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基本知识(2019年5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的基本知识
蒙自市中医医院 针灸科 龙红燕
什么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 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
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
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 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 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 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 无病保健的目的 。
法)四种操作方式。
推法动作要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频率 约为150-200次/分。
本法通经活络,广泛应用于小儿的头面、上 肢、胸腹、腰背和下肢穴位的“线”状和 “面”状穴位。
推法

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螺纹面),或食、 中二指指面在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多用于头面、四肢及脊柱部位。
拿时疗需法配应合由内专治业法医协师同执治行疗,。且必要
3、小儿推拿的特点
穴位特点:穴位的形态有点状、线状、面状的不同; 穴位的分布以上肢肘关节以下居多。
治疗对象: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3岁以内疗效 显著。
疗效显著:小儿推拿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 效,尤其是消化道病症疗效最佳,如婴幼儿腹泻等, 一般3-5次即可治愈。
小儿食积、腹痛、腹胀常配和分阴阳、分推膻中、分腹阴 阳、揉板门等;治疗小儿惊风抽搐,常以掐揉五经配掐揉 小天心、清肝经。
大肠:(大肠经、大肠腑、大肠 筋、大肠侧)

位置:食指桡侧指端到 虎口。
操作方法:向心推为补, 称补大肠;离心推为泻, 称清大肠。
次数:推100~300次。

功用: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清利肠 腑、除湿热、导积滞。

功用:补肾经: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清利下焦 湿热。
临床应用:补肾经常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多尿, 久泻、盗汗、脱肛、喘息、解颅等症。而清肾经多用于治 疗膀胱蕴热,小便赤涩。
注意事项: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因肾常虚,而慎用清法。 确需用清法时,多用清小肠来代替。
★肺经:(肺、肺金)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直推为泻, 称清肺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
次数:推300~500次。

功用:补肺经:补益肺气;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 表、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补肺经常用于治疗肺虚喘咳,虚汗怕冷等肺 虚寒症。清肺经常用于感冒、咳嗽、哮喘、痰鸣等肺经 实热之症。
心经:(心、心火)

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心经;
直推为泻,称清心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 泻)
次数:推300~500次。

功用:清热泻火、养心安神。
临床应用: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 起的高热神昏、惊惕不安、五心烦热、面赤口疮、小便 短赤、夜啼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
临床应用:补大肠经常用于虚寒性的腹泻、腹痛、脱肛 等症。清大肠经常用于湿热腹泻,饮食积滞,赤白痢下, 便秘等症。
小肠:(小肠经)
位置百度文库小指尺侧从指端到
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向心推为 补, 称补小肠;离心 推为泻, 称清小肠。
次数:推300~500次。

功用:清利下焦湿热。
摩法

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 称掌摩。
运法(频率:80-120次/分)

运法: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由此穴向彼穴或在穴周做 环行或弧形推动称运法(运推法)。
运法主要用于八卦、太阳等少数穴位上。运法操作时 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掐法

掐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甲用力掐入 穴内以不掐破皮肤为宜。
次数:揉3~5分钟,捣 20~60次。

功用:清热、镇惊、明目、利尿。
临床应用:捣小天心长于镇静安神,多用于治疗惊风、 抽搐、惊惕不安等症,多配合开天门、掐人中等。揉小 天心长于清热明目、利尿,多配合揉上马、揉掌小横纹 等治疗口疮、目赤痛、夜啼、小便短赤。
★板门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隆起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点揉称揉板门;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
五经

位置:五指末节罗纹面,即脾、肝、心、肺、肾经。 操作方法:医生左手持患儿之左手,使其掌心朝上,
手指朝外,以右手拇指端自患儿大指端至小指端分别 离心方向直推之,称为“推五经”或者“清五经”
次数:各50~100次。

功用:健脾利湿,消食导滞,清热镇惊。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发热,常配清天河水、揉大椎;治疗
推法

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 向的环旋推动。
多用于手部五经穴及面部穴位。
推法

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二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 单方向的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多用于头面、胸腹及腕掌部等。
推法

合推法:用两拇指指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做单方向 推动,此动作方向与分推法相反。
掌根揉法
大鱼际揉法
摩法

摩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指摩法和掌摩法。 该法常用于胸腹部的面状穴。如摩腹,对治疗肠胃 疾患最为有效。
顺摩为补,逆摩为泻;
掌摩为补,指摩为泻;
缓摩为补,急摩为泻。
摩法(频率为100次/分)

指摩法:用食、中、无名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 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而 有节律的抚摩),称指摩。
1、小儿推拿的源流
23、 、使小用儿范 推围 拿的特点
4、小儿推拿手法 5、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小儿推拿的源流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 ,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 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 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
种方法。
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及腕掌部。
揉法(频率120-160次/分)

指揉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 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旋揉动,称指揉 法。
适用于身体各部位。
揉法

掌揉法:用大鱼际或掌根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旋揉动, 称鱼际揉法。
适用于头面、胸腹、胁肋、四肢部位。
胃经:(胃、胃腑)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一 节。(手掌大鱼际外侧赤 白肉际交界处)
操作方法:旋推为补,称 补胃经;直推为泻,称清 胃经。
直推为泻,称清肝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 泻)
次数:推300~500次。

功用:清肝经: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临床应用: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 头痛、头晕等症。
注意事项: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 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 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 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 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 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 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2、使用范围 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与内治法基本一样 ,谨守病机,以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
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
擦法

用指、掌紧贴一定皮肤做快速直线往返摩擦,称为擦法。擦法又 分小鱼际擦、掌擦、和大鱼际擦三种。
小鱼际擦-腰部
掌擦-肩背、胸胁部
大鱼际擦-四肢、肩胛上部
推拿补泻:(1)按方向分:向心为补,离心为泻;(2)
按力量分:力量轻为补,力量重为泻;(3)按速度分:
速度慢为补,速度快为泻;(4)循经补泻:顺着经脉气 血运行的方向推为补,逆着经脉气血运行的方向推为泻; (5)旋推为补,直推为泻。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水泻。
临床应用:清小肠可以清利下焦湿热,分别清浊,是利 尿的要穴,多用于小便短涩热痛,水泻、癃闭、口舌生 疮等症。多配合清天河水,清心经等。而补小肠能温补 膀胱,用于治疗下焦虚寒,多尿,遗尿等症。
小天心:(鱼际交)

位置:手掌面大小鱼际 交接处。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 揉小天心;用捣法称捣 小天心。
推拿顺序:(1)先头面,后上肢,次胸腹及下肢正面, 再腰背及下肢后面(2)先主穴,后配穴。(3)先刺激量 轻的穴位,后刺激量重的穴位。特殊情况下,可视患儿的 具体情况调整顺序。

5、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脾经:(脾、脾土)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桡侧指端到指跟)。
操作方法:屈拇指向心推为补,称补脾经(或者顺时 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直拇指离心推为泻, 称清 脾经。
注意事项: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 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要补法时, 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肾经:(肾、肾水)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肾经;直 推为泻,称清肾经。(或离心推为补,向心推为泻)
次数:推300~500次。
,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
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 、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 、湿疹、落枕、新生儿黄疸等疾病,有 较好的效果。另外,对多发性疑难杂症 ,如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 、小儿肥胖症、小儿语言障碍、脑瘫, 小儿发育迟缓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小儿疾病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发 病容易、传变迅速,治疗不当或不 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故推
提高免疫能力:推拿能增强人体的白细胞及网状 内皮系统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抗炎、退热、提 高免疫力的作用,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带来良好的 影响。因此,小儿推拿无病可防,有病可治。
4、小儿推拿手法

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常用手法:推、揉、摩、运、掐、捏、搓、 擦等。
基本手法
推法分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和合推法(合
称板门推向横纹;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横纹推向板门。
次数:推100~300次。揉3~5分钟。

临床应用:揉板门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通 达上下气机。常用于饮食积滞,食欲不振,嗳气, 腹胀,腹泻,呕吐等症,多与补脾经,运内八卦等 合用。板门推向横纹,功专止泻,用于脾阳不振, 乳食停滞引起之泄泻,多与推大肠、推脾经等合用。 横纹推向板门,功专止呕,用于胃气受伤,失于和 降,推之能和胃降逆而止呕,多与推脾经、分腹阴 阳、运八卦等合用。
掐法属强刺激手法之一,具有定惊安神、开窍醒神 的作用,用于救治小儿急惊风。
拿法

拿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 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后者又称五指拿。
拿法刺激较强,有疏通活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 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证。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 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颈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
捏法

捏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分捏脊法和挤捏法两种。 常用于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腹泻、呕吐、厌
食、夜啼、脑瘫等。
前位捏脊法
后位捏脊法
挤捏法

挤捏法: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 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挤捏大椎穴退热
搓法

搓法: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 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 的移动,称为搓法。(搓动要快,移动要慢,一般 作为结束手法使用)
次数:推300~500次。

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 化痰止呕。
临床应用:(1)补脾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 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2)清 脾经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 咳嗽痰饮等症。
肝经:(肝、肝木)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肝经;
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小儿推拿治病,只要辨证选 用穴位与手法,耐心细致操作,一般不会发生不良 反应和医疗事故。
小儿推拿的特点
经济简便:小儿推拿治病,不需要复杂的医疗设 备,只要技术熟练,随时随地即可治病或防治疾 病。
患儿易于接受:小儿推拿不用服药和打针,不会 给孩子带来打针服药的恐惧感,易被小儿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