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教案标题: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时期,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和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3.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不同学派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第八册。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百家争鸣时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是什么吗?”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百家争鸣时期的背景和意义。
2. 分别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观点。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派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出该学派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并准备口头报告。
展示与分享: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口头报告,介绍所研究的学派。
2.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扩展对不同学派的理解。
练习与巩固: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并进行答疑解惑。
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应保持批判性思维。
2. 鼓励学生多读历史书籍,了解更多有关百家争鸣时期的知识。
拓展活动: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学派,撰写一篇短文,分析该学派的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寻找更多关于百家争鸣时期的资料,并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小组讨论、展示与分享、练习与巩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深入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学派和思想,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的布置,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各家思想的内涵,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辅助材料:百家争鸣相关资料、案例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2.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方法指导二: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3题的知识点。
第3题知识点相对较多难度较大,几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总结,对比记忆。
要求学生学会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
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
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
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老子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
代表作:《道德经》。
知识模块二孔子和儒家学说自主阅读课本P36—38内容,完成第2题。
2.请你写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时期,各种学说纷呈,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氛围。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诸子百家思想的深层含义和影响,以及如何评价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和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3.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4.案例分析:教师通过举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参考资料:教师整理的关于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
4.视频资料:关于诸子百家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导入新课】家乡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那么我们济宁地区属于哪一个诸侯国呢?(鲁国)济宁有哪些称号呢?(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们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
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战国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去追寻圣人的足迹,去品尝思想文化的争鸣盛宴!解读“学习目标”。
(一)智者老子:自主学习师: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呢?老子是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人物原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
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人物名片”——老子(二)圣人孔子【合作探究】1、大思想家孔子师:孔子为什么称为大思想家?生答:因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问:儒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体系,包括很多方面,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答:是仁和礼。
教师一边利用课件,一边解释“仁”:“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
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问:孔子所说的礼是指什么呢?生答: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师: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仅对普通人要求,对统治者也提出了要求,在政治方面孔子有什么主张呢?生答: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师: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班级学生书法作品《百家争鸣》,百家是指哪些学派,争鸣又是什么意思,百家争鸣是一场什么运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一、老子同学们谁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请他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讲述故事《塞翁失马》,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翁丢失了马,哪里知道就不是福气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好事可能变坏事,坏事可能变好事。
你能举出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吗?考试考好了骄傲,不认真努力,结果下次考试就考差了;后来认识到自己的自满,虚心学习,又考好了。
(生) 看来古人的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老子还有哪些观点,在治理国家上他有什么主张?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生)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圣人〞,称他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呢?让我们首先来认识孔子。
(过渡)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走近孔子,了解生平投影孔子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讲述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流派,理解各家学说的基本理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室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主要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各家学说的异同,并尝试用摩登视角解读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安置学生自行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PPT,以辅助教学。
3. 准备教室讨论和辩论的题目,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邀请几位学生代表在教室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整体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社会影响等。
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历史视频片段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2. 介绍百家争鸣: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观点,同时简要介绍其他流派。
可以通过展示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流派之间的异同和互相影响。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思想流派进行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哪种思想最适合当今社会?”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4. 教室辩论: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辩论。
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辩论。
辩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
5. 总结与评判: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评判。
教师简要回顾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和观点,同时对学生的讨论和辩论进行评判,必定他们的积极思考和表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思想流派和代表性人物,以及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附学案)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课文相关内容的文字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
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
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感知理解一、老子1.老子生平。
请同学们从课本的描述中,概括老子生平的基本内容。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
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
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而且对他评价很高。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留世。
2.从《道德经》看老子的思想。
(1)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关于老子思想的描述找出来。
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讲解:老子的思想,主要通过<道德经》反映出来。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和无为。
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子的这种思想会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不会。
因为诸侯争霸靠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如果在当时主张清静无为,那就会被别国吞并。
因此,老子的思想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3)老子哲学对中国文化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本课内容涉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各家的思想观点,分析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认识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2.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案例分析资料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答案:①核心思想:仁,有爱心、有同情心。②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观看图片和阅读表格内容(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孔子的教育成就。
答案: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答案:①为何“争鸣”: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②如何“争鸣”: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③局面: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3.阅读教材内容,列表归纳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答案: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子》
儒家
孟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教法
学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易中天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之际,习近平给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286名孔子学院校长、院长回信。
他指出,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界。
百家争鸣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影响,由此链接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总结时代背景:目标导学一:老子1.图片展示介绍老子的生平与相关活动提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展示老子的思想主张和政治主张,教师总结:提示:(1)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3)学说代表:《道德经》(道家的经典)。
3.提问:你知道老子还有哪些朴素辩证法思想?提示: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的生平简介,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孔子个人生活历程:提示: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内容要点: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认知提示:1.学什么这里的“知道老子和孔子”包括老子的历史地位、思想主张以及相关著作,孔子的历史地位、思想成就、教育成就、相关著作以及历史影响。
这里的“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深远影响主要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对现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学到什么程度这里的“知道”是指通过阅读教材,能够说出老子的历史地位、思想主张以及相关著作,孔子的历史地位、思想成就、教育成就、相关著作以及历史影响。
这里的“理解”是指根据材料,能够说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对现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怎么学本课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组内分析,总结概括诸子百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主张,分析诸子百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协作性。
本课中,学生以学习儒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为主,进而学习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的相关知识。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少有的思想解放时期,它产生于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历史背景下,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界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特别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便于教学,我将教材主体内容整合为三部分:(一)老子——无为而治;(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仁、礼;(三)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该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
但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有效的时间段的合理运用,多创设教学情境,多鼓励学生质疑,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百家争鸣》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吗?那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学派,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我们称之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诸子百家的基本内容。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教案标题: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要代表和他们的学说。
2. 掌握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论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要代表和他们的学说。
2.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分析不同思想家的学说并进行比较。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论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学生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他们对百家争鸣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发思考: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字和学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包括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变革。
2. 分别介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要代表和他们的学说,如孔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等。
3. 对比不同思想家的学说,分析其主要观点和价值取向。
三、讨论与辩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思想家,讨论该思想家的学说和其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2. 辩论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哪个思想家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最大的推动作用。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请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各个思想家的学说和其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有何意义?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五、拓展延伸(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百家争鸣的理解和思考。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和网上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分析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思想家的学说,并阐述其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要代表和他们的学说,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初中百家争鸣教案
初中百家争鸣教案【篇一:第八课《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区级获奖教案)】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设计思路: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
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不文明行为。
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了?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如何应对这种社会问题,2500多年的中国先贤也有他们的独到见解,就让我们今天进入第八课百家争鸣,看看先贤的智慧。
(板书)第八课百家争鸣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6页到39页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2.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完成导学案学习内容(在6分钟内完成)请学生自己举手发言,分享导学案学习成果,老师展示标准答案归纳总结。
自学完成后,这里将学生按小组分成几大学派制作诸子名片,分学派上台介绍本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著作,梳理本课的基本知识内容,最后由老师汇总,以表格方式展示。
具体流程:1、儒家:孔子(展示孔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孔子的基本资料,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论语》。
展示《论语》的句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现“仁”;《礼记》中: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体现“以德治国”。
《论语》:子曰:“有教无类。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体现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展示孟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2、道家:老子(展示老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老子的基本资料,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代表作《道德经》。
然后展示《道德经》的内容,分析老子的思想观点:“无为而无不为。
”——体现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8课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PPT或者黑板3.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漫画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人物是谁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尚显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历史实例来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加以区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区别,以及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区别,以及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历史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历史实例:教师准备相关历史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教师提前布置相关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等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发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这一时期,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等方面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百家争鸣的背景,从微观上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古代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观点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教学难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以及如何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古代哲学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各家思想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以各家代表人物为例,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
4.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
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课文相关内容的文字资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导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
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
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感知理解
一、老子
1.老子生平。
请同学们从课本的描述中,概括老子生平的基本内容。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
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
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而且对他评价很高。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留世。
2.从《道德经》看老子的思想。
(1)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关于老子思想的描述找出来。
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讲解:老子的思想,主要通过<道德经》反映出来。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和无为。
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子的这种思想会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不会。
因为诸侯争霸靠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如果在当时主张清静无为,那就会被别国吞并。
因此,老子的思想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3)老子哲学对中国文化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在其著作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自然和社会人生辩证的奥秘。
他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甚至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
(4)过渡:春秋时期,与老子同时代的还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那么,孔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他、评价他?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年小官,后又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门的最高领导。
因在政治上不得意,故带领学生周游列国。
晚年回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的工作,编订了《春秋》等书。
下面,我们就从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两方面来了解孔子。
2.孔子的政治思想。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内容,说说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认为“仁”包含了一切美德。
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2)引导:孔子强调“仁”“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可他又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这从侧面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缺乏“仁”,缺乏“爱人”。
统治者在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方面做得不好,没有做到“为政以德”,还因为西周的制度遭到了破坏。
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开始争霸,西周时的分封制遭到破坏。
同时,由于争霸战争的进行,给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和“爱人”的主张,企图恢复西周的分封
制,重整统治秩序。
我们从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方面看,可以把他的学说称为“仁”的概念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仁”包含了一切美德。
它是“礼”的根本内涵,是伦理道德观念的基本依据,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过渡: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
3.孔子的教育成就。
(1)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孔子教育成就的内容,然后归纳一下。
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孔子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孔子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2)总结: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专心从事教育,整理古籍,还根据鲁国的历史编成《春秋》一书。
孔子死后,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分成多个流派,孔子的学说被发扬光大。
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演变,到西汉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过渡: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比较活跃的第一个时期便是春秋战国时期。
说活跃,主要是针对当时出现的“百家争鸣”而言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
三、百家争鸣
1.引导:请同学们先找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然后找出各家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思想,并以表格的形式出示。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
孔子春秋晚期《论语》
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
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经》
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
孟子战国《孟子》
轻徭薄赋;保护自然
庄子战国《庄子》“无为而治”
墨子战国《墨子》“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
韩非战国《韩非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春秋时期《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形成。
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派,各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3.下面我们讲一下“百家争鸣”的影响
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