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

高一语文《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长恨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全文解读,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

具体章节为《长恨歌》全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对爱情、命运的深刻思考。

2. 掌握《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增强对古代文学史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长恨歌》的全文解读,以及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情主题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让学生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 讲解: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汉宫秋月”、“夜雨寄北”等,解读其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长恨歌》全文2. 黑板右侧:诗歌主题、艺术特色、作者简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取《长恨歌》中的两句诗,分析其意境和艺术特色。

示例答案:(1)汉宫秋月夜夜心,仙子凌波袜生尘。

(2)这两句诗描绘了宫中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运用了意象、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2. 课后反思: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对《长恨歌》的理解,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

(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你知道怎么写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吗了解本文先叙后议的结构,铺张渲染的方法,学习本文比照论证和借古讽今的方法。

一起看看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欢送查阅!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中的文言实词“蒙〞、“亡〞、“爱〞、“遗〞、“弱〞、“愚〞、“制〞、“固〞、“致〞。

把握本文中的文言虚词“以〞、“因〞。

2、理解贾谊在本文中提出的“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观点。

3、了解本文先叙后议的结构,铺张渲染的方法,学习本文比照论证和借古讽今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和背景。

1、贾谊,西汉人,是着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十八岁能诵诗书,善作文,在郡中很出名。

河南太守吴公爱其才,召置门下。

后吴公做廷尉,向汉文帝推举,贾谊二十多岁时做了博士,不久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后遭大臣周勃、灌婴等陷害,贬为长沙王太傅。

后又做梁王太傅,梁王堕马而死,贾谊自认为是自己失职,最终抑郁而死。

2、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五百多年的战斗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削减,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屡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扬这种主见写的。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鲁迅曾赞扬本义为“西汉鸿文〞。

二、朗读课文,分析把握文章内容。

1、板书课题,解释“过〞:指出……的过失,动词。

解释“论〞明确文体为谈论文。

2、检查预习,请同学朗读课文。

正音:崤(yáo)膏腴(yú)逡(qūn)镞(zú)系(jì)颈黔(qián)首牖(yǒu)氓(méng)隶隳(huī)鞭笞(chī)3、在此根底上老师范读。

特殊留意将文中的停顿、句中的停顿读清楚,把本文多处的骈偶句式的特点读出来。

三、让同学齐读本文后,讲读第1自然段。

1、老师强调:固:巩固的地势,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席:像席子一样地,名词作状语,包、囊:用法同上。

是:这,指示代词。

衡:通“横〞(通假字)2、同学翻译:略3、请同学概括本段意思,并做简要分析。

2023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5篇

2023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5篇

2023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5篇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感受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2、由老舍__中从小处入手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抓细微之处。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注意写作是抓住细微之处的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交流作为学习__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查找有关怀乡的诗文并谈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乡愁》的诗(背诵)。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余光中先生由“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写出了他一生的不同时期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结尾处更是由期盼海峡两岸的统一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

其实类似于余光中的《乡愁》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一直是层出不穷,例如咱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生齐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打对应的诗文幻灯片)师:外还有贺之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该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打出相应的诗文的幻灯片)师:另外还有些的诗句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是故乡明等。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同样是表达怀乡之情的作品,那就是老舍先生的《想北平》。

(打出相应的幻灯片)二、作者简介:师:说到老舍先生咱们不得不了解一下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

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边说边打出老舍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三、__背景简介(由对题目的解析入手)师: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__的题目是“想北平”,既然是想北平,那说明作者当时在不在北平啊?生:不在。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教案【导语】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控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作者高一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教案》,期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狄金森的简历与创作。

2、懂中意象转达的情感及领会诗的意蕴。

3、培养学生思维迁移、拓展能力;培养学生寻求美好、进步的情操。

[教学重点]1、诗歌诵读要领。

2、分析意象及诗歌寓意。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意象的多元解读。

2、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培养他们寻求美好、进步的素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进程](一)导入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现代诗歌,感受了毛泽东广阔的胸襟,徐志摩的低回优美,闻一多反讽中的愤激;还有穆旦的沉重与激越,郑愁予凄美的故事,舒婷新时期的爱情宣言。

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位外国女诗人的作品,《竹篱那边》。

(二)作者简介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十九世纪美国的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是世界抒情短诗的大师之一,与惠特曼、哈代、霍普金斯齐名为西方现代诗歌的先驱,她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在故乡度过,生活圈狭窄。

当父亲死后,她更加深居简出,几乎与世隔绝,终日闭门作诗写信。

她的诗歌创作,突破美国精致优美、柔和细腻的诗风,转向表达内心深处的痛楚、疑问和矛盾。

她以唯美的眼光感悟人生,求索诗歌艺术,常常以简短情形形象表达人生感悟、哲理,因此被人们誉为灵魂的风景画家。

她一生留下1800多首诗歌,生前不被人知道和重视,之后时间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她才被人们公认为美国罕有的文学天才。

这就是才华横溢的她,本诗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三)诗歌朗诵训练1、自由朗诵,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2、交换,明确:诗歌情势短小,语言朴素,意思似浅近透亮,却让人产生无穷遐想。

(引导分析)使学生认识:第1节以轻松腔调诵读,“草莓,真甜!”腔调稍长,读出“孩子”对草莓的强烈向往;第2节前两句腔调稍慢,读出“孩子”的迟疑,后两句腔调轻快,读出“孩子”突发奇想的惊喜。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诗经》、《离骚》等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对仗等修辞手法。

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流畅地朗读并翻译文言文段落。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技巧。

教学难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与现代语境下的解读。

文言文句式的复杂性与古汉语语法规则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片段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期待和兴趣。

提出问题:针对新课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入学习状态。

新课讲解: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文学流派等,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内容梳理: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难点攻克:针对文言文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并提供例句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教师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问题。

总结提升: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提炼出学生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方向。

巩固练习: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重点回顾:回顾本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涉及的文言文知识,包括词语、语法、句式等。

2.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等。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翻译文言文。

4.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出师表》、《词五首》。

2. 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词语、特殊句式、文言文语法等。

3. 作文训练:以“我看历史人物”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安排第二单元的教学时间为4周,每周安排2课时。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1周1. 课文《荆轲刺秦王》- 了解作者荆轲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掌握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2. 文言文基础知识-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2周1.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 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 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

2. 作文训练- 讲解作文要求,引导学生选题和构思。

-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草稿的撰写。

第3周1. 课文《出师表》-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 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他的政治理想。

- 继续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

2. 作文修改与展示-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 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评价。

第4周1. 课文《词五首》- 欣赏并分析词的音乐性和艺术特色。

- 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和时代背景。

- 进行词的翻译和创作练习。

2. 作文讲评与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总结。

- 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文言文知识、课文内容和作文技巧。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通过翻译练习和作文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1教学目的一、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二、体会作品开合自如的章法和说理的手法;指导学生有意模仿,进行写作。

三、指导学生学习文中对事物的分析方法,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安排本课拟用三课时讲授: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第二课时,分析作品;第三课时,指导背诵,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设想基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理解课文的难度较先秦散文小,打算采用以朗读带动文意疏通,以背诵带动对作品鉴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__设计同学们大概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

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

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二、作者简介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他的赋作趋向散文化,所以有开汉赋之先声者之称。

作品有《过秦论》、《鹏鸟赋》、《吊屈原赋》等。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朗读节奏推知意群,进而理解词句意义。

2.学生自读课文。

逐段让学生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猜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3.学生已能初步理解作品文字意义基础上朗读课文,通过纠正学生朗读节奏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容,检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掌握。

4.指导学生在笔记上总结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重点文言句式。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大全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大全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教学设计大全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教材简说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最后一
课《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游子羁
旅异乡的游子诗。

大意是讲,一个人去采莲,想把美丽
的莲花送给思念的人,结果因为路太远没送出去,想到
以后也不能跟她生活在一起,所以很伤感。

看起来比较
简单,语言质朴无华,没有多少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句
子,如未璞之玉,藏秀于其中。

泛泛而读,如同鸡肋,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反复咀嚼赏鉴,则回味无穷,始
觉甘之如饴。

这首诗意境高洁、清幽,主题多义,故含
蓄不尽,余味悠长。

高一学生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对诗歌
的鉴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诗歌语言的含蓄,
这首诗主题的多义性,再加上时代的隔膜,所以学生对
这首诗的理解上还是比较肤浅。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前布
置好预习,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这
首诗。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涉江采芙蓉》
精彩教学设计吧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涉江采芙蓉》说课设计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教案1
◆《涉江采芙蓉》赏析。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精选7篇)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精选7篇)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精选7篇)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篇1一、激趣猜谜同学们,我们来猜两个迷,请看大屏幕:(1)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这人是谁?(2)“尖嘴缩腮,金睛火眼,手举金棒,声响如钟,金棒身毛随心应变,刀枪斧剑无法伤身。

”这是谁,根据是什么?探讨: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个圆满的答案来,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孙悟空!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后一个就猜得中呢?关健就在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的外貌,没有写出人物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后者就不同。

二、导入新课由刚才的两个人物描写片段可以看到,刻画人物个性特征在刻画人物形象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我们今天来看的一篇文章也是这一方面的范例。

当代散文把大家之一的汪曾祺的文章《金岳霖先生》,就让我们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

出示金岳霖和汪曾祺简介: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

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

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

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有个句子是全文的核心句,这一句中有个词是全文的文眼,出示幻灯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然后找出来?明确(出示幻灯: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文眼是“有趣” 板书)2、那么金岳霖先生是如何有趣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组讨论下面5个问题:请看大屏幕1、金先生有何奇特的外貌?2、金先生有何奇特的行为举止?3、金先生有何独特的教学风格?4、金先生与学生对逻辑学专业的见解有何不同?5、金先生的业余生活是怎样度过的?讨论后明确:① 奇特的外貌——样子有点怪。

高一语文必修二《雅舍》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二《雅舍》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二《雅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雅舍》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 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描写和语言运用;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评论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解析《雅舍》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2.分析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艺术;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评论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艺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写下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和想象;•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感情和描绘形象的能力。

2. 阅读理解(25分钟)•教师分发课文《雅舍》,学生静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形象描写和环境描写?你认为这些描写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哪些手法和语言艺术来表达情感?•学生讨论并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答案。

3. 分析探究(2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任务:–小组一: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小组二: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小组三: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

•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

4. 文学鉴赏(2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文学评论,学生阅读并选择一篇进行阅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对这篇评论的看法,并写下自己的评论;•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评论,展示不同的观点。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雅舍》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表达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堂作业1.以《雅舍》为题,写一篇感受文章,包括对课文中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理解(300字左右);2.阅读其他上下文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评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雅舍》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分析探究提升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声慢》的作者辛弃疾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 理解《声声慢》所展现的爱情主题,感受其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3. 学会阅读并分析古代诗歌,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4. 通过朗读、背诵、仿写等活动,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声声慢》的意境;2. 学会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3. 能够通过写作活动,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的感性理解和创造能力;2. 如何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体积和欣赏古诗词的情感,融入一个优美的语境中;3. 学生识字量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学生,给学生带来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关于爱情的想象,让他们对这样一种人巨为敬佩,赞赏,追思的诗人辛弃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感。

2. 识记第一次阅读《声声慢》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讲解介绍,《声声慢》的结构,提示学生以《秒速五厘米》、《京都物语》或自己经历的感情故事触发阅读,在理解下课Stop各自谈谈对这首诗的感受和体会。

3. 解释第二次阅读《声声慢》教师总结引入词、词汇的理解及其作用,文言文阅读特点和方法,象征和暗示的手法等让学生加深诗歌阅读和理解,运用张爱玲文学中的语言的特点学生对古诗词在语言的印象上加深。

4. 学习学习辛弃疾的人生、文学创作背景,阅读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如:《青玉案·元夕》等)加深学生对辛弃疾及其时代、文学整体的理解。

通过阅读其他古人的爱情诗歌和学生自己的写作加深爱情的表达和理解。

5. 产出让学生根据《声声慢》或者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图片或画面设计,以视频形式展示在全班同学中分享,达到文学创作和表达的效果。

6. 练习朗读、背诵、模仿等活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下相识相知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模仿《声声慢》的韵律,以自己的语言再同学们讲述相识相知的过程。

7. 默写引导学生对《声声慢》进行默写练习,让学生在词汇、结构、语言方面进行巩固。

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案【导语】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靠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渐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今天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案》,期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学习、掌控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浏览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烈火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照、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烈火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照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进程〗一、导入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同盟”。

7月由于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

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产生的。

1933年1月的一天清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由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想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

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出现给中国劳累大众的一首歌颂诗。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诗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体悟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人身处逆境之中不同自我解脱模式的比较中肯定苏轼的达观精神,探讨这一精神对当代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大家熟悉吧?齐读。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那么,当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了“阴晴圆缺”时,应该怎么办呢?面对不幸,我们应该……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面对权贵的威,李白……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又是怎样选择的?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千古名篇《赤壁赋》,走进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二、情感思路1、同学们,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亲近自然、亲近山水的情怀。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特别是当人在现实中受到伤害的时候,只有山水最懂人的那颗苦闷和破碎的心。

公元1079年,湖北的黄州迎来了一位满心伤痛的人,他就是苏轼。

所幸,黄州赤壁的山山水水接纳了这个伤痕累累的人。

面对眼前的山水和明月,苏轼心里有一丝慰藉,有一点感悟,感情有一些变化。

那么,苏轼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板书)乐甚——愀然——悲——喜而笑乐————悲————乐三、赏“乐”之景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作者因何而“乐”?(第一自然段)(1)如诗如画的美景。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包括生字新词、文学常识、篇章结构等;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方式,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包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对细节的深入理解和对文学手法的鉴赏。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或者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查阅生字新词,了解文学常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意图,相互交流和启发。

拓展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练习、影视欣赏等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生成。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增强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写作、鉴赏等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2024年高一必修二语文教案

2024年高一必修二语文教案

2024年高一必修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文言文词汇、句式结构、文化常识等。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文学作品鉴赏:对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技巧的赏析与探讨。

教学难点:文化内涵的理解:如何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引导: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查阅字典或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惑。

3.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点,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展示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展示学习收获。

教师点评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探讨课文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讲解。

结合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通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题目,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2021年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学设计集锦

2021年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学设计集锦

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学设计集锦刷题可以把你的思维方式套路在标准答案的条条框框里,让你跳不出来真正理解这篇文章的核心所在。

今天课件网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学设计集锦》,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案(一)【教材分析】一、《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要脱离*、归隐田园的宣言书,可以看成是陶潜的思想总纲。

领悟了本文,有助于正确理解陶潜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淀一定的人文关怀。

二、《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篇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引起许多文人学士的共鸣,具有超时代意义。

其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有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

【学生分析】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学生已初步具备思辩的能力,都有主动探究的天性,都潜藏着“自我实现的创造力”(马斯洛),可以据此作为解读本文的钥匙。

三、学生对古代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也有与他人平等交流的渴望,本教材的内容安排能在教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五读法在五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每一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对话法创设问题情境和良好氛围,进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探究法对照序言、文本和注释资料,对本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浅层次的探究式学习。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陶潜在本文中的情感取向。

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陶潜的人文精神,进而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语文教案)高一必修二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高一必修二语文教案

高一必修二语文教案你知道怎么写高一必修二语文教案吗积累文言学问,把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那么、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分古今异义词语。

一起看看高一必修二语文教案!欢送查阅!高一必修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学问,把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那么、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分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育虚心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气,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士气可嘉。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的文章师说。

二、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提倡者。

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很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概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说〞是一种谈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与“论〞相比要任凭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同学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依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

老师巡回指导。

(2)请同学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老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设计2023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设计2023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设计2023此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下面我带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设计2023,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目的。

2、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彩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喻。

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下面我们通过课文来学习。

二、文学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2.阿房宫《史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汉书》载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

换算成现代计量法,阿房宫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

而在西安的阿房宫遗址,地基面积竟达54万平方米,堪称震烁古今的第一大宫!遥想其曾经的雕栏玉砌,朱梁画栋,我们真恨不得掀开历史的重重面纱一睹它的风采,或是坐时光机器去拦下楚霸王那野蛮的一把火,保留下这千千万万前人无数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可惜,如今的我们,也只能透过杜牧的一篇辞赋,来寻觅其往昔的绝世风采了。

高一下语文必修2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下语文必修2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下语文必修2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必修2中的文言文、现代文和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现代文阅读理解力,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部分:《劝学》《六国论》《岳阳楼记》2.现代文部分:《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我的叔叔于勒》3.诗歌部分:《长恨歌》《雨霖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与分析对文言文、现代文和诗歌进行逐篇讲解,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特色等。

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词、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课堂互动针对课文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4.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创作。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5.课堂小结四、教学策略1.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提问。

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巩固课堂所学。

3.互动合作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

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写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水平的提高。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文学(必修第二册)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文学(必修第二册)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文学(必修第二册)
全册优质教案
1. 简介
本文档是针对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文学(必修第二册)》的全册优质教案的汇总。

2. 目标
通过这些优质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该教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3. 教案内容
下面是本文档包含的教案内容的简要概述:
第一单元《古诗两首》
- 教案1:课文导读,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和主题。

- 教案2:诗歌鉴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 教案3:课文理解和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济南的冬天》
- 教案1:课文导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

- 教案2: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掌握故事的细节和主题。

- 教案3: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

第三单元《围城》
- 教案1:课文导读,解读小说的背景和主题。

- 教案2: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 教案3:阅读与写作,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并进行写作练。

...(以此类推,列出其他单元的教案)
4. 教案特点
本文档收集的优质教案具有以下特点:
- 简明扼要:教案内容精炼,帮助教师迅速理解教学重点。

- 富有创意:教案中融入了一些创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多样化训练:教案涵盖了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多个研究技能的训练。

5. 结语
通过使用这些优质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统编
人教版高中文学(必修第二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希望本文档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案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

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

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

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

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

请学生举例说明。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

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

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

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他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敬。

第三部分,用叙述方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

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息,更显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

诗人的感情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12、13节便是明证。

第13节,感情烈,语句却最少。

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罗嗦,就难以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强烈的激情。

四、分段朗读,揣摩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朗读提示: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

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

朗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做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布置作业课外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这一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教学过程〗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1、布置预习思考题:⑴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⑵大堰河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⑶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⑷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

这具体表现在何处?2、根据预习提纲,学生自学,再分小组讨论。

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一名回答一题,经师生评议、补充,统一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河对乳儿的爱。

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

在第5节,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显而易见,从哭声中传达出来的是对乳儿的爱。

这种间接表现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

在第8节,进一步写大堰河对乳儿之爱,其细节有切糖、夸画、赞儿、梦做“婆婆”等。

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爱至极致,不禁做起梦来。

她的梦可以看作对乳儿的祝福,当然也表现出她个人的精神要求。

不过,她很本分,知道自己地位低下,不配享受这幸福,所以她不敢把梦对人说。

第2题:在第4节,描写她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在第7节,用6个排比句集中写她在乳儿家劳动,年复一年,始终“含着笑”,显得那样勤劳纯朴,宽厚善良。

为了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什么都肯干,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3题: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在旧社会颇有典型性。

诗人在第12节里明确写道:这首诗是“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由此可见,“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

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

第4题:第1、2、12、13节都是诗人直抒胸臆。

3、讨论小结: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

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1、是借叙事抒情。

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

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怀念、赞美、爱戴之情。

2、是对比、反复、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上述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明确:学生可从重点语段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第4、6、7、8、9、11节开头和结尾诗句的反复,第4、6节的对比等来回答。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激活思维,探究阅读(学生自由发言,答案不尽一致,但只要有闪光点,教师都给予肯定和赞许) 探究课题: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观点一: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

观点二: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

观点三:特级教师韩军则认为:“痛苦”和“高贵”不矛盾,灵魂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四、课堂小结感,并分析了该诗的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1、复习课文所学,联系生活现实,给母亲写首颂歌。

2、课外阅读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礁石》、《给乌兰诺娃》等,写一篇评论谈谈你对艾青诗的认识。

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教案(二)【教材分析】一、《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要脱离*、归隐田园的宣言书,可以看成是陶潜的思想总纲。

领悟了本文,有助于正确理解陶潜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淀一定的人文关怀。

二、《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篇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引起许多文人学士的共鸣,具有超时代意义。

其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有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

【学生分析】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学生已初步具备思辩的能力,都有主动探究的天性,都潜藏着“自我实现的创造力”(马斯洛),可以据此作为解读本文的钥匙。

三、学生对古代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也有与他人平等交流的渴望,本教材的内容安排能在教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

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2.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3.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五读法:在五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每一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2.对话法:创设问题情境和良好氛围,进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3.探究法:对照序言、文本和注释资料,对本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浅层次的探究式学习。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陶潜在本文中的情感取向。

2.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陶潜的人文精神,进而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

【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的要领、方法引导及其能力培养。

2.解读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及其意义探讨。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2.关于本文是否写实的浅层研究性探讨。

【设计思想】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