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明显侵蚀及硬化缘 ❖ 好发于青少年,表皮样囊肿:易累及颞骨和
枕骨鳞部。皮样囊肿:更常见于前部和中线
额骨皮样囊肿
二者都起于板障,骨侵蚀外板多 于内板,有扇贝样的外板,边缘 硬化
平扫CT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透光病灶 钙化罕见 板障膨胀,内外板变薄 增强CT 常见薄层、微弱的边缘强化
颅骨皮样囊肿
鞍区软骨肉瘤
岩枕裂软骨肉瘤
斜坡脊索瘤图解
好发年龄:30-50岁
好发部位:蝶枕软骨 结合处,以斜坡为中 心
破坏性的肿瘤侵蚀了 蝶骨和枕骨底部
骨质碎片特征性的悬 浮在肿瘤实质内
位于斜坡的中线破坏性病变 CT可见病变内破坏的骨碎片
平扫CT:蝶骨占位性病变, 伴有骨质破坏和肿瘤内高密 度灶 增强CT:显示不均匀强化, 伴有肿瘤内囊性坏死区
额骨骨瘤
颅骨的恶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 Ewing肉瘤 ❖ 骨肉瘤 ❖ 骨髓瘤 ❖ 颅骨转移瘤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定义:任何系统都可出现的郎格罕细胞增殖 形成肉芽肿。受累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成反 转关系;50%LCH病例为单骨性
高峰年龄:1岁(单发),2—5岁(多发) 发病部位:以额骨、顶骨多见,其次为枕骨
肿瘤增大后侵犯下方的鼻咽 部、上方的海绵窦和蝶鞍、 侧方的颈静脉孔和蝶鞍 后方的基底动脉和脑干、前 方的蝶骨体、蝶窦和筛窦
斜 坡 脊 索 瘤
斜 坡 脊 索 瘤
1.T1加权像信号不定, 一般为略低信号,有 时可见局灶性高信号 2.T2加权像为典型的 高信号 2.矢状面显示脑桥前部 呈指压状改变
两 例 脊 索 瘤 的 不 同 表 现
枕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瘤
❖ 最多见于颅面骨,仅含有骨组织 ❖ 分为致密型、松质型、混合型 ❖ 在平片及CT上,致密型表现为半球形、分叶
状或乳头状的与母骨皮质相连的致密影,边 缘光滑;松质型密度似板障;混合型外部为 致密骨,中央为松质骨 ❖ 与颅板相连,不累及板障
骨瘤:外周致密病灶(内部高密度极少见), 不累及板障
颅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与鉴别诊断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隋庆兰
正常变异及发育畸形
❖ 蛛网膜颗粒压迹 ❖ 颅骨膜【血】窦 ❖ 闭锁性顶部脑膨出 ❖ 脑膨出
蛛网膜颗粒示意图
增强CT显示蛛网膜颗粒(3 个)形成横窦内CSF密度充 盈缺损
平片侧位:枕部蛛网膜颗粒
T1WI T2WI
颅骨膜血窦
T1:二者信号低,+/-信号不 均匀,表皮样囊肿可能延伸 至颅内
T2:二者信号高,均为亮白
DWI:均亮白
表皮样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 多见于20岁以下,可有外伤史 ❖ 颅骨破坏起自板障,继而累及内外板 ❖ 典型影像学表现:膨胀性、皮质呈膨胀性变
薄,囊内有不同程度的骨性间隔和液-液平面
枕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2.T2WI (1)常为混杂信号(如为高信号:主要由于缓慢血流或血池) (2)可有出血(信号取决于不同时期的血红蛋白)
3.T1 C+ MR信号特征取决于缓慢静脉血流量及红骨髓转化为黄骨髓的比例
先天性包涵囊肿
❖ 同义词:颅骨表皮样/皮样囊肿;外胚层包涵 囊肿
❖ 定义:由被隔离的外胚层成分形成的团块 ❖ 典型影像学表现:透光的颅骨病变,有外板
定义:硬膜静脉窦与颅外静脉系统 之间的正常联通 影像表现
头皮的血管肿块经穿颅盖静脉与 硬膜静脉窦相连
穿颅盖静脉通过边缘清楚的颅骨 缺损 额部(40%)顶部(34%)颞部 (23%)枕部(4%)
增强MRI:颅骨膜血窦,没有显示经颅盖的静脉
婴儿颅骨膜血窦:平片及经颅多普勒检查
颅骨膜血窦:位置、颅骨缺损及与上矢状窦的关系
颅骨单发溶骨性浆细胞瘤
颅骨转移瘤
❖ 定义:指颅外原发肿瘤侵犯颅骨,多有原发 恶性肿瘤病史
❖ 好发年龄:中老年 ❖ 始发于板障之骨髓,侵及内外板
示意图显示:破坏性的颅骨转移瘤导 致板障膨大、侵犯硬脑膜
局灶性溶骨破坏或增生性病变,但缺少良性病变的硬化边
肺癌顶骨转移
肺癌顶骨转移
(1)NECT:各种转移瘤均可发现出血高密度灶
颅骨膜血窦:MRV/DSA表现
闭锁性顶部脑膨出
示意图:中线皮下闭锁的顶部脑膨出,永存的原始镰静脉
闭锁性顶部脑膨出
脑脊液通道或永久原始镰静脉“指向”头皮下包 块
前部脑膨出
颅盖骨的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血管瘤 ❖ 先天性包涵囊肿 ❖ 动脉瘤样骨囊肿 ❖ 骨瘤
血管瘤
同义词 ❖ 骨血管瘤,骨内血管瘤,原发骨内血管异
1.膨胀性骨损坏,边 缘锐利,1/3伴有薄的 硬化边 2.完整内外板,外板 通常较内板膨胀 3.呈“辐射状”, “网格状”或“网 状”,板障内骨小梁 增粗 4.可能呈“泡状”及 “蜂窝状” 5.CECT:强化
骨血管瘤:增强CT及骨窗
额顶骨血管瘤
1.T1WI (1)常为等信号 (2)小的可为高信号,脂肪组织是导致T1WI高信号的主要原因 (3)较大病变继发于增粗骨小梁呈低信号 (4)可伴有出血,信号取决于不同时期血红蛋白
软骨瘤 发病年龄高峰:20~40岁 最常见部位:蝶鞍、鞍旁 膨胀性、有分叶、软组织影 含弯曲条带样的基质钙化 扇形骨内膜再吸收-----碟形凹陷 没有骨软骨瘤中的典型的蒂 增强扫描:可有轻微强化
岩-枕骨结合处软 骨肉瘤
好发年龄:10-79岁, 平均39岁
好发部位:岩枕裂、 蝶骨前部
侵袭性肿块
软骨基质内的不规 则钙化
Townes X线片示枕骨局限性边缘锐利的溶骨性缺损(箭头)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T2WI 枕骨不均匀略高信号肿块影, 此病人尸检已经证实为郎格罕细胞 组织细胞增多症
轴位CT平扫示右侧颞骨较大范围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 冠状位T1增强MR示右侧眶壁明显强化破坏性肿块,注意肿块延伸入右侧颧骨 上间隙
轴位T1增强MR示增强的位于侧脑室的脉络丛肿块。注意基底节区花斑 样增强(血管周围侵润) 轴位T2WI示小脑白质自身免疫性脱髓鞘高信号
脑膜瘤并骨质增生
冠状位示意图显示恶性脑膜瘤侵犯头皮、颅 骨以及其下方脑组织,广泛脑水肿,中线结 构轻度移位
T1WI:肿瘤边界不清,向 正常脑组织延伸
FLAIR:瘤周水肿明显
DWI:明显高信号,ADC 值显著降低。与肿瘤的组 织病理学有关
T1 C+: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强化,斑块状, 并可以累积脑组织、颅骨、 头皮
蝶骨大翼扁平肥厚性脑膜瘤
巨大垂体腺瘤
CT通常显示软骨基质钙化 岩-枕骨结合处侵袭性骨质改变
没有发现软骨基质钙化时,不能与脊索瘤、 浆细胞瘤、淋巴瘤或局灶性转移瘤相鉴别
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影,低信号灶可能提示肿瘤内潜在的 粗糙的基质钙化或纤维软骨成分
增强:显示岩-枕骨结合处的非均匀强化的肿块,通常伴有 肿瘤基质内漩涡状强化
鞍区软骨肉瘤
肾细胞癌颅骨转移并出血、上矢 状窦侵犯,累及硬脑膜及头皮
成骨性转移瘤
脑膜或头皮肿瘤导致颅骨受累
❖ 脑膜瘤,不典型脑膜瘤,恶性脑膜瘤 ❖ 恶性非脑膜上皮组织肿瘤
轴位示意图显示以脑膜为基底 的肿块,可见钙化(白色病 灶),皮质塌陷,皮质血管内陷 及脑膜“尾”征,颅骨骨质增 生
轴位T1增强MR显示以脑膜为 基底大部分均匀强化的肿块, 皮质呈皱曲状。注意脑膜 “尾”征
蝶骨骨巨细胞瘤
(1)好发年龄:30~40岁,女性常见 (2)好发部位:蝶骨和颞骨 (3)分叶状、膨胀性的骨内软组织肿块影,边缘骨皮质变 薄或部分中断。少数病变内部可见散在的钙化或骨化影
淋巴瘤
乳腺癌转移,累及蝶窦、筛骨、斜坡及垂体、垂体柄
郎 格 罕 细 胞 组 织 细 胞 增 生 症
蝶骨大翼扁平肥厚性脑膜瘤
骨肉瘤
❖ 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但颅骨罕见 ❖ 好发年龄:? ❖ 特点: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瘤骨形成
骨肉瘤
骨肉瘤
骨肉瘤
骨髓瘤
同义词 ❖ 单发=浆细胞瘤(PC);多发=多发性骨髓瘤(MM) 定义 ❖ 最终分化浆细胞的克隆B淋巴细胞瘤 ❖ 高峰年龄:65-70岁;最新数据显示:起病年龄有提早的
MR矢状位T1WI示垂体漏斗增粗垂体后叶亮点消失 矢状位T1增强检查示垂体柄明显强化
Ewing肉瘤
❖ 以小圆细胞为主要结构、不伴有骨样组织形 成、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
❖ 好发年龄:儿童 ❖ 好发部位:额顶骨最常见 ❖ 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块,CT可见层状骨膜
反应--“洋葱皮样改变”
Ewing肉瘤
状或混合性骨改变。如为囊状改变,可有 厚的硬化边
1.T1WI:信号低 2.T2WI:通常信号低 (如果为实性)或 环状(如果为囊性 病变) 临床-病理活性越高, 信号越高 3.T1 C+:随着病变 形式的不同,增强 方式不同(环状、 弥漫性或无强化)
囊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Paget病
常 定义 ❖ 良性颅骨内肿瘤,主要为血管成分,还有
其他非血管成分。现认为是错构瘤,即衬 有内皮的血管异常增生 ❖ 好发于青少年,额颞骨多见,起源于板障
冠状位示意图:边 缘锐利的膨胀性骨 病变,由于板障内 骨小梁增厚,使病 变呈蜂窝状
1.膨胀性骨损坏,边 缘锐利
2.可伴有薄的硬化边 3.呈蜂窝状或日光征
(如:脑膜瘤、垂体瘤、神经源性肿瘤、内淋巴囊 肿瘤、鼻咽及鼻窦的恶性肿瘤等)
骨软骨瘤 青少年多见,好发于蝶鞍周围 软骨冒上可见基质钙化 肿瘤皮质与母骨相连
骨软骨瘤
1、T1WI:混杂信号,可见皮质骨帽内有钙化的基质的低信号影 2、T2WI:混杂信号,可见皮质骨帽内有钙化的基质的低信号影 3、T1增强:可见外周的软骨帽强化
T1 C+
FLAIR
Sagittal T1 C+
Sagittal MRV MIP
原发性脑膜肉瘤
原发性脑膜血管周细胞瘤(HGPC)
原发性脑膜血管周细胞瘤(HGPC)
需要与肿瘤鉴别的颅骨病变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 Paget病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好发年龄:多见于年轻人 (30岁以下) 最佳诊断线索:在CT上骨 病变区“磨玻璃样”改变
趋势 ❖ 发病部位:顶、额及枕骨常见,多发常见,主要是板障内
浸润,可累及内外板
骨质疏松;“穿凿样”溶骨性损害 硬化较少见,除非治疗后
NECT “穿凿状”溶骨性破坏
CECT MM肾衰0.6-1.25% 1)普通人群为0.15% 2)并非完全无风险
1.T1WI:局限性低信号 2.T2WI:局限性高信号 3.T1 C+:病变明显强化
(2)CECT:位于颅骨中央的可强化肿块,伴有骨质破坏, 缺乏良性病变的硬化边(大多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少数 为成骨性,如前列腺癌)
神经母细胞瘤颅骨转移并骨膜新生骨
神经母细胞瘤颅骨转移并骨膜新生骨,肿块突入左侧 眼眶和中颅窝
(1)T1WI 骨髓内的低信号病灶,任何 转移瘤可以见到出血信号 (2)T2WI 骨髓里面的高信号病灶,硬 膜常受累,任何转移瘤可以 见到出血信号 (3)T1 C+ 由于病灶经强化可达到正常 骨髓在T1上的信号增强,所 以脂肪抑制必不可少 通常伴有硬膜增厚/强化
MRI平扫T2WI横轴位序列示弥漫性颅骨Paget骨病,伴板 障间隙增宽及粗糙骨小梁。黄骨髓示大量高信号脂肪影
颅底的良性与恶性肿瘤
❖ 软骨瘤(CD),骨软骨瘤(OCD) ❖ 软骨肉瘤 ❖ 动脉瘤样骨囊肿 ❖ 脊索瘤 ❖ 骨巨细胞瘤 ❖ 淋巴瘤 ❖ 转移瘤 ❖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其他颅底或邻近颅底组织结构的肿瘤侵犯颅底骨质
定位:可累及头颅的任意 一块;CFD:大多数不只 一块骨受累,如颌骨、眶 骨、额骨最常见,其次为 筛骨、蝶骨
大小:小的局限性病灶至 广泛颅骨受累
X线摄影:呈磨玻璃状改变的骨 膨胀;CFD:20%有牙齿咬合 不正
NECT 1.与纤维和骨组织内容相关的影像特点 2.膨胀性骨病变,增宽的板障间隙 3.CT显示“磨玻璃样”改变,硬化的、囊
冠状位示意图显示Paget骨病患者颅骨弥漫性增生且沿板障蔓延
弥漫性颅骨Paget骨病,伴板障间隙增宽,粗糙骨小梁并 颅骨增厚
CT平扫横轴位示弥漫硬化性板障间隙增宽及颅骨增厚继发 性溶解性Paget骨病,箭头所指处示局限性溶解
MRI增强T1+C横轴位序列示弥 MRI冠状位T1WI像上示Paget骨 漫性颅骨Paget骨病,伴板障间 病患者颅骨弥漫性增生且沿板 隙增宽,骨髓替代(白色箭头所 障增厚,其内见多发高信号影, 指处)信号增高影伴散在异常血 即为弥漫增生的黄骨髓脂肪 管增强信号影(黑色箭头所指处) (萎缩的骨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