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431金融学综合》(金融学 第六章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一、选择题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点是()。
A.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
B.作用猛烈
C.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
D.对松紧信用较公平
E.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答案】ACD
【解析】存款准备金的优点是:①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一个工具;②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必须立即执行;③对松紧信用较公平,一旦变动,能同时影响所有的金融机构。
而作用猛烈和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是其缺点。
二、判断题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发挥告示效应,调节作用有限。
()
【答案】×
【解析】再贴现率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起一种告示效应,调节作用有限。
三、概念题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与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建立独立的发行制度,以维持货币的稳定;独立地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独立地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这是一种相对的独立性,即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整体经济政策指导下的独立性。
它的两条原则是:①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必须以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为基础的出发点。
要考虑自身所承担的任务及责任,不能自行其是,更不能独立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之外,甚至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对立。
②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都必须符合金融活动自身的规律。
中央银行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也不能对政府百依百顺,成为政府附庸。
2.原始存款
答:原始存款又称为初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两种具体形式存在: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这两者都是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总负债中的一部分。
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这部分中央银行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则是所拥有的一笔资产。
这笔以准备金形式所持有的资产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商业银行遵照法律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数额;二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尚未用去的部分。
前一部分属法定准备金,后一部分属超额
准备金。
3.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
答:超额准备金指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在货币当局规定除必须缴纳的法定准备金之外,还保留的一部分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等于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
商业银行保留超额准备金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意外的大额提现、结清存款或更好地投资等问题。
超额准备金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乘数大小。
在基础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它制约着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
四、简答题
1.商业银行何以具有信用创造能力?
答: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资产负债业务可以创造出信用,形成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1)信用创造的两大前提:①非现金结算。
即客户在使用资金时可以通过转账结算,这样大部分存入银行的钱不必再取出,这样实际所需的现金只是货币总量的一部分。
②部分准备金制。
即商业银行不必将所有存款以库存现金和准备金形式保存,其中一部分可以加以运用。
(2)信用创造的过程。
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过程:
为了简单起见,假设整个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构成。
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只考虑活期存款,不保留超额准备金,没有现金漏损。
假如,甲银行接受了其客户存入的10000元现金(原始存款)。
在甲银行原来持有的准备金正好满足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条件下,该银行应再提取准备金2000元,并将剩余准备金8000元全部用于发放贷款。
这样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表6-1所示的变化。
表6-1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单位:元)
当甲银行贷出8000之后,其取得贷款的客户必将这笔款项用于支付,而收款人又将把这笔款项全部存入乙银行。
乙银行既然已取得了存款,并且在不留超额准备金的假设下,它也必将根据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提取准备金1600元,然后,将剩下的6400元又贷放出去。
于是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变化:
表6-2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单位:元)
同样,乙银行提供的6400元贷款,也将被贷款人用于支付给其他银行(如丙银行)的客户,从而使丙银行也取得存款6400元。
丙银行也同样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20%,提取准备金1280元,并将余下的5120元用于贷放。
这样,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的变化:
表6-3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单位:元)
至此,银行存款已由10000元增加到24400元。
其中,甲银行的10000元存款是原始存款,而乙银行的8000元存款和丙银行的6400元存款都是派生存款。
乙银行的8000元存款是由甲银行的贷款所引起的,而丙银行的6400元存款又是由于乙银行的贷款引起的。
多倍存款创造过程正是通过一家银行的贷款引起另一家银行的存款所实现的。
至此,多
倍存款创造过程并未完成,存款货币的扩张还将继续进行。
从理论上说,这种扩张将一直进行到全部原始存款已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从而任何一家银行都已没有任何剩余准备金可用于存款为止。
因此,若D表示存款总额,R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本例中,这一准备金来源于原始存款),r表示中央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可用公式表示为:
R
1
D R
==
r r
式中的1/r就是通常所说的存款乘数。
如果考虑定期存款,超额准备和现金漏损,设r d代表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 t代表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e代表超额准备率,t代表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k代表现金漏损率,m代表货币乘数,则有:
m=(1+k)/(r d+e+r t×t+k)
2.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一般由存款准备金(R)和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C)两部分组成。
因此,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具体说来就是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和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这两部分的因素。
(1)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有:
①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则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越多,基础货币量增加。
②流通中的现金量。
流通中的现金量增加,流入银行系统的现金数量也会增加,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随之增加。
③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以及外汇的数量。
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和外汇,会使流通中的现金量增加,从而流入银行系统的现金数量也会增加,就能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增加,反之,若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和外汇,则会使得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减少。
④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贴现的松紧。
如果中央银行扩大或放松对商业银行的放款、贴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能够增加,反之则会使得存款准备金减少。
(2)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变动的因素有:
①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
公众收入增加,手持现金量也会增加;另外,消费倾向的变化也会引起现金量的复杂变化。
②物价变动状况。
在币值不稳定和物价不稳定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提取存款、手持现金、抢购商品等混乱状况。
③经济发展和体制的变动情况。
如商品交易发展、就业人数增加、集贸市场扩大等因素往往会促使流通中现金量增加。
④存款和现金比例变化。
如收购农副产品付现比重提高,农业贷款、个人贷款中相当部分的付现等,也会促使现金流量增加。
⑤信用开展程度。
如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储蓄网点的增多、非现金结算的广泛开展等,这些因素往往会使流通中的现金量减少。
3.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什么?
答:存款准备金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现金和在央行的存款。
商业银行为应付储户的提现和正当的贷款要求,必须按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保留一部分现金和央行存款,其余部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