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警察与赞美诗》主题思想
警察与赞美诗启示
警察与赞美诗启示最近重读了欧亨利的作品《警察与赞美诗》,温故而知新,收获颇多。
《警察与赞美诗》描述了一个叫做苏比的不良青年。
他没有工作,不务正业,风餐露宿,不思进取。
在冬天来临之际,他想方设法做坏事,企图进入监狱,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但他并没有成功。
在几次'背运'后,他翻然悔悟,立志改过自新。
就在他决定重新做人时,他被一个警察发现,送进了监狱。
本文把苏比的几次'背运'写的很详细,充分表现出苏比不思进取的一面。
也是因为作者对这几次'背运'描写较为成功,当读者读到苏比决定弃恶从善时,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
但似乎一切都在和苏比作对,他想要的,总是来得不是时候。
苏比没有做坏事时,警察却把他抓走。
由此可见,命运多舛。
不一定发生什么事,使命运发生变化。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知足常乐,把握好每分每秒,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不要等大好时机错过了,才怨天尤人,后悔当初。
主人公苏比在文章开头就给人为非作歹,无药可救的坏人形象。
他想方设法做坏事,争取进牢房度过冬天。
但是由于种种偶然,苏比并没有如愿以偿,我有些幸灾乐祸。
当文章接近尾声时,我意外的看到苏比重拾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受到赞美诗的洗礼,准备重新做人,干一份正经的工作,并构想美好生活的蓝图。
然而就在此时,警察把他抓进监狱,留给读者无限遗憾。
苏比不会把握机会。
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但他拒绝了。
他原本有机会去救济所,但他放弃了。
他的思想和平常人不一样。
他不工作,并不因为他想不劳而获,只是不想做而已,似乎刻意逃避身为正常人的生活。
文章婉转的表达了,苏比是一个几乎失去了一切的人。
才能、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暇的思想和衣领都是他曾拥有过的。
重新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对苏比来讲应该不是件难事。
然而他自甘堕落。
他吃霸王餐、砸玻璃、轻薄女子、扰乱治安、抢伞,目的是为了去监狱一个令他有'尊严'的地方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季。
《警察和赞美诗》(整理版) (1)分析
欧·亨利
警察: 维护生活秩序的社会安定的国家机器。 赞美诗: 宗教音乐 净化心灵 升华境界。 警察+赞美诗=
明确:一个国家在生活方面拥有维护正常秩序和社会
安定的警察队伍,而在精神方面拥有净化人的灵魂的
宗教音乐。从逻辑上讲,应很完美,甚至是“人间天
堂”。
欧· 亨利(1862—1910)是美国最杰出的短篇小 说家,他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的生活的幽默的百科 全书”。 他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与法国的 莫泊桑、俄国的契诃(hē)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
苏贝的行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愿望或打算
结果
第六次
苏贝的行为
第一次
愿望或打算
结果
进上等餐馆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砸橱窗
进低档饭馆 调戏女子 大吵大闹
让别人交给警 被推到人行道上 察 、 直接被警察抓 连个旁证都不算 住 被“叉”在人行道上 女子缠住他 让他只管闹去
第六次
偷绸伞
故事高潮(39-47)苏贝良心发现,突然被捕。
故事结局(48)苏贝被判监禁三个月。
课堂学习
分析第一部分(1-6)
苏贝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当夜晚雁群引吭高 鸣,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对她们的丈夫亲热起来,或者当苏贝
躺在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的时候,你就知道冬季已经逼近了。
一片枯叶飘落到苏贝的膝头。那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 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房客倒是体贴入微的,每年要来之前,总是预 先通知。他在十字街头把他的名片交给 “北风” ——“幕天席地 别墅”的门房——这样露天的居民就可以有所准备。
忿忿不平( 憎恶 (
警察与赞美诗主题
警察与赞美诗主题警察是社会的守护者,他们冒着危险的工作,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和公正。
他们是勇敢、坚毅和无私的化身,因为他们肩负着保护我们的安全和权益的责任。
他们是英雄,他们值得我们的赞美和敬意。
警察是黑夜中的明灯,指引着我们回家的方向。
当我们迷失了方向,当我们置身于困境中,他们总能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瞬间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一次次地战胜着邪恶和犯罪。
他们不畏艰险,为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愿意放下自己的生命,舍己救人。
警察是正义的使者,他们担当着为人民讨回公道的重任。
他们勇往直前,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和压力,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坚定和高尚。
他们彰显着法治的力量,保护着弱者的权益。
他们的到来如同一阵清风,吹走了犯罪行为带给人们的忧虑和恐惧。
他们坚守在正义与公平的最前线,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警察是慈爱的守护者,他们关心并照顾着我们的福祉。
他们不仅仅是捕捉犯罪分子的“猎人”,还是社区的贴心人。
他们走进大街小巷,亲切地与人民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疾苦。
他们与人民携手合作,共同建立起一个和谐而安全的社会。
他们助人为乐,用行动诠释着“服务”的意义。
警察是勇敢的战士,他们背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
他们冲在最前线,面对着各种危险和挑战。
他们用身体的力量和智慧,保护着人民的生命和安全。
他们是国家的守门人,他们的存在是我们安全的保障。
警察是团结一心的家庭,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着各种挑战。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支持,凝聚成一个强大的力量。
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不畏困难,为了理想的社会而奋斗。
警察是社会的守护神,他们为我们守望在夜晚的黑暗中。
他们保护我们的安全,维护我们的权益。
他们是世界的脊梁,他们值得我们永远的敬意和赞美。
警察,你们是我们的英雄。
在艰辛的岗位上,你们无私地为我们提供保护,保障我们的安全。
你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没有你们,我们的生活将会充满危险和恐惧。
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有你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安心、快乐地生活。
总结警察与赞美诗中心思想
总结警察与赞美诗中心思想警察与赞美诗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一个是法律执法机构,另一个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然而,通过深入理解这两者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和相互关联之处。
无论是警察还是赞美诗,它们都鼓励和推动人们以积极的方式与世界互动,并追求正义、和谐和美好。
警察的核心思想是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人民的安全,并为社会正义而努力。
无论是在保护人们免受犯罪的危害,还是在应对紧急情况和解决纠纷时,警察始终以公正、公平和职业道德为原则。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制定和执行法律,更重要的是通过体现正义和权益保护来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公平。
警察以智慧和坚定不移的精神,为社会提供安全和支持,为个人和社区营造稳定和平安的环境。
赞美诗是一种通过文学和艺术来肯定和赞美美好事物的形式。
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人类、生活和宇宙的感知与理解,并以一种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赞美诗的核心思想是表达对生命、爱、美和奇迹的赞美,以及对宇宙和创造力的敬畏和崇拜。
赞美诗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心和情感回应,使人们重新反思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鼓励人们与自然和人类共同发展,并努力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尽管警察与赞美诗似乎是不同领域的概念,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相互关联之处。
首先,警察和赞美诗都鼓励积极的行动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无论是作为执法机构的警察,还是作为艺术形式的赞美诗,它们都鼓励人们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与世界互动,并推动人们追求正义、和谐和美好。
其次,警察和赞美诗都强调社会正义和公共利益。
警察要求在法律框架下维持公正和公平,并积极应对不正义和不公平的行为。
赞美诗则通过赞美美好事物来塑造和表达社会正义,并启发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不公正行为进行思考和行动。
第三,警察和赞美诗都传递希望和激励人们超越困难。
无论是面对犯罪和恶劣行为的警察,还是追寻生活意义和美好事物的赞美诗,它们都希望通过积极的行动和理念激发人们克服挑战和困难,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警察和赞美诗都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警察与赞美诗》随笔
《警察与赞美诗》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作品背景介绍 (3)2. 作者及创作动因分析 (3)二、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4)1. 主角艾默利.布莱克 (6)a. 身份背景 (7)b. 人物性格特点 (7)c. 人物成长轨迹 (8)2. 副角索尔.古德温 (9)a. 身份背景 (10)b. 人物性格特点 (11)c. 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 (12)3. 其他重要人物 (13)a. 艾默利的朋友和家人 (14)b. 警察局的相关人员 (15)三、故事情节梳理 (16)1. 事件起因 (17)2. 情节发展 (18)3. 高潮迭起 (19)四、主题思想探讨 (21)1. 对正义与邪恶的探讨 (22)2. 对人性善恶的剖析 (23)3.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4)4.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25)五、文学手法与语言特色分析 (26)1. 叙事结构 (27)2. 人物描绘 (29)3. 情感表达 (30)4. 语言风格 (31)六、结论 (32)1. 对作品的评价 (32)2. 对自己阅读体验的总结 (33)3. 对未来阅读需求的展望 (34)一、内容描述《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个名为索尔奥克纳的罪犯在寻求救赎的过程中,与一位教堂执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小说通过索尔奥克纳的经历,探讨了罪恶、救赎、希望与失望等主题。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方式,通过索尔奥克纳的内心独白和对话,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海明威运用简洁、有力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角色的内心挣扎和情感波动。
索尔奥克纳是一个犯罪团伙的成员,他因为偷窃、诈骗等罪名被捕入狱。
他遇到了那位教堂执事,这位执事对他进行了道德上的拯救和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索尔奥克纳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罪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救赎,他对社会和他人仍然构成了威胁。
在这个过程中,索尔奥克纳经历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
他既想要摆脱过去的罪行,又无法割舍与犯罪团伙的联系;他既渴望得到救赎,又无法面对现实的残酷。
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
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警察与赞美诗》是一本由美国作家约瑟夫·韦姆巴姆所著的小说。
这本小说以警察为主要角色,描写了他们在执行公务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贡献。
小说的主题深刻而感人,让人不仅对警察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警察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警察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不仅要应对各种犯罪行为,还要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警察们需要保持冷静、果断和勇敢,以确保社会的安宁和秩序。
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技术和智慧,更需要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通过作者的描写,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警察们的辛苦和不易,以及他们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
除了对警察的工作和责任的描写,小说还通过警察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生活,展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在小说中,警察们也有着自己的家庭和爱人,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和困扰。
然而,即使在个人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和信念,不辱使命,不负责任。
这种坚韧和坚持让人深受感动,也让人对警察们的品格和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警察的工作经历和对正义的追求,表达了对警察的赞美和敬意。
警察们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以及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保护,都让人深感敬佩。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作者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警察们的伟大和可贵,以及他们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阅读《警察与赞美诗》,我对警察的工作和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他们不仅需要面对各种危险和挑战,还需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技术和智慧,更需要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社会的保护,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这本书,我对警察们的伟大和可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意,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警察与赞美诗》文本特征解析
《警察与赞美诗》文本特征解析
《警察与赞美诗》是约翰·威尔逊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场冲突和罪恶让警官内心充满苦恼的故事。
《警察与赞美诗》的文本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和风格、情节和节奏、主题与象征。
关于语言和风格,这篇文章采用了自然语言,作者准备简洁抒情,富有感染力,读者可以感受到社会矛盾和罪恶之间的矛盾。
同时小说也使用了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暴力和犯罪的残忍。
关于情节和节奏,故事以警官的思维和观点展开,当他遇到犯罪时,他战斗抗争,也思考人性的深度,以及自己的苦恼。
故事的进程巧妙敏锐,从文字的铺排以及情节的发展都表现出艺术的娴熟和社会的认知鉴赏。
关于主题与象征,作者将警察的任务比作一首赞美诗,以及警察服务的渴望来表达,像圣经中的“把上帝的话放在心中”,提醒人们要有更美好的理想。
在小说中,“赞美诗”成为了对警察职责和信念最好的象征。
经过这次分析,我们发现,《警察与赞美诗》不仅能与读者沟通,让读者在文字中体味到社会矛盾和罪恶,也唤起人们对另一种理想的思考,更能促进警察和公众携手抵制犯罪,保卫公正的社会。
解析《警察与赞美诗》主题思想
解析《警察与赞美诗》主题思想一、《警察与赞美诗》的故事梗概及其时代背景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第一部小说《四百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说描述的是纽约街头一个流浪汉苏比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
并以此反映美国社会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来抨击其社会的黑暗。
如果不是温饱都无法解决,如果不是饥寒交迫,善良的人们即便没有法律的约束和制约,依旧会是一个合法守礼的好公民,有完美的家庭需要供养,有贤淑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伴随左右。
苏比也不会多次惹是生非,想在监狱里安然地度过这个既寒冷又毫无人情味可言的炎凉社会。
生活就是这么有违常理,无论怎么闹腾都无法实现的人生高度,却在被赞美诗感化下决心弃恶从善后,意外被警察无事生非达成了。
这一流浪汉的生活小片段发生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
当时欧·亨利的写作就以抨击黑暗势力为主,来反映只要是美国的社会公民,无论有多么低的身份,都有权利和义务受到来自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作者这种黑色幽默的写作风格,也与作者本身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欧·亨利自幼失去亲人照顾,与作为教师的姑姑相依为命,生活十分穷苦,在姑姑的帮助与指导下,曾阅读过许多古罗马的优秀文学,欧·亨利虽然满腹经纶,也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最终因为一场意外,无辜受冤入狱,在监狱中,欧·亨利写过许多作品,多辛辣讽刺,这些作品轰动文学界,从而也捍卫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最基本的尊严和权利。
苏比因为个人危机,而对社会不那么强烈和彻底的反抗,就是借由社会这个大舞台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象征性、代表性的无谓挣扎。
作为美国当时社会的一分子,安分守己之中,连最起码的尊严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等简单要求,都显得如此难以实现。
苏比违背了,反而没有受到那些潜在规则的惩罚,最终在教堂亲切的大舞台下,个体如同蝼蚁般,万事皆不由自己。
二、基于法制与社会角度下的思想解读苏比的生活,为了温饱而不惜铤而走险,这种对最起码生活的向往成了奢望。
读书心得——《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探究
读书心得——《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探究美国作家欧·亨利以其小说中幽默的语言、独特的写作技巧和深刻的社会内容在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警察与赞美诗》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自发表以来其引人入胜的构造情节和深刻内涵,虽过百年仍是脍炙人口、回味无穷。
小说描述了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度过严冬而千方百计地故意以身试法试图进监狱,却没有达到目的,然而在赞美诗的感召下突然顿悟想“改邪归正”,却被警察送进监狱。
通过这个小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下层劳动人民无以安身立命的生活窘境以及美国社会黑白颠倒的社会本质。
作为这么一个严肃的主题,作者并不是通过主人公沉痛的哀怨或者悲愤的控诉或者言辞激烈的声讨,而是以幽默风趣、辛辣讽刺的喜剧性的笔调展示了苏贝是如何触霉头不遂心,甚至有些荒唐可笑的行为。
但是这种发笑却是满含泪水,饱含辛酸,令人深思。
文学中的苏贝是社会现实中下层劳动人民的一个代表,其充满“荒唐”的种种遭遇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夸大”的缩影。
1 黑色幽默的写作特色“黑色”是悲剧的颜色,“幽默”是喜剧的效果。
黑色幽默将悲剧场面进行荒诞地处理,将苦难与玩笑并置,将原本处于悲剧效果的人物放在哭笑不得的境遇中,让他们像小丑一样表现出滑稽可笑的一面,以病态、玩偶般的形象显示出对生活的无助、对现实的嘲讽和对生存的绝望。
欧·亨利通过借用多种写作技术表现手法,从语言层面上对事件进行夸张、变处理,显示出与现实巨大的反差,突出表现在荒诞的现实面前小人物的卑微无助和混淆错位的社会关系。
欧·亨利在小说中大量运用了拟人、借代、比喻、反讽等多种修辞手法令人感到轻松、诙谐、风趣和辛酸。
例如一开场,作者就用一种无奈自嘲的口吻将飘落的树叶称作杰克·弗罗斯特; 把流浪汉说成“露天居民”; 苏贝所住的露天广场被借代成“幕天席地别墅”,而北风是它的营房。
这种诙谐、自嘲的气氛使得在痛苦的环境下冬天将至的那种寒冷肃杀的感觉不再凄凉沉重。
警察和赞美诗读后感
警察和赞美诗读后感《警察和赞美诗》讲的是流浪汉苏比为了度过冬天,而想方设法进入监狱过冬。
但他始终未能如愿,总是发生各种情况使他进不了监狱,当他在教堂听到有人在唱赞美诗时,他突然想要出新做人,当他正准备去找工作的时候,警察逮捕了他,法官判他到监狱服刑三个月。
小说中写道:他可以去的地方多的是……可是对苏比这种性格高傲的人来说,慈善的恩赐是行不通的。
他没有工作,更没有生活经济来源,而又不要别人的恩赐,我想一个人有他这样的想法很好,很自立的想法,但也要分什么时候,在没有自立能力的时候这种想法还是算了吧,就像一个刚破壳而出的小鸟,走道还不利索,就要展翅飞翔,那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假令风歇时下来,必然摔个大屁敦。
”所以苏比这种人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苏比”。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将近七旬的老太太,无儿无女,每月只靠低保金度日,自称两月没吃肉了,竟拿着刀在火车站持刀公然抢劫。
进监狱后,老太太面对记者的镜头很开心,说自己最近长了10斤称。
这还不是个别案例,据说还有一位40多岁的人故意犯罪,就为免费治疗他的腿伤。
监狱何时成为收留所?这也说明,现今的社会体系中,老百姓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但实际上,穷人还是有的。
当然,这并不是党和政府的错误,哪个国家没有几个穷人,那美国还有贫民窟呢。
但我想,政府应给对这类“苏比”提供些帮助,比如多建些收容所,或帮他们找些工作。
转回正题,《警察和赞美诗》也讲了一个道理:机遇是不等人的,也许,当你错过后,他还跟着你,但当你回头后,它便离开了。
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当人们真正想要努力去做了,上帝偏偏又开始吝啬了,反悔了,赖皮了。
不可否认,机遇是不等人的,它不是被动的,不会等着你去分析这,分析那,考虑这,考虑那等一系列琐碎的事件后,再决定去做。
或许它本身就是个稍纵即逝的“精灵”,它考验的是我们的勇气与胆量,智慧与灵魂。
但也不是说,所有的事都不应该经过深思熟虑,周密安妥的进行,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与远古时代又有何分别?当然机遇也是需要珍惜的,需要好好利用的,碰到机遇已经是很“困难”的,要充分地彻底地去利用,却是“难上加难”。
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
警察与赞美诗读后感《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著名作家吴思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真实地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村小警察的故事,以及他与他的朋友们共同努力改善社会的过程。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
书中塑造的主人公李阳是一个勇敢正直的年轻警察,他在众多困难面前从不退缩,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尽管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警察,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他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不计个人得失,他勇敢地站在了让人们安全生活的最前线。
他追求公正,努力为百姓做实事,希望能给社会带来秩序与安定。
李阳不仅在与犯罪分子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更引起了人们对警察工作的关注和赞赏。
这本书将我引入了一个我陌生的世界,我见识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落后。
书中描写的各种社会问题让人感到震惊,但更让人感触颇深的是,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我们都需要有像李阳这样的警察,用他们的行动为社会带来正义、安全与和平。
他们不仅是执法者,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守护者。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警察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这本书,我还了解到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以及贫困地区的艰难生活。
许多贫穷农民因为生活所迫只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而且,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他们往往在法律面前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罪行,更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提高法律意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了团结与友爱的重要性。
李阳在这个斗争中并不是孤单一人,他得到了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
他们共同面对困难,互相鼓励,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总而言之,《警察与赞美诗》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为社会做出改变。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像李阳一样,用心去关注社会问题,用行动去改变社会,用爱去构建和谐的社会。
警察与赞美诗主题
警察与赞美诗主题在人们的心中,警察常常被视为保卫社会安宁和平的守护者。
他们肩负着维护法律和秩序的责任,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奋斗着。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风险的职业中,警察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奉献和勇气书写着对家园的赞美诗。
警察,你们是犹如黑夜中的明灯,指引我们走出困境。
你们的制服是亮丽的战袍,宛如坚毅而英勇的勇士。
当夜幕降临,当黑暗笼罩大地,你们挺身而出,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你们在徘徊在喧嚣和危险的边缘,你们是无畏的射手,始终准备捍卫正义的大旗。
在那一天,当我们迷失在违法的迷宫中,当我们被罪恶所包围时,你们挺身而出,调查真相、缉拿罪犯。
你们的刑警队在每个案件中都用聪明才智和智慧追求真相,你们的警车在夜晚中划过繁忙的街道,响起警笛,扬起霓虹灯光,向罪犯宣告正义的审判。
警察,你们的世界是危险的,你们的工作是令人心悸的,但你们从不畏惧。
你们以精湛的射击技巧和卓越的身手,将潜逃多年的罪犯逐个抓获。
你们的手法干净、利落,你们的眼神坚定、锐利。
你们的擒拿术娴熟无比,每一次拘捕都将罪犯束缚得手无寸铁,束手无策。
你们用聪明才智和勇敢的行动,将罪犯关入牢笼,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全。
警察,你们的生活是不平凡的,你们的付出是无私的,但你们从不寻求回报。
你们离别繁忙的家庭,选择默默奉献,你们放弃休息的时间,放弃与亲人共度的时光,只为守护我们。
你们在寒冷的夜晚巡逻,为了我们的安全驰骋街头。
你们在酷暑的夏天前行,不计辛劳地维护秩序。
因为你们,我们的社会充满希望和阳光。
警察,你们的工作是艰辛的,你们的角色是伟大的,但你们从不抱怨。
你们像默默耕耘的农民,用自己的努力浇灌法律的种子。
你们像沉默的守护天使,无畏而坚定地护卫我们的世界。
你们像航行在风浪中的船长,带领我们穿过困难和危险。
你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警察,你们是社会的守护者,是人民的守护神。
你们为我们带来了和平与安宁,为我们铺设了幸福和希望的道路。
你们就像一首壮丽的交响曲,将正义的旋律奏响在每个角落。
读书心得——《警察与赞美诗》的文体分析
读书心得——《警察与赞美诗》的文体分析一、引言欧•亨利是威廉•西德尼•波特的笔名,以短篇小说而著名。
他一生发表了超过六百余篇短篇小说。
其中最著名的小说有《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
欧•亨利以其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和受大众所期待的故事结尾而著名。
欧亨利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一)《警察与赞美诗》的简介故事的主人公苏比出去寻找他冬天的住所。
在他看来,最理想的住所是监狱。
所以为了能进监狱,他做了一系列的坏事:他计划进一家咖啡店去吃一顿霸王餐但是失败了;他将一块石头砸向了玻璃但是警察却拒绝这一进监狱的线索;然后苏比成功地在一家饭馆吃了一顿大餐,结果他被打了一顿而没有被送进监狱;接下来,苏比引诱了一个女人却因这个女人是妓女而再次失败;后来,苏比开始大喊大叫,胡言乱语,警察却把他当作耶鲁大学的学生而原谅了他;在一家雪茄商店,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拿了一个人的一把伞,然而这个人也并非是这把伞的真正主人。
因此,苏比又没能进到监狱里。
在这个时候,教堂里传来了赞美诗的声音,他深有触动,打算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警察却因他闲散懒惰而抓捕了他。
他被判入狱三个月。
(二)《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欧•亨利以其短篇小说和高超的讽刺情节而著称。
《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是关于警察和无家可归的苏比。
为了有一个温暖舒适、不愁吃穿的居所过冬,他努力着想要被捕入狱。
那个“岛屿”代表监狱,象征着避难所。
这个避难所远离人群的喧嚣和竞争,在此他可以舒服地过冬。
这个故事极具讽刺意味:监狱竟然变成了舒适的理想居所。
罪行受到了宽恕而善行和正直却遭受了惩罚。
二、语篇的文体分析1.词汇的外延意义欧•亨利擅长于玩文字游戏。
在本篇故事中,他充分利用词语的外延意义来为主题铺垫。
例如,“Three months on the Island was what his soul craved.”[1]朗文词典中对“island”一词的释义为“岛屿”(1208)[2],而在这句话中指的是:苏比可以躲避寒冬的舒服避难所。
警察与赞美诗解析
?2.苏比怎样的心情?
?3.这种意境有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 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
?熟读145页课文39-43 语段,思考以下问题:
?1.描绘哪些景物?(月光、街道、灯光、赞美诗 音乐)
?2.苏比怎样的心情?(灵魂里起了奇妙的变化)
?3.这种意境有什么作用?(为人物内心服务,突 出苏比灵魂净化的过程)
?苏比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能简单说他是坏人:他故意作恶,犯些轻 罪,都不是出自本意,他多年浪迹街头,并 没有真正沦为小偷、骗子或其他社会渣滓。 在赞美诗的感化下,能幡然悔悟,要跳出泥 坑,表明他良知未泯,有向善的一面
?也不能说他是好人:为了逃避生活的考验, 他多年在监狱过冬,平时游手好闲,欲望低 俗,他的一连串的恶行也不能说是对现实反 抗的正确行动。
合作探究一
1.朗读课文第一、二节,这两节是属于 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
2、作者在第一节描写环境时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小说发生在什么季节 ?
3、作者为什么要写“海豹皮大衣”的女 人?还两次写了苏比在长凳上“辗转 反侧”?
“每当……,每当……,每当……”此句用了
排比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当时的 自然环境,为小说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警察+赞美诗=?
——解读《警察和赞美诗》
【美】欧 ·亨利
背景:十九世纪的美国社会 警察: 维护生活秩序的社会安定的国
家机器。
赞美诗: 宗教音乐 净化心灵 升华境界。
警察+ 赞美诗= ?
明确:一个国家在生活方面拥有维护正常秩序 和社会安定的警察队伍,而在精神方面拥有净 化人的灵魂的宗教音乐。从逻辑上讲,应很完 美,甚至是“人间天堂”。 出人意料的结局告诉我们美国社会并非“天 堂”,而是“地狱”。
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警察和赞美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的短篇小说。
_警察与赞美诗_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一、 故事的基本情节
短篇小说 《警察与赞美诗》 收在欧 亨利的第一部小说集 · 《四
·
· 2009 6 ·
- 233-
文学艺术
想。 他感慨万千, 决心重新做人。 他觉得自己还年轻, 还来得及唤 醒自己的进取心, 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决定, 第二天就去找份 就在他开始憧憬自己美好 工作, 在社会上作个有为的人。然而, 的未来时, 一只大手落到了他的肩膀上。就这样, 他被无端地抓 了起来, 并被判处监禁三个月。
一三结语在警察与赞美诗这部短篇小说中欧亨利以富有强烈的幽默感的语言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情节转折和大量的反语描述了纽约街头的流浪汉苏比为寻求理想的过冬场所所做的一次次不懈努力揭露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美国社会是非不分黑向颠倒的黑暗本质展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无以为生的悲惨境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CANGSANG
三、 结语
在 《警察与赞美诗》 这部短篇小说中, · 欧 亨利以富有强烈的 幽默感的语言、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情节转折和大量的反 语,描述了纽约街头的流浪汉苏比为寻求理想的过冬场所所做 二十世纪之交美国社会是非不 的一次次不懈努力, 揭露了十九、 分、 黑白颠倒的黑暗本质, 展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无以为 生的悲惨境遇, 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一百年前的纽约市, 贫富 · 悬殊,处于窘境的欧 亨利把目光投向了衣食无着的下层人民, 记录他们的疾苦, 描绘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百年后的今天, 我们 安排情节的高超艺 再次研读他的作品, 不仅要领略他驾驭语言、 术,还要学习他关心社会现实、关心普通人生活状况的优良精 神。 《警察与赞美诗》 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 术技巧, 远非本文所能尽述。但愿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 引起学术界对欧 亨利小说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晓梅.英语小说名篇赏析[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欧 亨利原著.陈华,何晓曦译注.四百万[M].北京:外语教 · 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3]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4]朱刚.新编美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5]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6]R ubinstein,A.T.American Literature:roots and flowers.Beijin 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 esearch Press,1988.
最新《警察和赞美诗》赏析
最新《警察和赞美诗》赏析《警察和赞美诗》赏析作者:《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
欧·亨利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幽默风趣、辛辣讽刺、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多变,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小说描写一个穷因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故意犯罪,几次惹事生非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想改邪归正,警察却逮捕了他。
欧·亨利的幽默举世公认。
在《警察和赞美诗》一文中,许多描写都体现出了这一风格。
但无论是在选词造句、塑造人物性格或是情节构思方面,他的幽默都紧紧抓住了托恢谐寄意这一要旨。
纵观全文.欧·亨利幽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
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
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
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捧腹之余又辛酸不已,警察该抓他的时候不抓,不该抓的时候偏抓。
这一系列与情理相悖的现象无不使人哑然失笑。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常被人们巧妙地利用来表现幽默,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这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
“黑色幽默”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一股潮流。
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在思想感情上黑色的东西与幽默的东西的结合:它是幽默的,但包含着阴沉的东西;它是绝望的,但从中又会令人发笑。
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
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
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
“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这似乎不合理。
可是纵想一下,在那个社会,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岂不更衣冠楚楚、文雅高贵?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
《警察与赞美诗》的情节和主题
警察与赞美诗》的情节和主题欧?亨利(O.Henry ,1862-1910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与莫泊桑、契科夫等人同为世界短篇小说大师。
欧?亨利一生创作了三百多个短篇小说,描写的主要是拉丁美洲和美国大都市中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万象。
欧?亨利的小说立意深刻,语言诙谐,构思新颖,尤其是小说的结局自成一派,常常笔锋陡转,令人拍案称绝。
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主人公苏比是一名流浪汉,试图进入监狱以躲避严寒而艰难的冬季,但他六次故意犯罪都未能如愿;最后,他受到教堂中赞美诗的感化,决定洗心革面,努力开始新的生活,可惜的是,警察出现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监狱。
对于这一小说,国内学者已经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解释小说情节的设计,探讨其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大家对这一名篇的认识和理解。
苏比为进入监狱,共进行了六次尝试,分别是:(1)妄图进入豪华饭店享受饕餮大餐(未能得逞);(2)扔石头砸碎商店的玻璃;(3)成功地进入一家小店吃霸王餐;(4)调戏少女;(5)偷盗一位绅士的雨伞;(6)在大街上大吵大叫,扰乱公共治安。
这六次失败的尝试,加上文章最后(7)苏比决定洗心革面但却无端被捕入狱这一情节,构成了文章的主线。
在这里值得思考的是,欧?亨利为什么选择这七个情节,而不是其他的设计,难道是随心所欲、任意为之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七个情节的安排,恰好勾勒出了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完整图景,刻画出其中的典型人物,彰显了文章的主旨。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作者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这是一个富者穷奢极欲、贫者无处栖身落脚的社会;这是一个富者为所欲为、贫者无辜入狱的社会。
在(1)中,苏比计划进入一家豪华饭店,免费大吃一顿,然后因无力支付账单被送入监狱。
然而,衣衫褴褛的他刚到饭店的门口就被“训练有素”的侍者识破并扔到了门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警察与赞美诗》主题思想
一、《警察与赞美诗》的故事梗概及其时代背景
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第一部小说《四百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说描述的是纽约街头一个流浪汉苏比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
并以此反映美国社会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来抨击其社会的黑暗。
如果不是温饱都无法解决,如果不是饥寒交迫,善良的人们即便没有法律的约束和制约,依旧会是一个合法守礼的好公民,有完美的家庭需要供养,有贤淑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伴随左右。
苏比也不会多次惹是生非,想在监狱里安然地度过这个既寒冷又毫无人情味可言的炎凉社会。
生活就是这么有违常理,无论怎么闹腾都无法实现的人生高度,却在被赞美诗感化下决心弃恶从善后,意外被警察无事生非达成了。
这一流浪汉的生活小片段发生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
当时欧·亨利的写作就以抨击黑暗势力为主,来反映只要是美国的社会公民,无论有多么低的身份,都有权利和义务受到来自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作者这种黑色幽默的写作风格,也与作者本身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欧·亨利自幼失去亲人照顾,与作为教师的姑姑相依为命,生活十分穷苦,在姑姑的帮助与指导下,曾阅读过许多古罗马的优秀文学,欧·亨利虽然满腹经纶,也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最终因为一场意外,无辜受冤入狱,在监狱中,欧·亨利写过许多作品,多辛辣讽刺,这些作品轰动文学界,从而也捍卫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最基本的尊严和权利。
苏比因为个人危机,而对社会不那么强烈和彻底的反抗,就是借由社会这个大舞台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象征性、代表性的无谓挣扎。
作为美国当时社会的一分子,安分守己之
中,连最起码的尊严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等简单要求,都显得如此难以实现。
苏比违背了,反而没有受到那些潜在规则的惩罚,最终在教堂亲切的大舞台下,个体如同蝼蚁般,万事皆不由自己。
二、基于法制与社会角度下的思想解读
苏比的生活,为了温饱而不惜铤而走险,这种对最起码生活的向往成了奢望。
他在警察的眼皮底下连调戏良家妇女、寻衅滋事这种拙劣的招数都使出来了,然而仍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不得不继续他前进的脚步,仍然是饥寒交迫、衣食无着。
法制观念的淡薄,社会环境下人情的淡薄,无一不是什么可以言说的委屈。
想去蹭吃蹭喝的愿望落空于他寒酸的鞋子和褴褛的衣衫,被轰出去也是顺理成章,没有可供挽留的余地和填饱肚子的渴望。
资本主义统治下,民众的悲苦伤痛仍然不能消解。
这些描写,在幽默中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法制和人治的矛盾对立等问题。
一个流浪汉绝不会与教堂周围幽静的环境、柔和的灯光、动人的音乐有联系。
于是,苏比“意外”地被抓了。
正是这“意外”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不分的本质。
警亭的长官一句轻飘飘的话:“到岛上去关三个月。
”这就是美国当时的法治,这就是一个国家的民主建设和最悲剧的统治方式,除了被动接受外,丝毫没有他法。
对于警察的混淆视听和上流社会的变态享乐,以及苏比生活的社会环境,除了在所谓披着法律外衣、恣意玩弄人们的思想,随意将自身的信仰和生活中的约束摒弃。
都只不过是法制社会下的飞灰。
社会把人逼上了绝路,将善良的人性磨灭殆尽。
还好,有赞美诗这个无形的精神约束在净化着人们的灵魂。
在那样的时代,那样贫瘠的生活里,“法制”无法完成对社会治安和人心罪恶的惩罚,只好通过道德这个杠杆去实现了。
三、基于精神与信仰角度的思想解读
为躲避冬日的严寒与饥饿,苏比必须想尽各种办法来维持生活,然而摆在苏比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去当地政府的救助办领受施舍,这样苏比的自尊心会受到严厉的伤害。
一是继续在困顿中忍受煎熬。
苏比继续朝前走,来到一个幽静的角落,面前是一个古老而陈旧的教堂,里面有一个风琴师正为即将到来的礼拜六苦练赞美诗。
听到那熟悉而又欢快的音乐,苏比的思绪被拉回到了以前,在不久前,苏比的世界也是充满爱、充满阳光、充满温情的。
想到这些美好的过往,苏比振作精神,想好好生活,重新找份工作,来度过自己美好的后半生。
就在苏比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一只大手落在苏比的肩膀,就这样,苏比无端地就被抓到监狱三个月。
苏比如同顿悟成佛的智者,在悠扬的音乐和深入他内心世界的赞美诗中,灵魂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超脱。
他诚心皈依上帝,其信仰是高洁的,最深程度的表现了其内心本善的信仰体系。
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不过至少主人公领悟到了生命的价值和自己的人生观,就算要去岛上3个月,最起码要有合理的理由,因为苏比心中有希望,一切都会变好的。
苏比的信仰,支撑他迎向新的生活,任何变动都无法动摇他对自己信仰的坚定之心。
存在决定意识,欧·亨利作为批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是借助于典型的文学现象将生活本质揭示及呈现。
在《警察与赞美诗》创作中,正是美国资本主义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较大物质文明的时候,美国生活方式在发生改变,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作品在一开始描写的就是衣衫单薄的苏比及穿着海豹皮大衣的淑女,将当时美国社会中的贫富差距主题点明。
富人在寒冷的冬天能够去地中海游弋,但是作为穷人代表的苏比也只能够为了冬天的食宿“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可以看出,生存是人类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
但是就是在表面看着非常繁华及具有较高精神文明的纽约,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人。
欧·亨利就是想通过这一描写,体现出在两极分化下底层人们生活的窘境,看着当时还那么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性顿悟。
在人们的生存困境中,人性的发展主要受到两种张力的制约。
其中第一种也就是以个体生命形式体现的人本体,另外一种是对人具有危机作用的相关因素。
人的生存困境张力也就是人的生存困境和基本生存愿望之间存在的冲突,一种是实现人本身对自由生存的愿望,另一种则达到某种和谐安静的生存欲望。
前者的目标主要为自由,后者的目标主要为幸福。
对于苏比来讲,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冬,也能够将自我完善的自由生存舍去,从而选择“幸福”的生存方式,那也就是选择不愁食宿的监狱,在里面还能够得到一些意气相投的伙伴。
并且针对这一目标,苏比可谓是煞费心机,6次作案。
当然这对于一个流浪汉来讲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从而也体现了他对于生存的最低要求。
但是最终的结局显示就像是这样,也并没有让他摆脱困境。
他在对生存最低追求过程中却得到无情的嘲讽,没有依照他预想的结局发展。
苏比的困境也从另一个方面呈现出了当时在为最基本生理需求挣扎的底层人民的生存窘境。
但是苏比却并不是一个为了能够得到和谐安宁而宁愿放弃自我完善的人,面对赞美诗的时候他要把自己拔出泥沼,他要重新做人。
这也将那些生存在困境中人的积极乐观精神及信仰体现了出来,就算是始终生存在绝望中,也能够进入到悲哀的乐观之中,始终也没有放弃对自由生存及理想人生的追求。
也进一步深化了本文关于精神及信仰方面的主题思想,苏比的不幸本身也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内涵: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中生存在下层的人民来讲,本身就是走不出泥坑的悲剧,但是却能够通过自身精神及信仰,得到另外一
种自由生存。
四、结语
《警察与赞美诗》从法制、精神和悲剧特色上,对资本主义转型时代,社会底层民众的悲惨生活,予以深深的同情和关怀。
这一时代,法制意识的淡薄,有罪不罚,莫须有罪名随意坑害无辜人民。
在这种罪恶的统治下,基督教借由赞美诗,向人民群众传播其救赎思想,这就有了基督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的契机。
黑色的幽默,感化了世人,也给事物的悖论和不合理性提供了出乎意料的结局。
小说同样表现了作家的个人感情,对人性的真善美进行热情的歌颂和赞扬,而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下,社会的丑陋和阴暗面进行了无情和鲜明地揭露和鞭笞,也对于那一时期美国民众的社会和法制生活,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