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线图。 ❖ 2.当堂检测题 ❖ 针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特点和不同而设计,让学生
思考完成含有针对性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 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了解和片面认识.
第16页
四、板书设计
跨膜运输方式
一,小分子运输: 二、大分子运输:
1.自由扩散
4. 胞吞胞吐
概念
特点
三、几个不同运输方式比较
项 目 2.帮助扩散 概念 特点 3.主动运输
第8页
2.导入
(一)复习细胞膜成份和结构,利用“问题探讨 ”用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情景,创设物质跨膜运送思维平台 ,为学生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培养学生积极 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 学习激情.
(二)几种物质运送方式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送
第9页
3.自由扩散
❖ (1)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物质运送两种方式 被动运送和积极运送概念。
第5页
4.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图表
5.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结构、水分跨膜运送实例基础,掌握 了蛋白质多样性知识,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高一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等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 强,对事物探究有热情。
基于这样学情,本节通过动画、文字、图表资料等详细展示 一些物质跨膜运送事例,引导学生观测讨论,进行自主探究性学 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正确解读图表数据能力。
重点:这一节重点就是物质跨膜运送几种方式,在解说这几种
方式时候,着重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动态过程,在用图片展示, 是抽象知识形象化,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各种运送方式特 点,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方式,理解这几种跨 膜运送方式。
难点:这一节难点是如何区别积极运送和帮助扩散,针对这个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本课将从七个方面展开,通过举例说明和层层展开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原理和方式,引领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引言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

物质跨膜运输是指细胞通过膜结构实现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物质是如何实现跨膜运输的呢?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是指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方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

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和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指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方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

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就是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方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能量的消耗。

例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就是主动运输。

胞吞和胞吐胞吞和胞吐是指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囊泡转运方式。

例如,抗体、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胞吐的方式进入细胞内。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特性选择性:细胞膜只允许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不同大小的物质通过的方式不同。

能量消耗:物质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动态平衡:物质跨膜运输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进出细胞的物质保持一定的浓度梯度。

调节机制:物质跨膜运输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调控,如受体调节、信号转导等。

参与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密切相关,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态:物质跨膜运输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的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态。

保障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实现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如能量代谢、信号转导等。

参与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密切相关,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3. 能够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并理解其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

3.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

4. 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方式和实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和教学素材。

2. 教学视频或动画: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实例材料:用于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交流物质跨膜运输的实际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概念和方式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如隧道蛋白、离子通道等。

2.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药物输送、基因治疗等。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方式。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知识。

3. 反思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主要的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和机制。

3. 让学生能够应用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 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3. 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渗透作用、载体蛋白、能量消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和机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四、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机制及实例。

2.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植物吸水,引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和机制,边讲边展示PPT课件。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如人体吸氧、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和机制,强调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和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介绍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如基因工程中的基因转染、药物输送等。

2.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进展,如纳米技术在物质跨膜运输中的应用。

七、教学活动1. 进行一个小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

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优质课)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图中是胡萝卜在不同旳含氧情况下从KNO3溶液 中吸收K+和NO3-旳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
两点吸收量不同旳原因分别B是 ( )
运送速度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 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BA C
NO3- K+
含氧量
.下列哪一项与矿质离子旳吸收没有联络
A.核糖体
B.线粒体
如这是红细胞,葡萄糖从__d__进入细胞内。
在合适温度下,采用完 K+
全营养液培养黄瓜幼苗,研 吸
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钾
收 速
bc
离子吸收速率旳影响。试验 率 a
成果如图,分析并回答下列 问题:
营养液O2相对含量
(1)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钾离子旳方式是
主动运送
(2)影响ab段旳原因是 能量
(3) bc段限制钾离子吸收速率旳内因是 K+载体蛋白旳数量
•试验表白,K+不能经过磷脂双分子层旳人工膜,但 如在人工膜中加入少许颉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旳 脂溶性抗菌素)时,K+则能够经过膜从高浓度处向
低浓度处扩散。这种物质经过膜旳方式是B( )
A自由扩散
B帮助扩散
C主动运送
D胞饮作用
•对细胞膜旳选择性起主要作用旳物质是( C)
A胆固醇 B多糖 C蛋白质 D磷脂
【探究二】大分子旳运送
特点:
运送形式
胞吞和胞吐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 不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消耗
• 胞吞和胞吐作用也都是耗能旳过程 • 胞吞和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旳流动性
影响跨膜运送旳原因 (1)物质浓度
运 送 速 率
运 P点后速率受载体蛋白数量制约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说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方式和特点;能够判断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学习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分析图表的能力。

3.调动自觉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难点: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提问:细胞膜的作用?学生思考作答:细胞膜将细胞内的物质和细胞外的环境分隔开来,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

继续提问:细胞要生活下去就必须从外界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出,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什么活动。

那么物质怎样通过细胞膜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跨膜运输的物质分类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回顾一下初中物理学过的扩散现象。

2.被动运输教师演示蓝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实验,提问:这种现象叫什么?学生观察并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得出:这是简单的扩散现象。

提问:人体内水分子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扩散相似?学生思考回答:二者原理相同。

教师列举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提问: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总结:物质由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区域,直接穿过细胞膜脂双层。

教师明确自由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展示自由扩散示意图。

并且教师绘画示意图在副板书上。

提问:离子和大分子葡萄糖无法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它们是怎样跨膜的呢?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借助载体蛋白,从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区域。

教师明确协助扩散概念,多媒体展示协助扩散示意图,并出示空白表格,要求学生对比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物质的跨膜运输说课稿

物质的跨膜运输说课稿

物质出 入细胞 的方式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举例
被 动 运 输
自由扩散
高→低


水、O2、甘油、CO2、胆固醇、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
高→低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 运输
低→高


K+、Na+等无机盐的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学课本P72胞吞和胞吐的内容,借助演示动画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大分子和颗粒是通过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这是利用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该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合成的脂双层
利用课件展示图片:人工合成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 设立问题情景,为学生的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扩散实验,导出扩散的概念,根的跨膜运输》 说课稿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高一年级生物 徐建敏
教 材 分 析
A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对应《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B
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1
2
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动画呈现水分子进出细胞膜的过程,并以此与扩散现象作对比,教师讲授O2和CO2进出细胞的现象,引出自由扩散概念和特点。
资料:研究发现血液中葡萄糖的量比红细胞里的多, 葡萄糖能对红细胞跨膜运输。
学生思考葡萄糖能进入红细胞的原因,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讲授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的,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出协助扩散的特点。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一篇: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地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这是在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同时培养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主动运输[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学生:整杯清水颜色变成棕色教师:这是什么现象?学生:扩散教师: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

通过扩散整杯清水中都有了棕色物质分子的存在。

我们怎样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呢?学生:可以闻气味,鉴定化学性质等。

(前面同学已经闻到气味,请一位后排同学验证)教师:我们可以闻出这是醋的味道。

说明醋分子除了在水中扩散,还进入了我们的肺泡,进入我们的嗅觉细胞。

那么这些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人体细胞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吗?学生:物质进出细胞需要通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回顾旧知]复习: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与蛋白质可以(运动),故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教师:生物学基本的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师生互动]教师:细胞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在实际的探究中,显微镜的操作比较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
教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理念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4章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是理解结构和功能相统一原理的很好内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同时学生对探究有热情,但是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特点及过程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进行对比、小结
3、运用画概念图进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
大胆回答问题,也可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等。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动画课件,如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动画课件。

九、教学程序
(一)复习相关知识
回顾细胞膜结构:展示细胞膜结构图,提问细胞膜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功能特点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述:我们知道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那么是否所有的物质都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呢?哪些可以出入?这些物质又是以何种方式出入的呢?
课件展示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学生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物质能够通过脂双层?
2、什么样的物质不能通过?
3、图中葡萄糖是不能通过脂双层的,但细胞却需要不断补充葡萄糖以提供能量,这该如何解释呢?
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三)分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问题探讨1:什么样的物质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物质不能通过? 引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之一:自由扩散 1、自由扩散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由扩散的动画(多媒体播放),同时提出:它们跨膜运输的过程有什么特征?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自由扩散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问题探讨2:不能自由扩散通过的这些物质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不是不需要呢?
引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之二:协助扩散 2、协助扩散
播放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动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多媒体播放),同时提出:葡萄糖跨红细胞膜运输的过程有什么特征?
通过特征总结出概念并举例说明
(四)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两种被动运输的异同 相同:都是顺浓度的梯度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不同:
(五)演示动画,归纳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问题探讨3:不能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的这些物质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不是不需要呢?
那么这些物质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呢? 引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之三:主动运输
通过动画展示主动运输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 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思考与讨论:
1、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
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2、你认为以上哪种方式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最重要,为什么?
联系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和主动运输的实例,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回答主动运输的意义。

(六)列表比较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
知识大闯关
(七)探究活动
(八)大分子物质或颗粒进出细胞的方式(拓展视野)
过渡:载体蛋白虽然能帮助许多离子和小分子通过细胞膜,但对于一些象蛋白质这样大的分子的运输是无能为力的,那这些特别大的分子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
师:简单描述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强调: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播放动画——变形虫的细胞内消化过程(加深理解)
(九)归纳小结和巩固练习,深化目标
用概念图的形式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重点比较两种运输方式的异同。

十、板书设计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二、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1、胞吞
2、胞吐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认为比较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整节课通过讨论人工合成磷脂双分子层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来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概括原理,层层递进的学习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跨膜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数据分析及资料分析能力欠缺,文字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本节课的讨论比较多,这样课堂的节奏就很难控制,很容易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这需要教师在备课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

学生在做有关图标题或曲线题时还存在很多困难,毕竟这是高中生第一次真正运用数学思维进行的“探究”,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和作业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本节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一种“指导型探究”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实验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要细致地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和疑惑,再对自己何时参与指导、如何进行指导作出决策。

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合理设计,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任务重而课时有限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