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分析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地分析

1、名词解释

构造运动面:

盆地充填序列的精细研究中可发现一系列以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形式出现的古间断面,大的间断面缺失的地层可逾千米,此外还有许多更低级别的间断面。区域性的古间断面标志着构造的反转,即由沉降转化为抬升和剥蚀,或其他形式的构造变形。古构造运动面的识别是划分盆地演化阶段,确定高级别层序地层单元边界的重要基础。在油气勘探中这些古间断面对油气的运聚常有重要作用。

体系域:

体系域是同一时期内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体系组合。在层序地层分析中,体系域作为层序构成单元,每个体系域都解释为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某一特定段相对应。如在大陆边缘盆地中,低位体系域的盆底扇代表快速全球海水面下降期的产物;低位体系域的斜坡扇代表全球海水面下降晚期或全球海平面上升早期的产物;海侵体系域代表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的产物;高位体系域代表全球海平面上升晚期,全球海平面停滞和全球海平面下降早期的产物。

低位体系域:下由层序界面限定,上由第一次海泛面(海侵面)限定。可由盆底扇、斜坡扇和低位楔组成。

海侵体系域:下由海侵面,上由下超面或最大海泛面所限定的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内由退积准层序组成,表明向上水体逐渐变深。

高位体系域:下部由下超面限制,上部由上覆的层序界面限制的体系域。早期的高位体系域通常由加急准层序组组成;晚期的高位体系域由一个或更多的进积准层序组组成。(p70)地层格架:

是指盆地中地层和岩性单元的几何形态及其配置关系,是一种三维概念。地震探测技术的进步和层序地层学方法的出现,使得在盆地研究中能快速地识别不整合间断面及其相应的整合面,划分对比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沉积体系域、沉积系和相,重建各个时期盆地的古地理环境和沉积体系分布。与一般古地理分析不同的是,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把巨层序、超层序、层序、体系域、沉积体系和相均看做一种地质体—即充填沉积盆地不同级别的建造单元。(P5)

等时地层格架是依据地层界面的等时性,对盆地中各地层段元精确对比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地层框架,它保证了界面及层序单元对比的等时性,内部的合理分级及沉积构造特征。意义:可以确定盆地地层格架中各沉积层序或各体系域中沉积物充填序列及空间展布,确定沉积体系类型以及矿产富集的有利覅去,为矿产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提供可高的基础地质依据。构造反转:

指的是变形作用的反转,如原来的构造低地后期发生了上隆,早期的正断层晚期又以逆断层方式重新活动等。构造反转有两种基本类型:正构造反转和负构造反转。前者指早期沉降,发生正断层,晚期上隆,转变为逆断层;而后者的情况与此恰恰相反。对油气勘探工作来讲,正构造反转的石油地质条件优于后者。

同生断裂:

同生断裂是同沉积构造的一种重要的类型,可以进一步分为同生盆地边界断裂和同生盆内断裂,前者一般称之为一级断裂,后者一般称之为二级、三级,甚至四级断裂。依据盆内断裂与盆缘断裂的产状关系,将盆地内与盆缘断裂同向倾斜的断裂称之为同向断裂,反向倾斜的断裂称之为反向断裂。同生断裂与沉积作用密切关系,广泛分布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常见的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有:犁形同沉积断裂系及其伴生构造、梳状断裂构造系、帚状

断裂构造系和复合叉形断裂构造系。

构造格架:

是指盆地演化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构造所构成的系统。裂谷和断陷类盆地中最重要的是对盆地形成演化起重要作用的主干断裂系统,这些断裂具有同生性,并将盆地划分出一系列断隆带和断陷带,构成盆地的构造格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划分出更小的构造单元。包括其他类型盆地在内,识别和划分出盆地中隆起的坳陷的次级单元及其配置关系式构造格架分析的最重要内容。(p6)

构造转换带:

构造转换带发育于相邻的分段活动的断层之间,是伴随断层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形式。它通常表现为转换构造脊、转换断层、传递变形带、传递断坡等形式。由于构造转换带对入盆水系起着非常显著的控制作用,因而对同裂陷地层和盆地内砂体的分布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同时构造转换带构造类型复杂,是盆地内潜在的有利圈闭发育区,因此,盆地内转换带构造的研究对油气勘探非常重要。

构造转换带可以发育在相邻的盆地之间,也可以发育在同一盆地内部相邻的主断裂之间。前者被称为盆间转换带,后者被称为盆内转换带。(P26)

盆地原型

世界上许多大盆地是由不同地质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盆地叠合而成的,其形态和边界常由后期相对年轻的盆地的构造边界所决定。这些不同时期形成的盆地单元为盆地原型。对盆地原型的概念,也曾使用过盆地单型的概念。即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盆地叠合后需要识别出每种原型分别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将一系列相互叠置的原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这里的每种原型即为盆地原型。(P4)

层序边界/准层序

层序边界:一个层序边界是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特征。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一个分开新老地层的界面,沿着这个面存在陆上侵蚀削截的证据,或者存在明显的重要沉积间断的路上暴露的证据。层序界面常可分为平行不整合边界和角度不整合边界。整合面是分开新地层和老地层的界面,但在界面上没有发生侵蚀作用和无沉积作用的物理证据,也没有重大的沉积间断标志。

准层序:是由海泛面或与其对应面限定的一组相对连续、有成生联系的层和层组。为层序地层序列中的五级单元。准层序可以在湖泊、海岸平原、三角洲、海滩以及陆架等环境中被识别出来。但在斜坡或盆地剖面中,因沉积在海平面以下很深地带,故不受水深增加影响,对上述环境所形成的准层序难以辨别。

(1)准层序类型及其特征:典型的向上变粗序列中,岩层组变厚、砂岩颗粒变粗、砂泥比例向上增加。而在向上变细的准层序中,岩层组变薄、砂岩颗粒变细。、砂泥岩比例向上减小。

依据准层序的成因机理,可将准层序分为幕式准层序和周期性准层序。

幕式准层序产生于沉积过程本身或局部构造作用。前者最好的例证是由分流河道改道导致三角洲朵体的迁移,这种准层序分布范围较局限,其侧向眼神范围与三角洲朵体本身的延伸范围相等。后者最好的例证是由于沿活动断层的沉降运动所引起的海平面迅速相对上升,即局部海平面上升,这种准层序侧向延伸范围与断层活动影响范围有关。

周期性准层序则受控于区域性海平面变化,可能起因于米兰科维奇轨道周期引起的古气候周期性变化,此种变动引起冰川融化和海水体积的变化,从而导致海平面的升降。这种机制控制了分布面积广泛的周期性的准层序的形成。

(2)准层序的边界特征:准层序边界是一个海泛面及与之可对比的面,代表了海平面的相对上升,是沉积物供给速率小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是形成的。(P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