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备考冲刺热点04 记叙文阅读-概括与主旨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二)概括与主旨
(一)概括要点:
1.看标题,标题表明内容。

如《回忆我的母亲》、《最后一课》。

2.抓文章的中心词、中心句、概括句(往往是第一段、末段的首句或尾句)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通过分段,看各段之间是何关系,并列关系相加,偏正关系以正为主。

4.六要素概括法,记事写人的文章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对策:首先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5.根据文章线索。

(1)线索的特点:
①连贯性:贯穿全文,不脱节,不跳跃;
②始终性:线头在开端、线尾在末段,线索在开头结尾都要有体现。

(2)线索的分类:
①以某一事物为线索:如《枣核》以“枣核”为线,17年中考以单车为线索。

②以某一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中的“看戏”,16年中考以爸爸教我读中国诗为线索。

③以某一人物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如《孔乙己》。

④以时间为线索:如《老山界》。

⑤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春》以“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感情”为线索。

⑥以地点或(行踪)的转换为线索:如《散步》《老山界》。

⑦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

(二)概括主题中心思想
1.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

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

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文章的主题是通过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2.分析标题,概括中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

如《秋天的怀念》、《夏衍的魅力》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变色龙》、《爸爸的花儿落了》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

3.看开头结尾的中心句
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

如《背影》、《顶碗少年》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

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4.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

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5.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

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

6.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

要先把每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意的中心。

如《我的老师》
7.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

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结构可以了解作者意图,总结归纳出主题。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先写百草园快乐自由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对比中就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健康成长。

8.综合分析,把握中心。

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一般语言表述形式:
本文记叙了(或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赞扬了(或揭露了、歌颂了、说明了、表达了、表现了)……的精神(或思想、品质、道理、感情性格、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题
例1
原来,15年前的一个晚上,帕西警官追捕一名行凶抢劫的歹徒,随着他发出的“乓乓”两声枪响,黑暗中发出一声惨叫。

等他冲过去,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躺在地上的不是凶犯,而是一个受伤的无辜者,正抱着头部痛苦呻吟。

他赶紧将这人送往医院。

经检查,这个叫奎多斯的人脑内嵌入一颗弹头,但无法动手术取出……帕西本该如实向警局上报这一误伤事件的,但他害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就隐瞒了下来。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参考答案】帕西警官误伤奎多斯,并隐瞒未上报。

(3分)
【解析】找出人物,有“帕西警官”和“奎多斯”,事件是帕西警官追捕歹徒时误伤了奎多斯,结果是为了自己的前途隐瞒下来没有上报。

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不断简化,最终保留最简的部分。

例2
学琴
杨葵
①在钢琴家黄亚蒙家吃饭聊天时,我问她:“这把年纪了,我还想学门乐器,有可能吗?”亚蒙想了想答道:“古琴。


②几天后,在友人的引领下,我坐在余青欣老师家里。

余老师,虞山吴派
....嫡传弟子。

③说实话,在余老师家的前一个小时,我很失望。

她身着居家服,颜色搭配有点粉艳。

家里摆设全无章法,家具天长日久,颜色淡了,干裂起皮。

④许是和友人久不相见吧,东家长西家短地叙旧,基本没理我。

我也不哼不哈,面露微笑听她们聊。

心想,可能确实不想收学生吧。

也好,这么碎叨我也有点儿杠不住。

⑤不想正在这时,余老师突然起身:“瞧我,又忘了,学琴是吧,来吧……”地领我进了书房,在一侧琴前坐定。

这一系列移动,话可没停:“今儿太高兴了,老忘正事儿,那什么,我先弹一段儿你听听吧,你坐那儿。


⑥突然话就止住。

只见地她两手抚住琴面,弹出第一个音符的瞬间,余老师像完全变了个人,碎叨、粉艳,顷刻灰飞烟灭,她笃定、沉稳,又深情尽在。

右手抹挑勾剔,左手吟猱绰注,无一不恰到好处。

一曲弹完,我神游已
远。

只听余老师问道:“行吗?愿意学吗?”
⑦还有什么可说的啊!从此每用三晚8点,我去余老师家学琴。

⑧《仙翁操》《秋风词》《酒狂》《阳关三叠》,这四首曲子打基础。

学完“阳关”那天,余老师听我磕磕绊绊地弹完,居然鼓励说:“虽然弹得太生,但是不俗,这很难。

下次可以学新曲子了。

但是这首还得使劲儿练啊。

”说完又正色道:“从现在起,要跟你定条规矩,在我这儿学的曲子,不练够两千遍,绝不许在外人面前弹。

”看她那
么严肃,我只能礼真地点头。

她又补充道:“这不是我的规矩,这是虞山吴派
....的规矩,你现在初学,将来如果能弹
出点样儿,也要算到虞山吴派
....门下啊。


⑨慢慢地和余老师越来越熟,就有点儿理解初识时她那份碎叨了。

好多年前,余老师离了婚,上有老下有小,余老师又清高,不愿意撒开来收学生,日子过得清苦。

但她说了:“这都不叫事儿,等着我去完成的大事儿还多着呢,我顾不上这些。

”她说的大事儿,是要一曲接一曲地打古谱,要传承好门派,不能在她这一辈塌下来。

因清高而清苦,日常生活艰辛又肩扛大任,耗的时日久了,碎叨也算一种排______(qiǎn)吧。

⑩时光流转,我渐渐忙碌起来,琴课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总之是越去越少,直至干脆不去了。

开始自己还练练,渐渐地,琴也成了摆设。

⑪后来,很久没有余老师的音讯,有一天刷微博,看到有人给我评论,说猜博主可能学过古琴。

余老师留言回
复:“对,虞山吴派
....门下。

”我一头汗,心里愧到想找条地缝。

一愧不知余老师何时也注册了微博,我都没关注;二愧我如此半途而废没出息,余老师还以这种方式鼓励我。

⑫我想当面向她忏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删改)【相关链接】
“抹”“挑”“勾”“别”“吟”“猱náo”“绰chuò”“注”是古琴弹奏的不同指法。

12. 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14. 请比较原句和改句,你认为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述理由。

原句:右手抹挑勾剔,左手吟猱绰注,无一不恰到好处。

改句:右手抹、挑、勾、剔,左手吟、猱、绰、注,无一不恰到好处。

【答案】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卷
12. ①. 失望②. 琴技高超③. 余老师教“我”弹琴,并与“我”定下规矩。

④. 理解⑤. 余
老师在我的微博评论区留言,鼓励“我”(认可“我”是虞山吴派门下)。

⑥. 善于鼓励学生
14. 示例:原句更好。

原句在“抹挑勾剔吟猱绰注”八种技法中省去顿号,表现了余老师弹奏古琴时技法运用的流畅和纯熟,更能突出余老师古琴技艺的高超。

改句更好。

改句在“抹挑勾剔吟猱绰注”八种技法中使用顿号,强调了余老师弹琴时使用技法的丰富多样,更能突出余老师古琴技艺的高超。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梳理。

第一空:根据提示“余老师与友人聊天,忽略了‘我’”“爱碎叨”可定位到第③④段,从“说实话,在余老师家的前一个小时,我很失望”“许是和友人久不相见吧,东家长西家短地叙旧,基本没理我。

我也不哼不哈,面露微笑听她们聊。

心想,可能确实不想收学生吧。

也好,这么碎叨我也有点儿杠不住”可概括出此时“我”对余老师的情感态度是失望;
第二空:根据提示“余老师弹琴给‘我’听,收‘我’为弟子”“敬佩”可定位到第⑥⑦段,从“只见地她两手抚住琴面,弹出第一个音符的瞬间,余老师像完全变了个人,碎叨、粉艳,顷刻灰飞烟灭,她笃定、沉稳,又深情尽在。

右手抹挑勾剔,左手吟猱绰注,无一不恰到好处。

一曲弹完,我神游已远”“还有什么可说的啊!从此每用三晚8点,我去余老师家学琴”可知,“我”对余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余老师的特点是琴技高超;
第三空:根据提示“教学认真严肃”“敬佩”可定位到第⑧段,从“学完‘阳关’那天,余老师听我磕磕绊绊地弹完,居然鼓励说:‘虽然弹得太生,但是不俗,这很难。

下次可以学新曲子了。

但是这首还得使劲儿练啊。

’从现在起,要跟你定条规矩,在我这儿学的曲子,不练够两千遍,绝不许在外人面前弹。

看她那么严肃,我只能礼真地点头”可概括出,余老师教“我”弹琴,并与“我”定下规矩;
第四空:根据提示“余老师向‘我’诉说自己肩抗的重任”“以‘传承门派’为己任”可定位到第⑨段,从“慢慢地和余老师越来越熟,就有点儿理解初识时她那份碎叨了”可知,“我”此时已经理解了余老师;
第五、六空:根据提示“愧疚”可定位到第⑪段“后来,很久没有余老师的音讯,有一天刷微博,看到有人给我评论,说猜博主可能学过古琴。

余老师留言回复:‘对,虞山吴派门下。

’我一头汗,心里愧到想找条地缝。

一愧不知余老师何时也注册了微博,我都没关注;二愧我如此半途而废没出息,余老师还以这种方式鼓励我”可知,余老师在“我”的微博评论区留言,认可“我”是虞山吴派门下,以这种方式鼓励“我”,从这可看出余老师善于鼓励学生的特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比较阅读两个句子,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

原句“右手抹挑勾剔”“左手吟猱绰注”的古琴弹奏的八种不同指法中间未用顿号隔开,表现出了余老师在弹奏古琴时的流畅,体现了余老师琴技的高超,表现出了“我”对余老师高超的琴技的敬佩之情。

改句“右手抹、挑、勾、剔”“左手吟、猱、绰、注”的古琴弹奏的八种不同指法中间用顿号隔开,表现了余老师在弹奏古琴时都运用了这八种指法,突出强调了余老师琴技的高超。

例3
我煨暖了,你离开的背影
①孩子,我想起你的“四脚兽”时代。

你十个多月时,你妈妈出公差,我把你托给楼下的余妈妈照看。

我把你送到她家,看到余妈妈摆弄满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

你看到五颜六色的玩具,咿咿呀呀地扭着小腰、伸出小手
去抓。

余妈妈偷偷转身,努起嘴、皱着双眉,那表情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正努力调动脸部所有肌肉,催促我“走、走,赶快走”。

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妈妈的表情真的挤出声音了。

②我回到七楼家里,望了眼楼下庭院。

你一定不知道,你跟我的间隔只有短短半分钟,我却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思绪转回写作方案。

黄昏,我到余妈妈家接你,余妈妈正在厨房忙碌,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一地,已无法提起你的兴趣。

你坐在客厅深处,灯光稀微。

你四处张望,欲哭的表情里满是孤独、失望。

你看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朝我奔过来。

两只手掌,一前一后,嗒嗒嗒地,声势与速度同等威猛。

③我大步上前,一把捞起你。

④孩子,我离开你之前,当然偷偷瞄你。

你当时被玩具吸引,没有回头。

我很好奇,假设你玩腻之后,会怎样搜寻我的背影。

这让我想到我母亲。

⑤孩子,我很少与你说,小时候我也曾跟你一样,搜寻爸爸妈妈的背影。

有一次,妈妈带我进城,我们到了堂姐的冰果店。

我喜欢冰果店中陈列在玻璃后形形色色的冰品。

我贪吃刨冰,沉迷在甜香中,压根忘了妈妈什么时候不在了。

堂姐促狭地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我慌慌张张,四处搜寻不到妈妈,竟相信了堂姐的话,凶猛地哭了。

孩子,当时我相信妈妈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远的操场。

孩子,你年岁渐长之后,是否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总是长辈费心照看晚辈,晚辈偶一回眸,长辈就感谢涕零。

⑥下一回,凝望妈妈的背影时,我已经是“男人”了。

⑦高中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军人。

新兵训练中,“五百米障碍”是最大的考验。

它的工程有快跑、爬竿、跳壕沟、爬矮墙、持枪匍匐前进、通过低矮的铁丝网。

一次操练,看见身高一米九的大个子,攀爬两公尺高的“矮墙”,竟蹬不过去,一米六多的矮个,反而飞跃而过。

我和战友不禁窃笑。

等轮到自己上阵,正式戴上钢盔、系上腰带、背上枪,通过“五百米障碍”时,却在“矮墙”前手软脚重过不了关。

⑧当时,每逢假日,妈妈会不顾舟车劳顿来看我。

她带来零食,看着我狼吞虎咽。

我常想,当时妈妈的心中,必定是两难:_________,_________。

每次分别,我都目送妈妈走上交通车,凝望微胖的妈妈蹒跚上车的背影。

车子开动了,我看见妈妈频频挥手,好似在说,别送了,回去吧。

⑨孩子,交通车离开以后,我没有回到营舍,而是来到五百米障碍场苦练。

先持装备爬竿,再战矮墙,我一次一次地挑战它。

几天后,测验成绩出色,我望着妈妈上车的地方,喘着粗气说:“妈妈,我做到了!”
⑩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脚兽,快速奔向我。

只是我已经站了起来,用一个儿子的独立姿态,轻轻煨⑴暖妈妈的背影。

【注释】①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煮。

11. 文章主要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小时候被堂姐捉弄,以为妈妈不要“我”了而大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在第二和第三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按要求品析语言。

(1)我大步上前,一把捞.起你。

(分析加点词“捞”的语言表现力。


(2)你看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
.......,朝我奔过来。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选第_________句(填数字1或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海市闵行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卷
11. ①. “我”把“你”托管在余妈妈家。

②. “我”在新兵训练中苦练过关。

12. ①. (1)“捞”写出了“我”抱起孩子时的动作快且幅度大,说明“我”的心情急迫,对孩子的心疼怜爱。

②.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你”向我爬来的速度快、声势威猛,表现了“你”渴望回到爸爸身边的急迫、欣喜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1)根据题干“文章主要写了三件事”和“‘我’小时候被堂姐捉弄,以为妈妈不要‘我’了而大哭”的提示,找到①段“孩子,我想起你的“四脚兽”时代。

你十个多月时,你妈妈出公差,我把你托给楼下的余妈妈照看”至④段“孩子,我离开你之前,当然偷偷瞄你……”,可概括为:“我”把“你”托管在余妈妈家;
(2)根据题干“文章主要写了三件事”和“‘我’小时候被堂姐捉弄,以为妈妈不要‘我’了而大哭”的提示,找到⑦段“高中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军人。

新兵训练中,‘五百米障碍’是最大的考验”至⑨段“我望着妈妈上车的地方,喘着粗气说:‘妈妈,我做到了!’”,可概括为:“我”在新兵训练中苦练过关。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从在第二和第三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按要求品析即可。

(1)要求分析加点词“捞”的语言表现力。

③段画线句“我大步上前,一把捞起你”中的“捞”本意是从液体里面取东西,结合⑤段“你年岁渐长之后,是否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可知,此处生动和形象地写出了“我”抱起孩子时的幅度之大、动作之快,表现了“我”此时心情的急迫,蕴含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怜爱之情。

(2)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②段画线句“你看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朝我奔过来”,把孩子奔向母亲的动作比作奔驰的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孩子奔向“我”的速度快、声势猛,表现了孩子渴望回到爸爸身边的急迫和欣喜之情。

练习
(一)(18分)
智者倪匡
沈西城
①认识倪匡近半个世纪,当年我们年轻、天真,彼此性情相近、言谈无隔。

我们都是上海人,用上海话沟通,倍觉亲切。

倪匡二十二岁来港,舌头发硬,学不好广东话。

他不承认,说:“跟舌头硬没关系,我天生有言语障碍症。

”这是真话,倪匡这个人除了弄笔杆儿,其他物事啥都不懂。

洋泾浜英文,只会“Sowhat”和“Whocares”,就此走遍美国。

他不独学话蠢,方向也辨不来,走进菜馆再出大门,便分不清东西南北。

可以说他做什么都笨,只有写作灵光——南来六十余年,一根原子笔管吃饭,嫌了不少钱。

②倪匡一生交友无数,知己仅一人,古龙是也。

古龙嘛,人人竖起大拇指,直夸“绝顶聪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掉进创造的角色里,把自己看成陆小凤、楚留香,千金散尽还复来,怕啥?倪匡自小明白“千金散尽有日不复来”,于是赚得的一半,呈奉贤妻,自己花其半,所以晚年无虑。

③20世纪80年代前,倪匡坚持原则:“小叶,阿拉文人,要保持神秘感,勿可以露面。

”作家一露面,少了头巾气,人家瞧不起。

身为小阿弟,只好有样学样,连照片也藏起,不敢曝光。

90年代初,倪匡来个大变身,居
然做电视节目了,搭档是鬼才黄霑、食神蔡澜,三人行,顶呱呱。

节目叫《今夜不设防》,访超级明星,嘴巴子活。

蔡澜能文不善言,倪匡善言,粤语却人人听不懂,只好打字幕,说话的仅黄霑一人。

要命的是,这个综合性节目居然红火爆灯。

④90年代,倪匡居然移民旧金山,买了幢圆形玻璃怪房子,房间一个,夫妇相依。

倪太住不惯,回港小休,独留倪匡孤居。

打电话与他聊天,他居然说忙至不可开交。

一个老头子忙啥?“小叶,你又搞不懂,我忙得要死。

早上起来写小说、看报纸。

下半日剪花除草、洗衣裳。

黄昏要到附近超市储备食物,回来煲鸡汤,哪有时间?”什么,大作家竟当上家庭主妇?倪爷当是一种乐趣。

倪匡有项天大的本事,非人人所能为,就是化枯燥为乐趣。

人视为畏途,落到他手,变成好玩。

套用他的口头禅,就是“邪气好白相”。

⑤倪匡性格怪:一是痴,一是绝。

恋上某事物,绝对痴缠到底。

70年代初,我到他铜锣湾海宁街的寓所做客,那时他正在收集贝壳,捧出给我看,我根本不懂,只好装着看。

他随手拿起一块,道:“小叶,你猜多少钱?”我为难,不敢言少:“五千!”“再说一遍!”“一万!”“不,不对,五万!”倪匡纠正。

吓坏我!未几生厌,贝壳全送人,一片不留。

改玩音响,十万、二十万一套山水牌器材,硬要我听。

我听了,一个感觉:跟我家的卡式录带并无二致,而其价钱仅港币三百元。

后他又转去养鱼,什么金鲤、黑魔鲤、七彩神仙鱼……总计九缸,自号“九缸居士”。

鱼缸,放诸餐桌,日观夜赏。

不旋踵,厌了,毫不犹豫送友人。

最后爱上旅游,一月出门数次,东闯西逛,不亦乐乎,之后返璞归真,闭户静思。

⑥倪匡做人也有个大优点:说一不二,答应别人的事,就算赴汤蹈火,也决不推辞。

他说写作配额用完,就是用完,你即使开出千字一万,他也不会心动,仍一字不会写。

镇海倪匡,诚硬汉子也。

⑦A讲真的,我从不以为倪匡是什么作家,他听到了,气得瞪小眼睛:“我写了这么多的书,还不是作家?”B他板着脸,吓唬我。

我腰板直,胸膛挺,轻描淡写:“侬是智者,远比什么作家高明!”C听得这样说,他怒气全消,脸上现出笑容,如初夏朝阳。

号称智者,何以见得?援引倪匡的语录以见其概:“小说只有两种:一是好小说,二是坏小说,好小说能看下去,坏小说不能看。

”“写作没得教,全然靠天分。

没有的话,去干别的事。

”“要写就写,千万别拖!”“医生要我听话,我问听话是不是不会死?医生说不会呀!我说那我干吗要听你话!哈哈哈!”凡此种种,皆智慧之言。

⑧最近倪匡说很多配额都用光了:喝酒配额完蛋了,生命配额也差不多耗尽!千万别为智者倪匡悲伤,他视死如归!
【注释】倪匡(1935.5.30——2022.7.3),出生于上海,著名小说家。

与金庸、黄霑和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他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广为人知,其中《蓝血人》一书于2000年入选“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成为倪匡科幻小说的代表著作。

(摘自《文汇报》2020年9月15日,有删改)
13. 第①段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错字:_______改字:_______
14. 作者笔下的倪匡非常有个性,文中或详或略也记录了倪匡好几件有意思的事。

请你概括出其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15. 第⑦段画线的A、B、C三处对倪匡进行了非常生动的描写。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简析其对人物形象的表达作用。

16. 有人觉得上文题为“智者倪匡”,但是真正写他“智”的似乎只有第⑦段,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从第②、
③、④段中任选一段,说说和“智”的关系。

17. 以下对上文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写倪匡除写作外的蠢和笨,意在表现倪匡后来所取得的成功实属奇迹。

B. 第⑤段写倪匡性格之怪,他对喜好之物没有定性,可见他做事常常不能坚持。

C. 第⑦段的倪匡语录,足见他对写作不矫情的率真态度,以及对生死的坦然。

D. 结尾段中,作者对倪匡的生命配额即将耗尽不以为然,毫无悲伤惋惜之意。

【答案】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卷
13. ①. 嫌②. 赚
14. 洋泾浜英文,却走遍了美国;不辨方向,菜馆一进一出就忘了方向;要保持神秘感却做了电视节目,说着听不懂的粤语,节目竟然爆红;将天天如此的枯燥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收集贝壳、玩音响、养鱼、旅游,一旦喜欢某事某物,便痴缠到底;说一不二,不被金钱动摇;不管是写作还是生活,豁达而智慧。

15. 示例:A处通过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了他表现出的不满和不甘,结合下文又可知略带几分玩笑,可见他的自信,对自己作品的认可,以及与作者相处的熟络。

B处描写了倪匡的神情,写出他故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倪匡的孩子气。

C处通过神态描写及比喻手法,写出了倪匡听到赞赏后的开心,生动地表现出他的开朗。

16. 示例,不同意。

第②段拿倪匡和古龙比,倪匡对金钱的态度理性,因此晚年无虑,这是生活的智慧。

第③段从要保持神秘感到上电视节目,倪匡不死守原则,审时度势,是智慧。

第④段能够发现枯燥生活里乐趣,并甘之如饴,这是大智慧。

17. C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对字形的辨析。

“嫌了不少钱”中,“嫌”应为“赚”,赚钱:指获取利润,挣得钱财。

赚钱是通过自身的资本或者劳动力产生收入的一个过程。

【14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联系第①段中“认识倪匡近半个世纪,当年我们年轻、天真,彼此性情相近、言谈无隔。

我们都是上海人,用上海话沟通,倍觉亲切。

倪匡二十二岁来港,舌头发硬,学不好广东话。

他不承认,说:‘跟舌头硬没关系,我天生有言语障碍症。

’这是真话,倪匡这个人除了弄笔杆儿,其他物事啥都不懂。

洋泾浜英文……就此走遍美国。

他不独学话蠢,方向也辨不来,走进菜馆再出大门,便分不清东西南北”的内容可概括为:洋泾浜英文,却走遍了美国,不辨方向,菜馆一进一出就忘了方向;
联系第③段中“20世纪80年代前,倪匡坚持原则:‘小叶,阿拉文人,要保持神秘感,勿可以露面。

’作家一露面,少了头巾气,人家瞧不起。

身为小阿弟,只好有样学样,连照片也藏起,不敢曝光。

90年代初,倪匡来个大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