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台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漳州一中分校李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故事内容,培养阅读略读类作品的能力,揣摩父亲形象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感悟文中蕴藏的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以及细节描写赏析法品读文中农民父亲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作者的情感有较明确的体验,培养学生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细节品读父亲形象。

2、教学难点:评价人物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设想: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文章的字词过关,对作者进行简要介绍,回顾小说知识,理清情节,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侧重在方法的指导,重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并能够有所拓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自我。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体验法、细节描写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罗中立的《父亲》。

提问:同学们,从这张图当中你们看到什么?

预设:农民、父亲(总体);

黝黑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干裂的手、端着的碗……(具体);

生活的艰辛,沧桑(抽象)。

过渡语:罗中立之所以能够将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见证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农民融合在一幅画中,是因为他运用细致入微的画笔,刻画了这样一张谁布满皱纹的写满艰辛与执着的脸,震撼人心。面对这样的这一类人,李森祥同样用细腻的文字加以描写,创作了这篇小说《台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台阶》讲述了“一个农民父亲耗尽大半辈子的精力建造了一座有高台阶新屋后,老了,身体也垮了”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以文本为舟,细节描写的方法为桨,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细节描写: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内心情感的细小地方。

(出示细节描写的概念,让学生朗读掌握)

二.学习新课

(一)初涉台阶:于有声处洞察秋毫。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父亲”屈指可数又重复述说的两句话,即语言的细节描写,从小处入手,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整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情感脉络。对“父亲”的整体形象有初步的掌握,对作者的情感有一定的了解。此处主要以教师指导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细节描写的赏析可以用朗读的方法进行,在略读课文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过渡语:文中的父亲沉默寡言,就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屈指可数的语言就显得弥足珍贵,特别是他不断重复的话。请同学们找出来,一起品读“父亲”的语言。

2.品读父亲语言。

(课件展示)要求:请用合适的语气品读“父亲”的语言,并说说为什么。

语言一:“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预设:(1)自卑、无奈,失落

台阶代表地位,台阶低代表地位低,父亲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感到。

(指导学生读出自卑,无奈与失落。放缓语速,降低语调,在“低”字拉长音)

(2)热切期盼又无比坚定执着

提示:文中找出依据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解析:通过对“父亲”的专注目光的刻画,说明“父亲”内心的无限憧憬和羡慕之情。可见摇不散的不仅仅是专注的目光,还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对高地位的强烈渴望,飘来飘去的不仅仅是吐出来的旱烟雾,还是“父亲”对梦想的的执着而热切的追求。

(朗读指导:读出热切期盼又无比坚定执着的语气。加快语速,重音放在“低”字,短促重读。)

过渡语:“我们家台阶低”,这句话正是父亲造台阶的源动力,父亲不甘人后,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起早贪黑,积铢累寸,辛勤劳作,就为了摆脱台阶低地位低的现状。后来,建有高台阶的新屋这个朴实而强烈的愿望实现了。但父亲却耗去了大半辈子,建成高台阶。

追问:愿望的达成是否带来了他梦想中的满心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自豪感?父亲的哪一句话特别让人唏嘘感慨?

语言二:“这人怎么了?”

提问:那么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口吻呢?

(1)失落沮丧

①提示:父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处于什么样的情境中?

“我陪着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有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生机。”

预设:把父亲的头发比作庄稼茬,符合父亲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广袤的农村土地上,是一个朴实厚道的农民形象。切合父亲的农民身份。

“高低不齐,失去了生机”,写出了庄稼失去活力,体现“父亲”的失落,迷茫。

(朗读指导:读出这种迷茫无奈,失落。重点在“怎么了”放缓语速,降低音调。)

②探究“失落”的原因

预设答案:父亲老了,失去了劳动力了。

链接提示:“他是农民,劳作是他的本分,唯有日夜的劳作,才使他感到他是活着的和活着的一些生存与意义,是天正地正的一种应该”。

——作家阎连科《我与父辈》。

可见,劳动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意味着活着,意味着活着的意义。是他生存的价值所在。

(2)困惑迷惘

提问:请同学们再仔细揣摩,这句话除了读出失落沮丧,还可以读出什么呢?

提示:“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 ”

预设:读出困惑。

解析:现实并没有人对父亲的高台阶加以重视,与父亲梦想的台阶高地位高有较大的落差。让父亲充满困惑。

(指导学生读出困惑。重点放在“人”拉长音,“怎么了”加重语气。)

过渡语:建屋的过程中,他几乎耗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可是最终他并未得到预期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相反,他变得不自在,甚至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中。这是一种梦想与现实的落差。也是一种农民失去劳动力后的失落与沮丧。

因此,我们还可以读出作者在写这篇小说时对这个朴实的农民父亲的什么情感?——满怀的心酸、满心的怜悯。

本环节小结:于有声处,我们看到了一个谦卑、朴实的父亲,他有着简单的梦想,有着热切的渴望、执着的追求;我们也看到了他内心的失落和迷惘,看到作者的几多心酸和满怀的怜悯。

(二)攀登台阶:于无声处品读形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分析“父亲”的形象。本篇小说围绕着“父亲”和台阶,有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学生在找出这些细节描写赏析过程中加深对父亲形象的认识,使“父亲”形象更丰富饱满。在第一环节对语言细节描写的揣摩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找出其他细节描写,练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学以致用,强化练习,培养自读能力。】

过渡语:通过有声的语言描写,我们洞察了“父亲”的心理,体会了作者的情感。而更多的时候,这个沉默寡言的农民,是用动作和神态等在表现自我,在无声地诠释自己作为一个农民父亲的形象。

提问:文中对父亲的那些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你?你从中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阅读,讨论,交流)

预设1: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

“接着开始造台阶。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勤劳能干的父亲,运用动作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起早贪黑的勤劳形象。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想象晨光熹微中的轻快又坚定的声响,想象劳动中的愉悦的“父亲”。

追问:我发现“很轻”,“响进”矛盾了。既然很轻,又怎么会响呢。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