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考复习之课外说明文议论文(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说明文阅读(选择题)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
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
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
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
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
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
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
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
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
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
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
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
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
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1.下列最适合作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高科技污染B.高科技垃圾C.高科技有形污染D.高科技无形污染。
12.下面说明对象的特点不包括
A.防治难度大B.影响科技进步C.对人类危害大D.种类多,分布范围广
13. 第③段中划线句“这样的垃圾”是指
A. 太空垃圾
B. 核垃圾
C. 高科技工业生产的新垃圾
D. 太空垃圾和核垃圾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
B. 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激增的原因。
C. 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垃圾的巨大危害。
D. 第④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
15.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 高科技污染指高科技无形垃圾造成的污染。
B. 高科技垃圾全部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 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危害很大。
D. 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难度大,堆置影响环境,因此,人类对它束手无策。
11、A 12、B 13、D 14、C 15、C
二、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
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
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
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
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
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
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
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
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
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
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
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
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
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
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
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
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
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
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有删改)
1下面关于文章分类和说明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事物说明文从具体到抽象B事物说明文从原因到结果
C事理说明文从具体到抽象D事理说明文从主要到次要
2通观全文,下列名子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A椅子的出现改变了房屋的建筑结构和内部布局B椅子的使用与合餐制的形成有关
C椅子的出现拉近了皇帝与臣子的关系D椅子的出现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交代了椅子的来源、演变、作用,总起下文。
B第四段用到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椅子出现前后人们“跪”这种行为的内涵进行比较,突出其变化,强调了椅子的出现对国人心理的影响。
C第五段通过假设“有人奇怪”,比较了中西方“跪”之不同,使文章更严密。
D文章是总分总结构,分说部分是平等关系,各段可以互的负顺序。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中说“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
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也写到了类似的情况,“每逢大典,大殿的白石台基上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
B椅子的使用改变了分餐制,可见椅子影响了饮食卫生。
如果没有椅子的发明,就定不会形成这一陋习。
C第四段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这句话拓展了文章内涵,升华了主题,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CCDBB
三、海市蜃楼
①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见过这种现象的人无不称赞这种现象奇妙之极。
著名作家杨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形象的描述:“……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壁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
像水墨画一样,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现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渐渐消散,越来越淡,转眼间,天清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来的岛屿又在海上现上来。
”实在太奇妙了吧!
②海市蜃楼究竟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揭示了它的奥秘:< 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看见空中或地面以上远处物体的影像。
> 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
③海市蜃楼经常“出没”于两个地区:
④骄阳当空,沙漠炎热,沙子被太阳晒得很烫,靠近沙漠表面的空气因膨胀而变得稀薄,可上层空气冷的,还比较密。
光线通常是直接传播的,但在空气密度不同的地方就会发生折射。
因此,当远处的光线从浓密的空气进入稀薄的空气时,光线就会转变,使远处景色出现在人们面前。
⑤这是沙漠里常出现的现象。
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
而出现在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则成为一大景观,被旅行者啧赞。
⑥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比海面附近的空气稀疏,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中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疏密发生变化而折射,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望去,就觉得好像是从海面上空的物体射来一样。
⑦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对面海域曾发生一次海市蜃楼。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从蓬莱阁向北望,在长达100多里的辽阔海面上,出现种种奇现,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
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浪涛万顷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电视台记者在国内首次拍摄现场实况,可以使从未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人大开眼界。
⑧现在,海市蜃楼只被作为一种奇景来观看,不久的将来,人们说不定会把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呢?
11 第②段的说明对象是()(2分)
A 海市蜃楼空间怎么形成的呢?
B 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C海市蜃楼是蜃吐气而成的。
D海市蜃楼只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第⑥段运用的是时间顺序来写的
B 第⑦段运用的是空间顺序来写的,“在长达100多里的辽阔海面上”这句话就可以证明是空间顺序。
C全文运用的是逻辑顺序来写的,先写了海市蜃楼的奇妙,再写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然后写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地区,最后写了不久的将来人们说不定会把海市蜃楼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D ③至⑦段写了海市蜃楼“出没”地区,是用空间顺序来写的。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分)
A 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市蜃楼是一种奇妙的自然现象。
B “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旅行者的无奈。
C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说明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奥秘以及名称的由来。
D作者在介绍海市蜃楼形成的地区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分)
A “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这句话,写出了海市蜃楼的名称的由来,也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读者。
B 第⑤段中,作者把“空气和光”比作“魔术师”,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C “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这句话中的“左右”不能删去,删去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D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所以说明文中不能用“大约、大概、上下”等词语,因为这些词语没有数字准确。
15 文中横线上应填的一句话是()(2分)
A 一是沙漠,二是海上。
B 空中与半空中C一是海上,二是沙漠 D夏天或下午
11B12 C13B14D15A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混凝土中加入碳纤维后其电阻会随外加应力等的变化而成比例改变。
科学家们指出,利用这一特性制成的“智能混凝土”具有传感器功能,在道路和桥梁等建筑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由于碳纤维比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具有更优异的导电性,实际上在混凝土中添加很少量的碳纤维成分,即可起到改变其电阻的作用。
研究表明,混凝土中加入的碳纤维只需占到混凝土总体积的0、2%~0、5%,混凝土电阻就会按外加应力和压力变化而作出相应改变,而成为“智能混凝土”。
科学家们指出,当“智能混凝土”受外在压力等的作用发生变形后,其内部的碳纤维与水泥浆之间的接触程度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其电阻变化。
这一机制使得“智能混凝土”可充当灵敏度非常高的压力和应力探测器。
“智能混凝土”在投入应用之前,可预先在实验室内通过测试而得出外加压力与混凝土电阻变化间的比例关系。
这样,当汽车驶上“智能混凝土”构筑的路面时,通过测量路面电阻变化就可方便地称量出汽车的重量。
利用同样的原理,甚至还可借助“智能混凝土”实验测量桥梁的震动情况。
1对于美国科学配额的新发现,下面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加体育碳纤维的混凝土在建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B加入碳纤维制成的“智能混凝土”具有传感器的功能。
C利用“加入碳纤维的混凝土”制成“智能混凝土”具有传感器的功能。
D加入碳纤维的混凝土的电阻会随外加应力等的变化而成比例改变。
2关于智能混凝土的制作,下列表达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混凝土中加入占其总体积的0.2%-0.55%的碳纤维,使纤维电阻按外加应力和压力变化而作出相应改变。
B在混凝土中加入碳纤维的含量占总体积的0.2%-0.55%,从而使其电阻能按外应力和压力变化而作出相应改变。
C在混凝土中加入碳纤维的含量,占其总体积的0.2%-0.55%,使混凝土电阻能按外加应力和压力的变化而作出相应改变。
D在混凝土中加入占其总体积的0.2%-0.55%的碳纤维,使其电阻能按外加应力和压力变化而作出相应改变。
3科学家认为“智能混凝土”可充当灵敏度非常高的压力和应力探测器的原因是()
A“智能混凝土”受外力作用后,其电阻发生了变化。
B“智能混凝土”受外力作用变形后,其中的碳纤维与水泥的接触发生了变化
C“智能混凝土”发生变形后,其电阻会随外加应力等的变化而成比例改变
D“智能混凝土”发生变形后,其内部碳纤维与水泥浆的接触所受到的影响能导致其电阻的变化。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碳纤维比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具有更优异的导电性能
B混凝土中添加很少量的碳纤维成分,即可起到改变其电阻的作用
C“智能混凝土”投入使用前,必须预先测试出其外加压力与混凝土电阻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
D人们可在“智能混凝土”路面上方便地称量出所通过的汽车的重量。
5下列适合本文的最佳标题是()
A“智能混凝土”的诞生B新的称量方法
C混凝土的加工及使用D电阻的灵敏度
DCACA
(1)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2)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
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方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3)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
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
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
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
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太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
经研究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
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
约10年前,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枉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问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5)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
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
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
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至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
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
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救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
海面上台风的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
翻一翻苍茫历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飓风上岸潮高约6米,顷刻之间20多万人成鱼鳖,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6)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
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7)怪风家族里的一些“微风”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座70米高的铁塔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了。
当时除了阵阵微风外,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人们不知道铁塔为何而塌。
后来,人们才发现当气流贴着物体流动时,会形成一个个小旋涡,这旋涡会产生一种使物体左右摇摆的力,从而危及建筑物。
建筑物的设计师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风的破坏力,那座铁塔就是被这微风吹倒的。
(8)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比如,人们在经常出现焚风的地方种植一些作物和果树,便可利用焚风带来的热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当地也可种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
同时,作物和水果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
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它们,就一定会找到兴利避害的好办法。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A台风B怪风C布拉风D焚风
2根据文中第(3)段内容,给“焚风”下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A焚风是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热而干燥的风。
B焚风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
C焚风是热而干燥的风,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
中国吐鲁番盆地等。
D焚风是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的风。
3下列句了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有些”说明不是所有的怪风都可以为人类造福,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B“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轻而易举”形容做事很容易,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
C“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
“有时”表示不是所有台风都会拔起大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飓风上岸潮高约6米,顷刻之间20多万人成鱼鳖,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高约六米”这个“约”用得不好。
没有具体说明潮高多少米,没有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
4给该篇文章加一个最恰当的标题是()A风的力量B战胜怪风C怪风揭秘D风的分析
5阅读这篇文章后,给我们的启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D认识自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BADCB
议论文课外阅读(选择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资料的差异,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①,以至引起学术上的论争。
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把对自己的批评当作珍贵的友谊。
正如李四光同志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
”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辩论。
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并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
今天,为了现代化建设而钻研科学的崇高志向,使科学工作者胸怀更为宽广,虚怀若谷,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敌对”意见。
②
10、对本文的论点,人们有四种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意见正确,将应选答案填入括号内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C、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D、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11、文中画横线部分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A、议论B、说明C、抒情D、记叙E、描写
12、引号主要有以下用法,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句话中的引号各是哪种用法?
①()②()
A、表示引用部分B、表示特定的称谓C、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D、表示讽刺的意思E、表示否定的意思
13、文中有三句名人言论,请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哪句是道理论据,在句后的括号内画“√”;哪句不是道理论据,在句后的括号内画“×”
A、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
”()B、歌德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C、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
10、C11、D12、①A②E13、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