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毕淑敏的红处方
毕淑敏的红处方《红处方》是毕淑敏的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小说。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深入探讨了毒品问题以及人性的复杂。
故事发生在一个戒毒所里,主人公简方宁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戒毒医生。
她怀着拯救吸毒者的坚定信念,投身于这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工作中。
然而,这份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她面临着来自患者的欺骗、抗拒,以及社会对于戒毒工作的误解和偏见。
毕淑敏在书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吸毒者形象。
有的因一时好奇而陷入毒品的深渊,无法自拔;有的则是在生活的重压下,寻求毒品带来的短暂解脱。
他们的故事令人痛心,也让人深思,毒品究竟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简方宁在与吸毒者的接触中,逐渐认识到毒品对人的身心腐蚀之深。
那些吸毒者在毒品的控制下,失去了理智、尊严和对生活的希望。
他们为了获取毒品,不惜欺骗亲人、出卖朋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戒毒的过程又是如此艰难,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依赖交织在一起,让许多人在戒毒与复吸之间反复徘徊。
书中还展现了戒毒所内医护人员的艰辛与无奈。
他们不仅要面对患者的不配合,还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简方宁为了帮助患者戒毒,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和健康。
然而,她的努力并不总是能得到理解和支持,有时还会遭到患者的攻击和谩骂。
在小说中,毕淑敏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毒品问题的表面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社会根源。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家庭关系的破裂、教育的缺失等,都可能成为人们走向毒品的诱因。
同时,她也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如贪婪、虚荣、逃避等,如何让人在毒品面前失去抵抗力。
《红处方》让我们看到了毒品的可怕,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简方宁的坚持和勇敢,让我们对那些在戒毒一线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充满敬意。
而那些吸毒者的悲惨遭遇,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以及预防毒品教育的重要性。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它提醒着我们,要关注身边的人,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远离毒品的诱惑。
现代小说解析教案探究毕淑敏的小说题材与写作风格
现代小说解析教案探究毕淑敏的小说题材与写作风格毕淑敏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她的小说作品备受瞩目。
本文将通过解析毕淑敏的小说题材与写作风格,探究她在现代小说创作中的独特之处。
一、毕淑敏小说的题材特点毕淑敏的小说涉及的题材广泛,主要包括人性关怀、女性心理、社会现实等方面。
她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观察力,挖掘出人性的深层次,呈现了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多样性。
首先,人性关怀是毕淑敏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
她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出人们在面对各种复杂情感时的纠结与挣扎。
例如在《追风筝的人》中,她展示了友谊与背叛、罪恶与赎罪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
其次,女性心理是毕淑敏小说的另一个重要题材。
她以女性视角刻画女性形象,表达了女性在面对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时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她的小说《喜福会》中,通过描写女性主角的成长与反思,展示了女性个体在传统价值观与现实压力之间的抉择与坚持。
最后,社会现实是毕淑敏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
她对社会现象敏锐的洞察力,使得她的作品极具现实主义色彩。
例如在《棋王》中,她通过讲述职业围棋选手的一生,暗示了竞争社会中人们为名利所驱使的现象,揭示了社会压力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二、毕淑敏小说的写作风格特点毕淑敏的小说写作风格独特而深入人心。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入的思考和情感的流露,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首先,她的描写细腻入微,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她善于捕捉细节,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环境的氛围和物品的细节等,展示出对细节的敏感和关注。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被她的描写所吸引,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其次,她的思考深入独到,使得作品更富有思想性。
毕淑敏在小说中经常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对话和行为等方式,展示出深入的思考和对人性、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她的作品往往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她情感的流露令人动容。
毕淑敏的作品充满了温情与人性的关怀,她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痛苦、喜悦、挣扎等多种情绪。
毕淑敏小说中多重意蕴的生命关怀
第23卷第4期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BI J IE TEACHERS COLL EGE 2005年12月 3基金项目:孝感学院2004年学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管志斌(1983- ),男,广西天峨县人,孝感学院文学院学生。
研究方向:当代小说。
周水涛(1956- ),男,湖北天门市人;文学博士,孝感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研究方向:当代小说。
毕淑敏小说中多重意蕴的生命关怀3□ 管志斌 周水涛(孝感文学院中文系,湖北 孝感 432100)摘 要: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
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关键词:尊严;人道主义;生命关怀;超越生命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96(2005)04-0021-05Multi -implicational Attention tow ard Life as R eflected from BI Shu -min ’s NovelsGUAN Zhi -bin ZH OU Shui -tao(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Xiaogan U niversity ,Xiaogan H ubei 432100,China)Abstract ::With her distinctive interpretation ,B I Shu -min presents the readers multi -implicational images of life in her novels :Firstly ,dignity of life ;Secondly ,humanitarian care of life ;Thirdly ,surpass of life.In the novels ,the author does her best showing readers the connotation of life ,mentioning the dignity of life of human being ,pursuing the harmonious state of life environment ,and appealing the cherishing of life ,surpassing of natural life ,attaining eternity of spiritual life ,and achieving perfect human dignity ,for humanism ’sake.K ey w ards :Dignity ;Humanism ;Care of Life ;Surpassing of Life 毕淑敏的小说创作主要在两种题材领域进行耕耘:一是“昆仑系列”题材小说,代表作有中篇处女作《昆仑殇》、《阿里》等;二是“新体验小说”[1],有中篇《生生不已》、《预约死亡》、长篇《红处方》等。
坦然走过乞丐赏析(三篇)
坦然走过乞丐赏析我一直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意思是你帮助了别人,你也同时拥有的快乐。
爸爸的这句话,一直让我觉得快乐,带着这句话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的心变得更加的开阔。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街上的乞丐,变得越来越多了,类型更是越发的千奇百怪,每一次,我都会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伸出援助之手,那或许大街上有一天就找不到乞丐了吧。
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毕淑敏的一本随笔,其中有一篇文章,突然让我开始怀疑我原先的那些想法。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坦然走过乞丐》,走过乞丐却可以做到坦然,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于是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文章中提到一个奇情女子——张爱玲,这位女子竟然可以做到坦然走过乞丐,真的很难想象,难道她在狠心走过乞丐的那一刹那,不觉得自己似乎违背了良知吗?常常有人听说一些关于哪个乞丐骗吃骗喝装可怜的传闻,当时的人应该是十分气愤的,可是当再次看到街上的可怜人,动了侧影之心,又掏钱帮助那些可怜的人。
三字经开头两句则是“人之初,性本善”说明善良是人们的天性,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的确有那么一小部分的乞丐却在利用人们的善良来博取人们的同情。
他们不依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财富,而是选择放弃做人的尊严,依靠别人的施舍来过生活。
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同情,我们的救助只会纵容他们,让他们变本加厉。
有一个成语叫“嗟来之食”,它说的是一个发生在春秋事情齐国的故事,那时候齐国闹饥荒,有一个富人看饥民们可怜便煮粥给他们喝,有个饥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肯吃粥,最后饿死了。
当然,这样的尊严也许有点牵强了,但是其实能够自己创造,却依靠别人生活的人,就真的为人说不齿。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想乞丐们或许也是时候筛选一下了。
风景需要去掉污点,那才完美!坦然走过乞丐赏析(二)走过大街上,乞丐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用令人顿生怜悯的眼神向路人行乞。
也许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对着他们释放。
然后他们就用生命中最珍贵的尊严换来了你的几元钱。
《毕淑敏散文集》主要情节
《毕淑敏散文集》主要情节在《毕淑敏散文集》中,毕淑敏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笔墨描绘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情节。
这些情节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情感的追求。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主要情节。
第一情节:《日常生活中的温情》在这篇散文中,毕淑敏以平凡日常生活为线索,通过描写一系列细节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关爱。
她以独到的观察力和细腻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微妙而温暖的情感。
故事从家庭生活中的小插曲讲起,通过描述邻居间的帮助、亲人间的关心以及陌生人间的善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琐碎细节中蕴含的感动和温情的领悟。
第二情节:《乡愁的味道》这一篇散文展现了毕淑敏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她以饱含乡愁的心态,以及对家乡独特景色和记忆的表达,再现了自己在乡间成长的经历。
通过描绘乡村风物的美丽,描述童年时的游戏和陪伴,读者可以感受到她对家乡的眷恋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散文中融入了对家乡的思考和思索,拓展了读者对家乡的理解,引发了一种关于归属和身份的思考。
第三情节:《人间烟火气》这篇散文以都市人们的繁忙生活为背景,描述了现代都市中人们的孤独和追求。
毕淑敏通过揭示忙碌都市背后的空虚和无助,呼唤人们对真正的人情关怀和心灵共鸣的渴望。
她以自己对人群中孤独者的关注和理解,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珍惜和期待。
通过这篇散文,读者对自己身处的都市环境和人际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第四情节:《岁月的礼物》在这篇散文中,毕淑敏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以岁月流淌为线索,表达了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
她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融入其中,通过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描述,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散文中穿插了对时光的描绘和思考,令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品味岁月的酸甜苦辣,感受毕淑敏对于时间的敬畏与热爱。
第五情节:《爱在心灵的隧道》这一篇散文以爱情故事为主线,描述了爱在冰冷城市中燃烧的温暖。
毕淑敏以细腻入微的叙述,诠释了爱的力量和爱情中的点点滴滴。
2024年毕淑敏散文呵护心灵的读后感
2024年毕淑敏散文呵护心灵的读后感2024年的毕淑敏散文《呵护心灵》,让我深受触动。
这篇散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引发了我对人与人之间亲情的思考,同时也启示了我关于独立思考和坚守理念的重要性。
在散文中,毕淑敏通过对母亲爱与呵护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感动。
散文开篇,毕淑敏描述了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在田间劳作的情景。
她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母亲那双操劳又瘦弱的手,以及她那一袭卷发中夹杂着白发的头顶。
这样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田野中,看到了母亲默默地为家庭辛勤付出的场景。
毕淑敏写道:“感到温暖是因为有母亲,在荆棘满地的人生道路上战战兢兢地护送着我。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感受到母亲伟大的爱。
在散文的后半部分,毕淑敏以自己成年后的视角回顾了母亲的养育之恩。
她描述了母亲悉心料理家务的场景,讲述了母亲为了自己的成长而默默付出的故事。
母亲并没有过多地干涉她的人生,却在背后做着无数的辛苦努力,给予她爱和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母亲的呵护,毕淑敏才能够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阅读这篇散文,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她们默默地为我们付出,无私地呵护和关爱我们。
正是母爱的呵护,才使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能够茁壮成长,迎接人生的种种挑战。
散文中的母亲也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坚守理念的重要性。
毕淑敏的母亲并没有在自己女儿的人生中过多地干涉,而是选择了默默地支持和鼓励。
她相信自己的女儿有着独立思考和抉择的能力,她相信她的女儿会坚持自己的理念。
这种信任和支持不仅让毕淑敏有机会自由地成长,也让她明白了坚守理念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着来自他人的怀疑和质疑。
但正如散文中的母亲一样,我们需要相信自己,坚守自己的理念。
只有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也要学会信任和支持身边的人,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毕淑敏《我很重要》文章赏析
毕淑敏《我很重要》文章赏析读毕淑敏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细腻,文辞的华美,更能使人受到深深的启迪。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笔触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更多的是停留在生活。
于是,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充满睿智的眼光在对生活、对生命进行理性思索的智者。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说“我不重要”,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一连串的四个排比句,来解释“我不重要”的教育,其实是忽视个体尊严和个体价值、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
接着作者从多方面列举了“我很重要”理由:对生命而言,每一个生命来之不易,我们没有权利和资格说不重要;对父母而言,我们是他们慈爱的对象,幸福的中心,我们不敢说不重要;对爱人而言,我们是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不忍心说不重要;对子女而言,我们是他们的靠山和慰籍,我们没有胆量说不重要;对朋友而言,相交多年密不可分,我们不好意思说不重要;对事业而言,我们就是创意,就是新设想,我们无法说不重要。
面对着这么多无法拒绝的理由,我们怎能不说“我很重要”?而且应该是由不习惯说到大声地说,从我对自己小声说到响亮的对世界宣布,我们应该有这份勇气,因为,能大声说出“我很重要”,就是心灵对生命的一种庄严的承诺。
也许你很平凡,也许你很普通,也许你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也不会在史册上永垂不朽,但是,你作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世上走一趟,就注定了在你个人的历史上也将是一片辉煌。
因为,对你的父母来说,对你的爱人来说,对你的子女来说,对你的友人来说,对你的事业来说,你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你确实很重要,这就是作家毕淑敏对生命的解读。
如果读者你能理解,那么,你一定会不看轻自己而好好地活着。
其实,每个人在世上活着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为何不珍惜这几十年的光阴,时刻努力着,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她应有的光彩呢?只要我们无比重要地生活着,我们就无愧于心灵对生命的许诺!。
浅谈毕淑敏小说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她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实力与个性的女作家之一。
她曾在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服役十一年,有着二十二年的行医经历,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鲜花手术》,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集《心灵处方》等,而小说在毕淑敏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她所创作的小说中,主人公多为女性,如女兵、女医生、女护士、女大学生等等。
因为身为女人,作为女儿、母亲的情感经历使得她十分关注女性问题,并能十分敏锐地发现女性问题,对女性问题的写作驾轻就熟。
本论文探索毕淑敏作品中对女性给予的生活关怀,即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一对女性独有体验的刻画毕淑敏说:“我的性别是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无罪。
人类的性别,是人类进化与分工的必然,它无罪人类的性别,是人类的进化与分工的必然,它是人类的骄傲。
女性这一神圣的性别,和男性具有同样的思索与行动的能力,因此,她是平等和光荣的。
她所具有的繁衍后代的结构和职责,更使她辛苦和伟大。
”毕淑敏在小说中的创作的女性,有她内在的矛盾。
她一方面希望能够使人回复到原来的本性,过真正女人的生活,就有了作品中众多的母亲的形象和对母性的重视;另一方面,她又意识到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在一个男权社会真正恢复女人的本性是不可能的,因为许多的不平等。
而为消除这种不平等,首先必须使女人独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女人,而不是依附于男人。
毕淑敏的性描写不注重女性在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因为她认为在男权统治下,那种感受是由男人主宰的,并不是女人的真实感受。
“性是奴役女人的皇帝”。
[1]因此,这种性爱对于女人是不真实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没有这种性爱,人的生存又存在问题。
这是作者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想强调女权,以反抗现实中的不平等,一方面有始终是以人的生存为最高目标。
《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赏析
《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赏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当代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散文佳作,通过对人生精神领域的探讨,深刻思考人的精神世界的构筑方式,提出每个人都应为自己构建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分别是:存放爱与恨的小屋,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安放我们精神世界的小屋。
文章结构紧凑,语言细腻,寓意深远,令人深思。
一、结构分析文章在结构上非常严谨,呈现出清晰的三段式结构。
首先提出建设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必要性,然后逐一阐述三间小屋的具体内涵和意义,最后指出人们应当为精神建立美丽舒适的家园。
通过这种结构,作者成功地将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了具体的建筑形象,使得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接受。
二、语言特色该文语言细腻而不失大气,用词精准而不做作。
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原本抽象的精神世界变得形象生动。
例如,“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作者用“盛着”这一动词将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联系起来,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同时,文章中穿插了许多哲理性的语句,如“优秀的心会在物质的淤泥中卓越地荡漾而出”、“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等,使得文章更具有深度和启发性。
三、主题思想该文的主题思想在于探讨人的精神世界的构筑方式。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建造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分别是:存放爱与恨的小屋,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安放我们精神世界的小屋。
这三间小屋不仅仅是具体的建筑,更是人类内心世界的象征。
通过建设这三间小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从而更好地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对比手法该文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一间是细胞壁箍形的朴素小屋”、“一间是摩天大厦”、“一间是古朴无华的茅檐”,通过对比不同的小屋特点,突出了不同小屋所代表的不同精神境界和生活态度。
通过这种对比手法,文章不仅生动地呈现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同时也更具有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力。
五、情感表达该文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
一方面,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和丰富;另一方面,作者也通过寓言和哲理性的语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女作家笔下的“生命关怀”:以毕淑敏为例
女作家笔下的“生命关怀”:以毕淑敏为例作者:王广媛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毕淑敏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度关注一定是有原因的。
本论文试图以毕淑敏的小说为主,结合新时期的其他女作家如严歌答的以“生命关怀”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阐释,分析作家如何表现“生命关怀”,进而探讨贯穿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的多重意蕴。
关键词:生命关怀毕淑敏生命尊严“生命关怀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深度关怀,对生命本身的关心和对生命本质的逼近,具体包括对生命诞生、死亡这些主题的探索和思考,对生命意义或生命灵魂的关注和拷问,对生命个体生存环境的关照和体验,本质上它应从属于人文关怀精神,但它却有其独特性,因为它关怀的是人最宝贵的、最本质的东西,反映的也是人最根本的特质。
’峋生命关怀包含的意义是深广的,由于毕淑敏独特的生长环境,她的作品让我们对“生命关怀”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
一.对生命的诞生与死亡意义的探索毕淑敏在粗犷、荒蛮的西藏当兵11年,高原险峻的地势与恶劣的环境使士兵的伤亡成为一件家常便饭样的事情。
小小年纪便在如此环境中作为卫生员的毕淑敏,死亡与灾难磨练了她的心理,她是对生命有着深刻体验的作家。
生命与死亡从来都是相对的,古往今来,万物更迭,没有永生的物种,生存就是向着死亡的进发,只要生命还存在,对死亡的关注就不会停歇。
生命和死亡,是我们的人生的两个翅膀,你只有都思索了,才能飞翔。
海德格尔指出:‘旧常生活就是生和死之间的存在”。
有人问过毕淑敏“为什么会热衷于写关于死亡的作品,会不会害怕?”毕淑敏曾坦言:“其实,我不断地写关于死亡的故事,是因为我本人也十分惧怕死亡,这类小说是一般人不愿意触碰的,它抵达人类心灵中的幽暗之处,但它也是人间的一部分,任何人都无法逃避,如果我们总是躲着它,那么一旦来临,我们就会一筹莫展,孤苦无助,因为害怕,所以要直面。
’,因此在毕淑敏的作品中,死亡的身影随处可见,如作品中说“死亡象一把把利刃悬挂在半空,时不时地抚摸一下我们年轻的头颅”。
阐释毕淑敏作品的艺术特色.doc
阐释毕淑敏作品的艺术特色阐释毕淑敏作品的艺术特色导读:摘要毕淑敏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优美精炼、充满哲思,一字一句都饱含着她对人性的深思和对人生的感悟,传达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关怀。
二十余年从军、从医的经历造就了她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本文从毕淑敏的个人阅历出发,结合其经典作品,分别从女性独立价值意识、生命关怀意识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毕淑敏艺术特色女性独立意识生命死亡:A一个人阅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毕淑敏34岁才涉足文坛,1987年凭借处女作《昆仑觞》名声大震,至今已发表作品两百余万字,包括长篇小说《红处方》,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散文集《婚姻鞋》等。
其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理想色彩,同时体现着强烈的道德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在创作中,她不断地深思着生命的崇高价值和人生的内在作用,始终坚持着对生命的关怀、对人性的关注以及对女性、儿童、病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始终传达着一种对死亡的大无畏气魄和对生命的悲悯情怀,让人读罢眼界开阔,内心也趋于平和。
这种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得益于她二十多年从军、从医的经历。
首先,毕淑敏是第一批登上青藏高原的女兵之一,她的军人身份和高原历练为其创作奠定了基调。
身为一名军人,她刚正豪迈,冷静果断,正义盈心,其作品自然大气磅礴、冷静雅致。
青藏高原恶劣的存活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她时刻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也见证着死亡的来临,死亡由此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她在创作中才能正视死亡、毫无畏惧。
其次,作为一名军医,毕淑敏在二十多年的时光里看到了太多被疾病折磨的病人,经历了太多痛苦的死亡,她开始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人们内心的脆弱。
后来,她又学习了心理学,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心理医生,听到了更多的人生疾苦,了解了更多的心理阴影,这一切都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现代文阅读深入探索毕淑敏的文学思想
现代文阅读深入探索毕淑敏的文学思想毕淑敏,现代文学界的璀璨明星,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具有独特的文学思想。
本文将深入探索毕淑敏的文学思想,并对其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一、毕淑敏的文学思想毕淑敏的文学思想具有多元化和深刻性。
她在作品中强调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描绘与剖析,关注人的情感和内心。
她深信文学的力量可以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其次,毕淑敏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她以敏锐的观察力揭示出社会的阴暗面,探讨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不公。
通过作品,她试图唤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揭示出其中的深层次意义。
此外,毕淑敏的文学作品还体现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和关注。
她通过女性视角展现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并对女性的困境和抗争进行探讨。
她希望能够唤起女性对于权益和自我解放的重视,实现性别平等。
二、毕淑敏代表作分析①《某某小说》《某某小说》是毕淑敏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
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年男子的内心世界展开,讲述了他在现实生活和幻想之间的挣扎。
这部小说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引人入胜。
毕淑敏通过剧情的紧凑和人物的塑造展示了她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力。
这种细腻的刻画让人们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②《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世界》是毕淑敏的另一部杰作,也是她对社会问题深度思考的体现。
这本小说以一个少女的视角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并呼吁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
通过这部小说,毕淑敏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她试图唤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发他们对人性的深入反思。
三、毕淑敏作品的影响与启示毕淑敏的文学作品深入人心,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从毕淑敏的作品中学习到对人性的深入洞察力。
她通过细腻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激发我们对于人性的思考。
其次,我们可以从毕淑敏的作品中汲取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人文关怀
因为对昆仑 山的热爱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 , 她 的苦难的生活历程 , 她以军旅小说创作走上文学 对
之路 有着 十分 重要 的影 响 。
社会弊端现实的同时 , 也赋予我们一个 审视 当代世 界的全新视角。其充满对生命理解和思考的作 品, 稳健 的现 实主义 写 作精 神 和独 特 的写 作 风 格 , 起 引 当代人 的广泛关 注 。鉴于 人文 关怀 已成 了毕 淑敏 创
毕淑敏经 历最多 的是 死亡 , 以写作必 然离不 开 所 对生存与死亡 的感悟 。毕淑敏说 : 生命对每一个 “ 人都是非常宝贵的, 当他最后凋零的时候 , 是否应该
享 受人 的尊严 ?他是 否应该 有一 种 安宁 ?人为什 么
服从 ” 的军纪 , 请求 “ 一号 ” 消 穿越 无 人 区的决 定 , 取 他 的言语 中透 出了深深 的人 性关 怀 。 毕 淑 敏 对 死 亡 的描 写有 着 与 众 不 同 的超 人 认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人文关怀
柯 富 文
( 东省 湛江财 贸 中等 职业 学校 ,20 8) 广 544
摘要 : 著名 " 3代女作 家毕淑敏的很 多作 品集中描 写 了苦难 和死亡 , 中体 现 出 医学人 文关怀 的两个侧 面: - 从 品味苦难 和直
面死亡。除此之 外 , 她十分 关注女性 的生活 , 女性 的心理 , 女性 的地位等等 , 笔下很 多的女性篇 章表现 了她 深沉的女性主Y , A4 作意识。综观 其作 品, 透析 出了浓烈 的人 文关怀。本文将分别从 对苦难 关注, 死亡 的思考 , 对 对女性 主义的 关怀 三方面来
探讨毕淑敏创作中体现的人 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 : 淑敏 ; 文关怀 ; 难 ; 亡 ; 性 毕 人 苦 死 女
毕淑敏散文作品中对生命的关怀
毕淑敏散文作品中对生命的关怀导语:在的中,真实是最鲜明的色彩,她追求恢复本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死亡和孤单的体验,让她更加致力于探索生命的本质。
通过她的亲身经历,更加深入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性的关怀。
生与死,是两个对立又统一的环节。
人们追求生,惧怕死,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的背后躲藏着什么,不知道死亡会带领我们走向哪里。
然而,人们一面怀着对死亡的恐惧,一面却又不知道珍惜生命的可贵,无度地挥霍美好的人生。
与死神数次擦肩而过的毕淑敏以她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死亡不应该被惧怕,被拒绝,生命不应该是这样浅薄又平淡,生命应该被深深地热爱。
因此在她的散文中,我们便时时都能看到她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与研究。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人性和责任也逐渐成为愈加重要的内容,人们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关注的目光也愈加热切。
毕淑敏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生命的无限关怀走向了文坛。
有着丰富阅历的她从十六岁起就踏上了从军的道路,在漫长的军旅生活中,她所经历的、目睹的死亡数不胜数。
而在之后的医生职业中更是使她下定决心要探寻那藏在死亡背后的生命的伟大价值和意义。
她对生命的关怀和所背负的强烈责任感在她的散文中明确直接地体现出来,使她能够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然后又如她自己所说,“人生莫测,由此便滋生出过度的责任心,不但为自己负责,还要为他人负责。
”她又将这份对生命的关爱视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试图通过她笔下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文章,温暖更多人的生命。
毕淑敏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使她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着更明确的认识,所以她在散文中用真挚的感情抒发着对女性的关怀和尊重。
她也深刻地揭露了女性在追求人格自由的道路上所受到的重重阻碍和困惑。
毕淑敏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她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她能够更加深刻地感悟生命,思索人生。
她的作品总是有力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一、生命意识的萌生生命,是仅有一次的珍贵;是短暂数十年的美好;是精心度过的幸福。
关注生命以人为本—毕淑敏作品简试论
内容提要在当代作家中,毕淑敏是以对人的深度关怀和对生命的特别关注这样的创作特色而闪耀于文坛的。
在毕淑敏的创作中,无论是描写昔日昆仑山皑皑的白雪,还是关注现实社会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和经济大潮中的世态人情,她都把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对人的关怀和热情诉诸于文字,自觉地肩负着文学神圣的使命。
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关注和思考毕淑敏这一创作特色,并试从四个方面揭示毕淑敏关注生命、以人为本创作特色的独特内涵。
苘先,对人类生死现象的关注和叙写,表现了毕淑敏对生命的关注及对生死的达观态度:不局限于个体生命的存亡,而着眼]二生生不已的总的生命过程,对生死持种超然、达观的看法。
毕淑敏对生命的达观是我们民族的通达观在其身上的继承和体现。
但同时,毕淑敏又非常热爱生命、珍惜生命,长篇小说《红处方》正表现了她对浪费生命、挥霍生命筷至破坏,Ii命现象的揭示和痛惜,表达了对生命的悲悯和救赎。
其次,毕淑敏秉承中国文学史上人文主义的优良传统,关注曾通人的生存状态、!|I命质融肯定人的价“佣旧#严,f‘i定人划一*榀的追求。
她的作^^处处以人为小,闪烁糟人文1:义心心的光觑!.,【Ij_次.毕淑敏刈殳性命运年¨镘。
浒『|:(J荚湖:年¨思,母,体眦J’她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毕淑敏的小说中,女性索来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她们大都美丽、善良,是人性善的代表,作者通过她们寄寓了自己的理想人格。
毕淑敏不仅热烈的讴歌人性善,还大胆的揭露人性恶,以《红处方》中的庄羽为代表。
和女人命运紧紧相联的是爱情和婚姻问题,毕淑敏对两性关系的探究体现了她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最后,毕淑敏还非常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是“征服自然”,还是“天人和谐”,从《昆仑殇》到《补天石》到《阿里》,毕淑敏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
毕淑敏之所以比其他作家更敏感的感悟生命,更冷静的面对生死,更深刻的关注人性,是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青藏高原十一‘年的军旅生活、二十二年的医生职业)和对人生的深刻体悟与理性思辩密切相关的。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的开题报告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一、选题背景毕淑敏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备受瞩目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以女性为主要创作对象,关注女性生存状态、情感世界以及性别权利等话题。
作品中所表现的生命关怀成为毕淑敏创作的独特风格和特色,受到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肯定。
本文旨在探究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理解其在文学世界中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意义毕淑敏的作品探讨了现代女性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困境,并表达了对于生命的关怀、珍惜和呼唤。
通过分析毕淑敏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和生命关怀,有助于深入了解毕淑敏作为一位女作家的独特创作风格,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题与女性话语,推动女性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三、研究内容1.毕淑敏的生命关怀:从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毕淑敏作品中的生命关怀。
2.毕淑敏创作中的女性形象:探究毕淑敏的女性主题与生命关怀如何通过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得以体现。
3.毕淑敏的文学价值:分析毕淑敏的生命关怀与女性主题对当代文学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对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的启示和警醒。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学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毕淑敏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中的生命关怀与文学价值,并结合文学理论进行解读和探讨。
五、预期结果通过对毕淑敏作品中生命关怀的分析与探究,预期将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理解毕淑敏创作中的独特特色和风格,探究其代表作品的文学意义与价值。
2.深入掌握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趋势、女性主题和女性话语,推动女性文学的研究和发展。
3.对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提供启示和警醒,对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提供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六、研究进度安排本文计划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完成,具体进度安排如下:一月至二月:文献资料调研和收集,构建研究框架,明确研究目标。
三月至五月:对毕淑敏作品进行文本分析,深入探究生命关怀以及女性形象的表现与特征。
确认人的价值——毕淑敏都市小说的人文关怀
做人 , 至少要在人前得 到大家 的肯定 , 直起 腰来 光荣 一次。
这是作家对那些 屈辱 伴随一生 的人 们的生 命价 值 的发现 ,
精神的特 征首 先 是确 认 人 的 价值 , 排击 一 切 违反 人 的 尊
人性、 命运 的深 刻 理 解。小 说从 严、 践 踏人的独立人格 、 草菅人 的生命 的专制野 蛮行为 ; 其 其 中负 载着作 家对 人生 、 鞠躬” 深入 到人 物的内心世界 , 引出两个 地位悬 殊的女人 次是关注人类 文化 和民族文化 的兴 衰 , 抵 制一 切反理 性反 “ 文化 的暴 力干预” 【 l j 。 的身后 故事 , 并从 中辐 射 出社 会 的普遍 心 态 , 提醒 人们 重
在 改革某 些 旧有法 规制 时代在 每一个 角落里悄 悄地发 生变 化 , 人 的价 值的变 视 改变 世俗蒙昧人文 的陈腐观 念 , 度的同时 , 更要 有破有立 , 树立新 的人文 观。 化也无言 地进行 着。这种 变化 在老 干部 甘振 远 ( 《 送 你一
。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7—1 2
里” 系列作 品传达 出女性作 家对 昆仑 山的真实感 受和体 验 虽表现 出一种凛然 气概 , 却 因女儿甘 平和女 婿伟 白态 度的
样, 在 对都市 生活 的叙 写 中 , 这 位对 人 、 对人 生 、 对 人 的 转变而显得 苍 白无力 。毕 淑敏 以审慎 的 目光透 视 经济 改 生存 命运予 以深挚关怀 的作 家 , 以敏锐 的 目光捕 捉瞬息 万 革对传统价值 观念 的冲击 , 以及普通 人在经 济 浪潮 冲击 下
示转 型期社会 内在的矛盾 , 开始 了面对 确认人 的价值 的生
命对话 。
姓价值 , 开始 了对个体生命价值 的对话 。
2024年读完毕淑敏散文集有感心得(五篇)
2024年读完毕淑敏散文集有感心得在当代文学领域,毕淑敏独树一帜,难以被归类于任何特定流派。
她不倚重学术背景,亦不追求前卫的言语风格;她既非江南山水孕育的清新之作,也不同于草原雄浑的黑骏马。
毕淑敏仿佛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走来,却又不完全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
她以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为审美对象,将平凡的经历描绘得生动有趣,展现出一种朴素无华而又意蕴深远的文风。
在《爱怕什么》这部散文作品中,毕淑敏用如诗般的文字向我们传达了“爱”这一概念的珍贵与独特。
她将“爱”比作拥有记忆的金属,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蕴含着斑斓的色彩。
“爱”是世间最富有情感、最具魅力的存在,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
毕淑敏对“爱”的深刻洞察,令人动容。
她对于“爱”的诠释充满力量与激情:“热爱一项事业,便全力以赴;深爱一个人,便坚定不移;热爱一个民族,便无私奉献;信仰一种理念,便至死不渝。
”毕淑敏对“爱”的理解独具见解,她以生活中的细腻感悟,为“爱”注入了人性的温暖与宽广。
在她的文字中,“爱”畏惧谎言、沉默、犹豫、模棱两可、无源之水、假冒伪劣以及刻意雕琢。
她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爱”的深邃、坚固、力量与宏大。
通过这篇散文,毕淑敏强调了“爱”的重要性,它能够守护人间的真挚情感,使生活这片草原孕育出潜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和关怀。
拥有一份真挚的“爱”,就如同拥有一盏照亮人生旅程的温暖明灯。
2024年读完毕淑敏散文集有感心得(二)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其散文作品以其清新、健康、充满活力的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在阅读毕淑敏散文集的过程中,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她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洞察,还能领略到她将平凡生活描绘成如孔雀开屏般绚烂的艺术魅力。
她的笔触细腻,总能捕捉到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节,洞悉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创作出令人心中有所感而笔下难以描绘的场景,激发读者的无限遐想与敬意。
在《混入北图》这篇文章中,毕淑敏不仅展现了其作为作家的才华,也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厚爱意和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
命链 条 中的精致 的小 环 ” ,而死亡 则作 为对生命 的否 定 , 却 是生 命链条上 的最后一环 , 是人类生 命的终结点 。人们往往 既憎 恶它 的存在 , 又无 法 回避死亡 这一 天然 的宿命 。 只得有
意无 意地 忽略它 的存在 。 甚 至在不 得不提 及它 的时候 , 选择 用“ 去 世” 、 “ 没 了” 、 “ 走 了” 这样 的 隐讳词语 代替 “ 死亡” 这 两
令人畏惧 , 我们 却需要有 “ 畏的勇气 ” , 即无畏 的精神 。如《 拯 救乳房 》中程远 青将心 理活 动小组 的活动 地点 选在墓 地或 医院 , 不 就是为 了让 患者必须 直面心 中所忌 讳的吗 ?活动小 组通过 这种死亡 教育 , 让 人直面 死亡 的畏惧 , 进 而 以无 畏的 精神 面对未来 的生活 ,在最终 的死 亡 中维 护 自己作 为人 的 精神尊严 。
i
- “
。
l ¨
国 世口 2 蚴
论 毕 淑 敏 创 作 中 的 生 命 关 怀
王 畅
( 吉林 工 程 职业 学 院 , 吉林 四平 1 3 6 0 0 0 )
摘 要: 女作 家毕淑敏 的小说创 作 , 在 当代 的文 学创 作 中以独 特的创作特 色成 为一 道绵长 而亮丽的风景线 。 在 小说创 作 生涯 中, 她 以中国人的 禁忌话题— — 死 亡作 为其创作 的主题 , 以此唤 醒人 们的死 亡意识。毕淑敏 对生命 意识 和女性 意识表现 出了极 大的关 注 。 从而共 同构成 了她 小说 中独特 的 生命 关怀 。 关键词 : 毕淑敏 生命关 怀 女性意识
个令 人恐惧而心 生寒意 的词语 。正 因为如此 , 死 亡成 了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作者:张雪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0期摘 ;要:毕淑敏是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女作家,其作品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怀,通过其他生活经历、女性关怀、儿童关怀、生命关怀分析其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挖掘其作品的人文内涵,揭示毕淑敏小说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展现和对当代人生活情态的关注以及其作品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毕淑敏;女性关怀;儿童关怀;生命关怀;构建人性美[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2一个思想深刻的作家,他是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关注社会问题,揭露社会弊端,唤起人民的自我救赎。
毕淑敏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她的作品显示出对人类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关注个人的生命,关心人的生存状况,探寻人性,关注女性和儿童教育,她在剖析社会弊端现实的同时为人性的弱点开处方,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她的作品中,换化为一种精神品格和情怀气质,并成为她作品的核心。
一、毕淑敏作品的核心是人文关怀(一)对女性的关怀就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阶段来说,毕淑敏的创作体现出了鲜明特点:追求男女平等,展现女性的主体意识,对男性中心话语权提出挑战。
在中国几千年来歧视女性的封建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女性自己也一时半会儿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赖。
当代男性依然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处于第一性,女性仍处于劣势地位。
如《拯救乳房》里面的安疆,在其丈夫死后保持着和丈夫在世时一样规矩和家庭摆设,她一直以丈夫为中心,除了丈夫她没有自己的爱好和自主独立意识。
毕淑敏小说中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对女性受到不平等的对待,进行揭露和控诉。
如《血玲珑》中的匡宗员因强奸而侥幸逃脱,在他拼命读书出人头地之后,疯狂无耻的寻找性爱,自认为是个成功人士就可以占有一切,包括女人,这是男性的一种罪恶思想。
其次,卜绣文为了事业和家庭也只能屈服他,表现了女性处于社会的一种劣势地位,犯罪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受难的女人还要受难。
还有《女工》中白二宝对浦小提无理的训斥态度,体现了家庭中以男性为中心,女性还是弱势群体。
除了男女平等问题,第二是女性的自主独立意识。
在毕淑敏的小说《红处方》里简方宁是为了实现自己上军医大的目标,选择了后勤助理员潘岗做老公,因为潘岗在医院里人缘很好,讲话也有分量。
同样的例子还有爱慕虚荣的护士栗秋,利用在戒毒医院的工作寻找一个落魄的富家子弟,然后感动他,通过婚姻达到她过上贵族生活的目的。
简方宁、栗秋的婚姻选择完全是出于自己事业、自身利益的考虑,爱不爱并不重要,体现了现代社会女性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第三是赞美母性的无私奉献。
《生生不已》中乔先竹在失去女儿甜甜后,精神备受打击,不顾自己脆弱的身体再次怀孕,在袁医生的帮助下,她用尽残存之力终于为丈夫生下一个儿子。
她不顾生死凭的就是母性传承生命的天性。
《预约死亡》里的小白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对待病人热心,任劳任怨。
临终关怀医院的院长,一个中年妇女,从惋惜普通人痛苦的死亡为初衷,建立起临终关怀医院。
这些都体现了女性博大的无私的爱和她们的巨大贡献,呼吁人们重视女性价值。
80年代女性文学中张洁的《方舟》揭示出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做一个女人真难”。
对女性来说,最突出的是家庭和事业的矛盾,“女人天职”和“为人主权”之间的矛盾,毕淑敏作品摆脱狭隘的女性意识,站在较客观的立场,呼吁人们关注女性生存,关心女性尊严,重视女性价值。
(二)对儿童的关怀毕淑敏作为一位成功的女性,在生活中扮演了多种角色包括妻子和母亲,在她的许多作品中毕淑敏站在一个母亲的位置上关注儿童教育,并结合自身经历体验从文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教育儿童的种种社会问题。
首先。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这时候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一生。
毕淑敏在长篇小说《红处方》里描述了两个吸毒青年,是父母用自己的温情,把他们训练为一个吸毒者。
在这里毕淑敏告诉我们孩子在生理上成熟的时候却伴以心理的幼稚,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时父母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情况和发展状态,特别是在当代中西方文化交融日甚,西方性教育和性文化较为开放,加上电影影视等不良文化的传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易受到影响,因此父母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孩子培养健全人格。
其次,是对学校教育弊端的揭露。
《红处方》里那个多次戒毒未果的女人庄羽,堕落的最初原因可追溯到她上中学时,学校为了使她安心准备马上进行的全市体育比赛,校长命令老师为她做数学卷子,还劝言要多少分我给你多少分。
在她幼小的心理留下了阴影。
学校为了自身利益,图虚名,完全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学习需求,教学生弄虚作假,伤害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第三,对孩子成长环境的关注。
《不会变形的金刚》里毕淑敏呼吁人们为孩子保留一份圣洁之地,关注社会不良风气对孩子的腐蚀,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
《一厘米》毕淑敏阐明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直诚信、严于律己的榜样,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毕淑敏结合自己的体验写出了许多教育儿童的有趣味性的长短篇小说和散文,如《爱怕什么》、《孝心无价》、《我很重要》表现出她对孩子教育的深切担心和思考。
(三)对社会民众苦难生活的关怀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她常常把军旅生活中所经历的故事写进小说,《昆仑殇》和《阿里》都写到了军人们恶劣的生存环境。
毕淑敏通过对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描写,充分表现了人们顽强的生存信心,表现了一种对军旅人强烈的人文关怀。
毕淑敏守卫过祖国最高的领土,看到过世界上最壮丽的峰峦,她的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笔尖下的文字带有冰喳的温情,从长篇小说《女工》起她开始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生活现状,她期望他们获得幸福。
在《毕淑敏小说<女工>引起的反响》一文中毕淑敏说:“感受着普通女工们的喜怒哀乐,我已把她们当成姐妹。
她们孤独而寂寞,但她们内心的善良和勇气,还有在命运跌宕中的清醒和坚定,使我不得不拿起笔,因为她们和我血肉相依。
”正是从这种人文关怀出发,毕淑敏认真地写下了很多普通人物的种种苦难,并表现出深深的同情。
再如,对生理心理处于折磨中的人们给予关怀。
毕淑敏把对象指向了患有乳腺癌的特殊人群,《拯救乳房》中毕淑敏理解关注乳腺癌患者心理的痛苦和心灵的挣扎帮助她们找回了健康人的心态,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四)对生存和死亡的审视毕淑敏是一位十分热爱生命的作家,由于20年的军医生涯,每天必然要面对比常人更多的死亡,使她越来越有勇气面对死亡,进而从文学角度来审视生与死,毕淑敏的笔触及之地是那险恶的高原冰寒、戒毒医院、临终医院、心理治疗所等,主人公们的生命面临生与死的艰难抉择,因而使得生命更加具有了崇高美。
毕淑敏珍爱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追求生命要有意义的存在。
《红处方》中的简方宁被她的病人庄羽陷害不得不面对残酷的抉择,从容不迫地选择了自杀结束生命,她用自己的生命向罪恶发出抗议,人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毒品可以使人中毒,却无法使人屈服,彰显了生命的崇高。
汉朝伟大史学家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毕淑敏在探索生命价值和尊严时就遵循着这一标准,特别是在她的小说“阿里”系列和“昆仑”系列里面,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述。
《阿里》中的女卫生员游星的不幸遭遇是毕淑敏对历史错误暴行损害无辜生命进行的深刻揭露,表现了她对生命存在和死亡在价值意义上更深层次的追寻。
重视临终关怀,提高生命存在的质量。
《预约死亡》里写的都是一些饱受病痛折磨的将死之人。
毕淑敏怀着对生命特殊的悲悯情怀,希望人们冷静对待死亡,向西方学习,重视临终关怀,帮助人类消除死亡时的精神恐惧,尊严地快乐地走完人生。
二、毕淑敏小说人文关怀的意义(一)为人性的弱点开处方人有七情六欲,社会上的许多悲剧起源于人性的弱点。
毕淑敏的长篇小说《红处方》就是对人类普遍具有的人性弱点进行深刻揭露。
吸毒带给人的是种种人性的异化。
毕淑敏通过简方宁的死告诉人们,人类最难的是战胜了自己,只有克服了人性的弱点,才能战胜毒品,征服一切困难。
《红处方》中毒品就是人的致命弱点,诱惑人们为了获得毒品不惜家毁人亡,在《女工》中生活下去的本能需求是人们的弱点,欲望使得钟老师宁夕蓝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白二宝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毕淑敏通过她的作品告诉人们欲望是魔鬼,人因为有了欲望才更容易被人利用,无穷无尽的欲望得不到控制则必定被拉入地狱的深渊,而浦小提在污浊之中保持了人的一份尊严,就是对欲望控制好的榜样,从而告诉我们学会认识自己的欲望,对欲望加以辨别区分,控制不良欲求,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不被欲望冲昏头脑,毕淑敏保持着一颗悬壶济世的医心,为人性的弱点开出一副救治的处方。
(二)宣扬性善论,构建人性美毕淑敏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作为一名作家仍旧保持医者的仁心,悲悯情怀是她人文关怀的核心,在她的作品中,努力捍卫人性的真善美,叫人们相信社会的美好和希望。
《预约死亡》中那个看似脾气暴躁的杜爷爷,临终之时却还关心着我这个忧郁的女孩,劝我活的快乐,悲凉的人生中透露出丝丝人性的温暖和人间真善美。
毕淑敏讲的哲理水到渠成,无令人生厌的说教,使人产生心灵的撞击和共鸣。
在《红处方》里毕淑敏同样给予了这个毒瘾成性的社会以希望。
赞扬了人意志的刚毅、顽强和不可以战胜,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给对这个社会充满失望的人们注入了希望。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毕淑敏的文字能给予繁忙、迷茫中的人们以抚慰,疲惫无助的人们以力量,紧张自卑的人们以信心,孤独苦闷的人们以快乐!毕淑敏的创作深入社会底层,关注人们生存现状,关注自我价值实现和意义。
她像一位观世音菩萨向人间传播着爱与希望,她将对人民的关怀、热情和悲悯幻化为集文学、道德、责任和使命感的文字,表达了她对人类博大的爱。
参考文献:[1]毕淑敏:《红处方》,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版。
[2]周作人:《人的文学》,2011年版。
[3]毕淑敏:《我为什么想到“拯救乳房”》2003年版。
[4]毕淑敏:《毕淑敏经典散文精选》2011版。
[5]毕淑敏:《不会变形的金刚》,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6]毕淑敏:《生生不已<一厘米>》,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7]毕淑敏:《女工》,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2版。
[8]《毕淑敏小说<女工>引起反响》,东方网.2012年8月12日。
[9]毕淑敏:《生生不已<昆仑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0]毕淑敏:《生生不已<阿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1]毕淑敏:《生生不已<预约死亡>》,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