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特色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研究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研究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表演艺术成为了国家发展重要的文化产业。

为了适应市场以及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开始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培养对市场需求精准把握的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把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践与社会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这就是产教融合。

在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对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实现双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高职院校通过数次期末演出等形式将企业专家、校内老师、本专业学生、企业员工进行整体设计构建演出内容,不仅实现了课程、机构、职业等层面的差异化整合,而且在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商业拓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得到了实际效果。

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与戏剧公司、演艺公司、电视台、节目制作公司、广告公司等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互助、交流等模式,来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对接。

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结合校企合作,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针对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实践环节,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高职院校与演艺公司开展合作,通过实践教学、毕业实践和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方式,将培养专业人才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紧密结合,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和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提供更完善、更专业的服务。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路线1、高职院校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2、高职院校组建合作平台,建立合作关系。

对于专业教师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更需要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思想贯穿于日常教学与实践,做到教学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秀特质,最终创造出一支优秀的表演艺术类人才队伍。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艺术类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要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的优秀人才,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析。

一、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这需要学校与企业、行业进行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二、开展跨学科合作,提升艺术综合能力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综合的艺术能力,而这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支撑。

高职院校应该开展跨学科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艺术领域知识,提升自己的艺术综合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不同的艺术领域,比如音乐、舞蹈、美术等,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要求,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综合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可以开设职业素养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质。

学校还可以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策略和就业技能。

四、促进学生的人文修养,提升综合素质学校可以开设人文素养课程,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人文知识,了解人文传统和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报告摘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之一,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

目前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导致学生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局限性。

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多样化教学改革的方案,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多样化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二、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多样化教学改革即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特点,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

通过多样化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多样化教学改革,可以引入案例分析、设计实践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

1. 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内容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教学:通过对经典案例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灵感,提高创意能力。

3. 设计实践课程:增加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和比重,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计流程的掌握能力。

4. 团队合作项目: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多样化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评估。

选取某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两个班级,分别实施传统教学和多样化教学改革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满意度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多样化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实践研究——以五年制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例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实践研究——以五年制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例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实践研究——以五年制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例“岗课赛证融通”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显著标志,有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五年制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应把握人才需求的特征,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订科学课程标准,推进“三教”改革,推动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整合专业课程资源,实现“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

为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围绕教学层面,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是在“职普融通、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该模式着眼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难题,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帮助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充满活力,通过“学练赛考”促进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理实并重,有利于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职业教育技术含量,扎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纽带,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

1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动漫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动漫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

为顺应这一形势,职业院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应注重高质量转型实现高水平发展,跟上产业前进的步伐。

“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是能通过与企业合作,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符合市场需求。

三是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岗课赛证融通”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其模式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蕴。

2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岗是学习的标准,是指动漫制作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群。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篇一《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得有点“新花样”》咱就说这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啊,要是还按老一套来,那可真就OUT啦!我就碰到过这么个事儿,有个学美术设计的哥们儿,在学校里那可是画画的一把好手。

各种设计作业,那完成得叫一个漂亮,老师都直夸。

可一到谈创新创业的时候,这哥们儿就有点懵圈了。

他就想着,自己画画厉害,那开个画室不就成了吗?于是兴致勃勃地跑去做市场调查,结果发现满大街都是画室,竞争那叫一个激烈。

而且现在线上绘画课程又那么多,好多人都愿意在家里跟着视频学。

这哥们儿一下就傻了眼,辛辛苦苦做的方案,感觉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这事儿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咱们这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光让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和一知半解就盲目上阵啊。

得有点“新花样”。

比如说多来点实践项目,别光在教室里纸上谈兵。

让学生真正去接触市场,去看看现在社会上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和服务。

再比如说,请一些在艺术领域创新创业成功的大佬来给学生讲讲他们的故事,分享分享经验。

这些大佬那可都是从市场的血雨腥风中杀出来的,他们的经历能让学生少走不少弯路。

像刚才那哥们儿,如果早有人跟他说说市场的情况,给他指点指点,说不定他就能想出一些更有创意的点子,比如结合新媒体搞个线上艺术社区啥的。

还有啊,学校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像一些艺术展会、创意比赛啥的,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想法,也能和同行们交流交流。

这就好比给他们开了一扇窗,让他们能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

总之啊,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不能稀里糊涂的,得有点“新花样”,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

篇二《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得找准“小切口”》咱都知道,创新创业这事儿,听起来高大上,可实际操作起来那难度可不小。

特别是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专长,但要是找不准方向,那可就容易瞎折腾。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研究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研究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表演艺术行业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表演艺术人才的主要场所,对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重视与实践也日益加强。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与研究,以期为表演艺术类专业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与意义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表演艺术行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具备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高职院校是培养这一类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优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表演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实际需求;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践,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并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1. 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融合2. 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的密切联系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另一个特色,是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的密切联系。

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参与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3.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1.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之一,是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与优质的表演艺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合作计划,开展联合实践项目,以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融合。

2. 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之二,是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扬琴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扬琴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扬琴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20世纪50年代,我国逐渐开始推广扬琴教学,到了20世纪90年代,职业院校中的扬琴教学活动也逐渐展开。

就目前来说,职业院校中的扬琴教学主要参照艺术类高校的理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扬琴教学;实践与思考自清朝后期开始,扬琴被各个地方民间乐种所接纳,逐渐成为民间戏曲音乐的中坚力量。

经过一代代传承,各流派的扬琴家也改编出具有独特流派风格的扬琴独奏曲。

而随着扬琴形制的改革,以及开放的文化环境,扬琴的音乐创作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

在现代作曲技法下创作的扬琴独奏曲中,有一部分也加入了戏曲音乐元素,在一众原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传统戏曲和现代创作技法结合的典范,受到广泛好评。

一、研究气息在扬琴演奏中应用的意义在扬琴舞台演出当中,最忌讳的是演奏者由于过于紧张导致表演失败。

因此演奏者在进行扬琴表演时,需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控制好自己的气息。

如果演奏过程当中呼吸不顺畅,表演气质会受到影响,整个演奏过程当中过于拘谨,会直接影响表演效果。

演奏者可以通过呼吸、贯通以及气韵的方式做好气息的调整和控制。

一般情况下人们每时每刻都需要经历呼吸,可以说呼吸的运动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

随着人们有节奏地呼吸,四肢与大脑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而如果呼吸不顺畅,会打破原有的呼吸节奏,整个肢体呈现出迟钝、不协调的情况。

如果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在现场不能够完全掌控好自己的气息,很有可能会导致演奏失控。

可以说扬琴演奏中气息的控制十分重要。

演奏者从始至终保持稳定的呼吸,科学合理的使用气息,能够顺畅地完成一系列演奏。

在演奏之前演奏者可以通过深呼吸的方式,帮助调整呼吸节奏,确保后续演奏的顺利进行。

贯通则是把不同呼吸节奏和呼吸大小结合在一起,帮助调整为最适合当前状态的一种呼吸规律。

扬琴演奏过程的质量以及演奏最终效果,受到表演者是否对当前演奏曲目了解以及是否把自己全身心情感投入其中的影响。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艺术通识类在线课程建设研究——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艺术通识类在线课程建设研究——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吕文静____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例以学生为心心亠M高m职院校艺术通识类在线课程建设研究摘要:学生是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主体,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学习感受的 影响。

同时,学生的学习感受也会直接影响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程度与质量。

该文研究艺术通识类在线课程 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学习者的需求。

在高职院校学生在线学习课程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学习者的学习特点 和学习目的,整个课程教学设计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将学习者的需求与感受体现在课程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和要素中。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院校 在线开放课程 线上线下一、艺术通识类在线课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基础在线课程是由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同盟设计的。

课程设计同盟是为了设计开 发在线课程而成立的,其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研发、设计、制作、上传、推广、评价并更新多种媒体课程资 源,同时设计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

课程设计同盟工作时须遵循三个原则,即以学 习者需求为中心、团队合作、学习活动及工具的创设,这也是在线课程设计的原则。

1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艺术通识类在线课程建设应将“以学习者需求 为中心”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使之体现在 每一个课程设计环节和要素中。

课程设计同盟主要包括课程的研发团队、技术团队、制作团队,以及由 专家、讲师、学生助教等组成的课程模块体系[1]o2. 团队合作课程设计同盟由教职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组成。

教职人员主要来自学校,其与企业专家共同组 成课程团队,主要负责课程内容的研发和设计;信息技术人员主要来自数字媒体相关企业,图像处理、交 互产品设计、媒体技术、音视频编辑等各领域的信息技术人员组成课程媒体制作团队,主要负责课程内 容的图文、音视频的转化和呈现。

同时,在线课程团 队还需要管理人员,如课程研发主管、课程质量负责人、媒体专家等。

教职人员与技术人员齐力合作,完 成对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呈现。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分析了现状、探讨了影响因素、研究了教育模式,并通过成功案例分析探讨了实践经验。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指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应加强教育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推动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更加成熟和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教育模式,成功案例,建议,展望,结论,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话题。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创意性和创新性较强的群体,其参与创新创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艺术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存在许多挑战和困扰。

深入研究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艺术类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丰富多样的就业选择,而创新创业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

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为优化教育模式、激发创造力和培养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本文旨在对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面研究,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 研究意义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探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群模块化教学研究——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探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群模块化教学研究——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教 学在 理 论 上 与 实践 上 都 可 以 充分 地 应 用 群里所有专业 在专 业基 础模块 里 开设《 设 专业技 能。 于 高职 人 才 的培 养 。
计概论 》 、 《 三大构 成 》 、 《 装 饰设 计 》 三 门课
程, 打 破 原 有 的 基 础 课 由 基 础 老 师 授 课 的
0l
专业技能是靠不断地重复练 习而形 成 的一种 熟练的动作 , 是不 可转移的能力 , 但
社会是 不断发展 的社 会 , 是一 个多 元 的社 作 者 : 山 东 外 国语 职 业 学 院; 山 东 ,日 力, 也就是创新能力 ; 注重培养视觉的反 映 会 , 学 生 就 业 也 不 是 单 一 的, 而 是 多 元 化 照 , 2 7 6 8 2 6 能力 , 强化视觉对信息 的感 悟能力 、 接受 能 的 。因此 , 我们 在专业 能 力拓 展模 块设 置 力; 锻炼对事物运作 的把握 能力 , 培养逻辑 学 以致 用 一 直是 我 们 高职 教 育 的 目 了社会需求量 比较 大的设 计 门类课 程, 拓 思维能力 , 努 力使 基础模 块课 程教 学适 应 标, 尤其是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 , 要 展学生的职业 能力 , 也 为 以后 的 就 业 寻 求
索 。在某种程度 上 , 设 计类 专业 学生 和普 另 外这 门课 程也 艺术设计 专业 群专业能力模块的教学 毕业后找 到工作 的砝码 ; 通文理生是有 所 区别 的 , 这就需 要我 们在 是 按 照专 业 技 能 培 养 的 实 际 需 要 , 对 课 程 涉及专业拓 展职业 资格 证 书的考 试 内容 , 教学中做到 因材施教 , 找 准设计 教育 的关
教 育 管 Leabharlann 探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群模块化教学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心理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心理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心理研究【摘要】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心理研究旨在探讨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

探讨教育环境和社会因素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有助于提出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总结了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教育心理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这篇研究对于帮助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促进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教育心理、心理特点、影响因素、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心理问题、解决途径、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心理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所面临的教育环境和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其进行教育心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面临着诸多困扰和挑战,例如学习压力大、自我认同感不足、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

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审美情趣、创造力等也为其心理特点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心理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问题所在,为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措施奠定基础。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心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完善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其健康成长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心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普通学生存在差异,他们往往具有更加敏感、创造性强、情感丰富等特点,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

艺术类学生在面临学习和生活压力时,可能会出现特殊的心理问题,如创作困难、自我怀疑等,研究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变化,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在设计、表演、音乐、舞蹈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艺术类教育往往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研究如何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和创造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教育实践探讨,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启示和建议。

希望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参考,推动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意义在于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和创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艺术类专业学生通常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激发创意思维,培养创业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成功案例也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和进步。

因此,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可以为相关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以培养学生视觉素养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艺术类公选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以培养学生视觉素养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艺术类公选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以培养学生视觉素养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艺术类公选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摘要:纵观国内外的视觉素养教育的研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将视觉素养作为相关专业必修课来展开,其它专业学生无法学到视觉素养相关的知识,作为视觉化图像铺天盖地的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们来说,在掌握本专业技术技能之外,视觉素养也是当今时代是一种核心的素养能力,更需要培养和加强,通过开设基于视觉素养提升的艺术类公选课程,让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提升视觉素养综合能力,适应当今视觉传播发达的生存环境。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形式内容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于艺术和欣赏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在当下新媒体时代,审美能力对于各专业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艺术类公选课程的开设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高职艺术类公选课程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等。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视觉素养,提升艺术类公选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以“培养学生视觉素养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公选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为题,对高职艺术类公选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二、视觉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视觉素养是指个体通过视觉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包括视觉感知、视觉思维、视觉表达和视觉评价等方面,具体来说视觉素养是指人们在观看视觉图像时,对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图像中的信息进行识别、理解和评价,以及对图像中的形式、色彩、构图、光线等元素进行分析和运用。

视觉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提高视觉素养有助于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提升。

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通过视觉素养的培养,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图像、视频和艺术作品中的信息,从而更快地获取知识;增强创造力,视觉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运用视觉符号元素,创造出更多具有技术性、艺术性和表现力的视觉影像作品;培养审美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视觉影像作品,大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品味,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视觉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像表达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增强就业竞争力,在现代社会中,视觉素养已经成为许多职业的基本要求之一。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辨证地认 识和看待事 物的发展 。 3自 意识 强 、个性 突出 .我 2 . 关于文化 基础知识 薄弱 、专业技 能不扎 实的问题
艺术类专 业学生 有一部分来 源于 中学 阶段在 艺术方 面有一 定特 长 的积 极分子 , 有一部 分来 源于文 、理科高考 无望而被 迫中途加 业 的学生来 说普遍较
( 它们认 为学艺术 是考上大 学 的捷径 ),有 的家长甚 至强迫文 、理 秀传统文 化以及 西方 的优 秀文化遗 产不 能较好 的继 承和吸收 。 生 的孩子 中途改 学艺术 。当前高职 的招生竞 争非 常激 烈 ,一些 艺术
类专 业为 了多抓 生源 ,不论 考生是 否有艺 术基础 ,只要愿意 报艺术
是 个性 的发挥 和与众 不 同的想法 ,注重表 现个人情感 和 内心感 受。 好恶分 明 。理想化成 分加重 ,富有浪漫 色彩 ,个人思想 独到 ,又未 时 间一 长 ,看 问题 就 有一 种 专业 的惯 性 ,体 现 出独特 、个 性 的一
形成成熟 的人生观 和世界观 , 以容易 受外界 影响而误 入歧途 。极 面 。 所 少数学 生甚至表现 为情绪化 突出 ,遇事 不冷静 ,思想偏 激 ,不能 够
才为 主的高等职业 学校 ,高职 艺术类专 业也是 随着高 职院校 的诞 生 为文化知识 面较 窄 ,偏科 现象严 重 ( 特别 是英语水 平低 ),考虑 问 而产 生的。近几年 ,一些高 中学校学 生盲 目 起 了学 习艺术 的热 潮 题时思想深 度不 够 ,思辨性 相对 其他专业 的学生 较弱 ,对 中国的优 兴
带来很 大难 处。文 中分析 了高职艺术 类学生的特 点及特点形成 的原 因,并提 出了对艺术 类学生教 育管理的 办法。
关键 词 :高职 ;艺术类 学生 ;非权利 因素 ;教 育管理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其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特色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各行各业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提出的。

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不仅可以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还可以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通过建设特色专业群,可以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满足企业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二、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1、优化专业设置建设特色专业群,首先要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

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

对于有优势、有特色的专业,要重点建设,打造成为特色专业。

同时,还要注重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群。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因素。

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加盟,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等,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

4、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艺术修养教育研究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艺术修养教育研究
素 质 能 力 的提 高 ;有 利 于 学 生 学 习 的 发展 。 这 五 个 “ 有利 于” 也 充 分 了说 明 了 开设 美 术 课 程 对 于 医学 类 学 生 的重 要 性 。 当 然
美 术 课 程 也 只是 培养 学 生 艺 术 修 养 的一 部 分 ,学 生 艺 术 修养 的 教 育 是 应 从 多 方 面 人 手 的 。 就 如 在 上 段 提 到 的 一 样 ,开 设 艺 术 类 课 程 只 是 提 高 医 学 生 艺 术 修 养 的唯 一途 径 ,对 于 学 生 而 言 , 更 多 的 是 他 们 主 动 的 去 学 习 ,如 去 图 书 馆 看 这 类 的 书籍 、网 上 视 频 学 习 、参 加 官 方 或 民间 的艺 术 社 团 等 ,这 些 都 是 不 错 的 艺 术修 养 教 育 方 式 。

1 . 1 对 医 学 类 高 职 高专 院校 学 生 随机 抽 取 谈 话分 析 新 学 期 开 学 初 ,我 随 机 抽 取 了 工 作 所 在 系 部 分 新 生 进 行 谈 话 ,从 他 们 的 谈 话 中我 了 解 了 一 些 他 们 的 想 法 ,大 致 为 这 样 两 个 方 面 :首 先 , 普 遍 学 生 都 认 为 医 学 生 的 课 程 进 度 太 快 、 太 满 ,来 没 有 来 得 及 消 化 上 节 课 的 内容 就 要 接 受 新 的知 识 ,再 加 上 他 们 本 身 基 础 知 识 比 较 薄 弱 ,所 以对 于 化 学 与 高 等 数 学 这 两 门 课 程 来 说 学 习起 来 比较 吃 力 ,就 如 他 们 所 说 “ 像 似 在 听 天 书 一 样 ” 。 其 次 ,学 生 觉 得 课 余 生 活 比 较 单 调 ,期 间 我 也 有 问 过 关 于 艺 术 类 课 程 的 兴 趣 导 向 ,普 遍 学 生 的 回答 都 是 肯 定 的 , 他 们 内 心 很 渴 望 能 学 习 一 点 这 方 面 的 知 识 ,他 们 大 多 希 望 学 校 能 有 戏 剧 赏 析 、 电影 欣 赏 、世 界 名 画 鉴 赏 、摄 影 技 术 等 这 类 的 艺 术 课 程 ,但 是 像 这 样 的 课 程 对 于 医 学 类 高 职 高 专 院 校 来 说 , 开 设 的 比较 少 ,也 比较 单 一 。

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

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

( 专业情 结浓厚 , 三) 重视专 业技 巧轻视 理论 学 习, 特别 是公共理论课 。文化基础薄弱 , 缺乏文化底蕴
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
( ) 一 思想活跃 , 活泼好动 , 意识超前 , 自我 约束及 自控能
力较 弱
艺术类专业学生一般从很 小的时候 起就开始专业学 习 ,
大都非常热爱 自己的专业 , 视艺术为生命 。学 生往 往更重视 专业技巧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 文化课程的学 习。相应地 , 绝 大部分课余时间也就被专业技能的训练所 占用 , 近而导致艺 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 , 知识面狭窄 , 缺乏人文精神 。所 以, 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 在的问题 , 生的不及格 学 科 目也大多集 中在文化课上。 二、 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 思想教 育工作要与 教 学工作 紧密相 结合 , 一) 做到 “ 教 书育人” 。学校应抓住思想教育理论课这个 主渠道 、 主阵地 , 充分发挥它的重 要功能 。在 系统讲授 思想政 治理论 的基础 上,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将思想教育理论 与现实生活 、
21 0 0年 l 月 1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o r a o n e o g l iest rNa in l is u n fI n rM n o i Un v r i f t ai e l a vo o t
N v2 1 o.00
VO . 6 No 6 11 .
他们 比其他学科 的学生更加好恶分 明 , 情绪易受环境 的干扰
和影 响 , 因其授课 方式 , 生活 、 学习方式的特殊性 以及 自身缺
的思想教育工作看成是 自己的份内事 , 将思想 教育有意识地
渗透到所任教课程 的教学理念 、 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 中去 , 以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研究

对 高职 学 生 实施 音 乐教 育 的 主 阵 地

职 院校 应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科 学 合 理 地 安 排 课 程 . 用 规 范 的教 材 和 教 学 大 纲 . 使 将 音 乐 欣 赏课 作 为 对 高 职 学 生 实 施 音 乐 教 育 的 主 阵地 .系 统 地 向学 生传 授 音 乐 知 识 和 技 能 . 学 生掌 握 基 本 的音 乐 常 识 。 使
2 1. O0 9
高 职 专 论
高职 院校音 乐教 育研 究
张 莉 红
( 汉 软 件 工 程 职 业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00 ) 武 3 2 5
摘 要 :音 乐 教 育 是 高职 院校 实 施素 质 教 育 的重 要 手 段 和 有 效 措 施 之 一 ,是 高 职 院校 素质 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因 此 , 从 分 析 高 职 院 校 音 乐 教 育 的 现 状 入 手 , 对 高 职 院 校 音 乐 教 育 的 现 状 探 讨 高 职 院 校 开 展 音 乐 教 育 的 应 针 途径和 方法, 以音 乐欣 赏 课 为主 阵地 , 分 利 用 第 二课 堂 开展 丰 富 多 彩 的音 乐教 育 普 及 活 动 , 面 提 高 高 职 院 校 充 全 学 生 的 音 乐 素质 。 关 键 词 : 职 院 校 ; 乐教 育 ; 质 教 育 高 音 素 中图 分 类 号 : 1 G7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5 2 2 0) 9 0 2 - 2 1 7 — 7 7(01 0 — 0 3 0
时. 可进 行 一 些 实 物 展 示 . 师 可 以 现 场 教 示范演奏 . 或请 学 生 尝 试 演 奏 . 过 师 生 通 互 动 的 方 式 开展 教 学 3 养 学 生 对 民族 民间 音 乐 的 兴趣 . . 培 增 强 民族 自豪 感 近 年来 流 行 音 乐 大 行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2021年第9期现代园艺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崔丽荣(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重庆渝北401120)摘要: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空间设计类专业(包括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大三学生进行艺术专业课程思政的问卷调查,探讨了艺术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态度,讲授思政内容方式的看法及对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内容的建议等,并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后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艺术专业;课程思政;问卷调查;教学改革象。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4],结合本研究相关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该问卷的着眼点包括学生对思政内容进入大学专业课程必要性的观点、态度,对专业课程讲授思政内容、讲授方式的看法,对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内容的建议等内容,问卷包含4个单选题和1个多选题,涵盖内容丰富全面。

通过在课堂上发放问卷并且当堂回收的调查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发放135份,回收130份,回收率为96.3%,其中有效问卷为125份,占实际回收问卷量的96.2%。

最后,使用Excel2010对问卷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学生对思政内容进入大学专业课程必要性分析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空间设计类专业大三学生对思政内容进入大学专业课程必要性的看法是:44%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5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6%学生表示无所谓。

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艺术专业学生还是认为有必要把思政内容引入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

仅有极少数的艺术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抱有无所谓的态度[5]。

2.2学生对进行课程思政的态度对思政内容进入大学专业课程的态度是:59%的学生表示非常欢迎,36%的学生表示还好,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艺术专业学生还是愿意让专业课教师在讲解专业课程的同时进行课程思政。

多数学生对课程思政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

仅有极少数学生对课程思政感到毫无兴趣。

2.3学生对课程思政作用的看法对专业课程思政作用的看法是:76%的学生认为有用,能够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指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待人处事;19.7%的学生认为一般,学校有这方面的要求,那么听听也无妨;1.6%的学生认为没有用处,思政内容都是很理论性的,在实际生活中没有用处;2.7%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研究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研究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研究
一、研究背景
艺术高职院校的学生美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艺术高职
院校的学生美育教育是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高职院校,
学生美育教育不仅是塑造学生审美和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尊重他人的能力等的重要环节。


次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领域发展现状,提出具体
政策建议,促进学生美育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的支柱,有
效的推进学生美育教育的发展,应该加强艺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吸
引优秀的教师加入,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信心,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

2、设置和课程: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制定课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不是仅仅要求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并且,在课程设置和方面,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审美观念的培养,以及学生
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3、建立评价机制:应建立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的评价机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评估标准,以衡量学生的美育教育水平,
并作出有效的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特色教育研究朱广丽(青岛市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艺术生培养目标出发,鉴于艺术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世界观、人生观、心理素质、文化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实际现状, 以“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为例,探索德育工作如何贴近学生心灵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学业的需要,从而论述了高职院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生;特色德育体系;创新对策“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

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高校应该常抓不懈的一项日常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仅在于能够解决学生对某一事物的直接态度和日常的思想认识问题,更在于它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各种挑战,这也是高职院校同样面临的问题,尤其艺术类学生具有更鲜明的性格特征,在艺术类学生管理上,我们需要冷静地面对和分析挑战,积极寻求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及对策。

依托培养具有艺术创新人才的学院背景,实施“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积极寻求德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的契合点, 探索性地研究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思想现状,着眼于提高高职院校艺术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工作开展中切实发挥出德育的功能。

1.实施“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的现实依据与目标定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存在着明显的自身特点。

1.1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的特点:艺术与政治有着不解之缘,艺术思潮与政治斗争密切相联,创作方法、审美观念与世界观互为作用,艺术专业学生因此更多地接受着政治的影响。

但从整体上比较,高职院校艺术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号召及政治活动较少热情和积极性,不大关心形势与政策。

而在思维方式上,艺术奉行求新、求异、求变的创作观,最忌雷同和保守。

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强化和张扬个性方面,有极强的自觉性,思想敏锐、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精神。

1.2文化素质与学习方式的特点:艺术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相对文、理科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标示了艺术生的基础教育程度。

基础教育的残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失衡,一定程度地制约了艺术生的自身素质,存在“贫血”现象,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大单元模块式上课方式,没有统一教材,评分标准是一把“软尺子”,使得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其他专业更具自主性和松散性。

1.3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特点: 艺术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自由性,受情绪支配,强烈直露,努力追随和表现他们心目中的“艺术家风度”,诸如浪漫放达、傲骨脱俗、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等。

不喜欢拘泥于常规、平实、规矩、不动声色、风平浪静的“过日子”,喜欢奇思遐想,追求新奇的体验、冒险的经历、一波三折的诗意,追求浪漫的艺术情调。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艺术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世界观、人生观、心理素质、文化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殊性。

因而,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采取适合他们的教育管理原则和方法,才能有效地组织教育管理过程,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高职艺术学院应借助专业学习的优势,积极发挥德育的指导性作用,坚持以“从严求实、创新求美”的育人方针,围绕“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的目标,突显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学画先学做人,画品亦是人品”,营造一流的艺术育人环境。

做事先学做人,做人先要立德。

新生入校首先接受这样的思想教育。

因而,强调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实行人格化管理。

人格化管理,把学生德育放在重要位置,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有以我为本的觉悟,树立强烈的管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培养从我做起的优良品德和习惯,坚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自尊、自重、自信、自强。

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要尊重各自人格、人权和情感,明确“做人”的基本内涵,向学生提出要做“理想高远、品德高尚、行为文明、学业精湛、特长突出、身心健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2.实施“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的基本内容与目标思路2.1树立“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德育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民族精神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为育人工作重点,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建设优秀独特校园文化,以走艺术特色内涵发展之路为主线,完善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依托的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形成健全人格,最终实现有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特色的“三有”育人目标:有理想,德育为上;有文化,艺术见长;有能力,身心健康。

使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化成长和谐统一。

把学生培养成讲诚信、重责任、显个性、有特长的人才。

2.2确立“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的精神品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对学校行为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调节和控制着全体学生的兴趣和意志,决定学生的信念、道德标准,规范学生的行为,影响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

实施“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铸造具有艺术特色的“勤、真、灵、雅”,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3明确“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的工作目标:首先,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倡导规范有序的育人环境。

校风、班风、学风是学校理念的外化,服务于学校宗旨,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同时在学校与外部环境交往过程中起到原则性的约束作用。

其次,建立家庭、学校、社区的有效联系,构建育人工作互动体系。

即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的互动参与和通力合作,强化家庭、学校、社区多渠道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构建育人工作的互动体系,增进其向心力和凝聚力。

3.实施“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的创新对策与过程体现艺术教育与德育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他们的最高意境都是追求人类的至真、至美。

近年来,创造性地探索高职院校艺术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对策:3.1围绕“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结合学校“勤、真、灵、雅”的校训,开展以“美的教育”为主题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每一所学校的创立和成长都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成就,这些都是无形的德育财富。

因此,“校训”、“校歌”、“校史”教育应纳入重要的德育内容,使艺术人才感受到高尚的艺术气息,传承优秀的艺术文化。

提炼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精神。

切实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号召广大学生培养慈善和公益精神、追求具有完善人格的德育价值观念。

在“寻找美”、“挖掘美”、“感受美”、“体验美”、“观察美”的过程中,用“美”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

3.2围绕“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拓展德育课程的文化内涵,建立体现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学团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辩论、征文、参观、影展等多种形式,围绕“学画先学做人,画品亦是人品”开展主题班会,加强校风、学风、班风建设,倡导规范有序的育人环境。

组织开展一系列大学生主题技能大赛活动,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和类型的学生画展,弘扬讲文明、树新风、构建和谐社会等道德观。

3.3围绕“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中国的悠久文化历史、深厚的民族精神以及高尚的人文传统进行深层次地了解,渐以提升自身的修养及德行。

组织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赴多处德育基地参观、考察、学习,以此激励广大师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挥先进性和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将自身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3.4围绕“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坚持德育建设知行统一的原则,强抓大学生暑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过程不能缺少实践的环节和具体行为的指导,德育中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既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有助于他们接触实际,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只有经过实践锻炼,才能使自己所获得的道德观点、道德信念变为道德行为,才能对道德行为进行有目的的练习,渐以形成牢固的行为习惯。

3.5围绕“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从家庭、学校、社区分层面,有条理地分解德育工作内涵,提取德育工作“点”,构建多位一体的沟通互动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由学生、教师、社会共同配合的系统工程,建立家庭、学校、社区的有效联系,构建育人工作互动体系。

从德育工作的大体系中,分解德育工作内涵,提取德育工作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余活动为主阵地,以教师队伍为主力军,循序渐进地开展德育工作。

从学生自身角度,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探索和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从家庭和社会角度,以学校社会工作的全新理念、科学方法和工作技巧为切入点,在学校、家庭、社区间开展工作,如建立与专业相关的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定期与合作单位沟通合作,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将“学画先学做人,画品亦是人品”的灵魂在校园内外得到实际体现。

4.实施“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的工作成效与经验总结在高职院校艺术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中,我院实施“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特色德育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职院校艺术生思想政治工作良性、健康、创新地发展与探索,需要我们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始终坚持理联系实际,贴近实践、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社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思政工作中逆反心理调查与论析日期: 2010-10-12 14:14:51浏览: 40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作者: 张芳芳李慧芹[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逆反心理[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思政工作中的逆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本文经调查分析后认为,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师德修养,才能把学生的逆反心理转化为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究的动力,有效地服务于思政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思政工作不再是简的事务性工作,也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性教育工作,而是包含着更丰富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