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范文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9e0a7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c.png)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准则,其制定旨在提高全球银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该协议的出台对全球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也不例外。
本文将就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具体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巴塞尔协议Ⅲ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由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银行业监管准则。
该协议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充足率要求、流动性风险监管、信用风险评估等方面。
其中,资本充足率要求是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旨在提高全球银行业的资本质量,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一)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影响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满足该协议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我国银行业需增加核心资本和一级资本的比重,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质量。
这有助于增强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影响巴塞尔协议Ⅲ加强了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银行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确保银行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能够及时应对。
这对我国银行业而言,意味着需要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和监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三)信用风险评估的影响巴塞尔协议Ⅲ对信用风险评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银行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
这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四、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一)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为满足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我国银行业应优化资本结构,增加核心资本和一级资本的比重。
这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提高留存收益等方式实现。
同时,还应加强资本管理,确保资本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
(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为应对巴塞尔协议Ⅲ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我国银行业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巴塞尔协议III》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巴塞尔协议III》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40a70ce89eb172ded63b72f.png)
《巴塞尔协议III》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The main content of the "Basel III” and its influence学科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时间:中文摘要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或许尚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国际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在金融危机造成经济衰退,失业急剧增加的同时,也暴露出银行业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很多不足。
而巴塞尔协议作为银行业监管的一个管理协议,对银行业的发展,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旧有巴塞尔协议不能为解决金融危机带给银行业问题的情况下,全球银行业监管者要求修改更新巴塞尔协议。
本文将简单介绍巴塞尔协议III产生原因,并就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讨论目前该协议对银行业监管的实际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III 主要内容影响ABSTRACTIn 2007 the U.S. sub prime mortgage crisis, may not have been cause for much concern, however, the ensuing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caused tremendous panic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Economic downturn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a sharp increase in unemployment, and also exposed many deficiencies that exist in the banking system.The Basel banking supervision as a management agre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sector, its reform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The old Basel can not solve the financial crisis brought the case of banking problems, the global banking regulators seek to amend the updated Basel.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causes Basel III, and to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impact on the global banking sector to discuss the current aspects of the agreement on the actual role of banking supervision and significance.Key words: Basel III the main impact content《巴塞尔协议III》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一.《巴塞尔协议III》产生原因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国际社会造成巨大的恐慌,这场全球性金融海啸,给世界带来巨大损失,各大经济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失业人数急剧增加本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深化,充分暴露出此前的银行业监管体系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5618c3ab84ae45c3b358cce.png)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和启示2010年9月12日,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共27个国家银行业监管部门和央行代表组成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召开了央行行长及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此次会议上通过的全球银行业监管改革方案即《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与监测的国际框架》两项文件,按照习惯称其为《巴塞尔协议III》。
一、《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根据公布的细节,《巴塞尔协议III》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一)最低资本金比率一级资本金必须主要由普通股和留存收益构成,下限由4%上调至6%,根据协议安排,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4.5%,2014年为5.5%,到2015年达到6%,对于非股份制银行将建立合理的标准确保其资产质量,不再符合一级资本金要求的金融工具将自2013年始以每年10%的速度退出;仅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限水平将自目前的2%提高至4.5%,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3.5%,2014年为4%,2015年达到4.5%;巴塞尔委员会还首次提出了2.5%的资本留存缓冲(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要求,由扣除递延税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权益组成,目的在于确保银行在危机时持有用于“吸收”损失的缓冲资金,资本留存缓冲的规定将于2016年1月起用,到2019年1月完全生效。
协议规定银行缓冲资本在危机中可适当减少,但若接近于零,则银行派息、回购股票和发放奖金等行为将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
以上各项规定将使得各国银行到2019年时最低核心资本金比率达到7%,最低一级资本金比率达到8.5%。
(二)反周期超额资本缓冲(Counter-cyclical Buffer)根据协议,监管部门可以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和对单个银行运营情况的评估来要求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期即信贷扩张时期计提超额资本,这样既能防止信贷过度增长又能使银行在经济下行期有较充足的资本金用于缓冲风险、弥补损失,以此保证周期内信贷供给和银行经营的稳定。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608645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e.png)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上对银行资本监管的一项重要协议,旨在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范金融风险。
下面是该协议的主要内容及评价:主要内容:1. 资本要求提高:协议提出银行的资本要求将从之前的8%上调至更高的数量水平。
这旨在保障银行在发生风险事件时能够承受亏损,增强其资本充足程度。
2. 杠杆比率规定:协议引入了杠杆比率作为一种监管工具,要求银行保持公司资产与杠杆比率之间的平衡,限制银行过度杠杆化的风险。
3. 流动性要求:协议加强了对银行流动性的监管,要求银行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应对市场的突发性需求。
4. 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协议引入了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即在经济高增长时期银行要提高资本缓冲,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在经济低迷时期则可以减少资本缓冲,促进经济复苏。
评价:1. 增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巴塞尔协议Ⅲ》加强了对银行资本的监管要求,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了金融系统遭受风险的概率,并减少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
2. 有助于保护金融体系的发展:协议要求银行保持足够的流动性,有效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有助于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3. 存在执行难度:协议要求不同国家的银行实施相同的监管标准,但是由于不同国家金融体系的差异,各国在实施协议时可能面临很大的困难。
4. 对小型银行的影响:协议对资本要求的提高可能对小型银行造成较大的压力,可能导致一些小型银行难以满足协议要求,甚至被迫合并或改变业务模式。
总的来说,巴塞尔协议Ⅲ是一项对金融体系非常重要的国际协议,通过加强监管要求,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度和流动性,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执行难度和对小型银行的不利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范文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8402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6.png)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一次重大变革,其目标是增强全球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对于我国银行业而言,这一协议的推出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它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二、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巴塞尔协议Ⅲ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核心内容是提高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加强银行业务风险的防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二是引入杠杆比率,限制银行过度杠杆化;三是引入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银行在危机时期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应对风险。
三、《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一)影响银行业务模式巴塞尔协议Ⅲ的推出,使得我国银行业在业务模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了满足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需要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增加低风险或无风险资产的比例。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业务创新和盈利空间。
(二)促进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尽管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也促进了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银行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这有助于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稳健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提高银行业竞争力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和引入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措施,巴塞尔协议Ⅲ使得我国银行业更加稳健、健康地发展。
同时,这也为银行提供了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竞争的平台,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一)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我国银行业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这包括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等。
(二)创新业务模式在满足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要求的同时,我国银行业应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以增加盈利空间。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范文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11227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3.png)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巴塞尔协议Ⅲ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准则,旨在提高银行资本的充足性和风险防范能力。
该协议的实施对于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大国银行业而言,其影响不容小觑。
本文旨在研究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以及其在我国银行业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方向。
二、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巴塞尔协议Ⅲ是由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国际银行资本监管的重要文件。
该协议的核心理念是加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引入更为严格的风险评估标准,提升全球银行业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协议的核心特点包括提升银行核心资本比例、强化杠杆比率和风险资本调整,并对银行业务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
三、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一)提高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使得我国银行业必须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以符合国际监管标准。
这有助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促进我国银行业结构调整巴塞尔协议Ⅲ的严格监管要求,促使我国银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优化业务结构,降低高风险业务比例,增强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银行业务监管巴塞尔协议Ⅲ要求加强银行业务的监管,使我国银行业更加重视风险防范,同时也提升了整个银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
四、巴塞尔协议Ⅲ在我国银行业的实际应用(一)优化银行内部结构为了适应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要求,我国银行业开始进行内部结构优化,包括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业务结构、增强风险管理等。
这有助于提高银行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
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如风险管理的智能化、数据的全面利用等。
这有助于提高银行的业务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五、未来发展方向及建议(一)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巴塞尔协议III及其影响
![巴塞尔协议III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6707e3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b.png)
巴塞尔协议III及其影响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发展沿革、主要内容及影响分析姚博元王刚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业界也称Basel?)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针对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俗称巴塞尔?)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缺陷,为加强银行宏微观审慎监管和风险管理在近年来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改革方案的总称。
作为对金融危机的系统监管改革回应,巴塞尔?的全面实施将在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试从发展沿革、主要内容和对银行业以及银行监管的影响三个角度,对第三版巴塞尔协议进行剖析。
一、巴塞尔资本协议发展沿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倡议建立的,其成员包括十国集团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的代表。
2009年3月13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公告,为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代表性,邀请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印度、韩国、墨西哥和俄罗斯七个国家作为新成员加入,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代表加入巴塞尔委员会并全面参与了委员会各个层级的工作。
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源于前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的倒闭。
这两家著名国际性银行的倒闭使各国监管机构深刻意识到国际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风险明显提高,纷纷开始全面审视如何有效监管拥有广泛跨境业务的国际活跃银行这一难题。
(一)第一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 1988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即所谓的第一版巴塞尔协议。
该报告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资本的分类;2、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3、1992年资本与资产的标准比例和过渡期的实施安排;4、各国监管当局自由裁量的范围。
体现协议核心思想的是前两项。
第一版巴塞尔资本协议虽然确立了资本作为抵御银行面临风险的最后屏障的地位,但也具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是对所有公司贷款均适用100%的风险权重,而不考虑贷款对象的评级;二是对违约贷款不考虑其潜在回收率;三是没有考虑贷款组合的风险分散效应。
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方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
![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方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5cfd2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9.png)
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方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准则之一,旨在通过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方案于2024年底正式出台,对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我国银行业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应对问题。
首先,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方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上。
根据该协议,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以应对潜在风险的冲击。
这就要求我国银行要加强资本管理,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
对于一些资本较低的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将面临增加资本金的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资本充足率,如增资扩股、募资等。
其次,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方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还表现在流动性管理方面。
协议要求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在金融市场紧张时能够满足资金需求。
这对于我国银行来说,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银行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存贷比例控制能力,合理配置流动性资产。
第三,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方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还体现在风险管理方面。
协议要求银行对风险进行细分并进行有效管理,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要求我国银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风险测量和评估能力。
银行需要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针对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方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我国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思考:首先,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有效管理。
银行可以引进风险监控和风险评估模型,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使用科技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其次,银行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以减少对传统存款业务的依赖。
如发行债券、募集股权资本、发行可转债等,增加银行的非存款类负债,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另外,银行可以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范文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bd86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4.png)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巴塞尔协议作为全球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基石,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引领着全球银行业稳健发展。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巴塞尔协议Ⅲ的推出对全球金融系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资本要求和风险管理准则。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银行业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这一国际金融监管标准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启示。
二、巴塞尔协议Ⅲ概述巴塞尔协议Ⅲ是一套全球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旨在提高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确保银行在面临经济波动时仍能保持稳健运营。
该协议主要从资本定义、风险加权、资本充足率等方面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范,对全球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一)增强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巴塞尔协议Ⅲ的引入,促使我国银行业加强了资本管理,提高了资本充足率。
这有助于增强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减少因风险事件而导致的损失。
同时,这也使得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二)推动我国银行业转型升级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要求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业务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这促使我国银行业更加注重长期稳健发展,而非过度追求短期利益。
同时,这也为我国银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推广,我国银行业逐渐与国际接轨,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这有助于我国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影响力。
四、巴塞尔协议Ⅲ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策略(一)加强资本管理我国银行业应继续加强资本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确保银行在面临风险时能够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抵御。
(二)优化业务结构我国银行业应优化业务结构,降低高风险业务比重,增加低风险、高收益的业务,以实现业务结构的多元化和均衡发展。
(三)加强风险管理我国银行业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能力,确保银行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
《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的背景、变化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的背景、变化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2e1080a58fafab068dc0266.png)
《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的背景、变化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孙若鹏1摘要:《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的颁布,标志着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银行监管架构第二阶段改革的完成。
第一阶段《巴塞尔协议Ⅲ》颁布实施后,暴露出了第一支柱计量标准不统一、内部模型套利等导致资本充足水平降低,第二支柱监管难度加大导致监管有效性不足,第三支柱信息披露不透明导致市场约束力减弱等问题,致使《巴塞尔协议Ⅲ》备受质疑。
鉴此,巴塞尔委员会在杠杆率、交易对手、信息披露等方面,对监管架构相继进行了补充,但由于风险资产计量方法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所以监管架构的有效性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
对此,巴塞尔委员会经过全面反思,最终在以“简单性、可比性和风险敏感度”平衡为目标的背景下,通过修订风险资产计量方法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改革。
从国内情况看,由于我国资本、流动性和杠杆率的监管体系一直秉承巴塞尔监管架构,故最终版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但最终版所代表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最新监管架构和监管理念,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我国银行业应以此为契机,从业务发展、风险管控、数据管理等方面谋篇布局,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银行监管;风险敏感度;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2017年12月7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旨在强化国际银行监管的《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以下简称“最终版”),并计划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这标志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银行监管架构改革已彻底完成。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巴塞尔协议Ⅱ》为监管架构构建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体系暴露出了诸多脆弱性,无论是商业银行风险覆盖的全面性,还是第二、三支柱的监管强化作用,都存在很大缺陷。
在世界各国的呼吁下,巴塞尔委员会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历经近九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巴塞尔1 孙若鹏,中信银行总行资产负债部,联系方式:511694514@。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范文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78fd4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3.png)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其对于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二、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与内容巴塞尔协议Ⅲ是由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银行业监管规定,旨在加强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风险管理和风险加权等方面,以提升全球银行业的稳健性。
该协议在原有巴塞尔协议的基础上,对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
三、《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一)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影响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更为严格,这促使我国银行业在资本补充方面进行更多的努力。
银行需要提高核心资本和一级资本的比例,以满足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这有助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资本成本。
(二)风险管理的影响巴塞尔协议Ⅲ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要求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这有助于提升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水平,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同时,这也要求银行加大对风险的投入,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精细化程度。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巴塞尔协议Ⅲ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银行在保障日常业务运营的同时,还要确保在面临风险冲击时具备足够的流动性。
这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稳健性,防止因流动性问题导致的金融风险。
四、应对策略(一)加强资本补充和优化资本结构为满足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我国银行业需要加强资本补充,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同时,还需要优化资本结构,提高核心资本和一级资本的比例,降低杠杆率。
(二)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我国银行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精细化程度。
这包括加强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方面的能力,确保银行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487a3e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9.png)
论述《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实用版)
目录
1.《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和意义
2.《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
3.《巴塞尔协议ⅲ》的评价
正文
一、《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和意义
《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清算银行 (bis) 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 1988 年 7 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
该协议是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明确提出了大幅度提高银行体系资本质量和资本数量的改革目标。
二、《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
1.提高普通股比例最低要求:《巴塞尔协议 iii》将普通股比例最低要求从 2% 提升至 4.5%,以增加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2.建立资本留存缓冲:《巴塞尔协议 iii》建立了 2.5% 的资本留存缓冲,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不良资产风险。
3.引入逆周期资本缓冲:《巴塞尔协议 iii》设置了 0%~2.5% 的逆周期资本缓冲,以在经济高涨时期积累资本,在经济低谷时期释放资本,维持银行业的稳定运行。
三、《巴塞尔协议ⅲ》的评价
《巴塞尔协议 iii》的实施对于提高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和抵御风险
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有人认为该协议过于严格,可能会影响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由于各国经济环境和金融体系的差异,实施《巴塞尔协议 iii》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巴塞尔协议 iii》是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银行业的资本质量和资本数量,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
浅析《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影响.doc
![浅析《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影响.doc](https://img.taocdn.com/s3/m/9fc4657f4b35eefdc8d33375.png)
浅析《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影响-一、《巴塞尔协议Ⅲ》出台背景2006年,金融危机初露端倪,历经一年多的扩散,其影响范围已由美国扩散到全球重要的金融区域,促成了影响全球经济的金融风暴。
这显然是逐利本性的体现。
每个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盲目推出金融产品,对其中风险因素全然不顾。
金融创新亦然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也可在金融战场上获得一个固有地位给予保障。
但一旦风险爆发后果不可想象。
另外,导致此次金融危机也由于政府监管的失利和金融手段的无节制操作。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不完善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间接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应对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变化这一特点有必要出台新的危机处理办法。
《巴塞尔协议Ⅲ》的发布则为补充和完善旧协议从而提高银行抵御经济波动和金融震荡的能力,提升全球银行体系的可靠性。
二、《巴塞尔协议Ⅲ》制度的创新(一)增强银行资本状况的披露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需要监管信息、手段、方式方法的正确,建立有效的评估制度以及事前预防机制,保证被监管对象的事前信息了解。
《巴塞尔协议Ⅲ》规定了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有利于银行经营信息能够及时地被外界了解,将增强监管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在健全的信息披露的环境下有利于形成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增强社会公众对于银行机构的监督。
最后,对于被监管者而言,信息披露有很强的威慑力将有可能因被监管者导致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二)政府监管和市场约束并重次贷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事件,它源于国际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的监管失效。
因此,新一轮的资本监管制度《巴塞尔协议Ⅲ》主张注重政府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的作用,以便通过平衡政府、金融机构、市场参与者三方的力量,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实践中,银行监管活动往往由政府、银行、市场三方共同参与,只有三者形成有效的制约关系,银行处于市场压力下加之政府的监督,银行的经营会为之谨慎,对于银行体系的稳定才有保障。
其中,市场约束对于健全稳定的资本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依靠市场参与者的力量而非政府以此来促进银行机构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
巴塞尔协议_及其影响
![巴塞尔协议_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a66d904bed5b9f3f90f1c85.png)
2010.09INNER MONGOLIA FINANCIALRESEARCH一、巴寒尔协议Ⅲ产生的背景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会议就旨在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协议Ⅲ》达成一致。
《巴塞尔协议Ⅲ》是近几十年来针对银行监管领域的最大规模改革。
各国央行和监管部门希望这些改革能促使银行减少高风险业务,同时确保银行持有足够储备金,能不依靠政府救助独自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二、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国际银行资本监管改革是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明确提出了“大幅度提高银行体系资本质量和资本数量”的改革目标。
据此,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巴塞尔委员会(BCBS)着手对资本监管国际标准进行改革。
9月12日的中央银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GH0S meeting)就资本监管改革一些关键问题达成了共识,待2010年11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批准后,巴塞尔委员会将于2010年底前公布资本监管改革的最终文本。
协议主要内容如下:普通股权益/风险加权资产从2%提高到4.5%,核心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从4%提高到6%,这一规定达标的时间是2015年,在最低要求之上还可以增加2.5%普通股权益的反周期缓冲。
此外,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的标准、但低于7%的银行,应执行较为谨慎的利润留存政策。
对于有系统性影响的重要银行,应该有更大的损失吸收能力,会有更高的充足率标准,具体方案目前还在讨论中。
过渡时间:2013年1月1日要达到阶段性目标,普通股权益/风险加权资产提高到3.5%,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5%,充足率达到8%。
此后,每年普通股权益/风险加权资产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在2013年基础上提高0.5个百分点。
反周期缓冲的充足率要求则是从2016年开始,每年提高0.625%,4年后达到2.5%的水平。
三、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一)全球银行业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
浅谈《巴塞尔协议Ⅲ》
![浅谈《巴塞尔协议Ⅲ》](https://img.taocdn.com/s3/m/8bdf2ff2700abb68a982fbe9.png)
浅谈《巴塞尔协议Ⅲ》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摘要: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于2011年11月在韩国首尔就有关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达成共识,即巴塞尔协议IIl,将在2013年开始实施。
这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针对商业银行监管所做出的大规模改革,巴塞尔协议III必将成为未来数年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III 商业银行影响和建议一,巴塞尔协议III的基本内容(一)在加强风险资本的情况下,提出了杠杆率的监管指标新协议规定了不低于3%的权益资产比指标,从而控制银行的杠杆融资规模。
然而,银行经营模式是不同的。
杠杆率指标与资本充足率峪管指标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冲突。
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建议从2011年1月l日开始,世界各国监管部门开始对杠杆率指标进行监控,以观察其与资本充足率框架的契合情况。
2013年是正式实施时期,一切和杠杆率相关的信息披露应从2015年开始执行。
(二)在流动性方面,要加强监督力度经过这次经济危机,使世界银行业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督。
但是,直到现在全球范围内就此类流动性风险的监督标准仍没有统一。
所以,巴塞尔协议III就是要建立统一的流动性监督指标。
第一个监管指标就是流动性覆盖率(LCR),就是在既定的严重压力情况下,优质的流动性资产是否能充分满足短期内的流动性需要(通常是一个月)。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银行在抵御短期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这个指标是建立在传统流动性“覆盖率”的基础上的。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流动性覆盖率的标准是不能低于100%的,也就是说高流动性资产最少要和估算的资金净流出量相同。
第二个监管指标是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该指标是可用稳定资金和所需的稳定资金的比值,而协议中规定这个比率必须大于100%。
这个比率是用来衡量银行在长期内可以充分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和这些资金对银行长期发展运营的支持能力。
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内容及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讲稿
![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内容及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8c3c6a1cc175527072208e5.png)
一、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第一,短期内,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高,满足巴塞尔协议规定的监管标准,受资本充足率提高的影响不大,并且由于我国利率管制,银行并不完全开放,表外创新业务并没有西方国家发达,受次货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银行也能通过外部融资,获得实体经济提供的资本补充。
第二,长期内,随着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的推出,更高的监管要求带来了银行业资本缺口的问题,必然要求银行增加资本,融资成本大幅上升。
我国银行业主要选择外源融资的方式,势必对资本市场产生较大的压力,并且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如西方资本市场发达,从资本市场融资受到较多的制约,融资周期长,监管规则多。
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应进行内源融资,扩大股本和留存收益的方式,节约融资成本,加强管理,更好的抵御风险。
长远看,银行业必须转变融资方式,由外源融资过渡到内源融资模式,一方面解决了银行自身核心资本不足的资金压力缺口,另一方面,增强了银行经营的自主性,不再受资本市场的制约。
第三,从资本结构构成看,我国银行一级资本中普通股占比较高,随着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中对普通股的要求增多,普通股的地位更加突出。
普通股虽然吸收风险损失的能力较强,但具有成本高的特点,势必增加银行经营成本,而西方发达国家银行资本构成多样化,资本市场发达,融资渠道较多,不仅仅依靠单一的普通股融资,这必然造成我国银行业和国际银行业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杠杆率指标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一是,短期内我国仍会继续以传统业务为主,利息收入仍然占银行利润的主要部分,这样必然产生较高的杠杆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较容易达到巴塞尔III 的最低监管要求,杠杆率调控机制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较小。
二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差收入在利润中占比较大,所导致的较高杠杆率,对于调控我国银行风险所起的作用较小,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存贷利差的收入空间日益减少,银行已不能在依靠传统业务的发展,杠杆率就必然会下降;并且我国与西方国家银行经营模式不同,西方国家更多追求表外业务,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我国银行业为在全球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会积极由发展传统业务向表外创新业务过渡,大量创新的表外业务的发展,杠杆率必然降低,由此伴随而生的是银行的高风险。
浅谈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浅谈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内容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013207731b765ce05081414.png)
浅谈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摘要]文章通过对《巴塞尔协议Ⅲ》及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和分析,研究中国金融市场及其监管体系的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中国现代金融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中国;金融;监管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金融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融市场构成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运行,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一国政府会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矫正和管理,这类政府活动的总和就是金融监管。
在政府有效的金融监管治理之下,银行等金融机构运行风险降低,在保持活力的同时更加适应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金融业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金融监管不仅决定了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而且关乎着国家的兴衰存亡。
金融全球化带动国际投融资迅速发展,由此带来国际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等日益突出的问题,金融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这其中,作为国际银行监管主流标准的巴塞尔协议,因其由来已久、影响广泛而备受瞩目。
一、巴塞尔委员会及巴塞尔协议的确立和完善(一)巴塞尔委员会的由来1974年,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了。
这个委员会是由十个发达国家发起成立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十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分享金融管理的经验教训。
1997年,有效银行监管原则问世,并在国际金融实践中越来越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巴塞尔委员会的制度规定,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应用于本国金融监管的实践之中,使巴塞尔委员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
一系列银行业监管标准的出台、实施及获得的广泛认可,使巴塞尔委员会成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事实上的制定者,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银行业监管组织机构。
(二)巴塞尔协议的确立和完善从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到1999年6月《巴塞尔协议Ⅲ》第一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再到2006年新协议的正式实施,前后历时30年。
巴塞尔协议三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三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186d3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2.png)
巴塞尔协议三主要内容摘要:一、巴塞尔协议三的背景和意义二、巴塞尔协议三的主要内容1.资本的组成2.资本充足率的要求3.资本质量和要求4.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三、巴塞尔协议三的影响和实施情况正文:巴塞尔协议三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重要协议。
该协议的全称是“巴塞尔协议三:全球银行监管改革”,它于2010 年12 月在瑞士巴塞尔通过,旨在加强银行业的监管,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金融风险。
巴塞尔协议三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的组成:巴塞尔协议三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
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和留存收益,应占整个资本的50% 以上;附属资本包括优先股、永续债等,其规模不应超过资本总额的50%。
2.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巴塞尔协议三要求全球各商业银行在5 年内将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从现行要求的4% 上调至6%。
这一要求旨在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
3.资本质量和要求:巴塞尔协议三更加关注资本的构成和计算,要求银行提高资本质量,确保资本能够充分覆盖各类风险。
此外,协议还强调了资本的稳定性和长期可持续性。
4.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巴塞尔协议三加强了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要求银行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银行在面临资金短缺时能够保持稳定运营。
巴塞尔协议三的影响和实施情况:自巴塞尔协议三通过以来,各国监管机构纷纷采取措施,推进协议的实施。
在全球范围内,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对于提高银行业的稳定性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协议的实施也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然而,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监管标准不一致、实施成本较高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国监管机构需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
总之,巴塞尔协议三是一项重要的全球金融监管协议,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的组成、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资本质量和要求以及流动性风险的监管。
多方博弈下的巴塞尔协议III
![多方博弈下的巴塞尔协议III](https://img.taocdn.com/s3/m/19796c0f6c85ec3a87c2c54e.png)
在经历了2010年严格的资本监管和巨量的银行融资之后,2011年我国银行又迎来了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
笔者重点分析巴塞尔协议III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的影响,以及给银行股东及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冲击。
巴塞尔协议III及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在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方面达成了共识,即通过加强对金融衍生品、高管薪酬、资本充足率三个方面的监管,以实现全球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在资本充足率监管方面体现为重新修订了巴塞尔协议,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标准并确定了实施的时间表。
我国不仅积极地参与新协议的修订,并计划于2012年起予以全面实施。
(一)巴塞尔协议III的背景巴塞尔协议起源于1974年创建的巴塞尔委员会及1975年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I》,初衷是总结银行倒闭的教训,建立全球银行监管体系。
为了适应欧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创新,委员会于1998年起对协议进行了重新修订,2004年颁布了全新的《巴塞尔协议II》。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打乱了在全球加快实施巴塞尔协议II的步伐,2009年针对此次危机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2010年在争议中颁布了《巴塞尔协议III》。
关于此次金融危机的起因已有许多解释,在此我们引用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于2011年1月27日公布的调查结果:“危机是因为人的错误,在金融监管方面广泛失责,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失败;过度信贷、高风险投资、缺乏透明度;政府没有做好应对危机蔓延、责任缺乏和道德败坏的准备。
危机诱因是抵押借贷的低标准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危机的催化剂是场外衍生品市场和评级机构的失责”。
因此,危机后的监管重点应该集中在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衍生品设计与交易、信息披露及资本充足率等方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的主要诱因已被逐渐忘却,监管的焦点却落实在较易制定和实施的资本充足率上,其代表就是巴塞尔协议II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摘要]文章通过对《巴塞尔协议Ⅲ》及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背
景、主要内容和实施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和分析,研究中国金融市场及其监管体系的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中国现代金融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中国;金融;监管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金融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融市场构成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运行,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一国政府会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矫正和管理,这类政府活动的总和就是金融监管。
在政府有效的金融监管治理之下,银行等金融机构运行风险降低,在保持活力的同时更加适应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金融业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金融监管不仅决定了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而且关乎着国家的兴衰存亡。
金融全球化带动国际投融资迅速发展,由此带来国际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等日益突出的问题,金融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这其中,作为国际银行监管主流标准的巴塞尔协议,因其由来已久、影响广泛而备受瞩目。
一、巴塞尔委员会及巴塞尔协议的确立和完善
(一)巴塞尔委员会的由来
1974年,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了。
这个委员会是由十个发达国家发起成立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十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分享金融管理的经验教训。
1997年,有效银行监管原则问世,并在国际金融实践中越来越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巴塞尔委员会的制度规定,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应用于本国金融监管的实践之中,使巴塞尔委员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
一系列银行业监管标准的出台、实施及获得的广泛认可,使巴塞尔委员会成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事实上的制定者,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银行业监管组织机构。
(二)巴塞尔协议的确立和完善
从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到1999年6月《巴塞尔协议Ⅲ》第一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再到2006年新协议的正式实施,前后历时30年。
《巴塞尔协议Ⅲ》草案于2009年提出,2010年11月在G20峰会上获得正式批准实施。
几十年来,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不断丰富,其所体现的监管思想也不断深化、日益丰富。
(三)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及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
金融监管体系一般涵盖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机制,实行市场退出制度,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处理好监管与支持金融创新的关系,建立监管互动交流的制度等。
对中国来说,我们实行的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模式,金融三大行业的监督管理相互独立。
这一模式是怎么来的呢?具体来说,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业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1998年以前,我国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来进行全国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的监督管理。
1998年以后,我国新设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并由这两个委员会分别专门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督管理。
2003年,又设立了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其履行银行业监督管理职能,人民银行专门执行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职能,形成了金融业“一行三会”的管理体制。
在《巴塞尔协议Ⅲ》出台后,中国银监会及时推出了四大监管工具——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要求,并结合中国银行业实际,及时进行了监管思想的吸收、引进,构成了未来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框架。
这就是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由来。
二、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主要涉及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要求四大方面。
(一)资本充足率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最低要求分别调整为5%、6%和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比《巴塞尔协议Ⅲ》4.5%的规定高出0.5个百分点。
超额资本要求为留存超额资本2.5%,反周期超额资本0-2.5%。
(二)杠杆率
维持4%的杠杆率要求,执行时间为2012年初,达标时间系统重要银行由2012年推迟至2013年底,非重要银行仍为2016年。
(三)拨备率方面
对银行业利润影响颇大的拨备/贷款一值调整为“原则上不低于2.5%”,并明确对非系统重要银行作差异化安排。
(四)关于流动性的要求
银行业流动性要求主要涉及两个指标,一个是覆盖率,另一个是净稳定资金比例。
银监会对这两个指标给出了两年的缓冲器,缓冲期结束后开始按照标准执行,一年后达到标准。
1.流动性覆盖率= 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
《巴塞尔协议Ⅲ》要求的流动性覆盖率的标准是不低于100%
2.净稳定资金比率= 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
《巴塞尔协议Ⅲ》净稳定资金比率的标准大于100%。
三、《巴塞尔协议III》对中国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带来多方面的变革冲击,首当其中的是一级资本充足率。
这一比率的提高,最终可能会改写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和格局。
(一)迎接挑战,中国银行业不必过分悲观
《巴塞尔协议Ⅲ》提高了银行资本金比率。
资本金比率的变化,对银行的融资、经营和管理、利润水平乃至银行实力都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在实施《巴塞尔协议Ⅲ》三大内容时,设置了一定的缓冲期,加之我国银行股权性质的特点,在近期银行资本监管的压力不会很大。
1.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对我国银行业影响较小。
由于中国银行业自身特点,中国银行业基本能满足资本充足率11.5%和核心资本充足率7%的要求。
这一点上,大体不存在大的问题。
2.需要引起一定关注的是新规定对反周期缓冲资本的要求。
缓冲资本与银行盈利密切相关,也关系到银行融资的时间成本。
缓冲资本一方面可以降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熨平银行利润水平的波动性。
但另一方面,对于没有先例的中国银行业来说,2.5%的缓冲资本要求会使相当一部分原本用于经营的资本被占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业的融资成本、盈利率和分红率。
(二)面对变革,中国银行业任重而道远
中国银行业基本上还是经营传统业务多一些,这就意味着吸收存款等融资对其来说性命攸关,必须随时吸收资金,这样才能有钱可用,有款可贷,有利可赚。
面对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新环境,中国银行业如何实现传统业务范围的超越,如何应对信贷资产大规模增长的新情况,在风险控制、资本补充、资本缓冲等方面约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不断拓展资金渠道,实现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华丽转型,大力提升中间业务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
这一切,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银行业当以我国实施《巴塞尔协议Ⅲ》为着力点,积极融入全球金融大环境,展现中国银行业的水平和实力。
(三)我国实施《巴塞尔协议Ⅲ》的着力点
1.监管层:进一步推进金融监管顶层设计,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
为配合《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政府必须对国内金融法规、制度安排、国际金融合作协调机制等全面进行清理对接,广泛整合财政与金融、投资与消费、外资引进与管理等资源,实现金融监管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避免不
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目标、利益冲突。
2.银行业:进一步强化风险评估管理,要力求适应新的风险形式。
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和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金融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金融风险总是和金融创新相伴随,创新创造价值,风险不可控则摧毁一切。
稳健、审慎是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贯彻始终的主题,银行业到了比任何时候都应该更加重视风险、更加重视风险管理的时候了。
3.银行从业者:进一步加强专业水平建设,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要拓宽眼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金融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金融监管更是专业性与技术性齐备。
信用经济时代,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无比重要。
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银行业才真正可以实现创新和稳健、风险和盈利的完美平衡,《巴塞尔协议Ⅲ》才能真正发挥国际金融协调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建臣,李言赋,赵霜茁.金融监管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赵渤.中国金融监管——奉献、挑战、行动纲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王兆星.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M].国际金融研究,2010.
[4]朱民.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