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肩周炎粘连期
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方法是什么
![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方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4389b3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d.png)
神经阻滞 +小针刀松解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方法是什么肩周炎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在针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肩周炎的发展时间和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对应的诊断,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患者的患病时间相对来说比较久,而且疼痛程度比较严重,关节活动受限比较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小针刀松解技术,然后进行相对应的神经阻滞,同时再进行相对应的功能锻炼,三个方面有效配合,这样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下面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如下介绍。
一、明确肩周炎的内涵肩周炎也叫做肩关节周围炎,主要指的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晚间的时候症状更为明显,肩部的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到很大的限制,病情进一步加重,达到某种程度之后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其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通常情况下左侧比右侧更为常见,双侧同时发病的情况比较少见。
急性发作一般属于早期,有持续性自发疼痛症状,多数患者是慢性疼痛,但是也有急性发作的,也有的患者感觉到肩部不舒服或者束缚感,对于该病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进一步加重肩痛的情况,甚至出现肌肉痉挛、疼痛症状,特别是在夜晚的时候,疼痛程度进一步加深,或者甚至不能翻身,对其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在针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采取口服消炎镇痛药的方式,但是这种效果并不是特别显著,很容易复发。
对此,在本文中着重介绍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方法的相关内容。
二、神经阻滞方法针对这种方法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在患者的神经干、丛、节的周围进行相对应的局部麻药注射,然后对其冲动传导情况进行相对应的阻滞,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所支配的区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麻醉效果,而这种方法在医学层面也被称之为神经阻滞。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https://img.taocdn.com/s3/m/48bc940159eef8c75fbfb3f8.png)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院在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肩周炎的患者 88 例,将两组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 组,对照组 22 名女性患者,22 名男性患者, 他们的年龄在 40-5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4.78±1.56)岁;实验组 20 名女性患者, 24 名男性患者,他们的年龄在 42-51 岁之 间,平均年龄为(45.34±2.10),
【关键词】小针刀;肩周炎;疗效明显;痛苦小
肩周炎疾病的全名是肩关节周围炎, 在民间的俗称有“漏肩风“以及“五十肩”。 肩周炎的主要病症是肩关节的疼痛感,以 及相关关节的活动受限,患者大都处于 51 岁以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它被人们普遍 称为“五十肩”。疾病的另一种症状就是 疼痛强度会在夜间加强。当然痛级达到一 定的数值时,就会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 肩周炎表现的是一些部位的慢性炎症,这 些部位主要包括间关节囊,肌腱等部位, 行动不便是患者最常见的病症,该疾病的 发病率与性别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即 女性的发病率会稍微高于男性的,而且以 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发病率会相对高一些。 对于这些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地接受有效的 治疗,肩关节的功能会进一步受到损害, 甚至留下后遗症,这对我们在治疗肩周炎 的技术方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 必须采取先进的手段进行治疗。研究者小 刀配合手法治疗进行了研究,具体情况如 下;
纳入病例标准:第一,年龄在 50 岁左 右;第二,没有糖尿病,结核等慢性病史;
排除病例标准经过多次治疗仍不见效 果的患者。经过医院有关工作人员对两组 数据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对比,确认两组的 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 借助小针配合手法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 下; 1.2.1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针刀治疗肩周炎
![针刀治疗肩周炎](https://img.taocdn.com/s3/m/3eac5ddb5022aaea998f0f26.png)
养物质、修复机体的因子及药物等无法到达病灶;以 致病灶长期存在,不能痊愈。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冻结肩的粘连 挛缩常以肩关节囊及周围组织中的某几 个带、几个点最为主要或严重,如果能 够对这些粘连挛缩严重的带和点进行针 对性的针刀松解,其功能和症状将有明 显改善。而当这此粘连挛缩带处于紧张 位时,针刀松解的效果最佳。
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一、针刀治疗肩周痛点 黄公怡认为肩周炎是肩 关节的组成部分包括: 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针刀治疗肩周痛点 – 黄公怡认为肩周炎是肩关节的组成 部分包括: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肩肱关节 囊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炎症的总 称。 – 急性期:称为冻结进行期,以疼痛 为主,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夜间 症状加重, – 关节镜观察,可见滑膜充血,绒毛 增厚,容量减少,肱二头肌长头腱 关节内段表面为血管翳复盖。
常见粘连挛缩带及相关的功能障碍: 肩前粘连挛缩带:位于肩关节前侧,为肩关 节前侧关节囊和喙肱
4、使慢性无菌性炎性病灶,变成新鲜病损而痊愈,以治疗多种慢性软 组织损伤。
实践证实多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存在着慢性无 菌性炎症症灶。如网球肘,腰三横突综合征,棘上韧 带劳损,膝关节侧副韧带劳损,踝关节扭伤后遗症,
手术后切口痛等。
由于病程漫长,病灶周围疤痕形成,血供不良。代谢 产物及炎症介质不能及时排除而在局部积聚;氧及营
李氏马刺针刀疗法肩凝症(肩周炎)回医诊疗方案
![李氏马刺针刀疗法肩凝症(肩周炎)回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e88b99a1c7aa00b52acbeb.png)
回医李氏马刺针刀疗法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回医诊疗方案李方1,贾孟辉2,马文斌2,马晓平1,张燕1,于凌志 3(1.宁夏银川市永安中医回医医院750004;2.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750001;3.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750004)一、定义肩凝症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临床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属回医“肩痹”范畴,回医认为该病多因禀性衰败,湿寒体质受外邪侵袭,闭阻肩部经脉,影响气血运行,致使局部气血瘀阻、经脉不利而项肩部强硬疼痛,上肢酸楚不适、重着、麻木等一类病症。
回医李氏马刺针刀疗法是一种具有浓郁的回医药传统文化特征的外治疗法。
该疗法最早可上溯至清嘉庆年间盛传于长安坊间的回族马刺针刀疗法,距今已有215年传承史,由长安李氏一门口传心授、世代因袭而来,在陕西长安、银川等地广为流传。
因其疗法独特、突出疗效、简便廉验,深受当地患众好评。
在诊疗颈肩腰腿痛方面,该法每因立竿见影、桴鼓而效,名震遐迩。
二、诊断依据2008年。
(二)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临床表现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
2.体征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摄片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三、回医辩证1、禀性衰败、湿寒闭阻、络脉失和: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禀性衰败、气滞瘀阻、经脉不利: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禀性衰败、气虚瘀阻,筋脉失养: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肩周炎诊疗方案
![肩周炎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6a4c84bceb19e8b8f6baba.png)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膀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工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支撑与不同术式的比较分析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支撑与不同术式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601a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f.png)
1482 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 2023,Vol.16,No.7㊃综述㊃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383);山东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ZR2020QH316)作者单位:250013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仵永旗(硕士研究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杨文龙㊁孙钦然㊁刘方铭)作者简介:仵永旗(1997-),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医疗法治疗疼痛相关疾病㊂E⁃mail:825504302@通信作者:刘方铭(1965-),本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脊柱区带病的临床治疗和脊柱生物力学研究㊂E⁃mail:liufangming8431@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支撑与不同术式的比较分析仵永旗 杨文龙 孙钦然 刘方铭【摘要】 针刀结合了针灸针和手术刀的优点,以针刺的理念刺入人体,以手术刀的理念进行切割,对于属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明显㊂目前,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支持以弓弦力学理论㊁网眼理论㊁经筋理论㊁神经卡压理论为主,重视软组织力学改变㊁经筋病损㊁神经卡压等病理改变在肩周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对结筋病灶点㊁弓弦结合部㊁神经卡压点进行针刀松解来治疗肩周炎㊂基于上述理论,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术式有C 形针刀松解术㊁整体松解术㊁动痛点针刀松解术㊁ 解结”理论指导下的针刀松解术㊁神经卡压点的针刀松解术五种,不同的针刀术式治疗肩周炎既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又存在一些共性问题㊂本文对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肩周炎; 弓弦力学理论; 网眼理论; 经筋理论; 动痛点; 神经卡压; 针刀【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7.040The oretical support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for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treated with acupotomyWU Yongqi ,YANG Wenlong ,SUN Qinran ,LIU Fangm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Fangming ,E⁃mail :liufangming8431@【Abstract 】 Acupotomy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acupuncture needle and scalpel.It penetratesthe body with the idea of acupuncture and cuts with the idea of scalpel.It has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 on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ith chronic soft tissue injury.At present,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treatment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ith acupotom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owstring mechanics ,mesh,warp,and nerve compression.I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soft tissue mechanical changes,meridian tendon lesions,nerve compression chang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and emphasizes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ith acupotomy through the release of the focus of knottendon,the junction of arch string,and the nerve compression point.Based on the above theory,there are five types of acup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including C⁃shaped acupotomy,overall acupotomy,acupotomy at the moving pain point,acupotom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knot”theory,and acupotomy at the nerve compression point.Different acupotomy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but also have some common problems.This articlesummarizes different acupotomy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23,Vol.16,No.71483 【Key words】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Bowstring mechanics theory; Mesh theory; Warp rein⁃forcement theory; Moving pain point; Nerve compression; Acupotomy 肩周炎,又称 冻结肩” 肩凝症”,是以肩关节周围广泛的无菌性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以肩周的疼痛和肩关节的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限性疾病[1⁃3]㊂肩周炎的全球发病率约为2%~5%,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有证据指出该病的发生与糖尿病㊁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疾病有关[4⁃5]㊂肩周炎伴随的疼痛和活动受限,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对疼痛产生恐慌,甚则产生焦虑抑郁的倾向,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6]㊂小针刀作为一种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对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多种文献显示针刀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优势明显[7⁃8]㊂但不同医家以针刀治疗肩周炎时所采用的理论和术式均存在不同,笔者总结了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相关文献,综述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理论和术式,下面详细叙述㊂1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不同理论支持1.1 以弓弦力学为基础的肩关节立体网络病理架构人体弓弦力学系统是张天民提出的用以研究人体运动规律的一套力传导解剖系统,它以骨骼为弓,以肌肉㊁韧带㊁关节囊等结构为弦,从力学角度阐释人体骨关节的运动㊂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其周围伴随了复杂的力学系统,包括动态弓弦力学系统和静态弓弦力学系统,这些弓弦朝向不同的方向,以保证其稳定性和灵活性㊂由于弓和弦的密度不同,那么弓弦结合部就是应力集中点,当急慢性损伤㊁劳损导致肩部软组织病损时,会启动人体的自我代偿以维持肩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肌肉附着点作为弓弦结合部往往会产生病理反应,产生粘连㊁瘢痕或钙化,正常范围内的代偿会使损伤得到修复,异常范围的代偿则会进一步损伤肌肉㊁肌腱等软组织,进而产生肩周炎[9⁃10]㊂网眼理论认为,肩周炎的病变不仅是单个弓弦力学系统的改变,而是涉及多个弓弦力学系统,构成了肩关节的立体网络病理架构,因形似渔网而称为网眼理论㊂肩关节的动㊁静态弓弦力学系统构成了肩关节的立体网络病理架构,它以肌肉韧带的附着点为结,以软组织的活动力线为连接线,相互交织形成立体力学网络,当局部的失代偿产生弓弦力学系统失衡,小范围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异常应力会通过力线传到周围弓弦力学系统,周围弓弦力学系统共同代偿以抵消异常应力[11⁃12]㊂当周围软组织无法承担异常应力时,应力继续向外传递,进而波及到整个肩关节,产生肩关节周围广泛的无菌性炎症㊁纤维化㊂由弓弦力学理论可知,软组织和骨骼的结合点是黏连㊁瘢痕等病理改变的集中部位,即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关键点,以针刀松解上述关键点,即可干预网络架构上异常的 结”,来促进肩周炎的恢复[13⁃14]㊂1.2 经筋理论对肩周炎的认识经筋分布浅表且具有运动属性,对于骨关节稳定的维持至关重要,这也导致经筋病好发于关节运动系统㊂肩关节活动度大且频繁,是经筋病的好发区㊂当内外病因作用于肩关节,阻碍关节周围经气的流通,经筋因急慢性损伤失养而出现病损,疼痛和活动受限逐渐加重,迁延不愈而成肩周炎[15⁃16]㊂而经筋结㊁聚㊁散㊁络的关节㊁骨突㊁肌肉往往会产生异常结筋病灶点,患者肩部可以明显地触摸到条索和结节,按压后会有酸痛或舒适的感觉㊂董宝强等[17]基于经筋理论,采用触诊法寻找肩周炎结筋病灶点,发现肩周炎的结筋病灶点存在远近之分,且在肩周的四条经筋中,远端结筋病灶点以手三阴经筋最多,近端结筋病灶点以手少阳居多㊂针刀治疗经筋病,强调 以痛为腧”和 解结”理论㊂‘灵枢㊃经筋“言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首次提出了 以痛为腧”,强调经筋病的治疗以局部痛点作为腧穴,以强刺激的方式作为干预[18]㊂有学者认为经筋病以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无穴可对应,治疗时应把 以痛为输”作为治疗经筋痹证的选点依据[19⁃20]㊂刘军[21]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肩周炎患者肩周的软组织㊁经络㊁关节等处往往会有硬结或条索㊂‘灵枢“多篇提到 解结”的观点, 结”即为邪气聚集的结筋病灶点,即 横络”,横络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局部软组织的黏连和瘢痕,会对局部的经脉产生卡压,导致 不通则痛”和 不荣则痛”[22]㊂ 解结”即是对经筋上的异常病灶点或卡压点进行干预,即 坚紧者,破而散之”,以改善局部经筋的异常病理状态,恢复局部经脉气血的流通,消除邪结,加速疾病的恢复[23⁃24]㊂1484 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23,Vol.16,No.72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不同术式2.1 C型针刀松解术基于弓弦力学理论和网眼理论,该术式支持者认为,肩周炎的广泛黏连和纤维化存在四个关键点:喙突㊁肱骨小结节㊁结节间沟㊁小圆肌止点,因4个点的连线形似横向的字母C而得名㊂通过对病理架构上的四个关键点进行干预以调节肩关节的力学平衡,借助人体自身的代偿和修复来治愈肩周炎㊂徐文嵩等[25]认为C形针刀松解术能够解除患肩的瘢痕㊁黏连,降低局部软组织的异常张力,从而改善患者肩部的血运,缓解其僵硬不适㊂有部分学者在C形针刀松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的C形针刀松解术,即在四个关键点的基础上加上三角肌止点㊁肩峰下滑囊㊁冈下肌起点㊁肩胛内上角等,均取得不错的疗效[26⁃27]㊂C形针刀松解术施术部位解剖清晰,易于定位和寻找,治疗部位无重要血管㊁神经,操作相对安全,临床疗效确切㊂但C形针刀松解术仅仅松解了4个瘢痕黏连点,且治疗部位以肩关节前外侧为主,对于肩关节的后方未进行治疗,对于肩周炎的病理网络干预不够彻底,可能会出现疗效受限的情况㊂在四个关键点的基础上,结合肩周炎的力学特性,适当增加关键点能否对肩周炎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思索和探讨㊂2.2 整体松解术整体松解术即以针刀对肩周炎网络病理架构上的多个结点进行干预,整体松解肩关节周围的黏连㊁挛缩及瘢痕,从而恢复肩关节的力学稳定和平衡㊂但对于整体松解术治疗点的选择,尚未发现统一的标准,有部分学者认为C形针刀松解术即为整体松解术[28]㊂在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主编的‘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29]中,将整体松解分为两步,第一步为C形针刀松解术,第二步对三角肌的前㊁中㊁后束腹及三角肌的止点进行松解,以恢复肩关节的外展功能㊂张平等[30]使用针刀整体松解术时,进针点的选择为在C形针刀松解术治疗点的基础上,加上冈上窝㊁冈下窝㊁肩胛骨外缘及肩峰下的压痛点,疗效确切㊂大部分针刀整体松解术的治疗点选点多为C形针刀松解术的4个治疗点,加上肩峰下滑囊㊁三角肌下囊㊁冈上肌起点㊁冈下肌起点㊁小圆肌起点㊁大圆机起点㊁肩胛内上角㊁三角肌止点㊁喙肱肌止点及局部压痛点中的几个治疗点,临床疗效确切[31⁃34]㊂肩周炎的针刀整体松解术,既对 弓”的高应力点进行干预,又对 弦”的瘢痕挛缩点进行松解,整体治疗以充分松解病理网络架构,除须防止过度切割,以减少对正常软组织的破坏外,整体松解术优势明显㊂2.3 解结”理论指导下的针刀松解术解结”理论指导下的针刀松解即以针刀对人体经筋㊁经络上卡压的横络进行切割㊁疏通,解开局部的邪结以恢复气血的正常流通㊂其治疗点的选择以肩周经筋的结筋病灶点为主,也可以配合远端或近端的经络腧穴,充分发挥针刀切割和针灸的双重作用㊂相较于针灸,针刀松解能够对横络卡压点进行更强的刺激,达到疏通痹阻㊁畅达气血㊁加速瘀滞㊁痰浊等病理产物吸收消散的作用,阻断肩周炎疼痛和肌肉紧张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35]㊂孙云廷等[36]选取3~4个患者肩周最明显的压痛点㊁条索㊁结节和对侧肩痛穴为治疗点进行针刀干预,配合挤压创口以排出少量瘀血,治疗黏连期肩周炎㊂有学者认为肩周炎的针刀治疗选点应以经筋为路线,从调整阴阳平衡的角度出发,结合肩关节活动的困难程度和痛点的阴阳属性来确定病筋,远近结合,寻找经筋所结的部位来治疗肩周炎[37]㊂2.4 动痛点”针刀松解术动痛点”针刀松解治疗肩周炎,包括动痛点的确定和针刀松解两步㊂动痛点的确定需要将患肩置于不同方向的活动极限状态,充分刺激异常肩周软组织,来精准定位,找到要松解的肌肉群㊂责任黏连点或痛性结节㊂针刀松解为在保持活动受限的体位下,以针刀对靶点精准松解,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㊂该松解法借鉴了运动医学的相关理论,强调肩周软组织的重要性,以活动受限状态下最明显的痛点为治疗点,进行针刀切割刺激,以最直接的方式增大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度[38]㊂仝乐等[39]依据肩关节上举,后伸摸背㊁上肢搭肩的功能受限情况,在相关力线上选取3~4个动痛点针刀松解,配合桂枝附子汤内服治疗肩周炎㊂周海旺等[40]在肩关节活动受限体位松解疼痛最明显的阳性点,以针下无明显阻力为宜,配合拔罐治疗肩周炎,发现黏连期肩周炎的动痛点多集中在肩髎㊁肩髃㊁肩前㊁肩峰端及三角肌止点区㊂相对于传统静态下结筋病灶点的针刀松解,动痛点的针刀松解治疗具有靶点明确,松解彻底的优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23,Vol.16,No.71485点,且能够根据患肩的活动度来评估松解程度,控制术中的刺激量,以达到最佳的松解效果,符合现代医学的 精准”理念,是针刀松解的发展趋势[40⁃41]㊂2.5 神经卡压点的针刀松解术神经卡压点的针刀松解以肩部神经容易卡压的点作为治疗点,以针刀对神经周围进行松解来扩大神经的活动范围,缓解神经的卡压状态,从而降低外周神经的敏化程度,缓解肩周炎的疼痛㊂在肩周炎的发病过程中,随着病程的进展,肌肉的挛缩㊁黏连㊁纤维化逐步加重,而这些病理改变会影响到肌肉筋膜间走行的神经组织,对神经纤维产生卡压和损伤,进而导致支配外周肌肉的神经和伤害性感受器敏化,敏化的神经受刺激后会进一步加重局部肌肉的挛缩和黏连,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肩周炎的康复[42⁃43]㊂针刀治疗即对肩周神经容易卡压的点进行松解,既不破坏神经,又能够增加神经的活动度,打破神经损伤-肌肉挛缩的恶性循环,加快肩周炎的恢复进程㊂高月[44]基于神经敏化思路,以针刀松解肩胛上神经㊁肩胛背神经㊁肩胛下神经㊁腋神经㊁胸长神经等神经的移行和易卡压处,以松解神经周围为目的,不刺激神经㊂有文献显示针对肩胛上神经㊁腋神经等的干预能够加速肩周炎的恢复,也是针刀干预神经周围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支持[45⁃46]㊂肩周炎往往存在广泛的无菌性炎症和黏连,但肩周神经走形复杂且存在变异,故对于神经卡压点的精准定位难度较大,且目前该法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较少,需要进一步求证㊂3 小结与展望基于弓弦力学理论㊁网眼理论和经筋理论,以针刀松解相关的 痛点” 关键点” 结筋病灶点” 神经卡压点”等治疗肩周炎可明显加快肩周炎的恢复,缩短其病程㊂但总结相关文献也可以发现,对于肩周炎的针刀治疗存在一定的问题:(1)在治疗点的选择上,针刀松解以痛点㊁神经卡压点㊁肌肉及其附着点和滑囊为主,而对于黏连较重的关节囊干预较少,可能与关节囊位置深㊁面积大且发生感染较难处理有关[47],在保证无菌的前提下,以针刀对关节囊壁进行直接干预是否能更快的解决患者的活动受限,加速肩周炎的恢复值得临床和实验研究㊂(2)在治疗规范上,不同医师治疗时松解的精准性㊁松解的强度和药物使用情况都存在差异,若不统一规范,可能会出现相同的治疗,疗效一般或无效的问题,不利于针刀的传播㊂借助超声㊁X线等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方法,可显著提高针刀治疗的精准性㊂另外,建立针刀治疗肩周炎的团体标准,统一不同松解术式的操作规范,做到统一术式下,统一的松解范围和切割强度㊁统一的术中用药和术后联合康复疗法更是针刀治疗效果的保障[48⁃49]㊂(3)在文献研究方面,目前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质量不高,且以临床观察类文章居多,缺少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机理研究,其潜在的病理生理过程很难确定,导致针刀疗法不被一些临床医生认可㊂研究者应借助现代医学的科研方法,深入研究,从微观生化指标的变动,到宏观肌肉骨骼的改变均加以阐明,剖析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理,理论和实验双重进展,实验和临床互补互助,促进针刀的发展㊂参考文献[1] Lyne S A,Goldblatt F M,Shanahan E M.Living with a frozenshoulder⁃a phenomenological inquiry[J].BMC MusculoskeletDisord,2022,23(1):318.[2] Franz A,Klose M,Beitzel K.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frozenshoulder[J].Unfallchirurg,2019,122(12):934⁃940. [3] Cho C H,Song K S,Kim B S,et al.Biological Aspect of Patho⁃physiology for Frozen Shoulder[J].Biomed Res Int,2018:7274517.[4] Date A,Rahman L.Frozen shoulder:overview of clinicalpresentation and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 base formanagement strategies[J].Future Sci OA,2020,6(10):Fso647.[5] Mertens M G,Meeus M,Verborgt O,et al.An overview ofeffective and potential new conservative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with frozen shoulder[J].Rheumatol Int,2022,42(6):925⁃936.[6] Brindisino F,Silvestri E,Gallo C,et al.Depression andanxietyare associated with worse subjective and functional baseline scoresin patients with frozen shoulder contracture syndrome:Asystematic review[J].Arthrosc Sports Med Rehabil,2022,4(3):e1219⁃e1234.[7] 刘福水,方婷,金德忠,等.针刀疗法疾病谱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7):1484⁃1487.[8] 梁楚西,戴中,杨嘉颐,等.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周疾病的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7):4166⁃4168.[9] 张天民.针刀医学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49⁃153.[10] 张天民.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力学病理机制及针刀治疗学原理[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3):46⁃47.1486 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23,Vol.16,No.7[11] 张天民,吴绪平.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针刀治疗的关系[J].中国针灸,2010,30(S1):121⁃124.[12] 张天民,刘建民.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的新认识[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9):154⁃157. [13] 梁紫沙,韦朝霞,黎汉文,等.C形针刀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20,15(4):474⁃476,511. [14] 张强,张天民.针刀医学对肩周炎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的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4):84⁃86. [15] 周怀东,孙祯杰,郭长青,等.经筋理论指导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医药,2021,16(16):2459⁃2462.[16] 苏鑫童,刘琪,薛立功,等.论筋性脏腑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11):1529,1538.[17] 尤柱,于本性,邓甜甜,等.肩周炎结筋病灶点临床触诊规律分析[J].中国针灸,2014,34(6):565⁃568. [18] 董宝强,李春日,黄凤云,等.从经筋治痛谈经络起源[J].中国针灸,2011,31(8):711⁃713.[19] 刘农虞.析 以痛为输”[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55⁃57.[20] 苏鑫童,马晓晶,薛立功,等.论经筋痹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4):381⁃382.[21] 黄和涛,潘建科,洪坤豪,等.刘军治疗肩周炎临证经验总结[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0):2070⁃2072. [22] 赵婷婷,赵耀东,蒋梅霞,等.基于‘灵枢“解结理论探讨郑氏温通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6):3036⁃3039.[23] 董宝强,林星星,王树东,等.经筋刺法与针至病所理论的关系[J].中医杂志,2017,58(3):189⁃191,194. [24] 富昱,董宝强.经筋 解结”内涵及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314⁃1317.[25] 徐文嵩,柳婷.针刀 C”形松解术治疗僵硬期肩周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9):185⁃188. [26] 修忠标,刘洪,刘晶,等.改良 C”形针刀松解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效应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2):20⁃22.[27] 孙兆印.改良 C”形针刀松解术结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3):412⁃414.[28] 张天民,姚宪宝,龚重九,等. C”形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肩周炎45例临床报告[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4):97⁃99.[29] 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制定.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0⁃22.[30] 张平,裴久国,胡琼,等.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5):86⁃89.[31] 李绍军,罗永浩,景洪帅.电针推拿小针刀整体松解分步联合施治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35(4):189⁃191.[32] 邢海清,岳瑞卿,叶少奇,等.针刀整体松解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肩周炎33例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1):28⁃31.[33] 修忠标,刘晶,刘洪,等.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5):140⁃144,182.[34] 余红超,郭中华,董博,等.针刀整体松解术结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9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7):167⁃169.[35] 韩永亮,孙伟琦,霍尚飞,等.针刀松解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机制[J].世界中医药,2018,13(5):1254⁃1257.[36] 黎君和,孙云廷,王延武.小针刀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粘连期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1):159⁃162.[37] 王若州,杜小正,王海东,等.循经筋选点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思路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3):1531⁃1533.[38] 侯骁丹,陈智.运动针刀结合拉伸疗法治疗肩周炎冻结期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2):292⁃294. [39] 仝乐,崔晨华,史俍元,等.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动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冻结肩急性期的效果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239⁃242.[40] 周海旺,宁娜.阳性点小针刀加火罐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8(9):1094⁃1095. [41] 周勇忠,胡冰,袁志强,等.针刀应力位经皮动态松解治疗重度肩周炎[J].中国骨伤,2018,31(5):452⁃457. [42] 陈军,韩济生,樊碧发,等.面向临床医师解析慢性痛的发生机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2):70⁃80. [43] 林璐璐,石广霞,屠建锋,等.膝骨关节炎疼痛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28(6):454⁃459. [44] 高月.神经敏化思路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体会[J].心理月刊,2018(12):18⁃19.[45] 李加平,张飒,朱婷,等.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0(3):167⁃170.[46] 王书峰.超声介导下肩峰下滑囊㊁肩胛上神经注射术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831⁃832.[47] 韩旭,于进洋,谭红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9):74⁃78. [48] 戴敏,李开平,吴晓亮.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研究现状和应用优势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6):170⁃173.[49] 吴绪平,阮宜骏,胡零三,等.可视化针刀松解术治疗肩周炎思路设计与方法探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6):116⁃118.(收稿日期:2022⁃10⁃01)(本文编辑:李梅)。
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8a95f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a.png)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7:许电,E -m a i l :2308546737@q q.c o m 第一作者:林波,E -m a i l :284488267@q q .c o m 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林 波陈慧珍,蒋 励,许 电(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海南琼海571400)ʌ摘要ɔ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取70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㊂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干预,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㊂6d 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M c G i l l 疼痛量表评分与肩关节活动度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现有疼痛状况(P P I )㊁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 )与疼痛分级指数(P R 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P P I ㊁V A S ㊁P R 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㊁后伸㊁外展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 <0.05),治疗组肩关节前屈㊁后伸㊁外展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可以缓解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㊂ʌ关键词ɔ 肩周炎;粘连期;浮针疗法;功能锻炼;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五十肩;老年肩;痹证中图分类号:R 684.3 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710肩周炎是一种排除器质性损伤,以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并逐渐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㊂研究显示,肩周炎的发病率在肩关节疾病中占50%以上,超过50岁的女性为本病的好发群体[1]㊂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及活动受限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甚至使其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㊂肩周炎分为急性疼痛期(早期)㊁粘连僵硬期(中期)及缓解恢复期(恢复期)㊂粘连期肩周炎患者起病时间多超过3个月,由于肩关节及肩部的肌肉㊁肌腱㊁韧带等慢性劳损产生无菌性慢性炎症,导致肌肉组织发生粘连㊁瘢痕㊁挛缩等病变,在此期,患者的疼痛感大多较急性期减轻,但肩关节活动范围较急性期缩小[2]㊂肩周炎归属中医 痹证范畴㊂中医认为,本病发病与感受风㊁寒㊁湿邪阻滞于经络,或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经络有关,故治疗上注重补益气血㊁舒经活络㊂目前,西医治疗肩周炎常用的方式包括口服药物㊁局部注射类固醇㊁理疗㊁麻醉下手法松解㊁关节镜下松解及神经阻滞等,但上述方法长期使用存在不良反应大㊁费用高㊁远期疗效欠佳等缺点[3]㊂中医药治疗肩周炎具有明显优势,常见的疗法有中药内服㊁针刺㊁艾灸㊁针刀㊁推拿等㊂功能锻炼是一种常用的康复训练方式,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粘连,缓解疼痛,较好地改善关节功能,但肩周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单纯使用功能锻炼治疗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㊂本研究探讨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 12月在琼海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70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㊂对照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29~73岁,平均(55.64ʃ7.43)岁;病程3.9~7.1个月,平均病程(5.84ʃ0.96)个月;单侧患病25例,双侧患病10例㊂治疗组男11例,女24例;年龄25~71岁,平均(52.31ʃ8.23)岁;病程4.1~7.5个月,平均(6.27ʃ1.09)个月;单侧患病29例,双侧患病6例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经琼海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012021)㊂1.2 诊断标准 ①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肩周炎的诊断标准[4]㊂患侧肩关节的前侧㊁后侧㊁外侧均存在明显压痛,肩关节外展活动受限,肩关节外形有 扛肩 现象;存在肩周部位肌肉慢性劳损或外伤病史;发病近1个月肩关节X 线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㊂②参考‘中医骨伤科学“确定分期为粘连期[5]㊂粘连期判定标准:肩周炎发病时间3~6个月以上;未经治疗肩部肌肉疼痛情况较前减轻,肩关节肌骨超声检查可见肩峰下滑膜增厚㊁肩关节积液等肩关节粘连92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7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023,V o l.31N o.17期病理表现;患者日常肩部肌肉活动受限,活动度明显缩小;双上肢外展活动及向前活动时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上抬现象,肩关节会不受控制出现 耸肩 表现㊂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可以耐受浮针治疗;既往血常规㊁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未发现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㊂1.4排除标准合并锁骨外侧骨折㊁肩关节肿瘤及结核等肩部肌肉严重器质性病变导致疼痛的疾病者;有颈椎病㊁胸廓出口综合征等其他引起肩部肌肉损伤的疾病者;合并严重心㊁肝㊁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者;合并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有精神类疾病,或不能配合治疗者;参与本研究前3个月因参加其他临床类研究导致无法评估本研究疗效者;参与本研究前1个月内采取过其他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可能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㊂2治疗方法2.1对照组进行功能锻炼㊂①爬墙:患者面对墙壁站立,手指沿墙壁向上摸高爬行,标记患者能触及的最高点,次日从标记点再次尝试向上爬,切忌用力过度㊂②后划臂:患者功能位站立,微微前屈身体后双手自然下垂,双手做向后划水动作,反复多次㊂③旋转:患者正常站立,双上肢由前向后㊁由后向前做旋转运动,范围由小到大㊂④双手背伸:患者双手向后,让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向上提拉直至轻度疼痛为止㊂每日1次,上午约10时进行功能锻炼,每次20~30m i n,6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㊂2.2治疗组在对照组功能锻炼基础上加用浮针治疗㊂针刺取穴方法参考‘浮针医学纲要“[6]㊂针刺用具选用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号一次性浮针㊂医者采用食指㊁中指㊁无名指触摸患者肩关节肌肉周围,确定患者的病变肌肉及病变范围,在肌肉中对应3个肌筋膜触发点,分别设定为P1㊁P2㊁P3㊂P1点为肩关节前方结节间沟;P2点为肩峰下,肩髃与肩髎之间;P3点为肩胛骨外侧角外上方,肩贞周围㊂针刺方法:患者取正坐位,针刺部位采用碘伏消毒两遍后于进针点下5c m处进针㊂针体与皮肤成15ʎ角刺入,进针深度约30mm,刺入后将针身倾倒,使针身刺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留针30m i n,沿皮下持续刺入后退出,放置在针座上的卡槽内㊂医者在针刺部位周围做水平扫散,扫散后左手配合患者进行肩部抬臂㊁水平后伸及肩关节内旋后伸的抗阻力活动,每组两次,每次持续15s㊂每日1次,上午约9时进行浮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6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㊂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㊂治愈:肩部疼痛感完全消失,肩关节无活动障碍;显效:肩部休息时无疼痛感,过度劳累时肩部肌肉出现酸胀感,休息后肩部肌肉酸胀感消失,肩关节活动度检查正常;有效:肩部疼痛较治疗前稍有减轻,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稍有增加;无效:肩部疼痛感与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减轻,或较治疗前加重[7]㊂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㊂②M c G i l l疼痛量表评分㊂治疗前后采用M c G i l l疼痛量表分别对患者的现有疼痛状况(P P I)㊁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与疼痛分级指数(P R I)进行评估㊂P P I评分采取5分满分制原则,V A S评分采取10分满分制原则,P R I评分采取45分满分制原则,分数越低表示疼痛越轻㊂③肩关节活动度㊂治疗前后使用角度尺测量患侧上肢前屈㊁后伸㊁外展角度㊂3.2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㊂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3.3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 (3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2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两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541612391.43һ对照组35210131071.43注:与对照组比较,һP<0.05㊂(2)M c G i l l疼痛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P P I㊁V A S㊁P R 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P P I㊁V A S㊁P R 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P P I㊁V A S㊁P R 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03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7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023,V o l.31N o.17表2两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M c G i l l疼痛量表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时间疼痛分级指数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现有疼痛状况评分治疗组30治疗前28.72ʃ3.117.08ʃ0.292.51ʃ0.76治疗后5.71ʃ1.46әһ1.75ʃ0.33әһ0.48ʃ0.17әһ对照组30治疗前27.54ʃ2.777.12ʃ0.412.43ʃ0.26治疗后14.89ʃ1.38ә1.03ʃ0.12ә1.16ʃ0.09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3)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㊁后伸㊁外展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㊁后伸㊁外展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治疗组肩关节前屈㊁后伸㊁外展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表3两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ʎ,xʃs)组别例数时间前屈后伸外展治疗组30治疗前39.05ʃ7.8613.79ʃ2.6751.15ʃ3.74治疗后136.52ʃ8.69әһ41.89ʃ4.62әһ145.48ʃ5.28әһ对照组30治疗前37.54ʃ5.7514.65ʃ1.1755.33ʃ7.90治疗后97.64ʃ7.78ә35.18ʃ2.52ә97.26ʃ8.78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4讨论肩周炎又称为 五十肩 老年肩 ,归属中医 痹证 范畴㊂‘素问㊃痹论“曰: 风㊁寒㊁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㊂ 风㊁寒㊁湿邪侵袭肩部,阻滞经络,导致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㊂此外,肩周炎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㊂中老年患者年老体衰,气血亏虚,不荣则痛㊂故肩周炎患者可见肩部疼痛㊁重着㊁麻木及活动不利等症状㊂治疗上需注重行气活血㊁补益气血㊁舒经活络㊂肩关节的组成结构复杂,肩关节中的肌肉㊁韧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㊂肩关节的频繁活动会使肩关节周围的组织受到摩擦㊁挤压,造成磨损,发生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形成粘连㊂肩部的急性损伤㊁骨折等需长期固定肩关节,亦会使关节囊发生粘连㊂颈椎病及心㊁肝㊁肾等脏器疾病影响血液循环,使肩关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㊁肌肉痉挛,日久局部发生炎性反应,导致肩周炎发生[8]㊂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疼痛较急性期有所缓解,但此时炎性渗出明显,肩关节周围肌肉及组织粘连加重,呈 冻结 状态,使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缩小,活动受限[9]㊂肩周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在一般情况下可自愈,但如果不及时干预,患肩关节活动范围能够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较小[10]㊂功能锻炼需患者主动进行肩关节活动,可有效减轻肩部肌肉粘连,促进渗出液吸收及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肩部疼痛㊂然而,因功能锻炼是主动活动,患者常因锻炼过程中出现的疼痛㊁劳累或因生活㊁工作等难以坚持,影响治疗效果㊂因此,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需联合其他方法治疗㊂浮针疗法是运用浮针在肌筋膜触发点或病变周围皮下组织进行扫散及再灌注活动的针刺疗法,常用于治疗软组织疼痛性疾病,具有操作方便㊁留针时间长㊁痛感低的优势㊂浮针疗法将 患肌 作为治疗靶点,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活动,疏松结缔组织具有传导生物电的功能,浮针扫散时具有压电和反压电效应,疏松结缔组织将生物电传导至病变组织,改变细胞的离子通道,调整人体的抗病机制㊂浮针扫散的作用是松解紧张的肌肉,使血液流通至缺血部位,恢复肌肉的功能[11]㊂再灌注活动以牵拉肌肉为主,通过肌肉的收缩与舒展,使血管舒张,加大血流动力,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灌注到缺血的部位,有效改善患肌的缺血状态[12]㊂有研究认为,疼痛是肌肉一定程度缺血㊁缺氧产生能量危机,神经末梢捕捉到信号后传输至大脑而产生的一种感觉,肩周炎的发生与肌肉缺血㊁缺氧有关[13]㊂浮针疗法可以改善患肌缺血㊁缺氧状态㊂王瑞安等[14]通过M e t a分析得出,浮针疗法是有效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其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灸治疗㊂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在每日上午进行功能锻炼,治疗组患者在上午约9时进行浮针治疗㊂昼为阳,夜为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㊂上午阳气升发,万物舒展,人体也应进行适当运动,使形体舒缓㊂在上午进行功能锻炼符合中医养生理念,两组患者依从性较高,均积极配合完成治疗㊂治疗后,两组患者M c G i l l疼痛量表评分㊁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㊂其原因可能是功能锻炼可松解肌肉粘连,改善患肌及附近的血运状态,进而改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度㊂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M c G i l l疼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㊂其原因为浮针作用于肩关节周围患肌疏松结缔组织,刺激肌筋膜触发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进一步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15]㊂13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7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7 综上所述,浮针疗法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减轻粘连期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疼痛,扩大肩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㊂本研究存在病例数少㊁缺乏客观指标及观察时间短等不足,今后的研究中将加大样本量㊁增加客观指标㊁延长观察时间等,以期探明浮针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作用机制,为该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㊂参考文献[1]玲花.肩关节周围炎的蒙医外治法概况[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25(4):46-48.[2]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73.[3]钟红霞.肩周炎的治疗进展[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2047-204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191.[5]黄桂成,王拥军.中医骨伤科学[M ].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46-247.[6]符仲华.浮针医学纲要[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31-235.[7]李远峰,姜益常,杨雪.浮针扫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23,32(7):1219-1222.[8]崔丽君,孙海友,张亚兰,等.肩周炎的解剖学发生机制[J ].饮食保健,2015,2(22):31.[9]涂敏芳.热敏灸结合经筋松解手法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10]贝剑宏,杨雪梅,钟娟,等.电针结合贾氏点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21):36-38.[11]卫其华,许淑颖,王伟伟,等.浮针结合甲钴胺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40-42.[12]盘晓颖,谢泓智,何新芳.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8):1808-1813.[13]孙玉波,仲梅,赵金秋.浮针联合磁振热治疗海勤人员颈肩部肌筋膜疼痛效果及其对不良情绪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2022,31(9):954-957.[14]王瑞安,蒋学余.浮针与传统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比较的M e t a 分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2):305-309.[15]范曼琪,孙健,许能贵,等.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思维及作用机制[J ].世界中医药,2021,16(5):835-839.(收稿日期:2022-07-04)作者:殷英,E -m a i l :q156********@163.c o m 温针灸结合B o b a t h 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殷 英(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中医院,山东济宁277600)ʌ摘要ɔ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B o b a t h 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中的应用㊂方法:将7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㊂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B o b a t h 技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温针灸㊁B o b a t h 技术治疗㊂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肢体痉挛情况㊁表面肌电图(s E MG )的均方根值(R M S )㊁肢体运动功能㊁日常生活能力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痉挛指数(C S I )㊁改良A s h w o r t h 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肱二头肌和股四头肌s E M G 的R M S 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F u g l -M e y e r ㊁改良巴氏指数(M B 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温针灸结合B o b a t h 技术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明显的作用㊂ʌ关键词ɔ 缺血性脑卒中;中风;肢体痉挛;温针灸;B o b a t h 技术中图分类号:R 246 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711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多数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肢体痉挛,表现为刻板运动模式㊁肌张力升高㊁运动协调性降低等,可致肌肉萎缩,阻碍患者康复㊂现代医学多采用药物治疗㊁热疗㊁B X T -A 注射㊁B o b a t h 技术等,其中B o b a t h 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肢体痉挛状态,但单一使用B o b a t h 技术无法满足临床预期㊂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推广和普及,以温针灸为代表的中医特色疗法在治23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7期。
微型针刀松解为主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微型针刀松解为主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47e451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e.png)
微型针刀松解为主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于秋深;李劲松;汤文红;姚卓立【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4(033)004【摘要】目的观察微型针刀松解手术为主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粘连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44例和局封组42例,针刀组采用针刀松解手术配合局部封闭,局封组采用局封疗法,治疗后采取相同的康复锻炼.治疗结束后通过对患者肩关节功能以及疼痛改善程度来综合评价疗效.结果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7.7%,局封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肩关节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针刀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局封组(P<0.05).结论采用微型针刀松解手术配合局封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总页数】3页(P346-348)【作者】于秋深;李劲松;汤文红;姚卓立【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10;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10;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10;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相关文献】1.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疗效观察 [J], 甄朋超;王倩倩;刘钢;周俊杰;吴冰2.腕三针治疗粘连前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J], 方君辉;宋丰军;刘海飞;叶必宏3.肩五针针刀松解配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临床观察 [J], 宫春明; 高慧; 刘涛; 张艳春4.针刀松解配合无痛推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粘连疗效观察 [J], 易光军;周发应5.关节镜松解术配合运动手法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观察 [J], 王少飞;郑吉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体会
![小针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de9f30bce2f0066f43322ba.png)
小针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0-09-16T16:40:39.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4期供稿作者:宋德平[导读] 压痛点:常见肩周围压痛点为喙突、三角肌中点及前后缘、冈下肌、大小圆肌等,有时颈部及前臂也可出现压痛点。
宋德平黑龙江省绥棱县中医院理疗科(152200)【关键词】肩周炎小针刀推拿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古称冻结肩、肩凝症、肩不举,俗名漏肩风。
多数患者的年龄在五十岁左右,故有“五十肩”之称;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小针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肩周炎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0~7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个月。
病因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一般认为,本病主要病理是属于慢性退行性变化,因此与肩部的一些腱鞘﹑滑囊的无菌性炎症以及局部受风寒,反复老损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身体虚鸑﹑气血不足,筋失濡养或因过度疲劳﹑汗出当风﹑漏肩当风﹑感受风寒湿邪等趁虚而入,阻滞筋脉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肩部挛急疼痛,活动障碍。
在病之后期,甚可出现患肢肌体肌肉萎缩和肩关节严重粘连等病理改变。
3诊断标准(1)年龄50岁左右,无明显外伤史,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夜间尤为疼痛;(2)肩关节活动障碍,肩部活动逐渐受限,包括主动与被动:尤以上臂外展,上举及过度内旋手背触腰时更明显僵硬。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如穿衣梳头洗脸等活动。
(3)肩关节功能检查:触耳试验(手指上举不能触同侧耳为重度,过耳不能触头顶为中度,过顶不能触对耳为轻度)、胸前搭肩试验(手经胸前搭对侧肩,肘贴胸壁,肘尖距前正中线10cm以上者为重度,5~10cm为中度,5cm以内为轻度)、后背触肩试验(手从背后触对侧肩,只能触骶尾及髋部为重度,触腰部位为中度,腰带以上为轻度);(4)压痛点:常见肩周围压痛点为喙突、三角肌中点及前后缘、冈下肌、大小圆肌等,有时颈部及前臂也可出现压痛点。
穴位注射,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粘连性肩周炎100例
![穴位注射,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粘连性肩周炎1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6cca17c281e53a5802ff4d.png)
20 日就诊。自诉右肩关节疼痛 4 月, 并逐渐加重 , 右肩 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查: 右上肢上举、 背伸功能受限, 天 宗穴、 肩关节周围有压痛。 X 线示: 右肩关节骨质未见 异常。诊断: 粘连性肩周炎。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及 天宗穴注射后行小针刀剥离治疗 1 次, 针灸治疗 1 疗 程后 , 肩关节疼痛消失, 活动如常。 讨 论 肩周炎中医称之为 “冻结肩” 又有 “漏肩 风” 之称, 多见于 50 岁左右之人, 因此又有 “五十肩” 之 称。 通常认为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关节囊及其周 围韧带、 肌腱和滑囊的退行性病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 症。 常见诱因为: 肩关节周围病变 ( 如冈上肌腱炎 , 肩袖 损伤 , 三角肌滑囊炎等) 波及关节囊而引起关节囊的慢 性炎症和粘连; 肩关节急性创伤 ( 如挫伤、 骨折、 脱位 ) 或因疼痛、 肌肉痉挛、 局部固定过久、 肩部受寒等均可 诱发本病。 其发病隐渐, 疼痛多位于肩关节前、 外侧, 可 向上臂前侧、 外侧放射[ 2 ]。 夜间症状加重 , 甚至影响睡 眠。 应用本治疗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而达到治疗目 的: ①玻璃酸钠注入关节腔, 使关节腔内润滑。②小针 刀行剥离术, 使粘连的组织分离, 使关节腔容积及关节 活动度相对增大[ 1 ]。 ③针灸, 理疗使组织渗出、 纤维变 易于吸收 [2 ]。 局部近取肩 、 肩前、 肩贞三穴是谓 “肩三 针” 疗法 , 配局部阿是穴针刺治疗可祛风散寒, 疏通经 络; 循经远取阳陵泉能疏筋活络, 通经止痛 , 中平穴系 现代新发现治疗肩周炎的经验特效穴。 诸穴远近相配 , 使病邪得祛, 筋脉疏通, 气血调和 , 疼痛自止。 ④推拿使 增生肉芽组织等炎症性改变易于恢复、 消退。 参考文献
分期顺势针刀、针灸治疗肩周炎
![分期顺势针刀、针灸治疗肩周炎](https://img.taocdn.com/s3/m/9ef0a050be23482fb4da4c37.png)
僵 硬期 时间约 4~7月 , 病变主要除肩关节囊严 重挛 缩外 , 关节 周 围大部分软组织受累加重 , 病理表现为退 变加剧 , 胶原纤维变 性, 软组织纤维化而失去弹性 , 脆弱而易撕裂 , 滑膜增厚 , 喙肱韧 带挛缩 , 、 囊 肌腱 、 腱鞘进一步粘连 , 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疼 痛 为剧, 甚至不能人睡 , 上臂活动及盂肱关节受 限达 高峰 , 出现扛 肩 。③ 恢复期时 间约 8 2月 , 理主要为无菌炎症逐渐消退 , ~1 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消失 , 功能障碍逐渐好转。 疼痛功能评估参考 19 美 国医学会永 久病损指南及谟懒 90 常数法 , 具体如下 : 疼痛 2 5分 : ①极重 度 : 不能活动 +睡眠障碍 ( 疼痛 引起 ) , 0 ~5分。②重度 : 影响 日常活动 +影响睡眠 , 0 。③ 中度 : 6~1 分 影响体育活动 +不伴睡眠障碍 , 1 5分 。④轻度 : 1 ~1 影响部分体 育活动 ,5 2 1 ~ O分。⑤基本正常为 2 ~ 5 1 2 分前屈 2 分 : 5 ①肘尖 贴胸在锁骨中线外 , 上臂 中轴与矢状面呈 0 ~3 。0 1 。 0 , 0分。② 肘尖贴胸 过锁骨 中线 ,上臂 中轴与矢状面呈 3 1 6 。 l ~2 。 ~ 0,1 0 分。③肘尖贴胸过正中线 , 上臂中轴与矢状 面呈 6 。 0 , 1 1 ~7。2 ~
痛, 可为钝 痛或锐痛 ; 可隐匿起病 , 可急性发 作 , 也 可有 或无外 伤、 受寒史 。③患病肩关节活动受限, 以屈伸、 尤 外展 、 内旋 、 外旋
T2 1 水平 , ~ 0 。 1 2 分 ⑤手背可达肩胛下角水平 ,1 2 分 。 5 2 —5 外展 2 5分 : ①肘尖平 乳头以下 , 上臂 中轴 和腋 中线 呈 0 3 。 。 0, 0—1 分 。 0 ②肘尖过乳头 , 上臂中轴和腋中线呈 3 。 0 , 1 0 1 ~6 。1 ~2 分。 ③肘尖平胸骨角, 上臂中轴和腋中线呈 6 。 9。2 ~ 5 1~ 0,1 2 分。 设计 、 实施 、 评估 者 : 实验设计 、 针刀操作 由张雄完成 , 法 手 由王 召德完成 , 针灸 由欧 昌坤完成 , 评估三人共 同完成 , 均为单
银质针配合系统康复治疗粘连期肩周炎40例疗效观察
![银质针配合系统康复治疗粘连期肩周炎40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5f6b8186c85ec3a87c2c5d9.png)
例 数 痊 愈 显 效 有 效 无效
4 O 4 O 2 8 9 9 8 2 1 9 1 4
总 有效 率
9 7. 5
拔 针后用 2 碘 酊涂针眼 ,覆盖 纱布 ,术毕 。3 d内不接 触水 ,以免 感染 。每周 治疗 1 次 ,共 治疗 3 周 。②康复
治疗 :以指 导患者训 练为主 ,家属辅 助 。指导家属 在患
9 0. o
注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P d O . 0 5 。
4 体 会
者摆 放体位 时应避免腕关 节屈 曲。肩 、肘 、腕各关 节每 次按 摩 3 o ~5 o遍 ,2次/ d r上肢 各 关节 和 伸 肌 群 由远
端 至近端各 拍 打 2 0 ~3 O遍 ,2次/ d r手 部 、上 肢 等 肿 胀部 位 由远 端至近端跨关 节反复进行 拿揉 2 0  ̄3 0遍 ,2 次/ d 。在上 述治疗基 础上 ,被动牵 伸患肢 向前 、向上运
根 据肩 周炎 的 临 床 表 现 ,可 归 属 中 医 学 “ 痹证” 范畴 。 内因为气 血 不 足 、肝 肾亏 虚 、血 不荣 筋 ,外 因
至 3年 。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 P>O . 0 5 ) 。
2 治 疗 方 法
2 . 1 观 察组 :采用银 质针 治疗 配合 系统康 复治 疗 。① 银质针治疗 :患侧肩 胛区 、肩 区及 上臂为治疗 区的针刺
部位 。首先 ,在疼痛 明显的针刺部 位常规皮肤 消毒 ,每 个 进针点用 0 . 5 利 多卡 因皮 内注射局 麻 ,垂 直或 斜刺
动并 尽可能 坚持 1 0  ̄2 0 s 。病情 好转 能坐 起 时 ,可使 患 者屈 肘 、屈 腕 ( 背伸 ) 、肩 外 展 ,患 手 掌 心贴 床 面 ,上 身轻 轻斜靠 ,加压患肢进行 牵伸练 习 。医师每天指 导患 者康 复训 练 1 次 ,每 次 6 0 mi n ,嘱其 家 属 协 助 自行 训
小针刀配合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48例
![小针刀配合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48例](https://img.taocdn.com/s3/m/04ff4c52312b3169a451a432.png)
果
论
治疗 1 5 ~ 3 O 天, 4 0 例 中治 愈 3 5 例, 显
效4 例, 好转 l 例, 治愈率 8 7 . 5 %。
周 围性 面瘫 多 因络 脉空 虚 , 卫 外失 固 , 感 受冷 风
B 2 营养神经 , 可选患者双侧合谷穴 、 曲池 、 翳风、 下
参 考 文 献
[ 1 ] 张玉 红. 面瘫 的针灸 治疗方法概况 [ J ] . 现代 中西 医结合 杂 关、 颊车等穴位 , 每天取一个穴位 , 交替注射。 志, 2 0 0 8 , 1 7 ( 1 0 ) : 1 6 1 4 — 1 6 1 5 . 2 . 4 电脑 中频 理 疗 采 用 B A 一 2 0 1 1 一Ⅱ型 电脑 中频 2 ]石 学 敏. 针灸 治 疗 学 [ M 3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0 0 1 : 治疗仪 , 用两对贴 片分别贴于丝竹空 、 攒竹和颊车 、 [ 3 9 0 . 地 仓 两 对 穴位 上 , 1 天1 次 。根 据 患者 情 况 给予 治 疗
复正常 , 能够皱眉 , 面部表情恢复正常 , 味觉正常 , 乳 突无压 痛。显效 : 症状有所改善 , 但仍有遗留症状 , 如眼睑闭合 困难 , 鼻唇沟不对称 , 或仍有鼓腮 、 漏气 现象。好转 : 症状较前有一些进步 , 但效果不 明显 ; 无效 : 症状未见任何改善。 3 . 2 结
3 . 1 疗效标 准b 治愈: 症状完全消失 , 眼睑闭合有
力, 眼 球上 下 活动 正 常 , 口角 恢 复正 常 , 能 够露 齿 、 鼓 [ 5 ] 林超 群. 针 刺配合 超 短波治疗 急性 期周 围性 面瘫 临床疗 腮、 吹气 , 饭后不会有食物残渣 留滞 口腔 , 鼻唇沟恢 效 观察 [ J ] . 针灸 临床杂 志 , 2 0 0 2 , 1 8 ( 1 2 ) : 6 - 7 .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84例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84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4a522258f5f61fb6366683.png)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84例标签:肩周炎;臂丛麻醉;小针刀;手法肩周炎祖国医学称“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
以肩周疼痛、肩关节功能广泛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笔者近20年来运用针灸、小针刀等方法治愈了大量肩周炎患者。
经过临床观察,笔者认为臂丛麻醉下小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是肩周炎更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现将近2年运用本法治疗的84例患者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4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35例,女49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半;5例曾有肩部损伤史,12例患者治疗前1个月曾接受过其它方法治疗。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多发于50岁左右中老年人,女性偏多;②肩部疼痛,呈渐进性。
肩周有广泛压痛,尤以喙突处、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抵止端压痛明显;③患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尤以前屈、外展、内旋、外旋障碍明显,日常生活如洗脸、梳头、穿衣、系腰带等困难;④诊断明确,年龄40~70岁,病程在3个月以上且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它方法治疗的患者纳人本组观察样本。
1.3排除标准①肩关节骨折脱位、结核、肿瘤;②严重骨质疏松;③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④糖尿病空腹血糖>10mmol/L。
2治疗方法2.1小针刀松解①定点:在喙突处、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抵止端及肩周其它部位压痛点用紫药水标记;②麻醉:由麻醉科医师操作。
在患侧锁骨上方臂丛处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10mL,观察30min,测试肩部及上臂外侧痛觉反应是否消失;③消毒:患者取端坐位,充分暴露患侧肩部,手平放腿上或治疗床上,皮肤常规消毒;④针刀操作:在喙突处、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抵止端作切开剥离,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肩周其它部位压痛点作疏通剥离。
术毕用创可贴封闭针眼3d。
2.2手法治疗针刀手术结束后,让患者去枕仰卧治疗床上,医者站于患侧,嘱患者充分放松,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肘关节,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双手协同用力使患肢前屈、内收、外展上举,然后让患者坐立,医者牵拉患手做后伸摸背,每个动作应尽量达到最大功能位,当操作时听到“卡嚓”声或撕裂声,提示粘连已被松解。
肩关节“C”形针刀松解术治疗肩周炎
![肩关节“C”形针刀松解术治疗肩周炎](https://img.taocdn.com/s3/m/f4cb59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6.png)
图6-18为患侧横断取像,箭头所 指处,结节间沟上的肱横韧带明 显比健侧肥厚
图6-19喙突上的肱二头肌短头肌 腱有明显的局部瘢痕化现象(超声 反射增加, 如箭头所示)
图6-20在喙突上的喙肱肌腱有明 显的局部炎性反应(超声反射减少, 如箭头所示)
喙突顶点——松解肱二头肌短头起点的粘连 结节间沟点——松解肱二头肌长头通过结节间沟的粘
连点 松解上面2点,以恢复肩关节的后伸功能
肱骨大结节后方2cm点——松解小圆肌止点的粘连—
以恢复肩关节的前屈功能
肱骨小结节点——松解肩胛下肌止点 肩其它点——松解岗上肌或岗下肌止点,肩峰下滑囊
点,肩关节囊压痛点 松解上面2点,以恢复肩关节的上举、外展及环转功能
针刀手法是以杠杆原理为基础,手法直接作用于粘连 、挛缩点,故省时、省力。
本病术后采用如下3种手法 前屈手法———松解肩关节后侧粘连 后伸手法———松解肩关节前侧粘连 上举手法———松解肩关节关节囊的粘连
术后处理
术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每日3次, 连服3天,以预防感染。
(6)注意事项
肱骨大结节后方2cm点手术
器械:Ⅰ型四号针刀, 针刀与皮肤垂直,刀口 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 针刀手术四步操作规程 进针刀,直达肱骨大结 节后方2cm点骨面,纵 疏横剥2刀,以松解小 圆肌止点的粘连、疤痕 。
以上术式完毕,取出针刀,用无菌纱布按压局部2分 钟后,贴创口贴。
手法操作
针刀医学手法,与传统中医手法有别,针刀手法是在 针刀闭合性手术对病变关键部位实施精确松解后的手 法。
典型病例
治 疗前
患者,李× ×,男,56 岁,武汉市 蔡甸区人, 患肩周炎3 年,于
2006.10.13 初诊
肩周炎怎么治疗最好最有效,这四个方法让肩周炎好的更快
![肩周炎怎么治疗最好最有效,这四个方法让肩周炎好的更快](https://img.taocdn.com/s3/m/82dd8df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a.png)
肩周炎怎么治疗最好最有效,这四个方法让肩周炎好的更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肩周炎十分常见,多数患者有肩部酸痛、麻木等情况,随着疾病的发展,部分患者有颈部活动受限的症状。
肩周炎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
为了减少肩周炎带给患者的伤害和不良影响,需要尽早治疗,如何保证肩周炎最好最有效治疗,可以试试下面这四种方法。
1.肩周炎的简单介绍肩周炎又叫做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疼痛明显,肩关节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并且日益加重,到了某种程度后会逐渐缓解,直到最后发展成有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通常情况下,肩周炎的发病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女性的发病率稍高于男性,常见于体力劳动者。
分析肩周炎的发病原因了解到,主要有肩部原因和肩外因素。
肩部因素包括,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对外界对外力的承受能力降低;长时间过度活动、不良姿势导致的慢性损伤;因外伤使肩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固定,肩周组织发生粘连和萎缩;肩部发生急性挫伤、挫伤等情况。
肩外因素则包括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扯痛等,由于发病时间较长,再加上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导致肩部肌肉发生持续性痉挛缺血,引发炎性病灶,最终转变成肩周炎。
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怕冷、压痛以及肌肉痉挛和萎缩等。
面对肩周炎带给患者的不良影响和危害,需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治疗。
2.治疗肩周炎的四个最好最有效方法2.1西药治疗因为肩周炎患者会有疼痛的现象,为了缓解疼痛,可以遵从医嘱使用西药治疗。
治疗肩周炎的西药包括口服药和外用药,通常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能够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警惕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如消化系统溃疡、支气管哮喘、过敏等,以免临床症状加重或诱发其他系统疾病。
(1)口服药。
常用药物有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依托考昔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这些药物能够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患者康复过程中,提前半小时服用上述药物,可以控制疼痛,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超声可视化针刀与常规针刀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比较
![超声可视化针刀与常规针刀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35f9b1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8.png)
超声可视化针刀与常规针刀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比较陈文晓;童奇乐;范奕松;柳占元【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24(26)1【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可视化针刀与常规针刀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粘连期肩周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肌骨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McGill评分、改良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McGill评分、改良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内旋、外旋、前屈上举、后伸、外展)、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行可视化针刀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优于常规针刀,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总页数】3页(P119-120)【作者】陈文晓;童奇乐;范奕松;柳占元【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效果2.肩五针针刀松解配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临床观察3.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与常规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比较4.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整体松解联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研究5.研究观察动痛点针刀松解术与常规针刺在治疗急性期肩周炎 ( 风寒湿型) 上的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刀治疗肩周炎粘连期
【摘要】目的:探讨肩周炎粘连期的针刀治疗有效途径。
方法:1.针刀闭合术;2.局部阻滞;3.手法。
结果:1次治愈15例,2次55例,3次80例。
结论:针刀加局部阻滞,加手法治疗肩周炎粘连期临床疗效好。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刀、手法、水针、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150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天民针刀治疗肩周炎疗效
1 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40岁;女性106例,男性44例;病程最长12个月,最短2个月。
均为单侧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肩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内旋、外展均不能完成)。
病程长者三角肌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部分病例经过热敷、封闭、针刺、拔火缺罐、膏药外敷、中药内服等治疗效果欠佳。
2 治疗方法
首先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尤以喙肱肌和肱二头短头的附着点喙突处,肩峰下冈上肌抵止端处,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压痛最为明显。
患者坐位患侧肩部皮肤充分暴露,紫药水在敏感痛点及条状病性反应物处定点,消毒.铺洞巾,选用四号针刀用四步进针法刺入,针刀到达病灶后,用切开剥离法或纵行疏通剥离法,剥离3—5针,当针下有松动感时出针,然后在每个针孔注入药物2ml(强的松龙125mg,2%利多卡因100mg,VB121.Omg,VB10.1mg),最后创可贴敷盖,每隔6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术后配合手法,患肢外展,医者站于患肢外侧并嘱患者肌肉放松,用滚、拿、揉法放松术后紧张的肌肉,自前而后,自上而下的进行,然后医者托起患肢肘尖和腕关节左右环转运动30—50次,医者站于患者右后,左手放于患者右肩,右手握住患者左手腕关节向前360度环转1 5—30次,反之向后环转360度15—30次,最后向上拔伸5—1 0次,手法10次为l疗程,手法完毕后,嘱患者功能锻炼,口服中药加味桂枝汤:桂枝、大枣、姜黄、海桐皮、威灵仙、羌独活各15g,生姜、甘草、白芍、桑枝各108,蜈蚣2条,全蝎6g。
注意事项
①遵循四步进针,严格要求无菌操作。
②施术时针刀不能离开骨面,以防损伤神经、血管。
③嘱患者3天内不可洗澡,以防感染。
④嘱患者术后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以促进病愈。
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完全恢复。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好转。
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尚需针刀加手法继续治疗以达治愈。
无效: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自己放弃治疗。
4 治疗结果
150例中1次治愈15例,2次治愈55例,3次治愈80例,全部治愈。
5 典型病例
患者薛某,男,54岁,干部。
1996年12月15日来我科就诊。
自述近2月来肩关节疼痛,昼轻夜重,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右上肢外展、内收、上举功能障碍,经外院门诊封闭、针刺、理疗等症状无明显减轻,近10天来疼痛加剧,稍触动患肢剧痛难忍,经X光片示骨质无异常,查体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点,尤以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喙突处),有一条索状痛性反应物,肩峰下、冈上肌抵上端压痛明显,诊断肩周炎粘连期。
经针刀加手法、水针注射,中药内服,1次后疼痛大减,睡眠明显好转,间隔5天行第二次针刀,经1个疗程的针刀20天手法、水针、中药内服,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随访至今无复发。
6 讨论
关于肩周炎病因病理,历来众说纷纷,从软组织损伤的角度来说,它确实在发病后有炎性渗出,细胞坏死,软组织增生,结疤粘连,这是主要的病理变化。
但究其病因,中医认为经脉空虚外邪侵入也不无道理。
我们运用针刀加手法、水针注射、中药内服等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方法简便,花钱少,见效快,疗效高,变不治为可治,变难治为速愈,安全可靠。
针刀疗法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总结现代骨伤科关于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方面的最新成就,它的作用机理是,人体正常情况下,脊柱、躯干、四肢的功能活动以及周围相关的肌肉韧带、筋腱、骨连接相互协调,在其生理范围内自由运动,称动态平衡。
肩痛类疾病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的急慢性损伤引起的局部组织出血、细胞坏死、渗出、水肿、炎性病理变化,刺激周围的神经,引起肌肉血管痉挛,病变组织缺氧、缺血,致痛物质增加,导致病变区域疼痛。
人体在损伤后有一个自我修复过程,一部分被组织吸收,另一部分又产生炎症粘连挛缩、结疤现象,使上肢的动态平衡失调,肩关节内应力失衡,形成疼痛与功能障碍,活动受限。
针刀这一病理机制在局部病变组织进行直接松解,剥离等手法,减轻炎症区域组织内压,阻断其对神经、血管的恶性刺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或纠正缺氧、缺血状态,有利于炎症的消退与吸收;改善组织新陈代谢,加快组织修复,从而恢复局部组织的动态平衡失调,从根本上治疗病灶。
同时针刀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体现了中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病理机制,它又充分的发挥了西医外科手术刀的治疗作用分割、
切除、松解等。
手法的作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并利用力学原理,纠正关节微小移位、错位,使患肢动态失调得以平衡。
药物注射减轻炎症渗出,促进炎症水肿消退与吸收,促进新陈代谢,防止再度粘连。
药物镇痛有效阻断对病灶周围神经、血管的恶性刺激,缓解痉挛,迅速解痉,为肌体修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同时服用祛风散寒除湿,调营卫,和利血脉之方,加味桂枝汤。
方中以羌活散肌表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桂枝调营卫,散风寒之邪,共为主药,姜黄、桑枝、海桐皮、威灵仙等散风湿而治痹痛,兼利血脉,白芍、甘草合用以缓解止痛,柔肝养筋,生姜、大枣以和营卫,痛甚者更加入虫类搜剔之品,如蜈蚣、全蝎以逐祛邪气,通络镇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邪气,调营卫,通气血,共促疾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