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专练)(原卷版)-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之全方位专项训练
新高考2021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1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答案)
高考历史小题必练1.(2019江苏,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根据“体用贵兼通……两端执乎中”可知,学校的校歌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既不丢弃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学习使用西方外来文化,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选D项;全面复兴旧学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复兴旧学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故排除A项;校歌主张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排斥西方新学,故排除B项;校歌主张中西并重,而不是用新学消解旧学,故排除C项。
2.(2019浙江选考,8,2分)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
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编纂的《华事夷言》主要记载的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D项符合题意。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A项排除。
《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B项排除。
《番客篇》叙述了华侨的苦难,慨叹国势衰微,疾呼保护华侨权益,维护民族尊严,C项排除。
1.薛福成晚年曾提出“工体商用”的思想,他认为“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
郑观应也认为应“以工翼商”,“若有商无工,纵令地不爱宝,十八省物产日丰,徒弃已利以资彼用而已”。
材料表明()A.爱国实业家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 B.实业救国思想已成为社会的共识C.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 D.甲午战争推动商业立国思想发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薛福成晚年曾提出工体商用的思想”、“郑观应也认为应以工翼商”可知他们都认为在商业发展中,要更加重视实业的发展,强调实业的重要性,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实业的重视,而非工商皆本思想,排除A项;“已成为社会共识”表述过于绝对,且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辛亥革命后达到高潮,排除B项;薛福成、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材料中并未提及甲午战争,排除D项。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精选练习(附答案)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精选练习(附答案)
中国历史上三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以下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精选练习,请考生及时做题。
一、选择题
1.史学家郑大华认为:《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环志略》以精取胜。
《瀛环志略》之长在开眼看世界,《海国图志》之长在主张师夷长技,亦即向西方学习。
《海国图志》成书于清朝()
A.康乾时期
B.道咸时期
C.同光时期
D.宣统时期
解析《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魏源撰写的一部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这一时期处在道光皇帝统治时期。
答案B
2.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首先冲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教条束缚,掀起一股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之热。
他们()
A.完全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
B.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C.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
D.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中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历史现象及其本质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
依据材料所说士大夫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的具体史实分析,他们的目的在于了解、研究中国以外的世界情况,谋求抵御外侮;但这种做法还未上升到运用西学以救中国的高度。
答案B
1。
2020-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 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1)
2020-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要紧缘故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气氛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保守势力【考点】维新思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转变——衣饰变革【解析】结合史实可知A项表述正确,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要紧目的,故A项错误;“易西服”衣饰的转变必然程度上会阻碍思想的转变,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B项正确;那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C项错误;长袍马褂代表了保守势力的表述没有表现出易服的意义,故D项错误。
【答案】B2.(2021·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进展的一个趋向,最能表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维新思想、辛亥革命【解析】一样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
中国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表现了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向。
这三者最能表现现代化这一趋向。
选择B项。
【答案】B3.(202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显现这一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解析】此题表现19世纪中——2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转变,由来自中国到阻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进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发和体会。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达标检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 Word版含答案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头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奇异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2. (2021济宁一模)“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见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在近代中国最早生疏到这种现状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C.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D.马克思主义者3. (2021青岛模拟)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说:“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英勇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听从者曰奴隶道德。
”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
”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A.陈独秀B.梁启超C.孙中山D.毛泽东4.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5. (2022·吉林长春模拟)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6. (2021大连测试)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见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缘由是( )A.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D.主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7. (2022·三门峡模拟)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题演练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题演练【高考题组】高频点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1.(xx·浙江文综·T15)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解析】选A。
材料中阐述铁路之利时指出“首在利民”,而“利民”最后有利于“征兵转饷”,可见材料表达的观点应该是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实现“求富”“自强”。
2.(xx·北京文综·T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选B。
《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所作,编辑此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等史地知识,但魏源“师夷”思想的实质,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范畴。
具体分析如下:3.(xx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选B 。
由题干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要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即“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易西服”是改制的开端,为改革的总体目标服务,故B 正确。
题干中并未体现A 、C 、D 的相关信息。
(xx ·海南单科·T13)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1.(10分)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
下表列举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请归纳指出他们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倡导的运动、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他们的思想特点。
(每空1分,共10分)【答案】(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
这几个重大事件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主要思想特点分别是学习先进科技、主张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共和制、思想彻底反封建。
其实本题考查的关键点在于思想特点一定要做好解答。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彻底反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化开端2.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答案】C【解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
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
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历程,特点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每一次学习西方的变革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深入下去的,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答案】C【解析】中国这种思想的变化是社会转型的反映。
2021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同步练习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1.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此材料体现的理念()A与“尊孔复古”思潮的出现无关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答案:C2.1919年前后,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新式刊物如《新潮》《国民》等也纷纷发行。
上述现象反映出()A.五四运动唤起国人对政治的关心B.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革命路径C.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新思潮的涌动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答案:D3.1919 年8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
这表明()A.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转型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C.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答案:A4.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5.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
《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C.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答案:C6.近代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适时改变,在某一时期一位思想家曾“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这位思想家是()A.魏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答案:B7.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练习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B.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C.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D.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2.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其中“新学”指古文经学,“新”是王莽的国号。
书中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王葬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这些观点( ) A.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B.基本上符合儒学的发展历程C.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D.动摇了传统儒学的主导地位3.十九世纪中期,中国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是( )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各国律例》D.《资政新篇》4.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下列属于维新派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实行君主立宪制度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
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这反映了梁启超( ) A.宣传变法图存思想B.主张君主立宪制度C.学习西方共和思想D.坚持“中学为体”思想6.梁启超曾如此评价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
这主要针对的是李鸿章的什么思想主张( )A.中体西用B.民主科学C.暴力革命D.民主共和7.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这表达了陈独秀( )A.对地方自治的认可B.对传统道德的批判C.对愚昧迷信的抵制D.对民主政体的追求8.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明确提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
2021年浙江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二十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考试内容、考核要求5年考情考查热度真题示例考查角度学科素养“顺乎世界之潮流”①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②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③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2019浙江4月选考,8,2分《华事夷言》的内容历史解释★★★2018浙江11月选考,10,2分《海国图志》的历史意义历史解释2018浙江4月选考,31,10分维新思想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015浙江10月选考,7,2分近代思想演进时空观念2015浙江10月选考,27,2分维新思想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③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2019浙江4月选考,10,2分文学革命史料实证★★★2018浙江11月选考,14,2分文学革命历史解释2017浙江11月选考,10,2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历史解释2017浙江4月选考,10,2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历史解释2016浙江4月选考,9,2分文学革命历史解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①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②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c)2018浙江11月选考,29,2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专题在高考中属于常考专题。
从命题角度来看,重在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演变特点等,考查角度及方式相对灵活,如“睁眼看世界”的历史意义,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内涵、目的及意义等。
从试题类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会出现。
从学科素养的考查来看,重在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
复习本专题,应牢记思想文化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总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这一重要原理。
因此,复习本专题内容,要与当时的世界形势以及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加深对本专题内容的理解。
从复习策略与方法上看,要关注教材中专题开篇的导语,每一课内的课前提示、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和材料阅读与思考等附加内容。
专题0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专练)(解析版)-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之全方位专项训练
专题0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专练一、单选题1.(2021·上海崇明区·高三一模)重大历史事件由若干历史事件构成,历史事件又由若干小的历史事件构成,由此可以列出历史事件的层次或等级,下列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维新变法-预备立宪-剪辫易服B.义和团运动-创立拜上帝教-八国联军侵华C.辛亥革命-公车上书-皇族内阁D.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发表《狂人日记》【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等人主张文学革命,而其中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揭露“吃人的礼教”的本质,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预备立宪-剪辫易服不是同一个事件,排除A;创立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排除B;公车上书与戊戌变法有关,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C。
2.(2021·上海奉贤区·高三期末)“为以夷制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的著作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资政新篇》D.《天演论》【答案】B【详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B正确;A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3.(2021·上海静安区·高三一模)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正式发表于A.《时务报》B.《民报》C.《青年杂志》D.《新青年》【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宣传马克思主义,故D正确;AB项不会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青年杂志》是刚创刊时的名称,排除C。
4.(2021·上海徐汇区·高三一模)陈独秀曾号召青年道:“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这一主张A.摈弃儒学传统思想,在任何时代看来都是正确的B.否定儒学传统思想,意在号召青年参加辛亥革命C.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来进行思想改造运动D.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完全忽视了文化的民族性【答案】C【详解】材料“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体现的是陈独秀主张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改造进而实现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C正确;儒学也有精华的一面,A排除;此时辛亥革命早已结束,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主题专项练5 西学东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主题专项练5 西学东渐——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
这说明林则徐( )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并运用其法律条款证明禁烟的合法性,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这不是两国政府之间的行为,与外交制度无关,故A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则徐运用西方法律维护了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主张采用西方政治制度的信息,而且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而不是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并加以实践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故D项错误。
2.(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
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B.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C.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塞D.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符合清朝国情,故A 项错误;对《海国图志》持反对态度的人不能代表整个封建顽固势力群体,故B项错误;清朝守旧官僚不能正确看待《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救国之法,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造成思想闭塞,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打开国门,锁国政策早已废除,故D项错误。
3.(2018天津文综,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1899年”,结合所学西学东渐的知识,可知此时期中国学者关注的重点是学习外国的器物和制度,这必然导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数量大幅减少,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真题练习含答案押题角度1近代开眼看世界1.[2024·南昌市二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
计每艘中号者,不过二万金以内……计百艘不过二百万金,再以十万金造火轮舟十艘,以四十万金造配炮械,所费不过二百五十万,而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由此可见,魏源()A.主张反抗侵略B.反对学习西方C.强调发展工业D.具有强军思想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以四十万金造配炮械,所费不过二百五十万”可知,魏源对战舰、枪炮的造价进行了估算,主张设置厂局制造舰炮,创建海师等,这说明魏源具有强军的思想,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反抗侵略,排除A项;魏源主张“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将西方的“长技”发展为中国的“长技”,而不是反对学习西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发展工业的信息,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4·合肥市高三一模]鸦片战争落幕之际,北京的一批士大夫建立了纪念顾炎武的祠堂,并定期会祭。
他们不满当时的世风士习,认为士人并没有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所以才会有战争的失败。
呼吁士大夫结成政治性的联盟,以战胜外来的威胁及内部的腐败力量。
据此可知,顾祠会祭活动()A.推动了维新派的迅速崛起B.激发了社会民众的爱国热情C.体现了士大夫的思想觉醒D.折射了文化下移的发展态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结束后,北京的一些士大夫通过建立顾炎武祠堂并进行定期祭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士人行为的不满,体现的是士大夫们的思想觉醒,C项正确;维新派迅速崛起于1895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现士大夫的思想变化,没有体现社会民众的爱国热情,排除B项;文化下移的发展态势表现为文化的世俗化与普及化,与材料主要表现士大夫的思想觉醒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4·河南郑州一模]徐继畬所著的《瀛寰志略》除了对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介绍,对于西方民主制度也进行了介绍,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如介绍英国的国会制度时,指出“公会所(议会),分为爵房(上院)、乡绅房(下院),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0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真题实战演练 人民版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30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真题实战演练人民版1.本讲是高考的热点、重点。
从近年的考题来看,主要考查康梁的维新思想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的内容及作用,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容、特点及影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等基础知识。
2.维新思想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始,与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有质的差异,有些高考试题要求认识两者不同的表现和原因,以理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的特点。
3.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视角命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同的。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思想界的一场革命,但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缺乏辩证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有的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缺点。
[真题实战演练]1.(xx·重庆卷)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篇》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演变。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据材料信息可知书中提供了抵御外侮的方法,而且这一方法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即: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可知这部著作应该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四洲志》中没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天演论》主要讲述生物进化理论,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资政新篇》虽是中国人提出的最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其中没有提出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
因此符合题意的是B。
答案:B2.(xx·天津卷)“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言论是维新派对洋务派仅学习西方器物、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批评,故选D项。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习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xx·佛山质检)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看法不一。
以下文字来源于某一著作:“美国人来华者,皆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
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
”这一著作是( ) A.《孔子改制考》B.张之洞《劝学篇》C.《胡适文集》D.《孙中山全集》【答案】B [1898年,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张之洞《劝学篇》认为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与材料“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相符,故B项符合题意;《胡适文集》是胡适文章的合集,比较全面地反映胡适对社会和个人发展路径的理解,真实、客观地再现了胡适思想,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和科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孙中山全集》是其著作和言论等的合集,他的核心思想是主张三民主义,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2.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 )A.陈独秀B.孙中山C.王韬D.梁启超【答案】C [较早提出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是以王韬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他们首先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故选C项。
] 3.“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答案】D [此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促进国民思想解放。
选D项。
]4.(xx·湛江调研)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高考历史单元模拟试卷汇总第21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题组一开眼看世界1.[2017天津文综,4,4分]1821—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2.[2015江苏高考,7,3分]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
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
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3.[2014北京文综,16,4分]《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4.[2013大纲卷,19,4分]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5.[2013山东文综,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译书类别国别哲学宗教10 2 23 2 37 7.0文学艺术8 3 4 11 26 4.9史地8 10 90 20 128 24.0社会科学13 3 83 37 136 25.5自然科学10 9 73 20 112 21.0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杂录 5 2 24 7 38 7.1总计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10.7 6.0 60.2 23.1 —100.0——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材料二下表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2021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答案)
2021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专题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
这一变化反映了()A.统治危机加深影响政局变动B.治国理念受西学传播的影响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日趋反动2.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鸦片战争以后,地方督抚谈到欧美国家时“必以‘船坚炮利’论之”。
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洋厂矿”、“洋人公司”日渐成为他们的谈资。
由此可知()A.开明地主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B.洋务运动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C.欧美工业革命的成果震惊了中国D.地方督抚已成为清廷的中坚力量4.“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
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才能存活。
”其体现的是()A.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B.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性C.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D.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5.1894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正式出版。
在书中,郑观应认为,中国传统的思想视工商为牟利之贱业,“但有困商之虐政,并无护商之良法,虽欲商务之兴,安可得哉?”郑观应意在()A.批判重农抑商政策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发展本国资本主义D.颠覆中国传统的夷夏之辩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
2021届高三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题卷: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冯桂芬指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同时代的郭嵩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用致远,则末中之末也。
”这些思想()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2.(2019·新乡二模)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
这反映出康有为() A.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D.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3.(2019·菏泽一模)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
“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观点()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4.(2019·开封一模)梁启超《变法通议》: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
”梁启超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A.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B.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C.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D.反思洋务弊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5.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6.(2019·南平一模)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
高考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另备试题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另备试题新人教版1.“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
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 )A.重视商业B.重视宗教的作用C.重视军事实力D.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2.戊戌维新之前,主张维新的人,发表各自意见。
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首省方,纵民嵩乎,瞻识共主”。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依据这些资料,下列叙述哪一项最为适宜( )A.两位维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对旧观念B.认同维新者,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主张民主C.严复思想激进,谭嗣同思想保守D.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答案】 D【解析】同样是维新思想,两人有区别。
严复认为最好是皇帝亲自到沿海巡视;谭嗣同认为皇帝应该为民办事,办不好事即可改换他。
3.一位学者自述∶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
影响这位学者行为的最可能是( )A.鸦片战争前的程朱理学B.晚清时期的中体西用说C.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D.“文革”时期的破旧立新说4.有一个时期,中国出现许多期刊。
其中部分存在时间很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象,例如:曙光、新生、自由、救国、新社会、新气象、新文化、新中国、新妇女、进步青年、平民教育等。
这些期刊的名称所表达的精神源于( )A.戊戌变法运动B. 清末新政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抗日救亡运动5.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B.西方的“长技”C.介绍研究西学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xx·湖北黄冈3月质检)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
”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社会危机的影响B.经济变迁的推动C.理学功能的更新D.中央集权的削弱解析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与顽固派都主张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与理学中包含的文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样在社会危机面前得以弘扬,故A项正确;经济变迁的推动与理学强调的社会责任感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理学功能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出现更新,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削弱不是他们重视宋学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答案A2.(xx·河南郑州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
梁启超关于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并不能明确指出,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
严复在维新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也只是《天演论》,宣传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学说。
这说明( )A.维新派并不宣传民权B.维新派仍维护封建统治C.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D.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入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梁启超并没有明确指出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平等、自由的思想也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
而严复在维新变法期间也只是宣传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说明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有限,故选C项。
答案C3.(xx·广东揭阳一模)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到:“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其言论旨在( )A.倡导建立西方君主立宪政体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号召发动工农群众反抗军阀统治D.唤醒愚昧民众之觉悟解析根据所学,陈独秀主张实行民主共和,且材料没有体现出陈独秀主张建立西方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众而不是对于袁世凯的打击,故B项错误;号召发动工农群众反抗军阀统治是在国民革命时期的主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知其强调的重点在于唤醒民众,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1·上海崇明区·高三一模)重大历史事件由若干历史事件构成,历史事件又由若干小的历史事件构成,由此可以列出历史事件的层次或等级,下列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维新变法-预备立宪-剪辫易服
B.义和团运动-创立拜上帝教-八国联军侵华
C.辛亥革命-公车上书-皇族内阁
D.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发表《狂人日记》
2.(2021·上海奉贤区·高三期末)“为以夷制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的著作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D.《天演论》
3.(2021·上海静安区·高三一模)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正式发表于
A.《时务报》B.《民报》C.《青年杂志》D.《新青年》
4.(2021·上海徐汇区·高三一模)陈独秀曾号召青年道:“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这一主张
A.摈弃儒学传统思想,在任何时代看来都是正确的
B.否定儒学传统思想,意在号召青年参加辛亥革命
C.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来进行思想改造运动
D.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完全忽视了文化的民族性
5.(2021·山东高三月考)如图为20世纪中国思想界一场论战中双方的观点。
这场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
A.以暴力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以民主科学推动思想变革
D.用马克思主义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
6.(2021·山东高三月考)19世纪末,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严复指出:“财者民力之所出,欲其力所出之至多,必使廓然自由……民力之自由既侵,其收成自狭。
"其表达的经济主张是
A.政府应给民间经济活动充分自由
B.政府应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发展经济
C.发展民族经济必须与政治变革相结合
D.允许民间自由设厂是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
7.(2021·湖南高三其他模拟)某大学历史系教授汤奇学认为,新文化运动期间国语(白话文)取得决定性胜利对提升全民族文化程度,输入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语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变革的需要B.文言文晦涩难懂
C.白话文通俗易懂D.市民经济的发展
8.(2021·江苏南通市·高三期末)梁启超指出,中国思想界的痼疾,就在于“好依傍”和“名实混淆”。
如康有为的思想,是其空前创获,却偏要说是出自孔子,即属于依傍混淆。
这种病根不拔出,中国人思想“终无独立自由之望"。
梁启超意在说明
A.托古改制不利于变法改革B.维新思想惟有汲取本土养分
C.思想自由是文明进步之本D.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9.(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1902年,戊戌维新失败后避难日本的梁启超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其中称“麦喀士(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开中国人介绍马克思之先河。
后来他又发表过不止一篇文章,介绍马克思的学说。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进化论得到了革命者认可B.民族危机加剧民生艰难
C.梁启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D.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10.(2021·重庆高三其他模拟)陈独秀认为:“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这说明陈独秀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倡导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C.主张打破旧道德,提倡新道德D.提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1.(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热情歌颂青年,将他们比喻为初春和活力四射的太阳。
他还指出青年是社会的“新鲜活泼细胞”,“新陈代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从中可以看出陈独秀
A.满意民国形势并寄望于青年B.激励启发青年进行时代变革
C.认为只有青年才能挽救危机D.鼓励青年勇于批判传统文化
12.(2021·陕西汉中市·高三月考)下表所示为1920年《新青年》刊发的关于各地工人状况的部分调查报告。
这说明当时
作者篇名
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李昆《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莫如《南京劳动状况》
李幽影《北京劳动状况》
高君宇《山西劳动状况》
马伯援《湖北河南底风俗》
铁民《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
刘云生《汉口苦力状况》
A.知识分子注重社会实践B.中国共产党重视工农联合
C.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D.国民的参政意识日益增强
13.(2021·陕西汉中市·高三月考)康有为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者也”,并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
这一赞誉主要是基于严复
A.明确反对专制,主张君主立宪B.借助进化论宣传维新思想
C.托古改制,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呼吁民众自强以救亡图存
14.(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三期末)1919年7月,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设立《西方大事述评》栏目后,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北京<《京报》副刊《京报副刊》等刊物均出现介绍海外现象的栏目。
这些做法
A.适应了思想解放的潮流B.扭转了国内办报风向
C.开启了时政评论的热潮D.使阶层互动日益密切
15.(2021·山西阳泉市·高三期末)1918年,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在《克林德碑》一文中认为,义和团的野蛮、保守、排外,根源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1924年9月,已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在《向导周报》上则称,义和团运动的重要性不亚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
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不同评价
A.受到其所掌握的史料多寡的影响B.为其特定的政治和思想主张服务
C.由其不断升迁的社会地位所决定D.折射出当时言论自由的社会氛围
16.(2021·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月考)郑观应曾在《盛世危言》中强调:“自《大学》亡《格致》一篇,《周礼》阙《考工》一册,古人名物、象数之学,流徙而入于泰西。
”这一观点在晚清十分盛行,被称为“西学中源说”。
这表明()
A.中国知识界已经全盘接受西学B.中国知识分子仍鄙视西学
C.西学得到部分国人有条件认可D.中学与西学存在历史联系
二、材料分析题:4题,共计52分
17.(2021·上海奉贤区·高三期末)儒学的发展
(1)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
结合所学,将下列表示儒学代表人物或思想主张前的字母与表中序号一对应。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
C.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犹日穷其理而已矣
D.董仲舒
E.孟子
(2)20世纪初期,儒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18.(2021·上海嘉定区·高三一模)儒学兴衰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其思想内涵及社会地位也不断发生变化。
请按题意将字母填入时间轴上方的空格内。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心即理致良知C.民贵君轻D.新文化运动
E.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F.焚书坑儒G.明天理,灭人欲H.克己复礼为仁
19.(2021·山西吕梁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史上,有“北李”与“南陈“之说,“北李”指李大钊,"南陈”指陈独秀,他们是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最早的追求者,但由于思想禀赋与个人喜好的差异,二人思想样态与信从之途存在一定不同。
李大钊有稍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经历以及重视理论实效性的特点,故能较快对十月革命有所反应,并能由此及彼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迅速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陈独秀对理论的态度迥乎有别,其晚年称自己“自来立论,喜根据历史及现时之世变发展,而不喜空谈主义,更不喜引用前人之言以为立论之前提”。
这种忌“空谈”禀性既决定了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反应相对迟滞,也影响到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把握,不但导致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之路历时较长,也形塑了其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思想学说长时间交杂并存的思想样态。
——摘编自靳希光《“南陈北李”的协作与分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早期的进步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和陈独秀追求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之处。
三、论述题
20.(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末,进化论引起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严复笔下的进化论。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实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