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佛教汉语数字词语的构造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佛教汉语数字词语的构造特点摘要:佛教自创立至今,给其所传播的国家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佛教汉语数字词语在语音、语法、修辞、语义等方面的构造特点,旨在辨析佛教数字词语和一般汉语数字词语的异同,总结佛教数字对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汉语;数字词语;构造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92-02
一、佛教词汇的研究
佛教的传入,大量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任继愈《佛教大辞典》中共收佛教及与佛教相关方面的词条11899条,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中收录了三万余条佛学词语,刘正埮、高明凯的《汉语外来词词典》,共收录外来词万余条,其中源自梵语系统的佛教音译词竟有1050条左右,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对佛教语言的研究很多,主要有音韵、文字、训诂、词汇、语法五个方面。词汇方面,主要的研究集中在词的意义、词的语法特点、词的语用特点等方面。
探究佛教词汇的意义上,多是佛经典籍的词义考释或者词义札记,比如李维琦《佛经释词》和《佛经续释词》。
探索佛教词汇构词规律和语法功能上,高婉瑜在《汉文佛典词缀语法化现象》中,探讨了佛典词缀的由来、概况、以及其语法化的历程。竺家宁在《早期佛经语言之动补结构研究》中,统计归纳
了西晋竺法护译经中的动补现象,从结构形式、语法功能、词义内涵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描写,再同秦代的动补现象作比较,研究了动补形式的发展轨迹。他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西晋佛经词汇之并列结构》等。
词汇的语用特点上,许理合(e.zürcher)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蒋绍愚、吴娟译)运用严谨的筛选方式,找出了东汉时期的译经,并从用语和文体方面进行分析确证,试图找出东汉时期佛经的语言和当时口语的相互关系,旨在了解当时洛阳口语的面貌。
比较系统的佛教词汇研究专著有徐时仪的《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梁晓红的《佛教词语的构造与汉语词汇的发展》等。梁晓红分别从音译词、合璧词、意译词、佛化汉词、佛教成语、佛教俗谚六个方面研究佛教词汇,总结了佛教词汇的发展历程和其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梁晓红提到“数词在汉语成语中占有显著的位置,这是汉语成语的鲜明特点。佛教成语有相当的数量是由数词组成的,而且数词的用法灵活多样,自由特色,完全可以与纯汉语成语媲美。”但是,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分析佛教数字成语的这些特色。
本文浅显分析了佛教数字词语在语音、语法、修辞、语义等方面的构造特点,旨在辨析佛教数字词语和一般汉语数字词语的异同,总结佛教数字对汉语的影响。
二、佛教汉语数字词语构造特点
佛教汉语数字词语不论如何变化,都是汉语词语的一个组成部
分。但佛教数字词语又不同于一般的汉语数字词语,在构造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
佛教汉语数字词语最先产生于佛教教义,这些词语都是从梵语音译过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梵语的语音。例如:“三藐三菩提”,看上去仿佛是有三种“菩提”,但梵语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写作“anuttr((samyaksambodhi”,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samyak”音译“三藐”,华译正等;“sambodhi”音译三菩提,华译正觉”。可见,数字“三”和词语本身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三昧”。
数字词语中也有数词和量词结合的词语,但这些“量词”往往借用的是汉语单音节词。例如:“三藏”的“藏”来源于梵语,使用的是梵语的意义,对应了汉语相近意义的一个单音节词。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例如:“六根”、“六尘”、“六度”、“三十二相”、“五处”、”五蕴”。
(二)语法特点
有一些佛教数字词语并不是单纯的数词和量词的结合,这些词语法上有自己的特点。从数字的位置、组合的方式来看,这些词符合汉语的词法特点。例如:
1.主谓结构
一手遮天五体投地四大皆空昙花一现十恶不赦
2.偏正结构
三千世界五味禅不二法门七级浮屠
3.述宾结构
游戏三昧得其三昧森罗万象无一物通一线
4.述补结构
弹指一挥打成一片无缘一面面壁九年
5.联合结构
三灾八难六家七宗七情六欲三教九流三头六臂
6.同位结构
南北二宗杂净二境真俗二谛
(三)修辞特点
佛教汉语数字词语和一般汉语数字词语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还表现在修辞上。
1.比喻
“一瓣心香”采用的是借喻的手法,“一瓣”把香比喻成花瓣,“心香”借喻虔诚的心意;“一花五叶”也是采用了借喻的手法,“一花”指的是“禅宗达摩”,“五叶”指的是禅宗发展演变的五个流派,即“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例如:“一雨”、“一源”、“一门”等等。
2.借代
通常,袈裟上有横截七条,所以“七条”也用来指代袈裟衣;而三十三观音中有一位菩萨,因为乘于一片莲叶之中,“一叶”就指代这位菩萨;“一九”本来指的是“九品往生”的弥陀教义,后
来人们就用“一九”指代弥陀教,从而有了“一九之教”的说法。
3. 夸张
有的词语在构造时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例如:佛教里80个小劫就是一个大劫,即世界从产生到毁灭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亿三千六百万年左右,“万劫不复”中的“万劫”是扩大夸张的说法,形容永远都不能恢复。有些词语看上去是夸张的修辞,但其实不是,例如:“千手观音”中的“千手”指的就是一千只手。
4. 统括
佛教中的“三宝”就统括了“佛、法、僧”,“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另外,佛教把一切物质现象归纳为“地、水、火、风”四种要素,“四大皆空”里的“四大”指的就是这四种基本要素。像这样的词语的数量是最多的,例如:“三界”、“三学”、“五眼”、“五蕴”、“六道”、“六根”、“十忍”、“十戒”等等。这也反映了印度语言思维和中国语言思维的不同。
佛教汉语数字词语的修辞特点不止文中例子,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一部分佛教数字词语适应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运用了汉语的修辞表达佛教教义,并且凝固成短语甚至是成语。
(四)语义特点
佛教汉语数字词语中词语的语义也有特点,这些词语在使用中语义发生了演变。例如:佛教有“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一尘不染”这个词的词义实际是发生了演变,原来指心境纯净,没有杂念,现在演变为指环境清洁,没有一点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