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实用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实用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一、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毫针刺法的操作流程

毫针刺法的操作流程

毫针刺法的操作流程
毫针刺法是指采用不同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毫针刺法的操作流程:
1. 选择针具:根据病情和穴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毫针。

2. 消毒:对针具和操作者的手部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

3. 取穴:根据病情和经络理论,选择适当的穴位。

4. 进针:将针具刺入穴位,进针的角度、深度和手法要根据病情和穴位的特点进行调整。

5. 行针:进针后,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使针感达到一定的强度。

6. 留针:行针后,将针留置在穴位内一定时间,以增强疗效。

7. 出针:留针时间结束后,将针缓慢拔出。

8. 止血:出针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以避免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毫针刺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时要注意消毒和安全,避免感染和误伤。

同时,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质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毫针基本操作方法

毫针基本操作方法

毫针基本操作方法
毫针基本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工作:确保设备干净,并为操作做好准备。

2. 插入针头:将毫针的针头轻轻插入皮肤表面。

角度要正确,并避免刺入过深。

3. 手部稳定:在插入针头后,用另一只手稳定针头的位置。

这样可以确保不会伤及皮肤组织。

4. 按压针头:轻轻按压针头,使之进入皮肤下层。

刺入的深度通常取决于具体的治疗目的。

5. 移动针头:根据具体需要,可以轻轻地移动针头,以达到所期望的治疗效果。

6. 移除针头:完成治疗后,缓慢将针头从皮肤中移除。

确保避免过快或剧烈的动作,以免造成创伤或疼痛。

7. 清洁和包扎:治疗结束后,用清洁剂或酒精清洁刺入的部位,并进行简单的包扎,以避免感染。

请注意,以上仅为毫针基本操作方法的概述,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不同的使用目
的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毫针操作之前,请确保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标准。

2.5.1.7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2.5.1.7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

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

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亳针刺法操作规程

亳针刺法操作规程

亳针刺法操作规程
一、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毫针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操作规范一、针刺前的准备(一)针具的选择:根据病人体质强弱、病情虚实、针刺部位选择针具。

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粗长毫针;女性、体弱、形瘦、病变部位较浅——短细毫针。

(二)体位的选择:既要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便于操作,又要使病人感到舒适。

1.卧位:⑴仰卧位:前身部腧穴。

⑵俯卧位:后身部腧穴。

⑶侧卧位:侧身部腧穴。

2.坐位:⑴仰靠坐位:头面、前颈、前胸、肩臂、腿膝、足踝部腧穴。

⑵俯伏坐位:顶枕、后颈、肩背部腧穴。

⑶侧伏坐位:顶颞、耳峡部腧穴。

(三)消毒⑴针具消毒⑵医生手指消毒⑶穴位消毒二、毫针刺法(一)进针法1.刺手和押手:双手协同,右手持针,称为刺手,左手按压穴位局部,称为押手。

2.手法⑴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拇食指用力向下按压,将针刺入。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⑵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用押手的拇指或食指尖按压在腧穴旁,针尖靠近指甲进针。

为最常用进针方法。

夹持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捏住针身下段,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将针刺入。

多用于3寸以上芒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腧穴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进针。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如腹部腧穴的进针。

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进针。

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如面部腧穴的进针。

(二)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1.针刺的方向:进针时针尖对准的方向。

2.针刺的角度:⑴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角刺入。

⑵斜刺:针身与皮肤呈45°角刺入。

⑶横刺:针身与皮肤呈15-25°角刺入。

3.针刺的深度: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害重要脏器为原则。

(三)行针与得气1.得气:进针后、针刺部位出现酸、麻、重、胀等感觉,有时可沿经络路线上下传导。

得气与医生的感觉:“轻滑慢而未,沉涩紧而已至。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悠堂之深邃。

”得气与疗效的关系:“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

毫针刺法基本操作

毫针刺法基本操作

毫针刺法基本操作视频学习一、针具的基础知识《灵枢·九针十二原》:“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

毫针作为“九针”中的一种,其针身细、针尖锐,使用时对机体几乎无损伤而又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故在现代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也就是我们经常所称的“针灸针”。

材质:目前临床上针灸针多为不锈钢材质,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所制的针具针体挺直滑利,不生锈、耐腐蚀,故被临床上广泛采用。

最早的针具多为铜、铁所制,但其易锈、易断后被金、银所替;金银虽然有良好的导热导电及抗菌性能,但其韧性不足、造价昂贵,发展到现代使用数量已很少。

结构:由于针柄、针尾的构成形状不同,毫针可分为环柄针、花柄针、平柄针、管柄针等。

其针体结构包括: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规格:毫针的长度多以“寸”为计量单位,目前为了生产的标准化多以25mm为一寸、15mm为半寸。

毫针的粗细过去多以“号”来表示,到目前多用直径来表示粗细。

临床上根据穴位、体格和治疗目的的不同,来选择适合规格的毫针。

二、针刺前准备(一)卫生与消毒环境卫生,治疗环境的卫生及灭菌。

针具的选择和消毒,针尖无勾不钝、针身平滑无折痕、针柄无脱落等。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注意无菌操作,反复使用时注意消毒灭菌要严格。

医者手部清洗、消毒;受术部位消毒。

(二)患者体位基本原则:医者能够正确取穴、便于施术,患者感到自然舒适,能够持久保持。

体位及适用部位:仰卧位:前身部的腧穴(头面、胸腹、四肢)。

俯卧位:后身部的腧穴(后头、肾、腰臂、四肢)。

侧卧位:侧身部的腧穴(侧头、胁肋、臀、四肢)。

仰靠坐位:头面、颈前、上胸、四肢部分腧穴。

俯伏坐位:头顶、枕项、肩背、上肢部分腧穴。

侧伏坐位:头颞、面颊、颈侧、耳部腧穴。

三、进针手法进针手法是医者采用各种方法将毫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操作方法。

针灸临床操作时通常把持针施术的手称为“刺手”(多为右手),刺手具有掌握针具,进行进针、行针等操作的作用。

针灸疗法:毫针刺法

针灸疗法:毫针刺法

横刺;又称平刺,或称沿皮刺,针身与皮肤呈15度角,横 向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腧穴,如头部的穴位,如百会、 列缺等。
针刺的深度
指针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而言。 每个腧穴的常规针刺深度,见腧穴 各论。 根据形态定深浅:针刺首先要观察 患者的形态。一般的说,体强形胖者宜 深刺,体弱形瘦者应浅刺。
观年龄定深浅:年老体弱和小儿娇嫩之体 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侧卧位:适用于头、侧胸、侧腹、上肢 和下肢外侧等部位的腧穴,如环跳、肩髃、 外关、风市、阳陵泉等穴。
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 和下肢后面,外侧等部位的腧穴,如百会、 风府、风池、大椎、背俞穴、承扶、委中、 悬钟等穴。
仰靠坐位:适用于头面、颈、胸、上部和 上肢的部位腧穴,如上星、印堂、天突、肩 髃 、曲池等穴。
检查针尖 检查针身 检查针根 检查针柄 检查针尾
16
规格选择: 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 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 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的 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如刺环跳选用3—4寸长针,刺百会 选用1寸短针;成年人多用长针,婴幼 儿多用短针;体弱者宜用细针,体壮者 可选用粗针。
影响得气的原因:体质因素,不同 体质的患者,得气程度差异较大;腧穴 因素,不同的腧穴得气程度差别很大, 有些腧穴得气强烈如合谷;操作方法因 素,腧穴定位不准确,偏离穴位处;进 针过浅或过深,不在得气的区域。
不得气的处理:检查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如定位是否准确;进针的深度是否在得 气的范围 留针候气,被动等待得气的出现 行针催气,运用行针手法激发催促得气。
提插法就是提针与插针的结合应用。
捻转法: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作一

毫针的基本操作

毫针的基本操作
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泻法)
现在是17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五
行针与得气
• 将针刺入腧穴后,通过行针方法使穴位得到振奋,发挥自 我改善功能,使气血向穴位处集聚,穴位出现明显调动和 调整经络中的气血运行的能力,就是得气,亦称针感。
• ①病人的感觉。主要是酸麻胀痛重5种感觉。并非越强 越好,要因人因病而异。
现在是28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五
十二、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
• (二)滞针 • 在针刺行针及起针时,术者手上对在穴位内的针体有涩滞、牵拉、
包裹的感觉称滞针。
• 原因:是针刺手法不当,使患者的针刺处发生肌肉强直性收缩 ,致肌纤维缠裹在针体上。
• 处理:出现滞针后,不要强行行针、起针。应令患者全身放松,并用手 按摩针刺部位,使局部肌肉松弛。然后,轻缓向初时行针相反方向捻转 ,提动针体,缓慢将针起出。
• ②医生的感觉。主要是针下的沉滞感,古人形容是如鱼吞 钩,也就是在逐渐向里捻针的时候,突然感到用同样捻针 的力量有捻不动或旋转速度减慢的情况,但切忌过分单方 向旋转造成肌纤维缠绕。
现在是18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五
七、补泻手法
① 提插补泻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
,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下插用力为主
• ②弹法:用手指轻弹针尾,使针体微微震动,以加强针感 • ③刮法: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轻刮针柄,促使针感扩
散。
• ④摇法:轻轻摇动针体,直针而摇,可加强针感;卧针而摇,可促使针 感向一定方向传导。
• ⑤震法:持针作小幅度的快速颤动,以增强针感。 • ⑥飞法: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
现在是27页\一共有30页\编辑于星期五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毫针技术,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1.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2.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临床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3.行针与得气毫针刺入后,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之得气,并进行补泻。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提插的操作方法。

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示、中指夹持针柄,进行前后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4.留针与出针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

出针时,用左手拇、示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毫针刺法操作流程

毫针刺法操作流程

毫针刺法操作流程
1.准备好所需的毫针和消毒器材。

2.告知患者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并确认其知情同意。

3.洗手并戴上手套,对毫针和预备穴位进行消毒。

4.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

5.握住毫针,先向穴位方向插入,再快速退出,用手指压住穴
位2-3秒钟。

6.根据需要进行局部按摩或转动毫针。

7.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如有需及时处理。

8.操作完毕后,将毫针和消毒器材彻底清洗并消毒,妥善保管。

9.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和注意事项,如需继续治疗,则需要
多次操作,按照治疗计划进行。

针灸学-毫针刺法

针灸学-毫针刺法

针灸学-毫针刺法针刺准备消毒针刺前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包括针具消毒、医生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和治疗室内消毒。

针具消毒①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高压蒸汽锅内灭菌。

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

②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无菌巾或无菌棉球擦干后使用。

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按规定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

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戊二醛溶液(保尔康)浸泡10~20分钟。

③煮沸消毒法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加温煮沸。

一般在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可达到消毒目的。

医生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方可持针操作。

持针施术时,如操作需要触及针身时,应注意接触手指的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在穴位皮肤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

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治疗室内消毒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

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化,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体位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以防患者感到疲劳或晕针;对患有严重心脏病和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用俯卧位。

进针方法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刺手”,辅助针刺的手称为“押手”。

进针方法包括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管针进针等方法。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毫针刺法基本操作规范1、定义毫针刺法是泛指毫针的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出针法等完整的针刺方法。

2、术语2.1 毫针针灸临床使用最多的一种针具,分为针尖、针体、针根、针柄、针尾5部分。

2.2 刺手针刺治疗时,执针进行操作的手称为刺手,一般为右手。

2.3 押手针刺治疗时,配合刺手按压穴位局部、协同刺手进针、行针的手称为押手,一般为左手。

2.4 行针毫针金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2.5 得气毫针进针后在腧穴部位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等感觉,称为得气,又称针感或针刺感应,表示经气已至针下。

3、操作步骤与要求3.1 施术前准备3.1.1 针具要求针灸临床所使用的毫针应符合GB2040的规定。

3.1.2 针具选择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和腧穴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毫针。

短毫针注意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作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作深刺、透刺之用;平柄针和管柄针主要在进针器或进针管的辅助下使用。

为防止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多次使用的毫针与一次性毫针在每次使用前,均应严格检查,如发现有损坏等不合格者,应予以剔除。

3.1.4 毫针操作基本训练针刺操作者在进行针刺治疗前,应经过指力和指感的训练。

3.1.5 体位选择针刺时对患者体位的选择,应以术者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在留针和行针时感到舒适为原则,患者常用的体位有卧位和坐位。

3.1.5.1 卧位3.1.5.1.1 仰卧位:适用于胸腹部的腧穴。

3.1.5.1.2 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的腧穴。

3.1.5.1.3 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3.1.5.2 坐位3.1.5.2.1 仰靠坐位:适用于前额、颜面、上肢、颈前和上胸部的腧穴。

3.1.5.2.2 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枕项、肩背部的腧穴。

3.1.5.2.3 侧伏坐位:适用于头颞、面颊、颈侧、耳部的腧穴。

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操作规程毫针刺法是指应用不同型号的金属针,采用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调整脏腑功能,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驱邪,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评估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与患者沟通时语言要适当2.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精神状态,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心理状况及配合程度3.局部皮肤情况,有无出血倾向二、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戴好口罩,洗手2.用物:治疗盘、消毒液、棉签、无菌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干棉球、纱布、镊子及清洁弯盘、必要时备屏风3.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明亮,调节适宜的温度,关闭门窗,防止对流风,必要时屏风遮挡三、操作方法1。

备齐用物,再次核对,解释操作的方法,请患者配合2.取适当体位,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3。

定位:拇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穴位4.消毒:局部皮肤消毒,术者消毒手指5.进针:选用型号适当的毫针,检查针柄、针体是否有质量问题。

根据部位选择正确的进针方法6.行针:运用提插或捻转等手法使用者产生酸、麻、重、胀感并向远端扩散,即为“得气",并根据病情运用补泻手法,达最佳针感后留针10~20分钟7。

观察:有无晕针、弯针、折针以及有无血肿、气胸等,并给予及时处理8.起针:先用左手拇、食指夹持消毒干棉球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轻微捻针,缓缓退至皮下,再迅速拔出,切不可强行拔出,否则会造成出血或痛感.出针后要核对腧穴和针数,以防遗漏9。

协助患者穿着衣裤,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10。

终末处理11.洗手记录四、评价1。

患者和家属理解针刺的目的,并主动配合2.患者体位舒适,注意保暖3。

取穴准确度及操作熟练程度,进针后患者有“得气"的感觉,达到预期的效果四、护理及注意事项1。

遵医嘱执行,仅在四肢部针刺。

2.认真评估,操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刺前要及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针刺过程的感受和注意要点,以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同时取得患者的配合.3。

简述毫针刺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简述毫针刺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毫针刺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毫针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流通,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刺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对于练习者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毫针刺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毫针刺法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进行毫针刺法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消毒物品。

包括毫针、灸盒、酒精、棉签、手套等。

操作者需保持手部清洁,必要时需要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2、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治疗的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

毫针刺法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合谷穴等。

3、术前交流在进行毫针刺法前,需要与患者进行术前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以便确定治疗方案。

4、消毒穴位在进行毫针刺法前,需要对所选穴位进行消毒处理,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穴位周围,保持皮肤的清洁。

5、操作技巧毫针刺法需要掌握准确的插针位置和力道,以避免误伤患者。

插针时要稳健而轻柔,避免过快过猛地插入,以免刺激到患者的神经或血管。

6、调节插入毫针后,需要适当旋转毫针以调节刺激力度,根据患者的反应做出相应调整。

7、拔针在给定的时间内,根据治疗需要逐一拔出毫针,避免过急过快,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和刺激。

8、整理术后需将使用的器械进行清洁消毒,并将毫针进行分类、整理、包装。

二、毫针刺法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在进行毫针刺法前,必须做好穴位消毒工作,保证穴位周围的皮肤和毫针的清洁。

2、选择适当的毫针毫针的选择要适合穴位的深浅和肥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

3、注意力道和深浅在插入毫针时要根据穴位的深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掌握适当的插入力道和深浅。

4、避免感染交叉在使用毫针刺法时,要避免感染交叉,每根毫针只能使用一次,并且要严格分类、清洁、消毒,确保下次使用时卫生安全。

5、注意患者的反应在进行毫针刺法时,要随时留意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需要及时处理,并且在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

6、术后护理毫针刺法术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如保持穴位清洁、避免感染、注意饮食和休息等。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篇一: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5.2.6)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一、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针刺疗法操作规程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针刺法
仪表大方、着装整洁
您好,我是您的主治医师,您当前的主要症状是头痛,病情平稳,意识状态良好,体质及自理能力正常。

根据您的病情,现需要毫针刺发治疗,取穴百会。

您现在有没有紧张的感觉,能否配合我完成针刺治疗?
既然您的心里状况良好,合作程度良好,那么可以配合此项操作。

周围环境整洁,光线充足,符合患者隐私保护要求,室内温度适宜,符合患者保暖要求。

我将为您行毫针刺法治疗,
此项操作的目的是,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病症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此项操作的方法是,用毫针在您的穴位处刺入皮肤。

在针刺过程中,您会觉得穴位局部有酸麻胀痛等感觉,这属于正常现象。

在针刺时也可能出现针刺意外,例如晕针、弯针、滞针、折针、血肿、气胸等情况,为了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需要您放松心情,不要紧张,针刺过程中不要挪动身体,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告知我。

一旦出现针刺意外,我会及时为您处理,请您放心,不必紧张。

您晨起后还未进食,属于空腹状态,在针刺前需要您适量进食,并且排空大小便。

您同意此项操作吗?好的,请您稍等,我去准备物品,谢谢您的配合。

(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备:治疗盘、无菌毫针、无菌棉球、无菌棉签、皮肤消毒液、镊子、弯盘、治疗单、笔,必要时备毛毯、屏风)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头卡)
您的床号及姓名与治疗单一致。

(用屏风为患者遮挡)我用屏风为您遮挡一下。

(解开衣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我给您盖上毯子。

您的病情是头痛,取百会穴针刺,它的定位是:XXXXXXXXX
(用拇指按压穴位)您有酸胀的感觉吗?这是正常现象。

接下来我为您行毫针刺法,请您放松,不要紧张。

(消毒:先消毒穴位,皮肤范围不小于3cm。

消毒自己的手指)
(根据针刺部位选取选取合适的毫针。

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

)毫针完好,针柄无松动,针身与针尖无弯曲或带钩
1.单手进针法:右手拇指,食指夹持针柄或针身,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或针
身下端,当拇指食指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进皮肤。

2.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将针刺入皮肤。

3.舒张进针法:左手拇指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手将针从左手拇,食
指的中间刺入。

4.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
针刺入。

若患者局部产生酸,麻,重,胀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您已经有酸麻胀痛等感觉了吗?好的,您这么快就有得气的感觉了,我为您调节一下针感。

现在需要为您留针,如果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告知我。

在留针过程中未出现晕针及滞针等情况。

您现在有不适的感觉吗?您的体位舒适吗?既然您没有不适感觉,体位舒适,那么继续为您留针。

(看表)现在留针时间已到。

我将为您拔出毫针。

(一般用左手拇、食指持消毒棉球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柄,边捻边退到皮下迅速拔针,随即用无菌干棉签轻轻按压针孔片刻防出血。


您的局部肌肉有点紧张,出现滞针,请您不要紧张,放松肌肉,(轻弹针柄,按摩穴位四周)。

现在好了,毫针已经拔出。

本次一共针刺了两个穴位,现已拨出两根毫针,没有遗漏。

(给患者穿衣服,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


本次治疗结束了,您的症状减轻了吗?好的,您的症状改善,治疗效果良好。

您可以休息一会,谢谢您配合我此项操作。

(清理用物)(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洗手,摘口罩)
(记录单上签时间和姓名)
目的:
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病症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行针基本手法:
1.提插法将把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到浅层的操作谓之提。

2.捻转法: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

注意事项:
1.病人在饥饿、疲劳、醉酒、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针刺。

体弱者不宜过强刺激,尽量采用
卧位。

2.对胸胁腰背部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3.孕妇的下腹、腰骶部的腧穴,禁止针刺。

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及有出血倾向、高度水肿者,不宜针刺。

针刺意外的处理
1.晕针:立即出针,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头稍放低,给饮热茶或糖水,闭目休息片刻,
即可恢复。

重症用指掐或针刺人中、足三里、内关、炙百会、气海,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2.弯针:轻度弯针,可按一般起针法将针拔出。

若弯曲的角度较大,可轻轻摇动针体,顺
着弯曲的方向慢慢退出。

若弯曲是由于病人体位改变所致,则要先矫正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起针。

3.滞针:嘱病人放松肌肉并稍留片刻,轻弹针柄,或按摩穴位四周,可在滞针附近再刺1-2
针,以解除肌肉痉挛,然后起针;若滞针是由于同一方向捻动过度所致,则应向相反方向捻动,再进行起针。

4.折针:保持镇静,嘱病人保持原有体位,如折断处尚有部分露在皮肤外,可用手指或血
管钳取出;若微露出皮肤表面,可用手按压四周皮肤,使残端露出皮肤处,再用血管钳取出;若残端全部陷入肌内,用上述方法取针无效,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5.血肿:轻者可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重者应立即按压并冷敷加压止血,必要时遵
医嘱注射止血药。

如刺伤腹腔内小血管引起腹痛者,休息数天即可痊愈,但需严密观察病情及血压变化;若误伤大血管引起严重出血而导致休克,应积极进行抢救。

6.气胸:应让病人取半卧位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咳嗽,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重症者及时行胸腔穿刺减压术、给氧、抗休克等抢救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