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实验实践课共26页

合集下载

教学课件-毫针刺法1

教学课件-毫针刺法1

3、初诊病人心理治疗为先,尽以体位舒适为 先,嘱其留针间不可随便移动,免弯针,折针。 4、若由于治疗需要,必须采取病人感觉不舒 适的体位时应适当缩短治疗时间和留针时间。 5、若天冷室温不足,减少病人皮肤暴露面, 可采用多体位分次治疗,及减少留针时间,预 防感冒而影响疗效。
因此选择体位应综合考虑,病人体质、疾病种 类、腧穴特点及临床操作要求等具体情况而定, 宜灵活应用不可拘泥。
化学药品消毒:70—75%酒精或其它消毒浸泡1小时左右,
方便易行。适用于不能耐热的物品和器械的灭菌(如锐利 器械三棱针等)
2、医者双手消毒
肥皂洗手 无菌巾拭干双
以75%酒精试擦后再持
针操作。
用肥皂及清水将手、前臂按普通洗手方法清洗一遍后,无菌
巾拭干,再酒精擦试后,双手不可再接触未消毒物品。
3、针刺部位消毒
操作:1、依处方要求,按腧穴的体表定位,逐一定 取标记之;2、在所定位处按压、循摸等同时观察患者 反应(面部表情,询问感觉),多以局部酸胀反应明 显为穴点。一般一但确定,定一标记后,嘱患者体位 再不可移动
三消毒
目前除一次性无菌针具外,普通毫针若消毒不 严都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另外消毒不严的针具、 病位,医者双手等易引起局部感染,导致局部 红肿或脓疡等不适,甚者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一般而言常见体位:卧位,有倚靠的坐位为主。
仰靠式
托颐式
横 肱式
屈肘仰掌式
屈肘俯掌式
跪俯式
仰卧式 伏卧式
二、定穴和揣穴
取穴准确是获取疗效的前提,因此针前必须严格定穴、 揣穴。 定穴:术前将施术位置(腧穴)定准。指体表定位。 揣穴:医者以手指在定穴处揣、摸、按、循等以寻出 指感强的穴点。乃深部定位。因穴位为一立体点。

毫针刺法的流程实训报告

毫针刺法的流程实训报告

摘要:本次实训报告旨在记录我在毫针刺法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和心得体会。

通过模拟临床操作,我深入了解了毫针刺法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详细记录。

一、引言毫针刺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为了提高我的临床操作技能,我参加了毫针刺法流程的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对实训过程的详细记录和分析。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流程;2. 熟悉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3. 提高临床操作技能;4. 深入了解毫针刺法的原理和应用。

三、实训内容1. 毫针刺法的基本理论(1)毫针刺法的起源与发展(2)毫针刺法的原理(3)毫针刺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 毫针刺法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毫针;2)消毒操作区域;3)患者体位调整。

(2)定位与消毒1)定位:根据病情和穴位所在部位,选择合适的穴位;2)消毒:使用75%酒精棉球对穴位周围进行消毒。

(3)进针1)刺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针柄,拇指指腹抵住针尖,其余三指辅助;2)押手: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穴位周围皮肤,以便于进针;3)进针:刺手拇指迅速用力,将针尖刺入穴位,角度一般为30°-45°。

(4)行针1)提插法:将针体上下提插,幅度为1-2cm;2)捻转法:将针体左右捻转,幅度为1-2cm。

(5)留针与出针1)留针:根据病情和患者感受,留针时间为15-30分钟;2)出针:在出针前,先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再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拔出针体。

3. 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2)注意患者体位舒适,避免疲劳;(3)掌握好进针角度和深度;(4)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实训心得1. 通过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毫针刺法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2. 学会了毫针刺法的操作流程,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3. 了解了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4. 毫针刺法的学习使我更加热爱中医,增强了为患者服务的信心。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刮柄法
用拇指抵住针尾, 以食指或中指轻刮针 柄。
刮法可加强针感, 促使针感的扩散。
摇法
轻轻摇动针体,可 以行针。
直立针身而摇,可 以加强针感。
卧倒针身而摇,往 往可以促使针感向一定 方向传导。
飞法
操作时以捻转为主,一般将针身先作较大 幅度的捻转,然后松手,拇、食指张开,一捻 一放,反复数次,如小鸟展翅之状。
操作方法 (Needling Methods )
• 进针 • 行针 • 得气 • 补泻 • 留针 • 出针
练针法
纸垫练针法
棉球练针法
纸垫练针法
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8厘米,宽约5厘米, 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 做成纸垫。
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 持针柄,如持笔状地持1~1.5寸毫针,使针尖 垂直地抵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 交替捻动针柄,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 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 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
针刺的深度
行针
毫针刺人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 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 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 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
基本行针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提插法
针尖进入一定 深度后,施行上下、 进退的行针动作。即 将针从浅层插向深层, 再由深层提到浅层, 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 的一种纵向的行针手 法。,。。称。
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 的腧穴的进针。
管针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此法进针不痛,多用 于儿童和惧针者。
针刺的角度
直刺 斜刺 平刺
针刺的方向

《毫针刺法中职》PPT课件

《毫针刺法中职》PPT课件

方法 指用手顺着经脉的
循行经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 柔地循按。 作用 疏通气血 激发经气
30
辅助手法
循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法 震颤法
09:13:46
弹柄法 行针与得气
方法 弹动针尾/针柄, 使针体振动 作用:催气 守气
31
辅助手法
循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法 震颤法
09:13:46
仰靠坐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
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2020/11/27
针刺前的准备
15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
背部的腧穴
2020/11/27
针刺前的准备
16
总原则:要使病人舒适,耐久 和便于医生操作为原则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22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 挟持 法 舒张法 提捏 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 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
面部腧穴的进针
提捏进针法
2020/11/27
23
毫针的针刺方法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针刺的角度
直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刺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疤痕 平刺(横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2020/11/27
24
针刺的方向
依经脉循行 依穴位与病位
针尖对向病痛部
毫针的针刺方法
09:13:46
25
毫针的针刺方法

毫针刺法(全)_图文

毫针刺法(全)_图文
仅运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多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
单手持针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2. 双手进针法(Double-handed needle insertion) 指刺手和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切按在腧穴皮肤上,
刺手持针,紧靠押手切按腧穴的手指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适用于短针的 进针。 (2)夹持进针法
震颤法(handle vibratingmethod)
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 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 身轻微震颤的方法
作用
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 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有催 气、行气的作用。
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 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 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刮法、弹法不宜施行大角 度捻转)
3. 方向 (1)依经脉循行定方向 (2)依腧穴部位特点定方向 (3)依治疗需要定方向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二)进针法
刺手:右手持针,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将针刺入穴 位。 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固定针身。 1. 单手进针法(Single-handed needle insertion)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XX得气啦!得气 的临床表现是什
么呢?
1、患者的感觉、反应; 2、医者刺手的感觉
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 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 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少数患者还会 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 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
毫针刺法(全)_图文.pptx

毫针刺法实验ppt

毫针刺法实验ppt

行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基本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提插法
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施行上 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3-5分) 幅度/层次/频率/时间
行针与得气
区别?
提插法 捻转法
捻转法
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 (180-360) 角度/频率/时间
行针与得气
辅助手法
——为了促使针后得气或 加强针感的一些方法。
行针与得气
辅助手法
循 法 弹柄法 刮柄法 摇柄法 飞 法 震颤法
震颤法
方法 作用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 催气 守气
针刺流程
消毒
针刺角度方向深度
进针
行针
提插法 捻转法
得气 补泻
常用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 捻转补泻 疾徐补泻 开阖补泻 呼吸补泻 迎随补泻 热补凉泻
留针
间 歇 行 针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 夹持 舒张 提捏
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
循法 弹法 刮法 摇法 飞法 震颤
管针进针法
出针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由于患者体位不适,精神紧张,体质虚弱, 或针刺时手法过重所致。 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 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严重者 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唇甲青 紫、脉细微欲绝。 出现晕针症状时,应镇静,立即出针,使病 人平卧,头部稍低,给予饮温开水或糖水即 可恢复,重者课掐人中、内关,或灸足三里、 百会。 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刮柄法
方法 作用 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 刮法可加强针感,促使针感的扩散。
行针与得气
辅助手法

《毫针刺法》PPT课件

《毫针刺法》PPT课件

者会感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
患者针刺部位有酸、麻、胀、重的感觉,
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
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
导和动、震颤等反应,有的可见到针刺
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
象。
精选PPT
18
得气的意义
得气与否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黄帝 内经》“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精选PPT
11
舒张进针法 :左手五指 平伸,食、中二指分开 置于所刺处。右手持针 从食、中二指之间刺入。 对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 的部位,可用食、中二 指(或拇、食二指)将皮 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 绷紧,右手持针快速刺 入。用于皮肤松弛部位 的腧穴。
精选PPT
12
进针手法
提捏进针法 :左手拇、 食二指将所刺处皮肤 捏起,右手持针于捏 起处刺入。适用于皮 肤浅薄部位(如印堂、 列缺)的进针 。
行针的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
精选PPT
22
行针的基本手法 --提插法
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上提下插的操 作手法。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 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 提,如此反复构成了提插法。指力一定要 均匀,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 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 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精选PPT
15
直刺(90度)
斜刺(45度) 横/平刺(15-25度)
精选PPT
16
针刺深度
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在临证操作时 除了遵循每个腧穴的常规针刺深度外,还 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病情、部位、 治疗目的等方面决定。
精选PPT
17
得气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毫针刺法对人体的影响与作用,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器材:毫针、针刺模型(模拟人体穴位),电子脉搏仪、电子血压计等。

2. 实验对象: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

3. 实验流程:(1)对被试者进行身体检查,排除不适合参与实验的人员。

(2)将被试者分为两组,每组5人。

(3)一组接受毫针刺法处理,另一组不进行处理作为对照组。

(4)对接受处理的组进行毫针刺法实验,按照针刺穴位的规定进行刺激,检测被试者的脉搏与血压数据。

(5)观察实验结果,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1. 毫针刺法处理组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的脉搏明显变化,有的脉搏变得更强有力,有的则减弱或平稳。

2. 血压方面,毫针刺法处理组的被试者血压普遍下降,但变化幅度不一。

3. 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显示,脉搏和血压数据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结论:1. 毫针刺法可以对人体脉搏和血压产生影响,改变其运行状态。

2. 毫针刺法对个体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穴位刺激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3. 毫针刺法可通过调整人体脉搏和血压,起到治疗作用。

实验讨论与不足:1. 实验样本数量较小,结论的可信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2. 仅针对健康人群进行实验,对不同病症的效果尚未进行研究。

3. 实验结果没有长期观察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进一步研究方向:1. 扩大实验样本规模,增加实验对象的数量,以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2. 结合病例研究,探究毫针刺法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效果与机制。

3.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深入研究毫针刺法对人体的作用机理。

报告撰写人:XXX。

针刺手法学习.pptx

针刺手法学习.pptx
蚀、松动的针具。
第13页/共79页
3、消毒 (1)针具器械消毒 • 一次性针:经过乙酸消毒,塑泡铝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 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法 酒精浸泡法
第14页/共79页
(2)医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净手消毒液消
第18页/共79页
3、提捏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肤捏起,右手持 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毫针刺入。这种方 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第19页/共79页
4、舒张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肤向两侧撑开,使 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刺 入,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第20页/共79页
禁忌症
• 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 2、孕妇。
• 3、急腹症。
• 4、腹部肿瘤。
• 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
患者。
第49页/共79页
注 意 事 项 • 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 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空排大、小便。 • 3、天气寒冷时针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处理: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 或在滞针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 紧张。
第44页/共79页
3、弯针
表现:针柄改变方向和角度,伴有提插、捻转、 出针困难,患者感到疼痛
原因:针刺过程中患者移动体位;针柄受到外 力碰撞、压迫;医生进针用力过大过猛;针尖 碰到骨骼等坚硬组织 ;
处理:改变体位所引起,恢复体位,局部肌肉 松弛后可出针,
泻法 秋冬 感应迟钝
第23页/共79页
针法心悟 • 第一是练爆发力,什么叫爆发力 我曾多次讲过:手持针,运腕 力,将力集中到针尖上,一针贯地(天人地三层之地),贯至 地部,这是爆发力。好多针刺练习方法是不同的,但第一层爆 发力总是相同的。有一个道理摆在这里:运针指力的练习不是 一蹴而就的,运针指力必须分部来练习,也是境界的练习。不 是一根针拿了几天就觉得可以了,那么当你练好了爆发力到一 针贯地,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时候的表现是:入 针不痛。 • 第二层柔力,再是三重指力,实际上就是三重境界,第一爆发

毫针刺法 PPT课件

毫针刺法 PPT课件

復習思考題
✓1、毫針的結構是怎樣的? ✓2、常用進針手法和行針手法有哪些? ✓3、敘述暈針的症狀、處理和預防。 ✓4、針刺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預習:灸法、拔罐療法
針刺注意事項
✓患者過於饑餓、疲勞、精神緊張時, 不宜立即針刺。
✓體質虛弱、氣虛血虧的患者,針刺手 法不宜過強,並儘量選取臥位。
✓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後出血不止者, 不宜針刺。
號數 26 27 28 29 30 31 32
毫米mm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指力、手法的鍛煉(靈活協調性/精神專注)
指力練習
紙墊練針
指力與撚轉
手法練習
棉團練針
提插、撚轉、進針、出針
自身/相互練習
毫針刺法的練習
體會指力的強弱、針刺的感覺、行針的手法 ●步驟:
常用體位
仰臥位 仰靠坐位 俯臥位 俯伏坐位 側臥位 側伏坐位
仰臥位
適宜於取頭、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前側面)腧穴
臥位
針刺前的準備
常用體位
仰臥位 仰靠坐位 俯臥位 俯伏坐位 側臥位 側伏坐位
俯臥位
適宜於取頭、項、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 背側及上肢部分腧穴
臥位
針刺前的準備
常用體位
仰臥位 仰靠坐位 俯臥位 俯伏坐位 側臥位 側伏坐位
醫生 取穴、方向/角度/深度、手法 患者 體質(類型) 病情 環境 氣候/噪音
得氣的意義
針刺得氣
得氣與療效的關係
刺之要,氣至而有效 《靈樞 ●九針十二原》
得氣與愈後的關係
針若得氣速,則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氣 來遲,則病難愈而有不治之憂。 《針灸大成》
★注意 一般與特殊 勿片面追求

毫针刺法课件

毫针刺法课件

毫针刺法
32
循法
指用手顺 着经脉的循行经 路,在腧穴的上下 部轻柔地循按。
毫针刺法
33
刮柄法
用拇指抵住针尾, 以食指或中指轻刮针 柄。
刮法可加强针感, 促使针感的扩散。
毫针刺法
34
摇法
轻轻摇动针体,可 以行针。
直立针身而摇,可 以加强针感。
卧倒针身而摇,往 往可以促使针感向一定 方向传导。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38
得气表现
针刺得气时,病人在针刺部位有酸胀重麻感, 有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感传现象(就是顺经络沿 线均有不同的感受)医生持针的手上也会感觉到 针下有沉重紧涩的现象。
针刺未得气时,病人无特殊感觉,医生感到 针下空虚无物。
毫针刺法
39
金元.窦汉卿<<标幽赋>>: “ 轻滑慢则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之沉浮;气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毫针刺法
22
管针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毫针刺法
23
针刺的角度
• 直刺 • 斜刺 • 平刺
毫针刺法
24
针刺的方向
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 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 况而定。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也可 将针尖对向病痛部.
毫针刺法
16
常用的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 A:爪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ຫໍສະໝຸດ 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
3、管针进针法
毫针刺法
17
单手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MANIPULATION OF THE FILIFORM NEEDLE
1
学习目标
了解毫针的构造、规格,熟悉毫针的检查和 保藏。
掌握毫针刺法的练习要领,熟悉毫针的选择 和消毒。
熟悉体位的选择。 掌握毫针刺法的进针法、针刺角度与深度。
2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3
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目的: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生锈、污染 器具:针盒、针管、针夹
8
二、毫针刺法的练习
9
●目的: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 ●步骤: 短(粗)—长(细)针 ●要求: 进针快速无痛、行针手法自如、指感(针下感)
纸垫练针 指力、捻转 棉团练针 提插、手法 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
10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以针管替代押手进针的方法。
32
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Angle and Depth of Insertion
33
针刺的角度
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 有直刺、斜刺、横刺三种。 .
34
针刺的深度
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 脏器为原则。
多根据年龄、体质、病情、部位、时令等而决定。
30
提捏进针法
Inserting the Needle by Pinching the Skin
以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 的上端刺入腧穴。
此法多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如面部腧穴的进针。
31
管针进针法
Inserting the Needle with a Tube
23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持针法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