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2结果
2.1两组病例在发热、胸闷、乏力、盗汗、胸痛等临床表现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别,治疗组中8例经一次引流、注药后,包裹性积液基本吸收;8例经二次引流、注药后,胸水基本吸收;有2例注入尿激酶3次;1例注入尿激酶4次,胸水基本吸收, 1例注入尿激酶5次,胸水才基本吸收。胸水吸收经B超、平片、CT证实。胸水吸收比较:胸水吸收时间治疗组为(7±5)天,对照组为(16±5)天,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
参考文献
[1]张水英,王庆林,胡范彬.结核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因素探索[J].中国防痨杂志,1999,21(3):136.
[2]李相杰.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101.
[3]易明福.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101.
1.3疗效观察(1)胸水吸收判断标准以胸部B超或X线检查示:分房粘连消失,胸膜肥厚明显减退,无积液症;(2)胸膜肥厚判断标准分三度,轻度<0.5cm,中度0.5~1.0cm,重度>1.0cm;(3)治疗后发热、胸痛、胸闷及结核中毒症状改善情况,每周复查B超观察胸腔积液变化和测量胸膜厚度。
1.4统计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2.2两组胸膜肥厚水平比较。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机体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时,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而机体处于超敏状态时,引起的胸膜炎症性疾病[1]。病理特点是胸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脱落、纤维蛋白渗出、胸膜表面纤维蛋白沉积,若不及时治疗,纤维蛋白形成纤维条索将胸水分隔及沉着在胸膜上,逐渐机化,造成胸膜肥厚粘连,最终可导致脓胸或支气管胸膜瘘、纵膈移位、胸廓畸形。尿激酶为健康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裂解纤维分隔,降低胸液的黏稠度,有利于防止和减轻胸膜增厚、粘连分隔。用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文献早有报道[2,3],本组经B超定位,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负压吸引引流胸水,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观察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胸水吸收时间、胸膜厚度改变三方面均有显著性的差异,疗效确切。至于尿激酶用量,有学者认为首剂20万单位,治疗量为10万单位[4];亦有报道尿激酶的用量每天增加到30万U亦无不良反应[5]。总之,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住院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关键词尿激酶胸膜炎结核资料与方法2003年2月~2007年10月我科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人78例,发病到确诊1个月内无肺内病变、单纯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B超或胸部X线检查提示有包裹或胸腔内大量纤维素条状沉积。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一般情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正规抗结核及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抽液前全部病人在B超定位下选择穿刺点,治疗组每次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30ml和尿激酶10万U,对照组每次抽液后仅注入生理盐水30ml,两组患者注液后均转动身体使药液与胸膜充分接触,用药后详细观察临床症状,并每隔3日行胸部B超检查了解胸水吸收情况,定期进行随访。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胸部B超或胸部X线检查提示胸水完全吸收或仅肋膈角变钝。

②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胸部B超或胸部X 线检查提示胸水吸收50%以上。

③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

结果治疗组抽液量2386±338ml,对照组抽液量1763±276ml,有统计学差异(P <0.05)。

治疗组胸液平均吸收时间19±2.2天,对照组平均吸收时间20±2.4天,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所有病人治疗后随访6个月胸膜粘连比较:治疗组6个月后,胸膜粘连3例(7.69%),较对照组11例(28.2%)明显减少(P<0.05)。

不良反应:治疗组39例病人对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耐受良好,仅4例注入药物后出现轻度疼痛,不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在用药前后凝血功能(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明显变化。

讨论结核性胸膜炎是由于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腔而机体处于超敏状态,引起胸膜炎症性疾病。

胸腔置中心静脉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置中心静脉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中图分 类号 :R2 . 5 17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7- 14 (0 0 0 0 4 - 2 6 1 8 2 1 )3- 02 0 9
结 核性胸膜炎是 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有学者 报道发生结核性 胸
膜炎5d 即有粘连带 形成 ,7 粘 连带变 粗变大 ,1 即形成包裹【 因 d 0 d l 。
案 ,由以上报道 结果可知 ,使用 阿奇霉素治疗 小儿呼吸道疾病 的治疗 组 ,其退 热、止咳 、哕音消 失时间均短于 红霉 素组 ,疗效优于 红霉素
3讨

阿奇霉素 的抗 菌谱与其他大环 内酯类抗生 素相同 。对某些革 兰 阴 性菌 的作用 比红霉素 强 ,如对流感 杆菌包括产 p内酰胺酶菌株 的MI C 比红霉素低 8 ,0 6 l / 。对摩 拉卡他 菌的 MI 为 0 3 gL 倍 .  ̄mgL 0 C . m /。 0 对细胞 内的病原体如支原 体 、衣原体 、军团菌等的作用也 与红霉素相 似 。作用机 制是通过 与敏感微 生物 的5s 0核糖体 的亚单位 结合 ,从而 干扰其 蛋白质的合成 ( 影响核酸 的合成 )。阿奇霉素对 胃酸稳定 , 不 虽 然 口服生物 利用度 仅 3 % ,单次服 用 05 后 2 3 血药 峰浓 度约 7 . g -h
此 ,结核性 胸 膜炎 患者 ,胸水 处理不 及时 或不彻 底可 造成 包裹性 积
0 5 ,1 d . 次,,乙胺丁醇O 5 ,  ̄/,吡嗪酰胺3 d 4g . 2d 7g . 次/,每次0 。 .g 5 1 .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步骤 .2 3 根据B 超定位确定穿刺部位 ,常规消毒、局麻 、铺洞 巾, 持穿刺针 垂直进针 ,抽出胸腔积液后导人导丝1-0 m,拔出穿刺针,用皮肤扩 02 - c 张器扩张皮肤 ,中心静 脉导管沿导丝进入1 ̄5 m后拔出导 丝,一般胸 01c

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腔 内注射 尿 激 酶治 疗 结核 性胸 膜 炎胸膜 肥 厚 、 粘连 疗 效肯 定 , 作 简便 , 操 值得 推 广 。 关键 词 : 结核 性胸 膜 炎 尿 激 酶 胸 膜 粘连 肥厚
Ch s a iy p u si t r k n s r a m e tt b r ua l u iy c r t ee fc b e v t n e tc vt o r n o u o i a e t e t n u e c l rp e rs u a i fe to s r a i v o
o u1 u h h s wae h h s c v yiici rkn s ; e o to r u 5 e a ls u et e o v n in 1 h s a i u cu et u l dt D 1 o t e et t r ec e t a i e t n uo ia e Th n r l o p 1 x mpe , s h n e t a c e t v yp n t r p l o t c t t n o e g c o c t o
g e . sls Tra ste g o p pe rlme rn lmp,h d e in d g e e u e b iu l, a ttsis sg fcn ewih t ec n r lg o p r e Reut : e t h r u lua mb a e pu te a h so e re rd c so vo sy h ssaitc ini a c t h o to r u i
李 缃 ( 西省 第 四人 民 医院 西 安 7 04 ) 陕 1 03
摘要 : 目的 : 讨胸 腔 穿刺 手 术 时胸 腔 内注射 尿 激酶 治 疗结 核性 胸 膜 炎胸 膜肥 厚 、 探 粘连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 3 将 0例 结核 性 胸 膜 炎 包裹 性 胸 腔 积 液 、 膜肥 厚 、 胸 粘连 患者 分 为 两组 : 疗组 1 例 , 用胸 腔 穿刺 术抽 胸 水后 胸 腔 注射 尿 激酶 ; 照组 1 治 5 采 对 5例 , 用常规 胸 腔 穿刺 抽 胸 水 , 腔 内不 注射 采 胸 尿激 酶 。 比较 两组 患者 治 疗后 胸 膜 肥厚 、 粘连 程 度 。结 果 : 治疗 组胸 膜 肥厚 、 连程 度 明显 减 轻 , 粘 与对 照组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0 0 ) 结 论 : P .5。 胸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作者单位:450008 河南省胸科医院通讯作者:李斌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68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

在病因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胸腔注入尿激酶5万U+生理盐水10 ml,对照组胸腔注入20 ml生理盐水。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激酶在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时可起到促进胸水吸收、防止胸膜增厚粘连的作用。

标签:结核性胸膜炎;尿激酶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及时治疗常易并发胸膜肥厚、粘连等并发症,使治疗时间延长,肋间隙变窄或胸廓变形,造成肺功能损害[1]。

笔者所在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确诊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30.5岁,病程2个月以内,大量积液10例,中等量26例。

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7~68岁,平均32.6岁,病程少于2个月,大量积液13例,中等量19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表现胸闷、气促、胸痛20例,发热48例。

1.3 治疗方法抗结核方案为2E(S)HRZ/4HR,胸穿抽液每周2~3次,每次少于1000 ml。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胸腔注入20 ml生理盐水。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每次抽液后,加用尿激酶5万U加1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注入胸腔,随后嘱患者适当变换体位,便于药液与胸膜充分接触。

1.4 疗效评定显效:发热、胸闷、气急症状消失,胸腔积液完全或基本吸收,胸部X线检查或仅有肋膈角变钝;有效:症状明显缓解,X线示胸腔积液明显吸收;无效:胸水长期不吸收或形成包裹。

1.5 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及胸膜肥厚的疗效。

方法对住院患者6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

治疗组在B超定位下胸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尿激酶10u胸腔注入,4小时后开放引流胸水;对照组经B超定位胸腔穿刺抽液,隔日一次;将两组病人的引流胸液量、胸穿刺数、胸水排净时间和胸膜增厚的程度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组引流胸液量大,胸穿刺数少,胸水排净时间短,引起胸膜增厚明显减少。

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有效引流胸液,减轻胸膜增厚和粘连,安全有效。

【关键词】尿激酶胸腔注射结核性胸膜炎国内文献报道结核性胸膜炎占肺结核的4.7%-17.6%,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

我们采用胸穿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进行疗效观察和临床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以发热、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起病,常伴有乏力、盗汗等中毒症状,并经X线、胸部CT和B超确定为包裹性胸膜积液,采取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尿激酶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6-80岁,其中20-48岁28例,平均年龄32.8岁;对照组(抽液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6-76岁,其中20-48岁24例,平均33.6岁,胸水均为单侧。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胸水量等方面差异不显著。

1.2方法两组患者常规进行正规抗痨治疗和强的松(时间3-4周)治疗。

治疗组根据B超定位胸腔穿刺置入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接引流袋,首次不超过1000ml,其后每次不超过1500ml,有包裹分割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20ml,夹闭引流管,嘱患者不断变换体位,4-6小时后开放引流,根据B超胸水情况重复注药,直到胸水不易引出或B超检查积液厚度小于0.5cm为止;对照组根据B超定位,隔日穿刺抽液,首次不超过800ml,其后每次不超过1000ml,直到B超证实胸水很少不能抽出为止。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

方法:16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

两组均常规抗结核、口服泼尼松及细管引流治疗。

治疗组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

结果:抽液次数 a :治疗组 2.5±1.5次,对照组5.6±1.6次;胸水消失时间 a :治疗组7±3.4天,对照组17±4.2天;治疗前后胸膜厚度变化 b :治疗组-0.56±0.02,对照组0.20±0.03;治疗后肺功能 a :治疗组FVC占预计值比值0.88±0.01,FEV1占FVC比值0.87±0.02;对照组FVC占预计值比值0.78±0.02,FEV1占FVC比值0.77±0.0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p<0.05,b: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使胸液吸收较快,胸腔内炎症反应减轻,从而减轻胸膜增厚、粘连,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可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治疗。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尿激酶结核性胸膜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胸膜炎性疾病,如处理不当,胸水长期存留可形成胸膜增厚、粘连、胸廓畸形等,从而造成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而影响肺功能。

我院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取得不错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其它严重合并症者为观察对象。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其中治疗组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17~75岁,平均33.6岁;对照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16~77岁,平均34.2岁。

第一次抽液前行肺功能、胸部CT检查。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3 谢志斌 , 钟敏华 , 彭清臻. 组织胞浆菌病 1 例[ J ] . 临床 内科杂志 ,
2 0 0 8 , 2 5 ( 1 0 ) : 7 0 2— 7 0 3 .
4 Wh e a tU , F r e i f e l dAG , Kl e i ma nMB, e t a 1 . C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di n e s
d i s s e mi n a t e d h i s t o p l smo a s i s i n a n A I D S p a i t e n t [ J ] . E u r J C l i n Mi c r o —
b i o l I n f e c t D i s , 2 0 0 2 , 2 1 ( 1 1 ) : 8 2 1 —8 2 3 .
杨 燕, 宁康娟 , 黄 文 燕
作者单位 : 5 3 5 0 0 0 广西 , 钦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呼吸内科二 区
作者简介 :杨 燕( 1 9 8 3一) , 女, 大学本科 , 医学学士 , 主管护师 , 研究方 向: 护理学。E — m a i l : 8 3 1 1 4 y y @s i n a . c o m
物质诊 断该病 的分 子鉴 定 方 法 , 不 会 与其 他 真菌 发 生交叉 反应 J 。在 骨髓 中可 呈 不均 匀 性 分 布 , 单 次 骨髓检 查可能 漏诊 , 多部位 多次检 查可 提高诊 断率 。
疾病 的复发情 况至少 应监 测 1年㈨ 。
参考文献
1 桂希恩, 管立人. 内脏利什 曼病 、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及 马内菲青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 内注入尿激酶治疗 结核性包裹性 胸膜炎的疗效及 护理措施 。方法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48例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48例疗效观察
肥 厚 , 而 出 现 不 同 程 度 的 胸 腔 内粘 连分 隔 或 包 裹 , 响 患 者 进 影
结 核 性 胸 膜 炎 发 生粘 连 、 厚 者 达 3 肥 O
性 通 气 障 碍 , 响 患 者 肺 功 能 。作 者 于 2 0 影 0 4年 1月 至 2 0 年 07
1 月 采 用 常 规 胸 腔 内 注射 尿激 酶 的方 法 治 疗 结 核性 胸 膜 炎 4 2 8
胸 膜 增 厚 的 发生 。
1 1 一般 资料 .
选 择 20 0 4年 1月 至 2 0 年 l 07 2月 符 合 结 核
性 胸 腔 积 液 诊 断 标 准 病 例 7 2例 :1 具 有 结 核病 相 关 症 状 和 ()
胸 腔积 液 体 征 ; 2 胸 部 X 线 检 查 和 B 超 检 查 证 实 有 胸 腔 积 () 液 ;3 排 除 脓 胸 、 性 胸 腔 积 液及 其 他 肺 外 原 因 引起 的胸 腔 积 () 血 液 ;4 抗 结 核 治 疗有 效 ; 5 凝 血 功 能 正 常 ; 6 无 糖 尿 病 、 () () () 营养
不 良及 其 他 传 染 病 史 。随机 分 为 3 , 组 2 组 每 4例 , 组 : 1 A 男 3
例 , 1 例 ; 龄 1~ 6 女 1 年 7 6岁 , 均 3 . 平 1 8岁 。B组 : 1 男 2例 , 女 1 2例 ; 龄 1 - 6 年 8 3岁 , 均 3 . 平 3 2岁 。c组 : 1 男 3例 , 1 例 ; 女 1
年 龄 1  ̄6 岁 , 均 3 . 7 5 平 2 6岁 。3组 年 龄 、 别 构 成 比 差 异 无 性
统 计学 意义 。 12 治 疗 方 法 . 3组 患 者 均采 用 2 HR / HR方 案 抗 结 核 治 S Z6 疗 。经 充 分 引 流 后 A 组 为 对 照 观 察 组 , 腔 内注 射 生 理 盐 水 胸 2 mI B组 , 5万 U 均用 2 mI , 0 生 理盐 水 溶 解 后 胸 腔 内注 射治 疗 , 人 后 闭 管 2 , 嘱患 者 变 注 h并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护理管理对策探讨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护理管理对策探讨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护理管理对策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管理对策。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采用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的6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予以试验组患者护理管理。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穿刺点疼痛评分为(4.2±0.8)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6.5±1.1)分(P<0.05),护理满意度为87.9%,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6.7%(P<0.05)。

结论:对采用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机体痛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胸腔置管;尿激酶;结核性胸腔积液;护理管理对策临床实践发现,对采用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机体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为此我院对采用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采用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66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

采用奇偶数字法将66例患者平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

试验组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2.3±1.1)岁,常规组中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42.9±1.3)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等临床资料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试验组患者护理管理,护理管理内容如下:①胸腔置管前护理管理:置管前部分患者因担心治疗效果或害怕疼痛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护理人员应在实施治疗前,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帮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作者:谢清王娇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8期近年来,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年龄趋于低龄化,青少年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本所去年收治住院患者548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47例,约占本所住院患者总数的27%,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刚发病时大多数按感冒治疗,常由于治疗不当,治疗不及时或者误诊等因素导致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纤维分隔,使脏层、壁层胸膜发生粘连、增厚,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不良。

而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降解胸膜腔中的纤维蛋白,从而降低胸腔积液的黏稠性,清除胸膜分隔及粘连,使胸水引流出。

尿激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近期有活动性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咯血的患者禁用尿激酶。

本所147例患者中有130例患者胸腔内注射了尿激酶,针对1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应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后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13年1~12月,本科收治结核性胸膜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患者130例,其中男89例,女41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2岁。

胸腔B超检查胸腔积液30 mm以上33例, 40 mm以上51例, 50 mm以上27例, 60 mm以上16例, 70 mm以上3例。

全部病例均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胸片及B超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隔、粘连, 2例患者有包裹。

1.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给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经B超定位检查后,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行胸腔穿刺闭式微管引流术,引流出液体500~2000 ml,平均引流出液体1250 ml, 24 h 后,无液体流出,协助医生用0.9%生理盐水20 ml溶解尿激酶10万U经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后夹闭引流管, 12 h或24 h后打开夹闭的引流管,引流出液体50~200 ml不等, 1例1次未引流出液体,根据胸水引流情况及胸膜粘连的程度,应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2~6次,平均4次。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

c n r l r u i e h h s a iy c o e y e d a n g , fe het e t n o r e h d e d d o s r e h l u a mb a l o t o o p g v st e c e tc vt l s d t p r i a e a t r t r a me tc u s a n e b e v s t e p e r lme r nep ump d g e n h g e rea dt e a h so o ma i n r t . s ls Th r a me tg o p c mp r st ec n r l r u l mp, h l u a mb a e r d c so vo sy, dh so o ma in d e i n f r t a e Re u t : et e t n r u o a e h o t o o p p u o g t ep e r lme r n e u e b i u l a e i n f r t o r t e c i n I h o cu i n c e tc vt o r nt h r k n s r a m e tt b r u a e c a ii lu iy c r tv fe tr ma k b e a e r du t . n t e c n l so h s a iy p u si o t e u o i a e t e t n u e c l rl a h blt p e rs u a ie e f c e r a l. o y
9 8
按 摩 与康 复 医学
2 1. ( ) 0 0 9下
C ieeMa iuai h s np lt n& Re a itt n Me i n 2 1 , . 7 n o h blai d i i o c e 0 0 No 2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抑制发生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见表 2 。
表 1 两组患儿心率比较( i 4 - ¥ ,  ̄/ mi n )
[ 1 ] 庄心 良, 曾因明 , 陈伯銮 .现代麻 醉学 [ M] .第 3版 ,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社 , 2 0 0 3 : 4 7 5— 4 8 1 .
月; 年龄 1 8 ̄ 7 8岁 , 平均 ( 5 6 . 4 4± 4 . 9 8 ) 岁 。根 据人 院顺 序 分为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1 0 0例 , 两组结核患者 的基础资料对 比差异 无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
了广泛应用 J 。本文具 体探讨 了胸 腔 内注入尿 激酶治疗结核
止。
表 2 两组患儿体动发生率 、 苏醒时问比较
1 . 3 观察指标 : 观察注药后 5 m i n , 1 5 m i n , 3 0 m i n患儿 的心率 、
S p O : , 术 中体动发生率和苏醒时问。
3 讨论
1 . 4 评估指标 ] : ①体动从优到差分 4 级: 1 级不动 , 2 级微动 , 3 级动但不影响手术 , 4级动影响手术操作 ; ② 呼吸抑制是指 由 于呼吸运动幅度减小, 频率下 降或舌后坠引起 的 s p o : 下 降低
试 验 组 与对 照 组 各 1 0 0例 , 对 照组 给予 常 规 引流 胸 水 、 抗 结核 治 疗 , 试验组在引流胸水 、 抗 结核 治 疗 基 础 上 给 予 胸 腔 内注 入 尿 激 酶 。
结果 : 试验组的症状好转时间 、 胸水消失时间与住 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 两组对 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试验组胸膜粘连 发生率低 、 病情好转率 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 胸腔 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加速患者的康 复, 疗效佳 , 疗程短 , 并发症少 , 值得推广应用 。

0417;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2500

0417;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2500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到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对观察组给予胸腔内尿激酶注射治疗以及预见性护理配合术中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手术配合的满意程度。

结果:经过护理治疗,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7分钟;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3分钟。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较好,预见性护理对于提高手术以及护理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更好的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字:护理;尿激酶;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在临床中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常见,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结核药物加胸腔穿刺抽液居多,然而往往这样的治疗方法无法将所有的积液都抽干净,并且反复穿刺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1]。

治疗一旦错过最佳时机或方法不当会造成胸膜粘连肥厚或积液分隔包裹,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目前常规胸膜腔穿刺抽液加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及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使用越来越广泛,显著地减轻患者的创伤,危险比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受到患者的欢迎。

但此方法需要进行适当的辅助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为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到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

年龄为19到53岁,平均年龄35.8岁。

所有患者发病距离确诊的时间都在3周以内,B超提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肺内无活动性结核病变的单纯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入院前都没有经过抗痨及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

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在抗结核基础上, 于每次胸穿抽液后(直至胸腔为少量胸水)注入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10 万U,嘱患者多方位翻身,6-8 小时后放出胸腔积液,每周2-3 次。

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胸腔完全吸收(彩超提示胸水厚度小于1.5cm) 26 例患者先前存在的胸腔积液粘连、分隔、包裹消失,16 例患者抽液困难者抽液量明显增加,38 例先前无胸腔积液粘连、分隔患者注入尿激酶后未发生胸腔积液粘连及分隔。

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效,有效率100%。

关键词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疗尿激酶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

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该病若治疗不彻底,包括既往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膜腔注射异烟肼、地塞米松等治疗,疗效欠佳,少部分病人发展为脓胸、气胸、胸膜增厚等,甚至发展为严重慢性胸膜炎,约有一半病人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所有给予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统计我院2008年2月-2012年11月间诊断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腔患者56 例,随机分为注射组(胸膜腔注射尿激酶组)、非注射组(胸膜腔未注射尿激酶组),其中注射组28 例,男19例,女9 例,年龄14-62 岁,平均年龄38岁,合并糖尿病2 例。

非注射组28 例,男16 例,女12 例,年龄18-60 岁,平均年龄36 岁,合并糖尿病1 例。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56 例患者经彩超、胸部CT、胸水检查、PPD皮试、胸膜活检等检查诊断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两组病人均给予正规抗痨(3-5 联抗结核治疗)等治疗,其中32 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因多种原因24 例未行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观察与护理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观察与护理

o e ain a d c r f l b e v t n,a e t e n ri g meh d o a od c mp iai n p rt n a e u s r ai o o o r u n t o s t v i o l t . h s c o
0 jcv T vsg e h et adt us g e os f r i s ir l r ai j tni be i t e oi eta ee c n e rn t d o uo n e n a e a cvyn co n itt f s h n i m h k a tp u l t ie i n
p te s wih t b cuo splurlef in, M et ds 45 Pa in swih e a u ain t be c o splur fuso o u o i a e aint t u ur lu e a fuso ho te t t nc ps lto u r ulu e ale in wh r k n s
uo i s t p ua cvyi et nw s o e gicnl ta a i teaet e r uoiaeit perl ai jc o r n ei r l rl ai jc o a w r in at n t tn hrpui bf e rk s r l a cvyi et n k a nae t n i l s f i yh h c o n na u t n i
( . 3± 、 4 m S3 2 0 7 m, 1 9 0 8 m V 、 5± 、 8 m P< . 5 . C n l in T ee e t rkn s t pe rl ai jci a— 0 0 ) o c o h f c o uo iaei r l a cv yi e t ni st s u f f na u t n o s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背景介绍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胸膜疾病。

这种疾病病情较为严重,会导致胸膜肥厚、胸水积聚等并发症。

目前,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主要手段是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病例,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

治疗方法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方法是在胸壁两侧进行注射。

注射前先将局部消毒,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镇痛处理。

注射剂量为1万 ~ 2万单位,每周进行1次至2次,连续注射2~4周。

疗效观察在2020年至2021年间,我们对1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进行了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可行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无所有异议和拒绝。

治疗反应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了发热、咳嗽等不良反应。

其中2例症状自动缓解,1例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

疗效评价治疗后,所有患者胸水量均有所缓解。

其中,3例患者胸水完全吸收,7例患者胸水减少了80%90%4周的治疗后,。

所有患者的胸膜肥厚程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疼痛感明显减轻。

所有患者在接受2病情明显得到了好转。

结论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估,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

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并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为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胸腔积液为炎性渗出所致。

结核性胸膜炎多发生于青少年及部分儿童,但近几年在临床工作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年龄增长的趋势。

一般结核性胸膜炎通常采用抗结核治疗配合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及胸腔内注入药或不注入药物的治疗方法②。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一般可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在抽胸水治疗,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

下面对伊犁州奎屯医院采用抽液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注射液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54 例患者均为2006 年1 月~2008 年12 月份住院患者,其中男31 例,女23 例,年龄18~76 岁之间,平均年龄47 岁,按入选次序,单数为治疗组,双数为对照组,54 例患者彩超探胸水均为中等量以上胸水,彩超诊断为包裹性胸腔积液,54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呼吸困难,干咳,咳嗽时胸痛。

54 例患者中15 例合并肺结核,痰结核分枝杆菌(+)。

39 例为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因为双肺胸片及CT 均提示中等量以上积液,未发现肿瘤病灶,胸腔穿剌液为渗出性,淋巴细胞≥50%,草黄色液体,胸液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反复检查胸液病检癌细胞(—),肿瘤标志物(—),经抗结核,抽胸水治疗,结核中毒症状迅速改善,胸液明显减少,符合结核性胸膜炎,故均确诊为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

1.2 治疗观察方法治疗组抽出胸水约10~20 ml 后,给予尿激酶注射液10 万u 加0.9%生理盐水20~40 ml 稀释后,胸腔内注射,隔24 小时在同一部位进行穿剌,抽液;对照组每次抽液后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胸腔内注射。

两组患者均按2HRPE(S)/10HR 化疗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每周抽液1~3 次,直至彩超提示不易抽液为止。

观察抽液的次数,抽液的总量,胸液消失时间,胸膜肥厚粘连进行比较,结果采用t 检验。

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王卫阳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12(016)012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加尿激酶10万U于每次抽液后行胸腔内注射;对照组45例,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 加异烟肼0.1 g于每次抽液后行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束后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胸膜厚度、胸水吸收以及胸膜黏连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够促进胸腔积液吸收,使胸膜肥厚减轻、黏连减少,可以缩短静脉导管在胸腔内留置时间;该方法不良反应较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863-1864)
【作者】王卫阳
【作者单位】安徽省胸科医院,安徽,合肥,2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J], 魏娇;李淑艳;邓国防
2.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88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李阳
3.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J], 如克亚木·阿不都沙拉木;玛依努尔·阿吉;杨鹤
4.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98例疗效观察 [J], 丛里龙;冯海燕;吴陶亚
5.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J], 如克亚木·阿不都沙拉木;玛依努尔·阿吉;杨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观察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有18例患者。

对照组抽液后不注射尿激酶治疗,实验组抽液后注射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有12例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4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观察与护理,做好管道及皮肤护理,可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缩短治愈时间。

标签:结核性胸膜炎;置管;注射尿激酶;观察护理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对结核菌毒素高度变态反应所致的渗出性炎症,早期胸膜充血、肿胀,白细胞浸润,渗出液中含有纤维蛋白。

如治疗不及时,就会形成纤维凝块、积液包裹、胸膜粘连、肥厚、肉芽肿等。

80%结核性胸膜炎壁层胸膜有典型的结核病理改变[1]。

为了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观察护理方法和效果。

对我院2011~2013接收治疗的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1~2013接收治疗的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有18例患者。

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18~78岁,平均41岁,病程7~45 d,平均30 d,均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伴胸膜粘连者,有发热、畏寒、盗汗、乏力等结核症状,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等局部症状,实验室检查符合结核性胸膜炎特征。

其中胸膜肥厚包裹9例。

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患者来我院后,为了进一步对患者确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进行辅助检查,如:心肺功能、体温等。

对照组抽液后不注射尿激酶治疗,实验组抽液后注射尿激酶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采用2HRSZ/4HRS方案抗结核治疗,并在住院期间给地塞米松10 mg/d,常规胸腔穿刺引流,并在每次穿刺结束时注入尿激酶10万U直到经B超检查胸水消失为止[2]。

1.3统计学方法实验中,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医护人员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再对这些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中,实验组有12例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4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对我
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引起胸膜增厚、粘连、包裹性积液以及胸膜血管栓塞。

吕志力等研究证实结果显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能增加胸腔积液引流量,并减少胸膜粘连、肥厚、包裹,防止气管移位、胸廓变形及肺功能减退;留置导管质地柔软、组织相容性好、刺激小。

采用静脉置管技术定期引流胸腔积液,既达到控制胸腔积液目的,又避免了常规胸腔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亦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

加强管道护理,穿刺点无菌保护,以及对患者的优质护理,提高了疗效,预防并发症。

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提前康复出院,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3]。

3.1护理为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3.1.1置管方法在B超指引定位下选择穿刺点,选用单腔静脉导管。

常规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在无菌操作下行胸腔穿刺,用可分离的一次性穿刺针穿入,进胸腔后退出针芯,见胸水流出,然后将中心静脉管送入胸腔,置入导引钢丝,应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皮下组织后,置入静脉留置导管适当深度,退出导引钢丝,缝合静脉留置管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外面用留置针敷贴保护固定。

导管末端接无菌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患者的衣服上,患者可以下床随意活动[1]。

3.1.2置管前护理心理护理置管是小手术,患者会非常紧张、恐惧,害怕疼痛、伤残,担心面临生命威胁,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因此要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并举出类似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畏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

术前指导:给患者讲解胸腔置管的大致过程、术中要求及术后注意事项。

3.1.3术中护理消毒和局部麻醉后护理术中护理消毒和局部麻醉后,再次告知患者手术期间不要大声说话、随意变动体位和剧烈咳嗽,以免造成穿刺针移位,误伤相邻器官等危险,如难免咳嗽时要示意,以便医生将穿刺针及时退出胸膜腔。

首次胸水引流不超过1000 mL,避免胸压骤减胸腔大量充血引起患者虚脱。

穿刺引流过程中,如患者面色苍白、异常出汗,感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4]。

3.1.4术后护理患者手术后,医护人员在患者床尾标示”防导管脱落”,严格交接班。

保持引流装置低于胸膜腔,以免液体倒流致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管道扭曲、反折、堵塞等,告知患者不可随意夹管;提醒患者穿脱衣服、翻身、睡觉等活动时注意不要将导管拽出。

如意外造成导管脱落,应立即告知医生[5]。

3.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2.1预防感染由于置管时较长及反复抽水注药,患者有潜在感染的危险。

注药时注意不要外渗,以防药物刺激损伤皮肤及伤口周围组织;穿刺处更换保护膜2~3次/w,更换肝素帽2次/w,同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

嘱患者勿淋浴,每次热水擦浴时保持穿刺处干燥,如局部有渗血、渗液、潮湿应及时更换敷贴,防止感染[6]。

3.2.2导管堵塞因胸腔积液中胸水细胞及纤维蛋白含量丰富,很容易堵塞留置导管,可用生理盐水10~20 mL脉冲式冲洗导管,排除堵塞;引流或灌注药前后,用生理盐水20 mL冲洗导管,完毕,夹闭导管,用肝素帽封管,防止导管堵塞。

综上所述,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医护人员应加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观察与护理,做好管道及皮肤护理,可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缩短治愈时间。

参考文献:
[1]王丽,张晓华.深静脉置管术在肺癌胸腔积液引流中应用[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1,15(3):221-222.
[2]杨卫江,夏迎雪,马敏,等.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观察[J].地方病通报,2007,(05).
[3]吕志力,彭涛,叶诚.结核性胸膜炎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临床分析[J].医药产业资讯,2007,36:33-34
[4]单长波,范建新.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粘连肥厚原因及防治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3):356-357.
[5]刘静,王小玲,高红霞,等.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32例[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2):204.
[6]覃佳成.胸腔细管引流并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32例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8):8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