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14)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7-8章
2.物化的扬弃与总体性的恢复
▪ 卢卡奇把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概念和 韦伯的合理化概念综合形成“物化” 概念,并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批判。
▪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 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必然的、直接 的现实。
▪ 第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建设性特点。
▪ 第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 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脱离纯粹的理论研究,重视 现实关照。
▪ 第四,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伦理化解读 和批判,开始用伦理学的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重要 概念。
二、世纪之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进
▪ 苏东剧变虽然导致国际政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但西方马克 思主义研究却依然在继续进行中。随着全球化进程中新矛盾 、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它的研究领域有所拓展,研究队伍有 所扩大。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中欧、西欧 所爆发的一系列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地区无产阶级革 命失败的产物”。
▪ 20世纪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同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曲折复杂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30年代,截至二战 结束。这一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它的最重 要的特征,是人道主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占据着绝对主 导地位。
▪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二战之后到冷战 结束。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主要 理论倾向及其特征
▪ 在这一历史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大致可分 为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马克 思主义两种主要理论倾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绪论及第一章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指17世纪末由威廉· 配第 奠基,中经亚当· 斯密的发展,到大卫· 李嘉图完 成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1.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内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 规律。 2.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 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
二、恩格斯的家庭与教育 (一)家庭 (二)教育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
一、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黑格尔派 哲学 《博士论文》的主题: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 性。内容:通过分析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的意 义来肯定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存在的合理性。 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博士论文》的思想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区别:政 治立场的差别:革命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哲学 立场的区别:哲学与现实的相互作用和自我意识 与现实的对立。 青年恩格斯思想的起点也是青年黑格尔派。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方法
1.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 2.把 “史”和“论” 结合起来。 3.通过学习经典作家和代表人物的原著来把 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必须把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史实同对 这个史实的评价结合起来。 5.贯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 法。
第一章 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
一、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黑 格尔派哲学
青年恩格斯思想的起点也是青年黑格尔派。 1841年9月,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课程。 参加博士俱乐部的活动 积极参加反对谢林的斗争 《谢林论黑格尔》(1841年12月)、《谢林和启 示》(1842年3月)、《谢林——基督的哲学家》 (1842年5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2015年09月18日 18:08 卢婷婷点击:[308]《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编码:S0305202学分:2 总学时:36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读基础:修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本科课程。
主讲教师:潘建屯(副教授)、刘晓辉(讲师、博士)、卢婷婷(讲师、博士)。
二、课程目的任务1.课程地位作用该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2.课程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理论的新探索,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2.抛弃过时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72年德文版序 言中说过:“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 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 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 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 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 阶级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 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 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 过时了。”
1.具体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 应用、丰富、发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2.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创新规律、 重心转移规律、具体化规律、民族化规律、大众化规律等 等。
3.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领导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
4.研究马克思主义呼应与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特别 是与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斗争的历史过 程及其一般规律。
2、从理论到现实的社会制度(酝酿准备)
从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列宁理论和实践 活动时期。列宁一生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 面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前期是就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展 开的,成就是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后期是围绕如何 对待社会主义展开的,成就是提出从战时共产主义走向新 经济政策,总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把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四个时期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奠基)
(1)从1836年到1848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青年 马克思恩格斯从信奉青年黑格尔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政治 立场经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而走向并创立马克思主义时期。 (2)从1848年到1875年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和系统化阶段。 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 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经过革命实 践和经济学的双重证明,被确立为科学理论。 (3)从1875年至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马克思主义的展开 时期。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前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 以及对资本主义新变化、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新思想。
03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针对巴枯宁反对和否定一切国家并主张将废除继承权 作为革命起点的谬论,马克思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国 家观,揭示了社会革命和国家消亡的经济前提。
在批判巴枯宁反对一切权威观点的过程中,恩格斯的 《论权威》一文深刻论证了权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和作用。
针对巴枯宁“完全放弃一切政治”,以及所谓进行政 治斗争就等于承认资产阶级国家及其社会制度的荒谬 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政治运动与阶级运 动的相互关系。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不仅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还阐明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揭示了 其内在联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科学理论体 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三个主要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 和科学社会主义所组成,这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不 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 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关于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实的问题,亦即思 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家划分为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对清除杜林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消极影响,推动社会主义运 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划清了它与旧 哲学,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的原则界限。
其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第四,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观。 第五,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系统化
导论 第八讲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第八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主义阶段》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不仅在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扩大到了像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当时的俄国,资本主义已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20世纪初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以帝国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理论、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与自身建设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列宁主义。
(一)提出了创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u列宁于1899年完成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为制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和策略作了理论准备。
列宁在与各种错误观点的斗争中,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u布尔什维克的产生,意味着俄国出现了一个新型的、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革命政党。
这一时期,列宁发表了《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从何着手?》、《同经济主义的拥护者商榷》、《怎么办?》和《进一步、退两步》等一系列文章和论著,系统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必要性、新型政党的性质和任务,以及新型政党的思想理论原则、组织原则和策略原则。
(二)列宁在同错误思潮斗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u列宁批判了民粹派的社会历史观,阐发了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u列宁批判了“合法马克思主义”,为《资本论》辩护;u列宁批判了“寻神说”和“造神说”,揭露了宗教的本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u列宁写作《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批判“经验批判主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比如,提出的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制定了科学的物质定义,提出哲学的党性原则;“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以及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的理论;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批判“铁的 工资规律”;批判依靠国家帮助建立工人合作社 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批判“自由国家”的观点。
• 2、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全面阐述。关
于过渡时期思想;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 段及其特征的理论。
.
9
思考与练习:
学习重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 想;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 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学习难点: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的观 点的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哲学 基本问题理论的历史地位。
.
16
第一节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自学)
.
21
2、批判了特卡乔夫所谓在一个农业国家直接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调,强调社会主义 必须具备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基础,提出了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创造走向社会主义 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问题。
.
22
• 马克思与恩格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之
比较:二人在东方社会理论问题上的同中 之异和异中之同,不仅不是二人思想对立 的表现,恰恰是他们的能力、知识、思想、 理论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证 明;同时,从中也透射出恩格斯晚年对东 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思考。
• 学习重点: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基本过程和革命意义,
《资本论》及其手稿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马克思恩 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
• 学习难点:《资本论》及其手稿实现的政治经济学革命,
《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
.
2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 一、《资本论》的创作过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马布利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私有制成为人类一切不幸的根源。人人一律平等,没 有贫富,人人都是兄弟,普遍认为劳动是光荣的事业,承认任何 东西不得据为己有为根本法律。需求越小,幸福越多。 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是不符合理性和自然秩序的,所以应 该把现存的私有制社会改造成“人人平等,人人是兄弟”的理想 社会。为此,他注重和致力于拟定向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过 渡的立法改革方案,主张通过立法改革使人类逐步恢复理性,限 制人们的邪恶欲念,改革现行税制和土地制度,防止财产集中等 等。但他坚持反对人们对改善物质生活的欲望和要求,而主张 “苦修苦练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 限制消费和生产,实行平均主义。
3、傅立叶:法国空想社会主 义者。 出身于商人家庭的他, 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丑 恶现象,希望建立一种以法 伦斯泰尔为基层组织的社会 主义社会,在这里个人利益 与集体利益是一致的,他幻 想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实现, 在当时并未产生多少关注, 但对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代表作 《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 的理论》 、《宇宙统一论》 和《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 等。
圣 西 门
欧 文 傅 立 叶
第一阶段: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16-17世纪,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也是资产 阶级开始形成时期。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 斯莫尔所著《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 主义的诞生。
代表人物
1、托马斯莫尔:英国空想 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 在《乌托邦》一书中最早揭 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 他把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为了养羊赚钱而用暴力剥夺 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称之为 “羊吃人”的惨剧。
总结:
社会主义学说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长期 发展过程,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 要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 展的必然结果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一个重 要时期,它是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和阶级状况的产物。它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对 现存社会进行改造,建立美好新社会的理想, 是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重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0绪论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我们认清马克 思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从而坚定我们 对它的信念。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方法
第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学会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第二, 要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里 说的整体性,既包括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也包括理 论体系的整体性。
第三,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立足当代,做到历 史和现实的统一。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划分为几个主要的历
史时期?概述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 ●3.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什么重857—1858年经 济学手稿》《雇佣劳动与资 本》《1861—1863 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 等著作中,马克思对劳动价 值论进行了科学探索,创立 了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马 克思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
• 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发表了科学社会主义 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形成了包括哲 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主要组成部分在内 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绪论
全书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 列宁主义阶段
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五、马克思列宁主义在 苏联的发展及挫折
三、马克思主义体系 的丰富和发展
六、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 它由哲学、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涉及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导论ppt课件
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诞生
近代形而上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空想社会主义批判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套用科学语言,理论层次可分别对应于 语义问题(意义)、语法问题(论证) 与语用问题(应用),而从理论到实验 的整个框架就是语境(context)问题
内外要求
一是内部可靠性,或逻辑证明,是为确 立理论的必要条件
二是外部有效性,或实验证明,是为确 立理论的充分条件
而确立理论的充要条件,就是必须同时 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具体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以理论 体系不断的自我更新和研究方法的自我改进,科学揭示 社会历史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 ,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 观的人民利益标准,反对一切形式的主观主义。
框架
一、文化背景 二、原型方法 三、系统方法 四、逻辑方法 五、历史方法 余论
一、文化背景
纵向考察 横向比较
纵向考察
近代科学的起源 “科学革命”的伟业 启蒙运动以后,科学向社会领域扩展,
向精神领域延伸 科学技术化,科技社会化,是科学主导
现代社会的物质/精神力量所在
牛顿著名的 《原理》
理论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时过境迁,分别考察理论,譬如不同时 期的社会主义理论满足可靠性而不满足 有效性,或者有效性满足了可靠性却不 满足的情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精选文档
•
(二)唯物史观的简要发现历程
• 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开始于1844年6--8月 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 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异化劳动理论 的提出,使马克思朝着在劳动发展史中寻 找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的方向迈出 了重要的一步。
•
第三,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出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造者
•
3、《神圣家族》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 立奠定了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
—— 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
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过程的开始
• 列宁认为,这一著作“奠定了革命唯物主 义的社会主义基础”。(《列宁全集》第2 卷,第7页。)
(五)唯物史观的确立
知识拓展:神圣家族
• [神圣家族]原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曼坦那(1431-1506) 的一幅画的题目,画中人物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圣 婴耶稣,旁边有玛利亚的丈夫圣约瑟,还有圣伊 丽莎白、圣约翰以及一些天使和神甫等。马克思 恩格斯借用这幅名画的题目,来讽喻以布鲁诺·鲍 威尔为首的一伙,形象地指出这些人狂妄自大, 超乎群众之上,仿佛以耶稣一伙自居的丑态。
(四)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马 克思恩格斯进一步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 1、清算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 尔派的错误思潮的必要性
•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清算了自己 曾经信奉过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批判地 吸取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根本改造了 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以往从来未有过 的革命的和科学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2、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史第一章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主体条件,把握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代表性文本及其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内在逻辑。
学习重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
第一章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二、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三、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第一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1.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2.生产关系的变革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三、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新特点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特别是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开始了很大发展,并且很快进入了工业革命。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工业革命不仅使生产技术发生质变,也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以机器体系和雇佣劳动为标志地工厂制度取得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
2.生产关系的变革工业革命使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确地显现出来。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迅速地开拓和扩大了世界市场。
总之,工业革命所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急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激化,其具体变现就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原因及表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的矛盾。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和发展,预示了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早期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创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VS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 机,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和 目标,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 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和挑战
资本主义危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经济全球化、金融化、虚拟化等趋势 ,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引发了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等问题。
资本主义挑战
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不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威 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端。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发展前景和意义
发展前景
面对资本主义的危机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它将继续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民 族解放运动提供理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和演变
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发展经历了 不同阶段,包括从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的第二国际时期、十月革 命后的苏联时期以及二战后的欧
洲社会主义国家。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创
新。
演变挑战
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面临 着各种挑战和批判,包括来自资 产阶级经济学、社会民主主义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授提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授提纲左亚文第一讲导论大家都是学习文科的,学习文科的一方面要学习文科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但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
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除了学习哲学史,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所以,我历来主张学好三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现在,大学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只学概论,不学习思想史。
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学习史上,我们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也是如此。
在这个导论里,我想主要讲这样四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基本历程;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本质特点;四是研究的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这就是要回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什么?(一)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不清楚,以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
列宁曾给马克思主义下过一个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重新给马克思主义下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马恩所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任何科学都是研究规律的。
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地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1)要联系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殊的有机体来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
(2)要具体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3)研究社会历史的规律不能脱离整个世界的一般发展规律,故马克思主义必然要以哲学作为自己的基础;对社会历史的解剖必须借助于经济学,故必然要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解放,故必然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归宿。
3、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的对象(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什么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学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思想的演变。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 创始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19世纪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等地从事革命和思想研究,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共产主义理论。
1848年,他们合著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要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打下了理论基础。
2. 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为其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化和拓展,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带领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此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了其他国家,不断发展和演变。
3.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在20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全球范围,成为各国左翼、工人运动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思想武器。
在亚非拉等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尤为迅速。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像古巴和越南等国的革命运动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成功。
4. 当代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注重于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拓展到政治、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同样丰富多彩。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历史进程。
导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14)
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
研究特点及内涵: 着眼于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主的文本系统 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 主义文献的考证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诠释学研 究。 研究问题: 文献研究中的遗漏、时事评论、笔记、书信、经 典研究中的空白,等。 “文本解读”路径: “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走近马克 思”等
参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 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报告”《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4 、6期) 苏联:专门的研究机构; 欧美学者:科尔钮、麦克莱伦等学者;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概况
我国: 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 研究所成立; 20世纪80年代初; 进入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专题史
研究特点及内涵: 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相对独立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一些重大思想观点发展历史的研究。 研究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马 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史;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史、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的学说史,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概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六个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通史、国别史和阶段史、 专题史、传播史、文献学等。
马克思主义通史
研究特点: 整体性、综合性、规律性 研究问题: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研究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 “斯大林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的关系研究 关于斯大林的评价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发展史简单总结1.1844手稿及异化理论《手稿》是马克思在完成思想转变过程中,系统阐述无产阶级理论学说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手稿》的重大意义在于,马克思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并在对以往的哲学思想的批判中提出了新的哲学观点,为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做了准备。
在《手稿》中,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其主要的含义就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对主体自身。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不仅具有创造性的一面,而且具有摧残性的一面。
由此他提出了“劳动异化的具体表现”:第一: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生产越多,占有越少)第二: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
(劳动变成强制与被迫性活动)第三: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把自由意志活动变为维持个人生活手段)第四:人与人相异化。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压迫剥削与被压迫剥削)意义:《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异化劳动理论朝着从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其次,异化劳动理论由于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为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以及对人的社会性本质的揭示开辟了道路。
再次,异化劳动理论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分析,阐明了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初步揭示了生产劳动的内在矛盾,从而为马克思后来科学地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
2.《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与唯物史观《意识形态》中,马恩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是唯物史观基本形成的标志,不仅使马恩在哲学方面实现变革,也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
第一:阐明了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出发点(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论述了社会史观的基本问题,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命题的最初表述。
导论: 马克思主义
前言: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卡尔.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摩塞尔河畔的特利尔城。
父亲是一位律师,犹太人。
他的家庭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讲,是富裕的、文明的,但不是革命的。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从特利尔中学毕业时,就表现出立志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马克思在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卡尔.马克思1835年秋,马克思考入波恩大学法律系学习,一年之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但最感兴趣的是哲学。
1841年春完成柏林大学学业,同年另以一篇《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学位论文,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移居波恩,从事报刊工作和写作,正是在《莱茵报》工作期间,由于深入社会生活,接触了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实践,世界观发生了巨大转变。
1843年6月19日与燕妮结婚,同年10月来到法国巴黎。
1844年马克思在法国期间已经彻底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最终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资产者家庭,父亲是个纺织厂的工厂主。
1837年中学没有毕业就被父亲送到商号学习经商,但商业活动并没有妨碍他对科学和政治的研究。
1842年11月,恩格斯为其父所迫,前往英国的纺织中心曼彻斯特,在父亲的纱厂中工作。
在英国的这段经历,是恩格斯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列宁说:“恩格斯是在英国,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认识无产阶级的”。
“恩格斯到英国后才成为社会主义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的国度而同时于1842—1844年完成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根本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内容简介
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孕育、 形成、建设和发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马 克思主义发展史由不同历史时期特有的历 史人物、历史文献及其相联系的理论和实 践活动所组成。 主题:(课程结束时小结)
课程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通史: 教材:庄福龄 主编《简明马克思主义史》; 参考书目: 庄福龄 主编《马克思主义史》(四卷本);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龚育之、李君如、庄福龄、李忠杰、曾盛林 等 编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座》学习出版社; 李崇富 主编《马克思主义150年》学习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李晓光 • lucy@ • 2014年9月
课程说明
• 学时:32学时 • 教学方式及教学要求: • 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相结合。 • 考核办法: • 满分100分=期末课程考试70分﹢作业、 课堂研讨及出勤30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概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授课内容
马克思主义通史: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研究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 “斯大林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的关义史》(4卷本)人民出版社, 2004年 2、庄福龄 主编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 1994年(2004年新版) 3、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09年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 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2、《列宁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马克思主义专题史
研究特点及内涵: 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相对独立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一些重大思想观点发展历史的研究。 研究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马 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史;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史、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的学说史,等。
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
中央编译局翻译出版: 《斯大林全集》13卷(1953-1958年) 《列宁全集》中文1版39卷(1955-1963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50卷(19561985年) 《列宁全集》中文2版60卷(1984-1991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70卷(计划) (1995年始)(MEGA2共114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2版4卷(1995年版) 《列宁选集》中文3版4卷(1995年版)
参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 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报告”《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4 、6期) 苏联:专门的研究机构; 欧美学者:科尔钮、麦克莱伦等学者;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概况
我国: 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 研究所成立; 20世纪80年代初; 进入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概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六个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通史、国别史和阶段史、 专题史、传播史、文献学等。
马克思主义通史
研究特点: 整体性、综合性、规律性 研究问题: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研究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 “斯大林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的关系研究 关于斯大林的评价研究
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 1、[英]戴维· 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2、[英]戴维· 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 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3、[俄]罗伊·麦德维杰夫
参考期刊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中国人 民大学图书资料中心)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科院马克思 主义研究院) 《国外理论动态》(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央编译局)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
研究特点及内涵: 着眼于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主的文本系统 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 主义文献的考证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诠释学研 究。 研究问题: 文献研究中的遗漏、时事评论、笔记、书信、经 典研究中的空白,等。 “文本解读”路径: “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走近马克 思”等
课程内容简介
历史分期: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 主编 奠基篇(1840-1895) 开拓篇(1895-1917) 发展篇(1917-1956) 创新篇(1956-1997)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授课内容
马克思主义通史: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 创立、奠基 俄国马克思主义—民粹派、普列汉诺夫; 列宁、斯大林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国别史与阶段史
研究特点及内涵:
注重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发展的历史; 注重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重要阶段的历史。 研究问题: 马克思早期思想、晚年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学生 思想、第二国际思想家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 与以列宁主义为起点的东方马克思主义,等等。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研究特点及内涵: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传播、应用以 及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不同时期传播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政 党和个人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问题:原因;传播者;途径;阶段与特点 俄国:民粹派;普列汉诺夫。 日本; 我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