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3

合集下载

学案3:第18课 三国鼎立

学案3: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认定目标】1.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原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及历史作用,三国建立的时间、任务及都城;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3. 激情参与、大胆展示。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课前准备:双色笔、课本、配套练、导学案【自主预习】曹操统一北方(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百姓。

(2)条件:政治上:,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军事上:200年,打败,取得了的胜利。

时间:(3)官渡之战双方:结果:作用:1.三国鼎立时间:赤壁之战双方:结果:作用:魏,年,人物:,定都三国鼎立蜀,年,人物:,定都吴,年,人物:,定都263年,魏国。

266年,魏国权臣称帝,改国号为,以为都城,史称。

280年,,统一全国。

【共同探究】(1)曹操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负的原因是什么?(2)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课堂检测】1.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是()A、光武帝B、汉武帝C、汉明帝D、汉献帝2.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与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天意为之B、骄傲轻敌C、借助东风D、不习水战3.发生在东汉末三国时的历史成语故事如“三顾茅庐”、“初出茅庐”、“七擒七纵”、“鞠躬尽瘁”等都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诸葛亮4.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A在官渡击败袁绍 B实行屯田 C基本统一北方 D称帝建魏5.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诸葛亮6.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均发生在()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 D南北朝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的是()A刘备 B张飞 C诸葛亮 D关羽8.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这其中最为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

第18课教案

第18课教案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基史实。

2)通过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的分析,提高分析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寻求本质的能力。

3)联系《三国演义》一书,提高对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熟悉三国故事,调动学习热情。

2)利用战役形势图,讲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

3)通过列表格或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破除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正确认识曹操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2)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型:综合课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中很多人物各具特色,深入人心,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到底是怎样的?曹操是不是像小说和戏剧里描绘的那样奸诈?诸葛亮是不是像书中写的神机妙算?学了这一课你就会知道。

讲授新课:一、官渡之战: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各地出现了很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如曹操、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刘璋、马腾、公孙瓒等,各占据哪些地盘?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一带,曹操的诗。

当时北方有两个大的军阀头子,曹操和袁绍。

简介曹操,组建了青州兵,能够唯才是举,善于用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处于有利的地位,经济上实行屯田制,恢复农业生产,实力不断增强。

简介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据有四州,兵多粮足,势力强大。

他希望消灭曹操以统一天下,于公元200年率领大军进攻曹操,双方在官渡对峙,发生了官渡之战。

双方的形势对比:当时袁绍拥兵十万,而曹操只有三、四万,袁绍实力明显优于曹操。

但袁绍骄傲轻敌,不听谋士意见,丧失了作战时机,而且导致手下人才跑到敌人一边,如许攸,小字,而曹操虽然处于劣势,但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采纳许攸的建议,袭击袁军粮草所在地乌巢,把粮草全部烧掉,使袁军军心大乱,曹操趁机大举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只带几百骑狼狈逃回河北,不久病死。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第18课、三国鼎立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稳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渗透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思想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逐渐认识、理解,由于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分裂割据局面出现,历时370多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通过学生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和教师分析曹操三次颁布“唯才是举”的命令,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重点指出三国时,吴国大臣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使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的领土。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七擒孟获”治理西南,使学生了解:诸葛亮是如何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和诸葛亮的民族政策,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赤壁之战教学难点:对曹操、诸葛亮的评价三、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忆一下东汉的兴衰中,所学的有关黄巾起义的内容。

谁能够回答出: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人?作用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腐朽的东汉王朝趋于瓦解名存实亡。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于公开举兵反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从此,我国历史自秦以来400多年的统一局面结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阶段,共约370年的历史。

教学设计3: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3: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音影教学情境,设置问题,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把学生带入情境,而后提问:这是哪个电视剧的片头曲呢? 学生响亮齐答:《三国演义》继续设疑: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能说出生活在三国时期有影响的人物吗?(选择题)下列人物中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让学生选择,四个选项学生都有选,意见肯定不一致。

设计悬念!引发学生兴趣。

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三国演义》是一部有许多虚构成分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其实并没有称帝建国,他是东汉后期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那么曹操与三国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学习本课以后,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本课介绍了跟曹操有关的两场重要的战役。

过渡到本课第一个知识点——官渡之战。

探究新课: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幻灯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教师简要介绍当时的军阀混战局面,让学生找到当时在北方有哪些主要的军阀(曹操、袁绍),教师强调袁绍的势力最大,曹操经过发展,实力也在不断的壮大,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曹操实力壮大的原因。

历史教案-三国鼎立

历史教案-三国鼎立

历史教案-三国鼎立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之战的过程及作用2、掌握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3、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4、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放映《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歌唱得真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英雄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怎样一幕历史悲喜剧。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02页,我们来学习《三国鼎立》。

二)教学过程板书:第18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于公开举兵反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其中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曹操(155—220),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字孟德。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公元196年,他迎汉献帝以许昌为首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他的势力发展很快,在曹操的势力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与占据今天河北一带的袁绍发生了激烈的矛盾,终于演变成为一场战争,这就是官渡之战。

(投影《官渡之战》形势图)。

当时,袁绍拥有精兵十万,兵精粮足,根本就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也听不见别人的意见。

而曹操尽管兵少粮缺,但他善于用人,我们来看看他们两人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不同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袁绍、曹操、许攸、士兵,演历史小品《许攸见曹操》,(历史剧本见附页)曹操听从了许攸的意见,带领几千兵马,穿袁军服装、打袁军的旗号,混过了袁军的道道关卡,来到乌巢,一把火将袁军的粮草烧个精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一次重要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对于战国七雄有一定的认识。

但三国时期的历史较为复杂,学生对于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原因及三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三国时期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

2.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及三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个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制作PPT,以便于课堂展示。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于记录课堂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是如何演变成秦统一六国的?在此基础上,提问:秦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时期?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三国鼎立的形势图和相关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1)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2)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是什么?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史料,分析三国鼎立的形成原因及三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精选7篇)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精选7篇)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精选7篇)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精选7篇)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篇1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影片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

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18课三国鼎立教案 -

18课三国鼎立教案 -

(2)材料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战役的还有谁?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 结果。
(4)在这一战役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在班级内交流
教学反思
2
_北方的基础。 _ 的基础。
__ _
三国经济
_兴旺
吴:_____发达,曾经到达_______(今台湾) 六、达标检测: (一)单选题: 1.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战役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战役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成语典故“火烧连营” “草船借箭”都出自哪一战役(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战役 4.下列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是 ( ) A.刘备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5.公元 207 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 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献帝 D.统一北方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1)材料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题 课型 教学 三维 目标
第 18 课
Hale Waihona Puke 三国鼎立总课时 主备人 刘素平

教学设计6: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6: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阅读课文,找出使得曹操统一北方的因素,提高从课文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两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课历史,学生较熟悉,应采取创设一些历史问题或阅读课文或组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

导入新课:师:由于黄巾军大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与此同时,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北方各地出现了不少割据政权。

你知道吗?在北方有哪些军阀?师:在北方众多军事势力当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与袁绍,从势力上讲,袁绍优于曹操,但曹操最终统一了北方,为什么?生:小组讨论总结: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招贤纳士,得到更多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解决军粮缺乏的问题。

师: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官渡之战。

生:阅读有关课文,了解官渡战役。

师:公元200年,曹操一举击溃了袁绍的主力,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此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师:官渡之战役以后,曹操想乘胜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对他威胁很大。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篇一: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与反思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深河中学陈继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各自的作用,三国鼎立的形成。

2、能力目标:分析、归纳――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按要求阅读课文,完成学案预习内容,解决问题、发现问题2、复习提问,通过东汉时期的华佗导出曹操,引入本课3、讲授、复述、阅读、讨论、归纳,解决学案相关问题和学生心目中的问题。

4、正确识读?三国鼎立示意图?5、视情况应用多媒体课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曹操胜于官渡败于赤壁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

2、引导学生将文艺作品中虚构、夸张的情节与历史的真实性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区别文艺与史实能力。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课型】:新授课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案等。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六、【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材料:?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1)、这是谁的言论?(2)、他的著作是什么?(3)、该书的史学和文学的成就是什么?2、列举回答秦汉时期的科技与医学成就。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二)导入新课教师:据史书记载,华佗于208年被曹操杀害。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让我们在本课中寻找答案。

板书:第18课《三国鼎立》(三)学习新课活动:一位学生根据预习和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对曹操进行简要介绍,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曹操的名言和后人对曹操评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白脸奸臣、乱世枭雄?总结:结合P102课前导言,教师对东汉末年的形势和曹操的为人做简单总结,指出曹操势力的不断发展得益于两个做法:?挟天子以令诸侯?和?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3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3

2
- -
3
4
18课学生预习作业
1.复习70页课本最后一段小字。

2..知道曹操的势力得以迅速发展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和用人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阅读教材,以表格形式落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关知识点
(一)学生思考并讨论“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

用人上:曹操善用人才,而袁绍不善用人才骄傲轻敌。

(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02-103课本
⑴政治上:
⑵经济上:
⑶用人上:
⑷军事上:
⑸人心上:北方人民生活。

(三)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

你认为原因何在呢?课本105页
①战略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劳师远战
②心理上: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骄兵必败
③战术上: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④人心上:南方人民渴望安定,拼死抵抗
⑤最根本: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北方经济尚未恢复发展,刘备还没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在江东也刚开发之中,谁都不具备统一的条件)
4.找出图中三国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写在105页的三国鼎立形势图
- -
5
上。


6. 三国恢复和发展经济表现:蜀

7.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功劳、过错、总结)
6。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分析探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

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视频剪辑,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走进那段充满了硝烟智谋和英雄的年代。

学生说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人物。

教师板书:第19课三国鼎立二、第一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官渡之战(—)多媒体课件展示: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课堂设问一:那些军阀势力比较强大?谁最有可能统一北方?2、超链接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出示探究(1):东汉末年呈现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的生存环境昰什么样的?你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学生代表发言。

3、史料阅读现在你觉得谁有可能统一北方?4、官渡之战形势图欣赏学生的评书官渡之战5、探究2:官渡之战让曹操名扬天下,只有3万兵力的曹操,为什么能打败拥兵10万的袁绍而统一北方呢?说明了什么道理?(双方、多角度)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发言,然后归纳总结。

三、第二回战长江孟德败绩据长江公瑾纵火—赤壁之战1、播放视频《火烧赤壁》2、探究3:赤壁之战中军事实力雄厚的曹操为什么反而失败了?教师指出思路同官渡之战学生相互交流,后归纳。

第18课三国鼎立(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公开课)中学历史组君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围的局部统一,为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人物、结果及历史作用;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通过对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区分,增强学生辨别历史真伪的能力;通过对操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智慧;通过对历史真相的探究,培养学生客观实际,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播放课件视频《三国演义》片头,或听洪基老师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学生带入情景,爱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演出或听完歌曲后。

教师: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其中的三国时哪三个国家?你知道三国有哪些历史人物?学生1:《三国演义》,、蜀、吴。

学生2:诸亮、操、备、权、关羽、飞等。

教师: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

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他们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烽火连不休: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教师:操所处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学生:军阀混战。

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教师:当时存在着哪些军阀势力?学生:公度、袁绍、操、遂、马超、策、袁术、表、鲁、璋。

教师:军阀之间的混战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呢?学生:民不聊生,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展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三国鼎立的形成。

2、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应用: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情感: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官渡之战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了解背景;接着播放《官渡之战》录像,增强教材的直观性;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

时间:200年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结果:曹操胜袁绍败最后让学生动脑动口,讨论“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2、赤壁之战(1)播放《赤壁之战》录像;(2)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时间:208年;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结果:曹操败孙刘联军胜);(3)学生分组讨论孙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教师来完善;3、三国鼎立的形成(1)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述三国鼎立形成的情况;(2)引导学生完成课后“活动与探究”1;(3)结合三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让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师注意完善补充;(4)让学生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设计制作三国鼎立示意图,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堂小结利用歌谣小结:二00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二0八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

(四)巩固练习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设计一套探究题。

五、板书设计一、官渡之战时间:200年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结果:曹操胜袁绍败二、赤壁之战:时间:208年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结果:曹操败孙刘联军胜三、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教学案

三国鼎立教学案

三国鼎立教学案第一篇:三国鼎立教学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小组讨论战争胜败原因。

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2.通过对曹操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阅读《三国演义》,了解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学情分析】(一)我所执教的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这节课里,通过观看录像、学生表演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一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为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7年级上册,有三个子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在没有上新课之前,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段歌曲,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知道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音乐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学生回答。

后提问:你知道《三国演义》指的是哪三国吗?(生回答:魏蜀吴)。

7上 18课 三国鼎立教案

7上 18课 三国鼎立教案

第四单元第18课三国鼎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历史上由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成一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三国取代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促进了局部范围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

学生已经了解了东汉中后期地方割据势力初步形成的内容,同时,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

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并运用多媒体引用图片和影像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数:一课时让我们结合刚才同学的讲述和课本来了解赤壁之战。

掌握一次战争需要掌握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请同学们来归纳适当拓展:让学生讲述熟悉的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历史小故事:舌战群儒、蒋干盗书、借东风、苦肉计、草船借箭……引导学生归纳两次战役。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记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建立,三国经济概况;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5分钟)一、导入(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后由学生解说东汉末年形势(板书课题:第18课三国鼎立)(二)、展示学习目标大屏幕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二、先学(15分钟)(一)自学教材(8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学指导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学习任务。

好,开始!1、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特点?2、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特点?3、“三国”时中魏蜀吴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4、“三国鼎立”开始的时间、最终形成的时间?5、三国鼎立后各国是如何发展生产的?(二)自学检测(4分钟)(三)我的疑惑(3分钟)过渡语: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解决组内的疑问和自主检测部分,解决不了的疑惑举手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三、后教(22分钟)(一)教师点拨,拓展延伸。

(7分钟)过渡语:同学们自主学习部分完成的很好(评价优秀小组)下面共同梳理下本节课的知识点,请看大屏幕。

1.教师精讲点拨,构建知识体系;(见课件)。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5分钟)过渡语: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迅速完成下面合作探究题,小组之间讨论统一答案。

(要求:1.个人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学案上;2.组内讨论,达成统一观点;3.小组选派代表班级展示。

)合作探究题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长提出来,课堂上由其他小组同学解决,或者由老师帮忙解决。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课型: 新授二、教材分析《三国鼎立》一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本课涉及的三国鼎立一段史实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鼎立时期实现的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课本中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学情分析:(一)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这节课里,通过观看录像、学生表演、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形成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为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能力目标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二)由于学生在小学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历史,但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学生对这一课会有浓厚的兴趣,但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为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

四、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史实并掌握其历史作用;分析探讨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客观地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课学生预习作业
1.复习70页课本最后一段小字。

2..知道曹操的势力得以迅速发展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和用人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阅读教材,以表格形式落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关知识点
(一)学生思考并讨论“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

用人上:曹操善用人才,而袁绍不善用人才骄傲轻敌。

(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02-103课本
⑴政治上:
⑵经济上:
⑶用人上:
⑷军事上:
⑸人心上:北方人民生活。

(三)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

你认为原因何在呢?课本105页
①战略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劳师远战
②心理上: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骄兵必败
③战术上: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④人心上:南方人民渴望安定,拼死抵抗
⑤最根本: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北方经济尚未恢复发展,刘备还没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在江东也刚开发之中,谁都不具备统一的条件)
4.找出图中三国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写在105页的三国鼎立形势图
上。


6. 三国恢复和发展经济表现:蜀

7.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功劳、过错、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