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中的真实性-2019年文档资料
试论绘画作品中的真实性
试论绘画作品中的真实性CAIXUN 财讯-133-试论绘画作品中的真实性□ 西北民族大学巩增敏 / 文每幅艺术作品都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通过研究学习发现这个生命力的源泉是什么,对我们在欣赏大师作品或身边优秀的艺术作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是在创作主体、艺术作品的品格,题材的来源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绘画作品的真实性。
艺术家绘画作品真实性在绘画的过程中,艺术家作为创作者扮演的是桥梁的的作用。
在艺术创作中把原汁原味的“灵感”展现在作品中,展现在鉴赏者的面前,从而让鉴赏者们也能感受到所加的佐料——艺术家的审美情感。
将真的生活,真的情感,真的精神世界,真实的表现出来,让艺术贴近欣赏者,回归到生活。
艺术家主体的“真实”作品出自人品。
作品,就是创造、制作和品格。
无作不成品,无品非大作。
(1)品格一个人的品格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儿时的事情可能对一生的性格、人品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虽然绘画作品所面对的观者其层面有些不同,但画家通过他真诚的态度,能够让其作品真正的为更多的人接触,并有积极的反应,这是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社会性功能的个人行为的精神价值,同时也实现了艺术家的创作价值。
比如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米勒,家庭贫困,生活艰难,但是沐浴在父母给予的爱河,再加上祖母虔诚的宗教信仰,造就了米勒的悲天悯人的细腻的情感。
这样的品格的养成,也就决定了米勒绘画的品格了。
他用毕生的精力来追求田园风景诗意般的情趣,讴歌真实的农民淳朴和劳动的伟大。
人品在画作上已经展露的无疑了。
这种感受让欣赏者如同沐浴在春风里。
这种感受在《播种者》、《拾穗者》、《晚钟》、《收获者的午餐》等作品中洋溢着,让欣赏者品味着醇厚人性的关怀,也正是米勒作品魅力所在。
(2)主体性的“真”主体性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针对艺术家所处的地位提出来的。
艺术家怀着极大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它贯穿在创作的每一个环节。
这一个环节中艺术家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以表现艺术家自我主体为主,而自我才是真实的。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性——辩论辩题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性——辩论辩题正方观点:艺术应该追求真实性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应该追求真实性。
真实性是艺术作品的核心价值之一,它能够带给观众真实的情感体验、深入的思考和真实的人生感悟。
首先,艺术的真实性能够触动人的情感。
艺术作品通过真实地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
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内心痛苦和挣扎,让观众感同身受,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如果艺术追求虚假和虚幻,观众将无法真实地感受到情感的触动,失去了艺术的魅力。
其次,艺术的真实性能够引发深入的思考。
真实的艺术作品往往通过对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深入探索,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通过对权力、自由和真相的探讨,让读者深思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
如果艺术只是追求表面的装饰和娱乐效果,观众将无法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启迪。
此外,艺术的真实性能够带给观众真实的人生感悟。
艺术作品通过真实地描绘人类的生活和人生经历,能够让观众从中获得真实的人生感悟。
例如,文学作品《红与黑》中,主人公朱利安的奋斗和挣扎,让读者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思考。
如果艺术脱离了真实性,观众将无法从中获得真实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综上所述,艺术应该追求真实性。
真实性能够带给观众情感的触动、深入的思考和真实的人生感悟。
正是因为艺术的真实性,才能够让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引发思考和启迪人生。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追求艺术的真实性。
反方观点:艺术不应该追求真实性艺术不应该追求真实性,因为真实性限制了艺术的创造力和自由表达。
艺术应该是创造性的,能够超越现实,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和想象。
首先,艺术的真实性限制了创造力。
如果艺术只追求真实性,艺术家将受到现实的束缚,无法发挥创造力。
艺术应该是对现实的超越和想象的展现,艺术家应该有自由表达的空间,而不是被真实所限制。
例如,梵高的绘画作品《星夜》并不是真实的描绘现实景象,而是他内心世界的表达,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如何理解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如何理解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如果说哲学是一种抽象的艺术,那么艺术则是一种具象的哲学。
哲学是把世界万物的本质抽象出来,做出高度概括,具有抽象性。
而艺术则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是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体。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艺术形象虽然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但他们的基本特征确是相同的。
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指所有艺术形象都有其原型。
艺术家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对客观事物进行真实的描绘,或者是融入自己主观意志,使该艺术形象有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是以客观事物为原型的,而不是凭空想象,远离事实的。
无论是在浪漫主义时期,还是现实主义时期,其艺术形象都反着着当时的气息。
浪漫主义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就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表达人们渴望自由的愿望。
虽然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但是也切实地表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以及人们对自由的渴望。
整个画面其实就是以人民的原型,来表达他们不断抗争而争取自由的愿望。
艺术形象包括三方面内容: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所谓主客观统一就是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由此可见,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艺术创作就想是空中楼阁,没有坚实的根基,是不扎实,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的。
在我看来,具有真实性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真实性的艺术才能反映出社会的现实,才能贴近人民的生活,引起共鸣,得到大家的认可。
艺术家在客观原型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个人情感,做到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向受众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也是艺术的重要部分,艺术家在主观也客观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做出真正的艺术。
即使黑格尔认为“艺术最终会走向哲学”,但在完全抽象的世界里,艺术是得不到发挥的空间的,艺术有艺术的脉络,也有艺术的骨骼,它将主观也客观统一,抽象与具象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不是任何事任何物能轻易代替的。
谈艺术的真实性
谈艺术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从来的理论家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术的真实性。
认为“艺术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视真实性为艺术的生命。
如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荆浩提出“图真”的艺术主张。
法国雕刻大师罗丹认为“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
可见,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优秀,美的作品之所以美,它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它的能够强烈感染的力量,都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
(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所谓“再现”,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
再现性艺术是中外艺术史上的主要倾向,其作品平易近人,如实摹写,生动细腻,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一般容易为观众所欣赏和接受,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其特点是感性的现实和冷静的理智在创作中其主导作用,观察缜密,技法严格,细节真实。
真实的艺术形象不但可以再现客观世界现象的真实,而且还要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
由于创作主体的参与,其形象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就具有了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艺术形象可以再现事物的现象的真实,而且由于艺术家的才能,现象的真实可以刻画得非常鲜明生动;另一方面,艺术形象又不仅仅是现象的真实,还能通过艺术家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达到本质的真实,达到对现实生活本质的把握。
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以形写神”和“传神”的艺术主张,就是要求人物画要形神兼备,通过形似达到神似。
形似,是对人物外貌刻画的真实,即现象的真实;而神似,则是对人物精神性格特征刻画的真实,是本质的真实。
(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所谓“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浅谈艺术的真实性
浅谈艺术的真实性浅谈艺术的真实性篇1近些年来,文化市场上出现了好多历史题材的文化产品。
例如电视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成吉思汗》,文学作品如《明朝那些事儿》、《清朝那些事儿》等等一系列的通俗文艺作品。
于是,人民大众在欣赏完之后,各种意见便蹦了出来。
有一群人拍着说双手赞好,说这些作品再现了历史上的帝王雄风,给人们带来了震撼,也让现代的人们对过去的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但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意见。
反对的人则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影视文学作品不尊重历史,在故事情节里随便虚构,导致与历史真实出入很大,扭曲了历史的真实性。
实乃艺术的糟粕。
我们暂且不论谁对谁错,但从这一点分歧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艺术的创作上面,是否应该遵从客观事实,是否应该忠诚的反映生活原貌,是否应该在作品里加入创作者的主体思想和能动性,而这种艺术与现实的相似度到底应该如何权衡,直到现在仍然是人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
那么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讨论有关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弄明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有可能在它们之间的关系上做出一个适中的判断。
一、艺术的真实那么,什么是艺术的真实呢?我们知道,艺术是创作者通过对自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的一种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
那么这也就是说,艺术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忠实于生活,反映生活社会本质规律和现象的精神文化产品。
那么这种艺术产品的真实性是怎么体现的呢?艺术的真实其实是指作家在假定性的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有规律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它融入了生活真实和主体的特征,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真实,一种内蕴的、假定的真实。
它不是对生活真实性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能动的、审美性的反映。
那么体现在作品上,这种真实性就必须转化为具体的故事情境,以此作为载体,构造一个审美的世界。
这就是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它不一定需要生活中百分之百的原貌展现,而是通过并不完全真实的构建重组,用使读者和作者都认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形态来得到展现。
艺术真实简论-精选文档
艺术真实简论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重要原则之一,艺术真实的有无及程度是衡量创作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
在当代文艺实践中,艺术真实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范畴。
作家对艺术真实问题认识的深刻与否,不仅表明了作家对艺术规则的运用程度,同时也影响了作家所创造的文艺作品的质量。
从主观上来说,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审美感悟和表达。
因此可以通过弄清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把握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
一、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之关系(一)艺术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源泉。
生活真实为艺术真实提供了原创的题材、人物、情节、结构和启示。
原生活形态、人世万象能呈现出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生活故事展开的曲折和扣人心弦、生活人物的鲜活和多彩以及生活细节的感人和逼真,为艺术真实提供了原初的真实感觉经验和背景,构成了判断艺术真实的一种基本尺度。
不难设想,倘是没有法兰西社会贵族衰败、资产阶级新兴的历史,便不能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如果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便难以出现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再如《白鲸》,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以及细节均来自一部航海日志记载的一场海上历险的经历。
由此可见,社会生活是艺术之真的基础,离开了社会生活,艺术便成了无源之水。
(二)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不等同于生活,因而艺术真实也不等同于生活真实。
鲁迅曾经说过: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
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
这说明现实生活虽然丰富多彩,却代替不了艺术,因为从本质上看艺术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艺术家心灵的产品,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实物。
一件艺术品不论通过何种材料来建构,毕竟是虚幻的观念的东西,而不是物质实体性的东西。
因此,艺术之真,不应该也不必要同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划上等号。
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家应站在完整的艺术世界的角度和立场,对生活进行某种改造或“违反”,只要这种“违反”符合艺术创造规律,都是允许的,是具有艺术真实性的。
论艺术创作中的真实
物, 从而产 生心 与物的交 融, 这就达到 了画 家 的真实 与现实 的契合 。首 先 , 画家 的构 主 义 ” 应用 到 造 型 艺 术 上。
理论研究
A RT EDUCAT1 ON RE S E ARH
论 艺术创作 中的真实
口张 月婵
摘 要: 所谓真 实, 即与客观 事 实相符合 。画 家作为 艺术传 承的使者 , 如何将真 实与艺术创作有机 结合起 来 , 是 历史与现 实赋 予
画家的重任。在 当代文化语境 下, 艺术工作者以其敏锐 的视 觉思辨 , 将 时代精神描绘 成为一道 独特的风景。 关键词 : 艺术创作 艺术 家 真 实
创 作对 审 且 受其制 约 的。然 而 , 现实 生活 的主体 是 志 , 并且 需 要在长 期 的生活真 实 中保 持 艺 媒 介材料 的研 究及 技法 的深化 , 人, 人的逻 辑 、 情感各 有 不 同, 这使 得 现实 术家 的秉 性 , 即画家的人格 、 品行。 当具有 美意象的真实表现具 有存在意义 。画家通 通过 点、 线、 面 生活更复杂化 了。现实似乎也包含 多种涵 卓越 的人格 和 品行 的画家以真诚 的态度反 过制作 技巧表 达 审美意象 , 色彩 因素 等形 他 的作 品便 与他 的灵魂 等构成 因素以及造 型 因素 、 义, 使 得 人 们 不 得 不 寻 求 精 神 层 面 的真 映其 创作 初衷 时 , 成对画面 的组 织构 成。 画家通过这 些艺术 和情 感相 交 融, 产 生让观 者 无 以言表 的感 实 。艺术 就如 同空气萦 绕在人 们身边 , 人
这些媒 介材 料是客 观存 在 生 活是客 观存 在 的物质世 界 , 是 人们 能用 始终如 一地保 持对初衷 的真诚。 因此 画家 的制作 完成 的 , 的, 具有 真实 的物质 性; 另一方 面 , 通过 对 感 官直接 感触 的 , 是存 在于 社会 关系 之 中 必须 拥 有 超 乎 常人 的坚 定 信念 和 创 作 意
(完整)论艺术的真实性
论艺术真实的特征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活动是作家、艺术家正确的真实观、审美观同客观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景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涵、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认识与感悟。
本文从艺术真实的内涵、特点出发“何谓艺术真实”“如何实现艺术真实”“读者或观众的艺术真实”三个方面探讨重点分析作家如何运用艺术真实原则和读者或观众怎样才能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真实作简要分析。
通过生活真实和生活现实去追索根据原则要点去研究讨论。
一何谓艺术真实什么叫艺术真实呢?文学创造既然同人类的其他创造物质的与精神的一样是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自觉的创造活动那么它必须有自己所遵循的原则。
这就表明文学创造存在着艺术真实的要求。
作品有真实性才能使读者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才能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和精神上的享受.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理论家都把“真实性”视为艺术的声明。
我国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诗有借色而无真色虽藻瑰实死灰耳。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一部作品如果缺少生动的细节就象人只有骨架没有血肉无法动人.要使作品真实必须加强细节的真实描写。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则往往因细节的失真而破坏了作品的真实性。
现实生活中哪里有这些有神奇功能的人物或神仙鬼怪之类的。
然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却集中代表了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因而也就使我们感到的是另一种艺术的真实.千万不能按科学真实的要求去检验艺术真实否则极可能否定了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同生活真实、科学真实加以区别之后显然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现实生活相为统一也不像科学真实能够验证与回归原位。
概念内涵与规定如下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指艺术形象所反映出的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及其表现形式它是作家、艺术家正确的真实观、审美观同客观生活相结合的产物。
浅谈艺术虚构的真实性
浅谈艺术虚构的真实性虚构与真实贯穿于文学作品的始终,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作家,都是立足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理解,依据客观逻辑规律,通过想象和撮合的手法,将现实生活内蕴赋予在了故事情节和人物中,从而使艺术虚构更加贴近真实。
标签:艺术虚构;真实性我们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能够在不经意间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归其原因,可能是作品的语言风格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真实性。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作家“获得全世界文明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黑格尔也说过:“美与真是一回事。
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连最基本的真实都做不到,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文字堆砌,不足道焉了。
但在艺术世界中,并没有绝对的真实,以上两位大师所说的真实,指的是艺术的真实,而非生活的真实。
一切作品,皆由艺术虚构所得,哪怕是纪实文学,也含有作者的主观意识成分。
那么艺术虚构是通过什么方式,一步一步达到真实性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艺术的真实和虚构各是什么。
真实是相对的,它在艺术中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其在生活中的概念,而是在艺术家真切的人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创造力,以虚幻的形式揭示出来的实际生活的本质与真谛。
歌德有言:“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达到产生一种更高真实的假象。
”即在某些程度上艺术的真实是要高于生活中的真实,这大概要归因于艺术真实的主观性和诗艺性。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它也不等同于简单意义上的虚构,它指艺术家通过想象、联想、推理等心理机制,把现实中本无有、按情理却可能存在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等构想出来。
[4]它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为根据,从而有效地表情达意或凸现主旨。
透过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可以发现,艺术的真实和虚构之间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更确切地说是互为因果,即艺术的虚构是方法,艺术的真实是艺术虚构所达到的结果。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性?(辩论辩题)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性?(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艺术应该追求真实性,因为真实性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
首先,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只有真实的作品才能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正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艺术不是谎言,艺术是更真实的真实。
”其次,追求真实性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世界,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真实的艺术作品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欣赏。
因为人们渴望真实,渴望找到与自己内心世界相契合的东西。
因此,艺术作品的真实性是其吸引观众的关键。
反方辩手观点:艺术不一定要追求真实性,因为真实并不是艺术作品的唯一价值所在。
首先,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其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想象力。
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艺术是副本的副本。
”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并不一定要忠实于现实,而是应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其次,真实性并不是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但它们却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和享受。
最后,追求真实性可能会限制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和想象力。
只有放弃对真实的追求,艺术家才能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创造出更加独特和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综上所述,虽然真实性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是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想法,而不一定要忠实于现实。
因此,艺术不一定要追求真实性。
论艺术真实的特征作文
论艺术真实的特征作文
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特殊的形式和方式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艺术作品所追求的真实性是指对客观存在的生动再现,但这种真实性并不是简单的照相式复制,而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有选择、有加工的主观表现。
艺术真实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典型性
艺术真实不是对个别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对生活中典型事物的概括和艺术加工,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真实性。
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提炼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2. 理想性
艺术真实不是对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艺术家基于一定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对现实进行主动的提炼和升华。
艺术家通过理想化的手法,赋予作品以应有的美好品质,引导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3. 感性性
艺术真实不是简单的理性认识,而是通过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艺术家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身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融入作品之中,使作品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4. 象征性
艺术真实往往借助于象征手法,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艺术家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将具体事物升华为普遍意义上的真理,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在真实性。
艺术真实是一种特殊的真实,它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艺术家对现实的提炼、升华和再创造。
只有真正把握住艺术真实的本质特征,才能创作出感人肺腑、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佳作。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中的真实性
浅谈美术作品中的真实性以前,我对美术本来就是没有多少研究的。
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虽然说也没有对这门充满了艺术的学科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但是毕竟学会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也能够对一些美术作品进行一些粗略的欣赏了。
那么,什么是美术呢?所谓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要成为一件有价值的美术作品,除了要客观的反映出事物的真实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还要有一些加工,这样才会使作品更加的出色。
人们运用摄影、绘画和雕塑等造型手段表现过去的生活。
观看这些作品中的任务和场景,我们往往能从有趣的细节和感人的故事中引发丰富的想象。
艺术作品不是机械的模仿自然,艺术家在反映显示生活的同时,总要融会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
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关注社会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个性。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纯粹的一幅作品,它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东西。
但是,就是由于这些东西的加入,引起了另一方面的问题——真实性。
这是一个富有哲学含义的问题。
何谓真实性?它指跟‘假’相反的,是实在的,是原来的。
一旦经过修饰之后,作品和原来的真实情况就有了差别,不再是完全的自然了,这就违背真实的原则了。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也鲜有明确的定论。
美术本来就是门复杂的艺术,它具备各种不同的属性,不只是内在还有外在,关键是要看你怎样看待它。
不是因为它有某种属性,所有的属性都是人通过主观判断而得到的。
西方美学史上对艺术真实性的证明更没有像对艺术非真实性的证明那样有力,柏拉图正是借模仿论之手将艺术贬低为影子的影子的。
即便是在一心想捍卫艺术的真理性质的黑格尔那里,艺术的真实性最终还是被更真实的绝对理念吞噬殆尽。
现在我就自己的观点,结合几幅我个人比较喜欢,同时也能比较鲜明地阐述我观点的作品进行一些分析。
1. 蒙娜丽莎这幅最为世人熟知的画,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或其他任何人。
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的真实性艺术是美学的技术性,艺术直接产生于创造它的主体——人。
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美学的精神和内容,目的就是通过表现和展示传播等程序触动、激发欣赏者的情绪,引导欣赏者的欣赏行为。
它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
艺术的真实性--- 一个永恒的不容回避的话题,自古以来就被人津津乐道。
艺术形象作为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成果,就存在着一个认识的正确与否活真实与否的问题。
那么艺术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什么是艺术真实性。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都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不会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
艺术真实就是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所显示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性。
作为艺术,真实是基础、是生命。
离开了“真实”,就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作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真实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他的真实必须来自实际生活。
因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也是艺术真实的唯一源泉。
反过来,实际生活又是检验艺术真实的唯一尺度。
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还要用实际生活来检验。
只有作品既真实地再现了实际生活的基本面貌和本质的某些方面、作家的主观感情色彩和评价,又同生活的客观实际相一致或大体一致,才算具有艺术真实。
艺术的真实来自生活的真实。
实际生活的人和事,主要是指实际上已经存在和发生的人和事。
而艺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必须回到社会去实现其价值。
它不是也不可能是静止和孤立的现象。
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它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并且一切艺术家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情境中,各种社会事物(包括经济,政治,道德,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意志,艺术家又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生活进行体验,实践,认识,从而产生创作冲动,愿望和需要。
虚构并非谎言-论艺术中的真实性
照相是说谎话的 l
照相更真实 , 这是由于: 人们观看马的奔跑 . 往往 先见到 后腿正在做跃进 的努力 , 再看见 马身的伸展 , 最后看见前 腿往远处着地 就是说 , 们往往从各部分相继 观看 动态 人
的过程 ,因而得 出一个 “ 四腿前后 同时伸 展的印象 。 ”画 家依照人 的错 觉虚构 出这个 动态 ,但能更 好地表现这 个 “ ”态 ,这样 反而显得更加真 实,而照相反而虚假 。阿 动
维普资讯
第4 卷第2 期
芜湖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 u a ofW um Pr fsln cmoo y Colg 0m l l oeso alTv l lg ] e
No 2 V 4
J N 20 U E. 0 2
虚构并非谎言
一 一
弗吉尼亚 - 尔夫 伍
用机械记录的动态不 能代替艺术家的直观和手法。 葛赛尔
曾问罗丹 “ 一个艺 术家表现 动态与照相完全不一致 ,而 照相却是一种无可指责的机械 的证 明. 这显然是艺术改变 了真实吧 罗丹 回答说 :“ ,艺术 家是说 真话的 ,而 不 他 认为热里柯画的奔马姿态反而比
当然,艺 术家也不能 只顾 本质真 实,不顾现象真实 如果完全不顾 现象真 实, 也就不可能表现本质的真实 . 并
且终会损害本质真实 。所以狱德罗要求 “ 按照它们在 自然 中所必有的前后次序 ,把一 系列 的形象思索 出来 。笔者
虽不符台现象真实, 却远远高于现象真实 , 此乃艺术的真 实 ,艺术家需熟谙此道 。
BAO Sa-o g i dn l
Abtat C ̄ t no ats o jsami cyo t cntr n t o o l ed t bektru hte rt f  ̄l u as src: la f rin tut o t mi r fr auea din t nyne so r ho g h t ho ntr tl u a u l ̄b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中的真实性
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需要时代的推动,哲学的指导, 个人思想的发展,三者缺一不可,互相促进,推动个人前进。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时代的推动与哲学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时代的推动与哲学的指导,可能成不了艺术家,但如果没有个人思想,也成不了艺术家,这就好比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只是起一个推动、促进作用,而内因则是前进、飞跃的重要因由,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没有内因,外因就不起作用,他们是相互的,因此说,个人思想在成就艺术家的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独特的个人思想,也就失去了艺术家的内因, 而今天就让我谈谈作为一个艺术家该有的思想与个人思想的重要意义。
所谓思想就是个人独特的一种见解,而这种见解应该做到一种“大”,一种真实。
应勇于揭开事物的面纱,探究事物最真实
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一切,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甚至我自己也是一个形式上的存在,不过是假象罢了。
而什么是真实,仅以个人角度来看,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宇宙的本质是“虚无缥缈”,天地混沌初开,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虚无缥缈”,是
“无”。
而这种原始状态发展推进才有了“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归结起来可以说宇宙的存在只不过是假象,宇宙最真实,最原始的状态是
虚无缥缈”,事物的真实是“纯粹实在”,而我们个人最真实的存在是“心”,当然只要我们活着,肯定是摆脱不了种种假象,因此我们需要的是用心去很虔诚的对待人世的一切,在这种假象中,以虔诚的态度揭开事物的面纱,获得至纯的真实。
每个人均有其价值,自有其可贵的真实,不比依据圣人,
更不应装模作样假道学,文艺之可贵就在于各人表达这种自己的
真实,而不在其他。
(《美学三书一一美的历程》?李泽厚)。
因此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有种个人独特的价值,并且应尽量去发掘?完善这种个人特有的价值。
作为一个艺术家,应
该看到自己“可贵的真实”,当然,仅仅不是看到就行,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表达出这种真实。
艺术是一种谎言,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至少是那些我
们做为人能够理解的真理。
”(《立体主义声明》?毕加索)。
从而看来,艺术的确也是一种假象,至少它的形式是一种假象,不是真实的存在,是内容象征性的存在,而它最真实的一面是它用形式表现了真理,表达了自我的真实,因此总的来说一切的一切还是假象,但这种假象与真实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真实通过假象表达,假象是真实的形式存在。
而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尽力通过对假象的观察,发现一种真实,最直接的表达自我。
艺术家的关键在于思想的高度,而应表现技巧只是一种“自义的东西”(梵?高)。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有一种伟大的思
深处涌现出来的一种东西……至于艺术的娴熟和技巧, 我在其中
想一一宇宙意识,更应穷尽他的一生完全自由的表达自我的思 想,表现宇宙的永恒,使艺术走在认识自我的坦途上。
“华人和华夏艺术的美的理想正是如此, 它不求凝固,不变 的永恒,而求动态的平衡,杂多中的和谐,自然与人相对应的一 致,把它看做是宇宙的生命,人类的极致,理想的境界, 的本体”。
除此,老子也讲“人法地,地发天,天发道,道发自 然”。
这些一方面说明人对宇宙的一种态度,作为一个人,我们 不可能逾越自然法则,另一面,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有
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应该放眼宇宙。
观我国,最伟大的智
哲学、书法、绘画,无不体现着一种“天人合一”的
宇宙意识,尤其是太极图,它乾旋地转,阴阳相对,却相生相克, 这就是宇宙之“道”。
“艺术家的最终目的不是通过消除可辨别的主题,
去创造抽 象结构,而是表现它在人类和宇宙里所感到的高度神秘”。
德里安)“艺术的功能就是用美妙的形式把永恒的现实展现在我 不能被眼前的事物蒙蔽自我, 捆住自我的思想,将自己关在牢笼 中,得不到自由,而要勇于尝试,敢于突破,敢于揭开事物的面 纱,探求真实的自我,去感受宇宙的“高度神秘”,表现宇宙中 那不可捉摸的“恒常之道”。
而梵高也讲,“绘画靠的不仅是用双手来创造, 而是从灵魂
'生成' (蒙
们瞬间的直觉中 ”。
(黑格尔)因此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绝
看到的只是在宗教里被叫做’自义’的东西”,作为一个真正的
艺术家,这也是首要的,一定要有个人独特的见解,要有一种伟大的思想,但如果失去这种思想,你仅仅是一个平庸的艺人。
总之,或在人世的假象中,我们不可能摆脱这种现状,但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清楚这一点,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不但应认识到这一点,看清所有的所有,更应看到事物最真实的一面, 而不该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一种宇宙意识,也应该穷尽他的一生,完全自由的表达自我的思想,表现宇宙最真实的一面,探求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