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10a91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c.png)
道路平⾯交叉⼝设计道路平⾯交叉⼝设计第⼀节交叉⼝设计概述⼀、基本要求和内容平⾯交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平⾯上相交的地⽅称为平⾯交叉,⼜称交叉⼝。
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和⾏⼈在交叉⼝处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通过能⼒满⾜⾏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的“⽴⾯”,保证⾏车稳定,且符合排⽔要求。
主要内容:1. 正确选择交叉⼝的形式,确定各个部分的⼏何尺⼨2. 进⾏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 验算交叉⼝⾏车视距,保证通视条件。
4. 交叉⼝“⽴⾯”设计、布置⾬⽔⼝和⾬⽔排⽔管道。
⼆、交叉⼝的交通分析交叉⼝的车辆来⾃不同⽅向,⼜向不同⽅向⾏驶,车辆之间会产⽣不同的交错⽅式,交通性质也不同。
分流点:同⼀⾏驶⽅向的车辆向不同⽅向分离⾏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
合流点:不同⽅向⾏驶来的车辆以较⼩的⾓度向同⼀⽅向汇合⾏驶的地点称为合流点。
冲突点:来⾃不同⽅向⾏驶的车辆以较⼤的⾓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
这三种交错点的存在是影响交叉⼝通⾏能⼒和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影响程度的⼤⼩依次为:冲突点,合流点,分流点特点:1. 交叉道路条数越多,交错点越多,其中冲突点增加的最快。
各条路均为双车道时:分流点=合流点=n(n-2)冲突点=n — 交叉⼝相交道路的条数2. 产⽣冲突点的⼤多是左转弯车辆(处理好左转车辆⾄关重要)减少或清除冲突点的⽅法:(1)交通管制(信号)(2)渠化交通(设交通岛,标志线,增设车道,环岛)(3)交体交叉三、交叉⼝的类型及其适⽤范围1. 加铺转⾓式:交叉⼝⽤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将各条道路平顺连接。
优点:简单,造价低,设计⽅便不⾜:车速低,通⾏能⼒低适⽤:交通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和城市次⼲路、⽀路。
2. 分道转弯式采取设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向车流以较⼤半径分道⾏驶。
优点:右转车辆速度快,提⾼通⾏能⼒(不乱挤)不⾜:占地多,造价较⾼适⽤:交通量较⼤,转弯车辆较多的道路3. 扩宽路⼝式在交叉⼝处增设变速或转弯车道。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https://img.taocdn.com/s3/m/22f9e12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1.png)
9
4
5
8
石
8
名
4
5
3D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1.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2、交叉口的相交道路的条数与夹角
平面交叉口,原则上不能五条路以上相交叉。 平面交叉口处交通流的分岔、交汇、冲突点的数量随着相 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其中尚不包括非机动车车 流。假设每条道路仅有双车道,上下行各有一股车流到交
叉口转向,则表6-1中左转车和直行车形成的车流矛盾点 的
相互交叉的交会点称为冲突点。
a y叉路rj
叉格n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1.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在没有信号灯管理的交叉口上,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与 横向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在时空上不能错开,会产生冲 突点,由于它们在流向上是相互垂直的或逆向对流的, 所以相互干扰的严重程度超过交汇点和分岔点。引起大
量冲突点的主要是左转车流。在一个十字交叉口的16个 冲突点中,有12个是由左转车所引起的,所以如何正确
i右转弯处路面横坡度,向曲线内侧倾斜用“ + ”号, 向外侧倾斜用号。i值一般应按交叉口的设计等交线来计 算确 定。当i值的变化不大时,它对计算R/直的影响不大。因 此, 可按一般常用的路面横坡i=0.015来计算R1值。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
3、交叉口缘石半径
平面交叉口缘石的转角半径大小要适宜。如果缘石半径 过 小,则要求右转车的车速降低很多,行车不平顺;还会 导致 车辆向外偏移侵占相邻车道,或向里偏依驶上人行道。 如果 缘石半径过大,则造成行人横过道路距离过长;或车 辆停止 线远离交叉口,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较长,行人 过街绕行 太多;此外,由于缘石半径过大造成交叉口面积 太大,左转 车的行车轨迹不固定,有较大的游荡区,不利 于行车安全。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fcbd1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5.png)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一、交叉口类型1.十字型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宽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红绿灯信号控制,确保交通流畅。
2.T型交叉口:适用于次要道与主干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次要道交通流的安全性,并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和标线。
3.Y型交叉口:适用于高速公路出口与次要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高速公路的出口车流量和次要道的交通流量,确保安全通行。
4.环形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窄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环形交通标志和标线,并设置合适的进出口位置。
5.立交交叉口:适用于大型道路或高速公路的交叉口设计。
设计时需要考虑立交桥的高度和梁间距,确保车辆的通行,以及合理设置匝道。
二、交叉口设计参数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1.交通流量: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2.车速和车道数: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道数,确定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和直行车道、转弯车道的长度。
3.安全视距:根据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确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
4.行人通行设施:根据交叉口周边的人流量和行人需求,合理设置人行横道和过街设施。
5.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要求和交通安全需求,合理设置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指示车辆和行人的行驶方向和规则。
三、交叉口设计计算交叉口设计的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流量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类型、车道数和车速等参数,分析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计算各个车道的流量以及总流量。
2.信号配时计算: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可以采用绿波带长度法或交通流模型进行信号配时计算。
3.安全视距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计算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定交叉口的安全性。
4.车道长度计算:根据车速和车道数,计算交叉口的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长度要求。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6d0b0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2.png)
2.设计车辆
1)平面交叉口旳设计也采用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或铰接车)作为设计车辆。
2)平面交叉转弯曲线旳线形和路幅宽度应以设计车辆转弯 时旳行迹作为设计控制,其转弯时旳行迹与行驶速度有关。
3) 各级公路旳平面交叉口应以16m总长旳鞍式列车进行控 制设计。
第一节 概述
四、交叉口旳设计根据
满足服务水平下旳通行能力
第二节 交叉口旳交通组织设计
一. 车辆交通组织
1. 任务
⑴.确保车流、行人安全 ⑵.提升通行能力
2. 措施
⑴.正确组织不同去向旳车流 ⑵.设置合适旳车道数 ⑶.合理布置交通岛、信号灯、交通标志 ⑷.渠化交通
3. 详细措施
⑴.设置专用车道 ⑵.组织左转车辆
着眼点:处理左转及直 行车辆旳交通组织
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旳路口离岛驶出旳
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特点:驶入交叉口旳多种车辆可连续不 断地单向运营; 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 冲突点; 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 缺陷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 长了车辆绕行距离,尤其是左转弯车辆; 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能看到相交道路上旳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用措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 这段必要旳距离应该不小于或等于停车视距。
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旳停车视距所构成旳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 驾驶员视线旳障碍物。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一、交叉口旳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2.设计车辆
4)公路左转弯曲线采用(5~15)km/h行驶速度旳鞍 式列车控制设计;
5)大型车百分比很小旳公路,可采用5km/h行驶速度旳 鞍式列车控制设计,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载重汽车低速 行驶时旳行迹控制。
平面交叉 公路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
![平面交叉 公路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efd0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6.png)
1 公路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01
公路 平面交叉
02
勘测要点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勘测要点
1.搜集原有公路的等级、交通量、交通性质、 交通组成、交通流向等资料和远景规划。
2.根据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以及掌握的资料, 按照有关规定,拟定交叉口类型。
公路平面交叉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4、视距 1)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 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
设计要点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4、视距 2)识别距离:为保 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 交叉口,应使驾驶员 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 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 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 通标志等,这一距离 称为识别距离。
公路平面交叉
3.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
设计要点
1) 相交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仍采用路段规 定值,次要道路可取路段的0.7倍;横向力系数μ可按不 同设计速度在0.15~0.20之间选用;超高横坡ih,以不大 于2%为宜,最大不应超过6%。
公路平面交叉
2)平面交叉范围内各相交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规定如下表。
勘测要点
3.选定交叉位置和确定交叉点,使各相交路线 在平、纵、横三方面良好衔接;通常交叉口设在原 有公路的中心线上或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4.测量交叉角、中线、纵断面和横断面。
公路平面交叉
勘测要点
5.若地形复杂时,为合理选择交叉口的位置和类 型,应详测交叉口处的地形图。测图比例可采用1: 200~1:500,当范围较大时,也可采用1:1000。
5. 平面交叉间距
城市道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204e0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f.png)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设计内容:确定交叉口类型、进行交通组织设计、视距保证、缘石半径、拓宽设计、环形交叉口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
一、平面交叉口的形式1、按交叉口形式分类十字形、X字形、T字形、Y字形、错位交叉、复合交叉等。
2、按渠化交通的程度分类简单交叉口、拓宽路口式交叉口、渠化交叉口。
3、按交通控制分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定周期和不定周期、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4、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C类:环形交叉口二、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1、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交错点的种类: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冲突点数量多,影响大,主要与左转车流有关,与车道条数成正比。
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冲突点,如采用设置信号灯、合理组织左转车、实行单向交通等方法。
2、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行道的交通组织1、设置专用车道2、合理组织左转车(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不准左转(3)变左转为右转(4)环形交通3、渠化交通组织4、调整交通组织交通语言包括道路语言和一切关于行的标记、符号、文字指示牌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路语言。
道路语言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标线、标示、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还包括以物理形式出现的交通岛、分离岛和栅栏等物理渠化设施(一种特殊的“道路语言”)。
有路必须有道路语言,道路语言是道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二)行人的交通组织1、交叉口人行道的宽度及行人的组织2、人行横道的设置(位置、形式、宽度、通行能力)3、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三、简单交叉口设计1、交叉口的车道宽度一般采用 3.0~3.5米,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 2.8m。
转角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用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大小设置车道加宽。
2、平面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倍-0.7倍。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dfed9ba98271fe900ef9cc.png)
中心岛半径应满足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否则无法完成交 织。
交织段长度所要求的中心岛半径Rd,近似地按交织段长度所围 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
精选ppt
Rdn(l2 Bp)B 2 (m)
式中: n——相交道路的条数 l——相邻路口交织段的长度(m) B——环道宽度(m) BP——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 由上式可知:环岛周围的路越多(应不多于6条),Rd就要 越大
三心复曲线
进出口曲线半径:
R进≦R中心-限制进环速度
R出≧R进-快速疏散
精选ppt
五. 环道的横断面
环道路脊线: 设在交织车道中间,与进口和 出口中线相连; 或设于机动与非机动之间;
环道排水: 内侧排水-中心岛设排水井 外侧排水-各路口适当位置设 排水井
精选ppt
第七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交叉口立面设计(又称竖向设计): 是指设计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附近其它地面的合 理标高,达到行车舒适、排水迅速、与周围建筑物协调的目 的。
❖ 1.右转车道的长度
❖ (1)渐变段长度ld
ld
VA 3.6
B J
(m)
❖ J-侧移率(从行驶车道中心线移到右转车道中心线,按每秒钟横移1m计算)
❖ VA—路段平均车速(km/h) ❖ B —右转车道宽度(m)
精选ppt
❖ (2)减速或加速所需长度lb或la
lb(或la)
VA2 VR2 26a
点上的地面标高,计算出设计标高,标出相应的施工高度
设计等高线法:选定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网,计算各点高程,
勾绘等高线,标出各点施工高度 优缺点:等高线法:能反映交叉口的立面形状,但施工不便
方格法:相反
二者结合: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2)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ba0e799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c.png)
公平原则
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 通行权利,设置合理的 交叉口信号灯周期和相
位。
环保原则
降低交通噪音和空气污 染,合理设置绿化带和
隔音设施。
设计要素
01
02
03
04
道路等级与交通量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确定交 叉口形式和规模。
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各类交通流,提高交 叉口通行效率。
道路几何设计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需求,确 定交叉口进出口车道数、车道
T型交叉
总结词
T型交叉是道路平面交叉的一种类型,其中一条道路与另一条道路垂直相交,形 状类似于英文字母“T”。
详细描述
在T型交叉路口,车辆通常直行或左转,右转车辆需在交叉点之后进行。这种交 叉类型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地区,可以减少交叉口冲突点,提高安全性。
Y型交叉
总结词
Y型交叉是道路平面交叉的一种类型,其中一条道路与另一条 道路分叉后垂直相交,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Y”。
方案实施
按照最优方案进行交叉口设计 和施工,包括道路几何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信号灯安
装等。
02 道路平面交叉类型
十字交叉
总结词
十字交叉是最常见的道路平面交叉类型,由两条相交的道路形成,具有四个象 限。
详细描述
在十字交叉路口,车辆通过交叉点进行转向,通常设有交通信号灯或交通标志 来管理交通流。这种交叉类型在城市和乡村地区都很常见,易于设计和建造。
03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要点
交通流量分析
交通流量分析
在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过程中,需 要对各个方向的交通流量进行详 细分析,以确定交叉口的通行能
力和需求。
交通流量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了解各 个方向的车流量、人流量以及车流 组成等信息,为设计提供依据。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59754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7.png)
渠化十字交叉
交叉口设计技术要求及类型
次要公路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
适:主要公路为二级公路的T形交叉,当直行交通量不大,而与次要公路间的转弯交通量占相当比例。
交叉口设计技术要求及类型
当主要公路的直行、转弯交通量较大时,则采用在主要公路和次要公路上均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
主、次要公路上均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添加标题
交叉口设计技术要求及类型
添加标题
加铺转角式交叉口设计
添加标题
环形交叉口设计
添加标题
概述
添加标题
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添加标题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添加标题
扩宽路口式交叉口设计
车辆行人顺利通过 行车稳定,符合排水要求
二、设计任务
正确选择交叉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尺寸 ; 确定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从而确定交叉口的视距范围 ; 正确合理地进行交通组织和交通管制; 立面布置需符合行车和排水的要求。
2
类型 渠化交叉 交通组织方式 扩宽路口式 环形交叉式
交叉口设计技术要求及类型
非加宽十字交叉
添加标题
非渠化交叉
添加标题
非加宽T形交叉
添加标题
增设右转减速车道的加宽式T形交叉
添加标题
增设左转减速车道的加宽式T形交叉
添加标题
加宽式十字交叉
添加标题
非渠化平面交叉 设计速度较低,交通量较小的双车道公路相交,可采用非渠化交叉。
三路相交叉的交叉口
四路十字形交叉口
五路交叉口
概述
四、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PPT课件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90c05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5.png)
24/7/30
<编号>
③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高每条标高计算线上标高点的数目,可根据路面宽度、施工需要以及等高距来确定。对路宽、坡陡、施工精度要求高的,标高点可多些;反之,则少些。
24/7/30
<编号>
7、勾绘和调整等高线根据所选立面设计图式和等高距h,把各等高点连接起来,得到初步的设计等高线图。该设计等高线图应满足行车平顺和路面排水通畅的要求。通过调整等高线的疏密(一般中间部分疏一些,而边沟处密一些),使纵、横坡度变化均匀,调整个别不合适的标高,并合理布置雨水口。8、调整标高9、计算施工高度根据设计等高线图,用内插法求出方格点上的设计标高测施工高度等于设计标高减去地面标高。
24/7/30
<编号>
<编号>
二、交叉口的视距图绘制1、计算S停2、找出最危险的冲突点3、量取S停4、连接末端,形成视距范围
24/7/30
<编号>
三、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
24/7/30
<编号>
四、交叉口的拓宽设计(一)、拓宽的车道数(二)、拓宽位置的选择(三)、拓宽车道的长度计算
24/7/30
<编号>
第四节 环形交叉设计一、环形交叉的形式1、普通环形交叉口2、小型环形交叉口3、微型环形交叉口
24/7/30
<编号>
(三)、环岛的通行能力
24/7/30
<编号>
(四)、交织角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24/7/30
<编号>
(五)、环道进、出口半径(六)、环岛的横断面(七)、环道的外缘石
24/7/3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6dba21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9.png)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之支路只准右转同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3.平C类:环形交叉口关于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下表;平面交叉口类型选型推荐形式可选形式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主干路-支路平B1类平A1类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次干路-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支路-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类或C平A2类3、交叉口的形式平面交叉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常见的几何形状有:十字形环行交叉T形极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T形平面交叉口:T形交叉口是指交角为75~105的三路相交..T形交叉口适用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行方向..Y形平面交叉口:Y形交叉口为三路相交直行方向的交角小于75或大于105的交叉口;Y形交叉口在交角较小的时候交通不利;而且锐角街口处的视线条件不好..十字形平面交叉口四条道路相交交叉口;交角为75~105.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于处理;使用范围广;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1)简易十字交叉口:设计车速不高;交通量不大的三四公路或一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简易十字交叉(2)设附加车道的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口..(3)渠化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80km/h的双车道公路;或虽然设计速度为60km/h;但属区域干线的双车道公路;可采用渠化十字交叉..环形平面交叉口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岛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道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环形交叉口的特点:●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的单向运行;没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通组织简便;不需要信号控制..●一般高于其他平面交叉..环形交叉适用于交通量适中;经过验算后出、入口间的距离能满足交织长度的要求;或按“入口让路”规则设计能满足交通量需要的3~5岔的交叉..“入口让路”环形交叉适用于一条四车道公路和一条双车道公路相交的交叉;以及两条高峰小时不明显的四车道公路相交的交叉..4、平面交叉口形式的选择1形式要简单;相交道路的条数要少..尽可能选用正交或接近90度的十字交叉..2尽量是相邻交叉口直通..一般情况下;干道与干道相交不易选用T形交叉口..除非在市区;因受地物条件限制必须设置T形交叉口3交叉道路应避免锐角相交;尽量以近似于90 度相交..a.改斜交为十字交叉b.改斜交为双T形交叉错位交叉c.改小交角为大交角d.禁止左转e.改Y形交叉为正交或接近T形正交(4)应尽量避免近距离的错位交叉(5)道路规划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多路和畸形交叉..平面交叉口拓宽条件:1、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于3或4pcu小交叉口为3;大交叉口为4时;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右转车多于4pcu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2、根据交叉口形状、交通量、流向和用地条件设置交通岛..交通岛应以缘石围砌..人行横道处缘石高度可降为零..3、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小型汽车车道可采用3m;混入普通汽车和铰接车的车道与左、右转专用车道可采用3.5m;最小3.25m..4、交叉口的进口道设右转专用车道时;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速车道..右转专用车道长度应保证右转车不受相邻停候车队长度的影响;加速车道应保证加速所需长度..两者均应调查后计算确定..各级道路路口拓宽的规定:主干路当路段单向车道为3车道时;进口道拓宽为5车道;出口道为4车道;拓宽段长度在交叉口进口道或出口道外侧路缘半径的端点向后起算;下同80m;当路段单向车道为2车道时;进口道为4车道;出口道为3车道;拓宽长度为80m..以上拓宽段两侧红线宽度各增加5m详见图8—1..次干路当路段单向车道为2车道时;进口道拓宽为3~4车道;出口道为2~3车道;拓宽段长度在交叉口进口道或出口道外侧缘面半径的端点向后起算;下同70m;当路段单向车道为1车道时;进口道为2~3车道;出口道为1~2车道;拓宽长度为60m..以上拓宽段两侧红线宽度各增加2~5m详见图8—2、8—3..无论什么道路;在其交叉口拓宽时;拓宽车道数一般为1~2条;过多的拓宽车道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无多大意义;拓宽长度也不能过长;一般只要满足车辆排队长度即可;入口拓宽段和出口拓宽段可对称布置;或入口拓宽段长度略大于出口拓宽段长度..拓宽渐变段的长度;一般不得小于20m;在条件较困难的地带也不能小于15m..当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附近有广场时;靠近广场一侧对的道路拓宽段长度可适当延长;用于广场附近的临时停车..于支路与主干路或次干路相交的交叉路口;一般无需拓宽..平面交叉口的人行道应该布置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线的靠近道路交叉口中心一侧;宽度不要小于5m..拓宽后的平面交叉口的出入口道路宽度最好能有供机动车左行、直行和右行的三条车道;这样可以使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大为改观..图8—1 主干路与主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图8-2主干路与次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图8-3 次干路与次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概要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6f5f111ce87101f69e319533.png)
17
7.2 无信号控制的平面交叉口 7.2.1 平面交叉的一般几何类型 根据几何形状,平面交叉口类型有十字形、X形、T形、错 位交叉、Y形、多路交叉及畸形交叉等(见图7-5)。路口的选 型应根据城市道路的布置、相交道路等级、性质、设计小时交 通量、交通性质及组成和交通组织措施等确定。
图7-28
29
环交的适用性 1)使用条件
适用于多路相交(四路或四路以上)或转弯交通量较大的交叉 口;
图7-5
18
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宜为4条,不宜超过5~6条。平面交
叉口应避免设置错位交叉,已有的错位交叉应从交通组织、管 理上加以改造。
平面交叉口间距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等级、性质、计
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及高峰期间最大阻车长度等确定,不 宜太短。(快速路:1500-2500米,主干道:700-1200米, 次干道350-500米,支路150-250米 )
11
7.1.2 交叉口车辆交通迹线分析 交通迹线是指车辆行驶的轨迹线,即交通动线。在交叉 口处,由于车辆行驶方向各不相同,交通迹线必然存在大量交 错的情况,交错点便是产生交通事故和引起交通延误的主要原 因。 交错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分流点(分岔点):同一行驶方向同一车流中的车辆向不同 方向分开的地点; 2)合流点(汇合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 向同一方向同一车流汇合的地点; 3)冲突点(交叉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 相互交叉,然后向不同方向行驶。图7-2示出了三种交错点产生 的情况。
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和组织左转弯车辆。 3.设置信号控制是减少交叉口冲突点的有效办法。但是 应该认识到,信号灯管制是顺序开放各条道路的交通,从而增 加了车辆行驶的延误时间,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所以,在交叉口设计中,必须力求减少或消除冲突点,以 保障交通安全,其措施主要有设置信号控制、渠化交通(变冲突 为合流与分流)、立体交叉;同时又要努力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 力,以保证交通畅通。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形式通常有无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 有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和环形平面交叉口等形式,不同交通组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16729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c.png)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根据交通流量、交通需求以及道路空间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平面布局和交通信号设施,以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的一种工程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背景、设计原则、设计要素以及常用的交通信号设施。
一、背景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通流的通行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道路交叉口成为交通事故高发区域。
因此,通过合理设计道路平面交叉,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交通安全。
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交叉口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
应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包括车辆之间的碰撞、行人的闯入等。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车辆的转弯半径、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等。
2.通行效率原则:道路平面交叉设计应既能满足交通流量需求,又能保证交通的高效率。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的分配和高峰期的通行能力,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和交通灯控制等装置,以提高交通流的通行效率。
3.秩序原则:为了保障交通秩序,设计时应考虑各方车辆和行人的流线,尽量减少交叉口内的冲突和混乱,提高交通的顺畅度。
这包括合理设置车辆的转弯区域、行人的过街设施以及车辆的黄标线等。
三、设计要素1.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的需要,设计合理的车道数量和宽度。
在交叉口的前方,根据道路转向需求,设置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右转车道等。
2.交通灯控制:交通灯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引导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设计时要根据交通流量的需要,设置合理的交通灯控制方式,包括绿灯时间的设定以及交通灯的安装位置等。
3.行人设施: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行,交叉口设计中要考虑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包括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
4.车辆引导:为了减少交叉口内的交通混乱和冲突,设计时应设置车辆的引导标志和线路,包括转弯标志、直行标志、可变导向箭头等。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PPT课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0a78f010661ed9ad51f3ee.png)
43
对渠化的改进方案
44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优先合理组织机动车交通; 2)组织行人交通应以保证行人安全为前提,同时注意 使行人交通尽量少的干扰其他交通方式。 3)保证非机动车快速,安全的通过交叉口,同时着眼 点放在减少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和如何提高非机动 车的通过能力上。
55
拓宽车道的长度计算
56
2.交叉口拓宽车道的设计
3)拓宽车道的长度lW值 拓宽车道的长度lW值,应能使右转车辆(如向进口道的左侧拓
反应时间可以忽 略,集团式进入
交叉口 以均匀的速度缓 慢通过人行横道
线
弱势
46
三种方式拓宽机动车 道数: 1)压缩左侧进口道; 2)压缩非机动车道 3)压缩人行道
47
一、机动车辆交通组织
1.进口道车道的划分
交叉口处车辆必须要减速或等待以后通过,其一个车 道的通行能力低于路段车道的通行能力,因此为保证在 交叉口上的通行能力不过多的低于路段通行能力,通常 采用在交叉口进口处增加车道的办法来解决。
5
2.交叉口存在的交错点 此外还有行人过街产生的冲突点。 非机动车与行人、机动车产生的危险面。 注意: 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呈面状散开,因此造成局部交 通的冲突面。
6
从这张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7
交通畅通和效率问题
混乱交叉口 的冲突点
8
交通冲突分析(2/3)
交通冲突区
图例
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非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非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2.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 短的时间顺利通过。 2)正确设计交又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稳定,同时保 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 3)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 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 前期工程应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dc0234d4d8d15abf234e96.png)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
(1)环形交通 (2)街坊绕行 (3)远引掉头
(二)组织渠化交通
定义: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 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称为渠化 交通。
1、渠化的作用 渠化交通在一定条件下可有效提高道路通行
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对解决畸形交叉口的交通 问题较为有效。具体作用见P240(1)~(4)。 2、交通岛设计
按功能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 岛等。其形状多为直线与圆曲线的组合图形。
按构造分为实体岛、隐形岛和浅碟式岛。
3、公路平面交叉的渠化布置
见P240(1)~(4)。
(三)实行信号控制
采用自动控制的交通信号指挥系统,提高行车 速度和通行能力。
设计注意:合适的转角曲线半径
足够的视距
2、分道转弯式:采用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
措施,使转弯车辆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优点:
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 行能力都较高。
适用:
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主要道路交叉。
设计注意:分道转弯半径
足够的视距 满足导流岛端部半径
3、扩宽路口式:在接近交叉口的道路两侧展宽
三、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
1、无优先交叉 适用于相交道路交通量都很小时,无任
何管理控制的交叉口。
2、主路优先交叉 适用于交通量较低的交叉口或有明显主、
次关系的交叉口。主路车流优先通过,不受 影响,次路上设置停车或让路标志。
车流通行顺序:主路直行、主路右转、 次路右转、主路左转、次路直行、次路左转。
1、普通环形交叉:具有单向环形车道,其中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569b3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1.png)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1. 背景介绍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是交通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交叉口设计要点、设计流程和各种设计方法等多个方面,对于道路通行安全和车辆行驶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2. 交叉口设计要点在进行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可行性:设计方案应考虑建设和维护的可行性。
•安全性:交叉口设计应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通行效率:设计应尽可能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可持续性:设计方案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3. 设计流程基本的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流程如下: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道路、交通流量、环境等数据。
2.需求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实际需求,分析交叉口设计的具体要求。
3.设计方案初选:根据需求分析,初步确定可能的设计方案。
4.设计方案评估:评估各个设计方案的优劣,包括安全性、通行效率等指标。
5.最终方案确定:综合评估结果,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6.施工设计:根据最终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并编制施工图纸。
7.监督检查: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设计方案的正确实施。
4. 设计方法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有多种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坡度设计:根据交叉口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坡度设计,以确保车辆正常通行。
•路口纵断面设计: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种类,设计合适的纵断面,包括平均高程、坡度变化等。
•标线设计:合理的标线设计对于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车辆通行效率非常重要,需要考虑车辆行驶方向、优先权等因素。
•交通信号灯设计: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和道路情况,确定合适的信号灯设置。
•行人通行设施设计:对于有行人需求的交叉口,需要考虑行人通行设施的设计,包括人行横道、人行过街设施等。
5. 总结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是道路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环节,设计要点包括可行性、安全性、通行效率和可持续性。
设计流程包括数据收集、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初选、设计方案评估、最终方案确定、施工设计和监督检查。
城市道路交叉设计之平面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设计之平面交叉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ce12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9.png)
城市道路交叉设计之平面交叉口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是城市道路交叉设计的一部分,它对于交通的安全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平面交叉口设计的要点和一些常用的设计原则。
1.设计要点平面交叉口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交通流量:需要根据交叉口所在道路的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容量和车道数目,以确保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需要合理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
行人通行:需要保证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安全通行,设置人行横道和行人信号灯等设施。
交通流动性:需要考虑交叉口的通行的流畅性,合理设置转弯车道和加速减速车道等。
土地利用和环境:需要考虑交叉口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和环境因素,合理设计交叉口的布局和景观。
2.设计原则平面交叉口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效率。
可视性原则:保证交叉口进口和出口的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可视性,避免盲区。
布局原则:合理设置交叉口的车道数目和线形,根据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容量,确保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原则:合理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交通流动性原则:合理设置车道、转弯车道和加速减速车道,确保交叉口的通行流畅。
行人通行原则:设置人行横道和行人信号灯等设施,保障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安全通行。
环境景观原则:考虑交叉口周边的土地利用和环境因素,合理设计交叉口的布局和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3.设计流程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数据:收集交叉口所在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行人通行量等相关数据。
确定要求:根据数据分析,确定交叉口的容量和通行能力要求等。
初步设计:根据要求,进行初步的交叉口布局设计,确定车道数目、转弯半径等。
优化设计:根据初步设计结果进行优化调整,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通行效率。
细化设计:进行细化设计,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等的设置。
施工图设计:根据细化设计结果,绘制出具体的施工图纸。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a043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e.png)
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一)行人交通组织
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 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
▪(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1. 在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 间。 2. 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下非机动车随机动车按交通规则 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 2. 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与非机动 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 3. 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可考虑采用立体 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行天桥或地道一起考虑。
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 叉,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了车辆绕行: 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适用:多条道路相交,通过交叉口的交通量总数为500~ 3000辆/小时,左右转弯车辆较多,且地形较平坦的情况。
23
四、交叉口的设计速度 • 1. 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 • 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 • 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
11
12
13
交叉口交通管理基本原则是:限制、减少或消除冲突点, 引导车辆安全顺畅合流、分流和交错。方法是从时间和空 间上协调好交叉口各向车流的运行,基本途径有: (1)将不同方向的交错车流从时间上进行分离,即采用 交通控制的途径; (2)将不同方向的交错车流从空间上进行分离,即采用 立体交叉的途径; (3)将不同方向的交错车流在同一平面内用物理设施分 离、限制和引导其行驶路线,即采用渠化的途径。
• 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 定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 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高 每条标高计算线上标高点的数目,可根据路面宽度、施工需要以及 等高距来确定。对路宽、坡陡、施工精度要求高的,标高点可多些 ;反之,则少些。
y h1 x 2h1 x2 BB
B 14
y h1 x 4h1 x3 B B3
B 14
7、勾绘和调整等高线 根据所选立面设计图式和等高距h,把各等高 点连接起来,得到初步的设计等高线图。该设 计等高线图应满足行车平顺和路面排水通畅的 要求。通过调整等高线的疏密(一般中间部分 疏一些,而边沟处密一些),使纵、横坡度变 化均匀,调整个别不合适的标高,并合理布置 雨水口。 8、调整标高 9、计算施工高度 根据设计等高线图,用内插法求出方格点上的 设计标高测施工高度等于设计标高减去地面标 高。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便左转为右转,环形交通,绕街坊转
(三)渠化交通组织:交通岛、交通标志、交 通标线
(四)、调整交通组织 四、行人交通组织 1.加宽人行道 2.合理布置人行横断面 3.限制交叉口的人群集中出入 4.人行天桥、地道
第三节、交叉口的几何设计 一、交叉口的车道数 1、基本要求: 在交叉口设置的车道数,其通行能力的总和 必须大于高峰小时交通量 2、确定方法 (1)、选定交叉口的形式 (2)、根据设计年限高峰小时交通量,进 行交通组织设计 (3)、初步定出车道数 (4)、进行通行能力验算 (5)、确定车道数
第六章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第一节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第二节 交叉口的形式及交通组织
第三节 交叉口的车道数及通行能力 第四节 交叉口的交通指挥信号 第五节 交叉口的视距及拓宽 第六节 环形交叉设计 第七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第一节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交叉口:道路(铁路)在同一平面(立面) 上相交的地方为平面交叉(立体交叉) 一、平面交叉口处的交通特性分析 (一)、交通流线 交叉口处表示车流行进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线, 分为直行,左转,右转等。 (二)、交错点 1、定义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由于行驶方向不同,车辆 与车辆之间的交错产生的点
3、适用条件:畸形交叉 ①.多路交叉、公路、②.快速路、交通
量大的主干道不宜采用。 ③.纵坡≥3%,不宜采用④.与远期立交
结合、⑤.桥头不宜采用
第五节交叉口立面设计
一、立面设计的要求和一般原则 (一)、目的 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 间在立面位置上的关系以符合行车、排水和建 筑艺术三方面的要求。
方格网法(比较正交)
●
●
●
●
●
●
●
以上四种标高计算线网方法中,对于正交的十字形或T形交叉口, 各种方法都可采用;而对斜交的交叉口宜采用圆心法和等分法。应 该指出,标高计算线所在的位置就是用于计算该断面路拱设计标高 的依据,而标准的路拱横断面则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垂直。如果所定 标高计算线位置不与行车方向垂直,那么按路拱方程计算出的标高 将不能准确地反映路拱形状。所以,应尽量使标高计算线与路拱横 断面的方向一致,同时也要便于计算。为此,推荐采用等分法或圆 心法标高计算线网。 当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而主要道路在交叉口的横坡不变时,应 将路脊线的交点A移到次要道路路脊线与主要道路行车道边线的交 点A′处,此时,无论采用哪一种标高计算线网,都必须以位移后的 交点A′为准。
6、处于马鞍形地形上,相对两条道路纵坡指 向交叉口而另两条背离。
三、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方法 1.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在交叉口范围内以相 交道路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测出方格 点上的地面标高,求出其设计标高,并标出相 应的施工高度。 2.设计等高线法:设计等高线法是在交叉口范 围内选定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网,并计算其上 各点的设计标高,勾绘交叉口设计等高线,最 后标出各点施工高度。
在定控制标高时,不宜使 相交道路的纵坡相差过大, 一般要求差值不大于0.5%, 可能时尽量使纵坡大致相 等,以利于立面设计处理。
②确定标高计算线网
实践表明,因为只有路脊线上的设计标高还 不足以反映交叉口的立面形状,也很难依靠它 来勾绘交叉口的等高线,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关 键是正确选择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网。所以确 定标高计算线网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确定标 高计算线网的方法主要有方格网法、圆心法、 等分法和平行线法。下面介绍以方格网法为主 ,对其他标高计算线网也作简要介绍。
二、交叉口的视距图绘制 1、计算S停 2、找出最危险的冲突点 3、量取S停 4、连接末端,形成视距范围
三、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
R1
R
(B 2
F)
ih
V2
R 127( i h )
四、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一)、拓宽的车道数 (二)、拓宽位置的选择 (三)、拓宽车道的长度计算
ih
第四节 环形交叉设计 一、环形交叉的形式 1、普通环形交叉口 2、小型环形交叉口 3、微型环形交叉口
ih
二、环形交叉口的设计 (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1、中心岛的形状 一般多用圆形,椭圆形、卵形、方形圆角、 菱形圆角; 2、圆形中心岛的半径
R
V2
127( i h )
b 2
(二) 交织段长度
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通行驶时相 互交织 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 称为交织长度,交织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 于车辆在环道上的行驶速度。
5、计算设计标高和勾绘设计等高线
(1)路段设计等高线
当道路的纵坡、横断面形式及路拱横坡度确 定以后,可按照所需要的等高距h,计算路 段上设计等高线的水平距离。
l1
h i1
l2
h1
1 i3
B 2
i2 i3
6、交叉口上设计等高线 ①选定路脊线和控制标高 选定路脊线时,要考虑行车平顺及整个交叉口均衡美观。路脊线 通常是对向行车轨迹的分界线,即车行道的中心线。在交叉口上, 路脊线的交点就是控制标高的位置。 对于斜交过大的T形交叉口,其路中心线不宜作为路脊线,应加以 调整。调整路脊线的起点A一般为转角曲线切点断面处,而B′的位 置原则上应选在双向车流的中间位置。
二、设计步骤 1.收集资料 测量资料:交叉口的控制标高和控制坐标;收 集或实测1:50O或1:20O地形图,详细标注附 近地坪及建筑物标高。 道路资料:相交道路的等级、宽度、半径、纵 坡、横坡等平纵横设计或规划资料。 交通资料:交通量及交通组成。 排水资料:区域排水方式,已建或拟建地下、 地上排水管渠的位置和尺寸。
(三)、环岛的通行能力
(四)、交织角 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 均相交角度。
(五)、环道进、出口半径 (六)、环岛的横断面 (七)、环道的外缘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环交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1、优点 ①.无冲突点、无停车、②.安全、③.
交通组织管理方便、④.美化环境,成 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2、缺点 ①.占地大、②.通行能力不大、③.绕 行远、④.造价高
3.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比较上述两种方法, 其中设计等高线法比方格网法更能清晰地反映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形状,但等高线上的标高点 在施工放样时不如方格网法方便。为此,通常 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称之为方格网设计 等高线法,它可以取长补短,既能直观地看出 交叉口的立面形状,又能满足施工放样方便的 要求。
(二)、立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主、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横坡度 一般均保持不变 (2)同级道路相交,纵坡一般不变,横坡可 变; (3)不同等级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纵、横坡 不变,次要改变 (4)、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背离交叉口 (5)、交叉口横坡应平缓 (6)、合理确定变坡点和布置雨水口。 (7)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与周围建筑物地坪 标高相协调;
拓宽设计
4、渠化交叉
(三)、环形交叉、错位交叉、复合式交叉
错位
环交
二、交叉口形式的选择和改建 1、形式简单 2、尽量使相邻交叉口之间的道路直通 3、斜角宜改成正交 4、保证主流交通道路线形顺直 5、避免近距离的错位交叉 6、避免多路交叉 7、保证交叉口间距
三、车辆交通组织 (一)、设置专用车道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1、处于凸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 背离交叉口。
2、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 指向交叉口。
3、处于分水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 背离而一条指向交叉口。
4、处于谷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指 向交叉口而一条背离。
5、处于斜坡地形上,相邻两条道路纵坡指向 交叉口而另两条背离。
二、交叉口处理的基本方法 1.实行交通管制——时间上分开 2.渠化交通——分隔 3.作立体交叉——空间上分开
第二节 交叉口的形式及交通组织
一、交叉口形状和使用范围 (一)十字形交叉 1.简易十字形 2.设附加车道十字形 3.渠化十字形
(二)、T形或Y形交叉 1、加铺转角式 2、分道转弯式 3、加宽路口式
2、绘制交叉口平面图 按比例绘出道路中心线、车行道、人行道及分 隔带的宽度,转角曲线和交通岛等。以相交道 路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斜交道路的方 格网线应选在便于施工放线测量的方向,方格 的大小一般采用5×5~10×10m,并量测方格 点的地面标高。
3、确定交叉口的设计范围 交叉口的设计范围一般为转角圆曲线的切点 以外5~10m(相当于一个方格的距离),主要 用于过渡处理,如横坡的过渡,标高的过渡等 。 4、确定立面设计图式和等高距 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纵坡方向、地形情况 以及排水要求等,确定所采用的立面设计图式 。根据纵坡度的大小和精度要求选定等高线间 距h,一般h为0.02~0.10m,为便于计算取偶 数为宜。
冲突点 n2 (n 1)(n 2) 6
n相交道路数
平面交叉口交错点数量表
交错点数量
交叉口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