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一个人的两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两面性》 浮士德无疑是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是带有作者自传色彩的人物形象也是整个人类的代表。作为人类的代表,他是善与恶的统一体。他尤其突出了人类的理性力量和向善的巨大历史作用。
魔鬼靡菲斯特是与浮士德对立的反面人物,是一个极具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独特艺术形象。他并不是狰狞恐怖、无恶不作的恶魔,而是魔鬼和人性的巧妙结合体。他是恶和否定精神的代表。
靡菲斯特与浮士德是相互辩证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从表面看靡菲斯特冷漠尖刻,深谙世事是恶的代表,而浮士德善一生追求美好,向往未来,
是善的代表,两者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从深层次上看靡菲斯特也是人的一部分,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另一张
脸,而不是外在的无法控制的异己力量。他和浮士德就是一个整体,或者说靡菲斯特就是浮士德的一部分。另一面,佛经上讲相由心生,靡菲斯特所代表的种种诱惑实际上就是浮士德内心意愿的体现。浮士德走出书斋的真正原因是他厌倦了枯燥乏味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由和靡菲斯特打赌;他迷恋玛甘泪,追求海伦的爱情都是出自于自身占有欲和性欲。靡菲斯特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靡菲斯特放
火烧死两个不愿搬家老夫妇也是秉承了浮士德的旨意。虽然挣扎于尘世的浮士德常常为自己和靡菲斯特日趋亲密的关系而感到忧虑,他后反抗,但是他最终还是无奈的说:“我知道,摆脱鬼魅很困难,但更没法割断那精神的羁绊。”无法割断精神的羁绊真正原因是浮士德心中存在着“恶”,他放不下那无底洞似的欲望。
浮士德只有与靡菲斯特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如果没有靡菲斯特,
浮士德只是一个死气沉沉、毫无生命力可言的躯壳,因为靡菲斯特这个“恶”的存在,浮士德才不得不去寻求拯救的途径,他的人生也才变得绚丽多彩,是靡菲斯特成就了浮士德的人生。
所以说:浮士德的“善”中有“恶”和靡菲斯特的“恶”中有“善”深刻揭示了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善与恶是人性的一分为二,善与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由此构成完整的人。浮士德与菲斯特是一个人“分裂人格”的两面,正是浮士德和靡菲斯特的辩证统一才构成了一个完整且具有真实性“浮士德”,浮士德也因此才有了作为一个人的艺术形象存在的的现实性与启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