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的有效性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文短教”的有效性策略

叙师附小胡良琼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教材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特别在中高年级,很多课文篇幅长,长达五六页,只读一遍就得花去七八分钟的时间。据统计,这类长文在教材中的比例约占30%。文章长,但课堂教学时间相对不足。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难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突破教学重难点,获取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在“长文短教”方面下功夫。“长文短教”并不是减少教学目标,也不是简化教学内容。而是根据每个单元的总体目标以及组成本单元的文本内容和特点,制定目标,进而实现单元整体目标的有效达成。长文短教都有哪些有效性策略呢?

一、课前预习,奠定基础。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终生受益,是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初始阶段,是对知识的独立感知阶段。通过预习,对教学内容和思路有了大致的了解,扫清听课障碍,降低了课堂上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效率。怎样培养预习的好习惯,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呢?那就是持之以恒,逐步提高。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安排足够的预习时间,同时考虑预习的内容,并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起始阶段可以布置预习生字,方法是

看插图、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给生字注音、扩词,把课文读正确。到了四年级,从读通、读顺课文,过渡到读懂课文,理解一个句子,一个段落,试着概括主要内容。到了五六年级,可以增加从网上、书报上收集、查阅图文资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预习,为课堂上学习文本,感悟道理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长文短教”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好习惯,也使学生真正达到了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先布置学生查阅、搜集关于鼎的图文资料。了解鼎的发展史。这样,学生对鼎的研究会产生一定的兴趣、甚至浓厚的兴趣,并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更容易理解鼎的象征意义。《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用三个自然段介绍昔日圆明园的布局、美丽景观、珍藏的文物,和被毁灭后的断壁残垣形成鲜明的对照,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体会圆明园辉煌的昨天,布置孩子们预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中适时地交流展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二、课堂突破,提高效率。

我们常说“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狠抓课堂40分钟”,一个“狠”字倒出了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在探索“长文短教”的实践中总结出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做法。

1、研读文本,突破重点。

最近我在校际联谊活动中提供了一节语文课,专家在评课时说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得研读文本。下来后我细细地品味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感受颇深。是啊,如果一位教师连自己都没有走进文本,不能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不能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那他怎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呢?如果一位教师不认真研读文本,怎么能联系单元训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拟定课堂教学目标呢?没有目标的教学怎能有的放矢呢?无的放矢的教学怎能称得上高效的教学呢?

但由于个人经历的不同,文化层次的差异;由于读者理解的角度不同,要选择的重点,探究的问题,对文本的理解会千差万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有限的课堂时间,一节课内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要认真研读文本选择重点,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长文短教的”关键是大胆地忽略。拿到一篇文章,先反复研读,并在单元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要达到的一组目标,并围绕怎样突破重难点设计教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前半部分叙述父母对巴迪所写的一首小诗的评价,以及巴迪的反应。内容简单,在预习时学生已经掌握,因此上课时直接检查预习情况,问:父亲和母亲是怎样评价诗的?巴迪有什么反应?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指导写作方法,即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具体描写人的方法。这样避免了在前边部分花去太多时间,把重点放在后边部分巴迪对父亲严厉的爱和对母亲慈祥的爱的理解感悟,避免了蜻蜓点水。

2、抓“文眼”,抓“题眼”。

一位教授说过:“课堂教学的成功,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对所教文本的熟悉,二是找到破译文本的切入口。”“文眼”和“题眼”便是破译文本的很好的切入点。所谓“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小学教材里很多篇幅长的文章,中心外露。教者可以通过中心句“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找中心句入手,体会课文的结构,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将中心句的理解和全文线索、阅读感悟融合在一起,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如教学《一夜的工作》,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直奔中心,细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体现总理的劳苦,哪些句子体现总理的简朴。交流时教师适时地点拨、组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教学任务。《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五年级教材第六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在研读文本后,设计教学思路如下:在预习读文时找出作者赞美父亲与儿子的那句话,教学中就围绕“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展开教学,找出哪些句子能体现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父亲怎样挖的?儿子怎样等的,感悟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使得教学程序清晰,训练目标顺利达成。

除了抓“文眼”,还可以抓“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课文或作文题目中,能够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出重点的词语。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题眼就是“飞夺”其题目既概述了文章内容,又启示了文章的重点。又如第八册教材中的《小英雄雨来》一课,篇

幅特别长,讲了雨来游泳本领高,上夜校练书,掩护李大叔,和鬼子作斗争,机智逃生五个部分。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找出能体现雨来是小英雄的部分分小组读,勾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句子交流、朗读,这样,就能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

3、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依据一定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使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学生如何学着眼,恰当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要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落到实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理解文本,发表个人见解,讨论总结。其次要精心组织,落实小组长的职责,逐步提高合作的能力,达到高效的合作学习。另外,在交流时,教师要适时点拨、总结,鼓励学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黄山奇石》《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些文章时,可以选择一个段落讲解,体会景物的特点和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景点或教师指定一个景点,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交流,教师恰当的点拨和组织朗读,学生就了解了全部的景点。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