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直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的劳动与其他类型的劳动有一个明显的不同,这就是教师不是使用工具去影响劳动的对象,而是用自己的言行去直接影响学生,是把本身的各种特性作为手段去感染劳动对象,从而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人们在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体验,随着岁月的流逝,可能会记不清学生时代教师讲课的具体内容,但是会非常清楚地记得教师的品德风格,音容笑貌和仪表形象。这就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教师劳动示范性的表现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表现在言教和身教两个方面

(一)教师的言教

教师的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书面语言、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自教师职业产生之初,它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借助于书面语言对已有知识的了解,还是运用体态语言传递某种信息,或是通过口头语言表达某种思想,语言都忠实地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活动。教师是语言的使用者、受益者和创造者。作为语言的使用者,教师以语言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作为语言的受益者,教师依靠语言使自身的存在得以显现;作为语言的创造者,教师以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解读建立起一套独特的话语系统,并使之与具体的教育环境相结合,在教育过程的变化中得以发展。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无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都离不开语言,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也向教师提出了必须具备良好语言素养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教育的媒介。教师通过发自肺腑的语言,不仅能给学生以教诲,还能沟通学生的心灵,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融洽师生感情。教师以语言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也倾听学生用语言表达的心声。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阐述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原理、原则和行为规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师的思想、感情、知识和才能要想变为影响学生的力量,就必须依靠语言表达这一途径。常言道: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言半句三冬寒。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言语实现的,言语对人的感染教育作用非同寻常。有时教师的一句话,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务必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尽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的身教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而且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能产生更大的影响。特别是小学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几乎有绝对威信,儿童们总是把教师当作完美无瑕的仿效对象。要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的学生,作为教育者,教师要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要成为人师,教师不但要用语言去讲述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卢梭曾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的榜样作用不应局限于学生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要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特级教师魏书生非常注意发挥教师身教的影响作用。在一次开学典礼上,由于该校剧场座位不够,他便要求领导和教师还有主要学生干部站着。他在讲话时问学生:“大家知道在实验中学学习几年,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吗?”台下几乎异口同声回答:“是知识!”魏书生说:“不对!”“是能力!”“还不对。”一时间学生们议论纷纷。魏书生说:“我觉得,在实验中学学习几年,大家得到的最宝贵的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信任人、原谅人的品质,人心与人心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的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讲话结束后看电影,领导和教师都在侧面的过道站着看,电影开映不久,站着的老师被学生拉到自己

的座位。学生呢?找身材小的挤着坐,问题便解决了。若干年后,电影的内容师生们可能记不请,但看电影时你让我,我让你的感情会深深地埋在心灵深处,常忆常新。被誉为万世师表的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座位不够,魏书生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而让学校领导和老师站着,给学生作出榜样,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最后主动给老师和领导让座。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座位不够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德品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特殊的作用。教师的世界观、思想意识,对社会和生活的态度,自己的理想信仰和追求都无时无刻不在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具有教师人格的教师的教育境界会达到不教而教,即教的不是书本里现存的事实知识,而是无法物化在书本里的一种人生哲理,是一种心灵的醒悟,是一种有美感的豁然顿悟。学生一旦形成了教师及他自己用全部身心蕴育出来的人生哲理,其对学习、生活、工作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思想境界会更加高尚。

二、教师劳动示范性的心理依据

(一)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

教师劳动的方式具有个体性,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教师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到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都首先是教师个人的活动,在个人活动的基础上与其他教师协作,带有明显的主体性。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作为劳动的手段,主要是教师的个人本身,也具有明显的主体性。首先,他是以主体的知识、智慧、思想、才能进行工作,并把这些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其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师自身的示范。教师站在讲台上,全身都具有教育因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

(二)教育对象具有向师性

小学生家长几乎都有同样的感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绝对的权威。有的家长总是抱怨,为什么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却听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实际上这就是学生的向师性心理的表现。向师性是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的,他是教育的客体,必然要向教师学习,学生有尊重教师、崇敬教师并乐于接受教师教诲的自然倾向。因此,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做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不仅用知识武装学生,还要以自身的高尚品质影响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向师性”决定了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怀和鼓励,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

(三)教育对象具有模仿性

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一代,他们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他们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学生行为的形成是从模仿他人开始的。模仿的对象常常是亲近和尊敬的长者。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我有切身的体会,记得初中二年级,刚接触几何课,感觉这门课深奥、难懂,所以很羡慕几何老师,什么问题在他那里都是迎刃而解,于是总觉得几何老师很神圣。他有一个习惯,在板书之前,先把粉笔掰下一段,扔在地上,然后开始写字。我们觉得这个动作很潇洒,于是课间休息大家纷纷走到讲台前,学习几何老师的动作。这就是学生的模仿性。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处处模仿教师,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的品行、言语;教师对每一事物或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学生。青少年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是教师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不仅要塑造好自身的楷模形象,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模仿、善于模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