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发热中医辨证

合集下载

运用八法辨治神经外科术后发热举隅

运用八法辨治神经外科术后发热举隅
唇 紫暗 , 综合舌 脉 , 辨之属 瘀热 互结无 疑 。方 中生制 大 黄联用 通 腑 泻 热 化 瘀 , 玄明粉加强通腑力度 , 桃 仁、 生地 、 赤芍 凉血 祛瘀 , 水蛭破 瘀 而不伤 正 , 配合 石 膏、 泽泻 加强 导热 下 行 , 菖蒲 郁 金 兼 顾痰 瘀 , 辅 以党
参顾 护 正气 。全方 含 桃 核 承气 汤 之 义 , 下 法 中蕴 含 清法 、 消法。
药后症 情气 喘有 所改 善 , 仍 有低热 。考虑 证型未 变 , 守方治 疗 , 并逐 渐减 量 、 停用抗 菌 素 。治疗 3周后 患
者 体温 正常 , 气 喘基 本未作 。
按: 患者 元 阳不 足 , 四肢 厥 冷 , 且 有 阳气 上脱 之
象, 故 方 以温 阳潜 镇 为 主 , 予 以附 子大 辛 大 热 , 通 行
降, 控制在 3 8 ℃ 以下 , 汗 出较 多, 双手脉大, 考虑 阳 气 略散 , 予 以去 生 大 黄 粉 , 原方加煅龙骨 3 0 g 、 煅 牡
蛎3 0 g , 进 一步 巩 固疗 效 。
按: 患者高热 , 躁动不安 , 小腹有抵抗 , 正合 “ 其 人如 狂 ” 、 “ 少 腹 急结 ” 之征 , 结 合 患 者 皮 肤 干燥 , 口
江西中医药 2 0 1 3年 4月第 4期总 4 4卷第 3 5 6期
I 清 法
腑泄 热化瘀 。药用 : 桃仁 I O g, 制大 黄 8 g, 玄 明粉 6 g

高某 , 女, 8 2岁 , 2 0 0 9年 8月 1 1日就 诊 。患者 右侧 基底 节 区脑 出 血 人 院 , 予 以手 术 治 疗 。8月 8
3 和 法
参1 0 g, 黄芩 1 0 g , 炙甘草 1 0 g, 荆芥 1 5 g , 防风 1 5 g 桑叶 3 0 g, 薄荷 l O g 。3剂 后 热 退 身凉 , 汗 出较 多 , 脉细 弱 。予 以益气 养 阴剂 善后 。

中医辨证治疗产后发热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产后发热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产后发热临床分析作者:瞿柒英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67-01【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产后发热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30例患者分为外感发热型、气血两虚发型、蒸乳发热型、湿热瘀滞型、感染邪毒型、太少两感型、气血瘀滞型七种证型,给予不同的方剂,水煎服用,每日两次,汤剂连续服用5天。

结果:服药24h后体温恢复者16例,服药24h~48h内体温恢复正常者11例,服药48h~96h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2例,服药4d以上体温未下降1例。

总有效率为96.7%。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产后发热有很多独特之处,重在补血补气,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产后发热;临床产后发热为妇产科常见病,是指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并伴有其他症者。

多在产后24h以后的10d内多见,产后发热最早现于战国时代的《内经》“乳子而病热”。

我院自2009年3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产后发热患者30例,现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产后发热患者30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9岁,体温:38.2~40℃,发热3天内例,发热4~6天例,发热7~10天例,其中自然生产3例,剖宫产27例,1.2方法1.2.1外感发热型:发热畏寒,头痛,四肢酸痛,咳嗽有痰,舌苔白,易口渴。

治此病宜养血散寒。

方用荆防四物汤加减::荆芥16g,防风8g,当归6g,白芍8g,熟地黄15g,紫苏叶8g,丹皮5g,柴胡6g,生姜2片,水煎服用,每日两次,以上汤剂连续服用5天。

1.2.2气血两虚发型:持续低热,头晕目眩,耳鸣,匮乏无力,舌苔薄,大便干燥,面色苍白,手足发麻,脉相无力。

治此病宜补血补气,清热解毒。

方用八珍汤加减:人参15g,白术10g,当归12g,白薇9g,黄芪14g,甘草5g,地骨皮10g,麦冬12g。

术后发热辨治举隅

术后发热辨治举隅
草 3 。服 4剂后 痊愈 出院 。 g 按: 患者术后适值 盛夏 , 气机 不宣 , 热内迫 , 湿 热为
等治疗效果不佳 , 体温在 3  ̄ 8C左右波 动。精神不振 , 言 语低微 , 舌淡苔 白, 沉 细无力 。证 属 中气不 足 , 虚 脉 气
发热 。治宜补 中益气 , 调理脾 胃, 甘温 除热 。方用 补 中 益气汤增损。药用炙黄芪 2 g党参 1g 白术 1g 当归 0, 2, 2, 1g 陈皮 1g 升麻 6 , 胡 1g 金银花 3 g 连翘 1g 2, 0, g柴 0, 0, 5, 牡丹皮 1 g生地黄 1g 0, 0 。水煎 20 L 分 2次服 , 1 1 0m , 每3
少佐金银 花 、 翘 、 丹 皮、 连 牡 生地 黄清 热 解 毒 凉血 , 为
4 暑 湿 发 热 赵 某 , ,0岁 ,0 8年 8月 1 日初 诊 。 阑尾 切 除 女 5 20 0
麦 门冬 1 g太 子参 1 g枸 杞 子 1g 天花 粉 1g 知母 0, 5, 0, 0, 1g 地骨皮 1g 陈皮 6 。水 煎 2 0 L 分 2次服 , 日 0, 0, g 0m , 每
刘某 , ,5岁 ,07年 8月 2 初诊 。阑尾切 除 女 3 20 01 3 术后 7天 , 发热不退 , 头孢菌 素、 用 替硝 唑、 氢化 可的松
和 胃降逆 。方 用 三仁 汤 出人 。药 用 杏仁 1g 白豆 蔻 0,
1g 法半夏 1g 竹茹 1 g厚朴 花 1g 枳壳 1g薏苡仁 0, 0, 0, 0, 0, 1g 滑石 1 g 水 飞 ) 黄芩 1g 甘草 3 。水煎 2 0 L 5, 5( , 0, g 0m , 分 2次服 , 日 1 每 剂。服 2剂后 体温下降, 汗出较多 , 脘 痞食 少好转 。改用党参 1g 茯苓 1 g扁豆 1g 法半夏 5, 5, 0, 1g 陈皮 6 , 0, g 自术 1g 枳壳 1g 谷芽 1g 麦芽 1g甘 0, 0, 0, 0,

术后体温升高中医护理措施

术后体温升高中医护理措施

术后体温升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手术创伤、感染、药物反应等因素。

中医学认为,术后体温升高多由术后正气虚弱、邪气侵袭所致。

针对术后体温升高的中医护理措施如下:一、辨证施护1. 风热犯表证症状: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咽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风邪侵袭。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绿豆汤、菊花茶等。

(3)中药选用银花、连翘、薄荷、桑叶等,煎汤服用。

(4)针灸取穴:风池、风府、合谷、曲池等。

2. 阳明热盛证症状:发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心烦,舌红,苔黄厚,脉洪大。

护理措施:(1)适当降低室温,保持室内凉爽。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西瓜汁、绿豆粥等。

(3)中药选用石膏、知母、黄连、黄芩等,煎汤服用。

(4)针灸取穴:大椎、曲池、合谷、内庭等。

3. 热入营血证症状:发热,口渴,烦躁,皮肤斑疹,舌红绛,苔黄腻,脉细数。

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邪气侵袭。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绿豆汤、西瓜汁等。

(3)中药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煎汤服用。

(4)针灸取穴: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等。

4. 痰热内蕴证症状:发热,咳嗽,痰黄稠,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邪气侵袭。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梨汁、百合粥等。

(3)中药选用清金化痰汤加减,煎汤服用。

(4)针灸取穴:肺俞、膻中、丰隆、曲池等。

二、饮食护理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 多饮水,以促进新陈代谢,排出毒素。

3. 根据患者体质和证型,可选用以下食疗方:(1)风热犯表证:绿豆汤、菊花茶。

(2)阳明热盛证:西瓜汁、绿豆粥。

(3)热入营血证:绿豆汤、西瓜汁。

(4)痰热内蕴证:梨汁、百合粥。

三、情志护理1.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避免患者过度紧张、焦虑。

2. 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3.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中医辨证施护

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中医辨证施护
光明 中医2 1 0 2年 2月 第 2 7卷 第 2期
C G M F bur 0 2 V l 72 J MC era 2 1 . o 2 . y
・3 3 ・ 7
外 , 要 加强 心理 护理 。耐 心安 慰患 者 , 解 术后 放松 还 讲
理方 案 。
的必要 性 , 心听 取 患者 诉 说 , 耐 体察 和理 解 患 者 心 情 , 有 针对 性 地解 除 患 者思 想 顾 虑 , 定 情 绪 。 避免 大 声 稳 说笑 , 避免 头部 剧 烈震 动 , 以防止 晶体 移位 或脱 出。监 测 血糖 , 好饮 食 指导 , 做 向患者 强调术 后 控制 血糖 的重 要 性 。通 过术 后教 育 , 心 护理使 患 者放 松心 情 , 精 有利
不 良心理 。 因此 , 此类 患 者 较 一 般 自内 障患 者 心 理 负 担更 重 。我们 针对 患者 的 心理状 态 , 对症施 护 , 导患 指
白 内障患 者住 院时 间短 , 而糖 尿 病是终 身 性疾 病 ,
出院后 仍 需 长 期 治 疗 , 因此 要 向患 者 做 好 宣 教 工 作 。
骨折 术后 非感 染 性 发 热是 常见 的术 后 并 发 症 , 发
热 一般 在术 后 1~ 4天 , 数 为 中度 发 热 ( 8 左右 ) 多 3℃ , 少 数 表 现为 高 热 或 低热 … 。我 科对 2 1 0 0年 1月 ~1 2
且 3d后 的体 温超 过 了前期 峰值 。一般 初 期 为 中低 度 热 , 渐伴有 切 口处 红 肿 热 痛 , 伤 口有 脓 性 渗 出液 。 逐 或 血 常规 检查 可见 白细胞 升高 , 中性 粒细 胞增 多 。
于血糖 控 制和 术后恢 复 。

妇科术后感染发热辨治体会

妇科术后感染发热辨治体会

分深入血分, 以致气血两燔 。 概括来说, 热毒炽盛是术后感染 的 外因特点;气阴、气血两伤是术后体质的 内因特点 。机体 阴阳
失 衡 , 毒 又 容 易 伤 气 伤 阴 , 以, 后 感 染 如 不 及 时 控 制 , 热 所 术 则
正气虚者更虚, 实更加猖狂 。 邪 虚虚实 实难 以纠 正, 甚或有生命
化燥, 以养阴, 佐 常用 白虎 汤、大承气汤合方加减 。方中重用生 石 膏、知母 、金银花 、连翘 、黄芩清表 解热, 直折热邪 嚣张之 势 ;另用 大黄 、 芒硝 、 内金、枳壳导滞 通里, “ 鸡 以 釜底抽 薪” , 撤热化燥于下 :佐 以牡丹皮、赤芍 、地骨 皮养 阴清 热、凉血活
血 , 出清 解 与 通 下 的特 点 。 突 2 4 若 为 湿 热 蕴 于 胃肠 , 从 中焦 论 治 . 应 手 术 前 后 禁 饮 水 易 造 成 胃肠 功 能 紊 乱 , 胃失 和 降 , 失 运 脾 化 , 热 内蕴 , 胃不 和 , 为 术 后 发 热 缠 绵难 愈 , 苔 多黄 腻 , 湿 肠 发 舌
胡 小芳 。李媛 娥 ,
(. 南 中 医学 院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 南 郑 州 4 0 0 : 2 东 乡 县 人 民医 院, 西 东 乡 3 1 0 ) 1河 河 500 . 江 3 8 0
关键 词:妇 科;术后感染;发热 中图分类号:R 1 73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342 0  ̄80 8 ・2 0 55 0 (0 7 -0 20
表 证为当务之急, 以疏 解表 邪为主, 应 兼解毒热 。 方用荆防败毒
散 加 减 为 主 。药 物 以荆 芥 穗 、 防 风 疏 散 表 邪 , 里 热 有 出路 , 使
柴胡疏散达邪具有解热之 功, 三者合用 为本方的主要部分 ;黄 芩、半夏清热降逆止呕 ;连翘 、败 酱草清热 解毒、消痈散结: 生姜、大枣 、甘草 调和 营卫。若见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等邪居

中医对发热病人的辩证指导

中医对发热病人的辩证指导

2 1 预防用药问题 .
据估计 预防应用 抗菌药物 占总用量的
高达 8% 以上 。联合用 药应 考虑 指征 : ) 0 ( 需要 长期 用药物治 1 疗的疾病 :如合用 3~ 4种抗结核药 物治疗结 核。可增强疗
效并延缓耐药性产生 。( 一种 药物治疗效 果不好 : 2 ) 单药 治疗 未能获得预期效果 , 葡萄球菌 引起 的心 内膜 炎、 如 败血症 , 草 绿 色链球菌引起的亚急性 心内膜炎等 。() 3混合感染 : 合感 混
查结果 , 又不容许选药错误者 , 考虑联合用药 [ ] 4 亦应 3 。(免 )
疫功能低下 : 白血病 、 如 再生障碍性贫血 、 晚期肿瘤患者 , 或长 期使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 或抗 癌药者 , 感染 时亦应 联合用 药。 抗菌药物品种不断增加 , 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治疗细 菌感 染性疾病中 , 应该合理应用 , 以更好 地发挥作用 , 减少耐药性 和不 良反应 的产生 , 降低 患者 的医疗费用。
枝汤要用热粥作引子以达邪去热退 。表证发热不适宜用冰袋 或冰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法。 中医对虚证发热的指导为 , 虚证 发热一般病程较长 , 指导 应注意早晚发热情况 , 有无 自汗 、 盗汗。热不高者可适 当起 床 活动 , 做一些有氧运动 , 以调节体 温。饮水 可根据 患者食欲 , 舌苔情况而定 , 如食欲好 而舌苔不腻者 , 可吃一些厚味滋补之 品等 , 但要注意不宜过量 , 以免引起消化不 良等症状 。虚证 发 热不可给发汗药 , 攻下药以免耗伤正气 , 损伤脾 胃等。
以免受寒 , 衬衣或床 单要 保持 清洁 干燥 , 以防 复感而 加重病
情。
中医对里实证 发热 , 在治 疗 的同时 , 鼓励 患者 多饮开 要 水 ,不一定是热开水) 患者里热盛 而喜 冷饮者 , ( , 要给清凉饮 料, 如夏季嘱饮 西瓜 汁, 西瓜有 清热解渴利尿 的作用 , 对里热 症是很有益的 。另外 , 应注意 口腔清洁 , 避免出现糜点 。饮食

术后发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术后发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证见:发热纳呆,脘腹 胀满 ,嗳腐吞 酸,大便不调 ,舌 苔黄腻 ,舌底脉络略暗 ,脉滑数 。辨证 :脾虚 胃热 ,食滞中 焦 。治 则 :健 脾 和 胃 ,导 滞 退 热 。方 用 :大 安 丸 合 葛 根 芩连 汤加减。 此 型发热 常见腹腔手术后 ,消化功能不 良,过食厚腻 , 伤于饮食所致 。若兼腹痛者 ,加木香、槟榔等。 22 4 血瘀发热 ..
中 国民 族 民 间 医药

医 疗 论: 坛
Me ia I a me t F r m d c 1. h t n ou
67 ・
C me J u n lo h o dcn nd Et n p ama y h  ̄ o r a fEt n me iie a h o h r c
术后 发 热 的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2 2 1 毒 热 未 清 ..
证见:发热 口渴,搜赤便干,舌苔黄 ,舌底脉络鲜红 。 经脉粗大 、脉数 。辨证 :气 阴两伤 、毒热未清 。治则 :补益 气 阴,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 此型发热常为术前 有化脓性病灶或术后继发感染 。故多 见于 中热 ,甚者高热。 2 2 2 湿热未清 ..
范光 中
吉林省长春 市中医院,吉林 【 关键词 】外科术后:发热;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中图分类号】R —3 20 1 【 文献标识码 】A 长春 10 2 302
【 文章编号 】1 0 — 5 7(0 0 4 0 7 2 0 7 8 1 2 1 )2 — 6 —
发热 是外科手术后常见 的症状 ,也是影响住院天数的一 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复杂 ,常需进行综合治疗。 1 术后 发 热 的原 因 l1 手术本身的创伤 反应 _ 手 术本 身可造成 一定程 度 的组织损 伤 ,使 部分组 织失 活,形成异物或 血肿 ,或 局部液体积聚 ,易导致细菌感染 。 另 外 , 创伤 及疼 痛 还 可刺 激 大 脑 和 内分 泌 器 官 ,影 响 全 身 及 局部 的血 液循 环 ,因此 ,外 科手术 后常 出现短期 低热 ,即 “ 吸收热 ”,一般 体温 在3  ̄ 8C左右 ,持续2 d ~3 。这 是择 期 无 菌手术后发热的常见原因。 12 细 菌感 染 或 脓 肿 . 局部细菌感 染是外科手术后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可以由 种 或 多 种 细 菌 引 起 ,常 见 的 致 病 菌 为 金 黄 色 葡 萄球 菌 、 大

四肢创伤术后发热的中医辨证论治

四肢创伤术后发热的中医辨证论治

临 床 研 究 与 经 验
四肢创伤术后发热的中医辨证论治
S y n d r o me Di f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e a t me n t o n t h e Tr e a t me n t 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F e v e r I n d u c e d b y L i mb Tr a u ma
2 治 疗 方法
3 5例 四肢创 伤 术 后 发热 的病 例 , 疗效显著 , 现 报 道
如下 。
1 临床资 料
1 . 1 一 般 资料
2 0 1 1 年 3月 一 2 0 1 2年 1 2月 ,我 科行 四肢 创 伤 手术 1 3 5 6台 , 术 后发 生异 常 发 热 7 3例 , 6 7例 纳 人 研究 , 其 中男 4 5例 , 女 2 2例 , 年 龄 最大 8 5岁 , 最 小 2 l 岁, 平均 3 5 . 9岁 , 上 肢 创伤 手 术 1 9例 , 下肢 创 伤 手术 4 8例 。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对照组州市正骨医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0 4 5 )
摘要 目的 : 探讨 中医辨证论 治对四肢 创伤 术后发热的治疗效果 。方法 : 将6 7 例术后异常发热的病例分为对照组 3 2例
和 治 疗组 3 5例 。对 照组 术 后 早期 予 以 活血 化瘀 、 行 气止 痛 的 方 药 。治 疗组 根 据 证 候表 现分 为 气虚 发 热 、 气血 两 虚 、 阴血
不足 、 血瘀发 热、 湿热 内阻 5种证型 , 并分别 予以相应的方剂加 减 ; 待 患者体温正常后 , 分析 比较 两组病例术后发热持续 的时间。 结果 : 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为( 4 . 6 8 + 0 . 7 1 ) d , 治疗组发热持续 时间为( 3 . 9 9 + 0 . 8 2 ) d , 两组平均发 热持续时 间比较 ,

补中益气汤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气虚发热的临床疗效

补中益气汤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气虚发热的临床疗效

预相比,在此基础上接受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膝关 节功能Lysholm评分更高,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此次研究采用 的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红花能够活血通络;桃仁可破血清瘀;川芎、陈皮能够调气活血、顺气止痛;茯苓可健脾宁心、利水散 湿;白芍可活血滋阴和镇痛;猪苓能够利水祛湿;泽泻可清热降 湿;当归具有补气血与止痛的功效。

诸药合用可活血调气、健脾 宁心、镇痛161从现代药理学研究来看,当归能够对炎症反应和 应激反应产生抑制,进而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避免升高,减少 组织水肿,并且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后期新生肉芽组织的增 殖、增生,有利于创口愈合。

因此,在常规的术后康复干预中,采 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进一步提升了疗效,促进膝关 节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术后康复期采用桃红四 物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能提高半月板修复的效果,促进膝关 节功能恢复,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霍光.桃红四物汤对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丨9,39(6):749-752.[2] 陆春,韩冬,李金柏,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茶散效果观察丨J丨.实用中医药杂志,20丨9,35(6):664-665. [3] 陈土均,涂明中,李海涛,等.桃红四物汤联合五荟散内服外敷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丨J].内蒙古中医 药,2019,38(6):23-25.[4] 钱雪丰,刘拴,张明勇.桃红四物汤合五茶散内服外敷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J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7):726-728,[5] 彭伟军,谢一路.桃红四物汤与五苓散合用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4): 180-182.[6J朱培罡.桃红四物汤、关节镜技术配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的有效性分析[J〗.光明中医,20丨8,33( 21 )=3109-3111.补中益气汤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气虚发热的临床疗效陈敬恒何德利(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东广州511400)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气虚发热的疗效。

剖宫产术后发热治疗经验

剖宫产术后发热治疗经验

导 师 认 为 , 宫 产 术 后 发 热 病 因 复 杂 , 般 多 因 术 中损 伤 剖 一
气血 , 阴血 骤 虚 , 无 所 附致 虚 阳 浮 越 于 外 , 令 发 热 ; 术 中 阳 而 或 麻 醉 影 响 、 作 刺 激 , 肠 腑 气 机紊 乱 , 降 失 常 , 阴 不 降 , 操 致 通 浊 积 而发 热 ; 或术 中经 络 损 伤 , 不循 经 , 于 脉 外 , 而 为瘀 , 血 血 溢 停 瘀 内阻 , 滞 气机 , 阻 而发 热 ; 因术 中操 作 不 慎 、 后 护理 不 当 、 或 术 不 禁 房 事致 感 染 邪毒 而 致 病 ; 因 术 后 百 脉 空 虚 , 理 不 密 , 外 或 腠 卫
( 文校 对 : 春渝 本 庞 收 稿 日期 ; 0 9一 7—1 20 O 4)
血 瘀 型 : 后 或 夜 间发 热 , 午 口干 咽 燥 而 不 欲 饮 , 色萎 黄 或 面 黯黑 , 露 量 多 , 血 块 , 质 紫 暗 或 有 瘀 点 、 斑 , 涩 。 治 以 恶 有 舌 瘀 脉
血虚型: 持续 低 热 , 色苍 白或 萎 黄 , 面 头晕 目眩 , 悸 少 寐 , 心
四肢 麻 木 , 甲 色 淡 , 露 量 少 , 淡 , 质 淡 , 薄 自或 少 苔 , 唇 恶 色 舌 苔
脉 细 弱 。治 以 益 气养 血 , 方用 八 珍 汤 加 减 。
腑实 型 : 后 发 热 , 胀 腹 痛 , 气 则 舒 , 便 数 日未 解 或 午 腹 矢 大 大 便 不爽 , 少 , 量 舌质 红 , 黄 厚 腻 , 苔 脉沉 。治 以理 气 通 腑 , 用 方
综 上 , 教 授 对 本 病 的 辨 证 重 点 是 把 握 肾 、 二脏 功 能 障 宋 脾

中医医案——术后高热

中医医案——术后高热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甘温除大热法治愈术后高热病案:袁某,女,40岁。

初诊:1976年6月9日。

主诉及病史:1976年5月12日行胆囊切除术,曾取出结石49块,每块大约1cm3。

术后第4天即有十二指肠狭窄,通过不良,于6月2日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4天开始发高热38~39℃,伴大汗出,右下腹疼,经穿刺后抽出脓汁约50ml,此后曾用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多黏菌素、制霉菌素及氟美松等,并用清热解毒之中药,但仍高热不退,不能进食,周身无力。

诊查:患者面赤神烦,汗出身灼热,皮肤有黄疸,不能进食,但无大渴引饮,二便通畅,胸腹无满痛腹胀等;舌质红绛而嫩但不干,上有黄苔;脉象数,重按少力。

辨证:气虚发热。

治法:甘温除热。

处方:柴胡15g 升麻10g 黄芪30g 白术10g 党参30g 当归15g 赤芍15g 茵陈30g 陈皮10g 甘草6g 姜、枣水煎为引二诊:服上药3剂后,热势降低,汗出多,口渴,但不喜冷饮而喜热饮,且能进食,黄疸略减,体力精神较前好转,舌质红1绛较前变浅,黄苔亦减少,脉细少力。

继服前方五剂。

三诊:体温已降至37℃,每日进食较前增加二三两,精神好,已能坐起,无明显不适感,5天后已能下地活动。

上方加丹皮10g,柴胡减为10g,升麻减为5g,此时腹腔引流液极少,全身情况好转,观察近一个月,体温始终正常而出院。

按语发热不等于热邪,此极易被人忽略,尤其见到高热,多首先考虑清热,而往往不考虑其他问题,此为临床常使治疗误入歧途的现象。

该患者施两次手术,本已体虚无疑,又经西药抗炎等,治之不效。

其证虽发热多汗,但喜热饮;舌质红绛但较嫩而不干,脉虽数而重按少力,用补剂后脉反趋沉小,均证明此热为正虚所致,故进寒凉而发热弥甚,需甘温才能除其虚热。

黄疸乃虚中有瘀,故加用茵陈、赤芍等化瘀退黄之品,以兼顾其实邪。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43,赵恩俭医案。

中药辨证医治骨科术后发热刍议

中药辨证医治骨科术后发热刍议

中药辨证医治骨科术后发热刍议治疗组予中药辨证煎服,(1)气血两虚型,予补中益气汤,基本方:黄芪30g、当归15g、党参15g、白术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炙甘草15g;(2)气虚血瘀型,予补阳还五汤,基本方:生黄芪30g、赤芍10g、当归15g、地龙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3)阴虚发热,予清骨散,基本方:柴胡10g、胡黄连3g、秦艽10g、鳖甲15g、地骨皮10g、青蒿10g、知母10g、甘草6g.临症加减:热甚者,酌加柴胡、桂枝、白芍各10g;大便不通者,加麻子仁10g、大黄、厚朴各6g.日1剂,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煎,分2次温服。

发热时另取小量频饮。

观察指标在治疗期间行血、尿常规、肺部平片等辅助检查,以排除感染性发热。

并监测患者腋窝体温,时间为6:00、12:00、18:00、24:00,1d4次,观察2组体温波动的幅度及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是否有不良反应。

在以上某时间点监测体温,若),安全性比价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因肌注来比林后汗出增加,稍感不适,经家属更换衣物后缓解。

发病原因与手术伤口的组织分解产物吸收而引起的“吸收热”有关,如血液、组织液、伤口渗出液等,亦与手术创伤、麻醉、长期卧床、人工假体植入等因素有关。

因术后常规使用1~3d抗生素,且实验室检查不支持感染性发热,对于此类发热患者的治疗,一般只给予解热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

大多数患者治疗后汗出热退,但过后热势又起,常反复发作。

本病属中医学“内伤发热”范畴。

患者在经受骨折创伤,皮破络损,血溢脉外,人体正常组织遭到破坏,伤后又因卧床,气机运行不畅,脾胃纳运失常,气血阴阳失衡;以及手术创伤中血液丢失,“血为气之母”,无形之气亦随有形之血脱出于外,使气血失衡加重。

《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血亏虚不能维系阳气而外越,清阳不升反而下陷,致阳气内郁发热;或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不畅,瘀滞脉中,郁久化热;或阴津亏耗,阴虚阳亢,阴阳失衡,以致虚热内生。

中医急诊学产后发热课件

中医急诊学产后发热课件

【诊断】
(一)疾病诊断
• 产后发热为产褥期间出现发热(T≥38℃),持续不退,或突然 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
(二)证候诊断
• 1.感染邪毒 • 2.外感 • 3.血瘀 • 4.血虚
1.感染邪毒
• 主症:产后高热寒战,壮热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 色紫暗如败酱,或如脓血,气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干 结。
• 感染邪毒型所致的产后发热,是产科危急重症,若治疗不当或延误 治疗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邪毒内传,热入营血或热陷心包,甚则 发展至热深厥脱危重之候,此时,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救治。当 出现盆腔脓肿,体温持续不退,具备手术指征时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预后转归】
• 产褥感染为产科常见疾病,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中医药 辨证论治产后发热,对产后发热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避免了滥用 抗生素及其对产后哺乳的影响。但在预测产后发热病情的轻重和转 归时,不能以发热的轻重、体温的高低为唯一标准。
•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急救处理】
• 产后发热之危急重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 疗。
1.热入营血
• 高热不退,心烦汗出,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治 宜解毒清营,凉血养阴,方用清营汤加味。
2.热入心包
• 持续高热,神昏谵语,甚则昏迷,舌红绛,苔黄燥,脉细弦。治宜 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3)伤食发热:
• 产后发热,伴胸脘饱闷,嗳腐恶食,或吞酸吐泻。
(4)产后痢疾:
• 产后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脓血样便,里急后重,或有腹痛、肛门 灼热等,大便检验可见红、白细胞或脓细胞。
2.治疗提示
• 产后发热的治疗,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 特点,清热勿过于苦寒,解表勿过于发散,化瘀勿过于攻逐,补 虚勿忘祛邪,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在治疗妇人产后发热病证时要 注意顾护阴血,以期达到治病而不伤正的效果。

产后发热-专业文档!

产后发热-专业文档!

第六章常见中医病证——产后发热【字体:大中小】【打印】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

如产后1~2日内,由于阴血骤虚,阳气外浮,而见轻微发热。

而无其他症状,此乃营卫暂时失于调和,一般可自行消退,属正常生理现象。

本病感染邪毒型发热,类似于西医学的产褥感染,是产褥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危急重症,至今仍为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感发热包含了西医学的“产褥中暑”,其重症亦可危及生命,应予高度重视。

【病因病机】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很多,但致病机理与产后“正气易虚,易感病邪,易生瘀滞”的特殊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产后胞脉空虚,邪毒乘虚直犯胞宫,正邪交争;正气亏虚,易感外邪;败血停滞,营卫不通;阴血亏虚,阳气浮散,均可致发热。

1.感染邪毒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若产时接生不慎,或产后护理不洁,邪毒乘虚入侵直犯胞宫,正邪交争,可致发热。

产后正虚,若邪毒炽盛,与血相搏,则传变迅速,热入营血,甚则逆传心包,出现危急重症。

2.外感产后气血骤虚,元气受损,腠理不密,卫阳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营卫不和,或正值暑令,猝中暑邪,亦可致发热。

3.血瘀产后恶露不畅,当下不下,瘀血停滞,阻碍气机,营卫不通,郁而发热。

4.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以致阳浮于外而发热;血虚伤阴,相火偏旺,亦致发热。

上述病因病机充分体现了产后病总的发病机理,即阴血骤虚、阳易浮散,瘀血内阻、败血为患,元气虚弱、易感外邪。

若邪从肌表入侵,则为外感发热;如外感邪毒从阴户直犯胞宫,则为感染邪毒发热。

若邪毒炽盛,与血相搏,传变迅速,症情危重,治不及时,可热入营血,内陷心包,或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危重证候,临证必须密切观察。

【诊断要点】1.病史妊娠晚期不节房事,或产程不顺(难产、滞产),接生不慎,产创护理不洁;或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不禁房事;或当风感寒;或冒暑受热;或有情志不遂史。

2.临床表现产褥期内,尤以新产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表现为持续发热,或突然寒战高热,或发热恶寒,或乍寒乍热,或低热缠绵等症状。

从内伤发热论颅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中医辨证

从内伤发热论颅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中医辨证

从内伤发热论颅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中医辨证
王蓉燕齐;韩赵成;樊欢欢;曹克刚;刘碧绒;王碧晴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41)2
【摘要】发热是颅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除可明确病因的感染性发热,非感染因素亦可导致术后发热。

此类发热在中医学可归于内伤发热,大体分为虚、实、情志因素3类。

属虚者包括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其基本病机为元气亏虚、阴血津液不足而生虚热;为属实者包括瘀血、浊积、邪毒等,其基本病机为血、痰、湿等壅遏体内,郁而化热;情志郁结也可化热。

颅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的治疗主要以物理降温及对因治疗为主,药物疗效差,故笔者希望对此类发热的中医辨证进行探讨,对此类病症的临床治疗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帮助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总页数】4页(P173-176)
【作者】王蓉燕齐;韩赵成;樊欢欢;曹克刚;刘碧绒;王碧晴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1
【相关文献】
1.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中医辨证施护
2.辨证治疗骨科手术后顽固性非感染性发热
3.中医辨证治疗外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疗效的meta分析
4.腰椎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中医辨证论治
5.中医辨证治疗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舌红,苔白,脉弦,辨证为发热,证 属阴虚发热,治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
柴胡18 黄芩10 党参15 半夏10 枳实10 生大黄6 桃仁10 桂枝10 防风10 赤芍10 葛根30 生姜10 大枣10 甘草6 配合抗生素使用2日后,患者热退,无其他
不适。
气血两虚型:患者刘淑英,女,67岁,主因 “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2年”于2017年5 月17日入院。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 椎骨性关节炎,双膝骨性关节炎。完善相关检
2.阴虚发热型。方药:秦艽鳖甲汤。秦艽12g、鳖甲 15g、地骨皮12g、柴胡9g、青蒿9g、当归12g、知 母9g、乌梅9g。盗汗重去青蒿,加煅牡蛎20g、浮 小麦20g、五味子9g;失眠加酸枣仁20g、柏子仁 12g、合欢花12g;发热重加银柴胡12g、知母12g、 胡黄连9g;阴虚重可加玄参12g、炙首乌12g、生地 12g;干咳、痰少、声嘶、咳血可加麦冬12g、五味 子9g、杏仁12g、桔梗12g、百合15g、枇杷叶12g; 大便干结加玄参12g、麦冬12g、生地12g。眩晕, 肌肉动,可加用白芍20g、熟地12g。
骨科术后常见发热原因 非感染性发热为主要原因:手术时间长(2小
时),广泛组织损伤,术中输血,药物过敏, 麻醉剂(氟烷或安氟醚)引起的肝中毒等。 非感染性发热具有下列特点: 1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 2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3常伴有贫血。
中医学病因病机: 内伤发热主要由劳倦、饮食、情志等因素而引起,
少数始为外感,久则导致脏腑亏虚而引起。其共同 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过度劳累、 饮食失调致脾胃气虚,气虚而虚阳外越、或气虚而 阴火上冲;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生血,或因失 血过多致营血亏虚,血属阴,阴血不足以敛阳而发 热;素体阴虚,热病日久伤阴,或误用、过用燥药 致阴精亏虚,阳亢乘阴而发热;寒证日久或脾肾阳 虚,火不归元,虚阳外越而发热;外感热病,正虚 邪恋,邪留半表半里,正邪相争而发热;脾虚不运 水湿内停,久则郁而化热;
治疗上不仅要疏肝清热,并要滋阴壮水, 因此治疗中不能生搬硬套,拘泥一法,必 须用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 处理病情。
常见证型
1.气血两虚型。方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味。 党参12g、黄芪12g、白术9g、茯苓15g、当归 15g、白芍12g、熟地12g、远志9g、五味子9g、 陈皮9g、桂圆肉9g、酸枣仁15g、生姜3片、 大枣5枚。慢性失血可加三七粉3g、仙鹤草20g、 茜草9g、棕榈炭9g;发热重可加银柴胡9g、白 薇9g;血虚重可加枸杞子12g、何首乌15g, 对伴有乏力气短,食少便溏,也可选用八珍汤 加味。党参12g、茯苓12g、白术12g、炙甘草 6g、黄芪12g、当归12g、川芎9g、白芍15g、 熟地黄20g、阿胶12g、生姜3片、大枣5枚, 随症加减。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每次9g,每日3次。大补阴 丸,每次6g,每日2~3次。或左归丸,每 次9g,每 日2次。
3.瘀血内阻型,治以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 瘀汤。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 川芎6g、赤芍9g、牛膝9g、桔梗6g、柴胡3g、 枳壳6g。热重加丹皮9g、白薇9g,瘀重可将红 花改藏红花3g,加地龙12g。若见痛有定处, 病程长可试用当归12g、红花9g、桃仁9g、柴 胡15g、山甲珠9g、桔梗9g、浙贝9g、白芥子 9g、川棟子9、白薇9g。
术后发热
发热是一个症状,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约72%的病人体温超过37℃,41%高于38℃。 一般来说,术后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 发热两种。感染性发热一般由术中不洁,术后调 护失慎所致,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寒战; 非感染性发热主要与外科手术的炎性反应、血 肿吸收、内植物等因素有关,属于中医的内伤 发热范畴,主要机理是由术后气血亏虚,脏腑功 能失调所致。一般表现为起病缓慢,发热时间较 长,为中低热,有的还自觉发热,但体温不高,治 疗颇为棘手,近两年来我科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各 种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疗效满意。
Hale Waihona Puke 情志郁结,恼怒过度致气郁化火,肝火炽 盛发热;情志、劳倦、外伤、出血致瘀血 产生,阻滞经络而发热,亦有疮毒内炽, 郁而发热,或湿热蕴而生毒,聚而不散, 发为瘰疬、症瘕等。
以上病因病机中,气、血、阴、阳诸虚所 致均属虚证,而邪留半表半里、气郁、血 瘀、湿滞、疮毒等属实证。部分患者可由 两种病机同时引起发病,或互相转化。
中成药:大黄蛰虫丸,每次6g,每日3次。或 血府逐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
临床上如体温不超过38℃,可不予处理。 高于38.0℃,病人感到不适时,可予以物理 降温,对症处理,大多数患者治疗后汗出 热退,但过后热势又起,病程长且容易反 复,持续发热需加强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时 间与级别。我科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术后发 热,不但减轻患者术后发热、恶寒的全身 不适症状,而且降低了由此带来的并发症 及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强度。
临床应用举例
阴虚发热型:患者崔振国,男,69岁,主 因“腰椎术后1.5年,再发腰痛伴左小腿麻 木3个月”于2017年6月7日入院。术前诊断: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骨性关 节炎,心律失常。完善相关检查,于2017 年6月9日在手术室全麻下行“椎弓根钉棒 系统取出术”。患者术后发热、恶寒,T: 38°~38.6°,夜间明显。
辨证治疗
根据发热的病机治疗,是治疗内伤发热的根本原则。 对于治疗有几点注意事项,虽然内伤发热各型间病 因病机不同,但其间常互相关联,可互相转化,或 互相夹杂。如气虚发热日久,病损及阳,阳气虚衰, 可发展为阳虚发热,症状由头晕乏力,倦怠气短, 少气懒言,食少便溏,发展为畏寒肢冷,倦怠嗜卧, 腰膝酸软,五更泻泄或完谷不化,治疗初以益气健 脾,甘温除热,后加以温补肾阳;气郁发热,热邪 伤阴耗津,则兼见阴虚的表现,症状可见发热,胸 胁胀痛,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