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汇率体系下的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简述固定汇率制度

简述固定汇率制度

简述固定汇率制度一、引言固定汇率制度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制度之一,它规定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央行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维护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

本文将对固定汇率制度的运作机制、优点和缺点进行详细阐述。

二、固定汇率制度的运作机制固定汇率制度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两个环节:稳定汇率和调节国际收支。

1.稳定汇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央行承诺维持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

这通常是通过货币兑换和干预外汇市场来实现的。

当市场汇率波动过大时,央行可以通过卖出或买入本国货币,以维持汇率稳定。

此外,央行还可能通过与其他国家央行进行合作,共同维护区域或全球汇率稳定。

2.调节国际收支: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或改变货币供应量等措施,影响本国货币的供求关系,进而调节国际收支。

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央行进行双边或多边货币互换,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缓解国际收支压力。

三、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1.降低交易成本: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企业和个人可以更容易地预测汇率走势,从而降低外汇交易成本。

这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

2.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央行可以更加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不必过分担心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这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促进经济一体化:固定汇率制度有助于促进各国经济的一体化,推动区域或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国际合作和协调的效率。

四、固定汇率制度的缺点1.僵化性:固定汇率制度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难以应对经济波动和外部冲击。

当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央行可能无法及时调整汇率,导致经济失衡和金融风险积累。

2.易受投机攻击: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投机资本可能会攻击那些基本面脆弱的国家,导致货币贬值和国际收支危机。

这种攻击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

3.政策约束: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央行可能面临政策约束,难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固定汇率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固定汇率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固定汇率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一、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间的货币汇率保持稳定,降低了经济交易的不确定性,提升了国际贸易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

这样一来,企业与个人在海外投资和贸易活动中可以更加确定地预测货币兑换比例,降低了交易风险,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其次,固定汇率制度可以避免汇率波动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剧烈波动,使得生产企业能够更好地规划生产计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由于固定汇率下货币兑换比例相对稳定,进口商品(尤其是原材料)的价格相对稳定,有利于企业提前确定采购成本,并发展可持续的供应链,降低采购风险。

二、保护国家金融体系稳定固定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国内金融体系。

汇率的过度波动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对国家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固定汇率制度,国家可以有效控制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关系,调控货币供应量,降低通货膨胀风险,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三、限制国内经济政策制定采用固定汇率制度会限制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自由度。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需要维持汇率的稳定,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国家无法通过调整汇率以刺激或抑制国内经济增长,因此对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更加谨慎和审慎,以免影响到固定汇率的稳定性。

四、暴露国家经济脆弱性固定汇率制度可能暴露国家经济的脆弱性。

当国际市场发生剧烈变动时,如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或其他外部冲击,固定汇率制度可能无法有效应对,导致国家经济状况急剧恶化。

此时,国家可能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如临时解除固定汇率制度,从而导致金融震荡和经济衰退。

五、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需要持续维持外汇储备以支撑货币稳定。

外汇储备的管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在维持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上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谨慎管理,以防止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波动,从而影响到财政稳定和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固定汇率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正面方面,它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保护金融稳定等,但同时也制约了国内经济政策、暴露经济脆弱性等。

固定汇率制度的内外平衡

固定汇率制度的内外平衡

固定汇率制度的内外平衡1. 引言固定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以固定的汇率来进行货币交换的制度。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参与国家将其货币与某一参考货币保持固定的汇率,通常是通过央行的干预来实现。

固定汇率制度有着一些优点,比如促进贸易和投资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内外平衡方面。

本文将探讨固定汇率制度的内外平衡问题。

首先,我们将解释内外平衡的概念,然后分析固定汇率制度对内外平衡的影响,并探讨固定汇率制度下实现内外平衡的策略。

2. 内外平衡的概念内平衡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的国内资源分配和产出达到最优状态的情况。

它通常以全国工业产出、就业水平、物价稳定等指标为考量。

外平衡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的对外经济关系达到可持续的状态。

它通常以经常账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储备的稳定等指标为考量。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的货币汇率与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是固定的,这给内外平衡带来了一些挑战。

3. 固定汇率制度对内外平衡的影响3.1 内平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需要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货币与参考货币的汇率稳定。

当出现国内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时,央行需要通过升值本国货币的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

然而,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过快,给出口商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国内就业和产出。

因此,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平衡往往需要在保持通货膨胀水平稳定的同时,平衡出口需求和就业水平。

3.2 外平衡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外平衡问题更加复杂。

一方面,固定汇率制度可以促进贸易的稳定性,减少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然而,当一个国家出现经常账户逆差时,固定汇率制度可能导致国际储备的减少,进而影响国际支付能力和经济稳定性。

此时,央行需要通过购买外汇来维持汇率稳定,但这会降低国际储备。

因此,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外平衡需要在维持汇率稳定的同时,妥善处理国际支付能力和储备的问题。

4. 实现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平衡为了实现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平衡,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

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固定与浮动汇率体系之比较

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固定与浮动汇率体系之比较

开 放 经 济 中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的 有 效 性
— —
固 定 与 浮 动 汇 率 体 系之 比较 叶 景 聪
( 海 财 经 大 学 金 融 学 院 ,上 海 上 20 3 ) 04 3
摘 要 :本 文利 用 蒙 代 尔一 弗 来 明模 型 比较 货 币政 策 和 财 政 政 策 在 不 同 汇率 体 制 下 的 有 效 性 ,并 为 我 国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的制 定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关键 词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货 币和 财政 政 策 ; 固定和 浮动 汇 率 体 制 ;资 本 流 动
外 ,还需 要 满 足 国际 收支 平 衡 所 需 的 条 件 。 假设 总 体 国际 收 支 与 汇 率 e 国外 经 济 活 动 水 平 Y’以 , 及 国 内利 率 i 为恒 量 ,我 们 就 可 以得 到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的 图形 , 即 B P曲 线 。I 、L 和 B S M P曲 线 分 别
速 了外 汇 储 备 转 移 及 货 币 调 节 的 过 程 。
收 稿 日 期 :2 0 . 2 2 0 20 . 6
作 者 简 介 :叶 景 聪 (9 0一 ) 16 ,男 ,香 港 人 , 高 级 会 计 师 , 博 士 生 。

4 ・ 4
维普资讯
财 经 论 丛
Col c e Esa na e a le td s yson Fi nc nd o m i s Ec no c
N mb r ( e ea S r l o 7 u e G n rl ei .9 ) 5 aN
e t mb , 0 S p e e r 2 02
反 映 了 产 品 市 场 、货 币 市 场 、及 国际 收 支 达 到 均 衡 时 的 国 内利 率 i 国 内产 品 的供 给 Y 的组 合 。 在 和 固 定 汇 率 体 制 下 ,假 若 资 本 流 动 率 高 ,货 币 政 策 是 无 效 的 ,而 财 政 政 策 是 极 为有 效 的 。 反 之 ,假 若 资 本 流 动 率 低 ,则 货 币与 财 政 政 策 皆无 效 ;在 浮 动 汇 率 体 制 下 ,若 资本 流 动 率 高 ,货 币 与 财 政 政 策

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汇率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选择的货币兑换率体系,它对于国家或地区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汇率制度,例如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和准固定汇率制等。

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执行方式和效果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分别就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不同的汇率制度,探讨其对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制定了固定的汇率,即货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保持不变。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相互影响较大。

首先,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受到限制。

由于固定汇率制度要求中央银行必须持有外汇储备来支持本币的固定汇率,因此财政政策往往要考虑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充足性。

其次,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具有相对较少的自主性。

为了维持本币的固定汇率,中央银行通常需要准备大量外汇储备,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干预市场。

这样一来,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就相对较小,更多地受制于外汇储备规模的限制。

此外,由于固定汇率制度要求购买外汇来稳定本币汇率,因此通常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从而可能引发通胀的压力。

与固定汇率制度相对的是浮动汇率制度,即汇率的波动由市场供求决定。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执行更加自由灵活。

由于汇率的波动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财政政策更多地关注国内的经济状况,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财政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

此外,由于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相对较小,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也更大。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信贷政策等手段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活动的状况。

此外,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国内外的不确定性和冲击,提高经济的韧性。

总结来说,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执行方式和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较为受限,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小,更多地受制于外汇储备的规模。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更加自由灵活,货币政策具有更大的调整空间,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变化和冲击。

国际金融ISLMBP模型(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ISLMBP模型(国际金融)

LM E0 E1 E2 y1
BP=0
y0
y 1
2、货币政策效果 原均衡点为E0。 扩张性货币政策,LM线移动到LM1,内部均衡点为E1点,利 率r1<rf。 r1 <rf引起套利性国际资本流出,引发本国货币贬值压力。 中央银行不能干预,国际收支 逆差使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增加, r 使IS曲线移动到IS1,与LM1和BP IS 两条曲线共同相交于E2点,达到 新均衡。此时,利率r1升至原点r, r=rf 收入上升至y2。 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 r1 的情况下, 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具有增加 国民收入的较好效果。 国民收入的较好效果。 O
y0
y 1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政策效果 1、财政政策效果 原均衡点为E0。 扩张性财政政策,IS线移动到IS1,IS1线与LM线交点为E1点, 国民收入暂时提高到y1,利率暂时上升到r1 。 r1 的出现引起国际资本流入,引发本国货币升值压力。 IS1 中央银行不能干预,本币升值, 促使IS1曲线向左回移到IS的位置。 IS 最终,在E0点重新恢复内外均衡。 r 1 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 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r0 O 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r= d
EP f 1 − β + γ ×y a + e + q + g − βt + n× − P d
2.IS-LM-BP模型 模型
(1)方程 )
(2)图形 ) E:国内均衡(内部均衡)和 国内均衡( 国内均衡 内部均衡) 国外均衡(外部均衡) 国外均衡(外部均衡)同时实 现。 IS与LM的交点:内部均衡 的交点: 与 的交点 BP上的点:外部均衡 上的点: 上的点

固定汇率情况的政策效应

固定汇率情况的政策效应

固定汇率情况的政策效应引言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汇率是国家之间进行货币兑换的比率。

而固定汇率则是一种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机制并设定固定的兑换比率来维持货币稳定的政策。

固定汇率政策的实施对国家经济和贸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讨论固定汇率情况下的政策效应。

1. 固定汇率的定义和工作原理固定汇率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在一段时间内以固定的比率将本国货币与其他外币进行兑换。

政府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的稳定,通常会进行购买或销售外汇以影响汇率。

固定汇率政策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施:固定汇率制度和货币联盟。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保持汇率稳定。

当本国货币贬值时,政府会出售外汇来购买本国货币,从而提高汇率;当本国货币升值时,政府会购买外汇来减少本国货币供应量,以降低汇率。

货币联盟是一种更深入的固定汇率制度,其中多个国家共享一种货币。

例如,欧元区是一个货币联盟,其成员国使用相同的货币——欧元。

2. 固定汇率政策的经济效应固定汇率政策对国家经济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将对其主要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2.1 货币稳定性固定汇率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保持货币稳定。

通过维持固定汇率,政府可以减少通货膨胀率,并提高价格稳定性。

这有助于降低市场不确定性,鼓励投资和经济增长。

2.2 贸易竞争力固定汇率可以提高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如果本国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比较低价,国家的商品和服务会更具吸引力,进而促进出口。

这种情况下,国内生产者可以以低成本向国际市场销售产品。

然而,固定汇率也可能导致逆向效应。

如果本国货币被高估,出口商品价格可能相对较高,从而降低了国家的贸易竞争力,使得进口变得更具有吸引力。

2.3 稳定资本流动和投资环境固定汇率政策可以提高国家的投资环境和稳定资本流动。

稳定的汇率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并提供外国投资者对本国市场的信心。

这种稳定性可以鼓励外国投资和技术转移,推动经济发展。

2.4 外汇储备需求固定汇率政策可能导致对外汇的长期需求。

7.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一)

7.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一)

国际金融学第7讲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资本流动程度影响。

由“不可能三角”决定,货币政策独立 性大小取决于资本流动程度高低,从而财政政策的效果也取决于资本流动程度。

因为固定汇率制度下, 被动的货币政策会影响财政政策的效果。

故而,我们需要区分不同资本流动程度,讨论财政政策的效果。

⏹资本完全流动下财政政策效果⏹资本完全不流动下财政政策效果⏹资本不完全流动下财政政策效果OY EYIS 0BPii*E 0图7-7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LM 0LM 1E 1Y E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国内需求上升,IS 曲线向右 移动: IS 0→ IS 1IS 1A需求上升提高收入水平,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而货币供给不变,拉动利率水平上升;利率上 升产生挤出效应(特别是投资),因此经济从E 0 上升到AA 点国际收支存在顺差,特别是利率高于i*吸引 资金大规模流入(利率弹性无限大)→外汇市 场供大于求,本币升值压力→外汇市场买外汇,放出本币→货币供给增加:LM 0→ LM 1,利率 下降☐1、资本完全流动下财政政策作用上述LM 曲线移动的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本国利 率再次与国外利率相等,资本不再继续流入为 止。

经济重新实现均衡。

E 1为扩张政策实施后的 新均衡点:利率不变,产出增加与封闭情况(A 点)相比,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 完全流动下,开放经济的扩张财政政策效果更 好!原因在于:开放条件下,资本完全流动抑制了 利率上升,消除了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而产 生的挤出效应。

OY EYBPi*E 0图7-7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LM 0LM 1E 1Y E1A☐1、资本完全流动下财政政策作用IS 1iIS☐1、资本完全流动下财政政策作用⏹小结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下,开放经济的扩张财政政策完全有效,且比封闭情况更好原因:开放条件下,资本完全流动抑制了利率上升,消除了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挤出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主要发达国家的汇率变动
国家
加拿大 法国
对美元汇率的变化
浮动: 1962年5月2日前浮动,后钉住在1.081加元=$1, 1970年6月1日又开始浮动。 贬值: 1958年12月29日的汇率为493.7法郎=$1, 一年后发行的新法郎汇率是4.937法郎=$1, 1969年8月10日,法郎贬值为5.554法郎=$1。 升值: 1961年3月6日从DM4.2=$1升值到DM4.0=$1, 1969年10月26日又升值到DM3.60=$1。 钉住汇率: 1960年3月30日—1971年8月为623里拉=$1。 钉住汇率: 1971年之前为360日元= $ 1。 钉住汇率: 1961年3月7日前为13.80盾= $ 1, 当天升值为13.62盾= $ 1。 贬值: 1967年11月1日从$ 2.80 $=£1, 贬值到$ 2.40=£1。
价格—贵金属—流动机制
经常项目盈余与资本项目赤字差额 黄金流入 外币供应 本国货币供 应 本国商品价格 且外国商品价格 本币在固定汇率下的升值 本国对 外国商品和劳务需求 本国经常项目盈余 国际收支平衡。
休谟的理论
假设英国的经常项目盈余比资本项目赤字大,也就是外 国的净进口未能用英国贷款来结清的差额,外国必须用 国际储备的流出来相抵,就是用黄金来支付,使黄金流 入英国。黄金流入英国就自动降低了外币供应,并使英 国货币供应增加,那么外国商品价格下降而英国商品价 格则上升。英国商品价格上升和外国商品价格下降的同 时,就是英镑在固定汇率下的升值,使国外对英国商品 和劳务的需求下降,而提高了英国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 需求。结果是英国经常项目盈余下降,并使外国经常项 目赤字下降。最终是两国均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因此,货币黄金扮演了固定价格水平的“锚”作用。
第四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外平衡特点
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过程 凯恩斯计划:透支原则和非黄金汇兑的国际清 算原则。 怀特计划:强调黄金汇兑的国际清算原则。 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确定1美元含金量为0.888 671克纯金,1盎司黄金等 于35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定出含金量,按含金量 之比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黄金平价)。 确定市场汇率的波动上下限各为黄金平价的1%,并由 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负责维持,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按35美元=1盎司黄金比价 向美国兑换黄金。因而美元成为货币体系内的主要储备 货币。 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对内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价格的政策; 对外平衡:避免国际收支的严重不平衡。
国内政策的影响:一国选择改善国际收支的政 策,就会自动导致其他国家国际收支地位的恶 化。
一、 对内平衡政策
一国经济的对内平衡就是指一国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 用,同时价格水平也是稳定的。 充分就业 预期与价格稳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效应。 政府的对内目标是维护稳定的价格水平。 显然,只有实行稳定的与产出相联的货币供应政策,才 能实现国内的对内平衡的政策目标。
二、价格与贵金属流动机制
基于货币数量说,休谟建立了一个国际收支和贸易条件 的动态模型,提出了著名的价格-贵金属-流动机制,以 自动调节的市场过程来不断恢复贸易平衡的作用,说明 市场力量将在长期内保持金和银在各国之间的“自然分 配”。 该机制假设:英国全部货币(金币)的4/5“毁于一旦 ”或者货币供应量在一夜之间增加了5倍,对国际收支 的影响。
二、 对外平衡政策
如何看待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经常项目赤字过大的问题:经常项目赤字意味着从国外 借用资源。借用的资金是用于生产还是消费? 一国对外平衡的含义解释 经常项目的大量盈余问题:意味着一国在国外积累资产 。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S=CA+I。进一步解释:在 国民储蓄为一定情况下,经常项目盈余的增加意味着国 内投资的减少。 一国对外平衡的目标是使经常项目保持一定的水平,能 实现最大的贸易收益。
固定汇率体系下的经济政策
摘要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实际汇率的变化 就会自动引起外国实际汇率的相反变化。 国内支出的转移也会改变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 求。 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 具有相互关联性。
第一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两个基本目 标:
第二节 金本位制下的对外平衡问题
一、 金本位制的建立 金本位下货币价值的确定:货币的价值按等量的黄金来 确定。1盎司黄金的美元价值相当于20.67美元。 金本位是一种商品本位,以一种供应量相对固定的商品 为基础,长期价格是相对稳定的。 金本位下中央银行的主要责任:是保持本国货币和黄金 之间的官方平价。由于国际储备是黄金,因此中央银行 必须有足够的黄金储备,以保持这个平价。
金汇兑本位制的的瓦解
英国:1925年恢复金本位。平价的恢复意 味着真实汇率水平和竞争力已经脱离了其基 础价值。 世界性经济危机。 货币的竞争性贬值。
二、 金汇兑本位制崩溃原因的新解释
基本结论是: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对货币黄金需求 的增加,而黄金供应不足引起货币紧缩,结果导致全球 价格水平急剧下降。 可以认为中央银行提高黄金储备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 策,起到了抑制经济发展的作用。 表明金汇兑本位制崩溃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固定汇率体系采用严格约束和充分灵活的混合制。对货 币管理的主要约束是:一是要求各国汇率与美元挂钩, 进而与黄金挂钩,即“双挂钩”原则;二是美国用美元 可以兑换黄金的义务来约束自己的货币政策。 体系的灵活性: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贷设施,可 以为成员国提供外币贷款,前提则是必须接受基金组织 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监督。二是可调整平价,即货币对美 元的汇率是可以改变的,条件是国际收支处于“基本不 均衡状态”。
第三节 1918—1939年的国际货币制度
一、 金汇兑本位制:主要内容 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 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国家发行的银行券作本位 货币流通。 银行券只能购买外汇,而外汇可在外国兑换黄 金。 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 比较,同时以外汇或黄金来稳定外汇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