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质量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质量文献综述
文靖
盈余质量是人们对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做基本面分析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
本文从盈余质量的含义,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盈余质量的评价体系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综述。
一、盈余质量的含义
对于盈余质量的概念内涵,理论界和实务界迄今为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国内外学者按照各自的理解来定义盈余质量,主要从持续性、真实性、相关性三方面来界定:(1)20 世纪60年代,美国财务分析专家奥格洛弗首次将盈余的持续性作为盈余质量的主要问题,Richardson认为盈余质量是在未来期间盈余能够持续的程度。
彭曼和张小军(2001)认为当期盈余是预测未来盈余的指示工具。
(2)Schipper 等定义盈余质量为净收益与实际盈余差别的大小,周建波指出应该用上市公司盈利中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占比来反映其盈余质量,而不是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实现的赢利反映。
(3)Beaver 提出盈余数字传递的是有助于投资者判断估计经济效益的信息。
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市对盈余公告反映明显,盈余信息含量丰富的财务报告有助于投资者决策。
本文赞同相关性定义,因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盈余质量影响因素
人们对会计盈余的关注越来越多,有很多影响因素干扰我们对盈余质量的判断。
1.外部环境因素
Gul and Fung(2004)研究了受中国法律管制但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比当地上市公司有较低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还发现交叉在美国上市的H股公司比其他H股公司有更低的盈余管理。
李小奕(2005)统计了证券监管机构及其他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者的处罚次数,发现处罚力度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侯晓红(2006)发现企业经营环境对盈余稳定性影响大,申富平、黄思远(2009)认为企业所在的行业较大程度影响企业盈余及其质量,如果是政府扶持行业,盈余质量提升快。
李丹、贾宁(2009)[5]研究发现完善的外部制度环境能够消弱盈余信息质量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进一步指出了外部环境对公司的重要性。
朱茶芬、李志文(2009)则研究认为,政府干预将降低公司盈余质量。
罗炜、饶品贵(2010)[6]研究认为市场制度环境对投行变更具有重要影响。
杜兴强、周泽将(2010)的研究发现民营公司政府官员政治联系降低了信息透明度,但不显著;代表委员政治联系显著提高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
2.会计理论因素
侯晓红(2006)认为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会对企业资产和盈余产生影响,会计环境与会计政策会影响企业盈余的真实性与相关性。
张瑞丽、李少轩(2010)指出由于会计规范存在漏洞和局限,使得企
业通过盈余管理调整账面盈余,从而影响盈余质量。
刘晓敏、杜萍(2011)发现会计准则的质量与盈余质量相关,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影响了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肖序、聂朝阳(2011)新准则实施之后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而会计变更与盈余管理之间是非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新准则实施后管理者更愿意利用公允价值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3.内部管理因素
(1)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行为
申富平、黄思远(2009)认为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行为是影响盈余质量的主要原因。
陈旭东(2009)指出盈余管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
韩晓明(2011)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资本市场对于盈余管理程度低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认可度最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价值相关性越低;盈余管理具有影响盈余持续性的反转的特点。
(2)公司治理结构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关系的研究涉及面较广起步较早。
Rajgopa(1999)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存在能够降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机构投资者会分担股东的监督任务,从而使管理者操纵盈余的机会减少,这会在一定程度提高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及其信息含量。
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
朱松(200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与会计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即较高的控制权起到了可信的承诺。
王化成、佟岩(2006)选取深、沪两市1999~ 2002 年间除金融行业外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共涉及12 个行业的样本
公司3 509 个。
研究结论显示, 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的高低显著负相关。
当控股股东为国有股股东时, 比其他性质的股东更具有恶化盈余质量的趋势; 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股东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的高低显著正相关。
赵景文、杜兴强(2007)选取了2002年100家代表高治理质量类型的上市公司和100家代表低治理质量类型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治理质量高低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公司治理质量越高, 盈余变化的反应系数越大。
[ 8]研究表明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对整体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张继袖、陆宇建(2007)的研究表明,在多数年份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国有股东时,盈余信息具有更高含量。
陈俊、陈汉文(2007)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公司治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研究发现,公司治理质量与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余怒涛、黄登仕和肖作平(2009)发现在控制了公司治理强度变量后,治理效率高的公司均比治理效率低的公司具有更高的会计盈余质量。
在公司治理效率较高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的强度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在公司治理效率较低的情况下,提高公司治理的强度将有助于提升会计盈余质量。
孔东明,邵园园(2011)基于我国证券市场,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盈余质量与资产流动性的关系,发现盈余质量对资产流动性的边际影响是显著增加。
4.内部控制
Jiambalvo(1996)认为内部控制有效就能限制管理层操纵盈余的能力。
Bell 和Carcello(2000)发现内部控制无效的公司出具财务舞弊报告
的概率更高。
我国学者也对内部控制信息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裘宗舜等(2005)认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完善的内控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在。
曹晖(2008)认为当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资料失实现象严重,内部会计控制薄弱是一个重要原因。
张国清(2008)通过研究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未伴随着高质量的盈余,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改善并没有伴随着盈余质量的提升。
张军,王军只(2009)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内控审核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上交所2006年年报首次实施内控评价前后,可操控性应计数有显著性差异,审核后的会计盈余质量比审核前有明显的提高,内部控制审核对公司会计盈余质量有明显改进。
张龙平,张军(2010)通过分析沪市A股2006至2008年的经验证据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提升了会计盈余质量,而且在控制了管理层信号传递动机以后该结论依然成立。
孙文娟(2011)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为基础研究内控质量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发现定内控信息的定期披露并未改善盈余质量,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行为也没有随着盈余质量的提高而改善。
三、盈余质量评价体系
盈余质量评价,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盈余信息的质量特征即其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其目的应该服从于财务报告的目的,最终有助于投资者决策。
目前,对盈余质量的定量评价研究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从盈余的时间序列性质来评价盈余质量,从决策有用观出发,提出了盈余是否可持续性、可预测性和可变动性这三个评价盈余质量的标准。
第二种是从盈余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评价盈余质量。
在应计制下,盈余是由现金和应计项目组成,而应计项目又可以分为非操纵应计项目和操纵应计项目,通过现金,非操纵应计项目和操纵应计项目之间的关系来对盈余质量作出评价。
第三种是从影响盈余形成过程的因素来评定盈余质量。
这种思路下,公司盈余信息的形成受到公司本身会计业务的客观影响和管理者对盈余的主观影响。
国内大部分学者都是从盈余信息的质量特征入手来研究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
孙晖、李峰(2006)按照SFAC No.2定义的首要质量特征构建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系统,并运用Ohlson模型对其应用和评价结果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胡金莲、郭凌云(2008)从盈余的成长性、稳定性、现金保障性以及安全性等四角度构建了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杨琼(2009)基于会计盈余质量评价指标设计的成本效益原则与可理解性原则,从持续性、现金保障性、成长性、安全性四个方面建立了单项评价指标。
侯晓红(2009)在分析盈余质量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盈余质量六维分析方法。
范晓军、刘学华、陈世金、李佳、沈雪丽(2009)在借鉴国外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建立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
李伟雄、丁淑丽、黄欣欣(2010)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一个便于理解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
价模型。
邱丽艳、张健(2011)结合我国的市场环境从盈余质量的持续性、成长性、安全性和现金保障性四个维度选取13个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王艺臻(2011)提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的关键性指标体系,并结合丽江旅游为例对关键性评价指标进行了实际应用。
从盈利的持续、稳定发展性指标,现金保障性和安全性指标两个方面,使用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和净收益营运指数,及销售获现比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和财务杠杆系数八个指标检验盈余质量,对盈余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余怒涛,李红琨,戴建红(2012)以会计报表非盈余信息(基本面信息)为要素,以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基本面信息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关系。
构建了由基本面信息(存货、应收账款、主营业务利润、坏账准备等)组成的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直接作用于盈余反应系数,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
本文认为,虽然国内外对于盈余质量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更多的采用的也是实证研究方法,但是很多都只处于描述性阶段。
从盈余质量研究成果来看,国内盈余质量研究仍相对较少,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的广度、深度仍需扩展。
部分参考文献:
[1]Ball,Brown.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6):159-178.
[2]Beaver W.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 Emp1rieal Researching Accounting:Selected Studies[J].Supplement to 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6):67-92.
[3]王化成,佟岩等.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会计研究[J].2006(8):29-36.
[4]曹晖.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5]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
[6]张军,王军只.内部控制审核与操纵性应计项[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
[7]薄仙慧,吴联生.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J].经济研究,2009(2):81-91.
[8]李丹,贾宁.盈余质量、制度环境与分析师预测[J].中国会计评论,2009(12):351-370.
[9]罗炜,饶品贵.盈余质量、制度环境与投行变更[J].管理世界,2010(3):140-149.
[10]李伟雄,丁淑丽,黄欣欣.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财会月刊,2010.
[11]张瑞丽,李少轩.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0.
[12]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0
[13]杜兴强、周泽将、修宗峰,政治联系与会计稳健性: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10
[14]韩晓明.盈余管理与会计盈余质量[J].财会研究,2011.
[15]王艺臻: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18期
[16]余怒涛、李红琨、戴建红,基于财务报表基本面信息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