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前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概述

●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点: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

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点: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阶段)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

●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早300来年。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包括:道而弗牵——引导而不拉;强而弗抑——鼓励而

非批评;开而弗达——启发非直接告诉;教学相长——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①[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内容:A提出普及初等教育;B、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

征的学校教育制度;C、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D、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E、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F、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德]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③[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内容:A、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B、以心理

学为基础,提出教学四步法,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C、强调教学对教育的作用。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C50y以来)

●①1861年,[英]斯宾塞(著名实证主义者),《教育论》,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启发性学生的自觉性,反对

形式主义的教学。

●②“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1901年由[德]

梅伊曼首次提出,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的系统论述。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③19C末20C初,[美]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

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经“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的经验主义的色彩。

●一条线索:西方教育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④[苏联]凯洛夫《教育学》,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学生主体性和智力的发展重视不够。

●⑤[中国]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C50y)

●①1956年,[美]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类。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为观察教育过程、分析教育活动和进行教育评价,提供了一个框架。

●②1963年,[美]布鲁纳《教育过程》,主张务必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化教育思想),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

现学习(发现法教育)。

●③[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④[苏联]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将现代系统论方法引入教学论研究,促进了教学论的科学化。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1)历史法: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第一步是史料的搜集(文字史料、非文字史料,二手资料要考察出处、转述者的立场和治学态度,尽量做到全面);第二步是对史料

的鉴别;第三步是对史料进行分类。注意以下几点:A、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B、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C、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2)调查法: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在运用调查法研究教育问题是,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拟出调查提纲,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具体方法:

观察、谈话、问卷。

●(3)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拟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分为三种:

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试验法。

●(4)统计法:揭示所获得的数据、信息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

●2、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1)控制论的基本方法:把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整体,称为被控系统,包括“信息输入”、“信息输出”反馈。

●(2)信息论的基本方法:信息论是把系统(整体)的运动过程当做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过程来研究。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加工

处理、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其特点是撇开了研究对象的物质和能量的具体形态,而把研究对象抽象为信息及其变换的过程。

●(3)系统论的基本方法: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

基本理论包括:A、整体的功能不等于个部分功能之总和;B、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C、动态观点;D、最佳观点。

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

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并且随着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但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阶级性只是在阶级社会

中教育的一种属性,并非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二)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

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2、动物的养护与抚育是程序化的动作反射系列,是一种本能。它们不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不会进行劳动,也没有语言来传授经

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3、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有目的教育活动。

●4、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是反科学的。

●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五、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都可称为教育者。但学校教育产生后,主要是指

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阐述学生的特点,并分析学生是教育过程主体的理由。

●3、教育措施:它包括教育的内容(体、智、德、美、劳)和教育手段(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关系: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

采用着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教育的历史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