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⑯曰:“有复( 禀报 )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 举一羽;明( 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整车的柴火 )。’则王许( 相信 )之乎?”
⑰曰:“否。” ⑱“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偏偏,却 )何与?然 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 表示被动 )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 ( 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不为也,非不能也。” ⑲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表现 )何以( 怎么,用什么 )异 ( 区分 )?”
答案:D
解析:D项,错在缺少对“悌”的解说。孝悌,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四、文言翻译 (1)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答案:我不是吝惜钱财才去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 当然的啊。
(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答案: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
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就要宰杀牲口,取其血涂钟行祭。
D.觳觫,原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后常用来借指牛。如唐朝诗人皎然
《送顾处士歌》中的诗句“门前便取觳觫乘,腰上还将鹿卢佩”。
解析:A项,“及其弟子。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 族的统称。 B.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可以作为对老师的称呼。文中 意为前者。 C.庠序,古代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 学相对。后泛指学校。 D.孝悌,孝顺父母,有时指孝顺之人。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 父母为孝。
⑬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 谓我爱也。”
⑭曰:“无伤也,是(这,指以羊易牛 )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 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 子远庖厨( 厨房 )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论选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论选段》

学案40《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论选段》一、基础梳理1.古今异义词答案①用语言表现出来②不知不觉③寄托④放声高歌2.多义实词答案(1)①背②背负,引申为覆盖③失败④辜负⑤承担(2)①有的人②有时③或许(3)①表现②情形③形体④形迹⑤形象,形状3.词类活用答案①名词作状语,在朝内②名词作状语,出征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宽广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壮⑤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志/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⑥形容词作动词,表现亲密⑦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根/苗/花/实4.特殊句式答案①宾语前置句,标志词:未(否定词)之(宾语)②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③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④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乎⑤判断句,标志词:非⑥被动句,标志词:为……所5.文化常识(1)《上枢密..韩太尉书》枢密:枢密院是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唐代枢密使主要掌管________,类似秦汉时的太尉,故称韩琦为太尉。

(2)太尉执事..执事:侍从(随侍君王左右,随从侍奉的人)。

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________对方,可译为“您”。

(3)《毛诗序》,是一篇____________专论文章。

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所作,一说为东汉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分为大序和小序。

大序为《关雎》题解之后作者所作的全部《诗经》的总的序言,小序是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每一篇的序言。

一般而言的《毛诗序》是指大序。

(4)《典论·论文》,三国魏文帝____________所撰,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诗品》,是南朝梁国____________所著的评诗专著,是现存最早的诗论专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发展到新阶段,被视为历代诗话之祖。

(6)《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____________著作。

它已初具理论体系,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阅读第1课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阅读第1课
巍甲(巍:高大。甲:第一或第一流的。巍甲在这里指高的等第)
孝廉(明清时举人的俗称)
鹊起(乘时奋起)
物故(死亡)
薰炙(比喻以气势凌人,这里指有权势的人) 骎(<qīn>疾速,急迫)
澌(<sī>竭尽,消失)
以(介词,依靠)
以(介词,因为)
相(辅助,扶助)
要(邀请,约请)
率(副词,一概,全部)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 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
具区(太湖之古称,又名震泽、笠泽) 忻慕(高兴而仰慕)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文言实词
A.每试必雄其曹偶
雄:称雄 •
B.酬以馆选
酬:应• 酬
C.以乐留都山川
乐:喜•爱
D.为所不知后人计
计:考虑

【解析】解答此题,除了可以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 判断词义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B“酬”意为“酬报,报答”。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选任 馆职来酬报他。故选B。
返回 题目
4.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答:
【答案】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 戏曲创演结合,超迈元人。
答案
解析
【解析】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 语概括作答。本题题干为“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要从读书和写作两方面进行概括。 关于读书,根据第3段“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可知,他读书沉迷专 注;根据第4段“公于书无所不读”“尤攻《文选》”可知,他读书广博而又有专攻。关于写 作,根据第4段“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可知,他写文善于模仿;根据“实驾元人而上”可知, 他写作水平高超。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求 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文言文 篇目和相关知识点。只有基础 扎实,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 绩。
多做模拟题,提高应试能 力
建议学生多做模拟题,通过模 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备考成果 和应试能力。同时,针对模拟 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 结和反思。
关注考试动态和政策变化
对未来文言文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01
02
03
04
深化基础知识学习
建议学生继续巩固和深化文言 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理解
能力。
拓展阅读范围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 文言文篇章,拓宽视野,增强
语感。
关注文化内涵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注重 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
文化素养。
创新学习方式
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
文阅读的命题规律和趋势,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答题思路和方法总结
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指导学生如何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为后续答题 打下基础。
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包括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语法和句 式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解题技巧
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 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拓展文化视野
通过文言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 景和思想观念,提升文化素养。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等核心知识点。

2.提升学生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阅读技巧与解题策略。

2.现代文阅读理解与分析。

3.作文构思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筛选与整合。

3.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1.导入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掌握好文言文阅读技巧,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文言文阅读。

2.复习知识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文言文句式与句法。

(3)文言文阅读技巧。

3.实战演练(1)选取一篇经典文言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文言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在课后加强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第二课时:现代文阅读1.导入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考查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品质。

下面我们来复习现代文阅读。

2.复习知识点(1)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的分类。

(2)快速阅读与精读的方法。

(3)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

3.实战演练(1)选取一篇现代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论证方法等。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现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做题,积累经验。

第三课时:作文1.导入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写好作文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我们来复习作文。

2.复习知识点(1)作文构思的方法。

(2)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3)作文修改与润色的技巧。

3.实战演练(1)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现场构思并写作。

(2)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文进行点评。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作文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写作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一 文言断句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一 文言断句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第二讲题型突破高效答题题型突破一文言断句——5大借助是基础,洞悉异同去排除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考查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

高考全国卷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

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但无论是哪种题型,其解题的思路及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

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以下五种标志。

一、借助“5”标志,把握断句基本方法标志1:名(代)词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即练即悟】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选自《X衡传》) 答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标志2:对话、引文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即练即悟】2.请用“/”为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标志3: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一)能力要求:《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 理解 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此项今年轮空)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 分析综合 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 鉴赏评价 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分析:1. 理解(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

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考试说明》把常见的文言虚词,限定为15个,即: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关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考试说明》规定了六种,即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宾语前置和成分省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判断句的基本形式:①……者,……也;或:……者,……;或:……,……也;或:……者也。②用“乃”“为”“则”“即”“因”“皆”“是”“非”等词语表判断。③不用以上任何形式的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被动句的基本形式:①用“于”字表示;②用“见”“见……于……”“受……于……”表示;③用“为”“为……所……”“……为所……”表示;④用“被”表示;⑤不用以上字词,从意念上表示。宾语前置句的基本形式有: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③用“之”、“是”将宾语提前。成分省略句的基本形式有:①省略主语;②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③省略宾语;④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⑤省略介词“于”。近几年高考命题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成分省略句的理解,如2003年高考北京卷第14题。3.文中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C.①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①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②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此题是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答案项为B。A项中第二句只是裴矩强调该罪犯的罪行,C项中第一句是裴矩为人乖张之道,D项是太宗对裴矩敢于讽谏行为的称赞。都不符合题意。5.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此题是考查对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与概括。答案项为B。司马光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影随)。二、习题讲解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与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与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乎,②〈助词〉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鸿门宴》:“壮士, 能复饮乎?”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 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陈涉世家》:“王候将相另 有种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殽之战》:“师 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 几乎?”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谖客孟尝君》: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乎,①〈介词〉相当于“于”。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 “在”、“由”等。《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师说》: “生乎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 风乎舞雩。”⒉介绍比较对象。译为“与”、“对”、“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庖 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⒊介绍依凭的条件。 《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捕蛇者说》:“吾尝疑乎 是。”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 意义相同。 考察点:重要实词 逆,①〈动词〉迎;迎接。《国语·晋语》:“吕甥逆君于泰。” 【又】迎敌;迎战。《赤壁之战》:“将兵与操并力逆操。” ②〈动词〉预先;预料。《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 我怀。” ③〈动词〉不服从;违背。《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 逆强秦之欢。” ④〈名词〉叛逆;骚乱者。《〈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 为逆。” 【逆旅】客舍;旅舍。 选D。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某某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假设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假设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那么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教案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教案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教案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教案“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计划复习目标:1.掌握常用实词的含义和推断实词含义的基本方法。

2.掌握18个常用虚词,并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用法。

3.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

4.把握常见的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5.掌握文言固定结构6.掌握筛选信息试题和综合试题答题技巧的复习过程:第三课时词类活用专题复习在考试笔记中,词类的灵活使用属于“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型”之一。

由于灵活使用词类涉及的问题较多,难度较大,故将其单独列出,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努力在复习和备考时快速突破困难。

1、使役用法(一)动词的使役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 很多人说他们想死,但他们很生气。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2.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②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要分析】句子中的及物动词“eat”,但这里不是捕蛇人吃蛇,而是捕蛇人“making the snake eat”(让蛇吃),可以翻译为喂食。

“是”在读了sì之后被用作致使意义。

② 这句话中的“喝”是一个及物动词,但不是晋公喝了赵盾的酒,而是晋公给了赵盾一杯酒,让赵盾喝。

当“Yin”被用作致使意义时,它被解读为yìn。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役用法与动词的使役用法略有不同。

它的特点是使物体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② 王子们害怕并联手削弱秦朝所有国家的王子(因此)害怕(秦国)并联手寻找削弱秦国的方法]③春风又绿江南岸。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

学案39《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青雀黄龙之轴.②云销.雨霁③所赖君子见机.④被.鹤氅答案①同“舳”,船②同“消”,消失③同“几”,预兆④同“披”,穿在身上,披在身上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逢迎千里逢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②上路俨骖于上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走上路程,动身;上轨道③学士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④猖狂阮籍猖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⑤同志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答案①迎接②高高的道路③掌管文学撰述的官④狂放、不拘礼法⑤志同道合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弥①舸舰弥.津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③旷日弥.久答案(1)①满,遍②越,更加③长,久(2)①全部,都②完,没有③穷尽④死、灭⑤极,最⑥竭尽,全部用出(3)①参差②清爽③过失,差错④败坏⑤失意,茫然(4)①同“披”,穿在身上,披在身上②分散,散开③表被动④覆盖(5)①紧挨,靠近②等到,及③比较④比试4.词类活用答案①名词作动词,看,望②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③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④动词作名词,视野⑤形容词作名词,俊杰⑥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⑦形容词作动词,穷尽,极尽⑧使动用法,使……放下⑨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⑩使动用法,使……逃窜⑪使动用法,使……受委屈⑫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⑬名词作动词,弹奏5.特殊句式答案①被动句,无标志词②被动句,无标志词③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知(动词)④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惭(动词)⑤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⑥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⑦判断句,标志词:皆⑧判断句,标志词:亦6.文化常识(1)星分翼轸..翼轸:__________名。

(语文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

(语文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你知道怎么写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产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叶)的五六百年间。

其诗以四言为主。

一起看看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欢送查阅!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1一、课文篇目诗经三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二、目标导航本单元复习重点是鉴赏古典诗歌。

要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一般特点:1、抒情;2、了解古典诗歌鉴赏的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3、明确鉴赏的内容有三个方面:把握作品风格,感悟作品意境,鉴赏作品形式。

三、方法指津复习古典诗歌要多诵读,从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意境,鉴赏艺术特色。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要点回放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

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注意其中的比照、比兴手法。

秦风•无衣是秦国人民抗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

注意“赋〞的表现手法。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诗人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濒临危亡的绝境。

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烙成了这篇冲动人心的诗歌。

孔雀东南飞深刻而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刘兰芝夫妇为忠于爱情宁死不屈的对抗精神。

迢迢牵牛星通过假想的牛郎织女形象的描绘,抒写男女离别之情。

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乐观的精神。

饮酒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

学案48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复习任务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和题型要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比较事件不同①重点考查内容重在事件和人物行为原因、人物性格特点。

②涉及的区间文字很少,很集中。

③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

④题型以分析原因为主。

⑤答案要求精练、全面。

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分)概括人物特点2021 新高考Ⅰ卷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理解作者观点新高考Ⅱ卷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事件原因2020 新高考Ⅰ卷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结果新高考Ⅱ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1.(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前文提示:唐太宗即位,与大臣议事:降宗室郡王爵位、减赋清廉止盗、张玄素谏任群臣,裴矩力谏。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道理: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精准翻译语句(一)-扣准语境、落实“分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精准翻译语句(一)-扣准语境、落实“分点”)

②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归有光《项脊轩志》) 译文:_我_们__家__的__人__读__书__很__久__没__有__效__果__,_这__孩__子__取__得__成__就__,__就__值__得__期__待_吧__!___ _说__明__:__直__译__时__须__注__意__以__下__三__个__词__语__。__a_._“__不__效__”__,__也__可__意__译__为__科___举__上__没_ _有__成__就__;__b_.“__儿__之__成__”__中__的__“__之__”__是__结__构__助__词__,__不__译__;__c_._“__乎__”__,__语__气__助_ _词_,__可__译__为__“__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图要
活 动 一 掌握翻译的原则和要求
(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字字落实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 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 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当然,有一些发语词、助词无法直 接译出,则不必译出。如:
该句可以保留的词语有:又、减价、治病(与现代意思相同)、常平(文 化常识)。可以对译的词语有:粜(出售)、多(很多)、作(制作)、 粥(稠 粥)、遣(派遣)、使(使者)、挟(挟带)、医(医生)、分坊(到各街道)、活 者(救活的人)、甚(很)、众(多)。
直译关键
“对译”“保留”,落实直译 (1)通过“对译法”逐字落实,将大量文言单音节词翻译成白 话双音节词。 “对译”即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对应“组词”。在粗 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倾向性的基础上,看译句中有哪些单音节 词,按白话习惯的双音节说法逐字落实,逐字对应翻译即可。 在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语占80%以上。通过对应的“直译法” 可以粗通大意,落实得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教学
44分
钟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第二课时
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
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
原列传》)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
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
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
记载
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
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
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
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
29分钟
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
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情况: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

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

(之,句末语气助词)
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

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③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结构后置)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⑥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
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⑦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⑧“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
“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

6、贯通法(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常见的有比
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
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
点词语的意思。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固若金汤的城池)
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
的人)
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自己死去)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燕、赵、
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
⑥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
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
情。


15分钟
八、巩固练习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②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
恨了。

难道谁还会讥笑你吗
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大概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