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提高用血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需要用血的临床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外科、内科、急诊科、妇产科等。
三、用血指征1. 术前贫血患者,Hb < 70 g/L;2. 大出血患者,急性失血量达全血量的20%以上;3.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出血引起的贫血;4. 其他特殊情况,例如骨髓抑制、溶血性贫血等。
四、用血管理流程1. 临床医生开具用血申请单,明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以及用血指征等信息;2. 护士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产品,并在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查等;3. 输血前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4. 输血时,护士应根据医嘱,按规定的速度和时间输血,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5. 输血后,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信息,并向医生及时报告。
五、用血注意事项1. 输血前应确认患者的身份和血型,避免输错血;2. 输血时应注意输血速度,防止输血过快导致心脏负担过重;3.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4. 输血后应妥善处理输血袋和相关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
六、用血监测和报告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用血监测系统,对用血情况进行定期、全面的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2. 医院应建立用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对输血反应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
七、用血质控1. 医院应建立用血质控小组,负责用血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2. 医院应定期开展用血质控评审会议,对用血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八、用血教育和培训1. 医院应定期开展用血管理培训,包括用血操作技能培训、用血安全知识宣传等;2. 医院应定期组织用血知识考核,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
九、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2. 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归医院质控部门所有。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引言】临床用血是指医生根据临床需要,将输血作为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将血液及其制品输送到患者体内,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命状态。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各医疗机构都需要建立严格的用血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并详细讨论其中的关键环节。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 制度概述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规范用血行为,保障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血液及其制品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包括用血申请的审核、血液供应管理、用血操作规范、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等内容。
2. 制度目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用血安全有效、科学合理、规范操作、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并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
【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 用血申请患者需要血液或其制品治疗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用血,并填写用血申请表。
2. 用血审核血液科护士根据用血申请表上的信息,审核患者是否符合输血适应症,包括血型和交叉配血检测、病情评估等。
若审核通过,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进行退回或者拒绝申请。
3. 血液配型与交叉配血血液科技师根据患者的血型和用血申请的需求,进行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以确保患者与供血者之间的血液相容性。
4. 血液制品准备根据配型和交叉配血结果,血库工作人员准备相应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血浆等。
5. 用血操作临床医生或护士根据医嘱,在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等规范要求下,进行用血操作。
6. 用血监测与反应处理患者输血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血液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分析,以改进用血管理制度,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结论】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与有效至关重要。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急症例外)。
4、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5、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6、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4℃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7、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8、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9、如果输血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起查明原因。
10、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帐目清楚,认真保管,非经院领导、财务科批准,不得私自销毁。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二)一、目的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告之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备案并记入病历。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了确保医院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此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
二、管理原则1.严格执行医院血液管理制度,遵循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确保患者用血安全。
2.合理用血,循证医学原则,严格按照用血指征进行血液使用。
3.严守血液管理流程和操作规程,保证血液采、存、运输和使用的规范化。
4.加强科室间沟通和协作,避免血液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使用申请和审批1.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和用血指征填写《血液使用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血原因、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等。
严禁无指征地使用血液。
2.主管医生对血液使用申请进行认真审核,确保申请合理和规范。
3.针对急危重病患者的血液使用申请,主管医生可在紧急情况下口头申请,但必须书面确认和归档。
4.医院设有血液使用审批委员会,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审批血液使用申请、监督和管理血液使用情况。
四、血液存储和运输1.血液和血液制品应存放在专门的血液库房内,并保持明确的标识和分类。
2.血液库房应保持干燥、洁净、通风良好。
3.血液存储温度应符合规定,严禁冷冻解冻多次使用。
4.血液运输应采取冷链运输方式,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五、血液使用和记录1.血液使用时,医生必须在医疗记录中详细记录用血量、用血时间和血液反应等。
2.血液使用后,护士负责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血液来源、血型、过期日期等信息,并及时归档。
3.对于大出血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库存盘点,及时补充不足的血液。
六、血液废弃处理1.血液过期、污染、不合格等情况应及时报废处理,并填写废弃记录。
2.废弃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应进行特殊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七、管理考核和监督1.医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使用的监督、考核和指导。
2.定期开展血液使用的监督检查,对不规范的血液使用进行纠正。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1、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协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血液库存量应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且有应急用血库存,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2、临床科室履行输血前告知和临床输血审批制,按要求准确、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输血申请应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至输血科备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前临床医师能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评估输血指征;按要求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ALT、ABO、RhD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输血后及时评价患者实验指标的变化。
4、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5、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过程中先慢后快;能正确识别、处理输血不良应;能及时回报输血不良应调查处理表交输血科保存。
6、输血后24小时内应详实、准确记录输血病程记录,内容至少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方式,异体输血品种、ABO、RhD血型和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输血疗效评估;术中输血的`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输血护理记录至少包括异体输血的献血码、品种、ABO、RhD血型、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及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等。
输血完毕,及时保存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等于病历中。
7、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实施血液保护措施,对符合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经治医师应积极动员患者自体输血。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确保血液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临床用血的采购、储存、运输、配送、使用、处理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提倡科学合理用血,禁止浪费和滥用血液。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水平。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全面管理工作。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门、输血科(血库)、护理部门、麻醉科、手术室、临床科室等部门和人员组成。
第六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监督、检查临床用血工作的实施情况;(三)组织临床用血培训和学术交流;(四)协调解决临床用血中的重大问题;(五)定期评估临床用血安全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第七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临床用血中的问题,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水平。
第三章采购与储存第八条医院应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供应情况,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合理采购血液。
第九条医院应当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血液制品生产厂家和供应商,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制品。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制品验收制度,对采购的血液制品进行验收,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设立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血液制品的储存、运输和配送工作。
第十二条输血科(血库)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运输和配送条件,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
第十三条输血科(血库)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制品管理制度,加强血液制品的储存、运输和配送管理,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
第四章临床用血第十四条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严格执行临床用血操作规程。
第十五条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血液制品的特性,合理选用血液制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滥用。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血液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提供适当治疗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血液资源,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得以建立。
本文将对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血液资源管理1. 血库建设血库是血液资源的主要储存和供应单位,其建设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
血库需具备标准的设施和设备,同时需有专业的人员负责血液的储存、管理和供应。
2. 血液安全血液安全是血液资源管理的核心。
血库需要确保采集和储存的血液符合安全性的要求,比如必须检测病毒感染、血型、血红蛋白等。
严格的血液筛查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供血的安全性,防范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3. 血液的科学管理血库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包括关于血液种类、储存和库存管理、血液的过期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只有做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才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血液使用管理1. 临床用血指南为了合理使用血液资源,临床需要依据相应的指南和规范进行血液的使用。
临床用血指南可以制定血液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遵循指南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减轻供血压力。
2. 输血适应症的评估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要求医生在使用血液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输血的指征。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出血风险等,只有满足适应症才能进行输血。
3. 审核和审批制度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中,一部分医院会设立血液使用的审核和审批机制。
该机制通过将使用血液的决策委托给特定的专家小组,提高了对输血决策的严谨性和及时性。
三、血液资源的监测和评估1. 资源的统计和分析为了合理分配血液资源,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需要对血库的血液供应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血库库存和血液使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血液资源。
2. 应急血液管理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要求医院建立应急血液管理机制,确保在急需血液情况下的快速供应。
该机制中包括应急血液储备、应急血液输血协调、移动血库等方面的规定与安排。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体要求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血液使用行为,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制度的目标是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保证供需平衡,并提高血液产品的使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具体要求如下:1.医院应设置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血液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2.各科室要建立临床用血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的用血指南和规范,履行好临床用血的管理职责。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用血操作,不得违反制度规定。
4.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水平。
二、血液使用的标准和途径1.血液使用的标准: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应明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0-80g/L、血红蛋白下降快于10g/L/d,或出现休克、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等情况,都是输血的适应证。
但是,对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液使用的判断。
2.血液使用的途径:血液使用途径包括定点献血和购买血液产品,医院要与当地血液中心建立血液供应管理机制,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
三、用血操作流程1.临床医生在确定需要输血治疗后,提出申请,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输血的原因和目的。
2.医院血库根据申请单和血液库存状况,审核申请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产品。
3.临床医生核对血液品种和数量,并签字确认。
4.临床医生填写血液用法,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等,并通知护士负责输血过程管理。
5.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和血液品种。
6.护士监测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并记录在输血观察表中。
7.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并填写输血后观察表。
8.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效果,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和储存:医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性和质量,储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用血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了保证患者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性,医院需要建立规范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潜在的用血风险,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包括病房、手术室、急诊科等,涵盖所有临床用血环节。
三、基本原则1. 依法合规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用血工作的合规性,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 科学合理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使用血工作更加合理、规范和高效。
3. 人文关怀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要关注患者的人文需求,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自主权。
四、职责与权限1. 医务部门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和审核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并组织相关培训和考核工作。
2. 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应根据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本科室的临床用血操作规范,并组织实施和监督。
3. 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医院各科室在临床用血工作中的质量和安全情况。
4. 护士和医技人员护士和医技人员要遵守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保证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临床用血的管理流程1. 患者用血需求评估医院应设立专门的会诊团队,由临床医生、血液学专家和输血科护士组成,对患者用血需求进行评估和讨论,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 用血风险评估医院要建立完善的用血风险评估机制,对患者进行用血前的身体状况、血液类型和输血反应的评估,避免可能的用血风险。
3. 用血血液准备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血库,负责血液的采集、储存和管理。
对采集的血液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筛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4. 输血操作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要规定输血的操作规范,包括输血前的身份核对、血液核对、输血速度和输血观察等,以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疗行业汇总)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疗行业汇总)一、引言血液是拯救生命的重要资源,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和合理,我国医疗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本文将对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汇总,以期为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临床用血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是首要任务,包括献血者筛查、血液检测、成分制备、储存运输等环节。
2.合理用血:根据患者病情、血红蛋白水平、心肺功能等因素,合理选择血液成分和输血量。
3.严格监管:加强对临床用血过程的监管,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4.信息公开: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公开用血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
5.教育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用血知识培训,提高临床用血水平。
三、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献血者招募: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献血者招募。
2.献血者筛查: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液检测等。
3.血液采集:采用无菌、密闭、一次性采血器材,确保血液采集安全。
4.血液检测:对采集的血液进行病原体检测,包括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
5.成分制备:根据临床需求,将全血分离制备成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成分。
6.储存运输:采用专用设备储存血液,确保血液质量。
在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血液变质。
7.输血申请: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向输血科提交用血申请。
8.输血科审核:输血科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核,确保用血合理性。
9.血液发放:根据输血申请,发放相应血液成分。
10.输血过程:临床科室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1.输血后评估: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临床用血管理措施1.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制定规章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开展临床用血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5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行为,有效管理血液资源,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临床用血行为的管理,包括血液库存控制、用血审批、血液使用追踪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第四条临床用血应严格按照医学、伦理、法律等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临床用血活动符合规范。
第五条临床用血应尽量选用供血风险低、适应患者需求的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用血。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宣教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 血液库存控制第七条医院应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合理确定血库需存储的数量和种类,并根据血液有效期进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医院血库应定期进行库存清点,检查血液存储条件,及时处理过期、损坏、不合格等血液。
第九条医院血库应有充足的存储空间,满足日常存储需求,并做好防火、防潮等措施。
第十条医院血库应设专人管理,确保血液管理操作规范与安全。
第三章: 用血审批第十一条医院设立用血审批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审批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二条用血审批委员会由血液科、临床科室、质控科等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主任医师担任主任。
第十三条患者用血需经过医生开具申请单,并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用血原因、用血量等必要内容。
第十四条用血审批委员会按照患者的临床情况、血液库存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五条用血审批委员会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医生和患者,并记录在档案中。
第四章: 血液使用追踪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追踪制度,对每一袋用血进行记录与追踪,确保用血的及时、准确。
第十七条医生应及时向血库申领用血并签字确认,用血后应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用血时间、用血量、用血原因等内容。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统计和查询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和统计血液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医院应委派专人负责血液使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参考。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三、临床用血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四、本院无偿献血由市卫生局指定的献血站负责组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或变相组织临床用血。
五、本院临床用血必须使用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的血液。
六、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输血适应症,认真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七、临床科室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并立即通知输血科负责人和献血管理机构负责人,及时调查处理。
八、临床科室应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的客观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医师应当将患者的输血适应症、输血过程和输血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与患者亲属的沟通情况等,记入病例;临床科室应将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等资料保存至少10年。
九、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医院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在医疗领域,临床用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血液的短缺和复杂性质,医疗机构必须进行有效的临床用血管理,以确保有限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安全、有效的利用。
一、临床用血的重要性临床用血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治疗严重疾病的患者。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血液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其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挑战1、血液短缺:全球范围内,血液供应都面临着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献血的认识不足,献血积极性不高,以及血液采集和分发的复杂过程导致的。
2、血液质量:确保血液质量是临床用血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优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流程,并确保用血安全有效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审批制度:规定医院临床用血需经过审批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审批等环节,确保用血合理、必要。
2. 用血指征和禁忌症的明确:明确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指征和禁忌症,防止不必要的临床用血,减少用血风险。
3. 用血的分级管理: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用血的紧急程度等,将临床用血分为不同级别,确保高危患者可优先获得血源。
4. 用血前的血液检验和交叉配血:规定临床用血前必须进行血液检验,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确保血液品质和血型适配性。
5. 用血品种和用量的严控:规定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品种和用量,防止不合理的浪费或供不应求。
6. 用血过程记录和追踪:规定医院要对每一例临床用血进行记录和追踪,包括血液来源、血液使用情况等,便于事后评估和血液质量管理。
7. 用血教育和培训:医院要进行相关用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和护士对用血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8. 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和规定医院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和分析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用血安全。
通过制定和贯彻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用血质量,减少用血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是指医院规范化、科学化地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过程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保证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医疗质量。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指征的制定:制定详细的用血指征,明确哪些患者需要输血,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需要确定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2. 用血审批程序:规定临床用血的审批程序,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审批和使用。
3. 血液管理委员会:成立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用血指征的更新和审核、用血指导方针的制定和宣传等工作。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
临床用血规章制度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范围内所有临床用血活动。
1.2 临床用血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3 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2.1 临床用血申请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提出,并填写《临床用血申请表》。
2.2 医师在提出用血申请时,应详细说明患者病情、用血原因及预计用血量。
2.3 用血申请经科室主任审核同意后,报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批。
2.4 特殊情况下,可先行用血,但应在用血后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
三、临床用血管理3.1 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3.2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血库,负责血液的采购、储存、发放和管理工作。
3.3 血库应按照国家标准储存血液,确保血液质量。
3.4 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用血安全。
3.5 医院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临床用血监督与评估4.1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4.2 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用血安全问题。
4.3 医院应加强对临床用血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奖励与处罚5.1 对在临床用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医院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5.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用血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医院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六、附则6.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2 本制度由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6.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以上是关于临床用血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医院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用血对于救治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流程来确保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本文将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及流程,以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科学合理地申请用血。
2、申请用血时,医师需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输血目的、预计输血量等。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用血审核制度1、输血科(血库)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对申请用血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患者输血适应证、输血前检测结果、申请血量等。
3、对不符合输血指征或申请用血不合理的,输血科(血库)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三)用血登记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建立健全用血登记制度,对每一次用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输血日期、输血品种、输血量、供血者信息等。
3、用血登记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和追溯。
(四)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储存血液。
2、不同血型、不同品种的血液应分别储存,并有明显的标识。
3、血液储存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温度、湿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4、定期对库存血液进行质量检查,对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血液应及时进行处理。
(五)血液发放管理制度1、血液发放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新鲜度。
2、发放血液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信息,包括姓名、血型、住院号等,确保无误。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病员的生命健康,根据《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和《医院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临床用血的科室和人员。
第三条临床用血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医院规范的用血流程,确保用血操作科学合理;2.用血必须有医学必要性,遵循临床指南和规范;3.尽量减少用血量,合理使用血液及其制品;4.加强用血信息管理,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严格执行用血的审批程序,杜绝滥用和乱用血液;6.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用血的质量。
第二章临床用血的审批程序第四条医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临床用血管理规范,审批临床用血申请,监督用血情况。
第五条医院各科室应当设立血液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小组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相关科室医师、护士及实验室人员组成。
第六条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批临床用血的程序如下:1.病例讨论会:医生如需用血,应参加病例讨论会,与多学科共同讨论病例,确定用血的必要性及用血量。
2.填写用血申请表:医生根据病例讨论会的结果填写用血申请表,表明用血的病情、用血量及用血的理由。
3.申请表审批:用血申请表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审批,并签字,表示同意用血。
4.提交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申请表经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签字后,提交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批。
5.审批结果通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将审批结果通知科室。
第三章血液保障措施第七条医院应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取以下血液保障措施:1.建立临床用血委员会:临床用血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和审批临床用血的申请。
2.加强负责人培训:医院应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血液安全的认识。
3.完善血液标识:医院应建立血液标识系统,确保血液的正确识别和管理。
4.加强库存管理:医院应加强血液库存管理,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和及时消耗。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有效管理医院的临床用血工作,提高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制定本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临床用血的科室和人员。
2. 目的和原则2.1 目的本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规范临床用血的管理流程。
2.2 原则•临床用血必须符合医学指南和临床实践的相关规定;•临床用血必须有明确的证据支持;•临床用血必须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临床用血必须确保血液安全性;•临床用血必须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报告。
3. 临床用血管理流程3.1 申请与审批•临床用血需由医生提出申请,并明确注明患者基本信息、用血指征和用血量;•临床用血申请需经过科主任或临床科室负责人审批,并确保用血合理性。
3.2 血液配型与定量•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配型与定量检测,以确保血液的相容性和用血安全性;•血型不匹配的患者在无紧急情况下不得使用血液。
3.3 血液需求与调配•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调配系统,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血液调配需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定期进行库存管理。
3.4 用血过程管理•在用血过程中,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用血的监测和管理;•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血效果进行实时调整和评估。
3.5 报告与记录•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临床用血记录和报告制度;•临床用血的相关信息需及时记录和报告,以便进行后续的评估和分析。
4.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4.1 血液安全监测•医院应定期进行血液安全监测,确保血液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监测内容包括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等。
4.2 质量控制•医院应建立血液质量控制制度,确保血液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对血液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提供的血液符合质量要求。
4.3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时,医院应立即启动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程序;•不良事件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5. 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定期进行相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医生和护士等相关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参考)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参考)一、概述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质量管理要求,特制定本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行为,提高临床用血质量,确保患者用血安全,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二、临床用血管理组织架构1.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副院长、医务处、输血科、临床科室、护理部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修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监督临床用血工作的执行,协调解决临床用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成分制备、血液储存与发放、临床用血指导等。
3.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临床用血的具体实施,严格按照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输血指南开展用血工作。
三、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用血申请: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审核签字后,提交至输血科。
2.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输血科收到用血申请后,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相合,避免输血反应。
3.血液成分制备与储存: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制备相应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并在规定条件下储存,确保血液质量。
4.血液发放与输注:临床科室凭《临床用血申请单》领取血液,严格按照输血指南进行输注,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
5.输血后评价:临床科室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后评价,评估输血效果和安全性,对输血相关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
四、临床用血管理要求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遵循合理用血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严格执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制度,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相合。
3.严格按照输血指南进行输注,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
4.加强临床用血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知识和技能。
5.做好临床用血相关记录和资料保存,便于追溯和总结。
五、临床用血质量控制1.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用血者身体健康,科学、规范、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和储存血液。
检测血样、配血、输血监测。
检查《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参预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3.1 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3.2 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 和血球压积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由经治医师决定需输血量、成份、性质。
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急诊用血及时)送交血库备血。
3.3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者家属的允许,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允许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允许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教部或者业务副院长允许、备案,并记入病案。
3.4 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血库填写登记表,到成都中心血站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3.5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 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会同血库,经用血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教部、医院主管领导批准。
急诊用血后应补办手续。
3.6 经治医生/护理人员采集血样连同输血申请单送交到血库(护工、实习生不得送检)工作人员手中,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核对信息无误,血样验收合格,血库工作人员方可接收,并即将登记。
登记信息必须齐全。
3.7 血库根据批准、合格的输血申请进行血型复检,再指定人员到成都中心血站取血。
所取血液包装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血液成份必须符合输血申请要求,否则不得领取。
3.8 认真作好取回血液的入库登记,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者有效期)分别存放于专用冷藏设施内贮存。
经办人签名并签署入库时间。
3.9 严格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复检确认结果,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报临床科室与财务科)与输血登记表(血库存档)。
3.10 血库须及时通知需用血科室。
经治医师或者护士尽快到血库取血。
取血、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无误,共同签字,方可发出血液。
3.11 严格按《临床输血规范》输血,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返还血库存档。
输血申请单贴入病历存档。
4.1 我院患者首次输血前必须作如下检验:血型、HGB、HCT、PLT、ALT、HbsAg、Anti-HBs 、HbeAg 、Anti-HBe 、Anti-HBc 、Anti-HCV 、Anti-HIV1/2、梅毒。
再次输血必须作血型、HGB、HCT、PLT。
检验结果必须填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
4.2 血库根据输血申请必须作受血患者送检血样的血型复检。
再根据复检结果作交叉配血试验。
4.3 经治医师必须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允许书》,并进行核对。
4.4 经治医师/护士必须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4.5 负责采样的经治医师/护士必须亲自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逐项核对无误。
血库才干接收。
4.6 血库工作人员到成都市中心血站取血必须逐项核对血液制品包装、性状、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献血者姓名(条形码)、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时间、包装编号(或者条形码)、储存条件。
若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要求须拒领。
4.7 血库工作人员在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血样、血液制品各项标识与信息,准确记录,确保无误。
4.8 用血科室取血与血库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制品符合第4.6 条要求,交叉配血试验确认无误方能发出血液。
4.9 经治医师与护士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确认准确无误方可决定输血。
4.10 经治医师与护士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执行输血。
4.11 输血中浮现异常情况时须即将进行处理并做以下核对检查:4.11.1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4.11.2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 血型、Rh(D)血型。
4.11.3 核对保存于血库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用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 血型、Rh(D)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等。
4.12 输血完毕后,经治医师/护士核对输血记录单并贴入病历,将输血反应回报单返回血库归档。
血袋交血库至少保存一周。
5.1 血库、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我院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5.2 血库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血库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5.3 血库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执行交叉配血、Rh(D)血型检查及抗体筛选试验。
5.4 凡血液制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5.4.1 标签破损,血液沾污;5.4.2 血袋有破损、漏;5.4.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5.4.4 血浆量乳糜状或者暗灰色;5.4.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者粗大颗粒;5.4.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者交壤面上浮现溶血;5.4.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5.4.8 过期或者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5.5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高速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浮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5.5.1 减慢或者住手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5.5.2 即将通知经治或者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5.6 疑为溶血性或者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即将住手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5.6.1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5.6.2 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ABO 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袋中血样,重测ABO 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5.6.3 即将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5.6.4 即将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6.5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5.6.6 及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5.6.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 —7 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5.7 血库必须尽快向临床回报检查结果,临床尽快确定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6.1 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输血治疗效果质量。
6.2 经治医师必须认真履行输血申请、患者允许、报批、登记的法规手续,严格执行输血前检验的采样、送检、核对制度。
6.3 血库执行以下控制程序:6.3.1 环境、设施、设备符合《控制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做好消毒、灭菌监测与记录。
6.3.2 试验器材合格,鉴定血型、交叉配血试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6.3.3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建立作业指导书。
6.3.4 严格进行送检样品性状检查与输血申请单核对、登记。
6.3.5 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输血前检查。
6.3.6 根据血型鉴定结果,专人到成都市中心血站领取血液。
认真核对血液制品(根据第 4.6 条)合格,保温、避振荡运回医院。
按要求贮存,做好贮存记录。
6.3.7 核对血液与送检样品,按作业指导书鉴定血型、交叉配血。
复核试验结果,有疑问时复检或者作进一步检验,确认献血与受血相配,逐项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
保存检样,作好记录。
6.4 临床取血,执行输血,控制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按照本文第4.8、4.9、4.10、4.11、4.12、5.4、5.6 条严格执行。
6.5 临床科室与血库必须积极配合,作好从输血申请到完成输血全过程及控制输血反应和输血感染各个工作环节(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的质量监测和信息反馈。
6.6 临床科主任与检验科主任负责输血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
6.7 医院质量管理科根据质量记录进行考核。
7.1 经治医师/护士发现输血反应,必须及时处理、记录,报告主治医师,通知血库。
7.2 主治医师组织治疗和抢救,核对临床输血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7.3 血库报告科主任并核对血库检验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7.4 检验科主任组织复检、诊断试验,作好记录。
报告临床,共同分析,确定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并报告医教部。
7.5 临床与检验科主任根据记录回顾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采取预防措施。
并报告质量管理科。
7.6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清技术责任与差错责任,得出处理意见,报院长批准执行。
7.7 输血导致感染疾病按《医院控制感染管理规定》处理、上报。
8.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8.2 《血库工作管理制度》8.3 《医院控制感染管理规定》1 、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加强对输血科工作人员依法管理血液的宣传,科主任是医院输血管理的第一责任者。
2、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制定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技术、设备),由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进行临床输血工作。
有计划对在职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及考核。
3、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加强对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医院临床用血科室医师依法用血的宣传, 明确血液是有限的珍贵资源,要树立科学、合理、安全的输血理念,强化临床医生全面血液保护的意识,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实施全面血液保护措施,积极开展自体输血工作,保证科学合理用血。
4 、承担并完成医院交给的有关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
5、加强对输血申请管理。
明确输血申请医师资格,规定申请医师履行输血告知义务,要求规范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允许书》;明确术前备血、急诊输血、特殊血型输血、血体输血及单采治疗申请的临床管理程序,保障临床血液供应和治疗。
6、建立配血标本采集、运送、签收、核查、保存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