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专题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虚词专项复习 课件(共66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作连词 二、表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①敏而好学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作连词 三、表转折关系
(译为“但是”;表转折时,前后一般会出现否定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作连词 四、表承接关系
(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
①扁鹊见蔡桓而旋走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介词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作“把”。
)
eg: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介词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eg: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
④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译作“按照”或不译。
eg:以貌取人 余船以次俱进。
介词
⑤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 译作“在”“从”。
eg: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连词
“以”作为连词时,除“转折”外, 其他的作用与“而”作连词时相同。
回顾一下,“而”作连词时表示的逻辑关系
而作连词意思多, 五六七八真不少。 并列递进和转折, 承接因果和目的。 假设修饰别忘记, 偶尔通假译作你。
eg:险以远,则至者少。
樊哙侧其盾以撞。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木欣欣以向荣
“修饰”实则为状语, 与“承接”的区别:看两个动作是否先后发生。
记忆口诀
“以”作介词“把、拿、用”, “因为”“按照”“在”和“从”。 用作连词如同“而”, 除了“转折”余照搬。
文言虚词(完整版)PPT课件
CHENLI
6
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HENLI
7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3.若欲死而父。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CHENLI
10
⑶而况:“何况”,更何况。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
况石乎! 2.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 3.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CHENLI
11
⑷既而:不久,一会儿。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2.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
CHENLI
15
①却看妻子愁何在。 ② 豫州今欲何至? ③ 何由知吾可也。 ①子恃何而往?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HENLI
16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 今日之中国! ③作计何不量!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CHEN,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CHENLI
26
1.孰为汝多知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5.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HENLI
27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3.日食饮得无衰乎?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于此乎 ! 5.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归纳ppt课件
❖ 例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示手段或 凭借。)
❖ 1 .介词
9、为wèi
❖ (1)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 1.代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其qí
❖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 臣。
❖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 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 “它”,不能加“的”。例①: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 例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例③:此皆言其可 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左传》 ❖ 5、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
国志·诸葛亮传》 ❖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 ❖ 7、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韩非
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 (二)用作疑问副词。 ❖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
❖ 1 .介词
9、为wèi
❖ (1)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 1.代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其qí
❖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 臣。
❖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 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 “它”,不能加“的”。例①: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 例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例③:此皆言其可 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
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左传》 ❖ 5、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
国志·诸葛亮传》 ❖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 ❖ 7、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韩非
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 (二)用作疑问副词。 ❖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
文言虚词归纳总结精品PPT
始文 言 虚 词
千黄 朵四 万娘 朵家 压花 枝满 低蹊 。,
(一)而
1.连词:
(1)转折关系。(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八)【为】②读wèi(第四声)时,只作【介词】
1.介词
(1)表动作、受益的对象。 译为“给、替”。
(2)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译为“向、对、同、跟”。 例:为公子泣。
(3)表动作、行为的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1.助词
九
(1)作结构助词,于定语和中心词间,译为“的”。 【之+名词/名词性短语】
文言虚词归纳总结精品课件
文言虚词归纳总结精品课件
(十一)其
3.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设”。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
4.音节助词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固定结构
【何其】译为“多么”。 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指示代词,“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三)乃
3.固定结构:
(1)无乃:表猜测,“恐怕……”例:无乃尔是过与。 (2)乃尔:译为“这样”。例: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四)以
1.介词
2.连词
(1)表工具,“拿,用”。
(用法与“而”基本相同,但不表转折)
千黄 朵四 万娘 朵家 压花 枝满 低蹊 。,
(一)而
1.连词:
(1)转折关系。(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八)【为】②读wèi(第四声)时,只作【介词】
1.介词
(1)表动作、受益的对象。 译为“给、替”。
(2)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译为“向、对、同、跟”。 例:为公子泣。
(3)表动作、行为的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1.助词
九
(1)作结构助词,于定语和中心词间,译为“的”。 【之+名词/名词性短语】
文言虚词归纳总结精品课件
文言虚词归纳总结精品课件
(十一)其
3.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设”。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
4.音节助词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固定结构
【何其】译为“多么”。 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指示代词,“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三)乃
3.固定结构:
(1)无乃:表猜测,“恐怕……”例:无乃尔是过与。 (2)乃尔:译为“这样”。例: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四)以
1.介词
2.连词
(1)表工具,“拿,用”。
(用法与“而”基本相同,但不表转折)
文言虚词专题优秀课件
常见的连词:则、以、而、若、且。
01
并列、递进、选择、承接、转折、因果、目的、假设、修饰
04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
02
连词按其所表示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9种:
03
文言虚词简介
连词
副词 常见的副词:其、乃、且。 副词是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种语气及程度深浅、范围大小等的词。
⑴表承接,译为“于是、就”。
⑵表条件或范围限止,译为“才、这才、只、仅”等。
四、乃 ★★★★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表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译为“却、竟然,居然”。
01
乃 ★★★★
02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作代词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备乃器械,持乃糗粮,呼应风从。 ④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
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3.作连词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⑴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或者” 。
⑵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作第二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相当于“你”、“你们”、“你(们)的”。
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样)/如此”。
七、若 ★★★☆(未考)
若 ★★★☆(未考)
作副词 关山度若飞。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报任安书》 用在动词前,表不肯定,译为:好像、似乎
文言虚词专题复习(共40张PPT)
的(定语的标志)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取消主谓独立性
无丝竹之乱耳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相同 的一项( )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之二虫又何哉?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辍耕之垄上,伥恨久之 D蚓无爪牙之利
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①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②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③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则
此则寡人之罪也 加强判断,是,就是 副词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表范围,仅,只
学而不思则罔 表承接,就,便,那么 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表转折,可是,反倒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表出乎意外,竟,却 连词 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表让步,倒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则孝,出则悌
表假设,假使,如果 表并列,就,或不译
动词 军惊而坏都舍 比喻词,像 非……而 天下强国,非秦而楚 不是……就是 〔而已〕罢了。 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 一层的意思。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2.依靠,凭借。 3.趁着。 因为,由于 4.通过,经由。 5.因为,由于。 因为,由于
趁着 依照,根据 依靠,凭借 依靠,凭借 通过,经由
1.因祸得福 2.无因喜以谬赏 3.因利乘便 4.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5.因河为池 6.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下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
阻止之意。 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 贼之首!”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 步的议论。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 关西卒
《文言虚词》优秀课件54页PPT
表判断 表停顿 表陈述
1.曹公,豺虎也 2.余闻之也久 3.故以羊易之也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苟政猛于虎也! 6.是说也,人常疑之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表判断 表停顿 表陈述 表疑问
1.曹公,豺虎也 2.余闻之也久 3.故以羊易之也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苟政猛于虎也! 6.是说也,人常疑之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也哉】
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例: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也欤】
表疑问,相当“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也夫】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史记·太史公自序》:“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 夫!”
③表示疑问语气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您怕死了吗?为什么哭泣呢?
④表示感叹语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⑤用在句中,表示舒缓语气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对
2.乃设九宾礼于庭
3.燕王欲结于君
4.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1.曹公,豺虎也 2.余闻之也久 3.故以羊易之也 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苟政猛于虎也! 6.是说也,人常疑之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专题十第二节文言虚词PPT教学课件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 (
)
以尔车来(《氓》) (
)
纫秋兰以为佩[《离骚(节选)》] (
)
4.以路幽昧以险隘[《离骚(节选)》] (
)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
自主校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介词,把, 拿/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动词,认为/介词,因为
4.删除法辨析“者” 判断下列句中“者”是哪一种用法:
A.代词 B.助词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答案:①A ②A ③B ④B
分析:分辨“者”是代词还是助词,最简单的办法, 是看“者”可不可以去掉,不可去掉的是代词,可以去 掉的是助词。
板块二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节 文言虚词
虚词的一词多义
(一)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
)
静言思之(《氓》) (
)
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节选)》] ( 1.之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并序)》] (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节选)》] (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
②搭配法。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若后面 是分句,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 它就是介词。
3.位置法辨析“焉”
说出下列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鱼焉.,其广数千里:________,__________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_______,_____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________,__________ ⑤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十八个虚词》课件
学习文言文虚词的方法和技巧
1
阅读经典文言文
多读经典文言文作品,理解虚词的使用
背诵文言文句子
2
场景和含义。
通过背诵文言文句子,熟悉虚词的搭配
和用法。
3
参加文言文讲座
参加文言文讲座,深入了解虚词的细节
练习虚词运用
4
和语境。
通过练习,加强对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
运用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
熟练掌握文言文虚词的使用,有助于准确理解和翻译古代文献,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同时,对于 学习现代汉语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虚词的分类
虚词可以分为标志位虚词、语气词、关联词和助词 等不同类型。
常见文言文虚词举例
1 标志位虚词
如「之」、「者」等,用来标志名词或动词 的作用关系。
2 语气词
如「乎」、「哉」等,用来表示不同的语气 或感情。
3 关联词
如「而」、「何以」等,用来连接句子或句 子中的成分。
4 助词
如「之」、「所」等,用来补充动词或形容 词的意义。
《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定义和分类,并提供常见虚词的举例。 还将探讨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学习虚词的方法和技巧。最后, 我们将讨论运用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
虚词的定义与分类
什么是虚词?
虚词是指在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用来衔接 句子成分或表达语气、关系等。
文言文中虚词的功能与作用
衔接句子成分
虚词帮助衔接句子的主体、宾语、谓语等不同 成分,让句子结构更完整。
引导关系与逻辑
通过虚词的使用,文言文可以更清晰地表达句 子之间的关系和逻辑。
表达语气与情感
文言虚词优秀课件
① 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 “吧”。 ② 介词, “于,在”。 2. ④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啊”“呀”。
⑤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⑥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 ⑦ 介词, “于,比”。 ⑧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一.代词。①你,你的; 2. 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 3. 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 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 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⑥言不堪入耳, 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 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 加之罪,其⑫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 其⒀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③ 兼词, “于此”,在那里。 ④ 词尾。 ⑤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⑥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⑦ 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⑧ 代词,相当于“之”,他们。
2、句中。
表停顿,不译。
1、句末。
一.表判断语气; 二.陈述、肯定语气; 三.表感叹语气; 四.表疑问语气;
“师道之不传也①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 ②?”“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③。”“汝之言, 金玉也④。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⑤!”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肯定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
1. 介词。
1. 用,拿; 2. 凭,依据; 3. 把; 4. 在,从;⑤因,因为; 5. 依照,按照。 6. 才;(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
论》)
单击添加大标 题
一. 兼词。①于此,于之。积土成山,风
1. 兴焉。 二. 语气助词。②词尾。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面(多为叠词),相当
⑤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⑥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 ⑦ 介词, “于,比”。 ⑧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一.代词。①你,你的; 2. 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 3. 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 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 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⑥言不堪入耳, 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 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 加之罪,其⑫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 其⒀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③ 兼词, “于此”,在那里。 ④ 词尾。 ⑤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⑥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⑦ 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⑧ 代词,相当于“之”,他们。
2、句中。
表停顿,不译。
1、句末。
一.表判断语气; 二.陈述、肯定语气; 三.表感叹语气; 四.表疑问语气;
“师道之不传也①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 ②?”“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③。”“汝之言, 金玉也④。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⑤!”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肯定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
1. 介词。
1. 用,拿; 2. 凭,依据; 3. 把; 4. 在,从;⑤因,因为; 5. 依照,按照。 6. 才;(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
论》)
单击添加大标 题
一. 兼词。①于此,于之。积土成山,风
1. 兴焉。 二. 语气助词。②词尾。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面(多为叠词),相当
《文言文虚词复习》优秀ppt
(4)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1、助词
(1)表疑问 呢 吗 儿寒乎?欲食乎?
(2)表推测 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2、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C( )
A、冲口而出 B、不劳而获
C、吾与而兄善 D、鸡鸣而起
C 为代词 其它均为连词
3、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A( )
A、温故而知新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尝一龙击发而地不觉动
(7)吾闻之,喜而不寐
(8)视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A(1)(2)(3)/(4)(5)/(6)(7)(8) B( 1 ) (3)(4)/ (2) (5)/ (6)(7)(8) C( 1 ) (3) (5)/(2)(4)/(6)(7)(8) D(1)(4)/(2)(3)(5)/(6)(7)(8)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2、对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
项是( )
注释:(3)竟然 (4)是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献璧。
(3)祭拜大将,乃韩信也。
(4)当立者乃扶苏。
D
(5)终不得不入中城,乃罢而归引。
(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7)悉以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20个虚词ppt课件
通“已”,已经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 涉世家》)
——发现与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 就已经觉得奇怪了。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①用,做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 (你们)打算做些什么呢? ②以为,认为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 说了。
代词,通“尔”,“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①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②而后,相当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 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在也。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发现与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 就已经觉得奇怪了。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①用,做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 (你们)打算做些什么呢? ②以为,认为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 说了。
代词,通“尔”,“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①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②而后,相当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 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在也。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课件
(2)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因为 (《雁荡山》)
(7)介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地 点,可译为“到”。
(8)介进事物比较的对象, 可译为“比”。
(9)介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可译为“被”。
10、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 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殽之战》)
8、其
(1)代词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 记》)
①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 系,相当于“他、她、它(们) 的” ②用作第三人称,一般代人,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 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他、 她、它(们)” ③活用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 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 (的)”、“自己(的)”
1介进动作行为产生的时间, 可 译为“到”“在”“从”等。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地方, 可 译为“到”“在”“从”等。
3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可 译为“由于”。
4、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以共济世业。(《赤壁之 战》)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6、事急矣,要求救于孙将 军。(《赤壁之战》)
2、寿毕,请以剑舞,因击 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所借助的 沛公于坐。(《鸿门宴》) 时机,可译为“趁着”
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 者臣靳尚。(《屈原列 传》)
③表示动作行为所借助的事物, 可译为“凭借”“依靠”
4、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表示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译为“通过”“经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副词(表判断,译为“是” )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
2.作介词(wèi)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⑴表被动,可跟“所”构成“为所”、“为„„所” 的被动结构,译为“被”。
九、为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 也。
⑵表修饰关系,连 接状语和谓语,译 为“着、地”或不 译。
⑶表假设关系,连接 主语和谓语,相当于 “如果、假使”。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⑷表示并列关系。“而且”、“又”、“和” 或不译。 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⑸表示承接关系。“而且”、“并且”、“就” 或不译。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⑹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⑺表示因果关系。因而、因此。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⑻表示目的关系。来,用来。
(4)表感叹或祈使语气。啊、呀。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6)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的样子、地。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7)句中停顿
2.用作介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相当于“于”。译为“在”、“比”、 “对”、“对于”等。
3.作连词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 遥游》
⑴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或 者” 。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若余之专耳。(《送东阳》)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⑵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索引
4.作助词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史记· 高祖本纪》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4.作助词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繁盛的样子) 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的、地”,表状态。
5.固定结构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 ③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索引
四、乃 ★★★★ 1.作副词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
⑴表承接,译为 “于是、就”。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⑵表条件或范围限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止,译为“才、这 才、只、仅”等。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献璧 ④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作副词。 ①汝其勿悲。《与妻书》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⑴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还 是”、“一定(要)”。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⑵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 “大概”、“可能”。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⑶转折关系,然而,但是 ①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⑷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2.作副词 ①不出,火且尽。 将,将要,将近。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暂且,姑且。 ③卿但暂回家,吾今且报府。
3.固定结构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 若也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 论,译为“况且、再说”。
索引
七、若 ★★★☆(未考)
1.作代词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 子 梁惠王上》 作第二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相当于“你”、 “你们”、“你(们)的”。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孟 子 梁惠王上》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pang 2)在单音节形容词前,起加强作用 溱与洧,浏其清矣 3)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
索引
六、且
★★★
1.作连词。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 ②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③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⑴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等。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⑵表让步关系或让步递进(先让步,后推进一 层),译为:尚且,况且,还。
索引
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
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 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
一、而 ★★★★★
1.作连词 ⑴表转折关系。 然而、可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却。 ③惑而不从师
文言虚词简介
三、连词 常见的连词:则、以、而、若、且。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 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 连词按其所表示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9种: 并列、递进、选择、承接、转折、因果、目的、 假设、修饰
文言虚词简介
四、副词 常见的副词:其、乃、且。 副词是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 种语气及程度深浅、范围大小等的词。 五、助词 常见的助词:所、也、者、之、乎。 助词是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包括 音节助词、句首助词、句中助词、句末语气助 词等。
③备乃器械,持乃糗粮,呼应风从。⑵他们的 ④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 文》)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索引
五、其 ★★★★★
1.作代词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 ⑴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它 (们)”,“他(们)的、它(们)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所在】1.到处。2.所在之处,处所。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 先人(《报任安书》)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 “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索引
九、为 ★★★
三、乎
★★★(未考)
1.助词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⑴表疑问语气。吗、呢。 ①沛公不先破关,公岂敢入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⑵表示反问语气。吗、呢。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⑶表推测或商量语气。吧。
①危乎高哉! ②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滕王阁》
【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等,表示 时间短暂。译为“不久、一会儿”
索引
1.疑问代词 ①大王来何操?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 ③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黄州快哉亭记》
二、何 ★★★★(未考)
⑴作宾语,什么,哪里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文言虚词简介
一、代词 常见的代词:之、其、何、若。 二、介词 使用频率高、用法较复杂的介词:以、于、为、 因、与。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 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 因、对象等的词。 介词必与所带的宾语(有时省略)组成介宾词组 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 补语。 介词根据功用可分为表处所、表时间、表原因、 表对象、表凭借、表被动、表方式、表工具等。
四、乃 ★★★★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⑶表出乎意料或违 背常理,译为“却、 竟然,居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⑷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 只是、本来是、原来是。
2.作代词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⑴你,你的。
【所以1】表动作行为的方法、凭借或依据等,相 当于“用来„„的(方法、东西)”。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 故)”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谓】所说的。
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样)/如此”。
七、若 ★★★☆(未考)
2.作副词 ①关山度若飞。 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③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 样去做)《报任安书》 用在动词前,表不肯定,译为:好像、似乎
3.作连词 ①若弗与,则请除之。《郑伯》 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您 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 有什么区别呢?)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寡人之于国也》
⑵作谓语,用于询问原因,后常有“哉、也” 等疑问语气词,译为“为什么”。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⑶作定语,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