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术教学如何利用乡土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美术教学如何利用乡土资源

【摘要】由于受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学目的不仅得不到很好的实现,学生的创造性也难以充分发挥。本文从农村实际出发,联系自己的做法,提出农村美术教学应联系地区特点,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乡土资源自然素材教学理念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应注重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它们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提倡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努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传统的农村美术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像则为优,否则次之,结果教出的都是没有个性的“大统一”式的学生,抑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造成学生想画但画不好,甚至产生厌画的情绪。当然,山区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这一阶段,基本上在乡村度过。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无非是农舍、山路、石坎、梯田和简陋的教室。他们没有参观过博物馆和美术展览,没有临摹过石膏模型……客观环境造成了他们孤陋寡闻、见识浅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往往忽略了山区丰富的自然素材。所以山区学生的美术素质与城市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校地处农村,所有教育对象都是农村家庭的孩子,由于经济与环境的限制,手中的绘画工具限制了他们尽情享受书本所能带来得快乐,他们学习美、享受美的权利受到了制约。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给农村美术教育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在尽可能利用书本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内在兴趣的调动,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乡土资源和自然素材,如布艺、蜡染、扎染、纸扎、乡土材料等独特多样的素材,以活跃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笔者在山区中学从事美术教学多年,教学过程中,针对山区学生美术见识浅、基础薄、学校设备不足的等现状,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现将几点体会写出来,供同行参考。

一、首先教师要以宽泛的命题,开放的题材,大胆的想象引导学生思维

1.命题要开放

首先教师出宽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出题,把命题的权利放给学生。尤其高年级学生,完全能拟出新颖的、合适的题目来。用学生喜爱的,能运用的绘画语言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表现空间。其次让学生先创作再拟题。学生创作的过程完全是开放的,使学生脱离题目的束缚,思维在完全自由的空间驰骋变化。利用自己所备的各种材料自由表现心中的情感和体验。

2.题材形式的开放

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一一去学习每一种材料的制作,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同时为了减轻学生拼贴画创作的压力,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倾吐所见所闻所感,题材的界限可模糊些。教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不同角度构思每一个画面的内容,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事物。同样是一幅《瓶花》,学生可以用种子贴,也可用布或刨花贴,也可用综合材料贴。同样是种子贴画,既可用油菜籽,也可用大豆等,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3.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想象

引导学生从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想象。如画一片杨树叶,教师通过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清楚的看清它的形状及颜色,然后回到学校再进行创作。同时教师在上示范课时可适当的变换叶的位置和数量:然后再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比如几片叶柄朝下的叶子,组合起来像亭子、蘑菇、伞……叶柄朝上,像船、扫帚、裙子……两片叶子左右相交像蝴蝶,上下相交像松树等等。当然想象不是随意唤醒,它受到学生自身水平、实践经验和社会活动条件的制约,因而有的想象尽管丰富、有趣,但教师还要注意引导,使之更加合理、可行。例如,在一次上工艺制作课时,笔者就在校园内摘了一些各种形状和颜色不同的树叶,通过对树叶的形状不同的组合及颜色间的搭配,作了一系列的动物和人物形象,并做了一组标题为《拔萝卜》的树叶装饰画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深刻感悟到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素材包括废旧物品,可以“变废为宝”,表现成美的艺术品。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又激发起他们的创作欲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如来佛”,学生是“孙悟空”,放得开,也收得拢。

二、从学生感知的事物入手,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上美术课的时候,笔者发现学生——特别是女生喜欢临摹白描的古装人物及花卉,喜欢画卡通动物和人物,很多时候甚至进入到如醉如痴的地步。笔者抓住学生的这一爱好和兴趣,对于这些没有美术基础的初中生,思考在“明暗”和“线”之中选择哪一种作为基础技能训练的手段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呢?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笔者选择了“线”。从学生的平时练习发现,学生对“线”较敏感。不管画什么都以线表现为主,但还不怎么懂得用线灵活自如地去描述对象。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足,因此在写生时,笔者着重要求学生用线去描述对象,以加强学生对线的理解与把握。通过组织学生用线去表现自然事物,使学生感到美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有耐心,仔细观察,就能在绘画纸上大体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自然对象,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美术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通过对线描的训练,使学生大致明白线的魅力及线的作用,对他们以后学习中国画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组织学生以生态游、写生等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

在许多时候笔者都把美术课堂移到室外,带领全班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较独特的自然景观中去写生。在写生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感受和欣赏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通过实地搜集美术资料,把自己的亲身体验描绘下来。回

来还可以写写“美术日记”,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由感性到理性,由生活到画面,进入艺术神殿中漫游

怎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与美术作品之间架起一座欣赏的桥梁,沟通生活与艺术呢?怎样才能够让他们去领悟自然美与人工美呢?笔者认为最好是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入手,光靠教师乏味的讲解很难如愿以偿。比如,笔者在上中国画课的时候,指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齐白石先生的名作《虾》。平时上同题材美术课时,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总觉得教师在空谈,学习兴趣不太浓厚。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彻底改变了教学模式,试着把学生带到小河边,让学生自己捉几只虾来观察它的结构和形态,然后再和齐白石先生画的虾比较。通过自然事物与绘画作品的比较,使学生初步领悟到什么是自然美和人工美。最后笔者总结:“美术作品是自然事物的升华,是经过画家构思,把美好的东西集中到画面上来,所以比实际的事物要好看。”所以笔者告诉他们,以后看画时要想到实际的东西,看到水时要想到响声,看见鸟时就要想到它的叫声,看到花时要想到它的香味,真正领悟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真谛。

五、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笔者在执教过程中,总会经常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如:兴趣小组学生写生回来后,经过整理,办一个“风景写生展”,在校园办一个“乡土美术资料展”等等,让学生认识当地的乡土美术文化资源。同时也让他们有一种参与保护、建设乡土美术文化的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乡土美术资料,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让学生欣赏乡土美术文化,感受乡土美术文化的浓浓气息。另外,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还可以请一些农民艺术家为学生现场传授手工技法,使学生了解身边世界的博大与美丽。这些手工艺人向学生介绍利用身边的简单材料进行创作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人民群众的智慧,感受家乡的可爱与美好。

总之,山区的美术教学不能只依靠教材,走“教条主义”的路子。美术教学的改革必须从本质上进行,要先“因地施教,然后再因材施教”。山区的美术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山区美术教学的特色。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指导学生学会利用乡土素材,利用竹、木、泥、石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也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摸索出了一套美术教学方法,以线描入手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然后逐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要求学生从“明”“暗”角度观察对象,由轮廓线逐渐学会表现特例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以大自然为美术课堂,组织学生多写生,收集美术素材,开展一些学生美术作品展以及请教本地的民间艺术家现场授课等方式,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培养,使他们的创作能力、构思能力、表现欲真正得到加强。也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去欣赏和评价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农村美术教学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怎样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接轨,从而把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这对每一位美术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也许陶行知先生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