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练习题复习讲课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2. 掌握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了解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理解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机制和调节。
2. 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的细节和相关器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模型或图表展示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
3.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模型或图表,引起学生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例如:“你知道人体内的血液是如何运输氧气和养分的吗?”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讲解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强调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Step 3:实验设计(1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例如,观察显微镜下的血液样本或淋巴组织样本,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预测。
Step 4:实验操作与观察(20分钟)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
教师可以逐个指导每个小组进行实验,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5: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预测的关系,以及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Step 6:知识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教材或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或设计一个更复杂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的机制。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学案(济宁十八中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学案(济宁十八中 ——乔衍铁)学校 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4)列举ABO 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观察,自主归纳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1)通过描述血管、心脏、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2)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鱼尾鳍血液循环。
(3)掌握出血的初步处理方法。
(4)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心率、血压的测定,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3.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知道各自的功能;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输血与血型的关系知识梳理:一.自主复习导航: 1.血液颜色: 色的透明液体血浆 组成: 、 、 、 、 等 功能:运载 ,运输 和组成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 了解血常规数据血液功能:运输、 及 等血型:最常用的是 血型系统,把血液分为A 型、 、 及 血量:占体重的7%—8%,一次献血量在 ml输血:以输为 原则,在无同型血而情况紧急事, 可输给任何人,的人可接受任何血型的血2.血管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三种血管比较毛细血管与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毛细血管内径只允许单行通过;管壁薄,只由一层构成;血流速度等3.心脏左心房——与相通;左心室——与相通四个腔右心房——与相通;右心室——与相通结构房室瓣:心房→心室瓣膜动脉瓣:心室→动脉心房→→心率概念:心脏在单位时间内正常值:成年人的平均心率为次/分4.血液循环概念:血液在和中进行的循环流动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各级→全身→各级静脉→→右心房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二、核心要点突破1.血液成分2.血常规化验单3.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具有收缩、舒张功能,推动血液循环。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第一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1.1 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1.2 血液的功能: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维持体温、免疫防御、凝血和止血第二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2.1 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脏瓣膜、冠状动脉2.2 心脏的功能:泵血、维持血液循环、协调跳动第三章:血液循环的途径3.1 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流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收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3.2 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部,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第四章:血压的概念与测量4.1 血压的概念: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4.2 血压的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第五章:血液循环的意义5.1 维持组织器官的代谢和功能: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收集代谢废物5.2 调节体温:通过血液循环调节体温平衡5.3 免疫防御: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促进凝血和止血第六章:血液循环障碍6.1 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6.2 栓塞:血栓或气体阻塞血管6.3 出血: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外流第七章:贫血的类型与原因7.1 缺铁性贫血: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慢性出血7.2 维生素缺乏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7.3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早破坏、遗传性疾病第八章:血液疾病的诊断方法8.1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和形态8.2 生化检查:血红蛋白、血浆蛋白、酶活性等8.3 免疫学检查:抗体、抗原、淋巴细胞功能第九章:血液疾病的治疗方法9.1 药物治疗:激素、化疗药物、抗凝药物9.2 输血治疗: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血浆9.3 骨髓移植:替代病变骨髓,恢复正常造血功能第十章:血液疾病的护理与预防10.1 护理要点:观察患者病情、监测血常规指标、输血护理10.2 预防措施: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10.3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血液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补充说明: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承担着运输氧气、免疫防御和凝血止血等功能。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相关器官;2. 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原理和重要性;3. 能够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教学重点:1. 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方式;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2. 图片或动画展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3. 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一下,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各个部位的?2. 引发学生兴趣:展示一张图片或动画,描述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2. 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3. 解释氧气和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包括肺部的气体交换、心脏的泵血功能以及血管的分布和运输。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例如,氧气的运输从呼吸道到细胞,营养物质的运输从消化系统到细胞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对维持生命很重要?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影响运输过程的因素。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拓展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更多与人体内物质运输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模拟过程。
2. 带领学生参观医学院、生物实验室等相关机构,了解更多关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实际应用和研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相关器官,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原理和重要性,并能够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3.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 能够解释血液循环的过程。
5. 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 血液循环系统的图表和资料。
3. 小组讨论的题目和图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各个部位的?”2. 讲解: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引导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3. 互动: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加深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解。
4. 练习: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血液循环过程的图表,分析血液循环的意义。
7.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探讨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2.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如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和图表分析方面的能力。
3. 作业:评估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困惑,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疾病知识。
初二生物《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复习内容
初二生物《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复习内容备考目标网络导图考点扫描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ABO血型的判断3.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4.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考点梳理一、物质运输的载体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点睛】巧记“血液成分与功能”血液有浆有细胞,浆运细胞和养料;红细胞带氧跑,白细胞把菌包,血小板凝血牢。
2.血量、血型、输血、献血(1)血量: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
(2)血型:ABO血型可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
某人血型可接受血型可输给的血型A A、O A、ABB B、O B、ABAB A、B、AB、O ABO O A、B、AB、O(4)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5)献血: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二、血管和心脏血管特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模式图管壁、弹性厚、大较薄、小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小大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快慢最慢血流方向从心脏到身体各部位从身体各部位运回心脏从微小动脉到微小静脉图示心脏的结构及功能(1)图示:(2)图示解读:①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
②血流方向:心房→心室→动脉。
③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不倒流。
④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点睛】巧记“心脏形态结构”大小如拳形像桃,上房下室有四窍。
房连静来室连动,左右不通上下通。
3.心率、心输出量、心动周期名称概念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约为75次/min 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用的时间三、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1)循环路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
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
复习目标:回忆知识要点,理清知识结构,把握知识要点,区分和理解一些生物概念。
复习重难点: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心脏结构;血液循环;肺泡结构特点;呼吸运动及气体交换。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本章节知识要点撑握不扎实,很多已经忘记,系统知识脉络多不清,教学复习时间有限而且紧,生物复习内容多。
复习准备:课件、练习题。
复习方法:引导、回忆、启发、练习。
复习设计:
引入:由人体的八大系统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引出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复习知识要点:
思考:某人脚受伤后需要进行用抗生素治疗,若是从手臂处输液进入人体的,请你描述一下这些抗生素达到受伤处会经过的途径(管、腔)。
二、呼吸系统
思考:1、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2、随地吐痰有什么不好?
复习与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谈谈。
练习与巩固:见练习,此略。
板书设计:见前知识脉络,此略。
课后反思:。
专题四000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1
初中八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纸任课教师班级上课时间复习内容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考要求内容知识点要求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了解内容知识点要求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理解复习重点心脏的结构及功能三种血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复习难点瓣膜的作用动脉血、静脉血的判定方法指导阅读、分析、归纳、练习知识结构一、血液与血管(1)血液1)血浆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它养料和废物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2)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名称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红细胞(含血红蛋白)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较大。
(血红蛋白—红色含铁)最多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氧含量高时,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反之,易与氧分离)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最少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最小较多止血、凝血血细胞模式图(2)血管类型血流方向结构特点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动脉从心脏→全身厚大小快静脉从全身→心脏较薄小大(有静脉瓣)慢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最小的静脉极薄(仅一层上皮细胞)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极慢二、心脏——血液运输的动力1)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2)结构:四个腔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流动脉血流静脉血知识结构主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下腔静脉心脏结构图3)瓣膜: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4)生理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三、血液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O2→组织细(图)1)过程胞,CO2→血液)→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O2→血液,CO2→肺泡)→肺静脉→左心房2)血液循环示意图全身毛细组织O上下腔肺部的毛CO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血管网细胞2营养物质静脉肺动脉细血管网肺静脉CO2O2肺泡2废物左心室右心室血液循环示意图体循环:动脉血静脉血3)血液循环中血液性质的变化肺循环:静脉血动脉血4)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比较概念存在的血管存在于心脏(左动右静)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体循环的动脉;肺循环的静脉中心脏左侧:左心房、左心室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体循环的静脉;肺循环的动脉中心脏右侧:右心房、右心室血型: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和O型四、输血与血型 AB型:万能的受血者;O型:万能献血者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血液凝集为红细胞凝集)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200~300ml注意:1)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2)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3)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学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学案一、背景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由各种器官、组织和细胞组成。
这些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物质交换和运输,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本文档将对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进行复习和学习,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
二、概述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进行。
血液循环系统主要负责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各种物质的输送,而淋巴系统主要负责废物和过滤液的运输。
这两个系统密切合作,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血液循环系统1. 血液的成分血液由血浆和各种细胞组成。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和溶解的物质组成,承载着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
红细胞负责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则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血管系统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
3. 微循环微循环是指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的微小血管网络。
通过微循环,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直接供给到组织细胞,同时废物也被带走。
四、淋巴系统1. 淋巴液淋巴液是血液中过滤出来的液体,其中含有废物、细胞垃圾和细胞产生的不需要的物质。
淋巴液通过淋巴管系统流动,并最终回到血液循环系统中。
2. 淋巴器官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淋巴器官。
这些器官起到过滤淋巴液、产生和储存淋巴细胞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身体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
五、物质的运输机制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1.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指的是物质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耗费能量。
例如,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运输离子来维持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从而实现物质的运输。
2. 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是指物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耗费能量。
其中包括扩散、渗透和滤过等过程。
扩散是指物质自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自发移动,而渗透指的是溶液中溶质从低浓度溶液通过一个选择性透过膜进入高浓度溶液的过程。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4)掌握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利用图表、动画等,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系统的兴趣;(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血液的组成和功能;(4)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1)心脏的瓣膜作用;(2)血液循环的途径;(3)血液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2)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3. 课堂讲解:(1)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重点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4)讲解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4. 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2)小组讨论:探讨血液循环的意义;(3)课后作业:绘制血液循环路线图。
5. 课堂小结:(2)强调重点知识点;(3)提醒学生关注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健康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绘制血液循环路线图的准确性;3. 课后调查:了解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2. 人体血液循环模型;3. 图片、图表、动画等教学素材;4. 课后作业:血液循环路线图。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循环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
3. 能够运用血液循环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血液。
2. 心脏的结构: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3. 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肺循环。
4. 血液循环的作用:输送营养物质、氧气、废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具体路线。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利用心脏模型、图示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血液循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血液。
3. 讲解心脏的结构: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4. 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肺循环。
5. 实例分析:运用血液循环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血液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血液循环路线图,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和血液循环路线图,评估学生对血液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复习情况。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练习题和路线图,发现部分学生在血液循环路线的绘制上存在模糊之处,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2. 针对课堂提问中学生的回答情况,对于回答不准确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强调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和具体路线。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医院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血液循环相关的临床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心脏模型、图示等教具。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讲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济南版 教案
第九讲: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梳理知识点1:物质运输的载体【例1】有一位成年男性刚从青藏高原归来,下列哪一项可能是他的血常规化验结果?( ) ×1012/LWBC8.2×109/LHB132g/LPLT216×109/LB.RBC7.9×1012/L WBC7.2×109/LHB232g/LPLT203×109/LC.RBC4.9×1012/LWBC18.2×109/L HB112g/LPLT276×109/LD.RBC2.9×1012/LWBC8.2×109/LHB89g/LPLT276×109/L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人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以及人体对外界低氧环境的适应。
正常的成年男性各项血常规应为:RBC(4.0~5.5)×1012/L,WBC(4~10)×109/L,HB120~160g/L,PLT(100~300)×109/L。
而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由于长期适应低氧环境,机体内红细胞数量会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答案:B【例2】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B、D两支试管中放入抗凝剂。
下图是静置24小时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凝剂的作用和血液的成分。
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自然分为两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而不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则会出现凝固现象,凝固后的血块周围渗出的液体是血清。
答案:C练习: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数量最多的是( )。
2.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3.人体受伤出血时,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功能的是( )。
4.患有急性肺炎的病人验血时,往往会出现下列哪一现象?( )5.某成年男性,血常规化验结果是:RBC3.59×1012/LWBC14×109/LHB127g/L PLT140×109/L。
初中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说出人体血量和输血的关系。
【学习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学习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学习过程】:一、导入血液之所以能流动,就是因为有动力器官——心脏。
我们这节课来复习这章的后两节课,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输血与血型。
二、活动(一)讨论与识记问题1、心脏有哪几个腔,位置如何记忆?2、心脏哪个腔的壁最厚,意义是什么?3、心室壁比心房壁厚,意义是什么?4、房室瓣、动脉瓣在哪?作用是什么?5、说出心脏各腔连的血管名称。
6、用“→”表示动脉、静脉、心房、心室之间血液流动的方向。
(二)讨论与识记问题:1、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
(对比记忆,注意起点、终点等)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3、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流经小肠和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三)讨论与识记问题1、ABO 血型系统中有哪几种血型?2、安全输血的原则?3、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表格)?4、对成分输血的理解。
三、达标检测1.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 )A.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B.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C.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D.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B.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动脉C.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D.心脏内既有动脉血又有静脉血3.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4.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5.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I 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A.氧气B.二氧化碳C.养料D.废物6.下列结构中流动脉血的是( )A.上腔静脉B.肺动脉C.右心室D.肺静脉7.右图表示流入及流出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4 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可判断该器官是()A.肝脏 B.肺 C.肾脏 D.小肠8.在下列血管中,血液含氧浓度最大的是()A.肺动脉B.肺部毛细血管C.肺静脉D.脑静脉9.冠脉循环是专门供给()的氧气和营养的A.肺B.心脏C.肝脏D.脑10.下列哪种疾病是由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A.冠心病B.心梗阻C.先天性心脏病D.高血压11.根据右面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由[ ] 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由②流回③,这条血液循环途径称为循环。
专题1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课件精讲)
图示 心脏的结构图
考向二:心脏的工作
巧识妙法-心脏
01 大小如拳形象桃;上房下室有四窍; 02 房连静脉室连动;左右不通上下通。 03 动脉血,左室离;换物质,在毛细; 04 回右房,入右室;忙去肺,换氧气; 05 新血来,左房里;终左室,新周期。
考向三:血液循环
真题再现 1.(2023·资阳)a、b、c三图分别代表人体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 代表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 )
A.血流方向是a→c→b B.血流最慢的血管是c,有利于物质交换 C.血管a为动脉,血流方向是从身体各处流回心脏 D.四肢的血管b中通常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真题再现 2.(2023·苏州)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观察到 如图所示的视野,①②③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D )
A.血管I为动脉,内流动脉血 B.血管Ⅱ内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 C.血管Ⅲ内都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受外伤,血管Ⅲ破裂出血,可按压近心端止血
0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考向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略偏左下方,夹在两肺之间;它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心 主要由心肌构成,左心室的壁最厚、心房的壁最薄
04 输血与血型
考向一:输血和血型
体内的血量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 本人体重的7%~8%,体内所含血液总量约为每千克体重60~80mL。
人类的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可以作为抢救垂危 病人的血型是O型;在血库没有相同血型情况下,危险性最大的是O型血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练习题复习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写出图中编号的结构名称: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上腔静脉,⑤下腔静脉,⑥瓣膜,⑦瓣膜。
A 左心房,B左心室,C 右心房,D 右心室,血液流向: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静脉,而不会倒流(瓣膜起作用)。
心率:指单位时间内心脏的跳动次数(成年人75次/分,正常60-100次/分)脉博: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的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脉搏与心率是相同的。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管壁所产生的压力。
(一般所说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数值。
测量位置:上臂肱动脉;单位:千帕。
通常用分式表示人体血压:如16/10.7干帕,表示收缩压16千帕,舒张压10.7千帕。
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 12~18.7干帕;舒张压 8~12 千帕.高血压:收缩压长期超过19千帕或舒张压长期超过12千帕。
低血压:收缩压长期低于12千帕。
(3)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流经心脏两次,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循环的途径(路线):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静脉血动脉血(4)血管及特点:①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离)②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回)③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管壁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壁薄、弹性小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管腔小大极细血流速度快慢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功能心脏(心室)→全身血管全身血管→心脏(心房)血液组织血流方向离心方向流动回心方向流动从动脉→静脉端动脉血与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组成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红蛋白与氧分离特点含氧丰富,颜色鲜红,含二氧化碳较少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较多分布肺循环中的肺静脉体循环中的动脉肺循环中的肺动脉体循环中的静脉“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巩固练习:1、如右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2、下图是小动脉、小静脉与毛细血管示意图,根据图填写内容。
(1)A是;B是;C是。
(2)在显微镜下辨别三种血管的理由是:动脉内血液由较的血管流向较的血管;静脉内的血液由的血管汇流入较的血管;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红细胞一般成_____通过,血流速度。
3、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1)大面积烧伤患者;(2)贫血患者________;(3)血流不止者。
拓展提高:1、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可以看见的是()A.红细胞和血小板B.白细胞和血小板C.血小板D.红细胞和白细胞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3 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A胆汁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组成人体细胞的蛋白质4、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
小亮可能得的病症是()A.贫血B.遗传病C.扁桃体发炎D.缺钙5、某人感冒发烧,体内有炎症,血液中数目增多的是()A.血红蛋白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6、血液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的什么细胞有关?()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7、贫血是指()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8、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A.与心脏相通B.管壁薄而弹性小C.管腔大,其内表面有静脉瓣D.与动脉伴行9、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连通在一起的器官是()A肺 B心脏 C肝脏 D主动脉10、下列哪些习惯易引发心血管病()A.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B.经常食用高脂肪的食物C.不吸烟、不喝酒D.膳食平衡11、有关动脉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脉血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B.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C.动脉血是含养料丰富的血液D.动脉血是对人体有益的血液,而静脉血是对人体有害的血液12、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A.心房→心室→静脉B.心房→心室→动脉C.心室→心房→静脉D.心室→心房→动脉13、某人手被刀割伤,流血一直不易被止住。
他可能是血液中什么成分缺少?()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14、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B.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C.在血液循环中,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D.肺循环的路线短,体循环的路线长,范围广15、下列血管中,流着动脉血的是()A.肺静脉B.肺动脉C.上腔静脉D.下腔静脉16、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的血型是AB型,在下列供血中,她应该输入的血液是()A. A型B. B型C. O型D. AB型17、在一次车祸中有四名伤员需要紧急输血,他们的血型分别是A、B、AB、O型,下列哪一种血型的血液可以用于给这四名伤员少量输血()A.A型B.B型C.AB型D.O型18、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会发生()A贫血 B血液凝固 C红细胞凝集 D发炎19、临床上常用骨髓穿刺抽取红骨髓来做血液疾病的诊断,这是因为()A.骨髓内密布血管B.红骨髓有造血功能C.骨髓有滞留在骨内的血液 D.血液中的病菌常进入骨髓内20、右图为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图像,请据图回答:⑴图中D所示的细胞体积最大,且与B所示细胞相比,细胞中有,故该细胞是细胞。
⑵小明的手被轻度划伤出血,但伤口处血液很快凝固,对止血起作用的是图中标号所示的结构。
⑶肾小囊腔中的液体成分与图中A相比,不含有。
21、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或严重的贫血病人时,应该分别输给()A.鲜血和红细胞B.血浆和白细胞C.血浆和红细胞D.鲜血和白细胞22、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以什么形式在血液中运输?()A.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B.在血浆中运输C.靠白细胞运输D.靠血小板运输23、当动脉瓣关闭时,心脏内的血流方向是()A心房心室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 D心室动脉24、左心室的心壁比右心室的心壁厚的原因是()A左心室比右心室输出的血量多 B主动脉口比肺动脉口小C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比右心室的长 D右心室比左心室大25、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次/分A.55B.60C.75D.8526、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A.脉搏B.血压C.心率D.心动周期27、某人上肢伤口感染,医生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的循环路线是()A只经体循环 B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C只经肺循环 D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28、右图是显微镜下看到的鱼尾鳍血管及血液流动现象的一个示意图(箭头示血液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号1是,判断的依据主要是血液方向是由到。
(2)图中标号2是,判断的依据是血液方向是由到。
(3)图中标号3是,其内的血细胞是通过的。
29、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番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24 6 7(2)在心脏的1.2.3.4四个腔中,充满动脉血的心腔有,血管有;充满静脉血的心腔有,血管有。
(3)血液在心脏中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而不能倒流,原因是[] 和[] 能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答案:1、D2A3C4A5C6A7D8C9、B10B11B12B13D14C15A16D17D18C19B20、细胞核、白、C、大分子蛋白质21、C22A 23A 24C 25 C26B27B28、静脉 3 1 动脉23毛细血管单行29、左心房左心室上腔静脉主动脉2、4 7、9 1、35、6、8 动脉 10、13房室瓣 11、12动脉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