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夜/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思旧赋/梁父吟/孤恋花
/花桥荣记/秋思/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游园惊梦/冬夜/ 国葬)最具代表性,成为台湾文学经典作品之一。

白先勇的创作以1964年在美国创作的《芝加哥之死》为界,
分前期和后期。

其前期创作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很大,有浓重的个人
色彩和主观幻想成分;作品中人物多是畸形的、病态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学杂志》除了重视对中国古典文 学的研究和介绍外,更倾向于现代主 义的传播于试验,表现出明显的现代 主义色彩。 它曾大量刊登西方现代派作品,广泛 介绍西方现代派作家,极力推崇西方 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现代主义“试 验性作品”提供发表的园地,培养了 一批以台湾大学外文系学生为主的现 代派小说作者群。

白先勇非常重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通过人物语 言塑造人物性格。

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兆丽是一位久经 风尘而又良心未泯的舞女大班,性格粗俗放纵, 满口风月女人的行话术语,开朗、厉害而又鄙夷、 自怜,喜剧色彩浓郁。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 刻画出金大班在告别舞女生涯时的心理状态,塑 造出一位集美丑于一身的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人 物形象。

西方的福克纳、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悲天悯 人的精神对白先勇的创作影响也很大。

在《谪仙记》和《一把青》中,作者对李彤和
朱青的悲剧就倾注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3)意境的营造 白先勇小说创作善于创造诗的意境。 《纽约客》引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句的 意境与小说中“无根的一代”远离祖国而又看不 到出路的孤独、寂寞和悲凉的情感相吻合;《台 北人》运用刘禹锡《乌衣巷》作为主题诗,恰切 地再现昔日显赫的贵族,今日衰败没落的境况, 传达出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兴衰感和历史感。 白先勇常常在小说中借用古诗词入文,增添了小 说的传统韵味,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一、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
1、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概述


“现代文学社”的成员是一批富有生机、壮志的年轻 大学生,他们以创建和实验现代派文学为使命,向 台湾文坛拓荒挺进。 他们的创刊宗旨是:有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近代艺 术学派与潮流,批评思想,并尽可能选择其代表作 品;试验、摸索,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表现 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感情;用试验和努力得到历史的 承认;尊重传统,但不模仿传统或激烈地废除传统, 不过为了需要,可以做一些“破坏的建设工作”。
没落与新兴资产阶级贵族的兴起。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钱夫人的命运 和爱情悲剧,表现了人性和理性的冲突,揭 露了封建观念和金钱物质对人性和爱情的扼 杀。 从小说内容传达出的哲学思想看,昔日的将 军夫人,今日的落魄凄凉;昔日地位低下的 桂枝香,今日的华贵、风光,这里潜隐着如 “好了歌”中佛家“人生无常”、“浮生若 梦”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与白先勇非 常推崇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对话描写以及佛道思想有关。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五十年代 中期,在《现代诗》的基础上成立了《现代诗社》,从 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他领域, 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起作 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笔汇》、《文 星》、《皇冠》、《小说新潮》、《中外文学》等刊物, 其中《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的作用尤为重要。

(4)语言特色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一方面 来自方言的魅力,经过他自己的创造,使得他的小说语言 “揉和文言与白话”,有一种明快、优雅、流利的语言风 格。 小说语言中潜隐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经历和美学情趣。 动荡年代的生活经历在他的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方面打下 了烙印,创作时便化为笔下的“言语”。沪腔儿、川味儿、 台湾方言等的介入,都使得小说避免了沉闷与单调,丰富 了小说多彩的品质。
白先勇(1937——)
一、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
1、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概述

(1)作家介绍

白先勇(1937年-),笔名白黎、肖雷、郁金等,生于南宁,不满
周岁迁居桂林。父亲白崇禧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出身 于广西富商家庭。他的童年经历中日战争、国共内战,先后迁徙流 亡于桂林、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1948年到香港上小学, 1952年去台湾上中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


白先勇笔下的“台北人”实际上是流落台北的大陆人, 作者真切地描写这些人落魄凄凉的生活和绝望伤感的情 绪,今昔对比强烈,“《台北人》只有两个主角,一个 是过去,一个是现在(欧阳子)。”他的小说饱含历史 的兴衰和沧桑,表现出一种悲悯情怀。
《台北人》所题“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还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并能够
借此表达一种气势。段落、语句的回环往复,相
同句型、相同字数句的不断连用等构成了小说语 言的独特节奏。

例如《游园惊梦》中钱夫人的意识流动,充满鲜 明的节奏感,洋溢着生动的韵律;《芝加哥之死》 中吴汉魂在美国求学生活节奏的快速而单调,表 现了留学生生活的紧张与孤寂。

美籍台湾文学评论家李欧梵对这个时期的 社会、文化背景作过这样的论述:“‘国 民’政府是根据一种政治神话——他们将 ‘收复大陆’——进行统治的。国民党政 府全面树立权威的手腕,不是使人悚惧无 言,就是进一步导致人们政治上的淡 漠……无论是从大陆来的还是台湾本地的 作家,都逐渐内向起来,沉浸于个人感觉 的下意识的和梦幻的世界之中。”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
重点 正确理解现代派小说创作在台湾文学史中的 地位,掌握代表作家们的创作成就与特色 第一节 现代派小说创作概况



一、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历史发展 1、历史文化背景 台湾现代派文学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 产生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于五十年代初,兴于五 十年代末,盛于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台湾当局在政治上虽然施行高压政策, 但在经济上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措施。到六十年代中 期,台湾的经济结构由保守封闭的农业经济转化为 开放的资本主义经济。随之,西方的各种文化、文 艺思潮也进入到台湾。
几篇值得后世诵读的作品”的重要作家。

他自1958年发表处女作《金大奶奶》开始,现已出版短篇小说 集《寂寞的17岁》、《谪仙记》、《纽约客》、《台北人》、
《游园惊梦》、《孤恋花》、《骨灰》等,长篇小说《孽子》、
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等。其中《台北人》 (包括十四个短篇: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岁除/金大班的

颜元叔对白先勇的评价:“白先勇
是一位社会意识极强的作家,其次,
白先勇是一位嘲讽家……它的冷酷
分析多于热情的拥抱。”(《白先
勇的语言》见《现代文学》第三十
七期,1969年3月)

夏志清:“白先勇肯定侪身今日中国最优秀作家 之列;过去二十五年来,共产中国还未产出过差
可此拟的作家,就算那边出现天分相当的人才,



(2)人物形象塑造 白先勇小说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的人物 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填补了空白。 他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当地 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 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如尹雪艳的肖像 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游园惊 梦》中四个贵妇人的肖像描写,赖夫人“高傲”、 窦夫人“吟贵”、蒋碧月“放荡”、钱夫人“伤 感”,恰切地显示出她们的身份、地位、个性与 风格特征,将人物性格和命运变化鲜明生动地展 现出来了。
(1)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白先勇的小说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描写国民党官僚的晚年生活的没落和资产 阶级的兴起,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种种丑陋的内幕, 如《国葬》、《梁父吟》、《思旧赋》、《游园惊 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等;二是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生活的,如《孤恋花》 等;三是描写乡愁,特别是“文化乡愁”,如《花 荣桥记》、《芝加哥之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 鹃花》等。

他成功地以现代主义技巧表现现实主义题旨,
加强了创作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其成就在于:
用他的小说创作证明了只有把传统与现代结
合、将传统融入现代,传统才不会成为历史
的惰力,现代才不会成为无根的浮萍,也才
能创作出不朽的佳作。

他的小说创作具有艺术创新的启示意义,影响深远,
无论在台湾还是海外,都受到广泛的注意和良好的 评价。

余光中对白先勇小说特点的阐述与评价:“白先勇
的小说……在主题上可以说为当代台湾中上层社会 塑下了多面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小说 和西洋小说于一炉。……小说家白先勇是现代中国 最敏感的伤心人,他的作品最具历史感。……出身 外文系,复由留学生变成旅美学人的白先勇,竟是 不折不扣的一位中国作家。”

(5)创作成就 白先勇创作思想的核心:广收博采,融汇中西,在传统 基础上锐意创新。

白先勇是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代表,又是台湾现代派作家 中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成功地将传 统与现代融合,作品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和较高的艺术 成就。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从传统文学起步、经过西
化、最后又回归传统,融传统于现代。
也不可能像他那样诚挚坦白地尽泄胸怀。”“白 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的奇才,这一代中国人

2、白先勇小说创作成就与特色

白先勇曾说:“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 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 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 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台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这里上学长大
的——可是,我不认为台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 许你不明白,在美国我想家想得厉害。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 一个房子,一个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 国的记忆的总合,很难解释的,可是我真的想得厉害。”

总的来说,白先勇的小说创作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内 涵,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无常感。 他的《台北人》系列,从侧面提供了一部由盛而衰的民 国史:《梁父吟》侧面表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冬 夜》侧面表现了五四运动;《岁除》侧面表现了抗日战 争;《一把青》、《国葬》侧面表现了国共战争。
热衷于性爱冲突和同性恋;艺术上尚不成熟。代表作有
《金大奶奶》和《玉卿嫂》。

自《芝加哥之死》以后,白先勇后期的小说创作逐渐成熟, 《台北人》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白先勇的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中间“西化”,后又 回复传统,并能娴熟地融铸中西文化,形成自己独特鲜明 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
型的水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
工程。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
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
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
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2)创作概述 白先勇被台湾文学史评论家夏志清称为是“当今文坛留下
无言的痛苦转变成文字……”

《永远的尹雪艳》通过昔日上海百乐门高级舞女尹雪艳的生 活史,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台湾上层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图景, 同时对昔日达官贵人们今日的耽于幻想、缺少行动的勇气给 以嘲讽,是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 《游园惊梦》主题内涵丰富深刻。从社会现实角度看,它反

映了台湾社会转折时期上层社会关系的变化,旧贵族官僚的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暗示出小说集深深的隐痛,
写的是四九年离开大陆挣扎生活于台湾的大陆人;《纽约客》写旅居 于美国第二代台北人的失落、疏离感。《台北人》的扉页所题是“纪
念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孽子》扉页所题则为
“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归依的孩 子们”。白先勇对笔下人物总充满悲悯情怀。有人形容白先勇为“背 负五千年回忆的重担”,作者曾说:“写作是因为希望将人类心灵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