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隆中对》超级精品资料包(全方位备讲练系列)
语文:备课资料【练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3课《隆中对》
《出师表》练习题一、文学常识《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表, 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奏议的一种,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政治家.军事家.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二、字词解释1. 崩殂: 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 死亡 2 秋: 时3. 殊遇,优待.厚遇4. 光:发扬光大5. 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6. 恢弘: 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7. 引喻: 称引譬喻8. 义: 适宜.恰当 9. 宫中: 皇宫中 10. 府中: 朝廷中 11. 臧否: 善恶12. .陟: 奖惩 13. 刑: 罚 14. 昭: 表明彰显 15 理: 治 16. 简拔: 选拔17. 遗: 给予 18. 咨: 询问 19 裨: 弥补 20 性行淑均: 淑: 善均: 平21 猥: 辱 22 驱驰: 奔走效劳 23. 倾覆: 兵败 24 .尔来: 那时以来 25 .夙: 早晚 26 不毛:不长草的地方27.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 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28.攘除: 排除.铲除 29. 损: 除去 30 益: 兴办.增加 31. 慢: 怠慢.疏忽 32.彰: 表明.显扬 33 .咎: 过失 34. 诹: 询问 35. 雅言:正言36.效: 实现 37. 临: 面对 38. 诚: 确实三、用原文语句回答:1. 分析蜀国(益州)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2. 作者分析当时有力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3. 表达蜀国形势危机,令人担忧的语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4. 形成有力主观条件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5. 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1)开张圣听(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6. 作者提出“开张圣听”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以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8. 体现’赏罚分明”的句子(第二段中提出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本文中意思一致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强调依法办事的语句(如何具体执行,”赏罚分明”):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2.第二段中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13.严明赏罚的目的是: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4.推荐”郭攸之”等人的原因是: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15.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恶以咨之,然后施行16.任用这些贤臣带来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17.推荐将军向宠的原因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18.如何具体举用向宠:营中之事,悉以咨之19.任何向宠带来的良好局面好处是: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0.作者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本段的中心句)“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21.作者认为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22.作者提出”亲贤远佞”建议的原因是:(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4.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5.(1)写作者生活恬淡,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语句(表明作者的志趣,抱负,品格高远,生性超凡脱俗.不求功名,默默为蜀汉效力)(2)作者自述心志,表明自己志趣淡薄,无意于功名的名句(3)诸葛亮《诫子书》中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现了作者恬静寡欲,但又志趣过人,由此可联想到<<出师表>>中的一句话(4)与”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句,表达了一种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境相同的句子(5)表明作者“静以修身”“淡泊明志”的过人志趣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6.概述”三顾茅庐”的故事即”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7.成语”三顾茅庐”出自于<<出师表>>中的原句(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其中第一句在本文中的原句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8.作者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愿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句子: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9.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句子: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31.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2.受命以来的心情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3.受命以来的行动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34.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5.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出师前的有利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6.诸葛亮提到“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指(写出师表的战略目标,自己的职分的句子)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7.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8.作者对汉室刘氏父子衷心,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为:报先帝,忠陛下39.表明作者严于律己的句子:不效则治臣之罪40.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五、问答题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求出师北伐,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表达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哪一条是主旨所在?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 主旨是: 亲贤远佞3.这篇表文的主旨是什么?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4.怎样理解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之间的关系?以广开言路为基础,用赏罚分明的手段达到亲贤远佞的目的, 亲贤远佞是核心5.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叙本志和白帝城托孤?表现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对他的极度信任,说明了创业维艰,表达了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希望后主支持北伐6.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自叙本志和出身的?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刘氏父子的效忠之情7.为什么在分析不利的形势之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呢?要后主即意识到客观形势的危机,又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8.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等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政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第23课《隆中对》三维教案 教案大全PPT模板下载
二、精讲课第三部分
2.思考:诸葛亮的 对策为什么要先从
形势谈...
1.思考:“凡三往, 乃见。”五个字,
表现...
3.小结这一部分。
0
(1 1 ) 、 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 2
(2)、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
(3 3 ) 、 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 4
(4)、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3 (3)、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4 (4)、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5 (5)、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三、简析课文第一、二、四部 分
2.第二部分(第2段): 徐庶把诸葛亮比 作...
1.第一部分(第1段): 写诸葛亮“躬 耕”...
3.第四部分(第6段): 写关、张不悦和 刘...
四、简要小结全文的写法
1、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 容
2、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 容
五、学生齐诵第4段
1、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 容
2、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 容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4段。
2.课外阅读 《三国演义》 中“徐庶走 马荐诸...
谢谢观看
最 新 版 本
最新版模板,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第23课《隆中对》三维教案
最
新
PPT模板
版
本
预计演示时长
本次演示内容概要
第23课《隆中对》三维教案
演示内容长度
20分钟
总目录数
一级目录数
其他目录数
1571字符
总页数
38个
6个
32个
x页
目录
01 一、初步理清全文思 路
02
二、精讲课文第三部 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3课《隆中对》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23 隆中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理解诸葛亮人物特征。
2.理解详略精当的选材。
3.学习高度精练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质疑,释疑,拓展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在历史上享有盛名,而刘备的“三顾茅庐”也一直被当作历史佳话广为流传,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应能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理解和概括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和提出的策略与方针。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叙事的精妙之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被迫四处逃避。
就在这时,他与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相遇了,那个人就是我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他们见面的地方叫隆中,由此展开了一场十分有名的谈话——《隆中对》。
(板书课名)二、作者简介陈寿(223~297年),西晋晚期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年轻时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曾任蜀汉观阁令史。
宦官黄皓专权时期,大臣都趋附他,陈寿却敢于反抗,因而多次遭到遣黜。
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
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
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借助工具书、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3.学生个别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
要求读准音,断准句,明确句读,不读破句。
4.学生齐读全文。
四、课文分析1.师生共同分析第一、二部分的内容。
(1)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介绍人物和身份。
(2)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
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
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隆中对》精品教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关于“时人莫之许” • 按现代汉语语序应是:• 否定句中,
时人莫许之——当时 代词宾语可 的人们没有谁赞同他 以提前。
(这种说法)。
• 《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 《汉书》、《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 (前四史)
时代背景 :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日趋黑暗,官府摇役繁重、刑罚极其 苛刻,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爆发了一场规 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 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 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 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 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 了魏 、蜀 、吴 三国鼎立的形势。
• 一对:《隆中对》; • 二表:前、后《出师表》; • 三分:分为魏蜀吴三国; • 六出:六出祁山北伐; • 七纵:七擒七纵孟获; • 八阵图:孔明所设军阵。 诸葛亮一生功绩,隆中对第一!
填歇后语(这也是知识积累)
1. 诸葛亮用兵—— 神出鬼没 2. 诸葛亮当军师—— 名副其实 3. 诸葛亮的锦囊—— 神机妙算 4. 诸葛亮隆中对策—— 有先见之明 5. 诸葛亮弹琴—— 计上心来 6. 诸葛亮的鹅毛扇—— 神妙莫测 7. 诸葛亮三气周瑜—— 略施小技 8. 诸葛亮草船借箭—— 用的是疑兵计
xié
朗ku读ài,正音
miǎn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 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拓展资料 新人教版
关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学者们已经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然而,就笔者所见,这些论述大都集中于隆中方略是否合乎当时的实际,它为什么会失败,责任该由谁来负,以及该如何评价诸葛亮的才干等方面。
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却大体不出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论的范围。
笔者认为《隆中对》研究中还有未尽之处。
在下面的论述中,将隆中方略看作一个逐渐成形的战略思想体系,结合当时历史背景的演变,对有限的史料进行分析,力图勾画出隆中方略思想的形成脉络。
在此基础上,再对一些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从而对《隆中对》进行重新解读。
一隆中方略是诸葛亮十年隐居生活的结晶。
这一点为大多数人所承认。
一则诸葛亮素有远大的抱负,而要实现这一远大抱负,必需有一定的方法策略。
这就是隆中方略思想产生的内在动力。
再则诸葛亮17岁即能脱离刘表的庇护,独立隐居生活,在隆中待时,一呆就是十年。
也说明他人格上的成熟独立,已具备了酝酿隆中方略思想的心理条件。
三则当时天下战乱,学者名士荟集荆州,当地文化繁荣。
为隆中方略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因此,笔者认为隆中方略思想应当发萌于诸葛亮开始隐居的公元197年,而最终出炉于刘备三顾草庐的公元207年。
其间的十年中,隆中方略思想有一个逐渐成形的过程。
这是本文立论的基础。
按《三国志》的记载,隆中方略的核心思想为:“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由于隆中方略思想在其酝酿过程中,更主要地,是表现为一种观念上的东西,不大可能形诸文字。
因此,我们不可能通过史料直接寻出它的形成脉络。
但隆中方略思想体系是由几个小策略构成的有机整体,我们可以先分析这些小策略可能出现的时间,它们的演变情况,以及它们在整个隆中方略思想体系中的地为,再综合得出隆中方略思想的形成脉络。
跨有荆益,待机北伐。
这无疑是整个隆中方略思想的核心。
因为,无论是内修政理,还是外结好孙权,都需要有一定的地盘作基础。
人教版九年上册第6单元第23课《隆中对》优质课件 (共60张ppt)
二、参见“智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东汉 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 事家(三国时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蜀 汉政权(蜀)的名相。 现在,“诸葛亮”这个 名字已经成为了智慧的 象征。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下面的对联是什么意思?
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 一对:《隆中对》; 二表:前、后《出师表》; 三分:分为 魏蜀吴三国; 六出:六出祁山北伐; 七纵:七擒七纵孟获; 八阵图:孔明所设军阵。
(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
与诸葛亮有关的对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 一番晤对古今情,三顾频烦天下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安化县马路中学:乐山乐水
隆中对
司马光
学习目标(总)
1、识记作者及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常识,积累生字词。 2、了解三国历史故事。 3、熟读成诵,把握节奏。 4、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5、理解文意,认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军 事才能和卓越的见解。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了解作家作品、背景、与诸 葛亮有关的知识。 2、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 节奏、读懂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 一、走近作者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编,他是宋 代著名史学家。
五、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带读、齐读、自读、展示读。
六、反馈检测给下面句中划横线的字注音。 诣亮 ( ) 因屏人 ( ) 度德量力( )( ) 遂用猖蹶(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存恤 ( ) 帝室之胄(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3课隆中对 (共20张PPT)
失败。 (4)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____________
(5)内修政理______________ 治理。 亲自。 (6)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__________ 一天天。 (7)于是与亮情好日密____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信 确实。 谓为信然_________ 诚信。 信义著于四海_________ (2)为
唱。 好为《梁父吟》 _________
是。 谓为信然_________
(3)然
这样。 谓为信然_________
然志犹未已_____________ 然而,可是。
于是。 (4)因 因屏人________ 凭借,依靠。 因之以成帝业_____________
于是,就。 (5)遂 由是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 终于。 然操遂能克绍________
B. 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
C. 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
二、句子翻译
1.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
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有了数百万的大军,挟持天子来号令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诸侯,这样实在不可以与他抗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________________,内政方面的方针是内修政理。 (3)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 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完课文,说说文中的刘备和诸葛亮分别给你留下
23课隆中对课件[1].
若跨有荆、益,保 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 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 其岩阻,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外结好 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 孙权,内修政理; 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 天下有变,则命一 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 上将将荆州之军以 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 向宛、洛,将军身 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 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 川,百姓孰敢不箪 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 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 乎?诚如是,则霸 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 业可成,汉室可兴 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 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矣。”
本文自始至终围绕着隆中对策这个中心,围绕诸 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事议论,层次极为清晰, 结构十分谨严,语言概括精练,人物形象丰满,五 百余字的篇幅,内蕴极丰,言简意赅,是史传中的 精品。让我们悉心品味《隆中对》,汲取史学文学 精华;用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
2019/4/30
23
课堂练习:
广西崇左市太平镇中蓝灵
2019/4/30 1
作者:陈寿
西晋历史学 家,著《三 国志》。
诸葛亮,字 孔明,三国时著 名政治家,军事 家,中国历史上 的名相。现在, “诸葛亮”这个 名字已经成为了 智慧的象征。
2019/4/30
4
隆中对
陈寿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 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 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 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 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 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 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1亮、2管仲、3乐毅、4崔州平、 5徐庶元直、6先主(刘备)、7 董卓、8曹操、9袁绍、10孙权、 11高祖、12刘邦、13刘表、14 刘璋、15张鲁、16关羽、17张飞
优品课件之第23课《隆中对》知识点梳理
第23课《隆中对》知识点梳理第23课《隆中对》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乐yuè毅徐庶shù 诣yì 因屏bǐng人猖蹶jué 沔miǎn 吴会kuài 殆dài存恤xù 胄zhòu 箪dā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谓为信然谓:说。
(2) 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
(3) 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
(4) 度德量力度:估计。
(5) 君谓计将安出出:产生。
(6) 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 将军既帝室之胄胄:后代。
(8) 将军岂有意乎? 岂:是否。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解释为伸张(2)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解释为表示时间的界限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都不认同这种说法。
(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人马,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可和他争胜。
(3)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老百姓谁敢不备酒备饭来迎接将军呢?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隆中对》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docx
《隆中对》一、文学常识1、木文节选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
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白董卓已來已通"以”,以。
2、词类活用(1)箪食壶浆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3、古今异义(1)遂用猖獗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义:可以把今义:表可能,能够(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占义:南方近海地方今义:中国南海(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4、一词多义(1)谓谓为信然谓先主F1(说)(对••…•说)(2)用遂用狛獗(因此)此用武之国(运用, 使用)贤能为之用(出力, 效劳)⑶信谓为信然(可信,确实)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信义著于四海(诚信,信义)(4)国此用武之国(地方)国险而民附(地势)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国家)去国怀乡(国都)(5)诚此诚不可与争锋(实在, 确实)诚如是(果真)(5)已然志犹未已(停止)四、语句翻译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v 梁父吟>. 身髙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以相比,当时的人没冇谁承认这一点.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血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只冇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悄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上屯新野。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见先上,先上器之,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 谓先i 十I :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 将军岂愿见之乎?” 将军可愿意见他吗? ” 先上卜I : “君与俱来。
” 刘备说:“您和他一起來吧。
” 庶㈠:“此人吋就见,不町屈致也。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來, 将军宜枉驾顾之。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隆中对》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隆中对教材分析《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不同于小说《三国演义》的艺术演绎,它以历史的方式客观记录了X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历史佳话,着力写诸葛亮为X备所作的对策,集中表现了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精辟分析能力和卓越政治远见。
学习此文,除了疏通文言词句,读懂文章内容,还要善于激发学生探讨评价和拓展延伸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核心部分——隆中对策的分析,感受诸葛亮“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杰出才能,了解X 备与诸葛亮如鱼得水的君臣关系,品析陈寿裁减史料、突出重点、塑造人物的史家笔法,增加对三国历史和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加大文化积累,为《出师表》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借助文言知识积累和相关注释疏通文章词句。
2.概括分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形势推断和战略方针。
能力目标1.学习文章突出重点裁剪材料的笔法。
2.领会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才能与人格魅力,培养博学善思、胸怀天下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概括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和提出的策略与方针。
突破方法:隆中对策是阅读分析的重点,涉及人名、地名和历史知识颇多,学生读通、读懂有一定难度,可利用手绘地图弄清地理方位和地方领主的形式化难为易,饶有兴味地展开学习。
总结隆中对策可引导学生利用原文词句提取概括,培养其提炼概括的语文能力。
难点领会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叙事的精妙之处。
突破方法:本文塑造诸葛亮的形象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可运用寻找“亮点”的方式让学生捕捉一切表现人物的字句和细节,通过分析归纳解读写法。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话说诸葛,导入新课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现在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那么在史学家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人物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隆中对》。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隆中对》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三课隆中对有关资料一、作者简介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
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年轻时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曾任蜀汉观阁令史。
宦官黄皓专政时期,大臣都趋附他,陈寿却敢于反抗,因而多次遭到谴黜。
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
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二、课文中几句话的历史背景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中平六年(189),灵帝崩,少帝即位。
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从。
进乃召董卓(时任并州牧)带兵到京,欲以胁迫太后。
卓未至,何进为宦官所杀。
卓将兵迎少帝于北邙,随后又废黜少帝,立灵帝少子刘协为帝(即汉献帝)。
各地割据势力于是借反对董卓为名,纷纷拥兵自立,形成了大分裂局面。
2.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袁绍集团在董卓集团被消灭后是北方最大的军事势力,但曹操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击败了他。
在战前的一年,袁绍已拥有冀、青、并、幽四州,但在攻曹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曹操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于是趁其踌躇之机,降张绣、刘勋,攻刘备、昌,以巩固自己的战略后方,然后回兵官渡,与袁绍对阵。
当时袁绍的数十万众悉集官渡,而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粮亦不足,但曹操的谋士荀认为袁绍是“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坚决主战。
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又用荀攸计,烧掉了袁绍的运粮车。
在决战前夕,袁绍的谋士许攸叛绍降操,劝操偷袭袁绍的粮仓,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亲自带兵出击,结果取得完全的胜利。
在这次战役后,曹操又用了七年时间,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3.刘璋暗弱,张鲁在北。
可参阅下面两段史料:①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
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陵死,子衡行其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⒁自董卓已来 ……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已:通“以”。 胜:尽。 ⒂名微而众寡:名位低贱,兵力又少 。 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遂:终于。 克:战胜。 ⒃然操遂能克绍 ⒄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非惟……抑(亦)……:不仅仅……而且(也)。 非惟:不仅。 抑:而且。 ⒅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挟持皇帝来 号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令:号令。 诚:实在。 争锋:争强,争胜。 ⒆利尽南海: 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利:物资。 尽:全部取得。
⑥将军岂愿见之乎 岂:表疑问,可译为“是否”。 ⑦君与俱来 与:和。 俱:一起。 ⑧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就:接近、趋向。 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屈:委屈。 致:招致、引来。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⑨将军宜枉驾顾之。 枉驾:屈尊。 顾:拜访。 ⑩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诣:拜访。 凡:总共。 乃:才。 遂:于是,就。 育网 -
⑦遂用猖蹶……然志犹未已 用: 猖蹶: 犹: ⑧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胜: 殆: 资: ⑨然操遂能克绍……贤能为之用 遂: 为: ⑩非惟……抑亦……: ⑾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身: ⑿国险而民附……利尽南海 国: 附: 利: 尽: ⒀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存恤: ⒁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箪: 壶:
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 ⑾因屏人曰: 因:于是。 屏:这里是命人退避。 ⑿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倾颓:崩溃、衰败。 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 ⒀度德量力: 度:估计。 否胜人。量:估计,衡量。 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 信:通“伸”,伸张。 智术:智谋。 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遂:就,于是。 用:因此。 猖蹶:失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犹:仍、还。 已:止。 计:计策。 出:产生。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计将安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育网 -
⒇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国险:地势险要。 国:地势。 附:归附。 贤能: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为:被。 用:任用。 可以为:可以把……作为……。 援:外援。 图:谋取,图谋。 此用武之国: 这是用兵之地。 国:地方。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殆:大概。 所以:用来/拿来……的(东西)。 资:资助、给予。 将军岂有意乎 岂:是否。 意:意图。 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凭借。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检测)
《隆中对》 ①先主器之……谓为信然 器: 谓: 信然: ②将军岂愿见之乎……君与俱来 岂: 俱: ③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就: 致: ④将军宜枉驾顾之……遂诣亮 枉驾: 顾: 诣: ⑤凡三往,乃见……度德量力 凡: 乃: 度: 量: ⑥因屏人曰……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因: 屏: 育网 - 因:
育网 - www.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孰:谁。 箪食:用箪盛饭(用竹筐装着饭)。 壶浆:用壶盛浆。 箪:用箪盛。 壶:用壶装。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诚:果真,如果真的。 如是:如此,像这样。 则:那么。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犹:如同,好像。
2、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特殊用法(词类活用) 重点词汇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详)
暗弱:昏庸懦弱。 刘璋暗弱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爱惜。 明:贤明。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胄:后代。 信义:信用道义。 著:闻名。 总揽:广泛地罗致。 揽:招致。 思贤:思慕贤才。 若:如果。 跨:占据。 岩阻:险阻,指地势险要的地方。 和:和好。 抚:安抚。 内修政理 修:修明。(整治、治理。) 政理:政治。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身:亲自。
《隆中对》复习课
《隆中对》复习
一、默写 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将军既帝室之胄, 雄, 。 3、孤之有孔明,
。 ,总揽英
。
1、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2、 信义著于四海 思贤如渴 3、 犹鱼之有水也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并解释。
1、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通“伸”,伸张
①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 躬:亲自。 陇亩:田地。 好:喜爱。 为:唱。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每:常常。 时人:当时的人。 莫:没有。 许:承认、同意。 之: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 自比于:把自己比作,认为自己和……一样。 ③谓为信然 信:确实。 然:这样。 谓:说。 为:是。 信然:确实这样。 ④先主器之 器:器重,重视。 ⑤谓先主曰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谓:对……说,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