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一上全册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

高一上全册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

部编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班级:姓名:教材古文目录: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古文理解性默写一、《劝学》理解性默写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二、《师说》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160题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160题

统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
理解性默写160题
《芣苢》
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的诗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率,最终却“赢得仓皇北顾”。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起笔便抒发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处。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想起
自己虽然年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题汇编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题汇编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题汇编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一、情景默写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2.“。

”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4.《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6.《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8.《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1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

1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17.《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

答案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9.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0.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1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17.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芣苢》理解性默写一、情景默写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理解性默写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理解性默写第一组:1.在《短歌行》中,诗人用“朝露”作比,感叹留华易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

”4.在表现怀人主题的古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采用“对写”手法,从对方着笔,婉曲含蓄地表达情感,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1.《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生各有所长,可以互相学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事物常作为具有特定意蕴的意象存在于古诗中,“月”便是如此。

诗人常借“月”来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其作品具有“言外之意”的美学旨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1.《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梦境。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

总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完整版)高一语文上理解性默写

(完整版)高一语文上理解性默写

高一语文(上)必背古诗情景式默写练习《静女》理解性默写1、诗中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焦急的句子:,。

2、“,”两句用双关来赞美姑娘。

3、“,”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

4、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娴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其诗句是:,。

5、描写男子赞女子送给的第一个礼物很美的句子是:,。

6、写到女子送给男子的第二个礼物的两个句子:,。

《无衣》理解性默写1、诗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步调一致、奋起作战的句子:,。

2、诗中表现战士们准备好武器,一起战斗的句子:,。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

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是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

10、《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 ,。

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1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沁园春长沙》1、诗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诗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诗句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面对大千世界发出慨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诗句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以“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1、描写雨巷特点的诗句:“雨脚轻踏,花径狭窄。

”2、诗人反复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XXX时时催,丁香结伴花。

3、在“我”的长久期待中,终于XXX走来的诗句:“终于她来了,静如初见。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青衫湿罗裳,XXX 鞋。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轻袅袅,缓步过,青袍湿,双脚罗。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1、我一个人撑着油纸伞,在漫长、孤寂的雨巷中彷徨。

2、她的颜色、芬芳和忧愁都像丁香一样,在雨中哀怨、彷徨。

3、她和我一样,默默地走着,冷漠、凄清、惆怅,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

5、她像梦一般地飘过,我身旁飘过这位女郎;她静默地走远,走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了这条雨巷。

6、在雨的哀曲中,她的颜色、芬芳和太息般的眼光都消散了,丁香般的惆怅也消失了。

1、那河畔的金柳,在夕阳下像新娘一样美丽,在波光中闪烁着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

2、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轻盈地舞动,在康桥的柔波中,我愿意做一株水草。

3、那榆荫下的一潭水,不是清泉,而是天上的彩虹,揉碎在浮躁的水面上,沉淀着梦境般的彩虹。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古诗词诵读)(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练习(古诗词诵读)(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古诗词诵读)《静女》1.《诗经·邶风·静女》语言浅显生动,情趣盎然。

“”暗写少女活泼娇憨之态,“”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

2.《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描写男子找不到女子时的焦急神态,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3.《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以男子之口,说有一位娴静美丽的姑娘,约他到城角楼上来见面。

4.《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是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表达对女子的喜爱,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5.《诗经·邶风·静女》中写静女赠送的彤管很漂亮,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美丽的句子是“,”。

6.《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写娴静美好的女子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7.8.《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写男主人公见不到女子,以手指挠头,原地徘徊。

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

《涉江采芙蓉》1.《涉江采芙蓉》中“?”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2.《涉江采芙蓉》中“,”两句,用不写此处写彼处的“悬想”方法,写远方的丈夫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绵延无尽的路途。

3.《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明白晓畅,表现出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

4.《涉江采芙蓉》中“,”两句,以花喻人,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营造了清新高洁的意境。

5.《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承“所思”、“远道”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

6.《涉江采芙蓉》中“,”两句,写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

总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完整版)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专题训练

(完整版)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字,统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汇编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汇编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汇编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两句是: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沁园春.长沙》中写远看群山的两句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沁园春.长沙》静中有动、生机勃勃的场面描写的两句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俯仰结合的两句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总结橘子洲头秋景的一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6、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写同学们风华正茂的两句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8、写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两句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9、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短歌行》1. 《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 《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 《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 《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 《短歌行》中运用《诗经郑风子衿》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 《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 《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8. 《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9. 《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契阔谈,心念旧恩。

10. 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高一语文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高一语文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高一语文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白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为下面的抒情供应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引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以设问结尾,奇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方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芳香,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在“我”的许久的期盼中,最终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静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6、描写姑娘消逝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芳香,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再别康桥》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2、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逍遥自由的状况诗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妙的诗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用“一船星辉”来比方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不武。

”1、送别荆轲的人及其衣着的句子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众人的感受:士皆垂泪涕泣。

3、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4、荆轲奉命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便慷慨吟唱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以此表明自己刺杀秦王抱着必死的决心。

(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必修二理解性默写4.《诗经》两首《诗经·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8.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理解性默写练习课件2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理解性默写练习课件2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易写错的字填空
1.风急天高猿( )哀,( )清沙白鸟飞回。
2.无边落木(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 )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万里悲秋常( )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在《登高》中,杜甫看到眼前秋景,百感交集,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从时间和空间 角度着笔,概括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愁苦生活。
4.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杜甫《登高》中
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写出
了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日多,悲愁难
遣的状态。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4.艰难苦恨( )霜( ), 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理解式名句默写
1.杜甫在《登高》开篇写自己登高见闻,以“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 六种意象自然成对,视觉、听觉融为一体。
2.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来”两句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落木萧萧、长江汹涌之状 ,也传达出中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 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4.《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夸 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高一语文上学期理解性默写汇总(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理解性默写汇总(附答案)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9、“,。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练习及答案

必修一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诗经•卫风•氓》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二)《离骚》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_____ 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全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全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班级考号姓名总分5.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

7.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其一》1.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2.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梦游天姥吟留别》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

这四句,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山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2.通过与五岳和赤城进行对比,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天姥山之高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ew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试卷及答案(精品文档)

new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试卷及答案(精品文档)

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对祖国命运担忧的两个名句是:“ , ?”5.《沁园春·长沙》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

7.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革命者劈波斩浪的气魄。

8.戴望舒在《雨巷》中反复咏叹“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

9.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开篇“ , ”两句直击诗题,恰到好处,结尾“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次抒发不舍之情。

10.“易水诀别”是《荆柯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1.“易水诀别”一幕中。

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悲壮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易水诀别”一幕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柯义无反顾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荆轲和着高渐离击筑而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所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慷慨悲壮。

15.《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送行人员愤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荆轲刺秦王》中表现了荆轲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沁园春•长沙》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诗句是:,,。

2. 《沁园春•长沙》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

总结:“”。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
是:,,?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过度句是:。

《雨巷》(戴望舒)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6.《再别康桥》中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状况的诗句是:,;,。

7.《再别康桥》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美好的诗句是:,
,,,。

8.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
,,。

9.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

10.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11.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是:,。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赴难的名句是“,。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2.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