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17张PPT)

②、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③、只有务实、顺应民意和时代潮流,进行
改革,国家才有光明前程。
④、改革者应有坚定的意志。
单元小结
富国之法

生产力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商鞅变法


上层建筑的变化
强兵之法

各国的变法
旧贵族的抵制
商鞅之死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剥削沉重和轻罪重罚激化社会矛盾。
讨论:商鞅之死 视频 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
变法已经深入民心;商君虽死、秦法未亡。
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 (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2)苏轼:“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 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3)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 (4)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 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 你认为以上对商鞅之死的原因准确吗?为什么? (1)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2)实行酷刑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 (3)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主要的支持者。 (4)新法成了他逃亡的障碍,最终为变法献出自己的生命。 评价标准:一场变法和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变 法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为思想武器。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历史大环境:
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 经济: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性 政治:新兴地主的需要——必要性 军事:兼并战争的需要——必要性 文化: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能性
2、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二)秦国小环境: 视频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❼新课情境导入/趣味素材激课前新知预习/基础自主初探❸要点探究归纳*疑难名师点拨❸典例精析导悟f典型例题探究❺知能巩固提升/知能达标演练韩非子说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O 西汉桑弘羊赞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宋代王安石赋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 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 必行。

”商鞅功绩,永垂青史。

但也有人对 近年来影视剧多把商鞅塑造成“帝国英雄” 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认为商鞅其实是一个不 折不扣的“历史罪人”,引发了很多人的评1.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作用?新课情境导入/趣味素材激活 严:温馨提示 .............. % : 加炭您在观看.村讲的迂I 卜粧中出现压字规空,请关闭册8 多有幻灯片•重复打开可正常现U 1^,芳有不仪,戎请嫁解】 ^11论。

2・商鞅变法有何历史局限性?课前新知预习/基础自主初探◎ 自主预习/基础检测八一、商鞅之死1 •原因:(1) 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2) 商鞅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秦孝公去世,反对变法的秦惠文王上台。

2.结果:(1)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2) 但商鞅改革措施得以保【合作探究】1 •商鞅被处死,其措施得以保留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商鞅变法措施符合时代潮流。

(2)秦国统治者维护统治需要变革。

(3) 商鞅变法措施得到人民的认可。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 •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 •作用:(1) 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2) 为秦国的一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一奠定了基础o(3)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o3.表现:⑴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亘的建设从此开始,许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历史选修一(人教版):历史上 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洛阳市最大的 广场
商鞅广场
陕西省合 阳县洽川 旅游景区
商鞅简历
一、初涉政坛 二、投奔秦国
三、实行变法 四、车裂而死
一、初涉政坛
1、学习经历:
刚毅果断、天资刻薄、 学习刑名法术, 受魏国李悝、楚国吴起;
2、相国家臣:
公叔痤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轻有才, 可以担当大任治理国家”“主人如果不用商 鞅,一定要杀掉,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势如破竹,统一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以农富国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增强国家实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3.后面一系列的情节都是老人的内心 表白, 一个是 与大海 与大鱼 的对话 ,一个 是自言 自语, 说给自 己听, 一个是 自己心 里的想 法。

4.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 再少, 情节不 枝不蔓 ,主人 公性格 单一而 鲜明。 本文中 直接出 场的人 物只有 老渔夫 桑地亚 哥一个 ,情节 也主要 是围绕 大马林 鱼的捕 获以及 因此而 引来的 与鲨鱼 之间的 搏斗, 可谓单 纯而集 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2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29页
选修 1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变法的影响
【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2、经过 3、结果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的进步意义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2、经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3、军事: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2单 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9张PPT) (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启示:
1、改革是曲折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 (2)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大声宣读变法法令: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9张PPT) (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 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大声 宣读变法法令: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 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回答: (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 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对土地的占有; 奖励军功使我能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有 的爵位、官职; 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稳定。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2单 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9张PPT) (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2单 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9张PPT) (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2007海南)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13张)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13张)
选修1第2单元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六合, 决浮云,
虎 诸侯尽
《古风·秦王扫六合》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标解读
课标: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探究商鞅变 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知识回顾
一、变法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期。
明君授权 担负重任
孝公决心发愤图强
战国乱世 各国改革
——叶行昆《论商鞅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商鞅的另一些措施,从今天的视角看,也是 进步的和积极的,比如“平斗斛权衡丈尺”,就是一 百多年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热身。“集小都乡邑聚 为县”,则是后来郡县制的雏形。 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 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则注定将把这个国家引向 灾难。……秦始皇时代,秦国施行的仍然是商鞅当年 的基本国策,它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却没能使秦 朝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
角色体验:新兴地主、旧贵族、农民、国君
——穿越时空 领悟内容 感受变法影响
3
4
重农奖耕促生产 奖励军功谋地位 加强集权安民生
什五连坐治民严 剥削太重压百姓

新兴封建地主
农民
兴农固本促发展 统一度量便征税 富国强兵雄诸侯 推行县制强集权 什五连坐保治安

国君
二、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
学法指导 事件评价 一分为二 辩证评价 当时后世 发展看待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判断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的命运 为依据,而要看改革是否完成了时代赋 予的使命,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四、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学法指导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潮流 措施是否得当 统治者的态度 国内外的环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课件(共26张PPT)

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四、商鞅之死
1、作法自毙:
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 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 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
2、车裂之刑:
商鞅被车裂,变法失败了吗?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改革者的命运如 何,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 只是说明改革过程中充满残酷的斗争。商鞅虽
(3)法家思想在秦国的传播,商鞅与旧贵族的论战,为 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4)改革措施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实际,改革手腕强硬。 (5)商鞅的个人才能
秦孝公、商鞅交谈图
法古无过,循
礼无邪。求贤令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理之循”
“三晋攻夺我河西地,诸侯 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 之分土。
强化对地方的统治
4、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加强思想统治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 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 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 认为应统统毁灭。”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 示时间 变化的 句子、 表示动 作的词 语,了 解课文 内容。
便利各地经济的 交流和发展
“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二)强兵之举—以功强国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提高军队战斗力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 功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3、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指本人没有 实施犯罪行为,但因与犯罪者有某种关系而受牵连 而入罪,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 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 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 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 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 一种“连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1: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1: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
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
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 汉 书 · 食 货 志 》
平民与贵族 的矛盾
扩大平民 政治权利 奴隶制民主 政治改革 奠定西方民主政 治的基础和传统
商鞅变法
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兴起
确立 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阶级的 封建化改革 使中国走上 封建专制道路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 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 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 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 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 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分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 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 “本 业 ”者 …… 免除 一 4- 分的 徭 役; 而 追逐 “ 末业 ” 者……入官府为奴。
四、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⑴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⑵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⑶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⑷商鞅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有消极影响; ⑸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 的发展 思考:商鞅变法为什么带有局限性? ⑴以法家思想为理论指导,提倡强权; ⑵地主阶级需要打击旧贵族; ⑶过渡时期,不可避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史论归纳]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1)积极性: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 都起了重要作用。
①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经济上
②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 ①打击并瓦解了旧贵族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政治上 ②商鞅变法中许多具体措施,如二十等爵制、县制、什伍、连坐制度等 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①奖励军功,达到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军事上 ②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方针,不断 取得重大胜利,为秦国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点
1.重点: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及局限性。 2.难点:分析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商鞅之死
1.商鞅死因 (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__贵___族___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严刑重法打击了违法的___旧__贵__族___,树立了变法的权威,得罪了旧势力。 (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商鞅变法的结果及影响
探究
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
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毛泽东
史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 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 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曰:“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 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共16张PPT)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秦孝公的父亲。继位后在秦 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 编制户籍和 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但 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献公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 的雍(今陕西凤翔)迁到了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今 陕西西安阎良区之武屯乡)。献公迁都一方面是向国人表明他 要夺回西河之地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另一方面是要摆脱奴隶 主聚集的旧都雍的束缚。
③变法已经深入民心;变法非常彻底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 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 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 3、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分界限。 4、变法中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给后来的秦 朝也造成了消极影响。
我们应怎样评价 商鞅变法?
评价:
1、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全面的、成功 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性质)
――《汉书·食货志》
分析材料思考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作
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产生的重大
作用)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进步性)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 的建设从此开始。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 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农业生产 发展,实力增强。 3、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 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课件ppt:《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课件ppt:《富国强兵的秦国》

历史选僂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商鞅之死1.经过:孝公时,旧贵族不甘失败,抵制变法, 唆使太子触犯法律,但商鞅因为不能处罚太子,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 公元前338年,太子即位,即是惠文王,下令捉拿商鞅,商鞅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尸体运回咸阳,车裂示众.2 •原因:⑴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2)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3.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小结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悲剧,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标准.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会有种种守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皺魏瞬魁必须坚持不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 总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罰鞅变法的内容废井田,开阡陌攻甲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卜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毎■改革旧的社会风俗二、改革的内容2、经济方面(富国)雳軟安族的軽晞措施对暮❸韦那密彰喩? 1)开阡陌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2)奖励耕织DD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1、军事方面(强兵)增如士兵卑气,1)废除世卿世胆提高军队战斗力禄,奖励军功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2)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3)严格户籍制度兵源得到可靠保证实行什伍制度3、政治方面读一读,品_品(商鞅变法)行之十年, 秦国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一一V史记〉读一读,品一品■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21张PPT)

经济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封建经济 发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 等爵制(严禁私斗) 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废除世卿世禄制 政治
普遍推行县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司法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 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积极作用
措施
积极作用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B.废除特权,奖励耕战 B.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C.建立县制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改革者的命运如何,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D.编制户口,推行什伍制 (5)商鞅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个人因素)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 界限;
(4)压制工商业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5)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 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
小结认识:
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悲剧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推动 历史发展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标准 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有时会付出沉重的 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精选:《富国强兵的秦国》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精选:《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本课难点:辨证地认识商鞅变法的得失c史料阅读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命。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

魏人怨其欺公子□而破魏师,弗受。

商君欲之他国。

魏人曰:“商君,秦之贼。

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

”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邑池。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一《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商鞅之死1.经过:孝公时,旧贵族不甘心失败,为抵制变法,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律。

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法坚决打击,因为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于是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公元前338年,太子即位,即是惠文王,这时,秦惠文王身边以前曾遭商鞅惩罚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下令发兵捉拿商鞅。

商鞅在封邑被迫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尸体运回咸阳,车裂示众.2.原因:⑴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根本原因)⑵严刑重法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3)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直接原因)3.结果:商鞅虽死,但其改革措施得以保留“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讨论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史料赏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 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2) 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3) 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如“南门徙衣彳))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O“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一(战国)韩非子“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铁论·非鞅》
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 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史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 (1)措施: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 人民的信任。 (2)弊病:法律过于严酷。认识:改革者要德、法并用,不能只施行严刑峻法。
[史论归纳]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1)积极性: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 都起了重要作用。
①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经济上
②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 ①打击并瓦解了旧贵族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政治上 ②商鞅变法中许多具体措施,如二十等爵制、县制、什伍、连坐制度等 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①奖励军功,达到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军事上 ②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方针,不断 取得重大胜利,为秦国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2)局限性 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刑罚严苛。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什伍、连坐制度的推行, 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③变法未能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④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__土__地__私___有__制___,促进了 封建经济发展。 (3)军事上:__奖__励__军__功__,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4.结果:公元前343年,秦国已成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
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___轻__罪__重__罚____。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__剥__削____与__压__迫____。 3.未与旧的制度、__文___化___、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贾谊《治安策》
史料二 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商鞅变法则是战国 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 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史论归纳] 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时代要求相一致,符 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2)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秦孝公坚持变法图强,重用商鞅并大力支持其变法活动, 成为变法成功的坚强后盾。 (3)态度坚决且取信于民:严厉打击守旧贵族的抵制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使变法内容得以深入人心。 (4)注重舆论宣传的功效:法家思想主张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商 鞅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5)处于有利的社会环境: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民风质朴和尚武精神充斥等因素, 为变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6)措施全面且相互配合: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且相互 配合,确保了变法的实效性。
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 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 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 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 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 为汉矣。
2.变法结局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富国强兵的秦国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___新__兴__地___主__阶__级____改革运动。 2.意义
(1)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___新__制__度___。 (2)为秦国的_富___国__强__兵__和后来__统__一__全__国__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表现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___宗__法____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许 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点
1.重点: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及局限性。 2.难点:分析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商鞅之死
1.商鞅死因 (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__贵___族___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严刑重法打击了违法的___旧__贵__族___,树立了变法的权威,得罪了旧势力。 (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中国古代史资料》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 (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史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 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 答案 (1)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 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2)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 流,推动社会转型。
商鞅变法的结果及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探究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
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毛泽东
史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 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 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曰:“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 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