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马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于14 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
途径:(1)小商品经济分化;(2)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封建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和商人的集聚地逐渐形成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构成了城市经济的基础。手工业出现行会,封建行会约束下的小手工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自身劳动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简单商品经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产生两极分化,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之一。
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商人财富的不断增加,一些大商人成了包买商,逐渐控制了商品生产者。商人和高利贷者乘生产者困难之机,侵入手工业领域,成为工业资本家,这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另一种形式。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15 世纪末美洲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这一任务只能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来实现。
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马
资本原始积累途径:
(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2)“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
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士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3)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
(4)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广大农民和其他城乡劳动者的力量,通过暴力手段,展开夺权斗争,经过复辟和反复辟的长期斗争,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进而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大发展,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产生的历史条件:
(1)社会分工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随着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和经济单位。“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恩。
交换原则:等价交换。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必然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马克思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位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可以相互比较。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价值在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
1、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2、统一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前者是后者的物质承担者,后者寓于前者中。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称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劳动的社会属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
质的规定: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量的规定: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来计算。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伉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1)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2)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5)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