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造
崔晓麟:《重塑与思 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 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 究》,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年版。 目前关于这一问题进行 专题研究的为数不多的具 体详实的学术专著
五、主要学术争论
1.关于思想改造运动原因和目的 主流观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党、政府与知识分子双方互动的结果
分析了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方面,在共产党胜局已定之时,美国发表白皮书宣称要扶植 中国的第三种政治力量来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国内方面,彻底清除欧美文化影响、进行
四、研究成果 1.高质量的经典文献突出
2.内容新颖的最新成果
文献 党领导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启谕 作者 陈朋举 来源 日期 重要观点 关注在整个运动发起、推进、嬗变过程中所 突显出党领导知识分子工作的步骤方法和传 统习惯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 2015/03 学院学报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 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阶段。以周恩来的报告为标志,开始思想改造运动, 第二阶段:1952年月——1952年5月,批评与自我批评 阶段 第三阶段:1952年5——6月,组织清理阶段 2.四阶段说:多一个1952年6——9月 全国院系调整
3、评价得失
不少成果对于运动得失的评价大都比较简略,认 为思想改造运动的积极方面是知识分子肃清了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确立了马 克思主义在新中国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树立了为新中 国为工农服务的意识。消极方面则一笔带过,通常的 说法是由于要求过急过高,方法粗暴,出现一些过激 的做法,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
近10年来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研究综述
马中化 李潇翔
研究综述
运动概述
第二章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探析
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 , 它肩负着“ 道 、 传 授业 、 解 民疾苦 、青年的未来和 国家建设 。他们既痛恨 国民党 的腐败无 惑” 的重大 使命 ; 知识分子更是社会 的 良心 , 对社会 负有义不 容 能 , 又对共产党及其新政权存有 怀疑和陌生感 , 对急剧变化 的社 辞的责任 。 历史 的车轮每 向前迈进 一步 , 都少不了知识分子的推 会环境不适应。于是 , 他们在政治上采 取超然态度 。 动作用 。在我党历史上 , 知识分子 的思想 改造 , 是在特定 的历 史 最后 , 理论 与实践相分 离的教 条主义趋 向。 一些搞学术 的学 条件下党的知识分 子政策 的体现 。 国解放后 , 全 我党包下 了从 旧 者 , 国后仍抱着纯学 术观点 , 建 为研究而研 究 , 未能考虑到新 中 社会过来的全部知识分子 , 制订 了团结 、 教育 、 改造 的政 策 , 对知 国 的 迫 切需 要 。 识分子发动了大规模 的思想 改造 运动。本文所谈及的重点就是 这说 明 , 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 , 从 在立 场和世界观方面基
缚着建 国初期知识分子 自身的发展 ,也严重地阻碍 了新 中国的
建设进程 。
一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现状
_l l
g
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 阶级 ,而是依 附于社会 上某 一 阶级 的一个社会阶层 。 旧中国是一个科学文化 比较落后的 国家 ,
Hale Waihona Puke 二 结、 造 教育、0≮墨
CANGS ANG
建 国初期 分 子思想改造运 动探 析 知识
葛素华 摘 要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动是建 国初期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 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 它在 中国共产党 的知识分子政 策 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文章通过简要 回顾 与分析这场思想改造运 动, 对其功过得失给予 了客观理性 的评价。 关键词 建 国初期 知识分 子 思想 改造运动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研究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研究(1949~1952)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上升为执政党,面对知识分子群体中大多数人尚未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不熟悉,言行中时常暴露出资产阶级意识和思想,为了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帮助他们转变旧的阶级立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关键词]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注意到知识分子群体中大多数人尚未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熟悉,言行中时常暴露出资产阶级意识和思想,因此必须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特别是思想领域的改造,帮助他们转变旧的阶级立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因此,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势在必行。
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任何一场政治运动的发生都不是随意的,其背后必然会隐藏有复杂而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1951~1952年的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就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互动作用下发生的。
1.确立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政权的需要“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1]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将成为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但是旧的剥削阶级虽然消灭了,但其思想意识并不会马上随着其消亡而消亡,这种反动落后思想势必还将在一定时段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会自动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还必须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做坚决的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工人农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在意识形态领域,除了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马列主义思想以外,各种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范畴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帝国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同时共存。
略论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方法”是对人民使用的改造办法 , , 人民是什么? 解
放前夕毛泽东把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划进 了人 民的范畴 ,】7 l15 此说 法知识分 子 自然是 属 440照
于人 民。鉴于此 , 国初共 产党 对知识分子 改造采 建 取温和 主义方 针 。时任教 育部 副部 长的钱俊瑞说 ,
作者简介 : 欧德 良(96一 ) 男 , 南辰 溪人 , 17 , 湖 河池学 院讲 师 , 华东师范大学历 史系博士生 。
4 5
“ 反右运 动 ” 这是 双方都 未 曾料 想 的结果 。时 过 , 境 迁 ,今天人 们评 价思 想改 造运 动 , 偏激 观点 倾 向于否定 , 折衷评 价 则毁 誉 各半 。那 么建 国初思 想 改造运动 能够 发生 的真 实 原 因是什 么? 以及 它
自我改造的 自 觉性 。到了 15 年初 ,谭平 山还 92
说 ,我们 今天 进行 思想 改造 , 先是 要 自觉 自愿 “ 首
思想虽然是合法的, 但是却是错误的……” j "3 。
如 此说 来 , 在大 规 模思 想 改造 运动 开展之 前 , 知 识分 子 已未 雨 绸缪 ,而 中 国共产 党更 是信 心百
又 为什 么以那样 的方 式发 生 呢 ?
一
了” 加 国家机器真正现代化之前 , 。¨】 在 8 经济现代
化的努力未 能取得 成功 , 也是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建 这
立之 后相 当长的一段 时 间内 , 直对帝 国主义耿耿 一
于怀 的一大原 因 。 直到 中华人 民共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 即从前
V0.31 1 No 5 . Oc. t201 0
・博 士 ( ) 坛 ・ 生 论
略论建 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缘起的历史考察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缘起的历史考察
蔡铮铮
【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8)003
【摘要】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发端于延安时期,在建国初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它们之间有着历史的关联性,即使在两次运动之间,也存在着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和中共对于知识分子潜移默化的思想改造.到建国前后,这种"双重改造",随着知识界的自我酝酿而又逐渐发端,最终形成了政权主导下的此次运动.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蔡铮铮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51.7
【相关文献】
1.建国初期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的历史考察 [J], 苏知心
2.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现实启示 [J], 张博瑛;孔德生;
3.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述评 [J], 梁君思
4.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一个观点 [J], 朱地
5.建国初期我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回顾 [J], 蔡达勋;吴彬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五讲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讲义
• 2、对大的社会变动不适应,有失落感。如 吴密,在武汉解放前夕,大家兴高采烈地 迎解放,55岁的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吴密 却在学校公告栏贴出一张用毛笔正楷的小 字书写的告别信,大意立自己既不满国民 党的腐败与独裁,又因年老不能经受大的 社会变革,因此决意西入巴蜀从一位禅师 剃度为僧。后因高僧认为他“俗缘未了”, 不允入空门,只好入西南师范学院任教。
• 3、对党的方针不理解,看不惯。历史学家 白寿彝曾经认为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岂不是没有民族自尊心吗?”50年代初 期,政治氛围浓烈,很多以“只问学术、 不问政治”安身立命的学者,不免发生诸 多的看不惯。陈寅恪当时曾有诗一首:八 股文章试贴诗,遵朱颂圣有成规。白头学 究心私喜,眉样当年又入时。”诗中嘲笑 当年的八股文现在又入时了。
• 二、建国初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 建国初期的知识分群,主要分为两类,即 来自解放区的知识分子和从旧社会过来的 知识分子,包括各类专家、学者、教授等。 前者由于长期受党的教育,政治思想已焕 然一新,当然,他们也有不断改造自己的 问题;后者是知识分子队伍中最主要的组 成部分,知识分子问题突出表现为他们的 问题,所谓改造,主要是针对这一群而言。
• 10月26日王实味交给党组织一个书面检查, 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严重的,他检讨自 己错误的根源在于“有浓厚虚无主义倾 向”,“小资产阶级病态的忧郁性”和 “极端顽强的自以为是”,并且说自己 “神经确实有些异状”。他要求把开队党 籍改为“停止党籍半年”,“保证今后一 定会改造自己成为一个较好的党员”,也 希望组织上帮助他“能够早日恢复党籍”。
• 中央研究院在3月18日召开了全院整风动员 大会,李维汉讲了整风学习和检查工作在 中央研究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意见。 王实味对李维汉的意见带头反对。他认为 整风就是要整领导人。提出:“我们的眼 光不应只看到本院,更应该注意全延安以 至全党”。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取得的成绩和教训建国初期为了适应新时代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党所进行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通过和平改造的方式,是处以新旧交替时期的知识分子迅速的转变了立场,消除了思想混乱同时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建国初期对于知识分子“包下来”的方针体现了一个成熟的执政党的宽容与大度。
随着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步入正轨,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改造逐步展开,其形式足以共产党特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一贯作风为“蓝本”,由自愿、自发到政府引导和组织,基本达到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日标,没有出现大的震动和损失,是成功的。
但是,在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改造过程有了一些偏离,给我们流下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是在思想改造过程中出现了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为了批判而批判。
比如,在思想改造运动中,对教育界和文艺界的许多人员思想观点的一些无中生有的批判,就是属于这类错误的做法.其次,过多的采取了政治斗争的形式,有时甚至庸俗的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并运用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过程中。
比如,在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和对以陶行知为代表的“生活教育”思想的批判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再次,在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斗争中采取了一些过火的形式。
如学生批评老师的“热情”帮助改造运动、不顾个人“尊严”的大会检讨等都严重伤害了知识分子的个人情感。
打击了他们原有的建设祖国的积极性。
最后,为了追求思想改造结果的统一性,在执行过程当中,使得广大的知识分予从思想上“服从”了政治需要,知识分子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都受到了抑制和扭曲,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批判社会的意识日益衰减,这就影响了中国日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进而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
总之,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它既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也存在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客观地研究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思想改造运动
多人还有 留洋经历 , 这使他们意识到确有必要改造 自 身原有的资产 阶级思想 , 从而心甘情愿地参与到马 列 主义的学习中去 , 投身改造运动 的态度相当积极。 周一 良即称 ,从政治上讲 , “ 我开始既悔且恨 , 悔的是
[ 收稿 日期 ] 0 9 0 一 1 20 — 9 O [ 作者简介 ] 张少鹏 (9 1 , , 1 7 一)男 湖北京 山人 , 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马克思 主义学 院讲师 , 历史学博士 。
震撼 , 些人 还感 到不满 。 成这种局 面的主要 原 因在 于 : 有 造 第一 , 党的一 些政 策 失误 及其 某些党 员的工作 方法与 作风 简单粗暴 ; 第二 , 党的 某些具体做 法不 满及 对传 统理念 的 坚持 ; 对 第三 , 因思想改造 中所 出现 的权益 斗争而
对运动 产生不满 ; 第四 , 因思想改造的形式主 义化 而对运动本 身颇表怀疑 。
M a ,01 y2 0
第3 7卷 第 3 期
V0- 7 No3 l . 3
建 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思想改造运动
张 少 鹏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4 [ 摘 要 ]建 国伊始 , 中共发 起一 系列思想改造运 动 , 目的就是要在 思 想文化领域迅 速建 立马列 主义的话语
[ 关键词 ]建国初 期 ; 知识分子 ;思想改造运动
[ 中图分 类号 ]K 7 [ 2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7 9 2 1 )3 0 5 — 7 0 1 4 9 (0 0 0 — 0 7 0
建国初期 , 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运动 , 包括土地改革 、 抗美援朝 、 镇压反革命 、 三反 ” “ “ 、五反” 、 批判《 武训传》 思想改造 、 、 批判俞平伯 、 批判胡适及批判“ 胡风反革命集 团” 就知识分子而言 , 等。 直接与 其相关 的主要是批判《 武训传》 及其后的一系列思想改造运动 , 但此前 的一系列运动他们无不参与其问。 可以说 , 中共在建 国初期发动的一系列运动都间接或直接含有改造知识分子思想 , 在思想文化领域迅速 建立 马列 主义 话语 主 导权 的 旨意 。对此 ,学界 的研 究 多 集 中在 中 国共产 党 改 造 知识 分 子思 想 的政策 方 面, 至于 14 年至 15 年间知识分子对共产党所发动的系列思想改造运动的回应之研究至今仍不多见。 99 96
试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
试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文化运动,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历史原因,绝不是偶然的。
国际上,冷战时期美苏的对华政策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而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政策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这一运动的开展既有为适应建国初期经济、文化发展要求而需要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客观原因,也有知识分子自身愿意并要求思想改造的主观因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包括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等等。
就知识分子而言,主要是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是建国初期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要事件,它促进了广大知识分子以新的精神面貌积极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对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显然,这一政治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的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主要目的则是希望广大知识分子能够深入的了解革命,了解共产党,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跟上时代的要求,为发展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他们的知识和才智。
一、建国初期美苏的对华政策是影响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国际因素新中国建立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马歇尔计划”出台,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主的帝国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冷战局面形成。
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两大阵营、两大意识形态对立的局面。
战后,针对苏美对华的不同政策,新中国在外交上做出了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这一外交政策也包括意识形态取向的一边倒。
这一单一的意识形态取向成为影响中国共产党内政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也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国力得到了加强。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夏杏珍如何看待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今天我们把这一运动放在新中国成立的大历史背景下来认识和分析,就能看到其价值和历史的必然性。
一、思想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一方面,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成为主要任务;另一方面,还有繁重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革命尚待进行。
整个社会处于全面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呈现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念混乱,“新”“旧”两种文化面貌之间的边界并不十分明晰。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来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以及军队中的知识分子。
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通常称他们为革命知识分子。
这部分人人数相对较少,新中国成立后都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人。
二是解放战争中接收的国民党留下来的大量宣传、教育机构,各类学校、厂矿企业和各种文化艺术团体中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医生等等。
他们是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问题主要是就他们而言的。
三是当时大学还没有毕业的青年学生。
后两部分人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人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分子,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参加过1946年的抗暴斗争和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运动的知识分子。
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成分,是从国统区过来的旧知识分子。
他们大多有留学欧美的教育背景,并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旧社会,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与新社会、新政权格格不入的旧习惯和旧思想;有美国情结的大学教授们,虽然极度不满于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以及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但仍对美国的民主充满着幻想,希望借助美国的帮助来实现中国的民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表示怀疑,对共和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存在偏见和疑虑,甚至于想在国共两党之外能产生一种新的力量以稳定中国的政局。
天马的终结──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说微
天马的终结──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作者:笑蜀在毛泽东的政治词典中,知识分子始终是异己力量。
当年国统区自由知识分子,当然更是异己力量;他用庞大的然而素质相对低下的人群,来同化知识分子,来消灭精神贵族。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实际上有两大起因:近,起因于建国初的权力分配;远,则起因于知识分子天然具有的政治性格──“某种根本上更令人不安的特质”和知识分子传统的体制外生存状态。
为什么会有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这样解释的:“1951至1952年三个互相有关的运动(指三反运动、五反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引者注)对到那时为止一直受到中共温和对待、甚至优遇的集团来说,是一个当头棒喝……虽然思想改造主要针对被断言是帮助‘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更全面的目的是削弱所有背离中共式马列主义的思潮的影响。
”“这三个运动的总的结果是使这些成份就范。
”“迫使知识分子就范”这种解释,为国内一些学者所否认。
如果撇开非学术因素,其实我们应该承认,就范说基本准确。
毛泽东为整肃知识分子向斯大林问计对知识分子,毛泽东有其独特立场。
在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词典中,只存在一个资产阶级,即经济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而在六十年代之前毛泽东的政治词典中,则有两个资产阶级,即经济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和思想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到了六、七十年代,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概念进一步发展,而有三个资产阶级:经济意义上的、思想意义上的以及权力层次上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思想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主要指知识分子,换言之,在毛泽东的政治词典中,知识分子始终是异己力量。
当年国统区自由知识分子,当然更是异己力量。
战争年代,固然需要最大限度地争取知识分子,在文化界、教育界组成尽可能广泛的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对垒。
但即便在那时,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前途也并非没有特殊安排。
1998年第1 期《百年潮》杂志披露,早在1947年11月30日,毛泽东就曾在致斯大林的一个电报中如此描绘他的建国方案:一旦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按照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经验,除中国共产党之外,所有政党都应该退出政治舞台了,这样将会加强中国革命的势力。
论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
论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分子成为了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他们用丰富的知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把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这一时期所取得的较大成绩,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1 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建立,这必然要求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制度。
1949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说,目前“大难甫平,民生憔悴,须有数年时间,方能恢复经济,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及提高人民政治觉悟水平,这些任务均有待于文教工作的协助。
”[1]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且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所以,我国要对旧有文化教育事业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知识分子是由掌握科学文化的脑力劳动者所组成的一个阶层,是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他们在民主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
所以,一旦这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出现偏差,就会极大地影响新中国的建设。
因此,知识分子作为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要使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符合建设新中国的要求。
第三,建国初期,我国共有各类知识分子约200万人。
这其中大部分曾在外国的资产阶级学校或仿效西方教育制度的国内学校中接受过学习,虽说广大知识分子在革命时期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爱民热情,但是,由于他们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思想影响,不免会带有一些和新社会不相适应的旧思想和旧习惯,甚至还残存一些唯心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烙印,而不能适应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
关于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作者: 郑应洽
出版物刊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2-78页
主题词: 知识分子政策;思想影响;基本问题;思想问题;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制度;世界观;教育方法;思想比较
摘要: <正> 知识分子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基本问题。
几十年来,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走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
全面检讨党在处理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历程,分析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无疑大有裨益。
本文不打算全面评论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功过是非,只就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进行初步的探讨。
第五讲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历史背景:
国有经济:(占10%-20%) (2)经济成分: 合作经济: 私有制经济:民资,小农。(占71.7%)
新中国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但公有制经济对私 有制经济的引导出现了困难。(上海为例)
针对上述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估 计国民经济恢复需要很长时间,至少15年的时间。
(1919-1949)
新中国成立
(1949)
社会主义革命
(1949-1956)
社会主义建立
(1956)
社会主义建设
(1956—)
提纲:
第五讲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理论
一、人民民主主义专政的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政权的探索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国民经济恢复:2、总路线的提出: 3、总路线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评价
1、对农、手工业的改造 2、对工商业的改造 3、对改造的评价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一)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 (二)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思想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政权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一)以苏为戒,走自己的路
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为例:
① 在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要 调整三者的关系。 ② 在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要积极发展和 支持内地工业,使布局平衡。
③ 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上,加强国防,更要加 强经济建设。 ④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
提纲:
第五讲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理论
建国初期我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回顾
建国初期我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回顾
蔡达勋;吴彬彬
【期刊名称】《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卷),期】1990(0)2
【摘要】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过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上述规定,成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指导方针。
【总页数】4页(P47-50)
【关键词】思想改造;改造运动;《共同纲领》;教育工作;三反五反;文化水平;指导方针;为人民服务;改革运动;人民解放战争
【作者】蔡达勋;吴彬彬
【作者单位】中共夹江县委党史办;中共夹江县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
【相关文献】
1.党领导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启谕 [J], 陈朋举
2.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缘起的历史考察 [J], 蔡铮铮
3.建国初期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回顾 [J], 宋安
4.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J], 夏杏珍
5.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一个观点 [J], 朱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现实启示
活来源 的使 用方法 ,即看它是为谁服务 的,它 的政治立场 如 何, 也就是说判定知识分子 的阶级属性应该是坚持经济地位 、 为谁服务和政治思想状况统一 的标准 。 ”
三 、采用渐近的方式解决思想问题
、
一
在思想改造的过程 中,特别是由于后来要求过急过高, 加之方法 简单粗 暴 ,甚至对知识分子的生活过多干涉 ,使得 众多知识分 子难 以接受与适应 。在改造过程 中,一些单位违 背 了 自觉、 自愿 和 自我教育 、自我改造 的原则 ,采用强制 的 方法 , 严重伤 害了一 部分知识分子的 自尊和感情 。知识分子 的改造 ,特别是 世界 观的改变 ,是一个长期 的、循序渐进 的 过程 , 不 可能在 短短 的一年时间里通过强制 的方式来改变几 十年生活 中形 成的意识 形态 。思想问题的解决 ,应遵循思想 渐变的规律,采用渐近的方式进行解决。我们必须意识到, 对 于思想改 造方面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是不可取 的,遵循思 想教育中的自 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规律,是进行思想改造的 成功之道 。 经过系统学习新思想、新观点,肃清封建的、买办的、 法西斯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逐渐确立了人民 的立场 , 对 马克思 主义世 界观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逐步建 立 ,思想改造运 动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渐近的方式进行思想 改造 ,是一个漫 长持 久的过程 ,可以为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 提供时 间,避免 出现 “ 过 激”现象 。有利于学术界形成 “ 百 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文化局面 。
青年与社会 2 0 1 5 年1 1 月上 第3 1 期总第6 1 3 期
建 国初期知识分子思 想改造 运动的现实 启示
张博瑛
( 长春理 工大学
孔德 生
长春 1 3 0 0 2 2)
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下乡参加土改视为镀金
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下乡参加土改视为镀金核心提示:至于教师们此行的内心活动,我们可以从谭其骧教授日后在思想改造大会上的自我检查中看出。
他在检查中说及自己积极报名参加土改的动机,除了“无可奈何”、“奉命参加”、“过关思想”之外,还说了几条很可注意的想法:“光荣感,认为这样一场重大的政治运动,自己能够作为一名工作队员,是非常光荣的”;“立功思想,自己没有什么光荣的历史,企图参加土改为党、为新社会做一点事,多少立一点功”;“面子问题,觉得这样重大的政治运动,如果不能参加就会被人瞧不起”;“镀金思想,参加过土改就有了政治资本”。
(据葛剑雄《谭其骧前传》所录)这里所说的一些想法,是真实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
过去中国知识分子一直是把到欧美留学看作是镀金,现在却把参加土改看作是镀金,可见时代风气的变化,不是当事人自己说出,后来的人是难以想像的。
本文摘自:《复旦往事》,作者:吴中杰,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建国以后,第一次针对知识分子的大规模政治运动,是1951—1952年的思想改造运动,而这种思想改造的要求,还是知识分子头面人物自己提出来的。
这一点,不但后来者难以想像,就是过来人也大都记忆模糊了。
但从文献记载上看,事实的确如此。
1951年9月,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首先提出在北大教师中进行思想改造学习的计划,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
同月29日,应马寅初校长之邀,周恩来总理到北大作《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为了扩大影响,便于在全国范围开展思想改造运动,周恩来主动提出报告会扩大范围,请京津地区各高校师生代表参加。
10月23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三次会议上说“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
于是,思想改造运动就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全国教育界:1951年11月30日,《关于在 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 示》 • 文艺界 ,1951年11月《关于在文学艺术界 开展整风学习的指示》 • 整个知识界 1952年1月5日 《关于开展各界 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
• 目的:号召知识分子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 东思想,肃清资产阶级思想,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观念,以及克、确立工人阶级在政 治上、思想上处于领导地位的观念
• 针对这个情况,马寅初等校领导认为有必 要在全校教职员中统一思想,于是利用暑 期组织教职员进行了40多天的政治学习。 暑期学习效果明显,人们精神面貌和工作 效率都有改善,这使马寅初等人深受启发, 又进一步倡议在全校教职员中开展一次政 治学习运动。
• 9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召开政府委员会议, 会后,马寅初向周恩来汇报了北大政治学 习的情况。当马寅初谈到可以北大为试点, 如果效果好,这个运动还可普遍推广时, 周恩来对此表示肯定,并嘱马将意见写成 书面材料上报。
• 不少知识分子,以“超阶级”、“超政治” 的观点自居,认为“国民党时教书,日本 人来了我教书,共产党来了我还是教书”, 好像政治与己无关。很多人对新中国的变 化持怀疑、观望态度。
• 三、建国后党建立起对知识分子的使用 • 七届三中全会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以 “不要四面出击”为指导方针,使“知识 分子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 • 1、仿效苏联模式,向知识分子支付工资, 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承担责任 • 2、对知识分子思想意识进行改造:创办军 政大学、革命大学
• 自 10 月 23 日开始,《人民日报》、《光明 日报》、《天津日报》、《进步日报》开 辟专栏,陆续刊登一些知名学者的检讨文 章,这些文章起了示范带头作用,批评与 自我批评在知识分子中间迅速展开。
• 从这些标题中就可以想象文章的内容: 《批判我的崇美思想》(清华教授葛庭 燧),《我为谁服务了二十余年》(清华 营建系主任梁思成),《批判我的资产阶 级的腐朽思想》(清华教务长周培源), 《我跳出了帝国主义的陷阱》(清华副教 务长钱伟长)。这些文章的内容一般是: 剖析自己的历史,分析自己的思想,再谈 对思想改造的认识和自己的决心等等。
• 知识分子的疑议:知识分子的任务与党的 任务的区分 • 艾青:作家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延安政 府,就因为民主政治能保障他们的艺术创 作的独立精神。 • 他们与鲁迅一样,相信作家不是宣传员, 不应去宣传党的每一次路线的变化,作家 应对自己认为错误的东西,大声疾呼,进 行批判。
• 他们将知识分子的任务与党的任务区分开 来。党所关心的是物质和实际需要,而作 家和其他知识分子则要注意精神需求。作 家要注意马克思主义和党没有回答的问题。 即使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党员的作家,也将 自由视为改革的先决条件。
• 从旧中国过来的知识分子,普遍不满于国 民党的腐朽统治,很多人同情或参加过反 蒋的民主运动。一些知名学者,在蒋介石 政权崩溃之际,不受威胁利诱,拒统去美 去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地覆天翻的社 会变革,知识分子的思想无不受到巨大冲 击,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形:
• 1、积极投身新社会,对党和政府有认同感, 如冯友兰、梁思成、老舍等,这一类是知 识分子中的主流。他们以极大热情,忙碌 于新中国的各项事业之中,新中国的崭新 面貌使他们深受鼓舞。从美国归来的老舍 在给美国友人的信中说:“对于新中国, 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可以说,总的可以归结 为一句话:政府好。”
•
大致来说,从1951年9月到1952年1月中 央发出《关于宣传文教部门应无例外地进 行“三反”运动的指示》,这是思想改造 运动的第一阶段。
• (二)组织清理阶段: • 1952年1月,中央发出《关于宣传文教部门 应无例外的进行“三反”运动的指示》, 指出:“‘三反’运动是目前最实际的思 想改造,故教育界、文艺界的思想改造学 习未开始者应由‘三反’开始,已开始者 亦应转入‘三反’,在‘三反’斗争中解 决资产阶级思想问题。”
• 3、对党的方针不理解,看不惯。历史学家 白寿彝曾经认为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岂不是没有民族自尊心吗?”50年代初 期,政治氛围浓烈,很多以“只问学术、 不问政治”安身立命的学者,不免发生诸 多的看不惯。陈寅恪当时曾有诗一首:八 股文章试贴诗,遵朱颂圣有成规。白头学 究心私喜,眉样当年又入时。”诗中嘲笑 当年的八股文现在又入时了。
• 第五讲 建国初对知识分子的使用与思想改 造运动 • 一、1949年以前知识分子与党 • (一)1935年“国防文学”口号与“民族 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之争 • 实质: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联盟与中国 共产党在上海的文化官员周扬之争
• 1935年,周扬未经鲁迅同意,解放“左联”, 成立中国作家联合会,建立文化界统一战线, 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 • 鲁迅另组中国文艺家协会,提出“民族革命 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 • 周扬及其同事发起反击,鲁迅回击
• 1952年5月《关于在高等学校中进行批判资 产阶级思想运动和准备进行清理中层工作 的指示》: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对于高等学 校是政治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运动的目 标是彻底打击学校中的封建、买办、法西 斯思想、划清敌我界限,肃清学校中贪污 现象
• 思想改造运动的要求发生改变 • 基本方式:“洗澡过关” “挖掘自我—— 全盘否定自我——宣誓与旧我决裂、朔造新 我”
• 9月7日,马寅初向周恩来作了书面报告, 报告称:北大教授中有新思想者发起北大 教员政治学习运动,“他们决定敦请毛主 席、刘副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董必 武、陈云主任、彭真市长、钱俊瑞副部长、 陆定一副主任和胡乔木先生为教师。”9月 11日,毛泽东在马寅初在信上批示:“这 种学习很好,可请几个同志去讲演。我不 能去。”
• 但在这些检讨中确有不少过头的现象,不 少人认为词句越尖锐,自己往自己头上扣 的帽子越大,就是觉悟越高。辅仁大学副 教务长林传鼎则认为:“我过去教书用英 文写纲要 …… 甚至于鼓励学生用英文写报告, 可以说是中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毒。”
• 群众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运动一起, 同声齐和,事物的真象有时就不一定看得 真切。中央虽主张不追不逼,认识靠自觉, 然而运动高潮一来,形势本身就容易形成 一种压力。人的心理有一定从众性,知识 分子也不能例外。既然要求检讨思想、划 清界限,有的人也就跟着表态,而其实所 说的与所想的又不尽符合。
四、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 (一)运动的第一阶段:思想改造学习
• 北京大学,总是以其活跃的大肇始。
• 1951年6月1日,马寅初出任北大校长。他 上任后很快发现,教师们一方面有热情, 愿意接受新思想,改造旧北大;另一方面 思想状况也很复杂,致使一些具体工作不 易开展。如讨论院系调整时,都强调“以 我为主”,各不相让;讨论改革旧教育内 容和教育方法时,或崇尚欧式教育,或崇 尚美式教育,而对于把教育同中国实际相 结合则缺乏了解或不以为然。
• 鲁迅及其追随者不仅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和文 学保持独立的非教条态度,而且以同样的态 度对待党组织。反对周扬仅凭党的授权,就 想充当知识界的领导人。
• 周扬由于有组织才干,对党的路线坚贞不渝, 地位很快超过比他更有名望、更有才华的人。 • 此后,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首先注意考虑 的思想与组织问题。
• (二)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知识分子与延安 政府的分歧 • 1942年的整风运动,最初是在党内开展的马克 思主义教育运动,后来扩展到解放区的文艺界。 •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文艺座 谈会上讲话,此即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讲话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 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有无产阶级的立场,强调 在阶级社会, 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属于一定 阶级、一定的政治路线,在文艺批评中,政治 标准第一,文艺标准第二。
• 二、建国初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 建国初期的知识分群,主要分为两类,即 来自解放区的知识分子和从旧社会过来的 知识分子,包括各类专家、学者、教授等。 前者由于长期受党的教育,政治思想已焕 然一新,当然,他们也有不断改造自己的 问题;后者是知识分子队伍中最主要的组 成部分,知识分子问题突出表现为他们的 问题,所谓改造,主要是针对这一群而言。
• 1942年底,康生下令将他逮捕。1947年3月, 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中央机关人员撤离, 在从延安转移一山西兴县时,王实味被错误 地处决。
• 延安整风预示了后来思想改造运动的特点, 人们对要批判的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 详细批驳,这些分析和批判成为运动的基本 内容和材料。批判对象与其支持者被隔离开 来。与批判对象划清界线的人可以受到宽大 处理;在批判中表现得最突出的人则得以升 官。为此,批判对象的所有支持者和具有相 似看法的人都会逐渐沉默不语。
• 批判王实味
• 王实味,原名叔翰,实味是他的笔名。河 南潢川人。 • 1925年考进北京大学文学院预科。1926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失去关系,后因缴 不起学费,未能读到毕业。1930年开始创 作和翻译小说,靠稿费维持生活。1937年 在在开封重新入党,同年10月奔赴延安。
• 整风开始后,王实味于2月17日写了一篇题 为《政治家、艺术家》的杂文,发表在文 艺刊物《谷雨》上,又写了一组总题为《野 百合花》的杂文,共四个小题目,分两次发表 在3月13日和23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 报》的副刊上。
• 2、对大的社会变动不适应,有失落感。如 吴密,在武汉解放前夕,大家兴高采烈地 迎解放,55岁的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吴密 却在学校公告栏贴出一张用毛笔正楷的小 字书写的告别信,大意立自己既不满国民 党的腐败与独裁,又因年老不能经受大的 社会变革,因此决意西入巴蜀从一位禅师 剃度为僧。后因高僧认为他“俗缘未了”, 不允入空门,只好入西南师范学院任教。
• 中央研究院在3月18日召开了全院整风动员 大会,李维汉讲了整风学习和检查工作在 中央研究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意见。 王实味对李维汉的意见带头反对。他认为 整风就是要整领导人。提出:“我们的眼 光不应只看到本院,更应该注意全延安以 至全党”。
• 国民党把王实味等人的文章编印成《关于< 野百合花>及其它》小册子,油印、铅印, 四处散发。有些刊物还出了专号,标题为 《从<野百合花>中看到延安之黑暗》以此作 为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的宣传 材料。 • 中共中央研究院党委会在1942年10月23日作 出了开除王实味党籍的决定,决定说他“从 1929年参加托派活动以来,始终没停止过托 派的活动”,“是一个隐藏在党内的反革命 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