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华对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对联文化

——第一题解读

对联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是一种有历史的文化。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明中,联文化起源早,传播广,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

在《联律通则》第一章中,讲述的是楹联的基本规则。

对于第一条,字句对等。这是对联的一种基本的要求,因为楹联不仅是视觉文学,而且是声韵文学;不仅讲究文字对称,也要讲究声韵和谐。上下联字数或句数不对称时,体现在声韵上也不会和谐。但也有一些对联的上下联不对称,例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在第二条中,词性对品。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对联中的词性对品是为了寻求一种平衡。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

在历年的春联中也体现了这一规则:“牛肥马壮丰收岁虎跃龙腾大有年”“牛肥马壮家家富虎跃龙腾处处春”“牛奋千程荣盛世虎驮五福贺新春”“牛奋四蹄开锦绣虎添双翼会风云”“牛耕绿野千仓满虎啸青山万木荣”“牛耕沃野扬长去虎啸群山大步来”这几联都是春联,在这几联中,名字动词形容词都对的很工整,是标准的春联。下面对“牛肥马壮丰收岁虎跃龙腾大有年”分析一下,在这一副春联中,作者用“牛”“马”对“虎”“龙”;“肥”“壮”对“跃”“腾”;“丰收岁”对“大有年”;对仗工整且意思表达清晰,充满了对去年的一种由衷感叹和对来年的希望。

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此联尾的一“多”一“少”,多与少对,是形容词对形容词,道出了世间的两大道理,天下读书之人多矣,然真读书人甚少,强调一个…真”字。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道出了世途的艰难。真读书人与不如意事是名词对,词性全部都能对上,二者类比,以多少量之,也引人深思。

对联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在汉语语法中,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六种成分组成。同时,在汉语语法中,按其内部不同的结构关系,可分为主谓词组、动宾词组、联合词组、偏正词组、特殊词组。撰联时,一定要结构对应。

结构对应,就是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从句法结构的角度讲,要求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是主、谓、补结构,就没有对好。在要求大的句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例如“改过如芟草育才似栽花”这是一联励志的对联,是主、谓、宾结构的,上下联的结构式一致的,突出表现了结构的对应。另外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勤劳门第春来早和睦人家燕去迟”,“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这是动宾结构,听动词秋雨声声入夜是主谓结构短语做宾语,合起来构成动宾。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结构:月斜主谓,风散主谓,诗梦瘦主谓墨花香主谓,合起来是个大的主谓宾结构。

第四条是节律对拍。

节律包括声律节律和语意节律。

1声律节律。是利用平仄声的交替与对立产生和谐的音节停顿来实现的。声律节律是律诗的根本,其显著特点是按照诗中用字顺序,以两个字为一节奏,每一声律节奏第二字为节奏点(即音步)。律诗的声律节律在五、七言的律诗中主要为二二一和二二二一这两种语音节奏。对联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所谓节律,就是对联的声律节奏。声律节奏一般以两个字为一个节奏,也叫一个声律单位。每一个声律节奏的第二个字为节奏点(即音步),音步点的平仄是十分严格的,在一句中不能失替,在上下联中不能失对。

2、语意节律。是依词语结构划分,即语意所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方式。语意节奏无固定的字数。

在对联声律节奏中,上下联的尾部也是节奏点,上联尾须仄收,下联尾须平收。上联尾字用仄,音短,才能较快转入下联;下联尾字平收,音长,才显悠扬,有余味。这是古人长期总结的艺术经验的结晶。如果反过来,上联尾字音长,转入下联就慢,就不紧凑;下联尾字音短,收的急促,就没有余味。一般来说,在对联中出现的节律有“七字联的‘二--二--三’如:“大胆文章拼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五字联的‘二—三’,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在节律对拍的对联中让对联显得更加琅琅上口。

第五条平仄相对相间。

中文的特点是每个字都是单音节,我们想一下,如果中文里只有平声没有仄声那将是多么的单调(有仄无平也是同样单调)!换言之,每句话,甚至每个词最好都应该平仄搭配得当,念起来才会抑扬顿挫,才会如风声雨声一样声声入耳。那么为什么中文要讲究平仄相间?这是因为你念平声时可以适当拖音,而仄声是不能拖音的。

现在来看这四个字:芳房仿放,依次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芳房二字你可以拖音来念,仿放二字你只要略微拖一点音,那个声母的音“F”就立即消失,剩下的声音就只有韵母的“ang”了。现在你再拖音念“党”这个字,同样的其声母“D”已经消失,唯有韵母“ang”还存在。换言之,当你拖音念“党”和“仿”时,听的人很可能会混淆二者,因为在听者听来,你念的很可能就是同一个音-上声ang!这就是为什么在对联中要平仄相对相间。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处在奇位上的字,有时可以放宽,尾字则不许变更。相间,就是一句中,处在节奏点上,平仄要交替。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一)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平仄相对。即第四条所讲声律节奏点或语意节奏点平仄要相反。

一般来说,采用律句创作五、七言对联,其节奏点基本都在二、四、六位置上,故奇数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