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2章 第3节 化学平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课件(共16张PPT)

反应平衡时 ——v(正)=v(逆),c(反应物)、c(生成物)均 _不__再__改__变____,但不一定相等或等于化学 计量数之比
—以上过程中v-t图像表示如下:
2、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逆 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__等__时,反应体系 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 持_恒_定__的状态。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志
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平衡状态的判定:
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 m mol A,即v正=v逆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的同时也消耗了 p mol C,即v正=v逆 2)、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 一定时(其他不变) 3)、颜色
①当m+n≠p+q时,Mr一定 ②当m+n=p+q时,Mr一定
一定平衡 不一定平衡
7、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 +NO(g) ΔH=-41.8 kJ/mol,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3时48分48秒15:48:489 November 2021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3时48 分48秒下午3时48分15:48:4821.11.9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1
【答案】因为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达不到 100%,所以 1 mol N2 和 3 mol H2 不能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 92.3 kJ。
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浓度相等吗?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也不再变化吗?
【答案】 浓度不再变化,不代表度相等;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组 分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1
4.在 200 ℃条件下,将 1 mol H2(g)和 2 mol I2(g)充入体积为 V L -1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 2HI(g) ΔH=-c kJ·mol 。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 c(H2)= ,c(I2)= ,c(HI)= ,所以 (填 “v(正)”或“v(逆)”,下同)最大,而 最小(为零)。 , (2)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 c(H2)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下同),c(I2) ,c(HI) 从而 v(正) ,v(逆) 。 (3)当反应进行到 v(正)与 v(逆) 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 平衡。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则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 mol。此时放出的热量 Q (填“>”“<”或“=”)c kJ。
平衡时:������(正)⑰
������(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2)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 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3)化学平衡特征
微思考 当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这时反应停止了吗?
第3节 化 学 平 衡
第 1 课时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在 19 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排出的高炉气 中含有较多的 CO。有人认为是 CO 与铁矿石的接触时间 不长所造成的。 英国人耗巨资建成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 以增加 CO 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 结果发现 CO 的含量仍 然没有减少,这就成了炼铁技术中的科学悬念。你知道 这是为什么吗?

2.3.1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2.3.1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改变压强前总压强P1;改变压强后瞬时总压强P2;改变压强达新平衡 后总压强P3 加压:P2 > P3 > P1; 减压:P1 > P3 > P2 。
①三点作图法:
条件改变的影响 平衡移动的影响 新平衡
旧平衡
旧平衡 条件改变的影响
新平衡 平衡移动的影响
[讨论] 对于反应2NO2(气)
N2O4(气) △H=-56.9kJ/mol
20-50MPa
N2+3H5200℃ 铁触媒 2NH3 工业合成氨为什么需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提高氨的产率吗?
应用: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不能提高氨的产率。 但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四.化学平衡移动
1. 平衡移动的方向:
(1)若υ正> υ逆 ,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2) 若υ正< υ逆 ,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体系压强

C反应物
减小

C反应物
增大

C生成物
减小
勒夏特列原理 正
C生成物
增大
向气体计量数减小方向 体系压强 减小
减小体系压强
温度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催化剂 平衡不移动。
向气体计量数增大方向 体系压强 增大
向吸热方向
向放热方向
体系温度 体系温度
降低 升高
四.化学平衡移动
* 勒夏特列原理:
2、结果: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 (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3、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③转化率问题:转化率=
×100%
例:恒温、恒容,反应N2 + 3 H2
2 NH3
平衡后,向其中加入N2,平衡如何移动? 正向移动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选修4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选修4

SO2 a% O2 b% SO3 c%
平衡状态
SO2 a% O2 b% SO3 c%
平衡状态
?SO2
O2 SO3
归纳总结
二、等效平衡的建成条件、判断方法及 产生结果: 1、恒温、恒容下对于气态物质反应前后 分子数变化的可逆反应等效平衡的 判断方法是:
使用极限转化的方法将各种情况变换成 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然后观察有关物 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对应相等。
0
a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a%
充 4mol 2mol 0
0
a%
入 2mol 2mol
0
0
b% (a≠b)
开始 2SO2
2mol SO2 1mol O2
4mol SO2 2mol O2
催化剂
+ O2 加热
平衡状态 SO2 a% O2 b% SO3 c%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例3、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 2NH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形成 B、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断裂 C、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H键断裂 D、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H键形成
例1、以反应mA(g)+ nB(g) pC(g) 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相等
消耗
m :p
生成
n :p
消耗
m :n
例2、一定条件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AB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 同时生成n mol B2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 同时生成n mol 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 同时消耗n mol B2


例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2 N2O4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体系温度不变时。 B、 N2O4的密度不再改变时。 C、混合气体的颜色深浅度不变时。 D、容器的压强不再改变时。 E 、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
Fe3++3SCN- Fe(SCN)3
因 素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步 骤
滴加4滴1mol/LKSCN溶液
滴加3~5滴NaOH溶液
现 象
平衡移动方向
速率变化
v正首先
v正首先
v逆随后
v逆随后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V(结晶)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V(结晶)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

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H2O 2CrO42-+ 2H+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步骤滴加3~~10滴浓H2SO4滴加10~~20滴6 mol/LNaOHK2Cr2O7溶液实验结论:V 正V 逆 V 逆V 正V ′正V ′逆【实验探究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Fe 3++3SCN -Fe (SCN )3 (红色)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 0.005mol/L 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 0.01mol/L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 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 mol/L 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 溶液3~~5滴,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编号 12步骤(1) 滴加饱和FeCl 3溶液滴加1 mol/L KSCN 溶液现象步骤(2) 滴加NaOH 溶液滴加NaOH 溶液现象结论【思考与交流】1、 上述两个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断的?2、从中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小结:(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高中化学教案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之小船创作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根据化学反应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2.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如计算物质的平衡浓度、转化率等。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表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K =c p (C)·c q (D)c m (A)·c n (B)。

3.意义(1)K 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 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新知探究]1.写出反应①H 2(g)+I 2(g)2HI(g)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1=________,反应②12H 2(g)+12I 2(g)HI(g)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2 =________;反应③2HI(g)H 2(g)+I 2(g)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3 =________。

答案:c 2(HI)c (H 2)·c (I 2) c (HI)c 12(H 2)·c 12(I 2)c (H 2)·c (I 2)c 2(HI)2.K 1 与K 2 、K 3有什么关系?若反应①的ΔH 1<0,升高温度K 1 如何变化?向反应③中通入H 2,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K 3如何变化?答案:K 1=K 22,K 1=1K 3;升高温度K 1减小;通入H 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 3不变。

[名师点拨]使用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1)各物质的浓度指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指数为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同一化学反应,由于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不同。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1”而不代入公式。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考纲解读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预习提纲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向)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向)反应。

例如:SO 2和H2O可表示为SO2+H2O H2SO3(3)特征可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且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

2.不可逆反应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忽略,把几乎完全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号表示。

例如:Ba2++SO42—==BaSO4↓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反应过程如下:(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2)反应进行时: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3)最终在某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不再变化,生成物的浓度也不再变化。

上述过程用图示法表示如下2.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3.特征(1)“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并没有停止。

(2)“等”——v(正) =v(逆)>0。

(3)“定”——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一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定。

(4)“变”——当条件改变时,平衡一般要发生改变。

4.影响因素(1)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高二化学选修4(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一. 教学内容:化学平衡二. 重点、难点:1. 建立化学平衡概念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3.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三. 具体内容:(一)可逆反应1. 溶解平衡状态的建立2. 可逆反应(1)正、逆反应的判断(2)符号(3)前提(二)化学平衡状态1. 平衡状态(1)溶解平衡状态(2)化学平衡状态(3)构成化学平衡体系的基本要求(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5)图示表示方法(三)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条件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2)结论(3)规律(4)图示(5)应用2.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2)结论3.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5. 勒夏特列原理6. 等效平衡(1)内容(2)规律(四)化学平衡常数1. 公式2. 应用【典型例题】[例1]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M和1molN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 的转化率为()A. 20%B. 40%C. 60%D. 80%答案:B解析:考察等效平衡和转化率的计算.[例2] 能够说明N2 + 3H2≒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容器内N2、H2、NH3三者共存②容器内N2、H2、NH3三者浓度相等③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比恰为1:3:2④t min内生成1molNH3同时消耗0.5molN2⑤t min内,生成1molN2同时消耗3mol H2⑥某时间内断裂3molH-H键的同时,断裂6molN-H键⑦容器内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⑧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⑨容器内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⑩容器内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答案:⑤⑥⑧⑩解析:考察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已达平衡状态.[例3] 已知:CO(g)+ NO2(g)≒CO2(g)+ NO(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 降温后CO 的浓度增大C. 降温后NO2的转化率增加D. 降温后NO 的体积分数增大E. 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F. 恒容时,通入He 气体,混合气体颜色不变G. 恒压时,通入He 气体,混合气体颜色不变答案:ACDF解析:考察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例4] 如图所示,图中a曲线表示X(g)+Y(g)≒2Z(g)+ W(s)+ Q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 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A. 加入催化剂B. 增大Y的浓度C. 降低温度D. 增大体系压强答案:AD解析:考察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例5] 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2NO2+ Q(Q>0)中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坐标有A、B、C、D、E 5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答案:C解析:掌握化学反应和温度关系的图示判断.[例6] 把Ca(OH)2固体放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中,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当向悬浊液中加少量生石灰后,若温度保持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溶液中Ca2+数目减少B. 溶液中c(Ca2+)增大C. 溶液pH值不变D. 溶液pH值增大答案:AC解析:考查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例7] 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mol H2 ,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 )2NH3(g),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NH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A. 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H3(g)B.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NH3(g)C. 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2(g)D.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Ar(g)E.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H2(g)答案:AD解析:考察气体反应时的温度、压强、体积的相互影响关系.[例8] 可逆反应:aA(g)+ bB(g )cC(g)+ dD(g);根据图回答:(1)压强P1比P2(填大或小);(2)(a +b)比(c +d)(填大或小);(3)温度t1℃比t2℃(填高或低);(4)正反应为反应.答案:(1)小;(2)小;(3)高;(4)吸热.解析:从图示上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情况.【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1.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molB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2. 氢氧化镁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Mg(OH)2(固)≒Mg2++ 2OH-,加入下列物质可使Mg(OH)2固体减少的是()A. 碳酸钠B. 硫酸镁C. 硝酸铵D. 氢氧化钠3.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气)+O2(气)2SO3(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 SO2为0.4mol/L、O2为0.2mol/LB. SO2为0.25mol/LC. SO2、SO3均为0.15mol/LD. SO3为0.4mol/L4. 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A. ①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5. 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A. 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 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浓度之比为1:1:1:1C. 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D. 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6. 设C+CO22CO-Q1(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υ1,N2+3H22NH3+Q2(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υ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A. 同时增大B. 同时减小C. 增大,减小D. 减小,增大7. 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 反应混合物的浓度B. 反应体系的压强C. 正、逆反应的速率D. 反应物的转化率8.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 pC达到平衡,若:(1)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态.(2)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3)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反应(放热或吸热).9.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也生成nmolABB.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也生成nmolB2D. 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也生成nmolB210. 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 3V(N2)正=V(H2)正B. V(N2)正=V(NH3)逆C. 2V(H2)正=3V(NH3)逆D. V(N2)正=3V(H2)逆11. 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皿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在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A. 增大B. 减少C. 无法判断D. 不变12. 在一定容真空的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PCl5,发生反应PCl5(g)PCl3(g)+Cl2(g),一定条件下平衡时PCl5所占的体积分数为M,若相同条件相同容器中,最初放入2molPCl5,则平衡时PCl5的体积百分数为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M>NB. M=NC. 无法判断D. M<N【试题答案】1. AC2. C3. B4. D5. C6. A7. D8.(1)固或液(2)逆反应方向(3)吸热9. D 10. C 11. D 12. A【试题解析】1.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为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或正逆反应速率相同.2. 从溶解平衡的角度考虑,增大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都会使平衡逆向移动,反之正向,只有C中铵根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使平衡正向移动.3. 根据等效平衡,把0.2mol/L的SO2、0.1mol/L的O2都转化成SO3,则SO3最多0.4mol/L,反向SO2最多0.4mol/L,O2最多0.2mol/L,所以排除AD,因为可逆反应不完全,而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那么SO2增多,SO3必然减少,所以排除C.4. ①中若增加固体C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③中减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④中恒压情况下,加入稀有气体,相当于增大气体的体积,所以物质浓度变化,平衡可能移动.5. 判断平衡的依据:同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6.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增加,但是因为吸热和放热反应的情况不同,所以平衡移动的方向不同.7. A例如气体体积减小,则反应物浓度增大,但是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相同,则平衡不移动;B中如果没有气态物质,压强无影响;C中加入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平衡不移动.8. (1)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改变其物质的量,不影响平衡;(2)根据等式,说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m<p,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逆向;(3)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9. A中代表的是都为逆向;B中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的总和不变,所以不影响平衡;C中反应速率之比不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10. 转化成比较同一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11. 因为是恒温恒压条件下,加入NO2,则压强变大,因为恒压,所以体积变大,则NO2的浓度不变,所以对平衡没有影响,含量不变.12. 把2mol PCl5看成先加1mol,则所处平衡为M,而再加入1mol,使PCl5的浓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PCl5的含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