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城郊乡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事迹,认识其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的风采。
2.掌握贞观之治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3.知道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在贞观年间的特点,把握唐朝盛世的原因。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展现自我。
-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平,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查阅资料,了解唐太宗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民族关系,撰写一篇短文,阐述唐太宗在处理外交与民族问题上的策略。
-结合所学,思考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在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并与同学分享你的观点。
3.小组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篇关于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简短报告,要求内容完整、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小组内分工合作,整理唐太宗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3.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提问、讲述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登基前的经历、登基后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内容:
-政治方面:强调唐太宗的清明政治,整顿吏治,选拔贤能,推行科举制度等。
-军事方面:讲述唐太宗的军事才能,平定突厥、吐谷浑等边疆民族,巩固国家统一。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课件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年级历史下册 1.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1.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 北师大版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学习目标1、了解隋亡的原因,识记唐朝的建立。

2、理解把握唐太宗的主要事迹。

3、掌握贞观新政的主要原因、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三、复习反馈1、581年北周外戚建立了隋朝,他就是帝。

589年灭掉南方的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2、用六年时间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自北向南分为、、、四段,连接了、、、和五大水系,全长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四、自主梳理(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朝灭亡:统治期间,连年,多次发动,其残暴统治引发了,最终导致隋朝迅速灭亡。

2、唐朝建立:618年,建立了唐王朝,定都,他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唐太宗:626年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唐太宗。

2、用人和纳谏:唐太宗认识到,只有,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当时敢于直言被唐太宗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唐太宗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

他尽量做到,兼收并用。

(三)贞观新政1、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吸取的经验教训。

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①赋役制度方面: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规定可用的方式代替服役。

②政治方面:沿袭和完善隋代的“”制。

其中中书省,门下省,最后交由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分别是、、、、、,各部分管具体政务。

③法律方面: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宽省刑法。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典,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3、结果: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五、随堂练习1.下列事件中属于引发隋末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是()①大兴土木②多次发动战争③滥用民力④酷虐残暴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①③④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以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著名,他就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3.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丞相制D.军机处4.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A.《水经注》B.《隋律》C.《齐民要术》D.《唐律疏议》5.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A、合并州县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6.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A、开国皇帝B、重视发展生产C、提倡节俭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7、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史实;知道李世民善于用人和纳谏;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2.培养和提高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和梳理历史事件的能力。

3.认识唐太宗是位杰出的政治家。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隋亡李渊建立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于是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三.教学重点:贞观新政。

四.教学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五.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相对浓厚,对事物的思维想象能力突出。

六.教学过程:1. 由谈话导入新课。

(大家看过电视剧《隋唐英雄传》吗?今天我们来具体来学习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2. 展示图片《罄竹难书》,从中了解隋炀帝暴政导致隋朝灭亡。

3. 看课本找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等。

4. 观看视频《玄武门之变》,了解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的史实。

5. 唐太宗用人。

(选贤任能:房玄龄和杜如晦)展现图片。

6. 通过故事了解唐太宗虚心纳谏,宽宏大量。

(我们应学习唐太宗,长孙皇后,魏征的什么品质?)7. 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

(让学生在课本上找)8. 唐太宗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推行了一系列个新措施。

9.新政的结果:政治上比较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课堂讨论:1.)唐太宗为什么能够从谏如流,知人善任?对当贞观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唐初为什么能出现“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治世?你如何看待“贞观之治”?3.)你是如何评价唐太宗的?课堂小结: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 时间:公元618年2. 建立者:李渊3. 都城:长安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唐太宗(李世民)即位2.唐太宗的用人——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3.唐太宗的纳谏——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北师大版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2、过程方法与能力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研讨形成结论,逐渐养成主动探究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贞观之治”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懂得一个全面发展、能成就事业的人,必须要关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繁盛时期,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中国古代曾领先于世界,尤以唐朝时期最为突出,而这一空前繁盛的基础,始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这一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既是封建治世的典范,也是评价唐太宗的主要依据,因此是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评价唐太宗【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导言,由隋朝的繁盛而又速亡导入本课。

2、讲解一、隋亡唐兴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隋亡主要是由于隋朝的暴政,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唐太宗开明统治思想的形成原因。

唐朝建立的时间、李世民即位时间要求学生掌握。

二、贞观之治这是本课的重点,教科书主要讲述唐太宗开明的统治思想、开明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治世局面的形成三个方面的内容。

(1)唐太宗开明的统治思想形成与他吸取隋灭亡的教训密不可分。

唐太宗对于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在《贞观政要》中,记录唐太宗君臣谈到以亡隋为戒的事有45处之多。

唐太宗亲眼目睹了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看到了农民起义的巨大力量,认识到:“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因而,他反复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进而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2)唐太宗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教科书主要从任贤和纳谏两方面进行叙述。

关于任贤: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非常重视选官和用人。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和其在位期间的治理成果。

2. 使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在唐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成果,贞观之治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和贞观之治的定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贞观之治的具体成果和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贞观之治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2. 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治理成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 分析:分析贞观之治的特点,如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具体成果和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分享自己的看法。

6. 总结:对贞观之治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唐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延伸1. 通过对比唐太宗与其他唐朝皇帝的治理成果,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贞观之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对现代社会和政治治理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贞观之治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短文,评估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深入思考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加深对贞观之治的理解和研究。

2025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2025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20.引导学生思考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探讨其对后世封建王朝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活动设计:
-开展“历史人物辩论赛”,让学生分组代表唐太宗和反对者,就“贞观之治”的利弊进行辩论。
-组织“历史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扮演历史角色,再现唐太宗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设置“历史知识竞赛”,通过抢答和选择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贞观之治”相关知识的记忆。
7.唐太宗的对外交往,包括与周边国家的和平相处及文化交流;
8. “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分析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
-知道唐太宗的年号及其在位时间;
-了解唐太宗的主要政治措施和治国理念;
-认识到“贞观之治”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内容(续):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贞观之治”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获得相应的成长和发展。
2025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2025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教材《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展开,通过对唐太宗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在位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具体内容包括:
9.通过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唐太宗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10.分析唐太宗时期的文化繁荣,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11.探讨唐太宗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以及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答案不全) 北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答案不全) 北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答案不全)北师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

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一)、唐王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1、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新政内容:(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规定式代替服役,使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制。

三省中,替皇帝起令,负责审核,最后交由执行。

下的方草政设有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唐朝在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2、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经济,国力,被誉为。

二、课堂研讨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1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 教案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 教案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记住:隋末农民战争,唐朝建立的时间和开国皇帝,能说出唐太宗在用人和纳谏的主要内容,能列举出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会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通过对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贞观新政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最终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从而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教学课题第二课唐太宗和贞观乊治执教教师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的政治家;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贞观乊治教学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乊治乊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互动方式自学感知情景设置:疑惑:大隋朝那么富庶强大,怎么仅用了那么几年就被杨广玩没了呢?思考:我怎么做才能坐稳江山,避免隋炀帝的覆辙呢?自学感知一、唐朝的建立隋朝是怎样灭亡的?唐朝是怎样建立的?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618年李渊定都长安,建立唐朝。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唐太宗的年号叫什么?他从那一年开始当皇帝的?贞观,626年2、唐太宗最大的优点是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和重用人才,请说出被唐太宗誉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和破歌重用的大臣。

魏征,马周三、贞观新政1、唐太宗和他的智囊团采取了哪些革新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措施(1)、改革赋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和人身依附,发展生产(2)、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加强控制(对三省六部制的职能需要补充解释)(3)、修订法律,编纂《唐律疏议》(严明法纪,减轻刑罚)(4)、完善科举制(教师补充,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教师导语:隋朝非常富庶,开做了大运河,但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李世民也感到疑惑:怎样才能坐稳江山。

引起学生的思考。

一、学生阅读课文p8页1——3段,时间3分钟,1——2名同学口述。

教师:强调朝代的更替,唐朝的建立和开国皇帝。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贞观之治”在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原因(1)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2)虚心纳谏:魏征;知人善任: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措施(1)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2)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 地位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像统治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结果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开元盛世”出现时期唐玄宗前期(唐玄宗前期年号为“开元”)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结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易误警示1.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不是李世民(唐太宗)。

2.武则天时期国号叫周。

3.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

(续表)知识拓展封建社会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2)政治清明、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保证(制度创新、开明民族政策、开放外交政策);(3)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4)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图片解读:特点:疆域辽阔,但是并未将吐蕃、台湾纳入版图。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二、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生看图,讲故事。
2.讨论,回答。
3.学生诵读。
4.看图,听故事或讲故事。
三、1.学生讨论,回答。
2.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评价唐太宗。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指导学生归纳本科的知识要点
以选择题为主,课堂练习。
研讨、总结。
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布置讨论总结整理归纳完善
布置学生完成伴你学中的习题。
2、老师展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你知道上文的意思吗?你能否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举出“载舟”“覆舟”的例子?
3、老师展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
4.老师展示人物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一、1.学生观看并思考答案。
教学重点
贞观新政。
教学难点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教法与学法
学生阅读,认真思考,老师指导,合作探究。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国外华人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世界各地几乎都有此街。你知道为什么吗?
讨论、陈述
完成基础习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王朝的建立
1.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2. 唐朝建立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三、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炀帝残暴致隋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两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学案2新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学案2新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学案2新人教版【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盛唐景象导入新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一、隋亡唐建之迷[提出问题]隋炀帝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谁能来为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隋炀帝暴虐无道。

生2:他经常远出巡游,骚扰地方百姓。

生3:他在位时,开通大运河,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加重人民的负担。

生4:……教师过渡:老师这里也有两个有关隋炀帝的故事,我请一个同学来为大家讲一下。

多媒体展示:高丽之战为了炫耀武功,公元611年,他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他下令全国军队,不论远近,一律向涿郡集中;还派人在东莱海口督造兵船三百艘,造船的民伕在官吏监视下,日日夜夜在海边造船,得不到休息。

他们下半身泡在海水里,时间一久,从腰以下都腐烂得生了蛆,许多人受不了这样折磨,倒在海水里死了教师提问:通过以上故事分享,请同学们解开“隋朝昙花一现”之谜。

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启迪呢?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的暴政。

生2: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讲述隋炀帝暴政的有关故事,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大量历史事实的展示,引领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从而理解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

教师过渡:隋炀帝的统治正如时人所说的“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隋朝就这样昙花一现。

取而代之的则是威震四海,人心所向的李渊父子。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了解唐朝建立的过程。

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针对七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的情况,老师把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学案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学案一、教材《“贞观之治”》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本课介绍的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

应该说,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再者,贞观之治上承开皇之治,下接开元盛世。

所以学好本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封建社会盛世这个专题知识,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二、学情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

但是他们对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无限的探索欲望。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理解唐朝出现封建盛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锻炼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难点】评价李世民、武则天五、教法学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我来说说教学过程,以践行前面对本课的分析与设计。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了三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小结作业。

(一)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法,在多媒体展示电视剧《贞观长歌》片段,并提出问题:电视剧《贞观长歌》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唐朝的建立者吗?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在学生回答后,我就顺势引入到《贞观之治》课程内容。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教学设计
3.情感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唐太宗的优良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2.通过学习唐太宗的谦虚、勤政、爱民、敬业等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
3.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繁荣昌盛与人民幸福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唐太宗的故事,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史实,让学生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太宗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唐太宗的形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并用自己的话简要阐述其对当代治国理政的启示。
2.分析贞观之治的成功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归纳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3.选择一位你敬佩的历史人物,了解其事迹,结合唐太宗的优良品质,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阐述该历史人物对你的启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中图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中图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知道有关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2. 过程方法与能力: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研讨形成结论,逐渐养成主动探究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贞观之治”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懂得一个全面发展、能成就事业的人,必须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习武则天坎坷、传奇的一生,培养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锐意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繁盛时期,激发民族自豪感。

2重点(1)贞观之治(2)武则天3难点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4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隋朝建立后,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国库的粮食、布帛堆积如山,繁盛一时。

但是,它却与秦朝相似,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仅仅存在了30多年。

你知道隋朝是怎么灭亡的吗?唐太宗一个怎样的帝王?隋朝的短命对他有什么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唐太宗与武则天的相关史实。

(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正确评价唐太宗。

2)、知道有关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3)、通过对“贞观之治”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通过学习武则天坎坷、传奇的一生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锐意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3.讲授新课自学指导(一)隋亡唐兴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8-10的内容,五分钟之后回答以下问题:1.隋亡的原因是什么?隋朝末代皇帝是谁?灭亡的时间是?2.唐朝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建立时间是?3.唐太宗的年号是?(老师点拨、学生总结如下:)隋亡唐兴1.隋朝的灭亡原因:暴政时间:618年末代皇帝:隋炀帝2.唐朝的建立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时间:618年3.唐太宗(李世明)的年号:贞观自学指导(二)贞观之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8-9的内容,五分钟之后回答以下问题:1.唐太宗都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2.他在位时实行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3.什么是贞观之治?(老师点拨、学生总结如下:)自学指导(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开明的统治思想形成与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密不可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
2、知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评价历史人物唐太宗
【学习重点】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学习难点】
1.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2.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唐太宗;
一、课前预习
1、唐太宗非常善于纳谏,他常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被唐太宗作为一面镜子
的大臣是()
A、魏征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2、“据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统计,户口增加到380户。

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
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这一现象说明了()
A、大臣廉洁奉公
B、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逸
D、人口多,
粮食少,连年出现灾荒
二、课堂研讨
(一)重点研讨
阅读下列材料上(唐太宗)与群臣论盗,或(有人)请重法禁之。

上哂(讽刺)之曰:“民之所以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政策?
2、唐太宗采用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
(二)深化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唐太宗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2、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巩固政权的斗争?
3、他在智力国家方面取得了什么政绩?
(三)达标测试
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错误的叙述是()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2、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避免君主个人失误
B、巩固统治
C、学习前贤
D、为后世树立榜样
3、下列事迹不属于唐太宗的是()
A、重视农业
B、创立科举
C、善于纳谏
D、精简机构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说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的“唐宗”是指()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三、课后巩固
1.评价唐太宗: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二:(唐太宗)“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请回答
材料一中“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各是什么含义?
从材料一、二中看出,唐太宗执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唐太宗以上的治国思想对他的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