设看看贸易将如何进行。

首先,我们知道,只要,即在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同,就能发生国际贸易。

3.1放宽第十条假设,即两国资源总量不相等。

记,国家1的劳动力和资本总量为L1和K1,国家2的劳动力和资本分别为L2和K2。

依上模型,得出:=这似乎能够解释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的矛盾,即里昂惕夫之谜。

尽管,美国是资本密集型的国家,只要消费者偏好有着及其强的影响,即对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有很强的偏好,则美国人有可能是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性产品。

3.2放宽第五条假设,即认为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有着不同的生产率。

对于国家一,假设生产函数为;X= Y=对于国家2,生产函数为:X= Y=依上模型可以得出:=从依上模型求解结果可以看出,消费者偏好会对技术差异造成的贸易结果产生干扰。

一般来说,一国会出口在技术上具有优势的商品,但是,如果该国国民对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有着强烈的偏好,同样会导致贸易逆转,进口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

3.3同时放宽条件五和十,即要素总量和生产技术都不同。

综合以上两种因素,模型求解得:=通过以上的求解可以分析出,在要素不同,技术不同,偏好也不同的情况下,一国该如何制定贸易策略。

四,模型的进一步改进除了上述的三条假设拓展外,模型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具体可租做出以上几点改进。

1,该模型主要分析的是,产业间的贸易基础,即对不同类的商品偏好不同对贸易的影响,分析也是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如果引入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产业内的贸易基础,会更完善。

2,在模型拓展第二条中,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生产技术上的差异,只是解释了在全要素理论下的差异,并没有指明在要素条件不同下的生产函数的差异。

由于知识结构和水平上的问题,真正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模型将会变得无比复杂,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五,总结本文对消费偏好对贸易的影响分析,其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文中的分析启示我们,从改变偏好的角度,可拓宽调整外贸发展的思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索质,引导理性消费,以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

西方人喜欢喝咖啡,而中国人喜欢喝茶,西方人比较喜欢吃牛肉,而中国人吃猪肉较多。

可以根据各地的消费偏好调整贸易结构。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是赫克歇尔的要素聚赋理论无法解释的。

其实,这用消费偏好也可以加以解释。

由于发达国家收入相近,有着相近的消费偏好,而需求结构越相近,越容易发生国际贸易。

平均收入,可作为衡量需求结构的一个指标。

并且,消费偏好对国家政策的制定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汽车消费表现为对进口高档大排量轿车的高需求。

这一方面增加了我国对国外高档轿车的进口;另一方面,在国产轿车技术发展创新的初期,即给幼稚的民族工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再就是,进口高档轿车大都为大排量汽车,在汽油能源日益涨价的今天,对我国这样一个需要大量进口原油的国家而言,对进口高档大排量轿车的高需求也带来对汽油需求的沉重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