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并发症
伤寒试题及答案免费
伤寒试题及答案免费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伤寒是由以下哪种细菌引起的?A. 大肠杆菌B. 沙门氏菌C. 肺炎链球菌D. 伤寒杆菌答案:D2.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项?A. 持续性低热B. 持续性高热C. 间歇性低热D. 间歇性高热答案:B3. 伤寒的确诊依据是?A. 临床症状B. 血常规检查C. 粪便培养D. 以上都是答案:C4. 伤寒患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是?A. 肺炎B. 肠出血C. 心肌炎D. 脑膜炎答案:B5. 伤寒的治疗首选药物是?A. 青霉素B. 红霉素C. 头孢类抗生素D. 四环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哪些?A. 食物传播B. 水源传播C. 空气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AB2. 伤寒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饮用清洁水B. 食物煮熟C. 个人卫生D. 定期消毒答案:ABCD3. 伤寒的诊断依据包括以下哪些?A. 临床症状B. 血常规检查C. 粪便培养D. 血清学检查答案:ACD4. 伤寒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些?A. 持续高热B. 玫瑰疹C. 相对缓脉D. 脾脏肿大答案:ABCD5. 伤寒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哪些?A. 肠出血B. 肠穿孔C. 心肌炎D. 脑膜炎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伤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错)2. 伤寒患者通常会出现明显的脾脏肿大。
(对)3. 伤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
(错)4. 伤寒的确诊需要依赖于粪便培养。
(对)5. 伤寒的治疗首选药物是青霉素。
(错)6. 伤寒的预防措施包括饮用清洁水和食物煮熟。
(对)7.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持续性低热。
(错)8. 伤寒的确诊依据是临床症状。
(错)9. 伤寒的并发症包括肠出血和肠穿孔。
(对)10. 伤寒的治疗首选药物是四环素。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
答案: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脏肿大、玫瑰疹等。
医学远程教育伤寒、副伤寒答案
一. 单选题
1. 伤寒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部位是在
A.回肠末端
B.升结肠
C.乙状结肠
D.肝、脾
2. 伤寒的并发症,不包括
A.肠出血
B.肠穿孔
C.脑炎
D.心肌炎
3. 在伤寒的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的是
A.伤寒患者
B.伤寒暂时带菌者
C.伤寒恢复期患者
D.伤寒慢性带菌者
4. 伤寒发病第1-2周,阳性率最高的化验是
A.大便培养
B.肥达氏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尿培养
5. 与伤寒相比,下面哪一项不是副伤寒甲、乙的特点
A.起病更徐缓
B.急性胃肠炎表现常更严重
C.热程更短
D.不易复发和再燃
6. 正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高热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以免高热惊厥
B.便秘时可使用开塞露或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C.腹泻时可使用鸦片制剂
D.腹胀时可使用新斯的明类药物减轻症状
7. 伤寒极期的典型表现哪一项不正确
A.长程发热
B.脾脏肿大
C.粒细胞减少
D.咳嗽
8. 伤寒患者在病程第3周哪种培养方法阳性率更高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粪培养
D.胆汁培养
9.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穿孔
B.肠出血
C.中毒性肝炎
D.胆囊炎
10. 伤寒患者的腹痛常出现在哪个部位
A.右上腹
B.右下腹
C.左上腹
D.左下腹。
伤寒复发名词解释
伤寒复发名词解释伤寒复发是指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但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了类似的症状。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伤寒复发可能是因为治疗不彻底,或者由于机体免疫力较弱,无法完全清除病原体。
下面对伤寒复发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1. 伤寒: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或饮水传播。
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咽喉痛、腹泻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2. 复发:复发是指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但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了类似的症状。
在伤寒治疗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全清除病原体或者机体免疫力较弱,就有可能发生复发。
3. 病原体: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其他生物体。
在伤寒中,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的病原体,它可以通过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4. 治疗: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来消除疾病或减轻症状。
对于伤寒复发,治疗的关键是彻底清除病原体并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补液、调节饮食等。
5. 免疫力:免疫力是指机体对抗外界侵袭的能力。
免疫力较弱的人更容易感染伤寒沙门氏菌,也更容易出现复发。
因此,在治疗伤寒复发时,提高免疫力非常重要。
6. 并发症:并发症是指在原有的疾病基础上出现的其他疾病或并发的问题。
伤寒的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休克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7. 饮食调节:饮食调节是指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在伤寒复发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8.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是指使用抗生素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在伤寒复发中,常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阿奇霉素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9. 补液:补液是指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来补充失去的体液。
在伤寒复发期间,由于腹泻和呕吐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失去大量的体液,因此需要及时进行补液。
伤寒杂病论症状归纳总结
伤寒杂病论症状归纳总结伤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
该病的特点是发热、肌肉酸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中毒、出血等并发症。
本文将对伤寒及其相关杂病的症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范。
一、典型伤寒症状1. 发热:伤寒的最主要症状之一是高热,通常从39度左右开始,持续1-2周不退,且伴有盗汗。
2. 消化道症状:伤寒患者常有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腹泻也是伤寒的典型表现之一。
3. 头痛与肌肉酸痛:伤寒患者常感到头痛头重,肌肉酸痛,特别是腓肠肌和胫骨前肌。
4. 意识障碍:伤寒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5. 中毒症状:严重的伤寒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黏膜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增快、休克等中毒症状。
二、不典型伤寒症状1. 便秘:少数伤寒患者在病初表现为腹泻后转为便秘,此种情况较为罕见。
2. 呼吸系统症状:少数伤寒患者可出现咳嗽、胸闷、咳痰等呼吸系统相关症状。
3. 皮肤症状:极少数伤寒患者可出现皮疹、瘀斑等皮肤症状,但较为罕见。
4. 泌尿系统症状:部分伤寒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相关症状。
5. 神经系统症状:在严重病例中,伤寒还可引发脑膜炎、散发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三、伤寒杂病的症状1. 伤寒型出血热:除了典型的伤寒症状外,伤寒型出血热还表现为出血现象,如鼻出血、瘀点、紫斑等。
2. 绞肠套叠:绞肠套叠是伤寒患者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症状包括阵发性腹痛、呕吐、腹部包块等。
3. 肝炎型伤寒:肝炎型伤寒在伤寒症状的基础上,还会有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肝炎表现。
4. 脑膜炎型伤寒:脑膜炎型伤寒的主要症状是颈部强直、高热、头痛、腰酸背痛等,严重时可伴发抽搐。
总结: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症状可多种多样,包括发热、消化道症状、头痛肌肉酸痛等。
典型伤寒具有持续高热、腹泻和消化道症状等特点,而不典型伤寒症状较为罕见。
此外,伤寒的并发症还有伤寒型出血热、绞肠套叠、肝炎型伤寒等,其中一些并发症严重程度更高,需引起重视。
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的护理
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的护理一、疾病概述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而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是伤寒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在病程的 2 - 3 周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伤寒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未被胃酸杀死的细菌进入小肠,在肠黏膜和肠系膜淋巴结内生长繁殖,并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
此时患者并无症状,为潜伏期。
此后,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官内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并释放强烈的内毒素,产生发热、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
当伤寒杆菌侵犯肝脏时,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导致中毒性肝炎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1. 伤寒的典型症状- 持续发热:体温呈阶梯式上升,可高达 39 - 40℃,持续 1 - 2 周。
- 相对缓脉: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上升,体温升高时脉搏相对缓慢。
- 表情淡漠:患者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呈无欲貌。
- 玫瑰疹:在病程的 7 - 14 天,患者胸腹部皮肤可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 2 - 4mm,压之褪色,分批出现,多在 2 - 4 天内消退。
-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
2. 中毒性肝炎的表现- 肝区疼痛或不适: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可伴有压痛。
- 肝脏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柔软,边缘钝。
- 黄疸:轻者可仅有巩膜轻度黄染,重者可出现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尿色加深如浓茶样。
四、治疗要点1. 伤寒的治疗- 一般治疗:隔离患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儿童和孕妇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
- 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适量退热药物,如布洛芬等。
便秘患者可给予开塞露或生理盐水灌肠,忌用泻药。
腹胀严重者可给予少剂量的新斯的明或肛管排气。
2. 中毒性肝炎的治疗- 护肝治疗:给予维生素 C、肝泰乐、肌苷等护肝药物,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改善肝功能。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
伤寒是一种可以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的疾病。
伤寒的并发症非常严重。
因此,在治疗伤寒时一定不能延误病情。
我们不应该认为通过拖动条件可以变得更好。
我们必须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发生一些可怕的并发症。
伤寒是一种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会出现持续发烧或消化道的某些症状,患者病后会获得持续的免疫力,但伤寒的并发症对人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下小编为您介绍伤寒的严重并发症,希望认识的朋友一起看看!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在疾病的第三周或第四周。
由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随便下床,或进食过多且排便过紧,出血量可能是大便潜血或大量血便。
会有肠穿孔,这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它发生在疾病的第三周或第四周。
它通常发生在回肠末端。
您可以以冒号或其他长度出现。
诱导和肠道出血可能很少。
有些患者可能同时出现两种情况,这将导致右下腹部突然发作剧烈疼痛或恶心,呕吐,出汗,呼吸急促,体温过低,腹痛等症状在1-2小时后会缓解。
毒性肝炎,这种比较通常发生在第一周或第二周,主要是肝脏肿大,检查会有压痛,随着病情的改善,肝脏肿大和肝功能将在两到三周内恢复正常。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其发生率通常低于4%。
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病程两周后发生。
也就是说,临床症状改善后,患者右下腹部会突然疼痛,并伴有恶心和呕吐。
腹痛症状将继续加重,腹部体征会有压痛和回弹痛,肠鸣音会减弱或消失。
如果进行腹部X射线检查,则可以看到隔膜下方的游离气体。
对于肠穿孔需要及时的抗感染治疗,建议使用抗生素,必要时需要及时的手术治疗。
大多数患者在及时治疗后,病情即可得到控制。
伤寒疾病详解
疾病名:伤寒英文名:typhoid fever缩写:别名:伤寒病;伤寒症;伤寒肠热病;肠伤寒;肠热症;enteric fever;abdominal typhus; enterotyphus;febris nervosa;ileotyphus;lent fever疾病代码:ICD:A01.0概述: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伤寒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但在目前的传染病防治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中医学书刊中所称的“伤寒”,指许多热性疾病,在中医学属于“湿温”病范畴,与现代医学的伤寒与副伤寒,具有不同的含义。
伤寒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并非只局限于肠道受损。
伤寒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持续的菌血症与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为主的增生、肿胀、坏死与溃疡形成等病变为显著。
临床表现则以持续发热、全身中毒性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特色。
肠出血、肠穿孔是可能发生的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
流行病学:世界各地均有伤寒病例发生,尤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较为多见。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卫生状况的改善,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
在过去十多年,世界部分地区的病例有所上升,例如国际旅游引起的病例,在发达国家时有发生;一些发展中的国家由于水源污染等各种因素,仍有地方性流行或暴发流行。
过去伤寒在我国流行不断,占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重要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伤寒的防治工作取得重大成绩,发病率与病死率大幅度下降。
但散发病例仍有发生,一些局部地区仍有伤寒流行。
1.传染源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惟一的传染源是患者或带菌者。
病原体主要从粪便排出。
尿液亦偶有排菌,但远不如粪便排菌重要。
患者从潜伏期直到病愈恢复,疾病全过程都可排菌,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内,患者从粪便排菌,称潜伏期带菌,一般不易察觉。
但在发病后2~4 周之间的排菌量最大,传染性最强。
恢复期粪便排菌逐渐减少,约 2%~5%患者于恢复期后仍继续排菌,一般在 3 个月内停止,称为暂时带菌者。
《伤寒并发肠穿孔的护理》[001]
《伤寒并发肠穿孔的护理》一、疾病概述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伤寒并发肠穿孔是伤寒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病程的第 2~3 周。
肠穿孔可导致弥漫性腹膜炎,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伤寒沙门菌感染是导致伤寒并发肠穿孔的根本原因。
伤寒沙门菌经口进入人体后,在肠道内繁殖,侵入肠黏膜淋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2. 发病机制在伤寒病程中,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肠道淋巴组织炎症加重,导致局部肠黏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当溃疡不断加深、扩大时,可穿透肠壁,引起肠穿孔。
此外,饮食不当、过度劳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肠穿孔。
三、临床表现1. 症状(1)突发剧烈腹痛,疼痛呈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右下腹或全腹。
(2)恶心、呕吐。
(3)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
(4)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
2. 体征(1)患者呈急性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四肢湿冷。
(2)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
四、治疗要点1. 非手术治疗(1)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
(2)输液、输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血容量。
(3)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给予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
2. 手术治疗(1)穿孔修补术:适用于穿孔时间短、腹腔污染较轻的患者。
(2)肠切除术:适用于穿孔较大、肠管严重损伤或肠壁已有广泛坏死的患者。
五、实验室检查结果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 血生化可有血清白蛋白降低、电解质紊乱等。
3. 细菌培养血培养、粪便培养或骨髓培养可检出伤寒沙门菌。
4. 腹腔穿刺液检查穿刺液为脓性,涂片及培养可检出伤寒沙门菌。
六、护理诊断1. 疼痛:与肠穿孔引起的腹膜炎有关。
2. 体温过高:与伤寒沙门菌感染有关。
3. 体液不足:与呕吐、禁食及腹膜炎导致的体液丢失有关。
4. 焦虑:与病情严重、担心预后有关。
5. 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它的发生率一般在4%以下,大多数发生在病程的两周以后,也就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以后会突发的出现右下腹的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表现,腹痛症状会持续的加剧,腹部体征会有压痛和反跳痛,有肠鸣音的减弱或消失。
如果做腹部立位平片,可以看到膈下游离气体。
对于肠穿孔需要进行及时的抗感染的治疗,建议联合使用抗生素,必要的时候需要及时的手术处理。
大部分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以后,病情都可以控制。
肠穿孔:小肠、结肠及其系膜在腹腔中分布广,容积大,相对表浅,又无骨骼保护,因此腹部穿透伤或闭合伤时都容易受累。
开放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且常为多发性。
闭合伤的好发部位则按其机制的不同而异。
病因:1.暴力直接撞击腹部中央时,小肠中段易被挤压于脊柱上而破裂(如从高处坠落或突然减速)往往引起相对固定的肠段如空肠起始段和回肠末段的损伤。
当暴力突然施加于充满液体的小肠或爆震引起腔内压骤升时也容易在这些部位发生破裂甚至断裂。
有腹壁疝的病人,钝性伤时发生小肠破裂的机会比正常人大。
2.在钝性伤中,由外力从前方直接撞击、碾挫引起的破裂,以位置较为表浅的横结肠和乙状结肠居多,腹部及腰部遭受暴力,可伤及升结肠或降结肠,因挤压造成肠腔内突然上升所致的胀裂,容易发生在盲肠段。
《伤寒并发支气管炎的护理》[001]
《伤寒并发支气管炎的护理》一、疾病概述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而当伤寒患者并发支气管炎时,病情往往更为复杂。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伤寒并发支气管炎意味着患者在遭受伤寒杆菌感染的同时,呼吸道也出现了炎症反应。
这种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不适,如咳嗽、咳痰、喘息等,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治疗难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伤寒并发支气管炎的病因主要是伤寒杆菌感染后,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侵袭,如病毒、细菌等,从而引发支气管炎。
2. 发病机制方面,伤寒杆菌侵入人体后,在肠道内繁殖,释放内毒素,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内毒素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炎症细胞和介质渗出到组织中。
同时,伤寒患者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和抗体。
这些细胞因子和抗体在对抗伤寒杆菌的同时,也可能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使其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此外,伤寒患者常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咳嗽时可使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的侵入和繁殖。
三、临床表现1. 伤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等。
- 持续发热:体温呈阶梯状上升,在39℃-40℃之间波动,可持续数周。
- 相对缓脉: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即体温升高时,脉搏相对缓慢。
- 全身中毒症状:头痛、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
- 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便秘等。
- 玫瑰疹:在病程的第 7-14 天,患者的胸腹部可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一般持续 2-4 天后消退。
- 肝脾肿大:多数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质软,有压痛。
2. 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喘息等。
- 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咳痰。
咳嗽的程度和频率因人而异,一般在早晨和夜间较为明显。
- 咳痰:痰液多为白色黏液痰,若合并细菌感染,可变为黄色脓性痰。
- 喘息: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伤寒并发肠出血的护理》[001]
《伤寒并发肠出血的护理》一、疾病概述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而伤寒并发肠出血是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病程的 2 - 3 周。
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时的诊断、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至关重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伤寒杆菌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回肠下段的淋巴组织。
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可侵入肠黏膜,引起炎症、坏死和溃疡。
当溃疡侵犯到肠壁的血管时,就可能导致肠出血。
此外,饮食不当、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肠出血。
三、临床表现1. 伤寒的典型症状持续发热,体温呈阶梯上升,可高达 39 - 40℃,伴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等。
2. 肠出血的表现(1)少量出血时,可仅有大便潜血阳性,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
(2)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黑便或暗红色血便,同时伴有头晕、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失血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
四、治疗要点1. 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出入量。
2. 止血治疗根据出血量的多少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轻度出血可给予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1、安络血等;大量出血时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可考虑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3. 抗感染治疗继续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伤寒,以控制原发病。
4. 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营养支持等。
五、实验室检查结果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随着病情进展,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可逐渐下降。
2. 粪便检查外观多为黑便或暗红色血便,隐血试验强阳性。
3. 细菌培养血培养在病程的第 1 - 2 周阳性率较高,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粪便培养在病程的第 3 - 4 周阳性率较高。
六、护理诊断1. 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大量肠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有关。
2.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长期卧床有关。
伤寒名词解释
伤寒名词解释伤寒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属于肠道传染病。
其特征是高热、多汗、皮肤出疹、咽喉红肿以及肠胃功能紊乱等症状。
以下是对伤寒相关名词的解释。
1. 伤寒菌:伤寒病的病原体,属于沙门氏菌属,主要有希氏伤寒菌和副伤寒菌两种。
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人体受到感染。
2. 主要症状:伤寒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多汗、头痛、面色潮红、皮疹、咽喉充血、肠胃功能紊乱,如河豚样腹、腹泻等。
3. 伤寒疫苗:用于预防伤寒的疫苗。
目前主要分为全菌苗和类型苗两种。
全菌苗是由灭活的伤寒菌制成,能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类型苗则是以伤寒杆菌O抗原为基础,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4. Widal试验:一种检测伤寒病的方法,通过检测伤寒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反应来确定是否感染伤寒菌。
试验分为血凝试验和血凝素试验两种。
5. 非典型伤寒:感染的伤寒菌与正常伤寒病毒株相比,由于某些特殊病因、细菌变异或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的伤寒。
非典型伤寒病症状比典型伤寒轻微,但仍具有传染性。
6. 出血型伤寒:伴有明显出血症状的伤寒类型。
出血型伤寒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全身虚弱、多发性出血点、淋巴结肿痛等。
7. 伤寒传播:伤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即通过口腔摄入被伤寒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起的感染。
其他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性传播等。
8. 抗生素治疗:伤寒的常规治疗方式是使用抗生素来抑制伤寒菌的繁殖。
常用的药物包括四环素类、氯霉素等。
抗生素治疗需要合理用药,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9. 预防措施:预防伤寒的重要措施包括个人和环境卫生的改善、饮食卫生的保证、早发现和隔离感染者以及接种伤寒疫苗等。
10. 并发症:伤寒的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胆囊炎、细菌性肺炎、乳头状坏疽、神经系统病变等。
这些并发症会增加伤寒病的危险性和严重性。
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了解相关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伤寒病的发生。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肝炎D.中毒性心肌炎E.支气管肺炎正确答案B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发病率为1.4%-4%,在疾病的第二到第三周更为常见。
肠穿孔常发生在回肠末端,但也可以在结肠或其他肠段看到。
穿孔的数量大多数为1,少数为2到3。
肠穿孔的症状是右小腹突然剧烈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冷汗,细脉,呼吸急促,意识模糊,体温和血压下降。
一到两个小时后,腹痛和其他症状暂时缓解,不久体温迅速升高,并出现腹膜炎的体征,包括腹胀,持续性腹痛,腹壁紧张,广泛的压痛和回弹痛,肠鸣音变弱或消失,腹腔中有游离气体。
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持续高烧(40-41℃)超过1-2周,并出现特殊的中毒面部特征,相对缓慢的脉搏,皮肤玫瑰花,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嗜酸性粒细胞消失,在骨髓中发现伤寒细胞(环状细胞),临床可诊断为伤寒。
病因伤寒杆菌在水中生存2-3周,在粪便中生存1-2个月。
它不仅可以生存,而且可以在牛奶中繁殖。
它具有耐低温性,可以在冰冻环境中存活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和消毒的抵抗力较弱。
加热到60℃30分钟或煮沸后,它可能立即死亡。
消毒饮用水中残留的氯会迅速死亡。
临床表现潜伏期约为10天,其长度与感染细菌的数量有关。
食物类型的暴发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的暴发可长达30天。
伤寒的典型自然病程持续约4周,可分为4个阶段1.初始阶段相当于病程的第一周,起病大多是缓慢的,发烧是最早的症状,通常伴有全身不适,疲劳,食欲不振,喉咙痛和咳嗽。
患者的病情逐渐恶化,体温呈阶梯状上升,在5-7天内达到39-40℃。
发烧前可能会发冷,发抖少,发烧消退时出汗并不明显。
2.极性相它相当于病程的第二至第三周。
它通常具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3.缓解期相当于疾病的第三至第四周,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改善,腹胀逐渐消失,脾肿大开始消退。
伤寒
伤寒[shāng hán]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高世成(主任医师)中南医院感染科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
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
目录1疾病分型2发病原因3发病机制4病理生理5临床表现1. 5.1 多发群体2. 5.2 疾病症状6诊断鉴别1. 6.1 辅助检查2. 6.2 鉴别诊断7疾病治疗1. 7.1 药物治疗2.1.2.1.2.1疾病分型伤寒主要分为:普通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顿挫型。
2发病原因伤寒杆菌感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数量、毒力、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如胃酸过低、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也是造成伤寒发病的因素。
3发病机制伤寒杆菌由口入胃,如未被胃酸杀死则进入小肠,经肠黏膜侵入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再经门静脉或胸导管进入血流,形成第一次菌血症。
如机体免疫力弱,则细菌随血流扩散至骨髓、肝、脾及淋巴结等组织大量繁殖,至潜伏期末再次大量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症,开始出现发热、皮疹及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
同时细菌可随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及组织引起病变,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肾脓肿、脑膜炎、急性胆囊炎、心包炎等。
细菌可经胆道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或经肾脏随尿液排出。
伤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所致。
病程第2~3周,经胆道进入肠道的伤寒杆菌,部分再度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在原已致敏的肠壁淋巴组织中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引起肿胀、坏死、溃疡等。
若病变波及血管则可引起出血,若溃疡深达浆膜则致肠穿孔。
病程第4~5周,人体免疫力增强,伤寒杆菌从体内逐渐清除,组织修复而痊愈,但约3%可成为慢性带菌者,少数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复发。
[1]4病理生理主要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此病变镜检的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内可见吞噬了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称为“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医院伤寒护理常规
医院伤寒护理常规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一、主要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及摄入减少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4.便秘:与无渣饮食、中毒性肠麻痹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与肠道溃疡累及病灶部血管有关。
二、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神志,面色,皮肤粘膜弹性及温度、湿度的变化。
2.大便颜色、性状,有无血便,并注意检查大便潜血,如有肠出血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血容量不足的体征。
3.观察有无腹痛及肠穿孔体征。
三、护理措施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隔离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至体温正常后15d或隔5~7d粪便培养一次,连续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一般护理①环境:病室整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
②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恢复期无并发症者可酌情增加活动量。
③饮食:发热期间应给予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以保证液体和营养的摄入;热退期间,给予高热量、无渣或少渣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3.症状护理①高热:多采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加强口腔护理,注意口腔与皮肤清洁,定期更换体位,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在降温的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水及电解质,补足发热期消耗的水分。
②腹胀:腹胀时禁用产气食物,如牛奶、糖类及高脂食物,并注意补钾。
可热敷腹部,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新斯的明,以免诱发肠穿孔及肠出血。
③便秘:伤寒患者应保证至少日间大便一次,如有便秘则可用开塞露或温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忌用泻药,并避免大便时过度用力,防止因剧烈肠蠕动或腹腔内压力过大造成不良后果。
4.药物治疗护理①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细菌对其产生突变耐药的发生率低;体内分布广,组织体液中浓度高;口服制剂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因其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慎用。
伤寒病人的内科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伤寒病人的内科护理伤寒病人的内科护理樊佑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一八四团医院 836000)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玫瑰疹、肝脾大、白细胞减少等。
主要并发症为肠穿孔、肠出血。
1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1.1 发病机制伤寒杆菌经胃进入小肠,通过肠黏膜侵入回肠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生长繁殖,再由胸导管进入血流而引起短暂的第一次菌血症,此阶段患者无症状,临床上为潜伏期。
然后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后大量繁殖,再次入血,引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出现临床症状,病程第 2~3 周经胆管进入肠道的伤寒杆菌再度侵入肠壁淋巴组织,使原已致敏的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坏死、溃疡,如果波及血管可引起肠出血,如果侵及肌层和浆膜层则可引起肠穿孔。
1.2 病理变化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末段的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
病程第 1 周肠道淋巴组织高度肿胀呈纽扣样突起;第 2 周肿大的淋巴结坏死;第 3 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第 4 周溃疡愈合。
1 / 62 护理评估 2.1 健康史注意患者的发病急缓、热程、热型,是否伴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病后有无神志及听力的改变,以及病后的诊治情况;在夏、秋季当地流行情况,患者的生活卫生习惯特别是发病前有无不洁进食史;有无伤寒病史、预防接种史、与伤寒患者密切接触史。
2.2 临床表现潜伏期 7~23d。
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 48h,典型伤寒自然病程可分为 4 期: (1)初期:相当于病程第 1 周,缓慢起病,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呈梯形上升,5~7d 内达 39~40℃,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
中医伤寒和副伤寒医学知识专题宣讲专家讲座
第4页
二、病原学
2、主要抗原有:
(1)菌体“0”抗原诱生对应 “O”抗体 (2)鞭毛“H”抗原诱生对应 “H”抗体 (3)表面“Vi”抗原诱生对应 “Vi”抗体
中医伤寒和副伤寒医学知识专题宣讲专家讲座
第5页
“O”
早
↓
IgM
“H”
晚
↓
IgG
快 共同性 慢 特异性
⑤免疫学上回想反应:既往患过伤寒、副伤寒、 或曾接收过菌苗预防接种者,因其它感染发烧 时,可使已消失“H”抗体再度出现。
⑥动态观察:间隔5-7天重复采血试验,如凝集效 价随病程延长而逐周增高,尤其是超出4倍
升高,对诊疗更有帮助。
中医伤寒和副伤寒医学知识专题宣讲专家讲座
第24页
(2)肥达反应假阴性:
肠粘膜 ↓淋巴管 肠道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 ↓继续繁殖,经胸导管 血液循环(第一次菌血症、潜伏期)
中医伤寒和副伤寒医学知识专题宣讲专家讲座
第10页
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 等组织器官内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 流→引发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 生临床症状)
中医伤寒和副伤寒医学知识专题宣讲专家讲座
1.早期第一周,抗体还未产生。 2.全身情况差,免疫功效低下或免疫球蛋白
缺乏者,而影响抗体产生。 3.早期应用有效抗菌药品,病原菌去除早、
抗体效价可能不高。
4.有10%~30%病人肥达反应一直呈阴性。
中医伤寒和副伤寒医学知识专题宣讲专家讲座
第25页
(3)肥达反应假阳性:
1.一些疾病如急性血吸虫病、败血症、结核 病、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80-90%(+) 50%(+)
4.骨髓(+) 4.骨髓培(+)
伤寒六病讲稿pdf
伤寒六病讲稿一、前言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了解伤寒六病的特点和防治措施,对于我们预防和控制伤寒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伤寒六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
二、伤寒六病的概念伤寒六病是指伤寒杆菌侵入人体后,由于细菌毒力强、人体抵抗力不足或治疗不当等原因,导致病情恶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一种病状。
伤寒六病是伤寒的一种严重类型,约占伤寒病例的5%左右。
三、伤寒六病的临床表现1. 持续高热:伤寒六病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1-2周以上。
2. 表情淡漠:患者面部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谵妄、昏迷。
3. 相对缓脉:患者脉搏相对缓慢,与高热程度不成比例。
4. 玫瑰皮疹:约20%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皮肤玫瑰皮疹,呈暗红色,直径约2-5mm,压之褪色。
5. 肝脾肿大: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肝肋下可触及,质硬、无压痛。
6. 严重并发症:伤寒六病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等。
四、伤寒六病的诊断要点1. 流行病学资料:患者有伤寒流行病学史,如接触史、旅行史等。
2. 临床表现:具有伤寒六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如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等。
3. 实验室检查: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或骨髓培养、粪便培养阳性。
4. 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阳性。
五、伤寒六病的治疗要点1. 严格隔离:患者应进行严格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2. 抗生素治疗: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如氯霉素、氨苄西林等。
3. 对症治疗:高热患者可给予退热剂,玫瑰皮疹可给予抗过敏药物。
4. 支持治疗: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 并发症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应及时进行相应治疗,如肠出血、肠穿孔等。
六、总结伤寒六病是伤寒的一种严重类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讲座,能够对伤寒六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警惕,加强预防,为保护自身和公共卫生做出贡献。
伤寒少见并发症4例报告
,
可 以 肯 定 与伤 寒 有关
,
其机理不
次 日两下 肢发 麻
蚁走 感
. ,
、
行走 困
、
属 于症 状 性癫 痛 例
4
.
无 需 长期 抗 癫 痛 治
2 天 发热 1
、
体温 4 0
。
, ,
℃
,
脾触 及
, 、
两 下肢 肌力 近端 膝 躁反
.
远端 I
”
.
“
肌 张力 减 低 苍白
, , 、
男
,
1 2
岁
℃
3 岁 男 1
.
不 规则 发热半 月
℃
.
、
寒并 发肠 出血 毒综 合症
.
中毒性 脑病 及 溶血 性 尿 素
.
障碍 四 天人 院 音
.
体温 4 0
.
咽红
,
、
扁桃 体 但无 声
第五 天 死亡
肝 脾 肿大
.
有 发音 动作
本 例 中毒性 脑病 可 能 是 伤寒 杆 菌 内毒 素一 过 性 地 干扰 基 底核 的 胆 碱 能 与多 巴 胺 能 的控制有 关 达 道
分 泌 物 增多
,
、
声 带位 置 异位 有
、
杆 菌进 人 体 内 器受损
’ 〔 〕
释 放 大量 内毒 素 导 致多 脏
.
关
例
天人 院
, .
;
内毒 素 诱 使 肾小 球 微 血 管 内
3
女
.
0 岁 1
、 、
.
持续 高热
,
谙妄 2 5 血 培养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国内伤寒的并发症已显著减少,但国外报道伤寒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有增加趋势,并发DIC者也不在少数,应引起警惕。
1.肠出血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2.4%~15%多见于病程第2~3周可从大便隐血至大量血便。
少量出血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脉快;大量出血时热度骤降,脉搏细速,体温与脉搏曲线呈交叉现象,并有头晕,面色苍白,烦躁,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有腹泻者并发肠出血机会较多。
病程中随意起床活动,饮食中含固体及纤维渣滓较多,过量饮食,排便时用力过度以及治疗性灌肠等均可为肠出血诱因。
2.肠穿孔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4%~4%,多见于病程第2~3周。
肠穿孔常发生于回肠末段,但亦可见于结肠或其他肠段;穿孔数目大多为1个,少数2~3个,也有报告多达13个者。
肠穿孔的表现为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冷汗,脉细数,呼吸促,体温与血压下降(休克期),经1~2小时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暂时缓解(平静静)。
不久体温又迅速上升并出现腹膜炎征象,表现为腹胀,持续性腹痛,腹壁紧张,广泛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至消失,腹腔内有游离液体,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白细胞数较原先增高伴核左移(腹膜炎期)。
肠穿孔的诱因大致与肠出血相同,有的病例并发肠出血的同时发生肠穿孔。
3.中毒性心肌炎发生率3.5%~5%,常见于病程第2~3周伴有严重毒血症者。
临床特征为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减弱,心律不齐,期前收缩,舒张期奔马律,血压偏低,心电图显示P-R间期延长,T波改变,S-T段偏移等。
这些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随着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但有报告伤寒痊愈1年仍遗留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曾一度发生阿-斯综合征者。
4.中毒性肝炎发生率约12.8%~60%,常见于病程第1~2周。
主要特征为肝肿大,可伴有压痛,少数(0.4%~26.6%)出现轻度黄疸,转氨酸活性轻度升高,絮状反应及浊度试验一般正常。
临床容易与病毒性肝炎或阿米巴肝炎相混淆。
随着病情好转,肝肿大及肝功能可于2~3周恢复正常,仅个别病例可因深度黄疸并发肝性脑病而危及生命。
5.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近年来国外报道的发病数有增加趋势,达12.5%~13.9%,国内亦有零星报道。
一般见于病程第1~3周,约半数发生于第1周。
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和肾功能衰竭,并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血小板减少及红细胞碎裂现象。
此征的发生与伤寒病情轻重,患者红细胞G-6PD有否缺陷以及氯霉素应用无关,可能由于伤寒杆菌内毒素诱使肾小球微血管内凝血所致。
除上述并发症外,伤寒杆菌所致肺部感染,急性胆囊炎,溶血性贫血,DIC等也可见到。
(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