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钻孔桩施工工艺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站钻孔桩施工工艺方案
1.1、施工工艺
钻孔桩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
1.2、施工方法
车站主体围护钻孔桩及临时立柱均采用旋挖钻机钻孔,该钻机具有成孔快和低环境污染的优点,符合城市施工要求。
钢筋笼在施工现场加工完成后,用吊车吊入钻孔内。
对于钻孔产生的废弃土方,通过自卸汽车运出施工现场。
围护桩采取C35商品混凝土,利用Ф250 mm导管灌注,并根据运输时间调整其出厂时的坍落度和初凝时间。
为了保证桩身混凝土在达到设计强度70%之前不被扰动,钻孔桩采用跳孔施工,如下图:
12345
6
7
891011121234
567
89
下一循环
跳孔施工法示意图
即施工顺序为:1#—4#—7#—10#—2#—5#—8#—11#—3#—6#—9#—12#,后进入下一个循环作业。
1.3、主体围护桩(含临时立柱)施工
1.3.1 施工测量放样
(1)根据施工图纸计算桩位坐标,为防止围护桩侵入主体结构,施工放样时,桩位考虑外放10cm 。
桩位准确放线,放出桩位中心线,点位误差不大于10mm ,桩位经监理复核无误后才能开钻。
(2)钻孔前,要把桩中心位置向桩的四边引出四个桩心控制点,用牢固的木桩标定。
1.3.2 人工探孔开挖
因该工程位于一环路上,地下管线众多且复杂,交通较为拥堵,施工前必须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明方可施工。
开挖时先用挖掘机挖掉沥青混凝土硬层,开挖时管理人员要紧盯开挖位置,遇到土层立即停止开挖。
下部采用人工探挖,人工探挖深度为4m ,采取t=10mm 厚的钢护筒进行支护,开挖时必须小心,用铁锨轻轻挖掘,不得用镐。
发现土质发生变化时应改用木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以保证不损坏地下管线。
施工注意事项
(1)现场施工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每个工序中的安全防护措施都应到位。
(2)所有人员都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后才能上岗。
(3)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配戴其他相关劳保用品。
(4)施工现场应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日常巡检工作,维持现场秩序。
(5)严禁酒后作业,严禁身体条件不适合的人员参与施工。
(6)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管线的种类、材质、走向、埋深等基本情况。
(7)如挖探过程中挖到未知管线,上报监理并挂出告示,以便相关部门确认。
1.3.3 钻孔准备及护筒埋设
(1)钻孔前场地平整、道路通畅,并做好地面排水系统。
为保证机械的稳定、安全作业,在场地铺设能保证钻机安全行走和操作的钢板。
(2)每根桩均埋设钢护筒,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0~400mm。
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本工程采用实测定位。
(3)护筒采用挖埋法,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质土分层夯实。
(4)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
护筒埋置深度一般情况为2.5~3m,黏性土中埋深不小于1m,在砂土中埋深不小于1.5m,特殊情况加深以保证钻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顺利进行。
护筒采用壁厚10mm钢板制作,在护筒顶部四周开设2~3个溢浆孔
(5)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护筒耐拉、压、不漏水。
1.3.4 浆液配置与废弃浆液处理
(1)浆液配置
浆液配置选用化学浆液。
拌制浆液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进行配合设计,浆液指标符合下表:浆液的性能指标表的要求。
在施工场地设钢制泥浆箱,每台钻机的浆液储备量不少于单桩体积。
施工中配备浆液净化设备,以净化灌注过程中回收的浆液,确保后续成孔施工顺利进行。
浆液的性能指标表
浆液护壁要符合下列规定:
a、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浆液面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浆液面高出最高水位
1.5m以上。
b、在清孔过程中,不断置换浆液,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
c、在容易产生浆液渗漏的土层中维持孔壁稳定。
(2)废弃浆液处理
根据成都市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废弃的浆液、碴经沉淀池沉淀后,使用专用容器运输,将浆液拉到指定的地点排放。
1.3.5 钻孔施工
(1)场地平整后,钻机就位,并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对准孔位(钻头底中心与桩中心对准重合),测量人员采用经纬仪对钻杆进行检测,以保证桩顶中心偏差不得大于30 mm,垂直度中心偏差不得大于3‰,并且桩身不可向基坑内倾斜,避免围护桩侵限现象,钻孔过程中及时采用测绳测量孔深,当接近设计孔深时,要减缓钻进速度,及时测量,防止超钻。
第一根桩施工时,要慢速运转,掌握地层对钻机的影响情况,确定在该地层条件下的钻进参数。
(2)为了保证孔的垂直度,每根桩钻孔前由测量人员对钻机垂直度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复核,施钻过程中,由施工测量人员对钻杆进行垂直度检验,每钻进10 m检验一次。
如遇孔径小于设计值,则对钻锥加焊刀片增加直径,并在孔径小于设计值位置反复提升钻锥扫钻。
如遇钻孔倾斜,从倾斜位置开始反复提升钻锥扫钻。
由于钻机的自身特性,在钻孔施工时必须一次钻孔到位,否则就可能出现塌孔事故。
制作5m长φ1m钢筋笼检孔器,在成孔后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3)钻孔的钻进速度及浆液稠度根据土层情况分别确定:本工程采用湿钻,当通过砂、砂砾和含砂量较大的卵石层时,采用7~12r/min的低速钻进速度,并加大浆液稠度,反复空钻使孔壁坚实。
当通过含砂低液限黏土等黏土层时,因土层本身可造浆,应降低输入的浆液稠度,并采用低速钻进,防止卡钻、埋钻。
当采用湿钻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大,防止卡钻、冲坏孔壁或使孔壁不圆。
因其他原因停机后再次开钻时,应由先低速钻进逐渐达到正常钻速,以免卡钻。
(4)在钻孔过程中,根据地质资料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钻头、钻速和浆液指标等参数,在土层变化处捞取碴样,以判别土层,并记录表中,与设计地质资料核对;若发现实际岩层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做出变更设计。
(5)在钻进过程中,随时补充损耗、漏失的浆液,保证钻孔中的浆液比重和浆液面高度,并定时检测、记录浆液比重和钻孔深度,防止发生坍孔、缩孔,超钻等现象。
当钻孔达到设计标高时,对孔深、孔径、沉碴厚度等进行检查,填写好隐蔽工程检查证,经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认后,立即进行清孔,以免间隔时间长,造成坍孔或钻碴沉淀超标。
(6)钻进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管孔内有无地下水和表层土质情况,均需设置表层护筒,护筒至少需高出地面30cm。
2)为防止钻斗内的土掉落到孔内而使浆液性质变坏或沉淀到孔底,钻斗底铁门在钻进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关闭状态。
3)在钻进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进时,可能遇到硬土、石块或硬物等,这时应立即提钻检查,等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后再钻,避免导致桩孔严重倾斜、偏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扭断或损坏。
4)必须控制钻斗的升降速度。
因为若快速移动钻斗,那么水流将以较快的速度由钻斗外侧和孔壁之间的空隙中流过,导致冲刷孔壁;有时还会在上升钻斗时在其下方产生负压而导致孔壁坍塌,所以应按孔径的大小及土质情况来调整升降钻斗的速度。
5)随深度增加,对钻斗的升降速度要慎重,但升降速度不要变化太大。
6)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孔口的积土和地面散土。
并保证地表水不流入孔内,以免水侵地表使其强度降低发生意外。
7)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
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均应捞取碴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8)在钻孔排碴、提钻头、出土或因故停钻时,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9)在钻孔过程中,不间断持续检查钻机垂直度。
10)成孔后,经监理各项指标验收合格后,立即下放钢管笼,防止塌孔。
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及时调整,调整后才可施工下一根桩。
11)旋挖钻钻孔所出土方,及时清理,严禁在桩孔旁堆放。
12)旋挖钻开孔时,地面以下3米,采用人工开挖并埋设护筒,探明地下管线情况,无管线时才可施钻。
13)钻斗倒出的土距离大于6m,并及时清除废弃的浆、碴,同时不得污染环境。
14)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钻斗时,检查钻斗和钻杆连接销子、钻斗门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并清除钻斗得碴土。
1.3.6清孔
(1)湿钻采用换浆法进行清孔,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停止进尺,稍提钻斗离孔底10cm~20cm空转数转,然后将钻头提出,然后注入净化浆液(比重1.15~1.25,粘度17~20s,含砂率≤2%;胶体率≥98%)置换孔内含碴的浆液,清孔时,孔内水位需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1.5~2.0m。
严禁采用增加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2)当从孔内取出浆液(孔底、孔中、孔口)测试的平均值与注入的净化浆液相近,测量孔底沉碴厚度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即停止清孔作业,放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的钢筋笼。
1.3.7 成孔检测
(1)孔深及孔底沉碴检测:孔深及孔底沉碴采用标准测锤检测。
测锤采用锥形锤,锤底直径10cm~15cm,高度20cm~22cm,质量4kg~6kg。
保证孔深度不小于设计、沉碴厚度在规范范围之内,如沉碴超标则用筒钻将沉碴取出,使其厚度在20cm之内。
(2)孔径、孔形测量:根据设计桩径制作检孔器入孔检测。
笼式井径器用Φ20钢筋制作,外径与钻孔设计孔径相等,长度为孔径的4~6倍。
检测时,将井径器吊起,使笼的中心、孔的中心与起吊钢绳保持一致,慢慢放入孔内,上下通畅无阻表明孔径大于设计的笼径;若中途遇阻则有可能在遇阻部位有缩径或倾斜现象,应采取措施给予消除。
(3)垂直度测量:采用圆球检测法测量。
在孔口沿钻孔直径方向设一标尺,
标尺中点与桩孔中心吻合,并使滑轮中心、标尺中点和钻孔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量出滑轮到标尺中点的高差H,将球系于测绳上。
将圆球放入孔底,待测绳静止不动后,读得测绳在标尺上的偏距e,再根据tga=e/H求得孔斜值,使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4)桩位检测:通过护桩恢复桩位中心,并配合用全站仪检测。
桩位纵横向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
(5)钻孔检查标准
钻孔结束达到设计桩底标高并清孔完毕后,对孔径进行全长检查,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查,合格后进行下步工作。
钻孔桩质量控制标准见下表:
钻孔桩质量控制标准
1.4、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在钢筋笼骨架外侧设置保护层厚度定位钢筋,其竖向间距:为4米,同一断面设置6个。
定位筋为B20,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为70mm,骨架顶端设置吊环。
玻璃纤维筋与HRB400、HPB300钢筋搭接建议采用U形扣件连接,玻璃纤维筋与钢筋之间必须有牢固的连接,保证吊装过程中玻璃纤维筋弄与钢筋笼间整体性。
可按下图进行连接。
保护层耳筋制作示意图吊筋制作形状及焊接位置示意图
玻璃纤维筋与钢筋搭接大样图
(2)钢筋在加工前应除锈、调直、擦洗油污,主筋切断时应采用砂轮切割机以保证切面光滑平整,不得出现马蹄形或斜面等情况,钢筋套丝结束后应及时戴上保护套防止螺纹及钢筋切口处损坏。
钢筋调直一律采用钢筋调直机,不得采用卷扬机拉伸盘条圆钢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钢筋下料前按图计算下料长度,并考虑到焊接接头的位置,保证成型钢筋满足焊接要求。
机械连接的接头等级为Ⅱ级,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接头等级选用Ⅰ级。
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间距不宜小于25mm。
连接件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合格的产品(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要求),符合有关质量标准,并经现场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采用焊接时,在35d区段范围内的钢筋接头面积不应大于钢筋总面积50%且应间隔布置,单面焊10d,双面焊5d。
加强筋与主筋点焊牢固,钢筋笼保护层为70mm,钢筋笼下部收口角度为15°,上部应锚入冠梁35d。
(3)主筋采用机械连接,加强箍筋采用搭接焊。
为不防碍螺旋筋绑扎,把箍
筋设在主筋内侧,制作时按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制作主筋、箍筋,并标出主筋在箍筋圈上的位置,焊接时使箍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箍筋标记,扶正箍筋,并校正箍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主筋全部焊在箍筋上后,将骨架搁于支架上,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
钢筋笼焊接应符合下表要求。
钢筋焊接质量控制标准
(4)钢筋笼安装用25T吊机,在整个过程中,为保证钢筋笼质量要求,必须注意在吊装过程中钢筋笼不得变形。
在安装钢筋笼时,采用双钩上下三点起吊,固定点沿钢筋笼圆周均布,须保证笼体受力均匀。
钢筋笼竖直后,检查垂直度。
骨架下放时,严禁摆动,碰撞孔壁。
下放过程中可穿进工字钢或钢管,将钢筋笼支撑在孔口的工字钢或枕木上,以调整钢筋笼中心。
钢筋笼放到设计标高后定位于孔中心上,并牢固定位放置防浮钢管支撑,并与钢护筒连接。
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灌注。
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套筒必须保持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加工后钢筋有效螺纹不得超过2P)应干净,完好无损。
直螺纹接头应使用工作扳手或管钳进行施工,将两个钢筋丝头在套筒的中间位置相互顶紧,接头拧紧力矩不小于下表规定。
接头拧紧力矩控制标准
b.发现弯曲、变形钢筋要作调直处理,钢筋头部弯曲要校直。
制作钢筋笼时用控制工具标定主筋间距,以便在孔口搭接时保持钢筋笼垂直度,为防止提升导管时带动钢筋笼,严禁弯曲或变形的钢筋笼下入孔内。
c.钢筋笼在运输吊放过程中严禁高起高落,钢筋笼内用十字支撑筋加固,以防弯曲扭曲变形。
d.每节钢筋笼用焊2~3组钢筋护壁环(耳朵筋),每组四只,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均匀。
e.钢筋笼吊放采用活吊筋,一端固定在钢筋笼上,一端用钢管固定于孔口。
f.钢筋笼入孔时,对准孔位徐徐轻放,避免碰撞孔壁。
下笼过程中如遇阻,不得强行下入,查明原因处理后继续下笼。
g.每节钢筋笼对接完毕后补足接头部位箍筋方可继续下笼。
h.钢筋笼吊筋固定好,以使钢筋笼定位准确,避免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i.如有桩身应力或结构位移监测装置时,注意加强保护。
钢筋笼加工图
临时立柱加工图
钢筋笼制作及吊装质量控制标准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检查方法和频率
1 主筋间距mm ±10 尺量:每桩检查
2 箍筋间距mm ±20 尺量:每桩检查
3 箍架外径mm ±10 尺量:每桩检查
4 骨架倾斜度mm ±0.5% 尺量:每桩检查
5 骨架保护层厚度mm ±20 尺量:每桩检查
6 螺旋筋间距mm ±10 尺量:每桩检查
6 骨架中心平面位置mm ±20 尺量:每桩检查
7 骨架长度mm ±50 尺量:每桩检查
8 顶面高程mm ±20 水准仪:每桩检查
1.5、导管安装
(1)采用内径250cm的丝扣式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底节长度大于4m,导管标准节长度以3m为宜,各节导管连接严密、牢固、不渗水。
在导管外壁用明显标志逐节编号,导管吊装前先试拼,接口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进行导管水密性试验,试压的压力宜等于孔底静水压力的1.3倍。
同时检查拼装后的垂直情况。
(2)根据桩孔的深度,确定导管的拼装长度,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为300~500mm。
(3)吊装时导管位于井孔中央,根据配管计算的导管管节长度逐节稳步安放,做好导管安装记录,防止卡挂钢筋笼,并在浇注混凝土前进行升降试验。
(4)每次混凝土灌注完毕必须马上清洗后用干净编织袋包裹丝口端,导管确保导管内壁光滑圆顺,丝扣表面干净。
因使用时间过长而变形、磨损的导管应剔除。
1.6、水下混凝土灌注
(1)本工程钻孔桩混凝土为标号C35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选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供应连续,混凝土坍落度200±20mm。
(2)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在灌注前,要再次检测孔内浆液及孔底沉淀厚度,孔底500mm以内的浆液相对密度小于1.25,含砂率不大于6%,黏度不大于28s。
不符合要求时需要再次清孔,直到浆液指标和沉碴厚度满足的要求为止。
(3)灌注前应及时报请监理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
(4)混凝土输送到灌注地点时,应按照规范次数抽检塌落度等情况。
(5)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应注意:根据孔深与导管长度,首批封底混凝土的数量,应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不小于1m的要求。
(6)灌注前做导管的密水性试验,满足密水试验压力后,方可正常浇注。
(7)在灌注过程中,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经常用测绳探测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保持导管底口经常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不小于2m,且不宜大于6m。
(8)灌注将要结束时,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小,混凝土落差降低,而导管
外的浆液及所含碴土稠度增加,比重增大。
在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浆液,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9)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混凝土0.5m;混凝土初凝前必须完成灌注。
(10)在灌注混凝土时,每根桩应制作不少于3组(共9块)的混凝土试件。
1.7、桩身混凝土质量检测
待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即可对桩身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
桩检测数据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要求的检测方式为小应变检测,以此来判断桩身的完整性及其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冠梁的施工。
若桩身混凝土质量检测不合格,则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办理。
1.8、钻孔中常见故障和预防措施
1.7.1 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1)主要原因
1)场地平整度差和密实度差,钻机安装不平整或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机偏斜。
2)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过大,造成钻机偏斜。
3)钻头翼板磨损不一,钻头受力不,造成钻机偏离钻进方向
(2)预防措施
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钻机行走部分铺设2400×6000×20mm的钢板。
2)安装钻机时检查钻机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过程中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立即调整。
3)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4)在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钻进时,低速低压钻进。
发现钻孔偏斜,及时回填黏土,冲击后再低速低压钻进。
5)在复杂地层钻进时,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正器。
1.7.2 塌孔和缩径
(1)主要原因
塌孔与缩径产生的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地层复杂、钻进速度过快、护壁浆液性能差、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灌注混凝土等原因所造成。
(2)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穿过较厚的砂层、砾石层时,成孔速度控制在2m/h以内,浆液性能主要控制其密度为1.3~1.4g/cm3、黏度为20~30s、含砂率<6%,若孔内自然造浆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可以采用黏土粉、烧碱、木质素的方法,改善浆液性能。
通过对浆液的除砂处理,可以控制浆液的密度和含砂率。
没有特殊原因,钢筋骨架安装后立即灌注混凝土。
1.7.3 孔底沉淀层过厚或灌注混凝土前孔内浆液含砂量过大
孔底沉碴过厚除清孔浆液质量差,清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外,还有测量方法不当造成误判。
要准确测量孔底沉碴厚度,首先需要测量桩的终孔深度,采用丈量钻杆的长度方法测定,取孔内钻杆长度+钻头长度,钻头长度取至钻尖的2/3处。
在含粗砂、砂砾和卵石的地层钻孔,清孔前阶段采用高黏度浓浆清孔,并加大浆液泵流量,使砂石粒能顺利地浮出孔口。
孔底沉碴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把孔内浆液密度降至1.1~1.2g/cm3。
清孔整个过程中派专人负责孔口捞碴和测量孔底沉碴厚度,及时对孔内浆液含砂率和孔底沉碴厚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若出现清孔前孔口浆液含砂量过低,捞不到粗砂粒,或后期把孔内浆液密度降低后,孔底沉碴厚度增大较多,则说明前期清孔时浆液的黏度和稠度偏小,砂粒悬浮在孔内浆液里,没有真正达到清孔的目的,施工中特别注意这种情况的出现。
1.7.4 灌注混凝土时堵管
(1)主要原因
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堵管注意原因主要由灌注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离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混凝土配制质量差、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2)预防措施
1)灌注导管在安装前派专人负责检查,采用肉眼观察和敲打听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主要有灌注导管是否存在孔洞和裂缝、接头是否密封,厚度是否合格。
2)灌注导管在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小于孔内水压的1.3倍的压力,也不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的1.3倍。
3)在灌浆设备的初灌量足够的条件下,尽可能取大值。
隔水栓认真检查,其直径和椭圆度符合使用要求,其长度应<200mm。
4)完成第二次清孔后,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因故推迟灌注混凝土,重新进行清孔。
5)现场掌握好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其塌落度,防止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发生离析和堵管。
1.7.5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
(1)主要原因
1)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混凝土过早结块,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结块的混凝土托起钢筋骨架。
2)清孔时孔内浆液悬浮的砂粒太多,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
混凝土面上,形成较密实的砂层,并随孔内混凝土逐步升高,当砂层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托起钢筋骨架。
3)混凝土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钢筋骨架上浮。
(2)预防措施
除认真清孔外,在灌注的混凝土面距离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降低灌注速度。
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然后恢复正常灌注。
1.7.6 桩身混凝土强度低或混凝土离析
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够和水泥质量差。
预防措施:严把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掌握好搅拌时间和混凝土的和易性。
1.7.7 桩身混凝土夹碴或断桩
(1)主要原因
1)初灌混凝土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导管埋深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进入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