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昆虫采集活动设计 岭南昆虫世界 作业考核
综合实践活动昆虫世界
一、引言昆虫,这个地球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群体,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也是孩子们好奇的对象。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昆虫世界,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动手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以“昆虫世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报道。
二、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昆虫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猎等因素,许多昆虫种类正面临生存危机。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昆虫的生存现状,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我们决定开展此次综合实践活动。
三、活动目标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种类,提高学生对昆虫的认识;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 增强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四、活动内容1. 课堂学习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们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们介绍了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态习性等知识。
让学生们对昆虫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观察实践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昆虫世界,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观察活动。
学生们走进校园、公园,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发现了很多平时不易察觉的昆虫,如蝴蝶、蜻蜓、蚂蚁等。
3. 采集与制作在观察实践的基础上,学生们分组进行昆虫采集。
他们小心翼翼地捕捉昆虫,并记录下昆虫的种类、数量等信息。
采集完成后,学生们将昆虫带回教室,用酒精、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成昆虫标本。
4. 比赛与展示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组织了一场昆虫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涉及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态习性等方面。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在活动最后,学生们将制作的昆虫标本进行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他们互相交流,共同学习,收获颇丰。
五、活动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对昆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作业设计方案》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是生物学、昆虫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进修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分类、解剖结构、生态习性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昆虫的钻研兴趣和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1.了解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制作流程;2.掌握昆虫的分类原理和技巧;3.进修昆虫的解剖结构和生态习性;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5.提高学生对昆虫的珍爱认识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昆虫的采集工具、采集地点选择、采集时间选择等;2.昆虫标本的制作流程:包括昆虫的麻瓜、杀灭、脱水、干燥、定置、贴标等步骤;3.昆虫的分类原理和技巧:包括昆虫的外部特征、口器结构、翅膀形态等分类依据;4.昆虫的解剖结构和生态习性:包括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足器等结构特征,以及昆虫的生活习性、食性等生态信息。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室讲授,向学生介绍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昆虫的分类原理和技巧,昆虫的解剖结构和生态习性等知识;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际操作技巧;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昆虫采集活动,到野外进行昆虫观察和采集,加深学生对昆虫的认识和了解;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五、作业要求:1.完成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验,提交制作完成的昆虫标本;2.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昆虫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工具、采集方法、制作流程、制作技巧等内容;3.参与昆虫采集活动,记录采集到的昆虫种类、数量、生态习性等信息;4.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展示昆虫标本。
六、评分标准:1.昆虫标本制作质量:包括标本的完备性、清晰度、整洁度等方面;2.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包括实验报告的结构、内容完备性、语言表达流畅度等方面;3.参与度和合作精神:包括参与教室讨论、实验操作、野外考察等方面;4.作业提交及时性:按时提交作业,完成作业要求。
《走进昆虫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走进昆虫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提升学生对昆虫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常见昆虫的分类,观察昆虫的工具和方法,昆虫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昆虫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昆虫长什么样子。
2.教师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六条腿等。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PPT介绍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活动时间、行动方式等。
2.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如蚂蚁、蝴蝶、蜜蜂等,并讲解它们的分类特征。
三、实践活动(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昆虫观察活动。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昆虫标本或昆虫模型,并提供放大镜等工具。
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外形、身体结构和活动习性等,进行记录和观察。
2.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昆虫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昆虫的特征。
四、讨论交流(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类结论,并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可以比较不同组的观察结果和分类结论,思考是否有差异,以及可能的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
五、归纳总结(20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常见昆虫的分类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虫保护的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3.学生根据讨论内容,总结出昆虫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教师通过故事、影片等方式,给学生展示昆虫的多样性和美丽。
2.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周边环境中观察和保护昆虫,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继续观察周围的昆虫,并写一篇关于昆虫保护的小作文。
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表,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记录和总结。
2.小组展示,学生展示观察结果和归纳总结,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和学习收获。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导学案》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2. 掌握昆虫标本的制作步骤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昆虫的观察和鉴别能力;4.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二、导学内容:1. 昆虫标本的采集a. 选择采集工具:昆虫网、昆虫夹、昆虫瓶等;b. 选择采集时间:清晨或黄昏是昆虫活动频繁的时段;c. 选择采集地点:草地、树林、花园等昆虫较为集中的地方;d. 采集方法:用昆虫夹轻轻夹住昆虫,放入昆虫瓶中。
2. 昆虫标本的制作a. 材料准备:昆虫标本盒、标本纸、酒精、昆虫夹等;b. 清洗昆虫:用酒精轻轻清洗昆虫表面的泥土和杂物;c. 干燥处理:将昆虫放置在标本纸上晾干;d. 固定标本:用昆虫夹将昆虫固定在标本纸上,做好标本记录。
3. 昆虫的观察和鉴别a. 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体型、颜色、翅膀、触角等;b. 利用显微镜观察昆虫微小结构;c. 查阅昆虫分类书籍,进修昆虫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4. 生物多样性的珍爱a.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b. 关注昆虫的生存环境,珍爱生物多样性;c. 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宣传生物多样性珍爱知识。
三、导学活动:1. 实地采集昆虫: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地区采集昆虫标本,引导学生注意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制作昆虫标本:在实验室或教室中,指导学生应用材料制作昆虫标本,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 昆虫观察和鉴别: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结构,进修昆虫的分类方法。
4. 生物多样性珍爱宣传: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班会或小组讨论,讨论生物多样性珍爱的重要性,提出珍爱建议。
四、导学评判:1. 观察学生在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巧、注意事项恪守等;2. 检查学生制作的昆虫标本质量和准确性;3. 通过小组讨论或书面作业,了解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珍爱的认识和态度。
五、拓展延伸:1. 组织昆虫标本展览,让更多同砚了解昆虫的奇异世界;2. 开展昆虫采集比赛或昆虫标本制作比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3. 鼓励学生利用科普平台或社交媒体分享昆虫采集和制作经验,传播生物多样性珍爱理念。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作业设计方案-植物保护技术》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分析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实践课程之一,通过实地采集昆虫标本,制作标本,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分类、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分类特征,学会应用显微镜观察昆虫形态结构;2. 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了解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昆虫的分类特征及常见昆虫的生态习性;2. 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3. 昆虫标本的制作工具和步骤;4. 昆虫标本的保存和展示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昆虫分类与形态特征1. 通过图片和实物昆虫讲解昆虫的分类特征,如体节、触角、翅膀等;2. 利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结构。
第二课时: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1. 室外实地采集昆虫标本,注意珍爱生态环境,不损坏昆虫栖息地;2. 介绍昆虫捕捉工具的应用方法,如昆虫网、昆虫夹等。
第三课时: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1. 传授学生昆虫标本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如昆虫针、昆虫瓶、标本盒等;2. 指导学生将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进行处理、麻痹、固定、贴标签。
第四课时:昆虫标本的保存和展示1. 讲解昆虫标本的保存方法,如干燥、密封、防潮等;2. 指导学生将制作好的昆虫标本整理展示,可以制作昆虫标本册或展板。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教室讨论和实践操作情况;2. 学生制作的昆虫标本质量和展示效果;3. 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包括采集过程、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教学资源1. 昆虫标本制作工具和材料;2. 昆虫分类和形态特征的教学图片和实物样本;3. 实地采集昆虫的场地和捕捉工具。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分类特征和生态习性,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为今后的生物学进修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教师也应不息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幼儿园奇妙探险: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方案
幼儿园奇妙探险: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方案1. 前言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中开展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的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2. 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2.1 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的意义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界中的昆虫多样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2 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的目标通过开展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让幼儿们掌握采集昆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了解昆虫的基本生活习性和分类特征。
3. 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3.1 活动准备工作在开展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活动地点,准备标本收集工具,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幼儿们了解相关知识等。
3.2 活动的实施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一起到户外进行昆虫标本的采集,引导他们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和活动习性,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用简单的工具采集昆虫标本,并进行分类和描述。
3.3 活动的总结和回顾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可以回到教室,以小组形式总结和回顾这次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采集到的昆虫进行分类,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和习性,并让他们展示标本,共享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深切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
在我看来,开展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科学素养,是一种非常有价值和可行的教育方式。
总结:通过对幼儿园昆虫标本采集实践活动方案的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是一种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What's an Insect》 作业设计方案
《What's an Insect》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常见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昆虫的兴趣,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1、知识讲解(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昆虫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一对触角等。
(2)列举一些常见的昆虫,如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甲虫等,让学生对昆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有初步的认识。
2、观察实践(1)布置学生在课后到公园、花园或郊外观察昆虫,记录观察到的昆虫种类、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
(2)要求学生拍摄昆虫的照片或绘制简单的图画,以便在课堂上分享和交流。
3、分类活动(1)提供一些昆虫的图片或标本,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如按照翅膀的类型(有无翅膀、翅膀的形状)、触角的形状、生活环境(陆地、水中、空中)等进行分类。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思路和依据,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4、阅读拓展(1)推荐一些关于昆虫的科普书籍或文章,如《昆虫记》《酷虫学校》等,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加深对昆虫世界的了解。
(2)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
5、创意表达(1)鼓励学生以昆虫为主题,创作一篇小故事、一首诗歌或一幅手抄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班级内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一份关于昆虫特征和分类的知识问答卷,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撰写观察日记,记录自己观察昆虫的过程和感受。
2、实践作业(1)完成昆虫观察记录表格,包括昆虫的名称、形态特征、行为习性和观察地点等。
(2)制作昆虫标本或模型,展示自己对昆虫结构的理解。
3、口头作业(1)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汇报,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昆虫和有趣的发现。
(2)讲述自己创作的昆虫主题故事或诗歌。
四、作业评价1、知识评价通过知识问答卷的得分情况,评价学生对昆虫知识的掌握程度。
户外昆虫探索活动方案策划
户外昆虫探索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与目的户外昆虫探索活动旨在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和学习昆虫的生态习性,提升儿童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暑假期间,连续三天。
活动地点:选择一个距离市区较远的郊外公园或野外自然保护区作为主要活动场所,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和观察。
三、活动参与人员主要面向小学生和中学生,适合年龄段为8-16岁的孩子。
活动人数:每次活动限定20-30人,鼓励家长陪同。
四、活动内容与流程第一天:1. 活动介绍与组织- 到达活动地点后,首先进行活动介绍和组织,让参与者对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有所了解。
2. 昆虫知识讲解- 请专业的昆虫学家或教师为大家讲解昆虫的基本知识,包括昆虫的分类、外部特征、生态习性等,并进行互动问答。
3. 制作昆虫工具包 - 指导孩子们制作简易的昆虫工具包,包括显微镜、昆虫捕捉器、昆虫标本瓶等,为后续的昆虫探索做准备。
4. 昆虫探索活动 - 引导孩子们进行昆虫探索活动,利用昆虫工具包观察和捕捉昆虫,记录种类和习性,并解答他们在观察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和反思 - 每个小组进行简短的总结和反思,分享自己发现的有趣昆虫和观察心得。
第二天:1. 野外考察 - 前往离活动地点相对较远的野外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寻找各种昆虫栖息地,观察不同环境中的昆虫种类和数量。
2.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引导孩子们对野外环境进行保护教育,介绍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倡环境友好型的活动行为,如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物等。
3. 昆虫手工制作 - 为孩子们提供昆虫手工制作的素材和工具,并指导他们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或昆虫画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 专家分享 - 邀请昆虫学家、环保志愿者或当地农民来分享他们对昆虫和环境的认识和保护经验,让孩子们从专业人士的口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5. 总结和反思 - 每个小组进行简短的总结和反思,分享自己在野外考察和手工制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昆虫世界探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
《昆虫世界探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昆虫,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昆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
2. 常见昆虫的认识:蝴蝶、蜜蜂、蚂蚁、蚊子等。
3.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以及如何防治害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常见昆虫的认识。
2. 教学难点: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标本、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记录工具(笔记本、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标本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昆虫世界。
2. 讲解: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
3. 观察:让学生观察昆虫标本或活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4. 讨论:分组讨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探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害虫。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昆虫观察实践活动,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昆虫世界探秘》2. 板书内容:昆虫的基本特征、常见昆虫的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等。
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并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画。
2. 查找有关昆虫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常见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和记录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如昆虫观察、制作昆虫标本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昆虫采集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昆虫采集与制作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公园实验目的:1. 学习昆虫采集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昆虫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兴趣。
实验材料:1. 昆虫采集网、采集瓶、采集标签、剪刀、镊子、酒精、放大镜等。
2. 昆虫制作材料:透明胶带、标本夹、标签纸、铅笔、毛笔等。
实验步骤:一、昆虫采集1. 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如公园、树林、草地等。
2. 使用昆虫采集网捕捉昆虫,注意捕捉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伤害昆虫。
3. 将捕捉到的昆虫放入采集瓶中,并立即加入适量的酒精进行固定。
4. 在采集瓶上贴上采集标签,注明采集地点、日期、采集者等信息。
二、昆虫制作1. 将采集到的昆虫从采集瓶中取出,用镊子轻轻取出。
2. 将昆虫的翅膀展开,用透明胶带固定在标本夹上,确保昆虫的翅膀和身体保持自然状态。
3. 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和结构,用铅笔在标签纸上画出昆虫的轮廓。
4. 用毛笔将昆虫的轮廓描绘在标签纸上,注意细节的描绘。
5. 将制作好的昆虫标本放入标本夹中,用铅笔在标签纸上注明昆虫名称、采集日期等信息。
6. 将昆虫标本放入标本柜中保存。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采集到多种昆虫,包括蝴蝶、蜻蜓、甲虫等。
通过昆虫采集与制作实验,我们了解了昆虫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提高了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实验分析:1. 昆虫采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护昆虫,避免伤害它们。
同时,要确保采集到的昆虫能够保存良好,以便后续制作。
2. 昆虫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和结构,准确描绘出昆虫的轮廓。
此外,要注意细节的描绘,使昆虫标本更加生动形象。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认识到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保护昆虫资源的重要性。
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完成了昆虫采集与制作,达到了预期目的。
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昆虫采集和制作的技巧,提高了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3. 我们认识到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保护昆虫资源的重要性。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导学案》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制作过程。
2. 掌握昆虫标本的保存和展示技巧。
3. 增强对昆虫生态和分类的认识。
二、导学内容:1. 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1)选择合适的季节和时间,避开雨天和高温天气。
(2)应用专业工具,如昆虫网、夹子和瓶子等。
(3)注意珍爱自己,穿着长袖衣物和手套,避免叮咬和刺伤。
(4)采集昆虫时要注意保持昆虫完备,避免毁伤。
2. 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1)杀灭昆虫:应用酒精或其他方法将昆虫杀死。
(2)麻醉昆虫:应用麻醉剂或低温处理,使昆虫保持完备。
(3)准备标本:将昆虫放置在标本纸上,用细线固定好姿势。
(4)标注信息:在标本纸上写上采集地点、时间和分类信息。
(5)保存标本:将标本放入密封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
3. 昆虫标本的保存和展示技巧:(1)定期检查标本,防止发霉和虫蛀。
(2)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保持标本的质量。
(3)应用展示盒或玻璃瓶展示标本,避免灰尘和损坏。
4. 昆虫生态和分类的认识:(1)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进修昆虫的基本分类和特征,加深对昆虫多样性的认识。
三、导学活动:1. 看视频进修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过程。
2. 到户外进行昆虫采集实践,体验采集过程。
3. 制作昆虫标本,进修标本制作技巧。
4. 参观昆虫标本展览,了解不同种类昆虫的展示方式。
四、导学作业:1. 采集一种昆虫,制作成标本并填写标注信息。
2. 用图片或文字记录采集和制作过程,写一篇感想文章。
3. 总结昆虫标本的保存和展示技巧,分享给同砚。
五、拓展延伸:1. 了解昆虫标本的应用领域,如科研、教学和展览等。
2. 进修昆虫的分类方法和鉴定技巧,提高对昆虫多样性的认识。
3. 参与昆虫采集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经验。
六、进修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对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对昆虫生态和分类的认识。
在未来的进修和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昆虫世界,不息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认识水平。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昆虫》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昆虫的特征、分类、生态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态习性;2. 掌握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3. 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认识昆虫的利与弊;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三、作业设计1. 查阅资料,撰写昆虫种类介绍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昆虫种类,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该昆虫的种类介绍,包括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域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要求学生附上图片或插图,使文章更加生动和直观。
2. 实地观察昆虫生态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环境进行昆虫生态观察,要求学生记录所见昆虫的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等信息,并撰写一份观察报告。
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昆虫实验设计设计一项有关昆虫的实验,如昆虫的觅食行为、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要求学生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4. 昆虫生态绘画让学生利用水彩、铅笔或其他绘画工具,绘制一幅昆虫生态场景图。
要求学生注意绘画细节,展现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活状态和角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法1. 作业评分根据学生的作业质量、内容完整性和创意度进行评分,包括介绍文章、观察报告、实验设计和绘画作品。
2.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作业成果,进行互评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和思想碰撞。
3. 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和实际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水平。
五、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真实、准确,自行完成,不得抄袭;2. 作业形式多样、创意突出,体现个性化特色;3. 作业时间及时、质量有保障,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通过进修昆虫,可以增加学生对生态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分类、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设计内容1. 昆虫分类进修: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进修昆虫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
2. 昆虫生活习性:学生选择一种昆虫,了解其生活习性、食性和繁殖方式。
3. 昆虫实验:学生设计并进行一项关于昆虫的实验,如观察昆虫的行为、食性实验等。
4. 昆虫生态功能:学生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传粉、食物链等。
四、设计步骤1. 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昆虫,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 学生根据所选昆虫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进修。
3. 学生了解所选昆虫的生活习性,并撰写相关报告。
4. 学生设计并进行昆虫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学生就昆虫的生态功能进行钻研,并撰写相关论文。
五、评判方式1. 学生报告:包括昆虫分类、生活习性、实验结果和生态功能等内容。
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3. 论文评判:包括论文内容的全面性、深度和创新性等方面。
六、设计效果1. 增加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增进学生对环境珍爱的重视。
七、总结通过《昆虫》作业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生态观念,为学生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息探索、进修和成长。
“探秘昆虫世界”科学活动教案设计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份“探秘昆虫世界”科学活动教案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活动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了解昆虫在自然界中的生态地位和作用;3.培养观察,探究,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4.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
二、活动策划1.活动名称:探秘昆虫世界。
2.活动形式:参观调查,研究报告,探究讨论。
3.活动时间:两周左右。
4.活动内容:第一步:调查1.了解什么是昆虫?什么是无脊椎动物?2.了解昆虫有哪些基本特征?脚、翅膀、触角、复眼、鳞片等。
比较不同昆虫之间的差异。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如繁殖、食性、喜好生长环境等等。
比较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之间的差异。
第二步:观察学生们可以在校内和家庭附近进行野外昆虫观察和记录,制作相关观察手册和记录表格,进行科学观察记录。
第三步:实验1.学生们可以通过简单制作包装纸和鱼虫等营养物的昆虫饲料,量化观察昆虫消耗的饲料情况。
2.利用塑料瓶等材料打造昆虫生态箱,模拟昆虫的生长环境,以观测昆虫的生长状况。
第四步:讨论1.请学生们就第三步的实验情况进行讨论,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观测记录汇总,形成实验报告。
2.了解昆虫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食物链中的作用。
第五步:思考1.请学生们思考对昆虫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2.请学生们针对如何有效保护昆虫及其生态环境,进行讨论。
5.活动评价:1.根据学生们的观测记录和实验报告的结果,进行评分和评价。
2.请参考学生们的讨论和思考情况,对本次活动所达成的活动目标进行量化评估,并针对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实践教学:将实际观察和记录作为活动平台,增强学生学科知识的体验性。
3.协作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和价值观。
4.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前言本学生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昆虫这一领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观察能力。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作业任务,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二、作业内容1. 昆虫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在家附近的花园、公园或校园里进行昆虫观察,记录下所见的各种昆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行为习性等信息。
每天至少观察并记录一种昆虫,连续观察一周。
学生需按照模板要求,用清晰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内容,并附上绘画或拍摄的照片。
2. 昆虫分类研究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昆虫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昆虫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撰写一份研究报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
同时,可鼓励学生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3. 昆虫观察实验设计一项简单的昆虫观察实验,如观察昆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对食物或光线的偏好等。
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思考能力。
4. 昆虫创意作品要求学生以昆虫为主题,创作一份创意作品,可以是绘画、手工制作、漫画、故事书等形式。
作品内容需反映昆虫的生活特点,吸引人眼球。
通过参与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并展现自己的创意思维。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昆虫的观察、分类、实验和创作等多个方面,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地了解昆虫领域的知识。
2. 作业要求清晰明确,包括具体的要求、提交时间和评分标准等,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并有效完成作业任务。
3.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业设计和展示,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对学生作业进行多角度评价,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内容深度和表现形式等,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昆虫这一领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及目标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发展,昆虫这一群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生物学课程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次《昆虫》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昆虫的分类、生态、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作业设计内容1. 昆虫大观察:让学生选择一种昆虫,通过观察其外形、生活习性、食性等特点,撰写一份昆虫观察报告。
2. 昆虫分类:以小组形式让学生选择几种昆虫,结合课堂所学分类知识,设计一个分类实验,通过观察昆虫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 昆虫生态: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昆虫的生态环境,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撰写一份昆虫生态报告。
4. 昆虫实验:学生选择一个关于昆虫的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5. 昆虫创意: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意,设计一份关于昆虫的科普宣传资料,如海报、小册子等,展示给全班同学。
三、作业要求1. 深入了解: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要充分了解所选昆虫的相关知识,不能只是简单的表面观察。
2. 准确分类:在进行分类实验时,学生需要准确地根据昆虫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不得创造错误信息。
3. 实地考察:学生在进行昆虫生态考察时需要亲自到昆虫生活的环境中观察,不能只凭想象或查阅资料。
4. 数据分析:在完成实验报告时,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5. 创意设计:在制作昆虫科普资料时,学生可以发挥创意,但必须保证内容准确、有趣。
四、评分标准1. 作业完成度:包括是否按要求完成作业内容、是否详细深入地了解昆虫相关知识等。
2. 分类准确性:考察学生在分类实验中是否准确分类昆虫,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3. 数据分析:考察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4. 创意设计:评价学生在创意设计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五、作业提交及展示学生需按时将作业提交给老师进行评分,并可选择是否将创意设计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
3.培养学生对昆虫的珍爱认识和环境珍爱认识。
二、教学内容:1.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
3.昆虫的珍爱和环境珍爱。
三、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进修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昆虫知识。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昆虫采集、观察和分类实践活动。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昆虫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四、作业设计:1.个人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昆虫,通过查阅资料,撰写一份关于该昆虫的详细介绍,包括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态功能等。
2.实践作业:组织学生进行昆虫采集和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记录采集到的昆虫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等信息,并撰写实验报告。
3.小组作业:分组讨论昆虫珍爱问题,设计一份昆虫珍爱方案,并向全班展示和交流。
五、评判方式:1.个人作业评判:根据学生对所选昆虫的了解水平和描述准确性进行评判。
2.实践作业评判: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和观察记录进行评判。
3.小组作业评判:根据小组设计的昆虫珍爱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判。
六、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与昆虫展览或科普活动,增加对昆虫知识的深入了解。
2.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昆虫珍爱讲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和生态平衡。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珍爱昆虫和环境的认识,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境珍爱和生态珍爱工作。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昆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昆虫》是生物学中分外重要的一个探究领域,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修昆虫,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玄妙,培育同砚对生物多样性的保卫认识。
因此,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任务,激发同砚对昆虫的爱好,提高他们对昆虫的熟识水平。
二、设计目标1. 培育同砚对昆虫的爱好,加深他们对昆虫的熟识;2. 提高同砚的观察、试验和科研能力;3. 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设计内容及形式1. 任务一:昆虫图鉴要求同砚依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制作一本昆虫图鉴。
图鉴中包括昆虫的名称、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信息,并制作逼真的昆虫模型。
同砚可以分组完成,图鉴效果将在班级展示。
2. 任务二:昆虫观察试验同砚需到野外进行昆虫观察试验,记录不同昆虫种类的数量、特征以及生态环境。
同砚可以选择自己感爱好的昆虫种类进行观察,然后结合试验数据,撰写观察报告。
3. 任务三:昆虫科研团队同砚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扶植一个昆虫科研团队。
团队需选择一个详尽探究课题,如某种昆虫的生态环境需求、昆虫对植物的影响等。
团队成员将分工合作,开展调查和试验,并最终提交探究效果报告。
四、教学方法1. 结合理论与实践,引导同砚深度了解昆虫;2. 接受展示、试验、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3. 鼓舞同砚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4. 鼓舞同砚勇于探究,培育同砚的创新思维。
五、评判方式1. 同砚昆虫图鉴的制作质量;2. 同砚昆虫观察试验报告的写作水平;3. 同砚昆虫科研团队的探究效果质量;4. 同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
六、作业时间及要求作业设计将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每周打算不同的任务,要求同砚准时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
七、总结通过本次昆虫作业设计,同砚将能够更加深度地了解昆虫的生态特性,同时培育了同砚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期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同砚对自然界的热忱,为昆虫保卫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野外昆虫采集活动设计岭南昆虫世界作业考核
野外昆虫采集活动设计岭南昆虫世界作业考核野外昆虫采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走进大自然,寻找昆虫2、学习捕捉昆虫的方法。
3、学习处理捕捉到的昆虫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发现捕捉昆虫教学重点:如何处理捕捉到的昆虫教学准备:采集网、毒瓶、三角袋、镊子、铅笔、采集记录本等着装要求:运动鞋、长衣长裤、注意防晒防蚊集合时间地点:活动时长:一、导入:它们是这个星球上最多样的类群,你可能因为它们的微小而忽略了它们,或是因为它们的伪装而错过了它们,如果你没有俯身注视,它只是地上的一个黑点。
如果你没有驻足观察,它只是叶上的一片白絮。
如果你只是匆匆而过,你可能就不会知道这个球里面其实还住着可爱的小家伙。
今天我们就一起前往户外去寻找昆虫。
二、介绍网捕及捕虫网的使用:网捕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才用捕网采集,而扫捕时则不一定要看到要捕捉的对象。
扫捕的工具是扫网。
可以在大片草地和灌丛中边走边扫,扫的时候要左右摆动。
介绍不同位置的昆虫的采集方法:(1)昆虫在空中挥动捕虫网,待昆虫入网后,将网底向上甩,连同昆虫倒翻到上面来。
(2)昆虫在花上先靠近昆虫,再惊动它,待它飞起后,猛挥虫网,在花朵上方将昆虫捕入网内。
这样可以避免将花朵一同挥进网里。
(3)昆虫在地上靠近昆虫,用盖压的方法,将昆虫罩入网,再用右手将网底拉起,使昆虫向上飞,左手封住网口,这样昆虫就逃不掉了。
(4)昆虫在树干上用网口较小的捕虫网,顺着树干自下而上靠近昆虫,向上挥动虫网,网底要向上甩。
(5)昆虫在树叶上,将捕虫网从叶侧面和上方靠近昆虫,注意不要碰动四周树枝。
(6)昆虫在阳光下,将捕虫网从迎光的一面靠近昆虫再加以捕捉,以避免捕虫网的投影将昆虫惊飞。
(7)昆虫再有刺的植物上要等昆虫飞起后再捕捉,否则,植物上的棘刺会将虫网纱钩住,拉破。
三、介绍处理昆虫的方法:捕到昆虫后,应及时取出装进毒瓶。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
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
六年级科学上册《一次野外昆虫采集》教学设计
《一次野外昆虫采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带领学生去天河湿地公园采集标本,教会学生白天湖边、树木、花丛、草地采集方法。
2.课前准备
口罩、三角纸、广口塑料小瓶(内装酒精)、水网、扫网、镊子、毒瓶、手套、太阳帽、水壶、昆虫图片卡等。
3.教学步骤
A.抵达公园,避开人多的地方,在草地扫网。
教学生边行走边快速扫网;草地里一般出线直翅目、鞘翅目(叶甲、金龟)、膜翅目(蚂蚁)以及一些鳞翅目幼虫,若采集到不认识的标本应带回,资料查证后为学生解答;
B.让学生练习把扫网采集到的标本放入广口塑料小瓶,杂草和其他杂叶尽量不要放入小瓶;
C.扫网是可以伸缩长短的,在草地和花丛就用短的,如果遇到树上停留的昆虫就把网伸长。
D.一路带领学生游览,可以讲述树木、草地、花丛里出没的昆虫种类;
E.遇到蝴蝶,不要急于捕捉,应该静待蝴蝶停于花上或者树枝上时再快速扫网;捉到蝴蝶之后,应该用手掐其胸部,使其晕厥,等蝴蝶不扇动翅膀用镊子夹住胸部将其放入三角纸袋,一般三角纸袋可以夹在书里或者放在硬质塑料盒里避免过度挤压变形,也尽量不要用手去触摸蝴蝶翅,否则鳞粉脱落过多影响标本外观;
F.遇到清澈浅水处,就可以换水网;用水网网框淘河底泥沙,拿到岸上再寻找是否有蜻蜓稚虫;如果看到龙虱科昆虫,可直接用水网抄起再放入广口塑料小瓶;
G.抓到的昆虫可以与准备的昆虫图片卡比对,外观一致可基本确定到科;或者可让学生在公园里寻找昆虫图片卡上
的昆虫;
H.采集完毕后,让学生自己制作采集信息表和采集标签,贴于广口塑料小瓶外。
4.教学课时:4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昆虫采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进大自然,寻找昆虫
2、学习捕捉昆虫的方法。
3、学习处理捕捉到的昆虫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发现捕捉昆虫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捕捉到的昆虫
教学准备:采集网、毒瓶、三角袋、镊子、铅笔、采集记录本等
着装要求:运动鞋、长衣长裤、注意防晒防蚊
集合时间地点:
活动时长:
一、导入:它们是这个星球上最多样的类群,你可能因为它们的微小而忽略了它们,或是因为它们的伪装而错过了它们,如果你没有俯身注视,它只是地上的一个黑点。
如果你没有驻足观察,它只是叶上的一片白絮。
如果你只是匆匆而过,你可能就不会知道这个球里面其实还住着可爱的小家伙。
今天我们就一起前往户外去寻找昆虫。
二、介绍网捕及捕虫网的使用:
网捕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才用捕网采集,而扫捕时则不一定要看到要捕捉的对象。
扫捕的工具是扫网。
可以在大片草地和灌丛中边走边扫,扫的时候要左右摆动。
介绍不同位置的昆虫的采集方法:
(1)昆虫在空中挥动捕虫网,待昆虫入网后,将网底向上甩,连同昆虫倒翻到上面来。
(2)昆虫在花上先靠近昆虫,再惊动它,待它飞起后,猛挥虫网,在花朵上方将昆虫捕入网内。
这样可以避免将花朵一同挥进网里。
(3)昆虫在地上靠近昆虫,用盖压的方法,将昆虫罩入网,再用右手将网底拉起,使昆虫向上飞,左手封住网口,这样昆虫就逃不掉了。
(4)昆虫在树干上用网口较小的捕虫网,顺着树干自下而上靠近昆虫,向上挥动虫网,网底要向上甩。
(5)昆虫在树叶上,将捕虫网从叶侧面和上方靠近昆虫,注意不要碰动四周树枝。
(6)昆虫在阳光下,将捕虫网从迎光的一面靠近昆虫再加以捕捉,以避免捕虫网的投影将昆虫惊飞。
(7)昆虫再有刺的植物上要等昆虫飞起后再捕捉,否则,植物上的棘刺会将虫网纱钩住,拉破。
三、介绍处理昆虫的方法:
捕到昆虫后,应及时取出装进毒瓶。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
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
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三角袋是专门用来装蛾、蝶等鳞翅目昆虫的,因为这些昆虫的翅膀上有着五颜六色的鳞片,在碰撞,摩擦的过程中极易脱落,以三角袋装的昆
虫则很容易完整保存。
捕到这样的昆虫后,先用注射器向其腹部注入乙醚,致其迅速死亡,然后再平放入三角袋中保存,再将三角袋整齐平地放到采集包中。
并用记录本记录采集此昆虫的时间地点。
三角袋的制作使用:
第一种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折成三角形,开口处折回封口,这种纸袋适于放蝴蝶、蛾、蜻蜓等双翅发达的昆虫。
第二种用手指将袋撑开,把下角捻紧后袋就凸起,这种纸袋适于放身体较厚的甲虫、蜂、蝇、蝉等。
第三种纸袋用纸卷折,两头捻紧,呈长筒形的纸包,适于包装蝗虫,螳螂、天牛等体较长的昆虫。
第四种纸袋是一种更严密的纸筒,宜于包装有小虫的树叶、小枝、虫瘿、潜叶虫和介壳虫等等。
每种纸袋内最好只放同种或同类标本,大的放一个,小的放数个,同时并同地采的标本才能放在一起,外面写上采集日期、地点、采集者。
混乱的标本失去使用的价值。
纸袋可用透明的油纸或玻璃纸,即可防潮又可看见袋内的昆虫。
标本要干燥,不然会因纸不吸水而腐坏。
水分多的昆虫要用厚毛边纸,或报纸制成的纸袋存放。
四、学员各自捕捉(强调注意安全,及爱护环境)
五、集合,清点人数,一起回室内处理昆虫制作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